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发达与否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同时,人力资源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资源,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势在必行。文章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来完善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一、金融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金融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也是科技含量高、创新步伐快的产业,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而成为现代金融业的核心资源,因此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成为金融业界的共识。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市场具有竞争性,竞争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成为低成本的领先者或者研发出差别化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开发金融企业的特殊技能或核心能力,这就意味着金融企业必须要依赖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因为他们具有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的能动特性。因此,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人力开发,离开了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难以为继。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金融企业的管理目标是由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的,但在工作过程中,只有恰当的选用员工,才能圆满地实现金融企业预定的目标。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优秀的能力素质,理解管理者的真正意图。其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决策,在金融机构中,作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需要有人力资源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作为保障。因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组织体系更健全,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与机遇,更好地为金融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金融企业实现竞争环境下的具体目标,是金融企业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金融业技术领先的保障
金融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金融行业的发展,而先进的技术及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先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发展依赖于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配合和开发先进的金融技术,实现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使金融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金融企业技术领先的保障。
二、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大部分金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都出身于传统的人事工作部门,他们将一些落后的人事管理理念和方式带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习惯于将自己传统的观念灌输给员工,认为员工必须服从于领导,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员工的理解,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能使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被员工真心地接纳。这种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正常发展,也阻碍了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二)存在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问题
很多金融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详细的合理规划,在制定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盲目地追求简洁便利,使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造成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高效率运作具有重要影响,而所谓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就是使员工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一个工作挑战性越高,未来发展前景越好,薪酬分配越公平合理,就越能吸引高素质的员工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
当下,大多数金融行业普遍缺乏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大多数金融企业存在着薪酬分配不合理及结构单一的问题。例如,大多数金融企业存在着工资和奖金随意发放的现象,过于重视部门领导的个人意愿,缺少对员工个人业绩的正确评价,没有达到激励应有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损失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金融业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部门对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论和实践脱离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担心投入大量培养经费后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会流失。所以,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投入较少,培训效果不明显。
目前,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以讲座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仅仅几次讲座不能从根本上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误区,培养效果不佳。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内容大部分是员工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对其他方面的培训涉及很少,使员工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了对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认知与规划。另外,部分金融企业对人才培养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不合理,只是注重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希望运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培养的缺乏导致了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匮乏,这种不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发展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我国金融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树立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真正认识到员工是单位所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本,认识到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就需要从理念着手,站在员工的角度和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角度,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胆引进和使用人才,实现金融企业人才队伍的充实,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应树立公平竞争、人事相宜的管理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支撑下合理选用适宜企业良性发展的人才,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竞争的过程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从而实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管理目标,进一步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二)制订有效的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金融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制订和实施人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设立战略性的人才储备库。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回暖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总数量仍将会增加,业务种类和规模也有望继续扩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会更为激烈。为此,应当依据金融行业今后发展的走势,早做策划、早做准备,加大对重点人才的吸引力度,制定科学的人才选聘机制,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金融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和管理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业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是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的关键所在。在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之前,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金融企业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金融业应采取全面的薪酬体系,对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发放要合理公平。首先要制定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严格依据按劳分配、按能分配的原则,做到公平分配。金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应做好绩效考核的工作,对业绩突出及贡献较大的员工实行奖励制度,实现人才激励机制的目标。