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师各种角色该如何协调
浅谈教师各种角色失衡的原因及协调对策
09教本4班周京花2009694149
摘要: 教师角色是历史悠久的职业角色, 是以培养人为专门职业的角色。教师角色的扮演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它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教师角色的协调关系逐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文章试图从目前社会环境下, 教师角色所出现的各种内外冲突着手, 探讨教师角色失衡的原因, 以寻求有利于协调教师角色的对策,改进教育管理, 稳定教师队伍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角色;协调;对策
一、前言
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扮演着多种角色,集许多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丛。如某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教师,在其他教师面前是同事,在家里可能是丈夫、父亲和儿子,在街上则是游人、顾客等。每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扮演着相应的角色。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国古代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教师这一角色又有了新的变化,确切地说是赋予了更新更多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二、教师的角色分类
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这是教师作为教学者的角色,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的这一角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
(二)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儿童认为教师是父母的化身,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就像对他们自己父母的态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老师,在生活上是长者和父母,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满热情地关怀、期望、帮助学生,扮演父母形象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对待学生热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教师在充当朋友、知己角色时,不能忘记自己又是管理员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纪律的监督和执行者,在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的同时,还要维持课堂教学等秩序,运用奖罚来控制调节学生的活动,创造优良的班集体,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角色
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活动外,还有许多课外活动,也称为第二课堂,这些活动多是按集体方式进行的,然而任何集体活动都必须有担负领导责任的人去管理、组织,教师的地位、年龄、知识、经验、威信决定了他在学生集体中负有指导者的责任,充当青少年工作的指导者。
(四)榜样、模范公民角色
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教育人的人,社会上的人们按照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理所当然地要求他成为学生和公民的榜样。因为老师对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与行为的典范,教师所有的举止言行都无疑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表率,在学生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即使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这一点,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施之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指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特殊角色。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热爱和平美好情操,培养他们具有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六)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传统的教书匠式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需要,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将成为未来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因此,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特别是对自己教学的研究,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并注重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自己不仅成为一名教育实践家,而且还要成为教育理论家。
三、教师各种角色失衡的原因
(一)教师角色的外在冲突
社会赋予的荣誉重任与实际社会地位的冲突, 是教师角色失衡的客观原因。角色是与一定社会地位相联的, 它包括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作为职业角色它所履行的义务都应有相应的权利给予保证。社会寄予教师担负培养下一代的高期望, 同样不能忽略其地位的保证。我国现实中存在一个根本的矛盾冲突即高期望与低地位的冲突, 这必然影响教师的角色扮演, 是引起教师角色失衡的客观原因。
(二)教师角色的内在冲突
社会变革中新旧价值观的冲突, 是教师角色失衡的主观原因。社会变革, 新旧体制交替, 传统与现代观念并存, 人们的利益经常在调整, 加上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出现的“ 唯商才富” 的偏向, 这一切都冲击着教师的内心, 引起教师角色的内在冲突, 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职业理想与现实追求的矛盾。
一方面教师认为国家把教育摆在战略重要位置, 在财政还不宽松的情况下, 不断追加教育投资,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设法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感到有信心也有责任当好一名教师。因此, 即使在清苦的条件下,依然有一大批的教师讴心沥血培育人才, 另一方面, 他们又看到社会并未对“ 教师是崇高职业”予以真正的认可,“老九”的地位难以提高。这种失落感和不公平感苦苦折磨着教师的职业自尊, 从而在内心形成了矛盾与冲突, 在继续当个好教师与重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之间摇摆不定, 从内心到行动都失去了往常的平衡状态。
