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职工文化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学校职工文化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培训产业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2001年10月中国加入WTO后,广大父母希望子女学习英语的热潮空前高涨,英语培训产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占领市场不是光靠一个漂亮的口号,其中涉及社会信誉度、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要素的建立过程。消费者的眼睛越来越亮,他们需要的是培训学校切实提供一些所需要的内容,而不仅是一个花架子。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素质的发展对本校行业竞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特别是最近英语培训学校对学校职工文化建设,引起了广大培训学校和专家关注和重视。许多专家认为它是英语培训学校适应未来市场发展重要的内在因素。
如何建设我校职工文化,使我校成为一家具有独特教学特色和优良教学质量、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英语培训学校,尤其使少儿英语培训成最大亮点,是关于我校未来发展讨论的重点之一。据悉,现在的家长在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课程时更加专业和理性,很多家长认识到,要在短期内让孩子的英语水平有质的飞跃并不现实,而选择一所具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才是理智的。因此,我校培训除了应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增强语感,针对需要成绩补习的一般学生与学有余力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成绩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开-1-
设相应层次的培训课程;同时强调听说能力,以听说训练为办学特色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未来校园职工文化的建设,提高我校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长期培养和确保留住专业教师和职工人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和在同行竞争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创新教育,创建终身教育大课堂。学校职工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具体包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同,它对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
在未来职工文化建设中,深入以人为本,努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展各种职工工会讨论大会以及活动,使学校文化建设紧扣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两个方面,以法治校强调的是“法”的作用,学校必须有“法”,人人必须“守法”,这个“法”是实施学校管理的依据与准绳。一个“法”治的学校,应当有科学的计划,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制度完善,纪律严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因素,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教师是知识分子,在管理中大是大非上讲原则,在小事小非上讲人情,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如果只强调依法治校,而忽视了思想情感的沟通,就容易伤害教师的自尊心,也就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难开展好
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学校能否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特别是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能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今后的职工建设中尤其需要注意这些不可忽视的细节。
为了创建和开展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在未来开展学校职工文化建设中: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浓郁而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应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职工文化建设环境对教师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创设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气氛浓郁的校园环境,无疑是广大教师和职工陶冶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高素质的良好平台,也是一所英
语培训学校提升档次、扩大影响、形成特色的理想载体。具体表现为:
1、群体凝聚。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追求和树立“严谨、务实、团结、进取”的共同价值观,从而使教师和职工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
2、陶冶情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有序、文化气氛浓郁的校园环境始终能够给教师职工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发教师职工热爱学校、勤奋工作、弘扬正气、崇尚健康、追求高雅的情怀。
3、规范言行。通过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触动心灵、荡涤思想、约束言行,无形、无声的校园文化就是无处不在的道德准绳,当这种文化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时,社会上各种不文明的现象就会自然而然成众矢之的,没有市场。校园文化建设一旦形成规模、养成习惯,就会变成传统代代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当教师职工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和集体舆论的要求时,文化氛围就会促使他自我调节矫正。
4、培养个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教师职工有不同的个性特长。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教师职工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教师职工找到了适合自
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教师职工健康心理的形成,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5、树立集体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这要求教师和职工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环境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教师职工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朝气、友好团结的集体会使他们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6、增强竞争意识。校园文化应是倡导一种“求真、尚德、明理、达智”的文化,能使教师职工在竞争活动中受到锻炼,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正如我们所知,学校创建人与许多英语老师保持良好关系,在师资的资源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当然,全职教师的真实背景与能力仍需要再进一步考察。根据学校服务对象的特点,教职员工将是学校的主体。现代英语培训学校对职工应不仅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还需要提供必要服务。因此教学的创新和服务规范十分重要。学校应从开始就不断地、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面向招聘知名的英语教师、专家、教授,以他们作为学校的技术骨干力量,同时也招聘一批在职的中、青年英语教师,加强与同行业的横向合作和学术交流,加强培训,使学校始终保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
