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覃塘区黄练镇的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健康状况也大为提高。特别是在倡导提高全民素质和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乡村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农村教育的现状出发,全面分析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在改革开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及体育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体发展还很不均衡,特别是乡镇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滞后,与城市体育教育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在我国,乡镇中小学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0%以上,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这就意味着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因此,不断加快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1、目前乡镇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1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部分乡镇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可以说,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2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体育教师是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职业。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长期在条件简陋、环境较差的条件下工作。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都付出辛勤劳动。但是,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时常得不到认可。体育教师职称评定、业务考核进修学习等方面,不能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这就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3体育场地、器材、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普遍狭窄,场地形状极其的不规则,学校活动范围小,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人均占地面积的要求。调查统计,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8%,村小学和村教学点仅为33%,与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相差普遍在60%以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学经费紧张。
调查显示,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一般占不到学校总经费的0.5%。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紧张是突出问题,有90%以上的学校认为,体育经费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主要原因之一。1.4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师争论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教学体系,学生的体育应达到什么标准,教师心中没有把握。同时,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对于是否开设体育课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显得较为随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 2.1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2.1.1必须转变体育课的传统观念,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思想上、行动上要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德、智、体三育并重。要提高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育体的基础,它的发展有利于全民体质的增强,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1.2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以及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2.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广开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2.2.1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2.2.2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使体育教师和其他科目的教师一样,同工同酬,并且每学年都应给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3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2.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2.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水平
首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动机与兴趣。从体育教育的“全体性”着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渴望的心理。教师要解放教学思想,利用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综合相关体育与非体育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将学生在体育课中体会到的乐趣上升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行动,树立参与体育的终身观念。文明建设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农村体育事业牢固树立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尽快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由于我国各地区学校体育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全面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有很大困难。对于这些地区和学校则不强求一律,应当依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提倡结合实际自编教材。
四、结束语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五、参考文献: [1]王振涛.农村学校体育改革思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2]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3,(1).[4]关于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5]于向 马跃琪.我国农村初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6]曲宗湖 尚大光 李芬芬.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1998,(4).
第二篇: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名称:《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课题类别:中学音体美 课题批准号:GS[2011]GHB332 课题负责人:周祖辉
所在单位:陇南市武都第二中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贾继宏
汪军
杨成绩
王炜
张永天 者勇 岳登喜
蒲虎军
成科
张顺赛 李晓江
一、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其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新一轮改革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注重“以人为本”的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在全国范围实验的基础上甘肃省于2010年全面实施。新的课程给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促使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学校规模发展的相对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早已进入研究优化小班教学的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多、教育经费少的状况,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较好的完成大班额、场地小、器材 少条件下的体育课教育教学任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急需解决、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在体育教学阐述较多,国内同仁对发达地区实施新课改的做法研究不少,而对于西部农村高中体育发展情况,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涉及极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反映西部农村高中发展中的实际现状,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为西部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我们从所处的地域特点出发,以陇南市农村高中为例,结合陇南实际情况、研究特色、师资水平等,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尝试开展《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为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点滴参考,不断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由于本课题研究属于调查报告研究,区域性、年龄性、职业性特征较强,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作者只能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等条例、文件精神作为理论依据指导课题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高中体育课新课改的实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陇南市农村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状况;
