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设施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市设施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
l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1基本态势
1.1.1政府、企业、农户投入设施农业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已经在天津市各级政府达成共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个文件,都旨在推进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从企业层面来看,天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加大投资设施农业建设,尤其是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而农户也逐步意识到经营设施农业是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关注并参与到设施农业经营中来,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经营”的生动局面。
1.1.2设施农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天津设施农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期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设施生产种类由单纯的蔬菜逐渐扩大到食用菌、花卉、果树等园艺产品。据最新官方统计资料,到2006年底,天津的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已达到21 866.67 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1153.33 hm2,食用菌273.33 hm2,花卉40 hm2,果树440 hm2。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天津市的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猛涨到3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2.8万hm2,食用菌560 hm2。天津市的设施农业生产呈现出一年四季多茬次周年生产、多品种、多形式相互结合的生产格局。
1.1.3设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高档设施比重增大天津市在园艺设施方面,可分为3种类型,即:温室(简易温室、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和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包括智能化温室)、塑料大棚和塑料中小棚。天津2006年底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构成中,温室面积只有7 446.67 hm2,占总面积的34%;塑料大棚有4 566.67 hm2,塑料中小棚9 846.67 hm2,二者合计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66%。近两年,天津市大力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智能温室和连栋温室,使天津市高档次设施比重增大,设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1.4设施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调查表明,塑料中棚以复合材料为骨架,造价7 000~8 000元/667 m2左右,年效益在7 000—8 000元/667 m2,当年就能收回成本并见效;塑料大棚造价在1万元/667 m2以下,年效益7 000~10 000元/667 m2;简易温室造价约为6 000元~10 000元,年效益10 000元/667 m2左右。综合计算,种植业设施生产平均效益为7 820元/667 m2,平均投入2 263元/667 m2,其收益是种粮收益的26倍。2006年,天津市377万农民人均收入7 942元,人均可从设施种植中获得收益682元。可见,设施农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1.2潜在优势
1.2.1设施农业发展的资本积累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市农业投入大幅增加。2007年,天津市财政支农资金达到26.8亿元,占财政年总支出的3.2%;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天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4.9万kW;农村居民家庭户均生产性同定资产原值为11 724元。同时,农民年收入剩余额越来越大,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剩余额(人均年收入一人均年支出)为4 643元,比2006年的4 113元高530元,这说明,农民的设施农业生产潜在投资能力显著增强。
l.2.2设施农业发展的市场优势天津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市场优势明显。首先,在本地市场,天津目前常住人口为l 115万,以蔬菜为例,按年人均消费150 kg计算,年消费总量达167.25万t,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的53%。随着11个新城和30个中心镇建设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水果、花卉等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其次,在周边市场,天津市设施园艺产品对外多主要销往北京和东北地区,北京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注重农业休闲观光功能的拓展,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观赏服务性,这为天津设施园艺产品扩大在北京的销售量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但是,其设施园艺产品生产由于受气候、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远远无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尤其是错季供给能力更为不足。相关资料表明,2007年东北地区仅对蔬菜的市场缺口就高达1 000万t以上,这为天津市设施农产品扩大在东北地区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再次,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港,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通过天津口岸对日本蔬菜出口总值达17.14亿美元,可见,天津市设施农产品出口也具有广阔前景。
1.2.3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优势天津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日益完善,科技资源优势突出。(1)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全市建成蔬菜育种技术、农产品保鲜技术、现代畜牧技术、现代渔业技术、食品加T技术、花卉技术等一批工程中心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中心、设施农业技术工程中心正在积极组建。
(2)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专家大院、农村信息化工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成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五”以来,天津市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800多项,其中15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及市科技奖励,尤其在蔬菜新品种选育、黄瓜单倍体育种、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鱼病防治、生猪育种、动物胚胎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水平的成果,为天津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1.2.4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农业和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自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措施,成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2008年农业部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天津