在学校职工文化建设中,除了使教师具备在职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还应全面认识自己的工作,了解工作的特性并准确有效地为学员服务。因此,学校在开展校园职工文化建设中应设身处地为教师职工着想,有效帮助他们达到目标,把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职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程,是深化培训学校教育改革、推进学校更快、更好、更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只要确定好校园职工文化努力的目标,落实好一套有效的措施,创设好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一所培训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取得硕果,学校的发展一定会日新月异,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关于职工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在推动**区“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职工素质的提升,做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精神财富。工会组织维护好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点之一,也是新时期赋予工会工作的历史使命,更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做好职工文化建设。
关键词:工会 职工 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关键战略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职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文化传播的形式、内容和受众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职工的文化底蕴、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经济生产,社会进步。因此,在推动**区“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职工素质的提升,做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精神财富。工会组织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点之一,也是新时期赋予工会工作的历史使命。工会组织必须要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财富。维护好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做好职工文化建设,不仅是工会科学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关注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区总工会面区内80个企业,60个机关事业单位和83个村级(社区)基层工会,共11189人,开展了以“推进职工文化体系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工会职工(特别是对村级农民工和社区下岗失业工人)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经济进步、企业发展要求的职工文化建设。
一、职工文化现状剖析
区总工会通过调动各基层工会,加大宣传力度和重要性,积极争取广大职工参与,并制作业余文化生活调研问卷,由基层工会选出代表性职工参与问卷答题。问卷主要从职工工作内容、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方面着手,为业余活动理想标准(期望)重点,对不同年龄年阶段、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技能、工作环境及职工个体偏好进行调研,为进一步全面了解我去职工文化现状,以及为进一步搞好职工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突破方向。调研结果剖析如下:
(一)与年龄关系。30岁以下职工,2266人,占调研职工总数20.25%;30-45岁以下职工5595名,占调研职工总数50%;45岁以上职工,2769人,占调研职工总数24.75%;即青中年职工占职工70%以上。相比其他人群,青年职工更倾向于体育、文化和娱乐活动,针对中青年职工群体,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将是不错选择。46岁及以上职工,对团队建设的需求更高,针对老年职工,组建各种文体协会将是他们的首选。但要意识到中国老年化程度在不断加重,**也是如此,特别是原**汞矿离退休、下岗工人数量庞大,年龄也在60岁以上(这部分离退休人员不在统计范围之内)而这一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主要的空闲时间都勇于散步、聊天、打牌等,核心在于打发时间,轻松身心。
(二)与性别关系。调研统计,女性职工4028名,占调研职工总数的36%,相比占职工总数64%的男性职工,她们更倾向于唱歌、跳舞等文化活动;男性职工更倾向于各种体育活动。
(三)与文化程度关系。大中专以上职工人群更倾向于参与文化竞赛、书画协会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利用身体健康的活动而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人群大多数空余时间用于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和打麻将、扑克等赌博性质的活动。
(四)与职称和技能关系。高级专业技术或技能人员更为倾向团队建设,且对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的需求最弱,而初级者对体育活动情有独钟。
(五)与施工区域关系。大中型规模以上的企业职工对团队建设比较青睐,说明大中型规模以上的企业中文体协会、兴趣小组或许会是很好的职工文化建设方向。小型企业或外出施工则对阵地建设最为青睐,说明外出施工项目部需要加强对职工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为职工提供开展业余活动的场所。第二部分存在问题
(一)缺乏对职工文化更深入的理性认识
1.存在概念不清的现象。误认职工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部分企业、社区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的发展》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作为衡量职工文化建设的标准和依据,将班前宣誓、看板管理等典型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错误地等同于职工文化建设工作。
2.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误将文体活动等同于职工文化。部分企业单位、科室、班组汇报仅围绕“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做大篇幅的总结归纳,而忽视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
3.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营生产,为谋求企业利润是最高准则,职工业余需求属个人行为,可有可无,从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与“职员本身”之间的属性区别,缺乏对职工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充分认识和重视。
(二)缺乏统一规范的文化阵地建设标准,文化建设参差不齐。
1.软硬件建设程度不统一。不同企业、社区阵地建设水平很不均衡,部分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和城镇中心社区建有篮球场、足球场、桌球、台球、健身房、甚至室内羽毛球馆等文体设施,但有部分企业、社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用于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设施少,有的甚至没有的现象。
