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农村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一 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我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其编辑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师资格的管理制度等。[1]”据此,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获得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教育理念,修炼崇高的职业道德,并经过教师职业培训而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师资格,确保专业地位的过程。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
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是“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3]”当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城镇学校,面临社会的发展和形式的不断变化,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急待解决。如何带领班主任走向专业化,这是我们农村学校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之间的差距
国家的有关制度逐步推动着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但并不意味着现在的班主任已经达到了专业化,相反,班主任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在:第一,尽管实行了班主任津贴,但津贴太低,与班主任付出的辛勤劳动不成正比,以至很多班主任教师视班主任为“苦差事”,不愿当班主任;第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职称衡量,教师要想晋升职称,必须在教学上取得突出的成绩。但对班主任的考核,没有职称制,工作好坏一个样,因此,缺乏当好班主任的动力,班主任也没有愿景的激励;第三,对教师而言,其课堂教学工作完全有自己的主动权,但对班主任而言,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活动都更好地受到来自上面的限制,较少有自主权;第四,缺乏对班主任的系统培训。所以,目前的班主任工作多少有些无奈,不愿当得人少,不会当的人多,即使在岗的班主任,也有不少人对工作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对学生缺乏关心、爱心,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懂班主任管理规律,工作方法简单,只是维持班级不出事,对学生进行“关、卡、压”。
(二)农村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
班主任工作有其特殊性,需要处理很多教学以外的问题。特别在农村地区,对于大量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都是农村班主任要面对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储备大量相关的知识,更要求班主任有一颗爱心,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我们要避免对班主任的求全责备,我们对班主任是要有要求的,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班主任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他们和我们一样要面对各种各样生活中的问题,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用各种应然的标准来拿班主任对号入座是不公平的,我们如果一味的以理想化的标准对班主任工作求全责备,甚至最终演变成一种毫无理由的批评对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也会在极大地程度上打击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农村常听见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你多费心,不听话就打,打坏了我不怪你,在家他不听我管教,就怕老师。”家长常认为孩子在学校有老师教育,自己就可以不教了,实际上学校教育远不如家庭教育重要。加上目前农村在校学生有很多留守儿童,在家缺少教育,往往养成一些不良习惯。这批学生到了学校,依然我行我素,不懂守纪,不懂尊敬老师,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遇到芝麻小事就控制不住情绪,轻则争吵重则大打出手。当教师批评时,孩子觉得受到委屈,可能产生过激行为。有的家长往往也依着孩子,认为班主任处理不公,对孩子“教育过当”,对班主任有意见,会到学校大吵大闹,强加指责,更有甚者动不动就用媒体威胁。
相对于农村家长来说,城里家长更重视教育,城里的班主任还可以得到家长的认可,工作干的会更有劲,中间还有不少灰色利益牵连,如补课、兴趣班、调座位、评优秀等等。而农村学校,教师当班主任很少出于自愿,有的是为了达到评定职称所规定的班主任年限、有的是领导安排了不好推辞,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从内心深处的感受是“能不干就不干”,干也是短期行为,既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思想打算,做一年是一年,没有热情和激情,没有目标和动力。因此不会主动去研究探索班级管理的特点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班级工作被动,难有建树,常常是应付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班主任的身份认识不清
农村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低劣的现状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显示出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由于农村中小学专业人才缺乏,班主任课程负担普遍过重,目前又没有班主任津贴支出的保障机制,更重要的是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学业绩比重过大,导致班主任岗位失去魅力,竞争的活力不足。很多老师视班主任岗位为“副业”,课堂教学为“主业”,班级管理停留在管教的层面上。由于缺乏敬业爱岗的精神,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意识淡薄,专业能力停滞不前。2.农村班主任压力不断增加(1)社会和学校要求高、压力大
在中国广大农村,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最优质的教育,从而在很多方面对当地学校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本班学生的教育者,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又会把在社会上受到的压力无条件地转嫁到班主任头上,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优良的文化素质、对家长充分尊重等传统美德等等,所以,在很多学校都把学生学业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不好、思想道德品质不超群等等归于班主任工作的不到位。学校不但把自己在社会上受到的压力全部转嫁到班主任和教师头上,还会把自己在上级教育部门及政府部门受到的压力也全部转嫁到教师及班主任头上。班级管理、学生学业成绩、学生思想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辅导、学生行为习惯的矫正、教室及环境的布置、学生违纪的处理、和社会及家长的协调、班级良好学风的建立等等。(2)家长的要求过高、压力大
随着国家富国强民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等,让广大农村家庭快步进入小康以至于中康、大康,广大家长对自己子女受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同时很多家长的素质并没有跟上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是两个大人一个小孩,或三个大人一个小孩,以至于四个、五个、六个大人加一个小孩,那个小孩当然就成为家庭中的王子、公主,所有的家庭都认为自己的小孩是天底下最聪明可爱的一个,那个小孩是集整个家庭或家族宠爱于一身,当然就很娇气,而当这个小孩无论在学业上还是行为上做得不够好时,全家人当然就认为那个教师或班主任不合格,于是对班主任的指责和不信任就开始了。没有干过教育工作的人不知道,总会说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但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全班六十个学生又岂是你因材施教教得过来的?何况教师和班主任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人,不是神,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调理,也有自己的子女需要培养,也有自己的爱人需要照顾,也有自己的老人需要服侍。这所有的一切让广大农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倍感心力憔悴,身体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3.农村班主任工作对教师不具吸引力(1)农村班主任工作难有成就感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学生发展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不愿做’、‘不会做’、‘不宜做’的“三不”现象。[5]