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强农惠农政策,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市农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出台《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天津市种植业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为天津市在农业补贴、农民培训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依据,使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政策环境更为优越。
1.3主要问题
1.3.1农民自发投入设施农业建设比重小,缺乏主动性从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来看,设施农业建设主体仍是政府和企业。截至2008年底,天津市已先后累计投资建设各类种养小区5 000余个,园区化、小区化已成为设施农业主要生产格局。显然,设施农业园区、养殖小区不可能是南农民投资兴建的,一般由区、镇、村三级投入。农民更多的是设施农业经营者,这种设施建设与设施经营相脱节,极容易导致农民“弃种”而造成巨大浪费。
1.3.2设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意识不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与一般农产品市场相比,超市以其良好的购物环境、齐全的商品种类和较高的准入门槛而被人们称之为高端市场。但调查发现,在天津主要超市经营的数百种上架农产品中,本地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少,在主要超市的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不到20%,有些甚至低于5%。在获得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中,能够进入天津各大超市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把培植和创造自有农产品品牌上升为政府的战略来执行,忽视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培植;(2)大型超市对农副产品进入的门槛设置较高,而农户或地方企业的“小农意识”又根深蒂同,满足于小产小销,导致双方之间在品牌农业经营方面出现脱节。1.3.3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经营高水平设施农业能力天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几乎占到了60%,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农民比重分别比京沪低10.47%和8.1l%,而大专以上的农民仅占1.81%。天津农村教育水平低于京沪两地的事实表明,天津市农民的科技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此外,2007年末天津的农业技术人员为3 075人,虽多于上海,但明显低于北京。
1.3.4设施农业建设补贴额度偏低,实现形式单一天津的财政补贴标准相对较低,对新建节能日光温室补助0.7万元/667 m2,比北京低0.8万元/667 m。;对新建钢骨架大棚仅补贴0.25万元/667 m2,仅为北京财政补贴标准的50%。同时,从补贴实现形式来看,天津市设施农业补贴主要集中在对设施建设的补贴,补贴政策实现形式过于单一,容易发生农民“建而不种”等套取财政补贴现象。
2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2.1加快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高效、高产、生态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资源的硬约束,是解决人地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必然选择。但是,设施农业受到劳动力素质和市场容量的制约,如劳动力素质越低,其面临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越大;在一定时期内,区域市场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定时期内,市场容量的相对刚性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长期性决定了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的边界,不是发展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合理边界。因此,天津市需要重点考虑设施农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市场需求等影响因素,加快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使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2.2完善设施农业建设补贴政策,用足用好政府补贴
设施农业建设补贴无疑对提高农民投资设施农业积极性,快速增加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起到重要作用。从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补贴现状来看,补贴主要集中在对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现金补贴和建设物质(水泥、钢材等)补贴,但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建而不种”现象会时常发生。显然,这种投资设施农业主要是为了得到财政补贴,是一种明显的政策投机行为。导致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补贴政策实现形式过于单一,如果把设施农业建设财政补贴分散到设施建设、技能培训、生产资料购买等等多个环节中去,会有效遏制政策投机行为发生。
2.3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提升农户经营设施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市场导向下,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等现代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的衔接和对基地与农户的带动,将设施生产理念贯穿到普通农民心中,逐步引导农民自主投资设施农业。(2)引导农民注册成立或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注册成立或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升农户经营设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截止到2007年9月,全市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36个,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有限,多为提供单项服务。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引导,规范合作组织经营,达到统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水平。
2.4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为设施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设施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路。从实际调查来看,天津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新建农业园区,配套设施都较为齐全,能够满足设施农业生产需要。但是对于农户自行投资的设施,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因此,要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加快实施“测土配方”工程,降低设施农业生产成本。设施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逐年上升,不仅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还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要通过开展“测土配方”T作,基本上掌握了新、老棚室的土壤养分状况,为棚室的科学施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3)农业新技术供给,满足农户技术需求。天津市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生产逐步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阶段,但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对于农民来说,设施农业也是“高科技”产业。因此,要通过派技术员、培训农民、提供新品种等形式向农民提供新技术,满足农民经营设施农业的技术需求。
2.5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