其次,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时,还应该格外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训,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激励机制的制定要注重其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除了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还应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加强精神方面的激励,充分发挥激励的效力,使企业得到员工的认可,同时达到金融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构建新型的金融业人才教育体系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在金融行业快速崛起的过程中,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技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构建一套新型合理的人才教育体系,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增强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要注重人力资源的连续性开发,吸引和留住现有人才,以及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内部金融人才的培养水平,建立现代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将高校对金融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功能进行拓展和强化,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端人才培养、金融技术创新等支持,为金融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各金融机构要对培训加以重视,构建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联动。各个金融机构要制订适宜自己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规划,尽力改善自身以讲座为主的单一培训模式,形成多元化并且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人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中与员工的互动,达到培训的目标。此外,除了加强员工基本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训外,金融机构还应该对员工进行新技能和新知识的教育,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帮助员工合理规划其职业生涯。还要合理规划培训和教育经费的使用,在注重短期培训的同时,更要有长远的人才培训计划,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从而多方面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应注重金融人才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以适应各类用人机构的需要。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以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为载体进行个性化、专门化的培训,从而提升金融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当下,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尚未完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行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冲击,这就要求金融业必须要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通过改变理念、完善体系、增强培训等方式,做好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尽力挖掘员工的潜能与价值,保证金融企业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为使我国金融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与管理,只有具有了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才能确保我国金融企业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瑞文,张爽.中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06).[2]苏继新.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念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07).[3]王继红.现代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4]徐坚成,张爽.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J].经济纵横,2014(03).[5]余红君.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途径研究[J].经管空间,2014(05).(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第二篇: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作者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所在班级
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和发展旅游业的人才,重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发展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奥运圣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国内旅游业正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这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是旅游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旅游业应该高度重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的促进下,旅游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逐步完善,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在旅游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进入旅游产业,大大增加高素质旅游人力资源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市场的支配作用下,旅游业的各个部门也会逐渐提高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努力培养更多的旅游人力资源。旅游人力资源来源渠道较为规范,每年都从旅游院校招收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有效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素质。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规章,对有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淡薄
虽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部门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长期以来,许多相关部门的领导者、管理者并没有把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如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缺乏配合,教育、文化、宗教、城建等部门同旅游部门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上应有的默契。全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不高,缺乏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总体提高。
(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旅游意识增强,闲暇时间增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没有跟上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教育和培训水平明显滞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更是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而且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由于近年来旅游业吸纳了不少的下岗工人和农村劳动力,使得社会上对旅游就业有种以偏概全的感觉,认为
整个旅游业的就业门槛都比较低。这种状况对于旅游业吸纳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是非常不利的。从我国旅游业总体上看,旅游行业缺乏一些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旅游规划与开发、景区点管理、会展旅游、度假区管理、旅游商品开发等紧缺人才更是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三)旅游企业员工流动率过高
由于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旅游业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奖金、工资为主体报酬的不平衡是造成员工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另外员工个人的发展机会问题、软环境问题、价值观念问题等也是导致旅游人力资源流动率较高的原因。来自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大学生不愿从事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可以给旅游企业注入活力,但流动过大一方面会增加旅游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另一方面易泄漏企业的商业秘密,如:财务经营状况、战略规划、市场竞争策略等。因此,如何保留优秀的员工,特别是稳定在企业内起中流砥柱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旅游人力资源培训效果不佳。
首先体现在旅游企业员工对培训的消极态度上。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倾向,多数员工并未充分理解培训的意义,或者培训的内容与员工需求存在差距,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其次,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调,而且员工一般认为最有价值的培训方式为海外培训和在职培训,而不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在中国的大学企业或培训学校(中心)参加培训。第三,在培训的具体措施上,存在培训与工作时间冲突。缺少称职的培训员,缺少经费等问题。以上等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二、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一)提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意识
要牢固树立旅游人力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全社会动员起来,各个部门要密切配合,把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去,全面开发我国的旅游人力资源。同时也要提高全民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取得共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来,以提高整个旅游人力资源队伍的素质。