一是不愿做班主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当班主任压力大,待遇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班主任。认为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难管理,班主任工作很辛苦,风险大,吃力不讨好,弄不好两头受气,自寻烦恼、不值得。“做一般教师就比较轻松和单纯,‘无官一身轻’,只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不管不问的。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即使是‘被当’了班主任,也会出现教育管理不作为现象。
二是不会做班主任。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上好课却当不好班主任的教师并不鲜见。随着社会各阶层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班主任工作也日益专业化。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的。“有些班主任付出了体力,付出了脑力,付出了精力,最后仍得不到学生、家长及学校的认可,工作没有见成效,其原因就是不会做班主任,不懂得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7]”
三是不宜做班主任。有些老师虽然把班级工作管理的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学生却
感觉不到任何温暖,学生没有真正的班集体归属感,因为班主任的管理手段可能是霸道强权型的,把所有的问题都压住。近年来,媒体经常报道,一些班主任违反师德,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还有些老师他们当班主任出发点就不正确,他们目的不是培养人,教育人,而是出于谋取私利,如果这些人做班主任,学生就都成了他们手里的商品和谋取私利的工具。一个任课教师不合格,影响的是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就会影响全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2)农村班主任待遇偏低、缺乏竞争性和激励性
班主任所承担的工作量和承受的压力相比,班主任津贴费显得不太合理。并且,班主任之间也缺乏富有竞争性的待遇和激励机制。而班主任普遍认为,一方面,在他们所承担的全部工作中,作为班主任的那部分工作量及压力,要远远高于作为科任教师的那部分工作量及压力,而班主任津贴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却没有体现出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另一方面,与科任老师相比,班主任的收入与其所占的重要地位也不成比例。三是对班主任的考核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尤其是那些优秀的班主任,并没有在待遇上体现出他们应有的价值。4.班主任在专业发展上有待提高
班主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班主任工作做的很累,班级工作却做的不理想,而有些人干的很轻松,班级管理却井井有条、学生很自觉的原因。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上自身的原因,班主任专业训练严重不足,在管理学生中表现出缺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1)班主任专业知识匮乏
班主任工作面广、工作量大、繁杂而多样,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班级体的建设与管理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管理的艺术。其中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很多是我们忽视或不具备的。一些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工作方法、单一的解决问题模式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况,不能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2)班级管理能力不强
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对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深入学生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优秀班级团队的能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与科任教师、家长、学校协调交际的能力,此外还要顺应潮流熟练运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等。但现实中班主任往往只是注重实效、而忽视学生心理成长,只注重自己的工作经验而忽视专业管理能力,采取了很多短期措施,没有采用真正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养成良性循环的班集体。(3)专业道德水平欠佳
至今仍有不少班主任习惯于“权威”形式的管理,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采用命令服从式教育模式,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角色定位错误,学生从内心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与班主任对着干,而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控制情绪、发现问题,往往就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给班集体建设带来整体影响。这与新时期开放、民主、科学的先进管理理念相背,必须全面提高班主任专业道德水平。三 对农村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一)明确班主任责任保障农村班主任的权利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配备与选聘、职责与任务、待遇与权利、培养与培训、考核与奖惩等。这对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意义。1.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量
《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8]”在农村小学存在着这种情况,一、二年级就有一名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任课教师,这使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近些年的“农村义务阶段学校教师岗位计划”进一步缓解了农村教师问题,是班主任的工作量得到了减少。2.落实班主任经济待遇
《规定》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9]”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是对班主任专业成长和工作能力的一种实质上的肯定和激励,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重视和尊重。3.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精神奖励
我们常说要多表扬学生,为什么没有人说要多表扬班主任呢?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岗位的老师必须多予以精神鼓励和表彰。老师对精神关怀和奖励的需求远远大于物质奖励,很多教师默默付出,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能一辈子坚守在偏远的农村,那是因为他们从中收获了很多精神上的回报,如学生的进步、考试获奖、对老师的一声亲切称呼等等。这些小小的精神鼓励可以进一步增加教师当好班主任的责任感、幸福感和光荣感。在学校力所能及的地方还是要给班主任给予关怀,农村各学校虽然不能在工资、福利、补贴上给予很大帮助,但可以从改善班主任的学习、工作、办公条件上入手,让班主任在一个尽量舒心的环境中办公,这本身也是一种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让班主任乐于班级管理,乐于班主任工作,才能“用心”班级管理,才能“用心”班主任工作。
(二)争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1.社会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报道学校矛盾纠纷时,我们媒体不光要关注学生所受的不公,更要正确公平的报道,在媒体面前,班主任也是弱者,班主任的工作也要大家的关注。家长要理解老师,舆论要正确评判,平衡报道,不要片面报道,穷追不舍。否则,老师对学生教育管理消极作为就会愈演愈烈。2.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在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到共识。