2、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现状;
3、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开展情况现状;
4、体育教学物质条件;
5、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情况;
6、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认知态度等方面找出影响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症结所在,反映西部农村高中发展中的实际现状,建议性提出改善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的对策,为西部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提供参考依据。
三、本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本课题拟采用理论思辩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涉及农村高中发展现状问题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理论思辩旨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策略;教育实践旨在将发展策略运用于实践,检验其科学性、有效性;再通过思辩性研究对检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制定应对策略。
2、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相关的教育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B、.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各阶段的成果,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C、数理统计法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规律性。通过进行对比研究,并将结果用于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完善即得理论。
D、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过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优势,积极带动覆盖陇南九县区成员学校农村高中4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课题调查研究。在体育教师问卷调查中以甘肃省陇南市九县(区)中随机抽取16所高中或完全中学高中部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武都区独立高中2所,其它各县各1所;完全中学西和、文县各1所,武都、礼县2所。研究对象中男体育教师11人(占73.3%),女体育教师4人(占26.7%)。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以陇南市武都 二中、成县一中、西和一中、徽县一中4所中学的学生2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级60人(占30%),2010级70人(占35%),2011级70人(占35%),男生105人(占52.5%),女生95人(占47.5%)。
五、课题研究条件
1.课题研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本课题的参与人员结构看,年龄、工作岗位结构合理,既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获奖,共同合作参与省“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
2.课题负责人:周祖辉,中学一级教师, 学校校报编辑室主任, 市级“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 负责人,已在教学一线工作9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曾参于两次省级课题研究,多次参与省、市体育教学研讨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教学一线任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3.课题主要参与者:
贾继宏,学校校长,中教高级,50岁,主持甘肃省 “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策略与效益评价研究》的研究工作,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省教科所鉴定;
汪军,中教一级,45岁,已在教学一线工作20多年,已培养50余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4.课题参与者中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校长、一线教师,每天参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有丰富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经验,多次主持学校课题研究,能为本课题研究的课题问卷设计、课题结构、课题论证等环节把好脉。同时,学校领导重视和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在管理层面上提供宝贵意见,也为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人员调配、资源利用、关系协调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5.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周祖辉,中学一级教师, 学校校报编辑室主任。负责整体策划、组织协调工作,课题审报、问卷设计、结题定稿。
组员:贾继宏(中学高级教师)、汪军、杨成绩(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调查问卷设计、课题结构设计、结题报告初稿的撰写。
组员:张永天、王炜、者勇、岳登喜、蒲虎军、成科负责对测试数据收集、统计、学生个案调查、学校、教师情况的调查。
六、课题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深入调查,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对研究课题进一步进行论证,制订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及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2011年7月我们在学校及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论证、修改,提出了课题申请并被通过立项。
(二)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调查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1.开题论证,完善方案
2011年7月,课题被立项后,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011年9月,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为开题论证做准备,组织成员制定开题报告,对课题题目做进一步讨论修改,并对开题报告的框架做适当调整。11月份,由学校组织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建议,指导课题进一步实施。
2.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本课题研究以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为切入点。根据课题组安排,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知识,共召开6次专题学习会议。其次,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交流中,课题组成员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探讨了农村高中学校体育的优势与 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促进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思路更加开阔,课题组成员周祖辉、王炜、张永天先后赴外省市进行业务培训。
3.积极采取有意义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活动。
(1)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发现问题。首先,课题组召开研讨会,在交流的基础上确定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其次,在大家制定问卷内容的基础上商讨确定最终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有关专家评价论证,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运用特尔斐法,对所设的问题进行两轮筛选,制定出研究调查问卷。2011年底向研究对象(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共计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90.6%。2012年9月在陇南市召开“七运会”期间,向研究对象(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18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共计有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80%。最后,对问卷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的行动研究。
4.及时总结研究经验、成果。通过经验总结,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最终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5.主要活动:
(1)2011.7—2011.10月: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各种调查资料,课题研究理论知识学习,课题组成员王炜参加西北中小学体育教师传统项目培训学习。
(2)2011.10—2012.4月: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制作教师、学生问卷调查样本。
(3)2012.5—2012.10月:实地进行教师、学生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教育专家、领导、体育教师,课题组负责人周祖辉参加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学习。
(4)2012.10—2012.11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5)2011.10—2013.4月:先后形成《陇南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 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陇南市武都区中小学体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农村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等12篇子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主论文《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收集调查分析数据,撰写课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推广工作。
