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开江县教育局:刘吉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近段时间对“教育发展纲要”的学习,本人感触颇深,下面来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纲要”强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教风的必要性。“纲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常规管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风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几个方面。因此,加强教风建设,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
(一)、强化职业意识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前提。
教师的职业意识指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思考。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基础。学校领导要经常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认识,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教师对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效益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领导榜样力量的感召,就会产生一种崇高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立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并付诸行动。
(二)丰富的职业情感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的职业情感表现在责任感、事业心和爱生情等方面。丰富职业情感,就是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爱生情,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风尚。
(三)优化职业行为是加强教风建设的保证。
教师的职业行为就是要忠于职守,做到以身作则。就是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批判抵制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不精通业务的教师很难教好书,当然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没有高尚品德、良好作风的教师,也很难育人,同样也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教风是一个学校工作的外在体现,是教学效益优劣的关键。学校只有从教师的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入手,实实在在地治理育人环境,才能形成“严谨教书、管理育人”的优良教风。
二、政府下狠心加强名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纲要”指出: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骨干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关键。”
如何在开江尽快地有效地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支素质良好的骨干队伍。必须有一套过硬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名师选拔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培训制度、重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如能按照“纲要”要求坚持这样做下去,名师队伍定能不断形成和壮大。开江
教育的振兴就不再是梦想。
三、对教师的关怀要细致入微。
“纲要”指出“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长期工作在农村边远山区的教师,其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很艰苦,有的离家很远,上下班要花很多钱,有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认为:县委政府应对长年工作在农村山区学校任教的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以鼓励他们长期扎根农村山区工作,并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山区工作。实为关心基层教师的好措施好方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从现实来看,老师的政治待遇不高。为了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政府可以定期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坚持多形式、多媒体地宣传教育、宣传教师,营造全社会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浓厚氛围。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捐资办学,捐资兴师,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适当增加人大、政协及其他群团组织中教师代表的名额,提高教师参政议政程度。
教师的待遇,要说前些年涨了很多,但现实情况,与某些行业待遇相比,老师的经济收入是不高的。还有许多教师现在生活还很困难。为了解决教师待遇问题,“纲要”指出“将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全面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教师应享受的各种工资待遇。总之,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改革的决心。衷心希望“纲要”的精神迅速落实。我们基层教师惟有在感动过后,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教好书育好人,为国家教育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1年5月17日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教育部 2009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一系列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取得新的成效,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1、教师队伍整体配置状况发生新变化
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6.64万人,其中小学562.19万、初中346.90万、高中147.55万。小学比上年增加0.94万,初中比上年增加0.4万,高中比上年增加3.24万。全国普通小学生师比18.38∶
1、初中生师比16.07∶
1、高中生师比16.78:1,分别比上年下降0.44、0.43、0.70。
——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216.36万人,县镇360.27万人,农村480.01万人。县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占到79.5%。
——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别占43.41%、53.62%和56.46%。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70.54%、85.78%、89.72%。
——职务结构上,具有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50.47%、51.07%、56.55%,分别比上年提高2.27、2.38、1.45个百分点。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显著提高。2008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27%,97.79%,91.55%。分别比2007年提高0.16、0.61、2.25个百分点。
——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3.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
3、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初见成效
2009年是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三年,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进展顺利,生源质量良好。2009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2112人,比2008年实际录取人数增加729人。