要让家长们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校方单一的活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成功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配合的基础之上。学生成长离不开任何一方,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班主任提供基本保障
在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时由于城市和农村差异,在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关于班主任的政治经济待遇制度、培养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过程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相关的配套制度。要在人事编制、津贴发放等方面向班主任专业发展倾斜,确保班主任专业地位和各项待遇得到真正落实。1.建立班主任职责制度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是担任职务的教师按照班主任工作基本任务的要求应承担的具体责任。职责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班主任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
2.建立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
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是班主任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专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资格认证也是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认可,对教师具有承担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认定,班主任获得工作岗位的首要条件。逐步试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变过去“班主任工作只是副业,兼一兼、代一代就行[”传统观念。
3.建立班主任专业化职级制度
班主任专业化职级可分为见习班主任、二级班主任、一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和特级班主任五个层次。班主任的职级与教师的职称同等对待,不同职级的班主任享有不同的待遇。建立班主任专业化职级制度,有利于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推动班主任进行专业追求,获得专业发展。
(四)举办培训加强农村班主任的理论与技能水平
现在教师的培训机会是越来越多了,还有专业的班主任培训,但正因为多了,走的过场也就多了。这里有教师本身的问题,农村班主任工作本身就忙,还有一大家要照顾,很多时候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时间辅导,空闲时间有限。也有培训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的是纯理论的东西,几乎没有实际用处,只能用来参加考试。学习是好事但要真做到学有所用切实提高农村班主任素养走向专业化,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时间安排要合理
培训时间要多放在寒暑假,要允许老师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这点很多培训已经做到了。比如说最近我有别的工作,没有时间去参加学习,我可以选择下一批的学习。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喜欢网上学习,可以自由安排,这是非常值的推广的。
2.培训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
纯理论、应付性的东西有不如没有,那只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我们都愿意听魏书生的讲座,很实际,很有启发性,那才是我们中国的东西,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得出的理论,听了不但是觉得讲的好,回来还能用。最好能给班主任去优秀学校实习学习的机会。3.定期开展校本研讨
别处的经验不一定能在我们这行的通,比如,经济基础好的地方能通过发班主任津贴的方式来刺激班主任工作动力;盘锦市有魏书生的带动作用;大城市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而这些是农村不具备的,但我们可以自己组织校本研讨、交流,把优秀的经验传播开来,创建自己的特色管理。
(五)提高农村班主任职务津贴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这样写道:“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 要将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并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11]”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授课有课时费,班主任工作理当记入工作量。相应地,课时费要根据教师的级别和年限有所区别,班主任工作量也该如此。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农村班主任的津贴仍然是“原地踏步”。这大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班主任的津贴,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量与收入保持平衡。另外,评定职称时,可以优先考虑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的工作除了承担一个科任教师所做的以外,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劳动量远远超过其他科任教师。通过提高经济待遇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权,使得班主任教师觉得工作有动力,工作有“奔头”。
班主任专业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现阶段农村各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班主任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各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班主任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学校在构建班主任科学管理的运作中,唯有真正心系每一位班主任的成长与发展,与他们同心、同行,才能达到管理的科学化。总之,要实现农村小学班主任专业化,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渐成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话题。传统的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过于简单、粗糙、单一,低效。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以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研究认为民办中小学班主仟角色需要实现“从单纯教师向学生良师益友转变”、“从硬性管理者向柔性服务者的转变”、“从经验工作模式向专业化工作模式的转变”、“从用时间进行学生工作向用心进行学生交流的转变”以及“从单兵作战向协作化工作的转变”等几大转变。本文运用文献法,收集整理了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等方面的信息资料。调查发现,当下民办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在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非常丰富,远远高于理论成果的呈现。同时,运用访谈法,笔者了解到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对于工作改革的强烈愿望与困境。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虽有一些新思路、新想法、新点子,但苦于工作奔波,毫无时间精力系统研究,行动也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调查发现,目前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受传统班主任观影响严重,教学凌驾在管理之上,管理凌驾于学生之上”,最后导致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高,班主任之间沟通性不强,专业性不高。总体来讲,民办中小学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原因主要体现在民办中小学社会生存环境比较差、民办中小学学生管理难度比较大,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严重等方面。因此,为理清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局,使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真正有效发挥班主任作用,必须改善民办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环境,同时,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自身必须转变时代角色,强化工作职责。再次,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必须要做好“两手抓,两手都不松”。一是抓好成才观,创新学生管理服务理念,构建“刚性管理”和“柔性服务”相结合的民办中小学学生管理服务理念;二是抓好班主任发展观,积极鼓励班主任加强专业继续教育,增强理论科研能力。同时,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等工作辅助开展。