2.活动参与普及率不统一。部分单位座谈职工,尤其是施工一线职工,反映参与工会活动较少,工休矛盾、众口难调、等陈旧问题仍暗流潜涌。“施工技术人员无暇参与”、“老职工参与不了”、“觉得没意思”等现象制约着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部分工会活动参与率及普及率不高。
3.制度保障程度不统一。部分单位对职工文化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检查、激励、约束职工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对比,也存在部分单位,尤其是项目部,缺乏完善的职工文化管理制度,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处于无序状态。4.自主管理能力不统一。
调研显示,企业、社区工文化建设对行业环境和项目部经营形势依附性很强。不可否认,经营生产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工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否,但反之,职工文化建设也能影响职工精神与情绪,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生产、社区和谐。5.社会环境、风气不好,职工自身认识不高。
有部分职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高,或者社会环境、风气限制,大量的业余空闲时间他们更愿意参与打麻将、斗地主都能形式多样的赌博性质的游戏,或者上网玩游戏等,而不愿参见体育文化活动。有些地方普遍只存在提供赌博、上网的娱乐场所,而很少建有体育锻炼和文化休闲场所。
(三)缺乏职工文化涉及内容的创新发展 1.外在形式传统。“下场棋”、“打场球”、“唱个歌”、“答个卷”等形式单
一、内容老套的活动载体仍然占据了部分项目部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2.内涵触及不深。职工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浅层,多以娱乐导向为主,超越活动,能触及职工心灵,对职工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内心深处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
3.激励效果不佳。大量职工文化活动依然依靠发“纪念品”等物质奖励吸引职工参加,福利化现象严重,“一个笔记本”、“一个围腰”、“一瓶酱油或醋”、“一幅挂历”等。有的甚至是利用一些滞销过期的物品“改头换面”来当做奖品。这种传统及敷衍的激励机制已显过时,并不受广大职工群众的青睐,建立深层精神和物质激励机制,让广大职工参与进来值得探索、深思。
第三部分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坚定职工理想信念。工会组织应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政治理论,用理论武装全体职工的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指导职工文化建设。引导职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爭先创优,勇于创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热爱企业的优良传统。强化企业意识,凝聚企业精神。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追求效益和发展,还要实现道德的经营,企业需要道德价值,如团队精神、职工文化等,道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在抓职工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要组织开展加强道德教育的“道德模范评选”、提高员工技能的“劳动竞赛”、培养职工主人翁精神的“献计献策”、“节能减排”等活动,注重发动广大职工出谋划策,共同提炼企业管理理念。把抓职工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突出文化的内聚力,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理性认知职工文化,加强职工文化自信意识的引导和促进
1.工会工作者自身对职工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要求工会工作者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结合理论研讨会、信息报道、工作总结等机会,不断探索和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系统理论。
2.工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引导和促进职工自信意识的觉醒。调研显示,公司职工文化自觉意识较强,时刻践行**“干一流的,做最好的”核心价值观,面对诸如矿业开发生产、城市建设工程等题,一往无前,从不退缩,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自主管理意识趋于常态化。另外一方面,有的职工缺乏文化自信,表现在:为人处事保守低调,表态发言轻声细语,待人接物踌躇满志,仪表仪容不修边幅,因四海为家而自卑,因终日奔波工地而寡言少语。殊不知,企业职工自信资本未能充分挖掘:四海为家应以流动为荣;**汞矿工人精神作为新中国企业精神60强为外人所津津乐道、啧啧称赞。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引导职工文化自信意识的觉醒:
(1)注重心理疏导,特别是关注年轻职工群体的心理波动,要从生活、工作和精神上正面鼓励,用润物无声的工作方式解人心结;
(2)加强人文关怀,从细微处入手,搭建展示职工价值的平台;
(3)弘扬劳模精神,用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职工,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文化氛围;四是树立优越意识,将企业经营形势及业绩时常向职工通报,加强职工自我“优越意识”,调动职工的激情。
(三)摸索统一标准,推行建设项目部职工文化标准化阵
部分企业在职工文化场地标准低,甚至空白的问题。建议试行职工文化阵地建设“6+2”准入标准,即:1个篮球半场、1个综合活动室、1个乒乓球台、1个桌球台、1个职工书柜、1台卡拉OK点唱机,1个活动(或兴趣)小组、每月至少1次大型集体活动。
(四)不断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单位及项目部职工文化品牌建设
不少单位反映职工文化建设载体单一,部分年轻工会干部反映职工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方法,建议各项目部大力开展职工文化品牌建设,解决职工文化落地问题,着力打造职工文化建设一项品牌,从零开始,走出第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日积月累,在职工心中奠定品牌烙印,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篮球运动会”和企业职工集体参与职工婚礼、生日等。
(五)统筹兼顾,促进职工文化建设“两转两延一提升”
1.组织方式从外部娱乐向内心关注转变。如何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推动劳动保护监督力度、为施工现场职工提供劳动休息和心理休息,提供便利措施改善职工饮水、如厕环境等,进而让职工感受到“尊严生活、体面劳动”,是下一步工作值得思考的出发点。2.激励机制从福利型向荣誉型转变。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安全、心理、社交、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逐级上升。纵观公司现状,职工收入和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提高,第一二层次职工生理、安全需求已经得以满足,而心理需求往上的需求层次是职工内心最渴望但又最难以企及的层次。故传统的福利型激励,如发放小纪念品等,已无法充分调动职工参与职工文化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将建设机制从福利型激励向荣誉型激烈转变,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提高职工的自信,推动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科学之选。
