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3 07:5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张秀巍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7期

摘要:食品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快速成长的一个工业体系,也是完全竞争性的行业。作为哈尔滨四大优势产业之一,食品工业近年来一直是拉动哈尔滨工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但也存在龙头企业少、加工层次低、集群效应不明显等问题,亟待通过强化资源优势、扶优扶强、提升产业集中度等措施加快发展。

关键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7-02

一、引言

所谓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我国食品工业属完全竞争行业,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程度不高。总体上,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较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渐渐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主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作为哈尔滨市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06-20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始终在装备制造业之后位于第二位。2006年以后,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约20%的高速增长。在哈尔滨市优势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从2011年4月,食品工业总产值跃居哈尔滨市四大优势产业之首,成为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总产值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排名第六。本文试图从分析发展食品工业对哈尔滨的经济意义着手,研究这一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确立了 “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壮大食品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科技支持、园区建设等措施,着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

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大、带动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了以乳制品制造业、饮料工业、啤酒工业、大豆加工业、肉类工业、粮食加工业以及特色食品加工业为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201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22.8%以上,对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06年的14.2%提升至2010年的53.1%。

2011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有25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81.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4.0%;实现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26.4%,食品工业产值占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0%。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运行特点

2011年,哈尔滨食品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积极局面,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四个行业来看呈现增长速度“两高两低”态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28.3%和33.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增幅3.3和8.5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0.8%和8.4%,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0%和10.6%,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16.8和2.6个百分点。

但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长速度呈现缓慢态势,增幅分别为16.9%和17.2%,分别低于行业平均增幅8.1和7.8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1.0%和9.8%,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5.2%和7.2%,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3.8和

1.8个百分点。

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从食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1,全国平均为0.66∶1,与哈尔滨市相邻的长春市为1.1∶1,而哈尔滨市仅为0.59∶1。由于缺乏集农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世界50家最大食品集团中最小的一家年销售收入也达300亿元人民币,约是哈尔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最多的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倍。2011年哈尔滨市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1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12户。

(二)加工层次低

除雀巢、蒙牛等招商引进的一些精深加工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围绕本地原料进行初级加工,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目前,哈尔滨市60%左右的农副产品仍以“原字号”或初级加工进入市

场,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后,在美国可增值约3.72元,而哈尔滨市只能增值约0.38元。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发育不够强势

虽然目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整体产业发育不强,经开区、双城开发区、宾西开发区及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特别是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规模企业少,企业小而散,由于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难以快速发展壮大。

(四)缺乏强劲的新增长点支撑

近年来,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已由2006年的30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1.2亿元,增至原来的近3倍,年度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25%以上。继续维持高位增长,需要更大的绝对值增量来支撑。目前食品工业缺少大型项目,在今年新建和续建的30个食品工业亿元重点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2个,而2012年能够投产项目有14个,新增企业投产、达产较慢,产能释放周期较长,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后劲。

(五)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矛盾凸显

一是人才和劳工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哈尔滨市工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流动性强,人才和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经常出现招工难、招合适技术工更难的现象。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高位运行、融资难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发展。企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现有工业企业许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小,无资本积累,流动资金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个别行业受特殊原因影响,发展缓慢。如乳制品行业受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加大了进口乳制品对国产乳制品市场的冲击,行业发展处于低迷状态。

四、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

食品工业是哈尔滨市“十二五”时期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哈尔滨市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强哈尔滨食品工业,一定要围绕哈尔滨市特色资源做文章,打好“特色牌”。一是加强推进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如:延寿鸿源食品的无菌方便米饭项目的投产将填补东三省方便米饭领域的空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强肉、蛋、豆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工业化。三是积极发展具有特色风

味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形成风味饮用食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原浆水果饮料、坚果饮料、蔬菜饮料等健康营养饮料,鼓励发展格瓦斯发酵类风味功能性饮料。

(二)依托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哈尔滨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就要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基地,让资源在产业上活起来,助推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力鼓励在五常、方正、通河和木兰等适合稻米种植的地区开展稻米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鼓励在尚志、阿城和延寿等地兴建浆果类饮料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园一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扶优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是推动和带动食品工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逐步扩大贷款领域,增加贷款规模,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三是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在信息、土地、水电等方面搞好综合服务,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献策不决策、服务不增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引导,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一是以乳品、饮料、酒类、肉制品、调味品行业的国家诚信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国家及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好哈尔滨市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认证,以诚信促经营、以诚信谋发展。二是以新型工业化试点活动为契机,在食品行业加大信息化及媒体宣传,为企业树立正面、诚信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创建工作,保护和宣传传统品牌,培育和打造新生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五)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食品工业升级