(二)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要积极推进旅游人事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逐步打破人事管理上原有的条块分割局面,统一安排旅游产业的人员录用、培训、使用、监管、奖罚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扫除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制度障碍。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彻底理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景区的管理体制,统一协调。要吸收文化、城建、文物、园林、交通和商业等部门的领导共同统一管理,防止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而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要转变职能,由直接控制转化为间接指导,主要负责制定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指导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加强对重点旅游人力资源的管理。
(三)稳定旅游人力资源队伍
要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行工资分配的层次化管理,逐步消除报酬体系中的不公平现象。多了解其他行业报酬情况,相同的职位保持大致平衡的报酬,以免形成抢员工的恶性循环。配以有特点的休闲、福利制度及工会协调、员工辞职面谈等措施,员工队伍可获得相对的稳定。要给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既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要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有向上提升到机会。还要改变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下对员工不够尊重,不考虑员工的感受,强调权威的做法,要给员工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培养成就感。要合理地引进人才,对于那些迫切需要的旅游人才要不惜代价,提供较好的待遇,给予一些优惠政策。而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员工也要采取适当地措施,或者加以培训提高,或者实行减员政策,使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实现合理的流动,保持相对的稳定。
(四)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是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随着我国旅游人力资源需求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国际旅游人力资源竞争不断加剧,培训应在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求得新的发展。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适应受训者的要求;要求培训体系科学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手段现代化;鼓励参与性,激发创造性。培训内容要由“补缺型”向“挖潜型”转变,我们要把挖掘潜力作为培训的重点,注重潜能开发,实现个人潜能的有效释放;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兼顾理论与实践,强调特殊性、照顾普遍性,突出实用性、兼顾适应性。培训应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范法等多种灵活的方法,因人施教,使受训者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
三、总结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分析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找准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稳定好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培养高水平的人力资源队伍,建造好旅游人力资源系统,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慧莲.谈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创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20)
:66-67
[2] 龙盛.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职大学报,2009,(2):57-58
[3] 陈露,石应平.试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15-116
[4] 王建.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9,(7):44-45
[5] 赵西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设,2001
[6] 吴建冰,葛莉.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的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2005,(1):57-59
[7] 李燕军,魏红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5-38
[8] 王立新.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旅游经济,2006,(3):219-220
第三篇: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对策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张 辉陈思谦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民之本。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素质低的现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瓶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将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着手,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开发动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关键是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把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因分析
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普遍提高,通过将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合理配置,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和资源环境优质化,即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代替传统农业技术,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取代自给半自给的生产方式,用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优化来替代掠夺式的破坏性农业,走中国式集约化持续发展道路。现代化、集约型农业主要依赖农业科技开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即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而素质低。数量大,表明其蕴含着庞大的潜在生产力,开发潜力十分巨大;素质低,则说明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镇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格局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是支撑城镇经济的重要基础,城镇 1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支撑。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劳动力就业迁移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劳动力顺利转移为重要前提,必须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用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必将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当前,我国高达近2亿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客观上要求将其有效转移至非农产业中去,转移到乡镇企业、服务行业和进入城市各行各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利用。而要实现这种有效转移,就必须对农村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国用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用100年才实现的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教育结构有了重大调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得到重视和发展,并通过逐步开放劳动力市场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高素质劳动者缺乏和一般劳动力资源低效使用并存的矛盾、数量庞大和质量低下并存的矛盾、结构失衡的矛盾。目前,我国剩余劳动力高达近2亿,每年还将增加600万,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与有限的耕地资源的矛盾,必将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现代化集约化农业迫切需要具备一定科技知识和专业化素质的劳动力,然而,我国农民的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和科技素质相对低下,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难以承担高昂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我国农民并不宽裕,而通过各种教育的途径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农民很难承担得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达到5153元,为历史新高,但用于来年的再生产以及家庭的衣食消费、医疗、生活开支、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学杂费后,所剩寥寥无几。而在勉强达到温饱水平的贫困地区,农民根本无力支付个人教育成本。农民个人教育投资不足,加之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构以及文化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和书店等一般都集中在城里,增加了农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成本,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2)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早在2007年就已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关系,偏重物质资本投入而轻视人力资源尤其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农民素质、挖掘农民内在潜能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一些地方政府即使实施了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致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流于形式。
