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3: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

第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

究与思考

《体育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体育教学论》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我们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体育组织教学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专业技能为目标,努力将《体育教学论》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具有相对优势的精品课程。现将近年来《体育教学论》建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目标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系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生源主要是本省范围内招生,生源质量低于本省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体育院系。《体育教学论》在培养“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主干课程。课程目标是:

1.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教学论》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掌握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原则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2.努力钻研体育课程理论与体育教学理论,熟练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组织和自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对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过程中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3.通过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实践,体育社会实践与体育科研实践,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4.通过课程教学,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敬业精神。

二、《体育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一阶段:(1997年以前)

此阶段的以199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为依据,体育教学论作为主要章节被列入《学校体育学》课程之中,约30学时,主要讲授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任教师只有1人。

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2年

此阶段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1997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参照南京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计划,重新修订了《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并开设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此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2001级教学计划中《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名称改为《中学体育教学论》, 2002级教学计划中《中学体育教学论》课程名称改为《学科体育教学论》,列入教育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作了一定调整,《学科体育教学论》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比较一致,突出学生组织教学能力为重点。主讲教师1人,并带青年教师听课,个别章节试教与批改作业,参与指导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等。

第三阶段:2003年至2006年

根据2003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2003年8月我系新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从2003级开始开设《体育教学论》课程,修订了教学大纲,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与2003年新《方案》的精神与要求基本一致。主讲教师增至4人,分配担任有关章节的教学,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教学设计、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与体育科学研究活动。2005年《体育教学论》课程所在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2005年12月被学院评为一类精品课程。

三、《体育教学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体育教学论》课程负责人蒋荣,是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从事多年的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理论水平和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对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教育与体育人才培养有一定研究,曾经在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本课程组有8名主讲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1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7人,硕土学位1人。1人博士研究生在读,2人已经在研究生进修班学习期满结业,于2007年6月将获得硕士学位。年龄结构:50--55岁2人,41--49岁3人,31--40岁2人,30岁以下1人。本课程组团队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主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体育教学论、运动技术教学等不同的领域都有较深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精神,有良好的教师风范,为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做出了贡献;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教师配备上,设有课程把关教师、骨干教师和实践性教学教师等课程岗位。

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方面,通过提高教师学历、在职进修、校内外短期培训、教师“老带青”、完成科研课题、社会兼职锻炼等途径,促使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体育教学论》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性教学内容相配套,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又来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教学技能。处理好与教育实习以及相关运动技术课程内容的关系。概括来说,《体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体育信息量大,并体现与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程度较高的特色。

《体育教学论》课程理论部分(15章),实践共2大部分。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开课时先介绍本课程在专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对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详细讲解;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校内外的体育教育见习、体育教学观摩、体育教育实习,提高学生的体育组织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课程教学组织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具体实施时,课内课外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学方式手段相结合。具体地有:

(1)讲授与演示法:教师通过对某一具体体育教学内容的讲授与演示,运用挂图、多媒体、声像资料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积极的直观思维与感知过程,加深对体育教学某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要求,运用典型课例进行分析。

(2)示范与模仿法:教师通过向学生阐明所要掌握的某一项体育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步骤,并演示示范性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技能运用的训练过程,并有被动模仿向积极主动掌握转化。教师及时对学生掌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与交流。

(3)情景体验法: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感、认知与技能活动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采取描述生活情景、演示体育技术动作、设置问题、配置音乐等形式,组织学生进入角色、主动学练、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与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掌握情景体验法,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小学情景教学的录像资料,并进行分析、讲评,指导学生完成体育情景教学设计。

(4)观察分析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中小学体育示范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观

察的准备(观察记录表、课的内容、教师与学生情况);课中进行严谨的、全面的观察,做好观察记录;课后通过访谈、比较、技术资料分析形成观察报告,对观察材料进行多元的讲析,以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教学法: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研讨为学生提供成分的机会,采用小组交流、全班研讨、小结评价以及运用提问、反思、讨论、抢答、辩论、选择、模拟、想象、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独立思考的意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增进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论》为盐城师范学院网络课程,列入体育系网页。《体育教学论》网络课程包括课程大纲、课程讲解、例题分析、即时练习、模拟测试、课程作业、参考文献、常见问题、教师信箱、交流园地等内容,能够满足学生通过网络完成本门课程的自主学习。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网络开发能力。学生具有较好的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获得体育信息与开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能力。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省高等院校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等对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1)运用声像资料: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播放省内外有关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的声像资料,促进学生及时了解与掌握实施新课标所要求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新模式。