一是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组织哈尔滨市重点食品企业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科技人才,从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及质量安全方面创新思路,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利用好平台,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工作。加强与运行、投资、电力、交通、煤炭等委内处室和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工地,了解情况,及时把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优化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环境,起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意见》,为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三是做好政策辅导和信息沟通服务,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时宣传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对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及时组织企业进行系统的政策解读和辅导。

(七)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社会职能

行业协会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又是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工业协会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要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服务职能。继续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举办好“中秋月饼文化节”活动,为哈尔滨市月饼生产企业及地方名优特产品生产企业搭建良好宣传和展示平台。二是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协调作用。以“百家食品企业诚信联盟”为载体,积极加强企业的行业诚信自律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哈尔滨食品工业协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高治平]

第二篇:浅谈铜仁市太极拳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浅谈铜仁市太极拳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李 洪

摘要: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发展,随着西部开发健身思想不断传入铜仁市,“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太极拳的发展也日期完善。虽然在太极拳的普及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在学校、社区、单位职工中等都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铜仁市太极拳开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推广铜仁市全民积极参与练习太极拳。

关键词:太极拳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前言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从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出发,于1995年10月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全社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铜仁市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从人类健康角度来看,是一个人类自我保健的世界。而人类自我保健的手段中,最卓有成效的,首推融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为一体,代表东方文化智慧结晶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因此,练习太极拳可以平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实践证明:练习太极拳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对策进行探究,以求使铜仁市群众进一步认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并积极参与练习太极拳。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一中、铜仁地区民族中学、铜仁市一完小、铜仁市二完小、铜仁市鸿洲武术学校、铜仁市东寺山文武学校和铜仁市社区中太极拳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李成银的《中华武术研究》、张宝银的《农村太极拳现状及思考》、袁尽州的《我国西部城市居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催永生的《论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雷国飞的《浅析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等为本文提供了详实的依据。2.22 访谈法:

访问了铜仁学院徐旭老师、铜仁学院附中扬进老师和一些在太极拳方面对铜仁市有积极影响的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文提供了依据。

2.23 调查分析法:对调查的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一中、铜仁地区民族中学、铜仁市一完小、铜仁市二完小、铜仁市鸿洲武术学校、铜仁市东山寺文武学校和铜仁市太极拳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3 结果与分析

3.1 铜仁市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3.11 各学校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3.111 高校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目前铜仁市有两所高校,一所是铜仁学院、另一所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学院是铜仁最高学府,师资力量是铜仁最强的,开办有体育系,对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现有体育教师20多名,其中有武术专职教师3人(徐旭教授、阳家鹏硕士研究生、扬兴高讲师),在校体育系学生300多人。体育系开设有太极拳课,教师也很认真,但是,由于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差距较大,教师难以做到掌握和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全过程,再加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学生的自学的气氛差,课后几乎没有学生演练太极拳,只是教师单方面认真,学生不配合。特别是近几年来学生的气氛越来越差。根据本人对近4年来的体育系毕业生太极拳熟练情况调查,结果是:30%--40%的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演练二十四式太极拳,60%--70%的学生都不能独立演练二十四式太极拳。铜仁学院的其他几个系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太极拳传授的教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的模式进行。长期以来按照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学生基础差,起点低,太极拳仅仅12个课时(其中还包括考试的两个课时),二十四太极拳有24个动作,动作较多,大多数学生在中学从未学过太极拳;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每个自然班均有30人以上,因而教师难以做到掌握和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全过程,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不浓,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在武术课结束不久,即将所学的内容忘掉了,学后效应较差。因此,近两年来,太极拳在这两所高校里,除铜仁学院体育系之外,太极拳的教育内容,不论是教材内容上的选择,还是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太极拳被形式化,有大纲规定,有教学内容,有教学计划,无人教,无人学,再加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武术教师这一块比较缺乏,严重影响太极拳的开展。3.12 武术学校的现状:

铜仁市有鸿洲武术学校和东寺山寺文武学校,其规模和档次较低,稳定性较差,规模、数量和辐射能力都不能满足太极拳文化发展的需要,这两所学校主要是传授跆拳道和散打,重视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太极拳的健身运动的普及。3.13社区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我国社区体育,现阶段主要是指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住宅小区的辖区内,在农村是指乡镇和自然村,以自然居住生活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资基础,以全体成员为住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要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社会体育活动,铜仁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有:火车站广场、锦江广场、河宾公园、花果山等地,但是演练太极拳者几近为零,偶尔有一两个都是老年人,大多数成员都是以大众健身操的形式练习。由于铜仁市开发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活动场所虽然有一些,但是场地设施不足情况比较严重在加上太极拳健身思想传入铜仁市比较晚,在社区居民中太极拳演练者,廖廖若晨星,或者几近空白,居民对太极拳的健身效果,片面地认为劳动等于锻炼,居民不了解太极拳的技击功用,简单地认为其是“手舞足蹈”,居民对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大都茫然不知,有空闲时间居民们多数是以麻将、赌博和其他形式度过,加上中年人的社会应酬多,作息时间无规律,家务劳动繁重和对体育的需求不足等,中断可能性比较大。

3.2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对策研究 3.21充分发挥太极拳传播媒介的鼓舞作用

铜仁市的工人、农民、学生等,对太极拳健身的意识程度低和参加演练太极拳的意识薄弱,是制约铜仁市太极拳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太极拳的宣传,可以转变社会、城市居民、工人、学生等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活动观念,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演练太极拳,促使群众认识太极拳运动的重要性及健身价值,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原理,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提高太极拳运动的科学性,推动全民太极拳健身计划的实施,宣传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宣传栏、专题讲座,政府或有关部门应采用各种形式组织太极拳比赛等尤其是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中传播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媒介,并具有直关性、趣味性的特点,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政策、法规,广泛传播太极拳知识,提高铜仁市全民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功能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练习太极拳的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这无疑对促进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有积极作用。3.22 太极拳在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对策

学校体育与太极拳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是学前体育和学后体育的过度阶段,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抓好铜仁市学校体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太极拳运动,不仅能促进他们身心的正常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而且能培养他们对太极拳的兴趣,发展运动能力,为终身从事演练太极拳,维护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1 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对策

铜仁学院是一所师范院校,决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到铜仁各级各类学校教书,只有少数学生外出工作和到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为铜仁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铜仁各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抓好铜仁学院的太极拳工作是提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体育系的太极拳工作。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气氛入手,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铜仁学院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浓,自学、自练意识差,只是上课时间教师教的时候学一点,课后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几乎为零。因此,有必要让少部分教师和学生到其他学校观察、学习那些学校学生的学习气氛。借此带动全校学生积极、自觉地俩系太极拳;其次,铜仁学院虽然有体育系,但是没有武术专选,前几年只有田径和篮球两个专选,从2005年起开办有健美操,但是停办了田径。武术、太极拳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有必要开办武术专选;再次,由于硬件环境差,设施不够,造成下雨和刮风没有场地上课,严重阻碍了学生参加太极拳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学校、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大硬件环境的投资,改善硬件环境的设施,让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应大力宣传太极拳的健身和功能,体育教师应利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和下雨天学习、认识太极拳,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版一期太极拳知识专刊,使太极拳知识、功能、作用人人皆知,每周利用两次的课间操时间让学生们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定期举行有奖的太极拳比赛活动,为学校培养太极拳师资人才打下基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比较庞大的,由于经济、文化、教学时数的影响和教师的缺乏等,只开设了篮球、田径排球等课,而没有开办太极拳课,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在铜仁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因此,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太极拳课也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们毕业后终身从事演练太极拳打下基础。3.222太极拳在武术学校的发展对策

铜仁市的两所武术学校(东山寺文武学校和鸿洲武术学校),规模、档次低,环境比较差,稳定性差,传授的内容是散打和跆拳道,重视武术技术的提高,轻视武术健身的普及。因此,东山寺文武学校和鸿洲武术学校,应改变办学的模型设计,把太极拳作为传授内容之一,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够到社会上指导太极拳。3.223 太极拳在中、小学的发展对策

铜仁市的中、小学。第一,由于受到过去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整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过着紧张、压力的生活忽视了健身、健心方面的知识。太极拳“贵自然,陶治人的和谐观念”求虚静、放松、修心融健身为一体,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在中、小学传授太极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二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是传授的主导者,所以缺乏太极拳教师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是不可能的。所以,每年的假期间应该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学校进修太极拳,让铜仁市中、小学的太极拳积极开展起来。

3.23 铜仁市社区太极拳的发展对策

3.231 加强铜仁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的组织管理

全民健身计划和群众参与太极拳健身运动,是政府宏观领导,社会多方面支持,全民共同参与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使铜仁市太极拳健身运动广泛而持久地开展,就必须建立有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地方法力制度,才能大力推动铜仁市全民参与太极拳健身运动。由于铜仁市开发比较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城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严重阻碍了铜仁市群众太极拳工作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全国太极拳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铜仁市政府应加强对铜仁市群众太极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群众太极拳工作在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加强群众太极拳工作的财政投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与卫生、文化等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在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建立起形式多样、高效的群众太极拳服务体系,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程度的不同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太极拳运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从事太极拳运动的需要。3.232 进一步改善铜仁市太极拳活动的硬件设施

