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简而言之,即使教师这个职业发展为专业的过程,其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人们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这就要求教师的培养培训机构,要求国家的教师管理保障制度,都实现相应的重大变革。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有以下特征:(1)有较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 2)经过较长的专业训练,包括所教学科的课堂实习;(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4)有较高自主权,组织教学,创设学习环境,有较强的判断力,评价学生和自身;(5)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管理;(6)终
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传统的经验型、技术型和半专业化的教师已难担此重任。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便成为历史的必然,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明确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一)在职业道德上,要求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
即要培养具备坚定教育者的品格和素质,为人师表,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者。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把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看成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内在动力,以保证对本职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要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即要求教师一专多能、知识面要广。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包括:(1)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示范能力,以及推理思考能力;(2)要有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与学生、与学生家长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能力;(3)组织管理的能力。如组织好班集体,使这个集体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4)教育研究能力;(5)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因此,复合型的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作用。
(三)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教育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只要按陈规操作或简单重复的机械性劳动。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
2.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面对未来的社会,人们善于在机会出现时抓住机会已经是不够了,而是应当“创造机会。”要求每个人从“等待就业”到“创造就业”。只有具备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创造性的学生。
3.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综合性。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很难说是具有哪位教师的作用,每位教师(下转第69页)(上接第85页)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学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变化,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会、学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
4.教师劳动的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育与其他服务性行业相比,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况且,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尽管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往往是个人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教师也应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而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他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但它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从专业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第二篇:浅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浅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从体育学科的地位、社会体育文化和学校环境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两个相通但又不同的概念。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两个目标取向:一是“专业发展”目标取向,即不断改善专业发展制度,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二是“组织发展”目标取向,即不断整合专业组织,争取更大的专业权力。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所谓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体育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是体育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体育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在状态上,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加以解释。从静态角度讲,体育教师是一门专业,它具备下述特征与标准:拥有专门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运动训练;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体育教师经过专门训练,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精神和专业价值。从动态角度讲,体育教师专业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即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一)体育学科的社会地位。
有的教师老拿体育学科地位低,不受重视作为借口,不去追求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的确,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否体育进入高考就能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从体育中考,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体育教师在为考而教,将体育教学简单化,体育课上成了身体素质训练课;而有的教师却能利用体育进入中考,学校对体育重视的契机,开展了系列的课题研究、教学研究,恩泽了学生、收获了自己。山东省将体育的部分内容列入了高考,以理论知识的形式进行考核,山东省有的体育教师就加设了室内理论课时,组织学生学习、记忆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室外锻炼时间,而有的教师却能利用这样的机会合理处理好体育技能学习和体育知识学习的关系。由此看来,体育进入中高考是柄双刃剑,用得好,有可能提高体育学科的社会地位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用得不好,反而会祸害基础体育教育。所以,我们只能说,体育学科的地位提升有可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却不是根本原因。
(二)社会体育文化
社会体育文化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许多人崇尚体育,从事体育的人不但有较高的工资,而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体育成为影响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体育的热衷程度要低很多,现代人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偏低,现代人轻视体育、忽略体育,认为搞体育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们轻视体育教学,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体育教师在这样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产生的压抑感,无归属感,职业无成就感等使他们不能愉快轻松地面对工作,自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体育文化改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全民群众体育的普及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人们会逐渐转变对体育教师的看法。
(三)学校环境因素。
1、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就像一张无形的、看不见的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有些学校领导“大张旗鼓搞素质教育,紧锣密鼓搞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挤占体育课时。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住房、职称、服装、同工不同酬等问题长期没能彻底解决。这样部分体育教师必然会产生不平衡心理,严惩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2、学校客观条件