(2)网上收集资料: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要求学生网上收集资料,及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并在课堂教学中交流,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与容量。以文献综述、课程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撰写能力,为完成学位论文建立基础。

(3)学生制作课件: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体育教学课件,并结合进行说课训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牢固地掌握知识,为体育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4)教师运用媒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现代媒体诸如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直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理论要点与方法。

(5)网络课程:《体育教学论》网络课程已于2005年在体育系网站投入运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做作业、提出问题与讨论问题,目前正在进一步改建与完善之中。

《体育教学论》课程考核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理论部分的考核,利用卷面考试考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平时成绩加入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学设计等内容。

五、《体育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情况

校内学生实行下系体育指导制度。校外在江苏省盐城中学等二十几所学校建立了体

育教育实习基地;在盐城市体育局体育科研所等十几家建立了体育科研基地;在盐城市亭湖区文峰社区等十几家建立了体育社会实践基地。由体育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为主,聘请其他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体育系学生实践性教学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织学生实践性教学时进行指导,并对学生实践情况及时反馈与总结。鼓励学生通过社会赞助解决实践经费问题,要求从勤俭出发搞好体育实践活动。由体育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制定学生实践成绩评定方法与标准。课程组配置了计算机3台,打印机2台,移动投影仪2台,影视室1个(200座)。

《体育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有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1)专题讲座:每学期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知名学者开设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系列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掌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要求。(2)下系辅导: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各系院指导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广播操比赛,课外训练指导、组织竞赛等工作。(3)技能大赛:每学期组织有关年级开展体育技能竞赛活动,要求人人积极参与,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体育实践能力。(4)体育社团: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成立院系级体育社团,如:跆拳道协会、空手道协会、健美操协会、篮球协会等,定期举行社团活动。(5)体育说课: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说课学生,要求学生做好体育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说课与竞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语言能力。(6)教学设计:学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各种体育教学计划,并开展课时计划评优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设计能力。(7)教学观摩:每学期组织学生到重点中小学观摩体育公开课,要求学生做详细的听课记录,并参与分析讨论会,以提高学生的听课与分析课的能力。(8)组织实践:组织学生到周边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课、课外训练指导、组织竞赛等,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005年、2006年在课程组教师指导下,两次获得学校说课竞赛一等级与团体奖。

六、《体育教学论》课程教材建设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获奖教材,具有权威性与适用性。蒋荣教授自编了《体育说课》、《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体育技能训练》、《体育课程理论》等讲义,供学生自学使用。

体育系建立了资料书,现有体育类期刊56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等图书1000多册,体育教学光盘40套。

七、《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

《体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我院有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也比较好;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实习或工作的情况,也有较好的社会反响。

2、学生评价

我院学生对《体育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充分肯定的。通过测评,在校生对本课程教学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在95%以上。

八、《体育教学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从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结合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尤其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内容方面需要体现可操作性。

2.实践环节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与提高。体育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何评价学生参与体育实践与教学的成绩,如何制定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论》课程组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范文模版)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再思考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技能层面则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层面有:健康身心、自我训练和敬业态度与服务精神。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体育教师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现在的体育教学,特别是与已经逐步展开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相关的体育教学,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能力不够。一句话,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当然,新的课程改革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专业化的机遇,但对于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来说,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理念的实践运用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必须将其突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当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或者说旧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基层学校听的随堂课较为普遍地体现着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①学生听老师讲解、老师的示范操作;然后教师让学生毫无思考地模仿进行练习,……。尽管学生有着充裕的时间进行模仿练习和动作操作,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习惯,没有大胆质疑的需求,更缺乏大胆提出自己独特想法和见解的勇气。

②老师设计的学习问题确实渗透着一种新的理念,但当学生不能正确、完整地回答出来,教师往往包庇代替,甚至一言到底。尽管教师已有了较新的教学观念,想改变课堂教学,但当自己的想法、观念由于自己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老办法就很快派上用场。

2、教师对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理论学习的轻视,不少体育老师认为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应付日常的体育教学应该够了,觉得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学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上还未必用得上。尤其是职称已经到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动力,少数教师抱着舒舒服服“混”到退休的念头。