太极拳运动场所设施对社区成员开展太极拳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公园、河宾、体育场、广场等都有利于太极拳的开展,一般居民新区居民楼群等都应考虑成员参加太极拳运动的场地,并应设置运动场所。铜仁市公共体育设施,场管、场地建立比较落后,学校、机关、单位的体育实施、场地未向群众开放的比例较高,社区成员的健身条件差,在西部打开发的大好形势下,铜仁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政府部门应考虑社区成员健身的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体育设施,场管、场地的建立,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改造建设过程中,对体育设施、场地配套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社区成员太极拳运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对学校、机关、单位的体育设施、场地通过地方立法,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开放,为群众太极拳健身创造良好的条件。

3.233 提高铜仁市太极拳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西部大开发,铜仁市经济、教育、文化日益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太极拳活动成为必然的趋势,太极拳广泛深入地开展,有组织的群众太极拳健身运动越来越普及,群众对科学锻炼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铜仁市太极拳指导员奇缺,而且水平低,素质较差,远不能适应全民太极拳健身计划的需要。所以在铜仁市应加强太极拳指导员的培养,提高太极拳指导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根据当地条件,解决太极拳指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的实际问题,调动起太极拳指导员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太极拳指导员的作用,科学有效地指挥社区成员从事练习太极拳。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铜仁市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造福群众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事关铜仁的发展以及铜仁群众的健康精神面貌,通过分析讨论表明,太极拳运动可以在铜仁市全民健身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值得在铜仁市大力推广和普及。4.1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种集健身、娱乐、健心、修养性、求和谐为一体的形之有效的健身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可以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拳,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心理和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可以缓解中、小学生学习的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武术学校开展太极拳,有利于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好地从事太极拳运动并指导他人练习太极拳;在铜仁市开展太极拳为提高全铜仁市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发展和振兴铜仁经济作出贡献。4.13 铜仁市师资力量、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社会指导员的水平,阻碍了学生和居民等,参加太极拳运动的积极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师资力量和社会指导员的建设,加强学校和社区场地设施建设,为学生和社区居民参加太极拳运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4.14 铜仁市的太极拳是一块急待开发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宝地”,地方经济的发展对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铜仁市太极拳面临的现状是总体水平低,同时存在不平衡。从铜仁市政府来说太极拳改革、发展是很重要的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提高太极拳健身意识,建立太极拳运动方式,加强太极拳文化建设,培养太极拳人文精神的目标,全面实现铜仁市太极拳健身计划。因此,铜仁市太极拳的改革发展前景是美好的。4.15 铜仁市居民对太极拳健身意识不高,对待太极拳运动的态度不够重视,再加上社区太极拳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应引起重视,中年人工作负担重,社会应酬多,作息时间不规律家务劳动繁重和主观上对太极拳的需求不足,参与动机不强,中断的可能性很大。政府、社会单位应高度重视中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4.2 建议

4.21 太极拳练习对场地和服装的要求不高,且受季节、时间的影响较小,花钱不是很高,易于开展,特别是在学校、基层单位等,体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广泛地开展太极拳健身,可以起到投入少,收效大的明显效果,因此,建议社会各界都能因地制宜的广泛开展太极拳运动。

4.22 在铜仁市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建议加大太极拳的宣传力度。广泛的开展太极拳运动,发挥太极拳的优势,将有利于铜仁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实施,有利于增强群众素质,有利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增进交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23 铜仁市社会太极拳指导员数量极少,并且年龄大,学历整体偏低,专业知识较低等问题存在,严重阻碍了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因此,建议铜仁学院和其他高等体育院校应加强社会太极拳指导员的培养,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非专业高校学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铜仁市社区太极拳获得新的发展。参考文献

[1] 李成银 中华武术研究 [M].银河出版社2003年版.[2] www.xiexiebang.com 太极拳与民族传统

[4] 张宝银 农村太极拳现状及思考 [J].中华武术期刊.2007年第10期 [5] 周之华 武术 [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三版第二章 [6] 许豪文 运动生物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上版147—149页 [7] 袁尽州 等我国西部城市居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J].体育科学.2003年9 期 74-76页

[8] 雷国飞 浅析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 [J].攀枝花出版社

第三篇:某县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十一五”以来,全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按照“绿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全民艰苦创业”发展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

为重点,提高了工农业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效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46%。