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教学要占据更为复杂的空间环境,要使用各种器材、设备、环境、场地等,这些物质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展开的深度和广度。好多地区和学校不愿意将经费投入到非高考科目的体育上来,长期以来,造成了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设备器材陈旧、落后。这些都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和智慧难以发挥,工作更加单调、枯燥,这也是他们产生厌教的现实土壤。
3、校本教研制度
体育新课程与过去的体育大纲相比,很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地方出台实施建议,学校具体设计符合本校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三级课程管理需要学校有具体的校本教研制度,促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了课程的设计中来,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设计者。而在校本教研这一环节却明显出现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体育是非高考科目,体育学科的教研未能引起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对体育学科的校本教研督促检查不够;第二个问题是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领头人即教研组长,未能制定或行使校本教研制度,这就使得部分体育教师满足于凭良心干活的状态,不能有意识的进行专业化的发展。由此看来,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的最为直接的外在的动力,理应给与完善与落实。
三、如何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注重体育课堂教学,通过教学促进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首先应具备的以下的教育教学能力:
1、体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完整准确的动作技能示范能力;对学生进行保护帮助的能力;善于自我控制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技术动作技能微小差别的辨别能力);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
2、教育工作能力:善于挖掘教材思想性,做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对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掌握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抓住典型事例说服教育学生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不同环境下的教学组织能力。
3、体育活动指导能力:能指导各类小型多样的群体活动的能力;对普及的体育项目的组织竞赛、裁判的能力;对某一专项的科学指导训练能力;对某种慢性疾病的科学指导进行体育康复锻炼的能力;对各种外伤的应急简单处理能力。
4、体育组织管理能力:对课堂上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对某项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业余代表队训练的管理能力;对体育教学文件的制定和管理能力;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各项体育竞赛成绩的管理能力。
5、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科技文章写作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自学能力;对教材内容、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教材科学性的实验、分析、评价的能力;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的能力;对电子计算机在体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能力;学术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关键是教师本身要具备教学素养,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职业形象: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人的职业形象也是影响他人的接受程度的一个外在条件,特别是在与他人交往比较短时,当他人无法真正而全面了解你的内在精神气质时,在他人头脑中生成的第一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在长相的影响。而这可能会成为他人对自己总体评价与最终评价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一个具体良好职业形象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他的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优势。二是教学激情: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上,还是在我们的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激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效果。我们看到过一些老师在上课时,自身缺乏激情,甚至是没有表情。面对这样的老师,我们的孩子们只有以更加没有感情与表情地去学习。事实上,那些课堂上的孩子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于痛苦地忍受。相反,我们看到在一些激情四射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的孩子们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大家的热情不断传染和激增,尽管学习过程中会有困难与挫折,但同样会变得愉悦而轻松。在我看来,这也是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中重要标准。三是教学智慧。如果说在公开课、评优课中教学激情是重要标准,那么,教学智慧应该说是评价一节课和一个老师最核心的标准。教学智慧不受形象与激情的影响,而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教学智慧的生成不是一促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点滴教学智慧的融合与集成。在具备教学智慧的教师那里,没有教学意外,不存在教学事故,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意外与事故都会成为教学中的有机成分,都会成为促进而不影响教学的动力与激情学生学习的源泉。四是教学技能:我相信,教学是一种艺术。我也相信,任何艺术的生成条件与表现过程都离不开技术有参与。教学工作同样如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化,达到艺术水准,那么足够的技术与能力的掌握与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重要的。教学技能包括多方面的,主要有语言沟通的技能、表达与表演技能、知识转化与创新的技能等。五是知识素养:一位优秀的老师必然拥有两个方面的丰厚与广博知识:一是学科知识,二是教学知识。前者是“教什么”的知识,后者是“怎样教”知识。教师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都会受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水平的制约。因此,一节优质课应该是教师两方面知识的充分展示。六是个性特点与个人魅力:一个没有个性特点与个人魅力的老师,不会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评优课、公开课上,有个性特点与个性魅力的老师往往会成为成功者。
(二)加强自身科研能力,通过科研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提到搞教科研,当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有人不免生疑: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名师指点,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容易!其实,无论学者型、科研型还是专家型教师,其本质依然是教师,并非固守书斋,孜孜于自成体系的所谓学问家。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由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如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现象规律,对它思考一番,从中能受到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边教学,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科研的有效做法。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个人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发展,胸襟的开阔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科研。先一步,高一层,使自己在教科研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不再做“经验型”、“勤奋型”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研究型”的教育家。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在教学工作上,它首先使我们想到抢占教育工作制高点,它在使人们获得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具有科学研究精神。它使我们学会以理性的思考,不断以实践探索为出发点,去进行实践活动。工作中不再以印象代替现象,经验代替规律,习惯代替改革,而是崇尚质疑精神,敢于否定,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出教师学会用逻辑分析的手段,追求事物的精确性和规律性。
(三)加强体育教师的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学团队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研组在“外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研组长应该制定相关教研组管理、激励条例,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认真干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状况与体育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一线教师觉得新课改实施起来有困难,所以教师专业化也困难,很大的程度上是本校的体育教研组没有发挥出它应该有的功能来!将教研组应该完成的工作,转嫁给了体育教师,所以导致体育教师存在一些困难。