第二篇: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策略”课题组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关于“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有效推进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然而在过去的教育现实中,有的教师曾经肤浅地认为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就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而言,尽管平时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尚未从“专业化发展”这一高度去研究和关注。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快速地成长,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特别是学校转轨发展的初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我校教育实力,推进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我校课题“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调查数据的完整、准确可为主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调查目的为了全面了解九龙地区教师队伍状况,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本课题组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工作部署,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工作。本项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九龙农村地区几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为有针对性的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采取匿名制问卷形式,对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全体教师、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共有28道选择题(50个选支),1
主要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五大块来开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收回的69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男教师38人,女教师31人,其中科组长15人。年龄30岁以下的占7.7%,31-50岁占87.1%,50岁以上5.2%。高级职称仅为6.5%,初级职称为12.6%,中级最多,占80.7%。教龄不一,有个别是刚毕业的,5年教龄以内的占14%,5-15年教龄的占73%,15年教龄以上的占12%。
被调查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中师的有2.3%,大专的有14.2%,本科最多,占84.5%,经过函授或自考等途径,现在所有教师的最终学历100%达到本科以上,其中取得硕士学位的2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师资的主体部分是具有中长教龄的教师,其中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下,教龄超过5年的占有85%。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整体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且较为年轻,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缺乏,部分老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尤其是教学行为)趋于定型,要作出改变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学历层次看,教师中以本科学历居多,其中有2人为硕士研究生。对于高中和初中学段来说,这项数据表明学校的教师在学历层次上只能算是基本达标。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总体偏低,这给初级职称教师的职称晋升带来了困难,也把“如何保持初、中级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管理者面前,教师群体中,中高层次的拔尖人才仍然缺乏。
(二)教师的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分析
80以上%老师都认为自身的知识能力能比较适应课改要求,少数几位老师对新课改的学习应用充满信心、游刃有余,也有个别几位老师表示不太适应。
九龙地区虽然是农村地区,但是作为有效技能之一的多媒体教学还是被广泛应用,学校的多媒体硬件设施普遍较好,绝大部分老师能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有4个老师表示很少使用。
在个人优势方面,几乎所有老师选择学科知识广博,教学技能娴熟以及善于思想工作,但无人选择教育科研成果多。
(三)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析
对于开设公开课情况的调查显示,约99.3%的老师开设了校内公开课,有24人开设过萝岗区区级以上公开课,5人开设市级公开课并获奖,这说明学校的师资在萝岗区和广州市内的影响力尚不够,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为教师积极争取机会。
从问卷调查看我校老师论文发表情况,20人从未发表过,45人发表过1至3篇,2人发表过4至6篇,2人发表过7篇以上。这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给予教师有力的专业支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能够迈上一个台阶。
(四)教师专业发展意向分析
在自我评价目前的发展调查中,31位老师认为自己正处在平稳发展中,8位老师认为自己停滞不前,30位老师认为自己处于迅速上升期,无人感觉略有下降。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改革,所有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对当前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半老师做过尝试但效果不理想,35%的老师取得不错的改革效果,约17%的老师想进行改革,却还不知道如何实行。谈到老师在业务上的最大发展期望,80%的老师选择了改进教学实践,10%的老师希望提高理论水平,另有10%的老师选择提高学历,没有老师把成为学科带头人当做目前业务发展的最大期望。
(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全体老师的58%是通过参加进修培训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其次是通过互联网以及阅读书籍杂志报刊,少数几位老师是借助与校内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在专业发展上,一半以上老师认为从同事那里得到比较多的帮助,另外,46%的老师认为学校为老师的发展在业务上提供的有效帮助是教学研讨,40%的老师认为是业务进修,约17.4%认为的名师指点,只有四位老师认为是课题研究。
五、调查结论和建议
因为本课题中期验收的时间仓猝,针对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教师调查问卷未能及时回收,目前所得数据全部来源于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以一校情况当然难以涵盖九龙农村地区中学青年教师全貌,只有留待后半期回收到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教师调查问卷再进行集中统计,在课题结题前做完综合分析。
但就目前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想呈现出良性态势,被调查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关注自身专业的成长。他们不依赖过去的经验,在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在困难面前不断的反思,在实践中成长。
但是,以上数据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成长是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需要行政、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队伍总的来说专业化程度很低,这也许是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只重视课堂教学与高考成绩、不重视教师在职培训造成的后果。
