第一篇:自评活动与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自评活动与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 张守军
一、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与反思,倡导教师以自评为主,通过教师的自评活动,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的自评活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本文认为自评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因为评价通常会带来压力,压力会促使被评价者进行反思,但如果是他人(尤其是领导)评价时,反思不仅仅是教学上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些人际关系上反思活动。当评价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自评带给被评价者的压力则变得具有建设性,这将有助于教师增强其内省的自觉性,促进其反思能力的提高。并且,自评改变了教师原来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即教师不再是以消极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技术人员的角色来按照程序复制或照套那些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研究自已的教育教学,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得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内化,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还有,通过自评,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客观分析与评价,不仅是一次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的过程,同时还有助于学校全面掌握信息,客观分析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
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过程,教师的自评活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效果和成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从而总结出进步与不足。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审视自己的职责范围,也可以评价本人目标的达到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和知识的增长程度。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从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阐明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扩大评价的思路、明确评价的范围、保证教师评价的系统性,可以事先向评价对象提供参考提纲,这样自我评价的效果就会更好。
(二)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导,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可以改革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三)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的关系
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是密切相关的,自我评价是自我反思的基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只有客观公正地进行自评,找出自己的得失,才会进行认真的反思,寻出自己成败的原由。自我反思又是自我评价的又一开始,这又为教师的自评活动建立了一个新起点,为下一步的自评活动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自评
(一)自评内容
1.课前自评。课前自评是在认真充分备课后,对所备课的设计与构思进行研究分析,看看所设计课的内容和教与学法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与学法是否适合于教学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的身心需要,是否从体育与健康的五大领域出发选用教学内容、教与学法。
2.课堂自评。课堂自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堂课的一个部分和片段进行研究分析,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是否感兴趣。
3.课后自评。课后自评是在一堂课结束后,对这堂课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总结上课情况,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自评形式
1.假设性评价。假设性评价是在上一堂课或进行一个单元前,按每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围绕教学目标、教与学内容和教法进行假设性的上课,在假设性上课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预设出一些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对课的结构、教法甚至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调整。让一些问题和不足消除在课堂之前,使每一堂课或每一单元的教学更科学合理。
2.小结性评价。小结性评价是在一堂课的每一部分和每一环节结束时,根据预期目标和达成情况和课堂各部分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评析,找出原因,及时地调整课的结构和教法,让课的不足在课的另一部分或其他环节中得以补充,让未能达到的目标在课的另一部分或其他环节中得以实现。
3.课后总结性评价。在一堂课完全结束后,对整节课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在教学实施中的目标达成情况、学生的需求与教材安排情况、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协调情况和实施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自我评析和反思,找出自己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把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运用。
4.单元总结性评价。一个单元完全结束后,对整个单元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在教学单元中的教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的需求与教材安排情况、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教与学法与教学内容的协调情况和实施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自我评析和反思,找出自己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把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运用。
(三)自评方法
1.公开课说课。通过公开课前后的说课,从一堂课的选材、目标、教与学法以及预设到的问题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根据自己的课堂设计与构思,分析备课过程;从上课的进程、目标达成情况、在上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得失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说给听众听的同时也分析给自己听,从分析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找出更好的上课方案,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找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2.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在上课时对自己的课进行拍摄录像,在课后进行观看并研究分析,根据自己的课堂设计与构思情况,从上课的进程、目标达成情况、在上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得失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依照自己制定的评定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分析,并做适当记录,如自己的教态、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自己和学生互动过程等;有条件的教师可对实录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也可边看边反思;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课后反思小结,并对自己的得失进行客观实际的分析评价,从中得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3.填写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结束后,对自己在该堂课或该单元的准备情况、上课情况以及课后小结情况,依照自己制定的评定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行有重点的观察、分析,并做适当记录,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如自己的教态、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处理、自己和学生的互动过程等;有条件的教师可对实录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也可边看边反思;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课后反思小结。制定和填写自我评价表,用量化的指标评价自己的上课情况,促使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活动(自评表附后)。
4.写自评小结。在每一次的自我评价之后,根据自评各环节各种评价的结果,找出自己的得失,结合教师、学生在内的他人评价,认真小结,肯定自己的优点,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分析自己不足的原因,并找出以后能改进的方法。
四、自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