通过两年的研究,先前提出问题,已基本解决。课题方案提出的研究目标已基本完成。为了能真正总结出课题成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结题工作:(1)收集整理分析课题材料,分类整理成论文集、教学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从中提取相应的策略和经验。在教师各自整理分析基础上,交流、讨论。课题组长负责汇总提炼,由经验提升为理论成果。(2)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表,经讨论共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纲,由负责人按提纲执笔,完成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3)总结课题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工作的设想,继续研究活动。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结论
(一)课题研究成果
1.完成课题研究调查分析报告:《武都区中小学体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调查分析报告,《农村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陇南市为例》的研究报告,《陇南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报告,形成了《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总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7篇(其中2篇获省级一二等奖、1篇获区级一等奖,有2篇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具有代表性教学录像课2节(2节分获省级奖)、教学反思具有代表性的4篇(其中有3篇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
3.本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结构;二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学校在开展体育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三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 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使用情况;四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这些成果的取得对陇南市今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同时,课题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1.消除了一线体育教师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2.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4.通过研究改变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方式。由于师生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间的调查研究等活动中促使家长、社会及周边环境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为本校及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本课题的研究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来教育教学的群体效应。2011年5月我校体育教研组被陇南市教育局确立为陇南市体育中心教研组,本课题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优势,积极带动覆盖陇南九县区成员学校农村高中4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课题调查研究。在参与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研意识、水平、能力得到一定得提高,这种教研活动所辐射出的群体效应也是学校和各位教师所期望的。同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也推出一批如杨成绩、周祖辉、蒲虎军、张永天、者勇等甘肃省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陇南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武都区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带动了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科研精神。
(二)课题研究主要结论
1.我市总体体育教师师生比基本达标,但从分层比较来看,学生人数与专职体育教师人数比未达标。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年龄比较年轻,主要在26—35岁之间,男教师人数是女教师的7.6倍。
策略一: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深入调查,了解教师队伍现状,对照国家有关法规,寻找差距,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政府 部门从学校规模、人员编制、人事制度、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分布合理。通过加大政府主管部门招考力度,提高招考名额,逐步缓解专业体育教师紧缺问题,逐步替换非专业体育教师,使体育师资结构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2.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5.58%;高中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中级教师比例偏低,体育教师职称以初级为主,占总调查人数的66.35%。
策略二:切实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希望政策给予倾斜,积极鼓励学历较低体育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加强管理,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缩小体育教师待遇与其它学科的差距,按照学科特点,能够合理分配全校学科教师职称比例,逐步解决体育教师职称较低的问题,以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促进我市学校各学科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
3.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地位的态度比较端正,现在主要存在的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充实自身新课改理念、提高科研能力、训练能力和专业技能;在课堂研究中主要缺乏专家指导和缺乏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部分体育教师还没有熟练掌握新课改理念,体育课教学模式依然陈旧,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策略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体育教师培训力度,针对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定期组织各级体育教师课堂技能竞赛和校际间、区域间体育教师交流活动,提高其教学能力。
4.按照国家标准我市高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62.5%,仍有37.5%的学校不能有效开足体育课;每学期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开课调查中,开课率也为62.5%。我市高中体育课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校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方式较为单一,且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优选先基本脱钩。我市高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滞后,半数以上学校在制度上没有对课外体育活动做出明确要求,活动开展随意性比较大,在已开展课外体育 活动的学校频度、时间上还没有达标。
策略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初中升学考试体育加试制度,实现教师异地对调或集中、分片进行体育加试,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确实提高对体育加试的重要性;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力度,严格落实市、区示范校评审中学校体育工作所占的指标赋分。
5.我市高中体育经费总体投入水平低,学校经费短缺的状况明显。学校场地、器材较为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策略五:加大总经费投入,多途径、多方位的筹集学校体育经费,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提供有益保障;加强器材、场地的管理,采取措施适当增补体育器材,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Z].2008-6-9 [2] 李志清,谢翔.21世纪我国对体育师资的学历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1999(5).68.[3] 郭卫等.西北地区高等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5):41—43.[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Z].2002-7-22 [7]周祖辉.甘肃省陇南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C].甘肃省第一届中学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集,2010.132.[8]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 陇南市年鉴编纂委员会.陇南年鉴[M].2009/2012
第三篇: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是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动力之一,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乡是个贫困乡,发展好基础教育,对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我乡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近期,通过深入学校、农户,调查、走访、座谈,对我乡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我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但是我乡作为贫困乡,农村基础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还略显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失学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师队伍还有些令人担忧,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居住分散,学校基础设施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艰苦,待遇还比较低,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现将这次调研情况分析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xxxx,东接xxx,西和西北连xxx,南和西南与交城县毗 邻,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全乡辖xxx个村委会、xxx个自然村,人口xxx人。