在设施农业经营中,农民技能水平和市场意识直接关系到设施农业经营能否持续,农民增收效果是否明显。天津市在总结"351”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积极筹备开展农民素质提高工程,这为天津市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设施种养殖,尤其是新品种的种养殖,专业性较强,对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天津市在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契机,加快天津市农民经营设施农业的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设施生产技术培训、设施管理知识培训以及设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技能培训。培养对象应以农村优秀中青年为主,采用集中教学、现场指导和网络答疑等方式,以提高实用技能运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家政策、立足农村实际、善于驾驭市场的设施农业经营人才。
2.6发掘特色资源打造设施农业品牌,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
天津农业资源类型多样,凭借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天然成就了许多特色性的农产品。如蓟县盘山柿子、宝坻三辣、武清梅厂葡萄、宁河赵学西红柿、静海金丝小枣、东丽高档花卉、西青沙窝罗卜、津南实心芹、北辰大张庄镇太阳杏、塘沽海珍品、汉沽茶淀玫瑰香葡萄、大港冬枣等等,均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特色产品并具有品牌效应。因此,要深入调查、充分研究、认真规划、科学评估和深层发掘天津市的各类特色农业资源,选择一些发展潜力明显、生产数量较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各种措施,使之快速成长为名牌产品,进而通过品牌产品的市场带动战略,将天津的品牌设施农业推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致谢: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的刘欣宇、陈鹏、张明亮等同志也参与了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北京市大兴区农委王丽红博士参与了课题讨论,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巩前文,孙国兴(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300192)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23-26
第二篇:扎兰屯市农业灌溉设施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扎兰屯市农业灌溉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扎兰屯市水务局
(2011年6月)
一、水土资源现状
扎兰屯市现有耕地面积359万亩,占总面积12.5%。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南及东南部农区。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低洼甸子地,分部在河流沿岸,面积为95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30%;一类为坡耕地(岗地、山根平地),分布在丘陵漫岗区,面积为254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70%。多年平均降水量506mm,且时空分布不均匀,7-8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70-80%。境内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55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沟川284条,沟、泉、泡较多,泉子124个、较大泡子9个,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5.28亿m3,地下水总补给量3.7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5.67亿m3。但河道水位、流量直接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汛期峰高量大、枯水期水位流量骤降,甚至干涸。
河流比降大,一般在1/300~1/500之间,水能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万kw,其中雅鲁河及其支流为6万kw,绰尔河及其支流为9万kw。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现有节水灌溉项目区32处,万亩以上灌区8处,农用水源井6240眼,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甸子地,配套喷灌设备2725台(套),现有喷灌设备和水源井可实现喷灌面积4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11.7%,但灌区之外的喷灌区域由于地块分散,设备利用率较低。现有水田灌区14处,设计万亩以上灌区3处,较大渠首3处,设计灌溉面积8.7万亩,但水田灌区都是80、90年代修建的,由于维修投入资金不足,加上灌区交由乡镇管理后,部分灌区管护不到位,致使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漏水,跑水严重,加之近年来连续干旱,春季河流干枯,2010年实际水田面积只有4.3万亩。现有抗旱水箱35370台,可实现抗旱坐水种1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抗旱坐水和滤水种是我市多年来抗御春旱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农业灌溉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农业灌溉优势方面
1、水土资源相对丰富。
2、群众对农业灌溉认识高: 由于过去所处的生态环境较好,相对又有风调雨顺的小气候,普遍存在着消极等雨、靠天帮忙的侥幸心理,不愿意也不舍得在水利方面进行投入。面对旱灾反思工作,要实现扎兰屯市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打破受制于天的被动局面,连续遭受罕见的大旱,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和启示。痛定思痛,还要痛下决心,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实现扎兰屯市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3、从耕地面积与人口方面看,与岭南其他3个旗县比,扎兰屯市耕地面积仅359万亩,但人口45万,实践证明,扎兰屯市广大干部群众是勤劳的、这片热土有潜力可挖掘。
4、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相对较小。
(二)、农业灌溉存在问题
1、水资源利用率低
分析扎兰屯市水资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从自然方面看,一是地表水由于受降雨影响,造成河川径流量在地域和年内、年际间分布不均匀,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难度;二是地下水在补给条件,地貌状况、含水量和水质等方面,各乡镇差异较大,特别是丘陵山区主要为裂隙地下水和孔隙潜水,埋藏深、含水量少,开采比较困难。从实际状况看,主要是水利基本建设严重滞后,1958年大搞水利运动中贯彻“以蓄为主”掀起群众自办水利的高潮,共上马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座、塘坝6座。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目前仅建存小(1)型水库3座,总库容合计621.6万m3,水利工程控制性工程少,导致大量的水资源利用率低。
2、制约和决定扎兰屯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扎兰屯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十年九春旱”,每年的自然灾害中,由于干旱造成的损失在60%以上,而我市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而且近几年工农业、生活用水都逐年增加,用水亦趋紧张,要使水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并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节水,大力发展并普及节水灌溉农业,使有限的水量能灌溉更多的农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市农业灌溉面积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引导及示范带动,虽然群众已知道节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但群众主动投入资金进行工程建设的却非常少,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和问题: 1)、我市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模式为节水喷灌,主要水源为开采利用地下水,但连续几年受灾,农民生活十分困难,既使打1眼10米深的大口井或机井也要4000元,1套喷灌设备需5000元,9000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一年的收入,投入较大,影响了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更不愿意投入资金去扎谷坊、挖水平坑等水土保持工程,投入大,见效慢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每眼井可灌溉100亩地,土地承包到户后,这100亩地要涉及20多家农户,每家只几亩耕地,而这些农户思想又不统一,想发展节水灌溉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农户,因有人不响应,自己家几亩地无法打井购设备,也只好放弃。