因担心评价的后果而弱化或粉饰自己不足的方面,这是教师自评的大忌。教师自评主要是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包括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改进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胸襟坦荡、勇于面对不足,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并通过认真思考提出改进意见。
(二)要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师在面对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时,不要因为谦虚而给了自己较低的评价,造成不公正的结果。要学会肯定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这同样需要坦荡的胸襟。
(三)要与他评结合职业习惯的原因,往往会使一些教师在最初进行自评的时候难以看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的“盲点”。这是与通过教师的自评来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的最初目标相背离的。与他评相结合,多渠道获得的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帮助教师发现被定势和习惯掩盖的问题。当然,教师需要有坦荡的胸襟,能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这种自评和他评信息相互印证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但还需注意一点,即评价结果反馈时需要有足够的技巧,如遵守保密性原则,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人际矛盾,影响评价的效果。
五、建议
(一)学校要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评及其价值,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学校要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尤其帮助教师理解自评对其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教师自评工作的重视,以及科学进行教师自评的原则与工作程序。建议在实施教师自评前,应在教师中进行调查或访谈,了解教师对自评的困惑和疑虑,并以慎重求实的态度和双向沟通的方式加以解决,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自评。建议整个过程要富有透明度,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建议请教师参与教师自评工作方案的制定,在共同商讨中建立共识;建议教师自评工作尽快规范化、制度化,以助于教师顾虑的消除。总之,通过宣传和身体力行,要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出健康的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自评的方法
这包括如何理解自评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方式并进行有效执行等。同时注意帮助教师避免在自评中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足,因担心评价的后果而弱化或粉饰自己不足的方面。二是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建议评价标准尽可能用清晰、客观、可测量的术语来描述,以助于减少上述两种错误倾向的发生。可见,评价作为一种技术,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学校要正确对待教师的自评结果,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以评价结果来考核教师的功与过。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通常是对以往工作表现和业绩的评价,是一种针对过去的评价,对教师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此外,简单地以奖惩来处理教师自评的结果,容易使教师因追求功利的目标而影响自评的客观性。自评关注的是教师公正、客观的参与,只有在这样的参与中,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得以发展,自评才能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评价方法。因此,要尽可能避免将教师自评的结果与奖惩挂钩,而着重于与教师未来发展的联系,制定合理的改进计划。
第二篇: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在教学中我们不仅是要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储备,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能看到成功的希望,能明确努力的目标,能获得前进的动力,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反思自己。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具体我们需要反思什么:我们要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带着知识走进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观:从教到学的思维,是否做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意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反思自己的师生观:要注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是发展的人,是独立的个体,有差异的人,所以要“走进去”;教学方法观:知行合一,要做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一致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分析去思考,去反思去总结,我们可以书写“教学后记”;学生、自己身上或者是别人身上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进行总结积累,出现了问题,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等等;教学最成功的做法。
第三篇:浅谈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
浅谈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
柳江县五九小学——梁日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来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及结果,其研究的原动力来自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所产生结果的不满意态度,而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所产生结果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它既是构成校本教研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校本教研开始的第一步。中国有句古话云:“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者、教育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且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和整理,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提升教学能力。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能否自我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如今,虽然校本教研说不上是新概念,但却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诞生的新事物,在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许多教师群体中,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只是对一些表面现象泛泛而谈,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深度认识,有些反思或是只注重行为的结果而忽视了其过程本身,或是缺乏理论的支撑„„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反思一般可由发现问题、搜集信息与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四个环节构成,而发现问题是教师反思的起点。知识是力量的源泉,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狼孩之所以连人类的基本技能都不具备,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人类文明。要想给教师一双慧眼金睛,让其在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看出问题、剖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要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
首先,要让全体教师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过去的教育理论提倡: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这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科技知识以核裂变的速度更新换代,任何人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稍有停息就会遭到时代的抛弃。如今,在我校的一些老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其意在于突出学习的紧迫性。
其次,作为学校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领导要重视与加强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今天,学校领导要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培训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教研水平的必要基础,是培养知识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教师才可能深刻认识自身教学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本质;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有理性判断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可能;更何况,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之后,教师才可能从理论的高度,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不正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吗?因此,学校应在制度建设及经费上