从三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务院关于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决策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举措对加强改革师范教育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各地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纷纷出台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已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或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广东、甘肃、江苏等地对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分返回学费和住宿费。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升了考生选择师范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效显著。2006-2008年,共招聘5.9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90多个县6400多所农村学校。2009年,“特岗计划”实施省份扩大到中部省份,实施县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设岗达到7万名以上。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目前,相关省基本完成招聘工作。这项计划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师资。2004-2009年,共招收4400多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骨干教师紧缺的困难,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工作,逐步形成制度。继2006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7年在北京召开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座谈会后,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已在全国由点到面,普遍开展,逐步制度化。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逐步形成制度,支教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普遍开展。
——深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逐步在面上展开。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呈现良好局面。各地在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如广西、浙江、海南、重庆等地采取“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把师范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实习支教与组织当地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新疆自治区建立财政专项资助师范生实习支教期间的生活补助、往返路费和人生意外伤害保险。东北师范大学与东三省在部分地市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等方式,为当地农村教育提供支持服务。西北师范大学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密切合作,以实习支教为切入口,探索双方共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合作机制。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有力支持了农村师资力量,也有利于高师院校密切联系中小学,服务基础教育,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5、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新局面
启动实施“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八大项目:
一是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送培到地”为主的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实施“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委托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采取分别对口“送培到省”的方式,对内蒙古、宁夏和贵州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实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实施“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四省(区)8万多名高中起始年级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实施“培训者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机构10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是实施“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帮助再去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实施“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八是实施“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采取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的方式,利用国内捐赠资金,对1000名骨干班主任进行1周的集中研修,对10万名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50学时的网络培训,促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6、师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
去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颁发《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并就各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规范》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以及向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大力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师德素质和水平。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目 录
摘要......................................................1 1引言.....................................................3 2.农村中小学队伍现状......................................3 2.1 教师教学理念偏差.................................3 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4 2.2.1小学教师专业合格率低..........................4 2.2.2教师年龄结构..................................4 2.2.3学科结构不合理................................4 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5 2.3 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5 2.4教师素质有待改善...................................5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5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6 3.2转变教育理念.......................................6 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 3.4完善教育评价机制...................................8 3.5提高教师待遇.......................................8 4 总结....................................................8 参考文献..................................................10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农村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理念偏差、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而且严重影响农村地区所需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包括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成长、完善教育机制、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字: 农村中小学
教师队伍
建设
1.引言:国家大力提倡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小学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千秋基业.“在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多种多样,但是除了体制的原因外,人的因素无疑是第一位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或者说瓶颈.”[1]由于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教育理念偏差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学校存在口头上素质教育,而在实践中却仍然推行应试教育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我仅从农村教师队伍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2.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2.1 教师理念偏差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 困难都是受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常识都是新旧教育理念斗争的结果.