2、教师的奉献精神与功利色彩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
教师历来以诲人不倦、埋头耕耘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世人称道,但随着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开始重视个人利益, 教师也同样向往参与社会竞争,个人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单纯克尽义务的责任感,更多要求个人与社会同步前进,也不再羞于提物质利益,改变了“谦谦君子,与世无争”的形象。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 利益结构的变化, 都将冲击着教师角色的无私性与奉献精神,究竟是“从教” 还是“从商”,他们在多种选择中徘徊。受不得清贫是一原因, 但得不到心态平衡才是使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三)教师角色内外在冲突的历史与理论根源, 是教师角色失衡的根本原因
教师角色存在着内在与外在的冲突, 冲突的结果是形成两对矛盾, 一方面提倡尊师重教, 提高教师待遇, 要使教师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另一方面又缺少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条件, 派生出另一个矛盾是, 教师一方面是神圣的职业, 另一方面又是没有吸引力的职业。
四、关于教师各种角色如何协调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应做的协调工作
确实提高教师待遇, 优化教师角色扮演的外在环境, 赋予教师与其重任相符的社会地位。首先,应该使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气氛。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 提高教师的威信, 应当用教育全体居民的办法, 使他们对教师表示极端尊敬, 在教师周围造成一种普遍尊敬的气氛”。在朝鲜就做得很好,许多商店和服务单位以对居住在附近的教师家庭服务是否周到作为考核营业员服务质量的一项标准。也只有在这样的尊师社会氛围中, 教师才更能热爱教育事业, 形成职业光荣感,自觉地把社会期望化为内在动力, 扮演好教师角色。其次,确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应充分认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教师经济地位的提高不只是满足个人需要而且也是教师工作与教育事业的需要。如果不解决教师工资和社会地位下降的问题, 教育改革就只能是空谈。正因教师角色是表现性角色, 没有明确的衡量劳动贡献的标准, 这样就应从财政统一的协调政策上给予保证。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 “要建立符合教育特点的工资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切实保证教师的工资水平随国民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再次,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教师作为人才的培
育者,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承担者,不仅需物质上的满足, 更重于政治地位的提高, 精神上得到尊重与中肯的社会评价。给教师多一点社会参与的机会, 缓解现实追求中的矛盾。最后,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知识、技能,对于表现性角色教师更为需要, 社会应给予特殊的职业待遇。如设立固定培训制, 建立培训点, 拨出固定培训资金,对教师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科研与社会考察等给予支持与保证。
(二)严格训练合格教师, 提高角色素质, 使教师成为可竞争的职业角色
教师角色是后天获得角色,必须通过角色学习,包括正规师范训练与实践中训练,培养教师技能与素质。社会可以通过严格训练和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并把它与教师待遇联系起来进行。如设立“ 教师合格证” “ 教师技能等级证” 等, 经常进行业务检查, 优秀者奖、劣质者退, 淘汰滥竿充数之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发达程度和教育效能的一种依据,也是衡量教师工作状态、效果、成绩进行科学评定的手段,使“职称” 真正称“ 职”,“工资” 晋升真正等“ 级” ,不是“ 贬值” 也不是“ 高不可攀”,切实起到调动教师积极性作用,并且能把社会、学校教师等的期望纳入有序轨道,使教师心态处于一种建设性的健康、和谐积极、稳定的心灵环境。
(三)从个人方面看, 作为角色扮演者教师自身必须明确角色的权利与义务, 认同各种角色期望, 自觉地调适各种冲突。
1、首先应正确对待个人需要与个人的社会地位。
需要是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但不是唯一的动力。在物质需要方面, 一方面要求社会给予保证, 另一方面作为个人也应正确对待物质需要, 特别是应考虑到国情因素, 诸如温饱型经济水平的制约、社会满足物储备数量的不足。教师角色也决定了教师的需要是多层次的, 还包括工作需要中的满足, 如评价需要、尊重需要、提高与发展的需要等, 因此教师即使在清贫生活条件下大多数人依然能尽心尽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因为教师的事业心、使命感依然是其积极性发挥的主导因素。正如卢梭所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不配这些职业的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2、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念, 合理调节心理, 减少社会变迁中的内在冲突。
教师角色观念即教师角色意识,指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高尚思想情操,教师劳动是一种颇为特殊的精神劳动,是以人为劳动对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和无私行为,先是“ 师表” 的形象,才能“ 为人师表”。只有自觉培养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念,做到自尊、自爱、自强,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调整,摆正个人与社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位置,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协调好自己的各种角色,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黄莆全.新课程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6] 王莉颖.试论教师角色的定位[J].教育科学,1998,(3).
[7] 赵显莲.论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4,(2).