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其三、建立教师成长的专业引领长效机制,以确保教师定期得到专业人员的辅导与帮助。学校应与教育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举行知识讲座,举办课改知识论坛,或是邀请课改专家到学校听课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教师的理论素质与专业技能才能不断得以更新,才有可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自己,提高自己。“专业研究人员相对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教学科学研究的先行者,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熟悉国内外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能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教研就常常会囿于同一水平反复,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从而出现形式化、平庸化的现象。”(摘自《校本教研指导》第36页)教师的反思如果缺少了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也就很难实现突破与提升。
二、借助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意在突出集体智慧的力量。相对来说,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一个独立完成的思考过程。但是,从辩证唯物观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都不得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完全可以从集体讨论和交流中实现。如各学校经常开展的学科教学研讨课活动,其一般活动模式为“上课——讨论——再上课”。在听课和讨论的环节中,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反思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发言中听到这样的内容:“如果我是授课者,我会在这个时候采取××的方法”、“听了您这节课(或是‘听了您的发言),我才知道我以前的做法存在着××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讨论和交流中,教师的自
我反思得以延伸——他们在总结别人时,也从不忘记对照自己。学别人长处,找自身不足,也正是在这种讨论、交流的点点滴滴中,教师的武装得到了更新,他们审视与分析自身职业活动的眼光也变得更加犀利。在集体智慧的启发下,教师的判断与决策将更为理性。
三、在反思中总结,在积累中提炼
反思可随时随地发生:为说错了话感到懊悔,为做错的事感到惭愧并想办法弥补;为失败寻找原因,因成功总结经验„„对错成败是生活的底色,反思与总结便是在这深厚底色中画下的绚丽一笔。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和整理的一种研究性的过程,其得到的结论就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要养成日常反思的习惯。有句话说得好:“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形成经常性反思的习惯后,我们将会不断收获的是进步与完善的喜悦。反思的过程是也是教师进行自我积累的过程,在一次次循环反复的反思后,教师自己会积累大量的经过思考、分析后得出的理性认知材料,这些材料不再是单纯的经验,而是在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由量变到质变的一次升华,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认知水平的一次蜕变和创新。因此,教师要学会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并进行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理论体系,完成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蜕变。“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的力量,那么他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威廉·杜拉姆在《思维的革命》一书中指出,这句话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反思的时代。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必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1、导之以行,使学生惯于自评和自我反思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评和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因为此时教师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要能给夜行者指引好方向。所以,第一步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自我反思。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借用榜样的力量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故事,通过评价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做法,通过联想自己,很多同学感触都很深,对一些名人的精神钦佩不已,并以他们视为楷模,时刻自省和自查。
(2)提供更多的评价机会与展示平台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评价机会,这是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意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中,教师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多为学生提供一次评价和反思的机会。“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方法好在哪里?”、“你从这一题中学到什么?”等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中非常有必要。
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自评和自我反思的习惯,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这对学生来说,将会终生收益。
2、激之以趣,使学生乐于自评和自我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自我调控意识还不成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使学生乐于评价。
(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给予自评和反思的空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反思,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反思。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的热情。
如果只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对”与“错”或是“会”与“不会”等一系列简单的评价,这样太枯燥,而且作用不大。因此,在让学生进行自评和自我反思时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以提高学生的热情,提高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最好能采用口头和书面相结合。口头化的自评和自我反思随时可进行,简单而方便;书面化的自评和自我反思要给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比较系统、全面,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3、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自评和自我反思 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 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能进行自觉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所以教师授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的方法非常必要。为了让每个学生行之有法,善于对自己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及时有效的自我反思,教师需要给予指导,交给学生正确的自评和自我反思的方法
第五篇: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评价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通过活动,主体内部自己运动的结果,外部的作用可以促进其内部活动的进行,但不能代替主体的“自己运动”。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全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切主导因素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起作用,如:主体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主体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如果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也就等于否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主动地学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认为: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检查,这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过程本身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必须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必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