小学方面:我乡现有完全小学xx所,教学点x个,学生总数xxx人,教职工xxx人,其中35岁以下xx人,36-50岁xxx人,51岁以上x人。师资学历方面:大专毕业xx人,本科毕业x人,中师毕业xxx7人。校园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xxx平方米,全乡小学拥有计算机xx台,图书xxxx册。
中学方面:我乡现有九年制学校x 所,学生总数xxx人。教师xxx人,其中35岁以下xxx人,36-50岁xx人,51岁以上xx人。师资学历方面:大专毕业xxx人,本科毕业x人,中师毕业xxx人。校园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xxxx平方米,学校拥有计算机60台,图书500册。
(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端正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并实施对教育的政策倾斜,在我乡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普九”取得重大进展,“两基”工作扎实推进。我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比97年同期增长(下称比增)5个百分点;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比增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1.75%,比97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中等教育完成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 率0%。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初步形成。从1996年起,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乡中小学积极响应号召,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着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氛围。三是“科教兴乡”战略得到贯彻落实。我乡始终把“科教兴乡”战略摆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2006年通过了市里验收,2007年通过了省里验收。四是创办特色学校。我乡所辖学校各有特色,各有发展:关头学校寄宿制办学模式,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效明显;麻会学校书法、绘画很有特色,成绩显著,师生参赛获奖很多。九年制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五是我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我乡从2002年以来,全面发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在全乡掀起了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规模办学的热潮。如;xxx学校投资13万元,硬化了校园,新建升旗台;xxx投资3.7万元对厕所蹲位进行了改造,教学用房进行了翻新重建;xxx村委会投资2万元对麻会小学的教学楼顶进行维修(烫顶),对校舍进行彻底翻新和完成厕所的改建和校园的硬化工程。上级投资120余万元为九年制学校新建起了三层师生宿舍楼,2007年,九年制学校硬化了校园,2008年新建了学生餐厅,配备了餐桌。xxx学校投资3万元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硬化,xxx村新建了一所幼儿园;xxx学校还配置了跳高架、体操垫、单双杠等大型体育设施和大量体育用品,基本实现了我乡学校建设标准化。与此同时,各中心校配置了实验室、图书室及活动室。2004年,我乡全面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5年春季开始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保学金制度,主要是对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及补助寄宿困难生生活费,“两免一补”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孩子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我乡积极响应号召,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了我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巩固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加大了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力度,扩大了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覆盖范围,集中对更大范围内的生源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我乡中小学办学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明显提高了教育水平。
二、我乡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乡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乡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乡基础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经费投入还略显不足
我乡基础教育投入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这些改善相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相对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期望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仪器为普九时的旧二类设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我乡学校计划2010年建成局域网,实现校校通网上资源共享,全部学校多媒体进教室,还需要约200万元左右,一切所需资金的到位确实是一个实际问题。
我乡是一个贫困乡,不仅农村人口数量众多,而且农村地域也相当广泛,相应地,农村基础教育也就面广点多,需要的经费也就更多。但基 础教育的经费总投入本身就有限,投入到这里基础教育中的经费也就不多。同时,由于缺乏教育投资法,使得教育投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也使得正常的教育经费,特别是农村专项基础教育经费不能完整及时地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致使相当一部分学校难以维持现有水平和规模,一些学校甚至连日常运转都成困难,更不要说扩大教育发展规模,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了。
(二)基础教育阶段失学现象不容忽视
我乡初中还存在着少量的辍学人口,尤以贫困户表现最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近年来,由于学习费用大幅度上涨,给学生家庭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由于农村长期的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恶劣,形成了农民“一切以生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读书哪能当饭吃”是其既现实又短视的写照,他们对教育功能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潜在性,对知识蕴涵的增值价值自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环节旨在构建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以往社会普遍形成的人才观和评价方式,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形成了“唯分”心理和思维定式,这与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相抵触,无形中加大了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难度。
当前我乡基础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价值;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过多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教师队伍还有些令人担忧
1.教师数量不足。由于现行“城乡倒挂”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我乡教师编制短缺,如音、体、美、劳等学科专职教师严重短缺。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乡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的待遇。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这就使得这里基础教育不仅无法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就连自己培养的教师也无法留住,教师出现流失现象。4.教师素质偏低。一方面,现在我乡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受专业教育,其中还有一些非师范教育培养的人员,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进入学校从事基础教育活动。他们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令人担忧,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主要表现在:第一,备课潦草,只写几条提纲,根本谈不上钻研课本和根据教学理论精心设计教案。第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一律照抄教案。第三,不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第四,作业批改不认真,打骂学生,歧视学生,对学生家长态度恶劣等。
5.“教非所学”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师不配套,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老师教数学,语文老师教历史,一个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有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师资力量不能保障,课表形同虚设。