3)、我市农作物品种单一,种植高产出的经济作物少,粮食产量又受积温低的限制,产量也不是很高,使投入节水灌溉的资金至少也需3-4年才能回收成本,由于回收周期长,给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安于现状,认为只要多种地,灾年少打点粮也能解决温饱,不愿意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5)、年青人外出打工较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少,给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造成了一定难度。
6)、由于喷灌设备都已做价归户或由个人购买,一台喷灌设备可灌100亩地,而大部分农户每家能灌的耕地大约在20—30亩,造成现有喷灌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
7、对于水田节水灌溉,现在主要采取的是渠道衬砌,但渠道衬 砌投入大,而且砼板预制、铺设需要专业施工队伍,靠农民投工投劳很难完成。
四、关于发展农田水利的思路和建议
1、引导和扶持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并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节水灌溉方式,对地下水丰富、易开发的甸子地以打井喷灌为主,在2-3年完成川地喷灌的基础上,逐步向坡地灌溉发展,对坡耕地以重点建提水泵站、中深井和蓄水池等灌溉水源工程,通过滴灌或微灌和坐水种等灌溉措施,基本达到坡耕地灌溉。在巩固现有水田灌区的基础上,通过建拦蓄水源工程、渠道衬砌等开源、节流、节水改造措施,扩大水田灌溉面积。
2、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调整种植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作物产值,以效益引导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
3、通过建设小城镇,增加非农业人口数量,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进城务工,土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通过种田大户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达到种田与务工双赢的目的。
4、典型引路、科技示范。
蘑菇气镇爱国村,全村总耕地面积19557亩,其中甸子地12500亩。该村利用甸子地较多和地下水容易开采的特点,积极利用地下水进行打井喷灌,现12500亩甸子地全部实现了喷灌。2009年,虽然该村也遭受了干旱、早霜和低温等自然灾害,但秋季农调队为爱国滴 灌区测产,滴灌玉米产量1700斤/亩,而未喷灌玉米产量500斤/亩。近几年连续干旱,而爱国村滴灌田年年获得丰收,原本很贫困的爱国村,由于有节水灌溉做保证,农业连续丰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节水喷灌给农民带来了效益,带来了实惠。
中和办事处福泉村8—12组(原杨树林村)总耕地面积11810亩,其中坡耕地8300亩,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0.3%,由于该村坡耕地较多,水源条件不好,打深井费用较大,农民投入不足,不适合发展喷灌。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展抗旱坐水种,通过制作1—2吨抗旱水箱,在耕地附近利用沟、泉、泡或家中自备井进行坐水种,既解决了水源问题,减少了投入,又达到了抗旱抓全苗的目的。该村拥有水箱350台,平均每户1台,坐水种面积87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2009年大旱之年,该村玉米亩产730斤,没有坐水种的亩产350斤,亩纯增收310元。
通过以上典型示范和建设节水灌溉样板工程,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性和自觉性,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5、找准项目,做好组织发动。取消“两工”后,并不是群众都不愿意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而是缺乏组织,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将群众急需而一家一户又做不了的农田水利工程逐个项目落实并组织实施。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组织受益农户联合进行水源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使群众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6、招商引资、多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我市属浅山丘陵地区,夏季降雨较为集中,而建设小型集雨工程既可作为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的补充水源,村里可以通过提供工程用地来进行招商,投资者可发展渔业和旅游业,工程建成后百姓无偿用水,开发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既可保证农业灌溉,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可增加群众收入。
7、建立政府支持的长效机制。发展节水农业,农民是投入主体,但由于连续受灾群众生活还不富裕,每年市财政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农民每打一眼水源井或购置一套喷灌设备给予适当补助,从而鼓励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
8、大力发展水田面积。每亩水田的经济效益是旱田的2倍,所以水田面积的发展,对提高我市农民的生活水平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呼伦贝尔大米”这一绿色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整合农业投入资金,实施项目拉动,对现有灌区进行打补水井、维修水毁渠系建筑物、进行渠道防渗衬砌,使现有14处灌区恢复设计灌溉能力,可新增水田面积2.86万亩。
9、为了保护生态、珍贵的黑土资源,结合实际情况,今后选择2个村进行试点,采取“一事一议”形式,由市政府对每立方米石头补助,受益群众进行投工治理,用8—10年时间把急需治理的侵蚀沟治理完毕。
采取以上措施和办法,通过几年努力,我市可新增节水喷灌面积60万亩,新增水田面积4万亩,新增抗旱坐水种面积70万亩,使农 田灌溉面积达到280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0%。通过这种农业灌溉方式的转变,带动全市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推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促进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李树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对策
Abstract: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o measure a countr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 of degree.Is the use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man-made facilities, for planting, breeding and its products provide the best fresh-keeping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biological genetic potential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potential into reality, obtain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high-quality, high-efficiency produc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Factory farming Agricultural facilitiescountermeasures 引言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正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设施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材料、电子、能源、机械、生物、建筑、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速度很快。