另外,教师的科研素养也令人担忧。多数教师科研探究能力不强,教科研的力度不够,许多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和问题意识,对教科研方法的掌握仍处于非常初级的水平。而在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科研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想象,缺乏科研素养的老师是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甚至有效的教学,如此教学质量出就难以保障,这种状况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目前数据表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但还须加强彼此之间在业务上的交流与分享,从而真正形成“同伴互助”的局面。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多样化的。对教师而言,感觉较为有效的是“业务进修”和“教学研讨”。
鉴于目前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共同的经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均给予了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其次,要让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与合力。如定
期举行片区教学交流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再次,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2、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3、要“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坚持“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注重培训方式多样化。要针对老师的实际需要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现代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培训,而且需要长久持续的坚持。要坚持课题带动课改战略,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以其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
4、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教育研习活动。“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让其参与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才可能学会研究。所谓教育研习,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教育研习有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进行及
时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总之,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学校师资的整体提升,更好地开展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为优秀师资的涌现积聚力量;同时,要对 “好苗子”加强培养,加速他们的专业成熟,尽快催生出拔尖人才。必须坚持课题带动课改战略,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以其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策略”课题组
执笔人:刘堂兵
2010年10月20日
第三篇:浅析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浅析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摘 要: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负责人,班主任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朝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现状;对策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
班主任专业化,大体说来,就是一名教师要想成为班主任,或者说一名已经成为班主任的教师想要晋级为更为专业化的班主任,那么他们就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从而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在此基础上,这些教师还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继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的班主任教师。
二、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班主任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
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讲意义重大。要知道,班主任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同时还是将“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中间人。但是,因为班主任工作往往过于繁重,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以致他们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时候不是忽略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就是忽略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不专业的表现,不仅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对农村中小学的良性发展造成了阻碍。
2.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班主任教师要想管理好自己所带的班级,必须要有相对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得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身为班主任教师,应尽可能地广泛涉猎,诸如心理学、管理学、语言表达艺术等等知识。可是,就现阶段,广大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来看,很多教师在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之前,仅仅就接受过教育培训,这使得很多农村的班主任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捉襟见肘。
3.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薪资较低
尽管教育部多次要求各地区要按照本地的经济状况去逐步增加班主任教师的薪酬,可是对于许多农村中小学来讲,由于其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班主任教师的薪资只能维持原有的状态。可班主任的工作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强度,这种工作内容与薪资的不匹配,使得很多班主任教师无法对自身的工作保持持久的热情。
三、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确立班主任教师资格制度
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十分繁杂。因此,农村中小学在任命班主任教师的时候应对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做出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考虑:第一,候选教师起码要有爱岗敬业、积极奉献、自律性强、道德品质高、政治素养这五种特质;第二,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见及其个人选择,绝不能强行委派。
2.加强班主任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很多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之后,便几乎再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培训。所以,基于这样的背景,大部分班主任只能靠着经验积累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技能。可是,这种形式的“专业化”毕竟是非常缓慢的,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教师个人素质根本满足不了教育和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班主任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两点去实现:
其一,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小学附近的高等学校,这三者之间应该加强联系,然后由教育部牵头,定期组织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班主任经过培训之后,其理论知识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扩充,但是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教师还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理论充分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此外,农村中小学还应经常邀请高等学校的教师来本校进行指导,并组织本校的班主任教师和指导教师开展研讨会,??议期间,班主任教师要和指导教师就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充分探讨,如此一来,班主任教师的综合能力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其二,各农村中小学内部也应时常举办班主任交流会,通过书写工作文案的形式,来不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提高班主任的薪资水平
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各地区应充分落实教育部的要求,依照本地的经济发展尽可能地让班主任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保持一致。另外,对于职称晋升,广大农村中小学应优先考虑班主任,因为相比较于普通的任课教师,班主任不仅要抓管理,同时还要抓教学,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优先考虑班主任教师的职称晋升无可厚非。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嘉奖,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要想切实落实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广大农村中小学应从班主任教师的资格制度的确立、综合素质的培养、薪资水平的提高这三点入手。此外,有关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地向农村中小学予以一定的扶持,因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所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绝对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张立军,王晓.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2]何梅.中小学班主任教育科研素养的内涵及其意义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课题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的研究,课题号[ww2017_2388]。
编辑 谢尾合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目的、意义。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骨干教师的最密集人群,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首先应是班主任的专业化。“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班级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极大,而班级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学校管理的有力助手,班主任的工作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可见,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教师。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领域。然而,我们发现,当前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并没有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进行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更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要把班主任由教书的“副业”变为育人的“主业”,而要实现班主任从“副业”转变“主业”的必由之路,就是班主任专业化。因此,教育部明确要求:“今后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许多班主任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警察式”“家长式”“保姆式”的班主任普遍存在,经验、感觉、惯例仍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等管理方式成为最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工作本应是充满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而且能够为教师最大限度地体验自我价值提供平台。一个内外兼修、素质过硬而声名远扬的班主任,会使他的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在这样的班主任老师领导下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会感到自己很幸运。
目前,我校教师普遍感到班主任工作是一份苦差,单调乏味,许多教师唯恐避之不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疲于应付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仅仅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不能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真正的转变,班主任工作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可以说,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是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更是我校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2、研究的现状。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研究具有中国特色,这一问题在国外很少有研究。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没有明确设置班主任岗位,虽然也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承担的职责类似于我国的班主任,但由于没有从行政职能的角度对他们的角色进行明确界定,所以对这部分教师的研究通常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中国的班主任研究则从1952年设置班主任工作岗位就开始了,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是对传统的班主任研究的延续和超越,新课程改革是这一研究问题得以提出的重要背景和原因。“班主任专业化”这一课题在目前国内的研究也不多,只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有所涉及,但也只是从如何关爱学生,以情感的力量来展开工作,相对比较零散,而且大多都停留在经验层面上。
3、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2002年10月26日,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副教授首次提出“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概念,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发表了多篇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文章,出版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2004年《人民教育》推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系列专题文章,2005年7月,青岛市教科所翟广顺所长出版了《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目前,一些教育专家已经在研究班主任劳动的性质、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标准、目标、基本途径和班主任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这一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实践依据。学校明确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全校班主任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班主任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改善,班主任工作特色充分彰显,班主任队伍管理机制更具活力,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造就一支勤于实践、乐于奉献、教育风格鲜明、教育艺术高超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培养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模范班主任和德育专家。