就一个体育教研组而言,抓教师专业发展,要做好以下方面:在优良群体未形成前,抓管理,抓体育教师群体规范化发展,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为课题研究夯实基础;在优良群体形成初期,搞扶持,调动每一个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在优良群体形成中期,出政策,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促使教师队伍优良化 ;在优良群体形成时期,提要求,要求他们定目标找差距深化改革;建立高师标准;在资历上,实现教师资历的最大化,及时的把有经验的同志推向更高一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在能力上,引导体育教师队伍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把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做出成绩的同志捧起来,冠以头衔起示范作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营造一种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去追求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进步。同时,通过对青年教师三达标“教育教学能力,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的考核,运用传帮带,结对子,成立课题小组的方法,带动老中青教师群体发展。促使体育组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气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四)校本培训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远、艰巨、持续创新的事业,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个人的因素、学校的因素,也有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对教师角色认知的定势等方面的影响。它既依赖于教师的职前培养,更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包含了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它本身就是体育教师在职进修的有效途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体育课程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开发是手段,教师发展才是目的。体育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然而我国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及时地启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工作刻不容缓。采取脱产进修、听学术报告、集中培训等学习方式都是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受到人员安排、时间和财力的限制,有很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校本课程开发之机相应地对教师进行岗位锻炼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地牵涉教师的专业活动,它本身就是在职进修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意识观念,明确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快自身素质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定不移的推行教学改革,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编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中小学教育评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柳海民.教育学原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010年12月在“第七界云南省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荣获二等奖
第三篇: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再思考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技能层面则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层面有:健康身心、自我训练和敬业态度与服务精神。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体育教师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现在的体育教学,特别是与已经逐步展开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相关的体育教学,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能力不够。一句话,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当然,新的课程改革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专业化的机遇,但对于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来说,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理念的实践运用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必须将其突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当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或者说旧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基层学校听的随堂课较为普遍地体现着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①学生听老师讲解、老师的示范操作;然后教师让学生毫无思考地模仿进行练习,……。尽管学生有着充裕的时间进行模仿练习和动作操作,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习惯,没有大胆质疑的需求,更缺乏大胆提出自己独特想法和见解的勇气。
②老师设计的学习问题确实渗透着一种新的理念,但当学生不能正确、完整地回答出来,教师往往包庇代替,甚至一言到底。尽管教师已有了较新的教学观念,想改变课堂教学,但当自己的想法、观念由于自己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老办法就很快派上用场。
2、教师对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理论学习的轻视,不少体育老师认为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应付日常的体育教学应该够了,觉得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学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上还未必用得上。尤其是职称已经到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动力,少数教师抱着舒舒服服“混”到退休的念头。
3.体育教师自己的心理定位太低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都尽心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另一种心理也时时伴随着他们,那就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教的是“小三门”学科……这种自卑心理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觉得自己只要上“好”自己的体育课、觉得对得起这份工资就是极大的满足了。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首先,就教育管理部门层面而言,尤其是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改革培训模式,开放教师培训的内容、时间和空间。教师培训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其中,应包括对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先进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指导。相关部门应鼓励各高等院校参与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办学,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在职教师增强学科和学科外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如,开办培训班、研究班;开设教育论坛;举办大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选派教师出国培训等等。其次,就学校层面而言,开发校本研训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1.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进行听课、研讨、交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通过学习型学校、学校型团队活动的推进,在体育教师中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围,促使体育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思想水平、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3.组织观课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内外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看课、评课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师“重看轻评”的习惯。4.通过专题培训、名师指导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教科研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让体育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即用教育科研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再次,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关键还是靠自己,关键是要实现“个人专业的自主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机遇,新课改中的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不要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因此,作为自己应该:
1、要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说,教师不要作课程产品的被动用户,而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开发、创造、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参与了这个过程,不仅使得新课程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而且也会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因此,新课改中教师应该记住这句话:教师即课程。