[2]由于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处于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落后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接受慢,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虽有所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相比较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承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甚至,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对教育的价值观,教师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发展观等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层面上,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观念根深蒂固.[3]他们仍是“权威者”、“独裁者”、“统治者”的化身,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甚至,部分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在课堂中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总是面带微笑的表扬学生“你真棒”、“真聪明”掌声不绝于耳,气氛异常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同学之间没有差别比较,也就使得表扬失去了激励意义.这种一味的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 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教学速度慢,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没完成.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2.2.1 教师专业合格率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高校分派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办转正的教师.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实际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培训后都能顺利过关,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能力质量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再者,教师在职进修的经费和名额有限,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也制约着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2.2.2教师年龄结构 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一种复杂繁重并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潜力和发展趋势.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且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育方式老化以及思维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又由于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并且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长期处在爷爷奶奶的呆滞教学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几年后,老教师退休到时教师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2.2.3 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学校,像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教师很少.学校为了开全学科, 有些教师只能是拔尖使用,一个老师同时带几门课程.而他们大部分缺乏专业素质, 此类课程只能是畸形的开展,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比如,部分英语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特别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小学基本没有专任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代课,他们没有进行英语教学的专门培训,对英语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口语基本功更差,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跟不上,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整天进行的是单调无味的学习,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厌恶学校、厌恶学习的现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如同“水中月”.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首先,近几年国家不再限制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考,大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纷纷参加招聘考试,并且他们大多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这毫无疑问的给教师带来人心浮动,无心从事教学.其次,农村教学环境和城市相比虽有改善,但有些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室,带几个学生”的麻雀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居住.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几倍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非常稀少,没有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造成教育教学呈畸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教学质量跟不上,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最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按班教学,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负担重,导致有些教师有了“跳槽”想法.2.3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
自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没有做出相应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分数为上的评价,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不主动钻研教法,教科研水平低下,在学生分数为至上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练习的不断重复,导致教师认为只要凭借固有的教学经验就能一如既往的实施课堂教学.其二,为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无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教不育,疏于对学生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或有才无德.农村教师新理念的缺失,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偏离,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下教育评价机制不相适应所造成.2.4
教师素质有待改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不容忽视.有些农村教师时间观念差,上课几分钟后才走进教室,小学课堂时间本来就短,抓不住学生的学习的关键时间.部分教师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电视上,在上班时间用学校配备的教学设施上网聊天、打游戏,轻视业务学习和备课,无暇钻研教材,上课往往是即兴演讲,仍然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更谈不上向课堂要质量.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可以想象.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师资兴则学校兴”,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我国许多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要承担起课程改革下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重大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4]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 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减轻校内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3.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精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学习,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是学生最受关注最爱模仿的对象,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所决定的.