4、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内涵:班主任专业化就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行选择、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在职业道德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专业精神发展;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在劳动形态上,从“经验型”向“创造型”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
1、探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体系和基本规律,总结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氛围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构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包括职责制度、培训制度、薪酬制度等、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及评价体系,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培养、评价运作机制。
内容:
1、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心理品质的要求的研究;
3、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职业道德的要求的研究;
4、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个案研究;
5、总结、提炼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体系;
6、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三、研究的策略:
本课题研究以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的心理品质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为切入点,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个案研究,构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中的相关策略体系和保障机制,总结、推广优秀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现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班主任进行个案分析,探讨、研究具体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
四、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8.4—2008.5)
1、研究、通过《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启动课题工作。
2、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明确当今学生对优秀班主任的评价标准,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个借鉴;通过组织班主任问卷调查,摸清我校当前班主任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8.6—2010.6)
1、开展班主任读书活动,阅读班主任方面的书籍或杂志,与网上阅读、学习相结合,并做好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让每位班主任深入了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心理品质的要求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职业道德的要求。
2、开展一月一次的“问题学生”解决研讨交流活动,每位班主任要有“问题学生”解决的文字记录,形成典型案例材料。
3、开展班主任“自我反思”活动,唤醒班主任自我研究意识,组织班主任深入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大家谈”的集中反思活动,积极开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个案研究。
4、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级建设论坛”活动,交流班级建设心得,提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及改进措施。
5、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系列校本研修交流、汇报、展示活动,总结提炼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体系,分析、研究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及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0.7—2010.9)
1、收集、整理《前川一小“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专题优秀论文集》、《前川一小“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典型个案集》。
2、研究、制定《前川一小关于加强和改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前川一小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考评实施方案》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4、召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果汇报会”,由优秀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心得,组织班主任观摩主题班会或班级主题活动,接受市级结题评审。
五、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准备阶段(2008.4-
2008.5)
《前川一小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现状
调查报告》
普通文本
黄丽玲
2研究阶段(2008.6-2010.6)
前川一小“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系列校本研修活动案例实录
光
黄颖鹏
3研究阶段(2008.6-2010.6)
《前川一小“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专题优秀论文集》
普通文本
邓红卫
4研究阶段(2008.6-2010.6)
《前川一小“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典型个案集》
光
黄颖鹏
5总结阶段(2010.7-2010.9)
《前川一小关于加强和改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普通文本
邓格枝
6总结阶段(2010.7-2010.9
《前川一小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考评实施方案》
普通文本
邓格枝
7总结阶段(2010.7-2010.9)
《工作报告》
普通文本
陈亚初
8总结阶段(2010.7-2010.9)
《研究报告》
普通文本
杨明清
六、完成课题任务的保障:
1、人员保障:课题负责人陈亚初从事学校管理工作1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向主张“教育与教学并重”,是西部教育顾问、武汉市优秀校长,参加了北师大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骨干培训班,已显专家型校长的风范。课题组核心成员邓格枝是市学科带头人、区首届十大名师、区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杨明清是区学科带头人,一直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他们都曾在“九·五”期间完成了《读中学写》和《面向全体,分层教学》两个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任务,并分别达到市级同类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十·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四个教育部重点子课题,一个市级重点自筹课题的研究任务,全部如期结题。其中,重点自筹课题《小学“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荣获200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尤其在“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以案例研修为载体,以景愿管理为导向”的教师培养模式。