2、教师要拥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将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当成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真正参与者。教师不要将教育教学研究“神秘化”“贵族化”,不要将教学研究活动当作外在于自己的“附加”行为。当然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主要应定位于“行动研究”,即“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把握好以下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3、教师要注重体育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生物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总之,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要具有科学研究意识;要主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要树立新的知识观,立足于自我实践的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步培养反思能力;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和发展;要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要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目标的追求。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这些问题概念化,因而产生了与实践的隔离。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如果没有教学的实践那么再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句空话。
2.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有些教学问题的研究回归到教学活动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的思想切实运用于实践中。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教学思想,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或者说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使自己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体育教师教学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教师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教师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同样,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应当把社会性的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研究活动的中心。中小学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先驱者,而学校和社会应提供给教师必要的条件,使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4.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评价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评价的发展是在制度文化中进行的,这是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取向。像任何事物一样,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显现出阶段性,教师自身的发展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的阶段,成长的水平,都需要由制度来保障。
评价教师的目的应是一种激励,这方面的指向应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和健身效果体现为宗旨。发展性教师评价要满足教师的需要,要尽可能获取全面的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保证评价的可行性以具体的量化指标说服被评价者。这种评价决不能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者是不合格教师的,评价更不能偏重于部分文化学科的教师。用评价的公平性、民主性和合理性来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激情;同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评价应与惩奖性目的脱离。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不能具有双重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两种目的相反的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总结,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作出解聘、晋降级、增加薪水或发放奖金等方面的决定;教师的评价应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它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及教师的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目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如果教师评价制度与惩奖性目的联系起来,那么这种评价制度就会与其应有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从更好地着眼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宜与惩奖性目的挂钩。
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第四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是体育教师个体在专业学习方法、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精神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即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过程。根据潭沃杰的研究,认为: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能力,指导学生身体锻炼的能力,训练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保健能力以及学生心理保健能力”。
一、体育教师发展的困境认识论困境:指体育教师对专业及其专业发展等问题在态度、认识上存在的现实性缺陷或者不合理性
实践论困境:体育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进修活动等实际专业发展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主要表现在:1.专业认同低:将直接导致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明确的目的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从而影响其专业化发展
2.专业发展目标模糊:虽然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定位在专家型教师上,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此问题没有考虑过。而且,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专家型教师与一般型教师之间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这种模糊性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体育教师自主发展可能性的缺失。
3.教师个人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自主、自觉性专业发展意识缺乏,被动性(即迫于工作或升职压力)的专业发展突出。大部分教师参加进修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学历”或者“学校要求”。因此,无论为晋升职称而参与的岗前培训,还是在职常规继续教育等,都是在一定行政化驱使下进行的,行政命令忽视教师自身要求的事实,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推动在职教师勉强学习。且受训教师总是怀着强烈的功利意识,企图通过一定的形式而获得相应的证明去达到应付的目的。因此,他们大多对在职培训的价值认识低调,态度冷淡。
4.专业发展活动效果不明显: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班对他们专业发展的帮助一般,且培训过于形式化、理论化,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要脱节,培训形式呆板等问题。
5.教师的“自在自发”情绪: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模式消解了个性。
二、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执行者从理论上说,政府教育部门、教师教育与培训机构、教师任职学校和教师本人等,都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执行者。目前世
界各国采用培训班、研修班和课题研究、自学、学术报告、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社会考察等形式,通过教师进修学院、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和教研科研学术团体活动、国内外进修考察、教师自我进修或以学校为基地进修等途径进行教师专业发展。
1.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激发教师的主动发展