正如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学校应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形成热爱工作,终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风.3.2转变教育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理念决定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引领教师不断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首先,转变学生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这 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备好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能力培养,改变单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意味着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同事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旺盛的精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的理解力等一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问题解决与研究能力.随着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现阶段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由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离开学校,不需要脱离岗位就可以解决目前人员急缺、资金紧张、全体教师都要接受培训的问题,校本培训无疑是投入最少而受益显著的培训方式.一方面农村教师不用再花昂贵的培训费用,在家就能学到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教师不离校也减轻了学校安排课务压力.为了使校本培训不流于形式既要建立高效的领导小组和符合校本实际需要的培训规划,还要认真确定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步骤,落实培训时间,选择多种培训形式.(1)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具体实际,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和缺陷.(3)坚持专业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开课,运用现代化培训手段,电视教学,电话教学,网络教学提高效率,由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力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校外培训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参加校外培训,可以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报告,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分享和交流经验.拓展视野,更新观 念.与此同时学校应改变以往那种培养对象定位不中的现象.受培训的教师基本是学校骨干教师,而那些非学科带头人的绝大多数教师,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他们应该是培训的重点,不能被忽视.三是,学校领导在教师的使用应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全面了解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格特长.在安排教师工作时应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做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四,特别的地,针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5]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每周安排新教师听他们的课,并完成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另外,组织他们上公开课、汇报课,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并给出评价意见.3.4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的培养目标制约着学校一切工作,包括评价工作的方向.因此,应该对学校有个清楚的定位.小学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农村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它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是小学最现实的目标.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学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指标.虽然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并不能公正的标示出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素质.因此,应以过程评价教师教学的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德、勤、能、绩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将评价结果尽可能的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进一步认清自我,有针对性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效益和教师自身的素质.评价结束后,应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奖励,完成评价工作的激励作用.3.5提高教师待遇
自从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西北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福利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还存在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落后,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因此,学校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关注教师,必须尊重人才,在管理中少点命令,多一点协商,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 任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一线任教的恪尽职守、不计名称、默默耕耘的教师,在工作、职称上实施倾斜政策,完善津贴标准,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到农村一线从教.4.总结
改善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需要终身学习.“从任何一个角度上看,师资问题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决定着至今所关注的所有其他问题.”[6]若忽视了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了空话.所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张道祥.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08(9):103-104.[3]王文妍.苏北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陈红英.小学特级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6] 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浚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13.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摘要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摘要
王建宗
校长在建设教师队伍中应把握好三种角色定位。首先应该是教师的领导者;第二个角色定位是管理者;最后校长还应当是个教育者。他结合本校的实际,从遇到的日常问题入手,在思想上引领教师队伍;在制度、细节和人性化服务上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在行动上树立榜样;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校长的知识准备
(一)管理知识
1、何谓中小学校长?学校行政与业务的最高负责人。校长司职两主线:行政线——业务线。
行政线:人、财、物、时、空、信;人在和,财在理,物在用,德在修,智在启,体在健,美在益,劳在做。
业务线:德、智、体、美、劳。
其中人是最主要的,而人是有思想的。校长要学会“对外公关,对内凝聚。” 教育干部的产生:“进班靠拼实力,出班败给人气。”需三种吸引力: 勤:早来晚走,以身作则; 情:关爱下属,体贴同事; 理:理性思考,理念生成。一般来说,“勤”与“情”属于工作常态,我们的干部都会做到,只要你肯出力,勤快一点;感情到位,把教师的一些小时细节放在心上,时时给教师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关爱就可以了。第三点“理”就不一样了,一个干部要学会理性思考,要有理念生成,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不是你勤快、体贴就能做得到的,也是最难的。
2、SPSS分析法:对政、经、社的分析(学校以外的信息、条件性知识),是“策略性知识”。