3.体育教师自己的心理定位太低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都尽心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另一种心理也时时伴随着他们,那就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教的是“小三门”学科……这种自卑心理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觉得自己只要上“好”自己的体育课、觉得对得起这份工资就是极大的满足了。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首先,就教育管理部门层面而言,尤其是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改革培训模式,开放教师培训的内容、时间和空间。教师培训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其中,应包括对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先进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指导。相关部门应鼓励各高等院校参与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办学,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在职教师增强学科和学科外专业知识提供各种机会。如,开办培训班、研究班;开设教育论坛;举办大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选派教师出国培训等等。其次,就学校层面而言,开发校本研训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1.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进行听课、研讨、交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通过学习型学校、学校型团队活动的推进,在体育教师中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围,促使体育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思想水平、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3.组织观课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内外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看课、评课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师“重看轻评”的习惯。4.通过专题培训、名师指导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教科研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让体育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即用教育科研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再次,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关键还是靠自己,关键是要实现“个人专业的自主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机遇,新课改中的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不要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因此,作为自己应该:

1、要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说,教师不要作课程产品的被动用户,而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开发、创造、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参与了这个过程,不仅使得新课程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而且也会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因此,新课改中教师应该记住这句话:教师即课程。

2、教师要拥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将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当成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真正参与者。教师不要将教育教学研究“神秘化”“贵族化”,不要将教学研究活动当作外在于自己的“附加”行为。当然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主要应定位于“行动研究”,即“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把握好以下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3、教师要注重体育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生物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总之,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要具有科学研究意识;要主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要树立新的知识观,立足于自我实践的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步培养反思能力;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和发展;要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要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目标的追求。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这些问题概念化,因而产生了与实践的隔离。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如果没有教学的实践那么再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句空话。

2.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有些教学问题的研究回归到教学活动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的思想切实运用于实践中。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教学思想,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或者说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使自己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体育教师教学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教师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教师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同样,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应当把社会性的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研究活动的中心。中小学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先驱者,而学校和社会应提供给教师必要的条件,使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4.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评价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评价的发展是在制度文化中进行的,这是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取向。像任何事物一样,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显现出阶段性,教师自身的发展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的阶段,成长的水平,都需要由制度来保障。

评价教师的目的应是一种激励,这方面的指向应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和健身效果体现为宗旨。发展性教师评价要满足教师的需要,要尽可能获取全面的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保证评价的可行性以具体的量化指标说服被评价者。这种评价决不能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者是不合格教师的,评价更不能偏重于部分文化学科的教师。用评价的公平性、民主性和合理性来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激情;同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评价应与惩奖性目的脱离。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不能具有双重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两种目的相反的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总结,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作出解聘、晋降级、增加薪水或发放奖金等方面的决定;教师的评价应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它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及教师的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目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如果教师评价制度与惩奖性目的联系起来,那么这种评价制度就会与其应有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从更好地着眼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宜与惩奖性目的挂钩。

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第三篇: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重视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发挥班主任这个“重要专业性岗位”的独特的教育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今天,主要就我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谈一些看法。

一、提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理由

我们认为专业是职业分化和发展的结果,是指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工作的追求理想和最高境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就如周济部长所讲得那样,是实现班主任从教书的“副业”转变为育人的“主业”的必由之路。

首先,“班主任专业化”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随着教育形势发展应运而生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为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于二〇〇六年六月四日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应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敬业爱岗,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力求工作实效。”

其次,“班主任专业化”是由班主任工作的劳动属性决定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是精神劳动,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促进其精神发展的精神活动,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班主任有其特殊的教育操作系统,即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标志。因此,班主任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通过特殊的操作系统实施育人的任务,班主任工作有着自身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一项具备专门化要求的工作,它需要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

再次,今天的班主任工作已经符合“专业”需要具备的条件:班主任工作是承 担着关键性社会职能的职业,具有自己特殊的操作系统和高度的职责;班主任要履行这一工作需要有相当程度的专门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这些理论、知识、技能不是在完全常规化的情境中实施的,而是不断针对新问题、新情况实施的;班主任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并通过长期的、不停顿的、甚至是终身的培训,掌握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专业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以保护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并为此扩展为本职业的道德规范;由于以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的技能必须在非常规的情境中实施,针对具体案例自主地做出专业判断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准则;同时,班主任工作有专业组织且对有关的公共事务拥有专业发言权,对社会有高度的专业约束自治权等。