3.建设空间从企业驻地向施工现场和社区延伸。目前职工文化建设几乎全部集中在企业,施工现场和企业临时工作区域未有涉及。从当前看,职工在其工作的施工现场所处时间更长,部分职工居住也在施工现场,这就要求建设工作需要从企业向施工现场或社区延伸,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空间覆盖,扩大职工文化建设受众面。4.工作方法从一气呵成向持续改进提升。职工文化建设不是一气呵成的工作,它是工作质量提升的系统工程。这要求实施主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方法论入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职工文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经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反复过程,通过不断了解职工文化需求,建立合理的文化工作计划,精心实施,加强工作过程和效果的检查,快速响应调整,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同时积极探索文化延伸,才能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达到职工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建设目标。
第三篇:XX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XX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工会关于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会从9月份开始,组织办公室、宣教部门开展了对全县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选取国有、外资、非公等不同类型的1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对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情况及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
一、所调查企业问卷梳理情况
1、企业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所调查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一般是企业行政、人事、综办部门或工会;供电、移动等国有企业每年文化建设的投入20万元以上,几家外资每年企业文化投入810万元,非公等其它规模企业每年文化2—5万元;所调查企业基本将文体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围绕经营理念建立了以制度文化体系、展室、文化手册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职工对企业文化认可主要来自文化活动和培训;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较大,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大较大。
2、职工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企业负责职工文化活动的部门是60%以是工会,其它基本上是企业综合办或行政、人事部门;所调查企业有面积为50平米400平米的职工文化阵地,一般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设施,部分企业有职工书屋、舞厅、学习培训室等;职工文化建设及开展活动每年投入2—10万元。企业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一般为音乐舞蹈、棋牌、户外休闲、球类这几种;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至少半年一次或不不定期活动,经常开展的文体活动有文艺演出/晚会、单项体育比赛、运动会、户外休闲、棋牌,职工基本全部参加单位组织文体活动情况。
3、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情况
所调查企业职工普遍感觉生活精神压力一般,业余时间主要有哪些安排棋牌、娱乐上浏览聊天、户外休闲,每年用于文化活动的支出平均为5001000元,主要支出项目为上、健身、棋牌娱乐。所调查企业的职工对单位文化活动和设施基本满意,希望单位开展和参与音乐舞蹈、学习培训、室内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
二、全县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状况
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689家(其中工业企业218家),个体工商户6200多家,从业人员约54000人(其中季节性临时用工约占55%)。
按照企业生产规模主要分为三类企业,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如下: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糖业公司分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矿业公司、中等风电企业,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20%。这部分企业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重视。特别是县供电分公司、移动公司、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特色,并不断提升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度,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些企业均做到了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作为我县重点企业的糖业公司分公司、矿业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企业建设职工室内活动室、职工书屋等,即是企业重视文化建设的体现。
2、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如恒泰水泥公司、祥云食品公司等,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30%。这类虽然进行民一定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职工文化活动,但是基本上着重追求经济利益,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搞一些文艺节目、打一些宣传标语,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与深层次的认识。有的企业文化流于表面,仅仅通过举办简单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企业文化得不到协调发展,也不能为企业长久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个体工商户。这类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50%。大部分没有开展职工文化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个体工商主认为开展文化活动增加了成本支出,而且员工流动性大,不愿为员工提供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是员工尤其是农民工收入不高,打工之余参加文化活动会影响其它生产,没有多大好处而自愿不参加。
三、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特色做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县规模企业摸索适应自身发展的路子,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自身形象。
私立一中针对本校教工工作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工会坚持业余、小型、多样的方针,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抓住重大节日这一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学校成立了“百灵艺术团”,艺术团设有舞蹈队、声乐队、曲艺队、乐器演奏队,为重大节日和家长会演出;组织“春之声”元旦文艺联欢会。在校工会的提议和组织下,每年12月末举行“春之声”元旦文艺联欢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校工会每年组织“庆五一男子篮球赛”和“庆五一女子羽毛球赛”,丰富了教职工的生活。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有体育馆,有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有健身房,配有大量的体育健身器材;开设中外员工电视房;公司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文娱联欢活动、登山旅游、自行车骑行活动,员工的归属感逐步增强。糖业有限公司分公司配有职工阅览室,每年开展职工运动会,积极组织运动员职工参加县内和各项文体活动。公司配有无线上,有职工兴趣小组,并建立室外篮球场地。运达风电公司从总体规划起就设计了建筑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并与厂房、办公楼等同时施工,公司开业后就投入使用。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器械室,同时配备卡拉ok音响设备等。