三、我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人的早期发展,并为人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乡村兴旺发达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与实践中,在学习与借鉴中,在批评与反思中,积极探索符合我乡基础教育特点的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我乡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 改革和完善我乡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我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
1.通过省市加大投入、地方配套供给、多渠道积极筹措、鼓励民办教育、压缩行政开支、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对于一些地方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
2.乡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地争取一些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来改变我乡学校的现状。国际上有很多基金会都是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其中有很多直接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只要政府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走出去,找到好的项目,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我乡的办学条件。
3.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市委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及各种民间组织和个人资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4.要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立法,而且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执法力度,决不允许任何机构、任何部门、任何个人以任何名义截留克扣农村基础教育资金,一经发现应严惩不贷。
(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
根据前面分析的我乡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全乡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乡政府、人民群众都要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认清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教育才能长足发展。
2.对我乡的教育,市委应当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对这里的教师,要从政治、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照顾,解除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扎根乡村,为当地教育事业多做贡献;采取特殊的招生政策,照顾我乡地区考生:乡里的教育部门、各所学校,也应当从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入手,扩大交流,引进和接受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调动家长送子女入学和学生求学的积极性。
3.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办学。要使《义务教育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农村群众依法送子女上学的意识,让更多学龄儿童受到应有的教育。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改变评价过多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和侧重于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的现状。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要注重对个人发展独特性的评定,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强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并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强调要实现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移,要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实施终结性评价;强调要注重“质性”评价,改变以往只重视“量化”的倾向,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要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更多地关注课程的发展进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历程、教师素质提高及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要落实评价过程动态化,还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评价的主体、客体及评价的内容不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及反馈方式必然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如对教师评价结果的描述,宜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反馈方式,可采取像“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生成长日记”“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这样的呈现方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师资稳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1)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活化用人机制。(2)政府要给予到我乡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我乡中小学校任教。(3)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我乡中小学教师素质。对我乡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为主,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的培训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活动。坚持专题报告与示范课相结合,有关部门可以邀请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上一些示范课;组织学校间的互相学习,各学 校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互访”制度,通过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网上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鼓励教师自发组织集体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实现自我培训。(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
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我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造成这里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如今越来越严重,形成外面的教师不愿来、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的局面。因此,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各方面待遇,解决教师家庭住房难、子女就业难、求医难等问题,使全乡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确保我乡教师队伍稳定。
3.依托高师院校,提升我乡基础教育水平。师范院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办学,促进地方教育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又是我国师范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一。这就决定了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面向地方,面向基础教育,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而农村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中最关键最薄弱的一环,我乡作为一个贫困乡,其基础教育更为薄弱。因此,高师院校必须以其具有的优势推动我乡基础教育不断前进。同时,乡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院校,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高师院校也要积极加强与我乡各学校的联系,把我乡学校作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积 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并结合各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师院校的教师要与我乡基础教育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教育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我乡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我乡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在与我乡中小学的密切联系中,了解这里基础教育的实际,并根据我乡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发展好基础教育, 办好我乡学校, 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乡“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是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保障。我乡基础教育要切实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安的心理要求, 以建设“学习型”新农村为目标,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 开展多元结合的整体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之一。农村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严重阻碍。