一、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形成良好的科技工作环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和完善了《县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意见》、《县实施“绿色富县”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县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试行)》、《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万名党员农业科技入户行动”的实施意见》、《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县招聘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县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三年发展规划》等七个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及贯彻落实,加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农、牧、渔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宏观上为全县科技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推进农业“一特两化”进程,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着力推进农业“一特两化”进程,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和布局,使全县农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农业科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肉羊产业优势突显。近年来,我县引进了世界著名的无角陶赛特、波德代、白头萨福克、德克赛尔肉用种羊共186只。利用引进的优质纯种无角陶赛特、波德代、白头萨福克、德克赛尔种羊累计繁育达到2036只。种羊场参与承担的《提高绵、山羊颗粒冷冻精液品质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代集约化羊肉业主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省科技厅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获科技资金10万元;承担市列科技项目《绵羊颗粒冻精制作及授精技术试验示范》等2项。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省肉用种羊省级示范园区。省农牧厅确定省肉用种羊场为省级农区种羊场、省肉羊新品种选育和优质肉羊产业化开发中心、试验基地。肉用种羊场是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教学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也是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中的20个综合试验站之一,辐射带动五个县区(县、县、县、区、区),主要开展肉羊新品种引进、杂交改良地方羊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肉用种羊场已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种羊系谱档案、饲养管理规程和管理措施,按照饲草料配方科学化、种羊生产优良化、选种选配系列化、防疫消毒程序化、饲养管理工厂化等一系列肉用种羊生产管理标准。

近几年,全县肉羊产业以肉用种羊场为依托,德赛羊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全县十个乡(镇)为基地,建立了标准化舍饲养殖示范小区14个,标准化舍饲养殖专业村80个,建立种公羊站280个,累计培训养殖户3万人(次),杂交改良地方羊80万只,发展规模养羊户10866户,年饲养量达120万只,年出栏达40万只,养殖户户均增收8000元,肉羊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县被农业部《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15)》列为全国肉羊优势区域优势县(153个)之一。3月,全省牛羊大县建设工作会上,省委、省政府对我县肉羊产业发展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将我县确立为全省10个养羊强县之一。

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县沿山冷凉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县委、县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列入县财政资金投入发展的重点产业扶持。起,与省农科院蔬菜所实施了四期《食用菌生产技术合作协议》,以农科院蔬菜所任爱民主首的6名专家常年驻点,技术服务我县食用菌产业。县政府及时采纳省农科院专家提出的“设施简易化、生产规模化”建议,建造双孢蘑菇栽培专用设施,极大的降低了建造成本,同等面积的蘑菇棚造价是日光温室造价的1/2,缓解了农民建棚成本压力,栽培面积从的5万平米扩大到目前的 100万平方米,呈现迅猛发展的势态。在工作中采取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措施,并制定了生产相适应的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及生产标准,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截止目前,引进新品种42种、新农药21种、新技术36种,培训种植户4万多人(次),编写培训教材11本,印发30万册。全县食用菌种植菌棚达到7049座、栽培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约8000万元,户均增收约1万元。从起,先后参加实施了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

第四篇: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增收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11月开始,省在全国率先给

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从而使其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各市县也都安排了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入其中,包括在信贷、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1301个乡镇全部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省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4790个,占到全国总数的18%,位居全国第一。入社社员19.6万人,社员出资总额达14.56亿元;合作社带动农户90万户,占到全省总农户数的17%。就其涉及领域来看,种植业占38%,养殖业占43%,农产品加工占3%,农资购销、技术支持、仓储运输等服务类占12%,其他如沼气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占4%。

据统计,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4387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7元多721.3元,高出20%。其中有140个合作社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合作社进行了商标注册,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经营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二、省农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组织起来,走向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从起步时规模比较小、单纯在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合作转变,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省农民正是通过合作社实现了联合,提高了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偏关县峪佳马铃薯合作社有社员76人,种植马铃薯1520亩,每户种植面积达20亩,由于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量达380万斤,仅此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11375元,而且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带动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全乡43700亩耕地,种植马铃薯面积就达到了11700亩,占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3.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品牌、科技、质量和服务等的综合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不是简单的生产合作,而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不但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同时,还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较好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破解国外“绿色壁垒”,打开国际市场。据了解,省沁源县林峰小杂粮合作社利用莜麦、荞麦、豆类、黄花菜等土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的品牌效应,生产销售10余种小杂粮,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4.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吸引了一批各行业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的加入,发挥其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的优势,组织会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有效地避免了会员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分业,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保证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农资、种苗,统一销售农产品,并向社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避免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农产品生产交易成本。大部分合作社在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基础上,实行“二次返利”——即年终可分配盈余的60%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使社员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合作社通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开发市场,按订单组织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社员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社员增收明显。