[8] 陈庆华.21世纪教师角色的重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9] 韦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调适[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10] 刘兴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第二篇:班主任的协调者角色
班主任的协调者角色
有人戏称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其实,从教育的育人本质角度看,班主任权责大矣!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应有三种角色,即教育者、班级管理者、协调者。作为一名协调者,其工作就是要弱化矛盾,减少摩擦,实现班级目标效益最大化。如何做一个协调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协调本班学生与平行班学生关系
本班与平行兄弟班级的关系,是班级工作中不容回避、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教学问题、学生活动问题、不同班级间学生的矛盾摩擦问题等。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善于“一碗水端平”,有意识、有原则地处理这些关系,不分亲疏,不偏不倚。要做到不偏袒本班学生,本班学生不是“亲生的”;不打击或贬低平行班级的学生,平行班学生不是“后娘养的”。
要扮演好这种协调者角色,应该做到:首先,班主任自身要调适心态,明白自己承担的多重角色,不能求一舍多;其次,遇到本班学生与平行班学生有摩擦,善于置身度外,如果给学生一种亲疏有别的感受,就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弱化,也容易使本班学生滋生依赖意识;再次,坚持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最后,学会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的思想疙瘩,不能以恶吃恶,以黑吃黑。
二、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学生与任课教师关系是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协调这一关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工作的分寸,不能以“一
班之主”自居,不尊重任课教师。
要做好这一关系的协调者,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学会在学生面前或其他场合赞扬任课教师。赞扬任课教师要注意坚持适时、适度、适当原则。即在任课教师特长发挥充分的时候赞扬;赞扬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任课教师的优点,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赞扬的方式要合适,可以选择集会活动时集体教育,也可以个别教育。形式上,可以选择:(1)班会、集会、集体活动时介绍任课教师特长;(2)个别教育时;(3)引用学生赞扬任课教师的话,同任课教师交流,增强其成就感。
2、鼓励学生。通过了解任课教师对班级及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沟通、协调学生和任课教师关系。任课教师在分析学生方面由班主任不及的优势。班主任可以利用下列形式,借任课教师之力鼓励学生。首先,利用质量分析会、个别谈心等小范围交流场合听取任课教师对个别学生及班级的评价,并反馈积极评价给学生,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其次,在任课教师和学生有摩擦时,应教育学生主动认错,并传达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弱化矛盾;再次,在个别场合,可以引用任课教师的肯定评语,鼓励学生,向他暗示任课教师对她的赞许,增强其信心。
3、利用良好的环境因素。班级环境因素使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环境会给任课教师带来一种心情上的轻松和愉悦,积极的心态便于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因此,班主任不可忽视这一协调手段。班级环境或形象的独特是相对的。比如纪律严明,学生有礼貌,班干部
交往能力强,学习气氛浓,这些是无形的;教师清洁,布置雅致,这些是由形的。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班级的成长,也有助于任课教师激情的发挥。在班级管理中,汉要善于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增强其参与意识,不能自己说了算,闭目塞听,否则会影响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责任心。
三、协调教育管理者与班级的关系
协调学校管理者与班级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全校性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弱化重视结果带来的负面效应;
2、在班级利益和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班主任更应有广阔胸襟,以大局为重,维护学校管理者的权威;
3、同管理者交流,主动听取其对本班工作的意见并争取其建议。
总之,在班级工作中,协调关系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集体,协调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班级管理水平能否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论文
班主任的协调者角色
新村镇新村小学
张海英
第三篇: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衡水市育才小学 李玉影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热点和焦点, 虽然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能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认为教师应当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阅读教学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一、当好组织者
1、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兴趣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前提,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兴趣。如运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借助灵活的教法,及时的激励性评价等,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控制课堂节奏和学生情绪,提高阅读实效
适当调控课堂节奏,合理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做到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当好引导者
1、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应尽可能地激活学生思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对“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有不同的理解,我便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同学们思维之活跃,争论之热烈,我紧抓有利时机予以点拨、引导,整个课堂气氛乱而有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如在教学《荔枝》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到“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时,多少孩子眼睛湿润了,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个母亲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
3、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凡卡》一课,可以假设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让学生想象爷爷读着凡卡的来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如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教师就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给学生,由于在行间字旁标画了不同的符号,学生很容易接受。如在行下画横线表示值得注意,画曲线表示重要;在旁边画“×”表示错误,画“?”表示疑问,画“!”表示赞同;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理解等等。教师给学生作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引导,学生易于掌握勾、画、圈、点、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当好参与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和谐地融入学生课堂学习的各种活动之中,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常有以下几种参与方式。