(3)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多年来,我国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严重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和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投资不够。截至2010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只占GDP的3.5%左右,人均教育经费只是美国、日本的1/50,印度的2/3,用于农村教育的支出更是少之又少。与城镇教学条件相比,农村教育环境包括教学手段、学校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很不完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设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制度障碍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农民工受到歧视性制度和不公平的政策待遇。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和分配制度等都对农民不利。同时,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与发布、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就业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都不适应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需要。
(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计划和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区县没有统一的劳务开发管理机构和系统的农村劳务开发管理政策、办法,对如何深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怎样筹集、由谁承担、如何支配等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制度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部门、各乡镇基本上各开门户、各行其事;人才培训无计划、盲目性以及人才使用脱节,广泛存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同时,真正的科教网络没有建立起来,长期坚持从事农村成人再教育、技术更新培训的人很少。以上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是前提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农民思想观念状况决定着农村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关键要教育、引导农民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树立和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现代文明意识,转变自给自足、不求创新的生产观念,主动投资于科学文化教育。同时,要各方联动,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发展教育和培训是主要途径
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而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其劳动力市场收益和绩效的决定因素。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使其获得和提高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对提高农民个人收入、培养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要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适当适时分流,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
技术教育,满足农民转岗就业创业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服务实际,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用得着、留得住的专门人才。
(4)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热爱并了解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办好农业和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培养更多留得住、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精英人才,这也是支撑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5)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大力发展农业广播学校和卫星电视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摆脱时空局限,使接受教育者的人数不断快速增长,使新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到农村千家万户,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不同层次、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加速农业知识更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制度支持是可靠保障
(1)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浩大宏伟的工程,要以农民为主体,动员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此,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制度和资金保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可以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领导机构,配备专职、精干人员,成立人才服务中心,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实施规划和管理,落实具体措施,实现开发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人口政策是人力资源政策的一个基础环节,农村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人口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村生育观念落后。有效地调节农村人口的增长,将为全国人口素质改善和质量提高创造良好的数量前提。值得重视的是,现在农民仍然是依赖于土地保障和养儿防老,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控制人口增长是一个巨大障碍。为此,有必要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实施力度。
(3)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
第一,坚持市场配置人才原则,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市、县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依托,以乡镇人才服务站和劳动力服务站为网点,辐射广大农村、贯通城乡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允许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以市场为中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变户口管理为身份证管理,实现农村人力资本市场化。
第二,健全人才市场。建立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人才市场和门类齐全的人才库,开发农村人才网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搞好信息服务,给农村在调剂人才余缺、输送农业急需人才以及培训等方面提供有效帮助;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交流活动,扎实推进地区间的人才开发和协作。
第三,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督察机构和激励机制。依法监督人力资源开发中不
规范的行为和存在的问题,并将开发工作列入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目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提供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采取“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等灵活的人才策略和政策,也可签定中短期合同,吸引各类中高级人才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引导外出务工者回家乡发展、创业。通过他们把城市文明带回农村,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又利用其所学到的一技之长,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南宁.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之我见[J],现代经济探讨,2002(12).[2]阎建璋.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02,(2).[3]徐惠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索[J].邢台学院学报,2005,(1).[4]张晓梅.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J].商业研究,2004,(3).[5]王静.对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6,(5).作者简介:张 辉(1962-),男,江西彭泽人,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
通讯地址:江西省樟树市四特大道266号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邮编:331200E-mail:zhanghui814@126.com
第四篇: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在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结构还存在学历低、导游队伍等级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本文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切入点,提出如何全面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挖掘和培养更多可用之才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旅行社 导游 人力资源 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已经进入到旅游发展的快车道。作为“旅游三驾马车”之一的旅行社,其对旅游经济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影响。由于旅行社多属于人才密集型发展的企业,员工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旅行社的正常运转,根据旅行社实力规模与服务能力,来探讨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相关情况。
1.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