(1)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它活动挪做他用,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为数不少的校领导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很多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2~3名体育教师,这种状态算是好的,剩下这些兼职老师,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学校评优评先,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心,敷衍了事。例如:还有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据调查:农村中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左右,有的学校连一快普通的垫子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拓宽体育经费渠道。要根据农村的实践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5)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三、针对农村地区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
(1)利用校外周边场地地形。在山地丘陵地区,好多学校都建在山坡旁边。自然环境优美,并且许多学校旁边有河流沙滩,学校附近的山坡平坦,车辆行人较少,学生活动安全而又方便,如学生爬山、冲坡、翻山丘、穿越树林等练习。农闲时的打谷场,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这些都是天然的运动场,还可利用山地开展野外活动,利用江河湖畔有组织的开展游泳活动等。
(2)在教学的安排上要有选择性、目的性。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只要有活动的场地,不影响教学秩序,例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安排武术、健美操、健身走、体操、身体素质练习等,这种不用多少器材,学生的活动范围小,固定队形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用以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来开展体育教学。
(3)老师学生自己制作器材。农村中学自然资源丰富,可以用竹子做标枪,喝过的矿泉水瓶做“保龄球瓶”的掷球游戏,利用废旧轮胎做滚动游戏练习,跳绳、乒乓球台等都可自制,老师和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上课时不能体会的另外乐趣,做沙包、做毽子,很早以前的游戏现在照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雨天室内课。3~5月,阴雨连天,平均雨日为55天,大多数农村中学都没有室内体育馆,雨天室外是无法教学,在不影响邻近教室教学的情况下,我们的雨天室内课可以这样上。比如:①新闻聚集课。平时体育教师收集的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等各种资料整理摘抄好,利用室内课向学生进行报道,大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②知识拓展课。向学生讲授一些体育与健康的卫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生理解剖学知识、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知识、预防常见病、传染病常识、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等。③室内体育游戏。如“原地投镖”、“乒乓球颠球接力赛”“小篮球、小排球等,做击鼓传球”等游戏,室内体育活动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多数学生能上台表演节目,如:讲一个体育故事,做一个体育动作、出一道体育知识题等。总之,体育课前的合理安排,形式多样,是室内体育课能生动有趣的前提之一。
四、结束语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要使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竞技类体育项目尤其是体操项目类的器材达到标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大力发展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还可以利用当地学校的地形地貌开展一些如:越野跑、定向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鼓励教师学生勤工俭学、自己制作简易器材,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
农村学校可开发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必有之路。
第五篇: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体育是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和手段,而学校体育是人们学习体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因此学校体育的普及,有利于大面积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体育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在农村的传播,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的优秀后备人才.所以本题通过研究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分析,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襄樊市乃至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心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从而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体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4.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5.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保障体系匮乏。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文教事业有较大差距。部分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同工不同酬现象,有关国家对体育教师的补贴、奖金、服装等规定得不到执行,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地位低、待遇低,致使很多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都有调离教师队伍或者调进城镇中学的愿
望;最后,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这在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农村表现依然突出。由于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体育教师的劳动及其价值不被尊重,从而也造成了体育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进而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1.襄樊市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状况
2.通过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分析找出我襄樊市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3.建议性提出襄樊市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对策。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通过襄樊市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如何提高农村学校发展的对策.从而改善襄樊市学校体育状况,使襄樊市农村学校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襄樊市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资料,并查阅了相关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学校健康教学等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2.2访谈法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与部分经验丰富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进行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探究与交流,讨论出襄樊市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3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计划 1、2010年12月26日 选题与指导教师见面并下达任务书。2、2011年元月—3月20日收集资料,提交开题申请,完成开题报告(不少于2500字)。3、2011年3月21日—4月20日 拟写提纲并完成论文初稿。4、2011年4月21日—5月20日 完成论文二稿。
5、农历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2011年6月初 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 王超凡, 张龙宝.农村中小学体育科学研究现状调查与对策的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7,(02)
[2]高航.对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
[3]王萍丽 ,朱庆.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 [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4)
[4]曲宗湖·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8,(4)[5]许红丰等·福建省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1999(4): 14-17 [6]施利东.周君华等.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及改革思路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3)[7]吕振宇.建设新农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7(7)[8]杨建设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48-51 [9]王永明.山西省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
[10].曲宗湖.尚大光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4)
[11].周君华.解毅飞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出路之探索[J].体育学刊.2000.3
[12].郭李亮.我国西部三省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5)
[13].邓金.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青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