三、省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1.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省农业合作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少数合作社成功地建立了自身的产业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但是整个省农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产业

化程度很低,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加以扶持,以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当前,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和农村信用社资金不够宽裕,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存贷比例、备付率等指标的限制和资金实

力不够宽裕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项目和产业的贷款不能迅速、足额发放到位。同时,部分合作社成员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不良信用记录,不具备评级授信条件,难以继续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

3.合作社会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第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组织管理人员有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现实中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创新能力。第二,专业合作社需要有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组织中缺乏这种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第三,专业合作社社员科技知识欠缺,专业水平低,影响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四、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

由于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快速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扶持部分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筛选一批规模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有较大的投入,拥有较强种子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规范;完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二是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合。针对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合作社规模太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互相贬低的局面,应努力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辅助,建立区域性的联动组织,防止恶性竞争。如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复合的经营体制、加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成立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等,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二)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增加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扶持资金和项目数量,把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扶持农业、农村的重要对象,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民的思想,增加扶持力度。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开展联合授信,专门为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解决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问题,使合作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

3.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合作社,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打开农产品市场,助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基本素质。鼓励合作社人员主动学习,主动向专家咨询,提高社员专业生产技术。

2.培养一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的财会人员,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由各级农经系统组织培训,开展生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学习,形成一支优秀的合作社人才队伍。

3.充分利用当前“村官”的人才优势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五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加入WTO后,中国建筑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结合我国建筑业的现状,提出了建筑承包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WTO 中国建筑业 发展对策

Abstract: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its contract building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extensive developmentspace and stronger market competition.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contract building enterprisesa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building industry.Key words:WTO;China's building industry;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2001 年12月 10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国。加入WTO,将使我国建筑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对我国建筑承包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客观地说,中国建筑业对国际建筑业的通用规则、行业惯例知之不多,研究不透,这对于中国建筑承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很不利的。而且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百分比为3.11%~6.84%,因此加入WTO后,如何发展中国建筑承包业已成为当务之急。WTO对中国建筑业的影响

1.1面临的挑战我国承诺加入WTO后 3年内允许外商开始成立合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能承揽一些特殊工程,加入WTO后 5年内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从而国内建设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外商凭借在融资能力、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优势,将使我国建筑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不尽快进行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将很难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1.2 建筑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存在差异我国现行的建筑业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同行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入世后,我们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增强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调整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和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使之与WTO的规定相适应,促进国内建筑企业的发展。

1.3面临的机遇加入WTO后,我国将自动享有所有缔约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随着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逐步融合,我国的建筑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向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和劳务市场进军的机会。

2国内与国外承包商的竞争力比较

入世后,我国建筑企业(国外称承包商)与外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必然的,这种竞争归根结蒂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来看,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是相当脆弱的。根据2001年《工程新闻记录》的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最大的几家承包商的国外营业额部分都几百倍于我国最大几家的相应部分,远远地超过了我国上榜公司海外营业的总和。并且2001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5.6%,在亚洲市场的份额总和也只为17.5%,还未真正涉足市场容量巨大的欧美市场(占国际市场的47.4%)。从表1中的数据看出,我国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已是事实,倘若加入WTO后这样的情况依然得不到改善,我国的建筑企业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

从上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企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是竞争力不强。国外承包商的优势反映在其承包特点上,主要表现在:①具有咨询、设计、设备材料采购、项目实施管理、开车指导、售后

服务等综合功能和建设项目总承包能力,业务涵盖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②组织管理机构科学、精干、高效,采用国际先进模式,对项目实施科学管理;③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或以金融机构为后盾;④跨行业、跨国经营,产权结构多样化,营销等策略全球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项目管理科学化,低层作业本地化;⑤采用EPC、BOT等国际通行的经营模式拓展业务;⑥以系统工程学、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采用信息技术矩阵式项目管理结构,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动态、量化和进度/费用综合管理和控制;⑦有国际范围的销售网和采购网;⑧拥有专利技术,能反映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方面恰好是我国的弱点。

3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入世发展对策

3.1优化组织结构并形成规模经济

(1)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从企业组织结构方面来看,建筑业产业组织的有效态势应是一种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并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大型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分层竞争的企业组织结构。这也是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因此,加入WTO后,建筑企业应朝着总承包方向发展,以管理、技术、资金、知识为经营基础,为业主提供整体综合服务。顺应这种趋势,应扶持和组建一些大型总承包企业,重新进行资质定位。2003年建设部也下达了文件,为企业指明了方向。中小型建筑企业应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做专做精,从而形成了企业不同层次的竞争空间,重构工程总承包、施工承包、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大梯度塔式结构形态。