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固然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但要实现体育教师整体的专业化还必须通过每个体育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来实现。为此,学校应充分调动每个体育教师的内在主动性,激发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内在动机,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学术研讨活动和研究生学历学习,依靠个体的主动发展达到实现整个职业专业化的目标。此外,学校要与其他发达地区知名的同类学校建立固定的联系,及时捕捉教改信息,跟踪当代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首先是指对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是广泛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理论和理论知识建构过程中,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理论知识的滋养,从而提高理论修养,以显露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特别要重视对新课程理论的全面学习;了解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要关注国家对体育新课标又有了哪些修改?要注意追踪一类体育书籍文章,追踪几位体育教育名师。追踪他们,就等于追踪了中国最高水平的体育教育科研,掌握了体育教育科研的最新动态。新时代的网络研修突破以往学习时空上的桎梏,可以走近一些专家学者,比如讲,在体育新课程领域的学习上,就要追踪体育新课标研制组组长季浏教授、北师大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北体大赖天德教授等;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学习,就要追踪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卢元镇、胡小明、谭华教授等;想要在体育游戏上有所建树,就要追踪吴纪安、关槐秀等游戏大王。对他们的重要言论、文章和专著要积极学习,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认识,如此,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看问题才能更高更远。当然,体育教师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从书本到书本,要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3.行动研究策略
一是以体育课程科研课题带动教改探索,把教育科研与课程实施、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科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发展。
二是结合日常课程与教学的“个案”研究,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归纳新课程教学的方法、策略,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促使自己尽快转变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三是各区教研员多组织研究课和尝试课的观摩与交流,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就新课程教学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切磋教学技艺,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实现经验共享,促使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
4.合作与反思
教师个人专业主义长期以来是学校教师的主流行为习惯,这使得体育教师往往只坚守着自己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互动。教师的这种“专业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教师的课堂生活往往是“自给自足”结果便使得专业发展仅仅成为个人行为,寻求共同发展的道路被堵死了。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利的。
合作:体育教师之间的合作—— 备课、小组学习、课程整合、评估学生、制定
共同目标、协作教学。
体育教师与其他人员的合作——与生物学科(人体生理特征、肌肉结构)
化学科(体育活动对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影响的规律)数学科(教学生计算卡路里、心率和体重)、物理科(体育运动中人体的运动规律)与营养服务、与环境与健康(防止和处理损伤)。等
反思:反思内容①信念系统的反思——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个信念系统。体育育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持有各种各样的信念和假设, 比如,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讲———练———考”;课程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 与己无关,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快乐体育就是只要上课有笑声, 学生活跃、有兴趣就行, 这些信念或者假设如果没有认真地反思, 体育教师可能习以为常地以为它们是正确的、合理的, 并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这些不合理的假定必然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当然也阻碍着体育教师持续成长。
②知识系统的反思——体育教师的知识系统包括: 本体性知识(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如解剖学知识, 生理生化理论知识、运动训练学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固然, 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 体育教师已经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 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必须在实践中产生。无论是从他人那里学习、借鉴来的知识, 还是自身实践的知识, 都难以保证它们是合理的、有效的。即使教材也只能被作为参考书, 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因此, 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必须进行批判性反思, 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 清楚自己理论上的误解和偏执, 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景的洞察和见识。③专业能力的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师
不仅要知道结果, 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反思和追问, 这种追问将会增进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促进教师的科研探究能力的发展。反思途径①从自己的经验中反观日常行为和思维
②通过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审视自己
③从同事的反馈中检查自己
④从理论解读中检查自己
⑤其他:日记、文章、博客、对话、研究会议等
5、再说“奉献”
教师职业的奉献特点是不容回避和否定的,但是,笔者依然认为,教师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个“奉献”本身也是收获。收获什么呢?收获成长!奉献是成长和成功的必须。体育教师也应该有自身的成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自己的课越上越精彩,开始进行教育科研并取得成果,又开始写作并发表教育文章乃至出版教育著作,开始踏上由一名普通的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路„„这都是体育教师的收获和发展。需要着重提一点的就是爱的奉献,不仅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而且形成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爱,那才是真正有效的、发展了的体育教师。
6、自我超越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自我超越”,它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能达到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一个在生理上已经趋近成熟的体育教师,在心智上仍有无限发展的空间,他的潜能是无可估量的。君不见,关槐秀、吴纪安等一批精英虽然退休但仍活跃在体育教育战线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透过他们的教育人生,我们看到了执著、超越、幸福。他们既为生存,也为发展,即、为 “育人”,也为“育己”,将工作与生活统一起来,职业幸福感伴随着工作油然而生,生命也更有意义。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体育教师首先得唤起自我超越的自信心。因为“在每一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工作的思想火花,它熊熊燃烧起来,就能造就出一位对教学做出不少自己独特的贡献,工作上充满灵感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
第五篇: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体育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体育教师经过专门训练,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精神和专业价值。育教师专业发展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1.工作量。工作量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谈不上,只是疲于应付。
2.教学资源。特别是在村小,资源匮乏、专业得不到支持,个人再努力都是徒劳。
3.本人态度。态度决定成败。
4.学校制度。学校里有好的制度,可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反之,教师就缺乏热情。
5.经费。
不断发展转变的过程:
(1)体育学科的地位提升有可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却不是根本原因。
(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全民群众体育的普及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人们会逐渐转变对体育教师的看法。
(3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教学要占据更为复杂的空间环境,要使用各种器材、设备、环境、场地等,这些物质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展开的深度和广度。这些都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和智慧难以发挥,工作更加单调、枯燥。
(4)在专业发展上,个别体育教师表现出被动性,逐渐丧失了自主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5)体育教师个人首先要转变个人的职业观,要积极从凭良心干活的状态向事业型教师发展。认真的学习,将能较快的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6积极参与,开展校内外赛课、评课活动。这样在评备课、评说课、评课堂教学中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7)培养自己教学反思的习惯;养成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开展行动研究的习惯。
(8)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进行个性化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