“经济要发展,人力是基础”。伴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全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1 人力资源队伍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总量增加较快
在21世纪的前10年间,我国旅行社从业人员从10万多人,增加到了1000多万人,在十年间增加了100倍,无论是从总体数量上,还是从从业人员规模上,旅行社人员的增长速度成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排头兵”,中国也逐渐占据了全球第四大大出入境国家的“宝座”,也成为了全亚洲最大的出入境客源国。
1.2 旅行社中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日益合理,知识结构逐步改善
在我国旅游从业人员中,处于领导管理岗位的旅行社经理年龄结构合理化脚步加快,中青年逐渐成为主力,40岁以下的人员占到近八成,一般的导游人员有70.12%未满30岁,年龄偏轻化倾向逐渐得到控制,逐渐得到改善和缓解,由于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年轻化特征比较显著,所以学历偏低,这点在导游中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2008年导游在职人员中,学历为大专及大专以下的(包括大专、高中、中职、中专学历)占到近80%,而本科以上学历只占不足20%。相对而言,外语类的导游人员的学历要稍高一些,但本科及以上学历也只能占到总从业人数的一半。
1.3 旅行社逐步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
根据人才发展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适应的现状,目前国内旅行社普遍加大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初、中、高三级人才比例在最近几年间失调局面有所缓解,素质高、外语好、专业知识扎实、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丰富旅行社人才资源库,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近些年来游客的反馈来看,涉及旅行社的投诉比例逐步降低,每年都有所降低,而在2008年一年,下降比例达到了5%左右。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旅游业投入逐年增加,旅游业发展连年登上新的台阶。但是面对取得的成绩,我国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同,都受到了国外旅游行业的猛烈冲击,中国旅行社的未来发展将接收到更多的挑战。如何在困境中实现发展,查找不足是关键,而在人力资源大战中取得胜利将是旅行社以人力发展的新思路。
2.1 旅行社员工流动较快,人才流失率较高
在全国角度来说,通过以下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旅行社从业人员流失情况,有多严重:据2005年数据显示,全国持资格证书人员的流失率达到45.13%,其中,持初级导游员证书人员流失率为64%,持中级导游员证书人员流失率为14.16%,持高级导游员证书人员流失率为10.1%。人员流失速度之快,流失人员之多,也让其他行业相形见绌,20%以上的流失率也创造了行业流失率新高。从目前竞争中所体现出的种种迹象表明,人才的高流失率和高流动性已经成为旅行社平稳运行的“定时炸弹”。
2.2 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机构设置短板现象普遍存在人力资源部门本是十分重要的部门,但是在很多旅行社中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普遍缺失,已经成为行业内共识,人力资源被办公室等部门所替换,而从认识上不予重视也是比比皆是,招聘、培训、工资和劳动合同成为人力资源在旅行社中的统一说法,而更为重要的系统培训却被过多冷却,不受重视;有些旅行社虽然将人才挂在嘴边,以尊重人才而自诩,但是一旦涉及到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却往往远而避之,将人才培养与旅行社发展独立看待。
2.3 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化
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三小”,一是企业规模小,人数少的企业在我国存在上万家,一人干多人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员工管理能力小,这样带来的就是绩效考核难度大,人才考核单凭主管主观上判断,执行上较为不科学;三是考核方法上变化小,多年的发展,旅行社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但是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环节的制度和管理手段与旅行社增长形成强烈反差,企业内缺乏对人才状况的调查,更谈不上对人
才的长远规划。
2.4 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虽然旅行社的从业人员规模空前发展,上千万人的团队让人叹然,但是专门和专业的高级人才,相对时很匮乏的,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精通外语、能够熟练操作出境游的高级人才,就更少了。对于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的人才更是似“麒麟”和“凤凰”难以寻找了。
2.5 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旅游者的需求中添加更多个性的因素,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参与,需要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将提供给游客,这种个性化需求逐渐对传统的模式化旅游方式产生冲击。旅行社行业内人员平均素质及学历偏低,已不能适应目前发展的需求,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思路
“打好仗,必先有好兵”,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是我国旅行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现状出发,遵循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原则,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和对策如下:
3.1 实行留住核心人才的策略
企业中那些具有不可替代的人员被称为核心人才,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核心人才,旅行社从 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其实是“以核心人为本”的理念,将人力资源中的核心人才作为突破口,围绕核心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在坚持“企业、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的原则指引下,努力留住和用好现有核心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旅行社实现“双赢”的局面。
3.2 营造良好的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从这方面来讲,要做到“择优、科学合理确定用人和晋升制度,合理有效制定薪酬制度”。择优就是引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市场机制用于旅游人才管理和使用;合理确定薪酬制度要用科学合理的制度使用人才、管理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此外,要营造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本企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调研、分析、规划工作,要制定详细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3.3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实现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
目前,业绩评估和薪酬制度的评估体系不规范,评估标准不科学,成为了很多旅行社绩
效考核中的诟病,评估结果缺乏科学性,评估结果不兑现,都严重制约了员工的积极性,培养不了员工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建立动态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和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已经成为很多旅行社发展的共识。
3.4 加强教育和培训,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旅游人才开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成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何实现旅行社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培训是主要手段,在这方面旅行社一定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从管理思路、资金投入、政策措施各方面给予倾斜,力求旅游人才总量与旅行社业的发展相适应,旅行社应结合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方针和目标,以及员工工作性质和个人特点,来确定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重点,要立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静.哈尔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5,(10):179~180.[2] 张一纯.旅行社人力流失的博弈分析和对策思考[J].特区济,2006,(2):29~31.[3] 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242~243.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姓名:牛淑凡
单位:江西三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摘要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与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本论文研究从基本理论分析入手,在理论研究中首先就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以此为基点剖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最终指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及对策,从而指明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本之道。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是中小企业的大国,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小企业如何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是中小企业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课题。
我国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迫切要求,人力资源开发应如何运作才能保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这一课题既是理论的需要,又是发展中小企业的现实要求。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已不能满足于当今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就我国的现实情况,寻找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之路迫在眉睫。所以积极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指明出路。
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划