一、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00万hm²。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上述这些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
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由多学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有的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的趋势:①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大型化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提高栽培效益。国外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基本上都在0.5 hm²以上,连栋温室得到普遍发展,室高一般在4.5m以上,最高的有6m左右。这种大空间可进行立体栽培,便于机械化作业。②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荷兰Petson花木公司的8000m盆花栽培从播种、育苗到定植、管理等作业只用了3个工人,年产30万盆花,产值达180万美元。美国开发了移苗作业机器人,可将作物幼苗从穴盘中转栽到苗床上。③向无土栽培发展。在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设施栽培的传统种植方法,成为当今世界栽培学领域里飞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多方面优点,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无土栽培温室的发展在国外发展较快,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美、日、英、法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250—400hm²。日本无土栽培作物占温室总产量比例是:草莓66 %、青椒52%、黄瓜37 %、西红柿27 %。已成功开发计算机控制的营养液配制和供给的闭路循环系统。④覆盖材料多样化。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了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多制成波浪板)透光好、耐冲击强度好,使用寿命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PC板),重量轻、保温好,价格比较便宜。国外还研制了多利,缀铝遮阳膜,具有不同的遮光率和保温性能,可供用户根据需要选用。⑤发展温室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量,发展超低量喷雾设备,开发生物防治技术,使荷兰温室青椒生物防治率达到80%—90 %,日本从1993年也开始发展温室生物防治。⑥温室内部广泛使用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二、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继“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广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20 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
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²,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设施园艺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要求。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 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超越早先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林果生产等农业的诸多领域。
(二)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地膜覆盖,到单栋塑料大棚产生,发展到今天的温室连栋大棚、智能温室节能温室,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数量化和指标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2.设施水平低下。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但整体设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4.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完全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的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硬件设施是可以靠一次性
投资在短时期内建成,而后期管理和运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此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如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等诸多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是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
能充分得以展示。
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因此,各地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列入应有的位臵,积极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和企业集团起步发展设施农业。
(二)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
国外的现代设施农业确有独到之处,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因此,我国应适当引进,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水平。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 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农业,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
(三)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投入等政策措施,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
(四)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来操作,才能使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得以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五)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将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从而使设施农业能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相关生物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1.高峰.俞立.卢尚琼.徐青香.于莉洁.GAO Feng.YU Li.LU Shang-qiong.XU Qing-xiang.YU Li-jie 国外
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浙江林学院学报
2.邹岚.杨仁全.蒯慧.程存仁.ZOU Lan.YANG Ren-quan.KUAI Hui.CHENG Cun-ren 北京市设施农业的现状
与建设对策-农机化研究2007,“"(11)
3.李文荣.LI Wen-rong 论设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农机化研究2007,”“(8)
4.叶全宝.李华.霍中洋.张洪程.戴其根.许轲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农机化研究2004,”“(5)
5.刘淑珍.苗香雯.崔绍荣设施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机化研究2003,”“(4)
6.王金双.熊永森.龚永坚.WANG Jin-shuang.XIONG Yong-Sen.GONG Yong-Jian 设施农业管理机功耗分析
与试验-农机化研究2006,”“(7)
7.王军 对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的建议 2002
8.时玲.张汝坤.宁旺云.翟兆斌设施农业作业机具的应用与技术经济分析-农机化研究2003,”"(4)