全县其他各企业也通过举办联合会、运动会、读书活动等拉近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增强员工归属感,使每个员工都能融入到企业建设中来。
四、工会在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情况
我县规模以上企业一直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在企业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年底以元旦联欢活动为契机,公司工会组织各部门深入了解在岗员工的艺术类特长,为员工搭建各种展示平台,促进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XX年,工会委员会深入开展事业部组织的“春雨”工作,将公司的关怀落实到人,将员工的需要提上公司经营日程。从员工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精神文化需要,从公司文化宣贯到员工文化之星案例评选,从活动组织到满意度征集,种种工作的不断开展,促进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发展。
糖业公司工会委员会推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公司设培训教室有三间,占地面积600平米,配备10台电脑,两台投影仪,一套多功能影响设备。公司工会每年都要不同程度的举办全员职工安全大培训及安全实战演练;每榨季,农业部都要举办“甜菜学院培专题培训会”、“农业工作启动培训会”、“农业员及联络员培训沟通会”、“大小农机现场会及培训会”等,给广大职工、农户带来知识的同时,也使企业职工与农户效益得到双赢。运营系统每榨季举办“车间安全管理知识大培训”“检修技改全员安全培训会”、“榨季运营启动培训会”等。公司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教育培训业务在不断拓展,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
五、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参差不齐。通过调查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往往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而规模小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其经营者相对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表面文章。
二是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有待提炼和延续。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是为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而临时出台一些规范,功利性、目的性较强,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理性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强,较难与企业融为一体,也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三是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缺乏有效途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形式单
一、内容单
一、方法手段单一,有的是嫁接、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少企业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初级阶段,仅限于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2、推进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以及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崇高的品格,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组织他们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广阔胸襟、渊博知识、才思敏捷的企业家。同时,企业家应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二是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形成的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并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绝大部分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要建立与员工和谐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关心员工的就业、工资、福利、保险、晋职等,改善工作环境,在企业中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的氛围,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才能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企业文化有承载主体,并得到延续。
三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每个企业都有自已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因企制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结合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在了解企业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找准切入点,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
第四篇:学校职工身体健康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省教育科技工会高校部对我省部分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6000份,有效回收5184份。这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拟定了50个问题,涵盖了教职工的自然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品质、工作环境、生活质量、建议诉求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切实了解和掌握我省高校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基本情况
在接受健康调查的人员中,男教职工:2664人,占调查总数的51%,女教职工2520人,占调查总数的49%。其中30岁以下25%,30-39岁30%,40-49岁30%,50岁以上15%。在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博士11%,硕士26%,本科41%,大专15%,专科以下人员7%;在职务分布上,科级以下39%,科级38%,处级21%,校级2%;在工资收入情况方面,调查显示,1200-3000元占58%,3001—5000占35%,5000以上占7%。被调查人员绝大部分为一线教职工,切实体现广大普通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健康状况。
我们在调查中按不同性别,年龄段,岗位,学历,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数据处理后我们发现,在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广大教职工在承担着创新理论,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精神和心理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下,致使许多教职工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况态,需要很好地去疏导和调理。
二、健康状况分析
(一)身体状况让人堪忧