课题组其他成员是一支文化功底深厚、热爱教科研、年富力强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并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经过长期的打磨,积累了丰富的实战性的教科研和教育教学经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条件保障:学校是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有一个经济实用的信息化校园局域网,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设备保证。学校订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教育教学、教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刊物、杂志,并自办校刊,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此外,学校一直奉行“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突破口,把它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教科研工作制度,强化了教科研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学校因教科研工作实绩显著,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
3、经费预算及安排:略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略
第五篇: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研究
子课题:班级日常管理的研究
2010-2011学研究总结
宁城高级中学
本学年(2010-2011学)我参与了《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研究》——“班级日常管理的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学年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情况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一个特殊方面,其研究对象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班主任既是研究对象的载体又是参与者。研究的重点是积极探索班主任专业化的标准,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班主任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会碰到种种问题、产生种种困惑。要解决这些疑难,成为一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称职班主任,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条重要的捷径,这种专业性的结构要求不仅体现在对班主任的教育理论型修养上,更注重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操作的科学性上,既体现在新时期青少年发展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新内容,又体现以对班主任基础性传统内容的新思考、新发展。
研究的主要步骤及过程。
1、2010年9月1日——2010年10月1日,研究准备阶段。做好研究前的学习和资料积累工作,撰写研究计划,确定本学年的研究过程及具体步骤。确定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法和手段。
2、2010年10月8日——2011年1月15日,第一研究阶段 开展好研究的初步调查和调查的分析工作,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纪律管理计划和实施的具体办法,初步实行班级座位调配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3、2011年3月1日——2011年6月25日,第二阶段研究 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学期的班级纪律管理及座位调配制度进行试行的效果进行反馈和调查,并且进行实施的调整,以期得到最佳的纪律日常管理办法和座位调配方法。
4、2011年6月26日——2011年7月15日
对本学年研究的两项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修订,得到最佳的班级纪律管理办法和初步能应用于实际的座位调配方法。
对班级纪律管理和座位调配得到的经验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得到很好的实施办法及实施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班级纪律的好坏事关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对班级纪律的管理和研究在班主任工作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使学生纪律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班风,学习科学的管理班级纪律很重要。班主任要把“说”的转化成学生“做”的,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渗透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味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班级纪律的管理就是要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化”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简言之,就是通过师生间相互心灵间的沟通使班级的纪律
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环境,座位是学生学习及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班主任日常工作过程中,调配好学生座位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具体体现。平等的座位安排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同时也是班主任能在学生中顺利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成果体现:
1、班级纪律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附1)
2、班级纪律管理积分表(附2)
3、关于班级管理中学生违反纪律的案例分析(附3)
4、学生座位安排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附4)
三、存在问题及困惑
在目前的班级纪律管理中,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班级纪律管理中处于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班主任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不注重教育方法。学生评价是就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
值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观点固定化等问题。
四、通过研究对今后班主任工作的设想
班级纪律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班级纪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科学的班级管理来源于科学的思想观念的指导。只有正确的思想指导,班级教育管理才能走上科学化的轨道。为此,要通过学习,使班主任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即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和系统整体观。要有效地开展班级纪律管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班集体目标是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社会期望的综合反映,是班集体工作的出发点、评价标尺和班集体前进的动力。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纪律管理,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通过制度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主要包括增设班级管理岗位,实现人人岗位制;废除学生干部终身制,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改变班长任用制,实行值日班长制。增设班级岗位,岗位多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多了,参与以后,对班级认同感增强。岗位轮换后,学生角色适应能力加强,心态调适能力提高,对管理的认识加深。值日班长制既是一种锻炼的机会,又是一种为大家服务的机会。
班级纪律管理过程中多鼓励、少批评。中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鼓励和认同,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就批评和指责,他们可能会失去信心,教师多用鼓励的话语支持他们,他们就能产生信心。因此,在班级纪律管理中,班主任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努力发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及时、适度的表扬,使之变成走向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