第四,我们还可以从当前班主任的工作现状来看“班主任专业化”的必须。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汇;全面实施“两纲”、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新任务,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不协调、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的不协调、道德认知与行为方式的不协调以及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协调等新情况和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工作比以往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责任也更加重大。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和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比如在观念认识上,班主任专业化还没有被相当部分的教育行政领导所接受,也没有被相当部分班主任所认同,“兼一兼”、“代一代”、“熬一熬”、“帮一帮”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在队伍结构和心理状态上,年龄、学历、性别、专业职称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少数班主任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在班级教育方式上,居高临下的权威型教育、简单粗暴的体罚型教育、随心所欲的主观型教育、千篇一律的切菜式教育、放任自流的牧样式教育、形式主义的任务型教育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学生观上,对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对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对学生具有客观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当代中小学学生身上的一些时代新质等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尊重。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影响班 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在职业认同上,少数教师对班主任意义和价值还缺乏正确的认识等等。

这些问题尽管是局部的支流,但必须认真对待,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班主任专业化的构想缘起于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是顺应时代的产物。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基本上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相近,这就是班主任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的共性,因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然而,班主任的专业角色与教师的专业角色是有所不同的,他们除了和任课教师一样要完成好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履行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根据教育研究现状,可以把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总结为: 班主任经过培养和训练,逐步掌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詹万生)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专业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专业道德、专业职责和专业能力三个要素。即:爱岗敬业的专业道德、建班育人的专业职责、读懂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班集体建设的专业能力。重点表现为下列两个方面:

一是以弘扬崇高师爱为核心的精神关怀,具体为:提升人格魅力是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力量源泉,塑造理想形象是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外化标志,营造新型师生关系是班主任精神关怀的重要条件,弘扬崇高师爱是班主任精神关怀的永恒主题,提高育德素质是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关键所在,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

二是以营造班级集体为基础的“温馨教室”建设,主要为建班育人的操作技能,包括形成适宜的班级教育目标的能力、以班集体建设促进个性发展的能力、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的能力、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人性化的班级管理能力、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能力和发展性评价的能力等。

由此可见,要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自身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素质:一是锻铸师魂——强化班主任的精神境界,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灵魂。二是 涵养 师德 ——增强班主任职业道德,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核心。三是锤炼师能——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知识技能,这是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基础。

同时,我们认为,要实现班主任专业化,还需要树立自上而下的班主任专业观念,建立有机统一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和创新多元立体的班主任培训培养机制。

三、上海在班主任专业化方面的一些做法

从上述 认识出发,最近几年来,上海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

第一,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方面,通过文件形式加以确保。上海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上海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颁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提升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建设思路,从班主任职责、班主任专业培训、班主任专业资格、班主任职级和薪酬以及班主任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增加了能体现上海特点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新条款。比如,在班主任职责方面,提出了班主任要以“立德树人”为主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根据班主任建班育人的专业特点,强调要努力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建设“温馨教室”,形成有特色并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若干意见》还把“每两年出版《上海中小学班主任发展报告》”“定期组织征文活动,每年举办班主任论坛,”“积极推荐优秀班主任加入党组织,将优秀班主任列入后备干部培养范围”等具体内容写进了文件。力图通过文件形式,确保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第二,在班主任专业化的组织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协会“支持”和“服务”的功能。我们从1996年就建立了以市十佳模范班主任为核心的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从一开始就把它定位为我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中心。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委员会是隶属于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的二级学会,成立12年来,在教委德育处的关心支持和上级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七大功能。这七大功能主要是:

组织功能:为形成工作网络提供组织支持和服务; 研训功能:为构建骨干高地提供研训支持和服务; 培训功能:为专业发展提供培训支持和服务; 指导功能:为推动区县学校班主任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活动功能:为组织展示观摩提供活动支持和服务; 咨询功能: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支持和服务; 实施功能:为重大项目提供方案细化和实施支持和服务。

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的有效工作,为本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作出了应尽的贡献。

第三,在班主任专业化的价值引领方面,坚持牢固树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的理念。我们认为,强调班主任及其工作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提高班主任的生命质量。这是因为班主任是在学生广阔心灵世界里辛勤劳动的耕耘者,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工作是神圣的。同时,班主任工作又是能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只有幸福地体验着与学生在一起所获得的快乐,班主任才能享受到他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但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班主任的,也不是任何一个班主任都能体验到其劳动的快乐和幸福的。这就需要我们助班主任逐渐走向专业化,在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在实践中改善心智模式,在科研中获得专业成长,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开启智慧,从而领悟到班主任工作的真谛:获取双重幸福,提升生命价值,实现共同愿景,活出生命意义,让每一位班主任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