1、参与诵读
诵读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与语言文字的直接碰撞,既可以使学生获得语感,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通过范读、引读、与学生分角色朗读等形式相机参与诵读,不仅可以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参与发现
这里的发现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质疑问难基本上成了学生单方面的活动。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论,从而使教学的重点目标得以落实。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同学们对“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产生了争论,我及时质疑:“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启发学生用求异思维来思考问题,思维被激活后,众说纷纭、方法各异。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寻找最佳答案,得出没有多少人能去居住的结论。
3、参与探究 当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而且要真诚地与他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这种交流互动中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认识不断加深,思维不断发展。如在《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孔子、两个孩子的对话。有几个小组邀请我表演孔子,我很乐意地加入其中,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倾诉自我的师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
新课改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语文实践活动,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四篇:教师角色塑造
教师角色塑造
——瑞吉欧教育方式中国化的关键
【摘要】瑞吉欧教育方式在中国走过十年的推介之后,如若真正成为改革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它山之石,必须注重教师这一教育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中介因素,本文旨在通过瑞吉欧式幼儿教育与中国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比较分析,力图为构建“中国式瑞吉欧”教育方法中教师群体的角色而努力。
【关键词】瑞吉欧,中国化,教师角色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发端于二次大战后意大利民众自力更生建立的家长团体自行运作的学校。所以学校的开放性、学生教育的公正、民主性是始之有之,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探索,到八十年代理论构建和实践模式初具规模并有了一定的世界影响。在随后的发展中,不但国际反响日渐声隆,自身的研究也日臻完善。到20世纪九十年代,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就其理论自身而言是较为完善的。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界,在引入和推广的过程中,一直是“叫好不叫座”。2007年6月28——29日,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与韩国汉阳女子大学金恩姬教授共同组织了“中韩幼儿教育领域瑞吉欧教育方案的应用与转化”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学习并挑战瑞吉欧”的会议主题。朱家雄在报告中提到:“不管瑞吉欧教育系统本身怎么理想,也不管有多少人把它捧得多高,它只属于意大利瑞吉欧这一特定环境,没有人能把它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大陆来,若一定要这样做,等待他的可能是失败。”[1]这段话不仅表明了瑞吉欧教育方式的学习不能机械模仿,照搬照用,也提出了一个深远的文化和理论命题,即不同文化的借鉴的实质必须也只能源于创新,就瑞吉欧教育方式而言,它的世界性体现于精神实质,而不在于方式方法。这并非耸言“术无用”,而是坦言要“瑞吉欧中国化”,而不应追求“中国式瑞吉欧”。在诸多影响瑞吉欧中国化的因素中,本文主要探讨教师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塑造。
一、瑞吉欧教育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分析
关于教师角色的理论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到20世纪五十年代,已从初期重视教师的角色品质研究过渡到大批关于教师期望的研究,即从社会期望的角度进行教师角色分析。教师角色理论引入中国后,我们的研究是两者的结合,即在社会期望基础上的角色品质研究,以期新时期的教师能够从应然走向必然。综合瑞吉欧教学方式中关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环境设置、学校组织管理、家园及社区联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教师互动的研究,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有以下特点:
1、教师是儿童活动的策划者。其核心在于对儿童活动目标的理性认知、活动方式的谨慎筛选、活动过程的缜密预期和活动结果的深切反思。项目教学即是对教师此项要求的最后诠释。儿童有别于其他成长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的活动。活动在通常情况下就是儿童存在的方式,成人对儿童的认知和参与方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关键,瑞吉欧在这方面的探索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
2、教师是儿童生活的倡导者。生活是人存在的实质,即要生存的有内容、有内涵。儿童的生活很简单,但这绝非是单调而是单纯,儿童的生活即是个体的自我生发过程,也是成人参与下的生成过程,所以倡导者的实质即在于要倡而不是要控,要疏而不是要堵,要扬而不是要抑,要成而不是要毁。成人要理性地融入孩子的生活。
3、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导者。成长是儿童活动、学习、生活的目标。所谓引导者,就是要引其所去,为其所能,导其所欲,成其所成。
在瑞吉欧教育方式中的教师是广义的,包括了所有参与儿童成长的成人。这无疑提高了“教师”角色达成的难度。
二、我国当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分析
综合诸多研究者对我国幼儿教育中师生互动状况的分析,与瑞吉欧教学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分析比较,我国幼儿教师的角色特征具有以下方面:
1、教师是儿童活动的组织者。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幼儿教师是兼有策划者和组织者的双位特点的,但主要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所谓活动的组织者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活动的发起者、控制者、结束者和评判者,是主动参与的,是刻意突出的。因之,儿童的活动不再是儿童的而是教师的,所以才有了“儿童游戏”成为了“游戏儿童”[2]。
2、教师是儿童学习的主导者。即儿童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都是由教师说得算。问题还不只是在于教师的选择,还在于教师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想当然地把自己想给又能给的就认为是儿童想要又能要的,也因此成人的世界就成为了儿童的世界。可是儿童的天空与成人是不同的,否则何以会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3、教师是儿童生活的安排者。即儿童生存的内容是教师赋予的,或者说填塞的。儿童能做什么,怎么做由教师来决定,面对十几个、几十个孩子,似乎教师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一同饥饿,一同睡意绵绵。如果不饿、不困,就是儿童不正常。教师究竟对儿童了解多少?