从数据中反映出:教职工中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的只有11%,感觉良好33.8%,感觉一般27.4%,也有9.8%的教职工认为身体较差。患有职业病的情况:颈椎和腰椎病占34%,咽炎、鼻炎占26%,精神紧张占13%,头昏、失眠占13%,静脉曲张占8%,其他占6%(表一)。教职工的常见病主要有:胃病、颈椎病、肩周炎、高血压四种。另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的教职工的占57%。从感冒的周期上看,一年只感冒一至二次的教职工占35%,一年感冒好几次的教职工占46%。
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处亚健康状态占有一定数量。突出表现在浑身酸痛无力和精神衰弱失眠两个方面,比例高达50%,经常感到疲惫的教职工占26%,时常烦躁易怒的占19%;在工作中感到精力一般的占45%,精力较差的占15%,精力很差的占2%。近40%教职工认为自己属于肥胖,并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以上这些疾病的产生,都是与教师职业的特点相关联,由于坐立的工作时间较长,讲课时间长,吃饭不规律,休息没钟点,加上长期精神压力大,又缺乏劳逸结合和适当锻炼,造成高校一部分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身体严重透支,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痛苦,也给教学科研等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激烈竞争中,教职工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压力。通过调查显示出,90%以上的教职工从不同程度上认为工作压力大。压力主要来源:29%的来源于科研课题的压力,24%来源于发表论文晋升职称的压力,11%来源于教学科研成果考核的压力,还有16%来源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的压力,家庭负担的压力占11%。从休息时间表上看,晚上11点前休息的教职工占38%,晚上12点后休息的占40%,凌晨一至二点休息的占22%;从业余时间的主要用处看,做实验、钻研业务的教职工占19%,备课、完成论文的占21%,电脑前浏览信息的占26%,用于第二职业的占8%,用于其他休闲的占26%;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看,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至6次的教职工占7%,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至4次的占16%,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至2次的占45%,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占32%。
从心理症状的调查中看,有46%的教职工平时会感到紧张,有10%的教职工会感到恐慌,有12%的教职工感到终日心神不宁,还有12%有教职工常感到有不幸的事要发生。这些教职工经常会出现头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等现象,还有的教职工出现头痛、耳呜、口干、胸闷、便秘、多汗等症状。
以上的数据显示,高校教职工在工作学习上压力不断增大,许多教职工缺乏科学地安徘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造成的心理紧张与心理障碍,不会自我调整,不好意思或不会去求助他人,又不愿意上医院或找心理医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排忧解难,帮助自己走出困境。他们需要有一个减压的环境和措施,需要组织上的关心和帮助。
(三)对健康的期望值很高
随着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校广大教职工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调查表上反映出,教职工对健康教育很感兴趣,喜欢专家做健康报告和知识讲座的占48%,喜欢板报和校园网上宣传健康知识的占25%,喜欢专家来校进行义诊的占18%,喜欢组织交流保健知识的占9%。广大教职工非常喜爱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要有春秋游,运动会,各种球类,气功,登山和文娱活动等等(表三)。有许多教职工还喜欢参加公益活动。调查显示,有46%的教职工对爱生助学,关心特困生的公益活动比较热心,有13%的教职工愿意帮助孤寡老人,有13%的教职工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募捐活动。
以上的调查和数据反映出,广大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较高的期盼。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祥和、政通人和、互助亲和、内谐外和的氛围,让广大教职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学习感到安心、放心、悦心。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会组织有较高的需求。工会要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和凝聚教职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释放压力,愉快身心。广大教职工有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的迫切愿望。工会组织要配合行政和校医院组织健康讲座,利用工会的系统宣传健康知识,防病治病知识,组织好交流活动,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保健意识。
三、建议与措施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满足职工文化需求。”我们认为,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中首先要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工会组织在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中,首先要关注教职工的生存权,维护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针对当前高校教职工身体状况,以及结合当前工会组织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建立健全教职工的医疗保障机制。
针对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方面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又缺乏平时身体保健措施,学校应坚持一年一次定期为广大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高级知识分子、女教职工增加针对性体检项目。
成立学校大病医疗互助会,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在发扬社会主义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基础上,帮助学校以病至贫的教职工切实解决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同时也是对高校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充。三年来,在省教科工会积极推动下,我省的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大病医疗互助会,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项工作受到了高校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协助,各高校都是在教职工自愿的基础上,每年每人自交120元,学校行政给入会的教职工每年每人120元。由学校工会牵头成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学校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使用条款,再拿到教代会上讨论通过,最后在全校公示。目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已经成立大病医疗互助会,并已运行二至三年。大病医疗互助会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一致好评,教职工反映,这项工作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教职工,真正能帮助困难教职工解决问题,同时又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2、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学校工会要正确引导教职工科学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少参加锻炼、没时间锻炼、不想锻炼的教职工占44%;很少参加休闲活动、不喜欢没兴趣的教职工占41%;饮食不注意、不太注意的教职工占87%。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教职工对科学地饮食,正确地锻炼和休闲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很缺乏的,需要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校工会要定期开展健康、防治疾病讲座,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类活动和网络、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健康保健知识,从各方面、各角度来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水平。