新课程所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展示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有关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从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重视学生的发展进程,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即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自我反思,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
现代评价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日益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我们又认为,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尚未真正的确立起来,也缺乏有
效的培养机制,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
二、研究目标
1.研究与探索小学数学各年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可操作性体系、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2.通过研究、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习惯,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㈠ 自检自控,培养自我评价独立性的研究
评价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通过自我评价使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生作用的。他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最终还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再评价而实现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不强,往往是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点,特别是老师评价,因此,阻碍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自评方法:
1、标准对照法: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并把评价标准和项目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达成度。
2、工具校正法: 学会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验证,以评价自己的学习正确与否。
3、习题自编法: 让学生自编习题,用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自编习题是按一定的方法对知识重新编码和组合的过程,因而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如学生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编制此类应用题,不仅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扎实,从中也激发出许多创造性的火花。
4、验证法: 运用数学学科所具有的验算方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解方程时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根据加减法关系对减法运算进行验算等。
5、预测反思法: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思考自己的得失,譬如学生自己设置条件,仿照前面结论形成过程,再作推导,以评价自己对结论的理解程度
㈡ 互评他评,培养自我评价科学性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出“自我”认识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制于他人,尤其是在初级阶段。从儿童意识的发展特点来看,认识别人总是比认识自己在前,学会评价别人又比评价自己在前,在逐步认识别人,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们不排除他评,互评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中的作用,而是充分地利用他评和互评,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提高自评能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学间相互批作业,四人小组对某一个问题的讨论,群体辩论等形式,在接受他人的评价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㈢ 促进自我反思,培养自我评价全面性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总结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评价与再评价的过程.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的结论,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这些思路和解法正确与否,简捷是否,不断提高其思维品质。
2、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问题,学生解答的思路是不会完全一致的,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实现自己的创新。
3、引导学生把反思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借鉴国外经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给学生创设反思的氛围,并给学生提供必须的反思时间。如,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可引导学生这样进行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学生自觉地在表达思维过程并作出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并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这对学生来说,将回终生收益。
四、研究方法与原则
㈠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2、行动研究法: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创造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主地进行信息的检索、筛选、整理、分析等,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培养能力、情感,锻炼意志、品格。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
㈡ 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速度,达到有效自控,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
2、多元性原则。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又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意的发展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的形成。
3、愉悦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评价环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可操作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操作既要考虑到能够及时反馈,便于操作,又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既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又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5、个性化原则。对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个性的发展。
6、发展性原则。通过对自身状况的了解与既定教育目标上的差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发展的水平。它是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㈠ 前期工作:(2004年9月)
⑴选定课题,制订计划,学习有关理论和实践的资料,调查研究,摸清教情与学情。⑵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⑶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或行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㈡ 具体实施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5月)
第一阶段:(2004年10月)
1、进一步论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集体学习,个人尝试实践。
第二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3月)
1、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2、小结交流,大组整体探研。
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7月)
1、总结提高,骨干示范演示。
2、课题材料整理。
㈢ 成果总结阶段:(2005年8月)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4、请有关专家评估验收。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㈠ 预期成果
1、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得到明显转变,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能掌握,教学效果比较好。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表现良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㈡ 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在校、镇进行研讨。
2、研究人员撰写、发表一系列相关的经验论文
3、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论证
领导具有教育科研的经验,学校硬条件设备较好,教师整体素质高,开展教育科研基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