4、教师是儿童成长的计划者。现实语境中没有人会将华生的极端行为主义观点奉为信仰,但却能屡屡犯禁而浑然不知。教师规划儿童的未来并付诸实施,不管儿童是否喜欢,也不问他们是否愿意,理由就是这样做是为了你们好。而问题是教师何以能决定儿童的生命?
这些特征存在于广义的教师群体上,但是却寄希望于先在狭义的教师层面得以解决。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中国化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有赖于教师的理性角色塑造。
三、中国瑞吉欧式教师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是职业范畴的用语,是自然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走向职业人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然状态贴近职业要求状态,那么角色塑造过程相对来说难度就会较小,塑造角色就较易,否则就会有较大的挑战性。不管情况如何,在角色塑造过程中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要有角色认知。就教师的社会职能而言,既有其一贯的传统内涵,又深具一定的时代内涵。所以,当今的教师角色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以变应变。朱家雄教授曾言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它顺应当今世界幼教改革的潮流。那么“潮流”的内容是什么?即发挥潜能,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培养,而在这一过程中,尊重与民主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在吸收瑞吉欧幼儿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当务之急就在于教师的角色认识,否则,就只能穿新鞋走老路。学习的结果充其量也只能徒具其表。在瑞吉欧式教师角色认知
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有差距,文化传统也不同,我们绝不能简单的角色模仿,机械移植,而要从表象看本质。尽管目标相同,但是达到目标的方式和步骤是可以不同的,也即所谓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要经由角色分析。如果角色认知解决的是共性问题,那么角色分析就要解决个性问题。如果前者是机构到集体行为,那么后者就是个体行为。瑞吉欧教育方式在中国推行十年中的上热下冷现象,尽管有诸多影响因素,但有一条是不能或缺的,即幼儿教师的低调态度。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不能依靠个体的自我转变,但同理,没有个体的努力也就没有集体的效果呈现,职业生涯设计对于幼儿教师同样不可或缺。
3、角色努力。有目标不等于有结果。目标的实现是 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其中情、意尤为关键。成功的角色塑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教师的角色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管是群体塑造还是个体努力,态度都很重要。某种程度上,态度决定了结果。
在中国瑞吉欧式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一定会有诸多挑战,还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切忌模仿。“东施效颦”的古语犹在,参观也好,研究案例也罢,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场景,教师是有血有肉的人,成功的教师绝不是“象谁”,而是在“是谁”中成为自己。
2、重在创新。之所以是“中国瑞吉欧式”而非“瑞吉欧式中国”立意即在于此。成功不在于重复而在于摸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
3、贵在持久。教育事业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独指学生培养,教师的改造何尝不是如此,甚或更难更久。当然,时不待我,必须只争朝夕。但要清楚事情的发展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差别是过程的长短。
狭义的中国瑞吉欧式教师角色塑造已是挑战,广义的教师群体——家长、社会中的成年人的角色塑造更是难上之难。不管怎样,开始就好。
参考文献:
[1]吴晓君,张婕.瑞吉欧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中韩幼儿教育领域瑞吉欧教育方案的应用与转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7、8),94.[2]朱家雄.瑞吉欧教育经验备受关注的缘由(上篇)【J】.幼儿教育,2001(6),5.
第五篇:如何理解教师角色
如何理解教师角色的丰富内涵
教师,是众多职业中的普通一种,却也是一种重要的一种。从古到今,教师群体发挥着教化、传承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理解教师角色的丰富内涵,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教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并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坚持我们的教育理想,严格要求自己,付出我们的热情和爱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现代社会信息万变,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落后于教育的发展,学生需要有方法到达知识的彼岸,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之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才是对学生负责。
其次,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时期,叛逆的年岁容易出现种种的特殊思想、行为,困惑也会常常包围着他们。作为教师,要有爱心,不仅仅是教书,还有育人。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用爱心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学生和教师接触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教师要完善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层次。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努力做到礼貌、开朗、真诚、热情、好学、宽容、遵守诺言、言出必行、知错就改等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走在教育阵地的前沿,做一个有个人魅力的引路人。
总之,教师的角色有丰富的内涵,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并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