第四篇: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1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 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 对策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新的形
势下,我国农业生产正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设施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材料、电子、能源、机械、生物、建筑、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速度很快。
一、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00万hm²。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上述这些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具
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由多学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有的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的趋势:①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大型化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提高栽培效益。国外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基本上都在0.5 hm²以上,连栋温室得到普遍发展,室高一般在4.5m以上,最高的有6m左右。这种大空间可进行立体栽培,便于机械化作业。②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荷兰Petson花木公司的8000m盆花栽培从播种、育苗到定植、管理等作业只用了3个工人,年产30万盆花,产值达180万美元。美国开发了移苗作业机器人,可将作物幼苗从穴盘中转栽到苗床上。③向无土栽培发展。在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设施栽培的传统种植方法,成为当今世界栽培学领域里飞速发展 的一项新技术。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多方面优点,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无土栽培温室的发展在国外发展较快,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美、日、英、法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250—400hm²。日本无土栽培作物占温室总产量比例是:草莓66 %、青椒52%、黄瓜37 %、西红柿27 %。已成功开发计算机控制的营养液配制和供给的闭路循环系统。④覆盖材料多样化。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了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多制成波浪板)透光好、耐冲击强度好,使用寿命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PC板),重量轻、保温好,价格比较便宜。国外还研制了多利,缀铝遮阳膜,具有不同的遮光率和保温性能,可供用户根据需要选用。⑤发展温室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量,发展超低量喷雾设备,开发生物防治技术,使荷兰温室青椒生物防治率达到80%—90 %,日本从1993年也开始发展温室生物防治。⑥温室内部广泛使用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二、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
约。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继“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广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²,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设施园艺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我国长期
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要求。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 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超越早先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林果生产等农业的诸多领域。
(二)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地膜覆盖,到单栋塑料大棚产生,发展到今天的温室连栋大棚、智能温室节能温室,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数量化和指标化
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2.设施水平低下。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但整体设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4.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完全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的和粗
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硬件设施是可以靠一次性投资在短时期内建成,而后期管理和运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此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如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等诸多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是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能充分得以展示。
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因此,各地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列入应有的位臵,积极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和企业集团起步发展设施农业。
(二)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
国外的现代设施农业确有独到之处,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因此,我国应适当引进,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水平。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 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
农业,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
(三)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投入等政策措施,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
(四)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来操作,才能使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得以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五)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没有科技含量或
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将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从而使设施农业能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相关生物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第五篇: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 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对策
0.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正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设施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材料、电子、能源、机械、生物、建筑、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速度很快。