第四,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认为,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我们以科研为引领,积极开展《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规范研究》和《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评优制度建设研究》,加大专业化制度建设的力度。目前,我们主要在班主任职责制度(前提)、培训制度(根本)、资格制度(特征)、职级制度(重点)、薪酬制度(保证)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比如在班主任专业资格方面,明确规定班主任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并强调新任班主任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有为期一年的见习班主任工作经历。在班主任职级和薪酬方面,首次设立了“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这一兼有先进性与专业性的荣誉称号,并纳入学科带头人评审系列,形成了“上海市十佳标兵班主任”、“上海市优秀班主任”、“上 5 海市班主任带头人”荣誉系列;同时强调要将班主任工作记入教师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的认定标准不得低于教师全工作量的四分之一,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权重。在班主任专业培训方面,规定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建立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班主任培训体系,形成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训内容、符合班主任工作特点和要求的培训课程;并鼓励班主任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与工作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组织班主任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师”等相关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考试,支持“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在学位培养中设立班主任专业方向”等等,凸现了制度建设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还存在许多有待破解、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它肯定是个正确无误的方向,我们将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陈镇虎2008/1/20)

第四篇: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 副本

一、制定目标与计划,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为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业务素质,制定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目标和计划才能把握好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才能避免走弯路,也才会有积极学习、探索的动力。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在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发展的总目标,依据总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专业成长计划,围绕目标和计划努力学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把专业成长的目标再进行细化,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成长。

二、狠抓专业素质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全新的知识结构。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为体育教师制造专业化发展的机会。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与高等师范院校联合举办各种层次的学历培训班,狠抓体育教师的学历提高培训;以教师培训机构为基地,分层开展体育教学创新基本功竞赛和专项测试,狠抓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基本技能培训;倡导体育教师立足岗位,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自主钻研教材教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狠抓体育教师的岗位提高培训。通过定期举办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统一考试,核定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作为教师专业素质考核、职称评定和选聘使用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体育教师自觉实现自我“充电”,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教研活动,真正将教科研根植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力与价值,才能有效地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即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 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 进行研讨、交流,促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做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培养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明显标志。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课改理论学习与新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利用专家名师讲座、现场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参与体验等多种学习培训方式,引导教师解读新课标、解析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体育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通过开展“我与新课程同行”

系列体育教学竞赛活动,给体育教师提供展示教学创新能力的平台,让教师尝试成功的体验,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实现“小成功→大成功→再成功”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时代为广大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无数的体育一线教师在其中获得了专业的觉醒与发展。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博客圈、体育教学杂志论坛、体育与健康课程网论坛等在线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 为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无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让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有很多发展空间。

六、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在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列出自己专业结构发展的时间序列表以及内容,提出实事求是的可评、可测、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后,学校应积极创设专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机构,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学校教科处,负责学校教师发展规划、专业引领与措施落实,通过教研活动、定期交流个人发展规划、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与阶段性的验收等路径,强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使教师自觉地进入专业发展的状态。

七、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践证明,教师全部自觉自愿地接受继续教育,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不现实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关教育的立法工作进展很快,《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与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关于教师终身学习的法规还很不明确,特别缺乏教育行政部门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职责和义务。教师的继续教育仅仅成为教师的个人行为,由此也造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由于历史上“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体育及体育教师的偏见,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加强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规范管理,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建立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制,是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和体育教师质量的客观需要,从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保障。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解决的课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实施体育新课程革改,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建设者,不要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中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丰富知识、勤于思考、勇于探

索、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地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五篇: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罗光荣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430016E-mail:lgr1528@163.com电话:***)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同时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肩负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任,在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创新意识和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知识面不宽,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已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为了全面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师必须实现专业化发展。