(2)规模经营战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建筑产业大军(建筑业劳动力占世界的25%),但企业规模太小,因此应通过企业的兼并、合作、收购、联合、联营等形式,造就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工程承包集团。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集中和重组。如今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通过不断地分离改制重组,然后与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金融机构,材料设备供应企业,以及与自己形成互补竞争力的建筑业企业(包括国外承包商)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承包企业承接到项目后,再通过竞标把项目分包给各专业承包商,自己从事承包管理工作。当前集中、重组的形式主要有:(1)合并企业。例如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的重组(SEI)。1999 年7 月14日,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批准,原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北京设计院、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化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和中国石化集团勘察设计院等6个单位进行战略性重组。重组后的基本模式,以设计为主体进行EPC或 EPCC工 程总承包。(2)银企合作。如2001年 10月 30日,中建总公司将从中国农行得到6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这60亿的授信额度为中建总公司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3)联营承包。联营承包是国际承建商进入新地区市场或工业市场时经常采取的运作模式。如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就有成功的实例。以联营承包形式和香港承包商承包了地铁公司香港东区/篮田隧道及地盘基础建设工程(合同金额6.8亿港元)。因此可见合并重组、合作、联营都是为工程承包管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工程承包管理模式发扬光大。

3.2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建筑承包业需一大批能够适应WTO,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要懂得工程、管理、经济、金融、法律和商贸,还要求有较好的外语水平,熟悉电脑运算和操作。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我们唯有正确面对,从长远利益着想,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1)积极利用高校的丰富资源,加设相应专业,扩大本科、研究生的招收量或在高校在校生中挑选外语基础好的学生在后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快速培养人才。

(2)重视培训。这是目前我国培养总承包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毕业,拥有基础与专业知识,并不能说就是人才,因此要摈弃对学历的误解。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它不在乎

一个人的毕业学校,家庭关系以及来于哪个国家,重视的是他在工作中的实干能力。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下放到基层,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管理才华,另外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训机制,使人才具有跨专业知识,又有谈判索赔、编标投标和其他组织能力。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多邀请国际工程专家到我国讲学或采用交流交换机制以互利互惠为前提,与国际上有关企业或机构建立人才交流与培训渠道,使我们获得先进的承包商集成系统的管理方法、经济手段、技术、技巧等。并且我们还可以引进国外人才。象梦龙科技项目管理培训中心、北京启亚卓越管理顾问公司、国家外专局都是应WTO 产生的国内培训机构。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他的潜能,为企业为国家作贡献。那么,在分配上积极探索有利于稳定人才,促进人力资源进步的制度,从而留住人才,使人才结构合理化,高素质化,最终满足国际工程承包的需求,提高竞争力。

3.3重视科技创新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问题。企业的内部应建立起一套高科技管理机制,在硬件上能够承接各种高、大、难、新工程,在软件上能着眼未来,加大新技术开发、知识更新等方面的工作。据1998年对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日本的大成建设、美国的福陆丹尼尔的比较研究发现,这三家大型企业虽然营业规模相差不远,但中建的人均营业额所表示的劳动生产率与其他两家相比差距较大,表示效益的利润以及人均利润也不可比拟,究其原因,效益之差主要出自承包工程的规模和技术难度。由此追溯到我国的承包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据有关分析,我国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仅占销售额的0.3%~0.5%。3/4以上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并且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而发达国家一般占5%~9%左右,有的超过10%,一般企业也达3%。因此承包企业科技创新一要引进科技人才;二要自己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三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好互利互惠关系,使资源共享,有效解决科技创新难题,提高我国承包商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

3.4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建筑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一种全新的手段。计算机的运用对工程报价的准确度、标书的质量、整体的工作效率、项目进度及成本控制影响较大,这是市场竞争必须面对的现实。如承包商投标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时间不足,此时使用计算机报价速度快,时间省,标书一拿来,全部输入计算机,程序一调结果就出来,并且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的。同时注意软件开发,使之适应企业的运作管理,把计算机在报价、调价、索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包括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建立数据库、绘制图表和报价程序等,同时注意形成自己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建筑企业建立信息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市场来源较多的政府外贸部门、上级部门、国际知名企业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他们广揽工程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使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加速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实现对项目工点的零距离管理,增强企业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承包企业经营管理因计算机的使用而改变,业务处理方式努力向计算机化靠拢,最终实现规范化。