1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00万hm²。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上述这些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由多学
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有的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2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的趋势:①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大型化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提高栽培效益。国外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基本上都在0.5 hm²以上,连栋温室得到普遍发展,室高一般在4.5m以上,最高的有6m左右。这种大空间可进行立体栽培,便于机械化作业。②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荷兰Petson花木公司的8000m²盆花栽培从播种、育苗到定植、管理等作业只用了3个工人,年产30万盆花,产值达180万美元。美国开发了移苗作业机器人,可将作物幼苗从穴盘中转栽到苗床上。③向无土栽培发展。在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设施栽培的传统种植方法,成为当今世界栽培学领域里飞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多方面优点,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无土栽培温室的发展在国外发展较快,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美、日、英、法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250—400hm²。日本无土栽培作物占温室总产量比例是:草莓66 %、青椒52%、黄瓜37 %、西红柿27 %。已成功开发计算机控制的营养液配制和供给的闭路循环系统。④覆盖材料多样化。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了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多制成波浪板)透光好、耐冲击强度好,使用寿命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PC板),重量轻、保温好,价格比较便宜。国外还研制了多利,缀铝遮阳膜,具有不同的遮光率和保温性能,可供用户根据需要选用。⑤发展温室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量,发展超低量喷雾设备,开发生物防治技术,使荷兰温室青椒生物防治率达到80%—90 %,日本从1993年也开始发展温室生物防治。⑥温室内部广泛使用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2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继“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
重大产业工程项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广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²,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设施园艺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要求。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 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超越早先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林果生产等农业的诸多领域。
2.2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地膜覆盖,到单栋塑料大棚产生,发展到今天的温室连栋大棚、智能温室节能温室,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⑴ 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数量化和指标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⑵ 设施水平低下。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但整体设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⑶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⑷ 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完全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的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硬件设施是可以靠一次性投资在短时期内建成,而后期管理和运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此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如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等诸多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是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能充分得以展示。3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⑴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因此,各地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列入应有的位置,积极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和企业集团起步发展设施农业;
⑵ 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国外的现代设施农业确有独到之处,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因此,我国应适当引进,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水平。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 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农业,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
⑶ 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
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投入等政策措施,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
⑷ 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来操作,才能使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得以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⑸ 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将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从而使设施农业能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相关生物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祝华军,田志宏等.农业技术的要素替代特性及我国工厂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11
[2] 赵冬梅.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2.5
[3] 魏文铎等.工厂化高效农业,[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57
[4]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课题组.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调研报告,[R].2002年10月
[5] 李云伏.几个重要农业基础研究方向的探讨,[J]中国科学基金2006.1
[6] 叶全宝,李华,霍中洋等.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J]农机化研究,2004(5):36—38
[7] 安国民,徐世艳,赵化春.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4,(12):34—36
[8] 古文海,陈建.设施农业的现状分析及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