一、制定目标与计划,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为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业务素质,制定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目标和计划才能把握好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才能避免走弯路,也才会有积极学习、探索的动力。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在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发展的总目标,依据总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专业成长计划,围绕目标和计划努力学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把专业成长的目标再进行细化,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成长。教师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把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分成球类、武术、体操、田径等项目,依次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按计划再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新观点、新方法,平时还应注意多观摩、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发现问题要谦虚地向老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二、狠抓专业素质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全新的知识结构。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为体育教师制造专业化发展的机会。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与高等师范院校联合举办各种层次的学历培训班,狠抓体育教师的学历提高培训;以教师培训机构为基地,分层开展体育教学创新基本功竞赛和专项测试,狠抓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基本技能培训;倡导体育教师立足岗位,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自主钻研教材教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狠抓体育教师的岗位提高培训。通过定期举办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统一考试,核定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并把考试成绩录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作为教师专业

素质考核、职称评定和选聘使用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体育教师自觉实现自我“充电”,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教研活动,真正将教科研根植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力与价值,才能有效地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即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1]。因此,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 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 进行研讨、交流,促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做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习型团队活动的推进, 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围;通过专题培训、名师指导等形式, 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教科研意识,让体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使体育教师学会反思、学会研究,达到使体育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从而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

四、培养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明显标志。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课改理论学习与新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利用专家名师讲座、现场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参与体验等多种学习培训方式,引导教师解读新课标、解析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体育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通过开展“我与新课程同行”系列体育教学竞赛活动,给体育教师提供展示教学创新能力的平台,让教师尝试成功的体验,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实现“小成功→大成功→再成功”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秉承“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原则,分层组织以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创新教学技能为目的,以“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新手段”为核心内容的声势浩大的“五新教学之星”竞赛活动。通过层层竞赛比武、科科示范观摩、人人体验实践,激发体育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增强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的自觉性,并采取现场观摩与说课评课、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这必将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能高效地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时代为广大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无数的体育一线教师在其中获得了专业的觉醒与发展。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博客圈、体育教学

杂志论坛、体育与健康课程网论坛等在线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 为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3] 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无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让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有很多发展空间。

为了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许多体育教师以博客(blog)为信息载体,利用博客具有双向互动、传播周期短、动态更新、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在线共享等技术特点,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体会、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发布、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生成过程,突破了传统教育研究封闭、静态的弊端。在一个开放的虚拟环境中,大家共享研究者提供的信息,相互交流并反馈意见或提供相关资料在博客上,彼此对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一个僵化的模式中。为了有效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体育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专业博客,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评课报告、体育教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对话、成长记录、典型范例、教研论文、多媒体课件及时记录并上传到网络日志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论坛。通过在线交流,积累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4]

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体育教师进行自我审视、创新教学、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使体育教师持续的专业化发展得以大力提升。

六、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在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列出自己专业结构发展的时间序列表以及内容,提出实事求是的可评、可测、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后,学校应积极创设专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机构,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学校教科处,负责学校教师发展规划、专业引领与措施落实,通过教研活动、定期交流个人发展规划、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与阶段性的验收等路径,强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使教师自觉地进入专业发展的状态。但是,许多体育教师往往更愿意按照一种早已熟悉的、习惯的、不变的方式行事,当教师学习、工作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应该使用加强学校管理与引导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教科处应适时为体育教师建立电子档案袋,要求体育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引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感,把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生涯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让体育教师在学校日常生活中

获得完整、全面及持续的专业发展,使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

七、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践证明,教师全部自觉自愿地接受继续教育,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不现实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关教育的立法工作进展很快,《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

与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关于教师终身学习的法规还很不明确,特别缺乏教育行政部门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职责和义务。教师的继续教育仅仅成为教师的个人行为,由此也造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由于历史上“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体育及体育教师的偏见,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加强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规范管理,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建立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制,是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和体育教师质量的客观需要,从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保障。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解决的课题。[6]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实施体育新课程革改,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建设者,不要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中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丰富知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地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渺一,殷波.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策略[J].体育教学,2009,(6):64

[2] 吴登听.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6):101-103

[3] 黄小平.网络教科研一一学校体育教科研的新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6,(8):22-23

[4] 林东.探索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J].世纪桥,2008,(20):87-88

[5] 孙荣辉.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9,(9):112

[6] 王苏杭.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38-40

下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精选五篇)

    浅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从体育学科的地位、社会体育文化和学校环境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目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视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教......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实践 新会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简华觉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直接实践者,肩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信......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班 级:09学前教育 学 号:099030141018 姓 名:隋玉翠 摘要: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而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对教师......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决定着办学质量能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决定着学校能否获得可持续......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五篇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探讨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探讨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