省教科工会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进高校”活动。这项活动是我会与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每年都组织有关大医院专家到学校为广大教职工义诊、讲座。通过零距离与专家接触,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特有的职能,也是广大教职工所期盼的。从调查中看出,广大教职工对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喜欢,都能积极参加。校工会要组织好各类文体协会,开展群众性、多层面、寓教于乐、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吸引并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升华气质;在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促进和谐与合作。
4、加大对教职工之家设施建设和投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的在校生迅速增加,新校区建设逐步扩大。给工会教职工之家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目前,高校新校区都远离城市,校区的面积很大,教职工上班比较分散,上下班都要坐班车往返,集中起来开展活动有一定困难。通过实践证明,深入开展建家活动,进一步推进二级建家,充分发挥分工会和工会小组的作用,是高校新形势下工会的重点工作。省教科工会大力推进高校二级建家,要求各高校在建好校级教职工之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二级建家工作。要争取行政的支持,配有活动阵地,校工会配制活动器材,组织和开展好分工会、工会小组的活动。把二级建家工作纳入校工会的重点工作,每年进行评比表彰,组织交流,推进二级建家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五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情况综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爱校如家、师生互敬、勤奋好学、遵规守法的风气。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局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是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影响深远,各校都依照局领导的要求,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依照方案逐步实施,效果明显。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喷绘的、有油漆书写的;其次,各类文化宣传牌、布置精美的橱窗都向来客展示着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
二、目前状况
(一)办学思想
通过这几年教育局的领导与督促,各学校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办学思想。尤其是年龄较轻的一部分校长,他们善于学习,所以很快领悟到“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的真正含义。因此,他们真正从学校实际出发,广纳博言,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提出了属于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如青湖齐庄小学,虽然只是一所村小,但始终秉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思想。
但是,有部分的学校校长是迫于压力,临时抱佛脚,办学理念东平西凑,抄袭严重。校训不是“团结、奋进”,就是“求实、创新”,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办学宗旨大同小异,口号色彩浓,文化内涵少。学校工作与办学理念毫无关系,不仅学生、老师不知道学校的办学思想,甚至连很多领导都不知道,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针在开展,而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校长的安排应付工作。因此,这样的学校工作不见起色,没有特色。
(二)文化建设
此处的“文化建设”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一牌”、“二栏”、“三室”。
外行看热闹。走进校园,首先是看有没有文化宣传牌;其次是看宣传橱窗公示栏、班级黑板栏办的质量高不高;最后是看是否加强了荣誉室(陈列室)和图书室建设。如果连热闹都谈不上,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不过是一纸空文。
内行看门道。文化宣传牌、黑板栏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它应该是学校特色的载体;图书室、图书角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它直接服务于学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主要载体,如果图书室没有几本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如果图书角空无一书,那么,《营造书香校园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一句口号。
但是,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有大概58%的校长纯粹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自己的一项政绩工程,因此,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修校园“文化墙”、立校园雕塑、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庸俗。目前,大多数村小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
(三)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的好坏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品味,代表了一个校长的品味。一个有品位的校长一定会建设一所环境幽雅的学校,因为只有品位高的校长才可能做到“让每寸土地传情”这一目标。纵观全县各乡镇小学,能把“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很少,至少落到实处的不多。校长们谈到文化建设和环境整理,往往会抱怨学校经济紧张“我们学校经济条件差,哪有闲钱来搞这个?”成了校长们的托词。其实,“环境育人”,能够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的校长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校长,因为环境不仅能陶冶人,也折射了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我到过几个村小,看到他们的花坛光秃秃的,于是问他们为什么不种植一些花草?他们多是一个答案——学生太淘了,种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环境的好坏反映的不仅是校园文化工作的好坏,而且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的绩效!
三、解决措施
(一)塑造个性,彰显特色文化
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二)逐步推进,构建过程文化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小学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师生携手,打造和谐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