3.5工程计价改革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建立的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承包商投标报价时,采用工程清单报价法。目前我国一些工程项目虽然采用了此方法,但大部分仍是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分别计取。这种方法不直观也不适用,与实际情况差距大。例如在鲁布革水电站引水工程国际投标时,标底是我国做的,但大成建设公司以低于标底43%的报价中标,并且完成后还有赢利。因此必须采取改革措施。

(1)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会计制度改革,理顺工程成本的费用构成。废止按预算定额进行报价及结算的做法,由承包商按自身能力、管理水平、市场材料、设备、劳动力价格自主报价,承担风险。

(2)鼓励和扶持建立承担无限责任的造价咨询机构。①要建立承担无限责任的造价咨询机构,则应提高咨询酬金,尽快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内的设计、咨询、监理等单位,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即最高赔偿额为扣除税金后的全部酬金,其原因就是国家规定的酬金过低,且在实际运作中还会更低于国家标准,客观上造成了咨询机构无力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基于这个原因,也使得造价咨询机构不可能提供优质服务,对咨询机构参与国际竞争极为不利。②引入投保专业责任风险,一方面增加承担无限责任的咨询机构的信誉,另一方面对咨询机构本身也是一个控制和约束。

(3)加强咨询队伍建设,培养合格造价咨询人才。①对现有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学习国外咨询业的先进经验,尽快适应新形势。②在高等教育中设立工程造价专业,改变现在附属在其他专业中只作为一门预算课程的状况。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建立严格的考试、执业和注册制度。

3.6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承包方能否提供全部或部分建设资金越来越成为决定能否中标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长期分离,故资金短缺且融资能力差成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提高承包商融资能力,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加企业资本金,通过债转股,发行股票等方式,补充企业资金,还可以与外国大公司合资。组建有活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融资能力。②银企合作。采取银行与国际承包商相互参股,资产置换,互派董事,银行自己牵头组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集团或大型对外承包企业创办自己的银行等方式,推行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或者与银行合作增大出口信贷量。③对于大型项目,通过国家政策倾斜,由国家政策性银行牵头进行项目海外融资试点。

3.7全面推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好坏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合同各方创造多方面效益的关键。为了管理好合同,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认真学习国际惯例中的FIDIC合同文件和有关国际合同范本,通过网络下载有关文件及应用实例,聘请国内外国 际工程专家讲学,传授经验。②信守合同,讲究信誉,严格执行合同。③合同的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始终,要对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合同的技术文件和其他附件及会议纪要、备忘录等构成的合同整体进行分析,对合同中出现模棱两可、遗漏、含糊的现象,监督合同人员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超前防范,避免违约。④签订合同掌握技巧,争取对承包商有利,强化索赔意识,据理力争,减少工程风险,避免损失,力争获得较理想的效益。需要指出的是,仅有工程承包企业改革和采取有效对策还是不够的,必须加上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扶持。国内建筑市场的完善,将会使中国建筑承包业蒸蒸日上,适应WTO的原则和规定,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倪书洪.涉外工程管理(第1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1.

[2]王孟钧,杨承懋.WTO与中国建筑业(第1版)[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5.

[3]田威.FIDIC合同条件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申月红.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J].建筑经济,2003(3):5.

[5]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J].建筑经济,2003(3):8.

[6]施红俊,雷鸿君,金维兴.大型建筑企业SVL组织模式构思[J].建筑经济,2003(3):28-29.

[7]李启明,杨杰,余健.2001 国际市场最大225家承包商和200家设计公司市场分析

[J].建筑经济,2003(3):19-20.

下载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

    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 梁永明 刘风芝 罗铭俊 黄晓璐 2012-6-29 10:28:34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 摘要:针对中国农业和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以及现状,进行理......

    中国邮政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3111134 白玉凤 物流工程 关于EMS的SWOT分析与建议 摘要:在快递市场需求暴增的形势下,中国邮政速递业务正承受着民营快递和国外速递巨头的两面夹击,市场正一步步向自由竞......

    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

    扎兰屯市农业灌溉设施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扎兰屯市农业灌溉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扎兰屯市水务局 (2011年6月) 一、水土资源现状 扎兰屯市现有耕地面积359万亩,占总面积12.5%。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南及东南部农区。耕......

    武陵源旅游演艺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推荐)

    武陵源旅游演艺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武陵源旅游演艺业凭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特色、雅俗共赏的精品剧目和灵活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

    关于西安市地区网球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西安市地区网球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网球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西安市区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咨询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城区的网球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发达与否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同时,人力资源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大全5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