首先,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没有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如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应如何获得这些人才?其次,没有明确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如何招聘、培训、评估、考核、激励、约束,都没有明确的思路。在急需人才时,才考虑招聘,在人员素质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时,才考虑培训。经常为了招聘公司急缺人才,任意高速公司薪酬制度,提高薪酬水平,吸引人才。有闲置人才时又找借口,任意降低薪酬,减少经营成本。由于缺少规划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员流动性较大,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少
由于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奖金积累的成长期,而且大多数从事薄弱的传统产业,奖金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外融资又非常困难,所以奖金实力相对薄弱。在引进人才上,和大企业引进人才时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薪相比,往往显得无能为力。比如你让一个小规模的加工厂拿出几十万年薪去聘请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运营企业,是很不现实的。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年薪甚至就是一个小企业的纯利润。要企业拿出大比重的资本来引进这些高层人才,也会为企业的运营带来较大风险。在培训人才上,中小企业也很少投入。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开展培训工作。即使有,也是对生产中迫切需要的技术进行临时培训。资金限制,是我国中小企业无法做大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的分配、激励制度不优越
中小企业的激励措施或行为,随意性较大,常根据老板的心情或感觉来做。往往使下属无所适从,员工更加茫然,激励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另外企业内部工资结构不能体现出岗位的价值。表现在工资收入与业绩衔接不合理,经常有大锅饭的现象存在,所以员工感觉不公平,激励措施执行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常常表现为员工对收入缺乏良好的预期,积极性不高,导致人员稳定性差。
(四)企业主诚信差,人格魅力不够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诚信度差的问题。很多企业为了引进急缺人才,随意许诺,而事后又不兑现。影响了公司的信誉。另一方面,业主的人格魅力不够,虽然现在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但是如果彼此气味相投,或者觉得在人生观、价值
观、性格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会有现代的桃源结义,此时企业主的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人才的加盟。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人员精简,人才与企业主接触的时间较多。如果人才与企业主在思想、理想等方面没有共同语言的话,必定会影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或者由于企业主文化浅薄、思想狭隘而无法交流,人才流失就是难以避免的事了。人才一方面重视其收入标准,另外他们更注意工作环境是否轻松、愉快,企业主是否容易相处;人才没有必要在就业形势良好的前提下,去适应一个企业主喜怒无常的个性和苛刻的企业制度。中小企业主的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于企业引进人才是有很大影响的,广大中小企业主务必端正自已的作风,提升自身的内涵及个人魅力,增强人才与自身,与企业的凝聚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制定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做好人力资源开发有三部曲:明确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与具体的执行计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依据。广义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包含了所有这些具体内容,而决不仅仅“只是些招聘、薪酬之类的内容,有时再加点培训方面的东西”。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各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恰恰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小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现状,首先必须从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划做起。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才能确保企业在发展中不受人才缺失的制约。
(二)更新观念,建立正确的人才观
首先,中小企业应树立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企业战略性管理的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应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同时应纳入企业经营总战略和总决策中。其次,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者——西奥多.舒尔次也认为“人力资本是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质量的提高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远比物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放手让一切劳
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新形势下,这种对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资本化趋势的认同就是最大的创新。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企业中建立利益共同体,让员工分红入股,让技术创新者凭技术入股,让职业经理人以管理股的形式拥有企业的产权,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存共荣,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中小企业要想快速、高效、持久发展,就应意识到,人力资本是财富的创造要素,应该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
正确的人才观还必须建立正确的求才、用才、留才机制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我们未来人才不应是束之高阁,而应是通过科学评估来合理配置人才,使优秀人员充分发挥才能;同时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人才,发挥其潜力。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这样不但会减少人才外流,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的建设中来。
(三)加强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
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而旧技术以同样快的速度被淘汰。研究表明:10年前的知识到现在有90%已老化。所以,学习不可能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情,没有一种知识可以终身受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通用电气的公司哲学是“把职业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大企业都如此重视员工培训,中小企业更应该关注员工的培训,不断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事业发展。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应注意对员工的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其次,建立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对培训过的员工,要给予报酬上的激励和职位升迁的机会。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包括授权管理和内部晋升机制两个方面,为员工提供适合自身要求的上升道路,让员工能够随企业的成长及贡献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只有当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身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他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才会使他形成对企业的绝对忠诚,与企业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强调人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感情的,人性理论的发展则证明人是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复杂混合体,因而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其人生价值,就必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实践中要遵循权变原则,采用哪一种激励方式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中小企业的员工激励可利用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物资激励、事业激励、责任激励、晋升激励等,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心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强调人才作为整个公司的价值创造者的作用,使整个公司的绩效评估标准化,创造一种能够不断更新的机制并使制度化。同时完善包括舆论、制度、章程、合同、偏好、机构约束等在内的约束机制。
(五)有选择的外包部分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使人力资源者从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转向战略角色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以及专业化公司的出现,把一些非核心的、过于细节化的传统性人事管理业务进行外包,将成为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选择。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外包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招聘外包;培训外包;工资发放外包;福利与津贴的管理外包;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外包等。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不仅要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对企业的重要性,更要及时发现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并尽快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解决,为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参考文献:
1、蒋攀.留住人才战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3.2、彭剑锋.聚焦中国人才市场:基本问题与矛盾[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3.3、苏文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