例子:以学校中的财务管理为例,许多校长以之为头疼事,但王建宗却很少为此伤脑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学会了生财、聚财、用财、开源、节流,通过资金使用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在申请专项经费方面,他的诀窍是,各级财务部门每年均有发展教育的专项经费使用计划。在努力掌握了专项经费信息后,与财政部门领导接触,结合学校实际合理申请专项经费,如此“策略”成功率自然非常高。2001年夏,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家财政部、北京市财政局设立了发展基础教育专项经费。北京育才学校就是抓住了此政策,申请到了使育才学校彻底改变面貌的上千万元经费。另一方面,他以经营的思想开发育才学校的名校资源,通过合作开发课堂资源,吸引了北京电信上百万元的投资,建成了档次很高的同步教学声像采编制作技术中心。
感悟:教育是什么?卢梭说过,教育就是“在儿童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许多校长一心扑在学校和学生身上,即便如此还有些忙不过来,王校长善于捕捉社会化信息,借外力发展自己,用正确的策略和工作方法,赢得了发展先机。
3、SWOT分析法:优势、不足。要学会“先揽瓷器活,后造金刚钻。”例子:
办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王建宗在182中学任校长时,开始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继而通过区美术教研员、宣武区教育局、宣武区委领导出面,与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及其子徐庆平建立了密切联系,使名人效应得以发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将这所普通校建设成为有美术特色的“徐悲鸿中学”。该校后来又与人民大学合作,建立了“徐悲鸿美术学院”。
(2)育才小学成立于1937年,是从延安迁过来的小学,校舍破旧,一切都跟不上时代,王校长就找专人设计,整修校舍,把育才小学建成外表古色古香,里面设施各方面均达到现代化的新学校,并且把网络引进课堂,在网上和好多个国家的孩子同上一堂课,是学生眼界大大开阔,也使育才从普通的学校变成国家一流的学校。
感悟:创品牌要善于站在宏观角度,抓微观,抓住突破口,牌子一出,学校就变;学校一变,生源就变。只有争得好生源,才能办成好学校。庙小也能做成大和尚,关键看你能不能念天下经!不要只是圈里美,要学会在社会上找位置!
4、戴明环过程管理法:管理风格、激励理论。
5、教育行政的适当科普:几句“潜规则”: 每人只有一个上级;(2)与上级沟通不能经常,但是最重要;(3)靠近组织部,才能有进步。
6、现代文明“三大支柱”:科学、技术、管理。
视野决定事业。把世界当作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才能做好工作。
例子:2002年,王建宗到德国参观,发现德国一些高中的劳技课,就是让学生砌砖,没有划线,可以随便砌。看似毫无章法,一问才知道,所砌的砖是5层高,用多少泥、砖与砖间距离多少等都有具体要求。哦,原来这门课是将砌砖这项最简单的劳动与德国精密的职业意识结合在一起,看来有必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对学生来说,这不是将来做会计、律师等过早的职业定位,而是职业生涯指导的早期教育。因为是北京市青联成员,王建宗有机会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这为他了解职场提供了不少机会。2003年暑假,他到亦庄开发区参观诺基亚公司,了解到公司老总每月都要与员工一起吃饭。再一了解,吃饭的动机有些“不纯”,原来是从员工那里收集建议。谁的建议被采纳了,年终还给发奖金卡。受此启发,他设立了校长信箱。一放假,他便给每个老师布置作业:写一条建议、提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感悟:境界决定成就,掌控着未来的幸福。这是一个开放的的时代,任何行业都不能封闭发展。作为校长要以谦虚的心态多反思、多问、多学,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各种智慧不断向你涌来,脑子里便会有积累,把它和工作联系起来,并将自己的思考抬到高位,更加宏观地看问题,办学就会产生新思路,工作就会有创新。
(二)业务知识
1、教师是什么?略。
2、德育理论《学校德育三重境》 德育规律 德育方法 例子:(1)班级管理:对德育处主任讲,如何抓卫生和纪律,就用一句话“不给文明造污染,不给他人添麻烦。”真是精辟。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学中,要表扬孩子的努力,不表扬他的能力。平时我们经常说的“你真棒”,然后有节奏的拍巴掌,属于夸奖孩子的遗传因素。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应当“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
(3)要建立有灵性的学校。不能有教师“苦”字当头的校园文化。
3、学习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基石》。
4、S-R理论(行为学习)。王校长在报告中谈到,校长一定要记工作日志。以往也看过一些校长写的日志:一月份做什么,二月份做什么,寒、暑假做什么,规划之细、之到位令人感叹。与此相反,王建宗的工作日志只列了几个大纲:人、财、物、德、智、体、美、劳,并在下面做了“注解”,如学校在人的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是否要招聘新人,是否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在德育方面,今年的德育应侧重哪些内容,是否应创设一些新的活动内容,等等。其状如大树,由粗到细,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5、S-O-R理论(认知学习)
6、人本理论(需要层次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越来越感受到当校长的,要将知行统一起来工作,处理好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关系。”王建宗说,校长司职既要重知,更须重行。校长要处理好“想”和“做”的关系,工作不善想不行,不善做更不行。离开了想,做将是盲目的;但离开了做,想就成了空想。
他认为,从事校长工作,要将其定位于做用脑子工作的善行者,要能做事,做成事。所谓用脑子工作,即凡事皆要多谋划,善敏思;所谓善行者,即要能为、善为、巧为。校长工作,要谋大事,寻机遇,抓关键,出点子。概言之,校长办学之“做”,应该重视有目标地做,有原则地做,有章法地做,有创造地做。校长工作要以目标为中心,在各管理要素上用心,在关键环节上倾心,要心中有人,眼中有事,行动有法。待人要高标准,严要求,真关爱;做事要抓细节,求简单,讲创新。
二、规划学校发展
1、名家是学出来的,要勤于学习和写作。特别关注国内外先进教育信息,可订阅《北京教育》、《上海教育》等前沿刊物。王校长用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用一半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一半的时间去行动。“一动(初始动因)一静(潜心读书)一生书(终身与书相伴)”是他的读书生活,王校长介绍他的读书方法可喻为“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的内容与方法是文本阅读、网络阅读、生活阅读并举,手机随记、小本速记、电脑追记勤做。每到周末,他有两个“必逛”:必逛电脑城,必逛图书城。在电脑城,了解IT行业的最新产品,遇到好玩的软件买回家自己先体验一番。在学校,他痴迷电脑是出了名的。有“校料”记载,在学校打字比赛中,他以每分钟一百多字的录入速度荣获业余组第一名。到了图书城,就是买书:小说、人物传记、管理类图书,甚至连与他所学文科专业不相干的物理、几何等考试大纲也不放过。有时候,不得已陪爱人到健身房锻炼,他也是抱着几本书,躲在角落里浏览,用他的话说就是互不干扰,各得其乐。
感悟:柏拉图有句名言,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在学习型组织已成为现代学校组织的基本形态的今天,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主要职责已经转变为教师学习的组织者,通过共同学习,求得学校目标与愿景的实现,求得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达到自我超越。所以,校长自身的学习态度实际决定着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能力,体现在以下六条:(1)规划学校发展;(2)保障德育实施;(3)领导课程教学;(4)引领教师发展;(5)提升组织效能;(6)协调公共关系。
首要任职能力就是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就是要用好队伍形成蓝图、用文化来陶冶,这是战略性的办学手段。因此,校长规划学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校长,要学会用明天的梦想吸引群众,梦想就是理想,理想变成规划,还要运用智慧将规划运行。领导干部的素质标准:(1)拥有远景,形成战略(其中,远景是梦,战略是部署);(2)沟通协调,激励鼓舞;(3)领导决策,领导用人。要学会倒推三年,把方案落实到行动上。
规划不能直说大口号,应落实到人的规划,物的规划。要让目标可视化。
校长要会敏锐发现,以小见大。
例子:济南民生大街小学由教师领孩子玩国际象棋受启发而形成的理念,解释校长的敏锐发现,以小见大。
理念:精心开局,用心行走。思路:(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2)入门须正(把队伍带活)。(3)胸怀全局,谨慎起步。
王校长认为,管理不在于管住,而在于激活。
3、建设陶冶学校。要建设好校园的教育生态。要让我们的孩子通过“修性”,成为拥有优雅气质、自信神态、自由个性、得体举止的人。能够“热爱家乡,走遍天下。”
4、要做富有情趣的人。例子:2005年8月,王建宗去了一次韩国。在富川高中的校长室里,他见到墙上有一中文书卷,上书“踏雪野中去,不须胡乱行。今朝我行迹,遂作后人程。”校长是什么,有的说是领导人,有的说是管理者,王建宗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赶路人,一个不断攀登的赶路人——始终与老师在一起,既不跑得太快,那样别人跟不上;也不能站在众人之中,那样便湮没了自己,失去了校长的真正作用。而有了赶路人的心态,才能不甘于平庸,才能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一点一滴。
感悟:校长的领导包含修养上的领导。自古贤人重修养,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条件。校长要谨言慎行,善言敏行,经常反思自己的做人与做事,经常自检自己的言行。要加强人格修养,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三、课堂教学智能培养教学模式
1、新课程有三个变化:第一,设置了大量的选修课;第二,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三,凸显模块学习重心。
2、课堂教学智能训练:分析了智力构成模型;学习的七顶智慧帽;学习了课堂教学10个训练体现;通过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能力训练,启动科学阅读革命等等。王校长给我们讲的不仅是做一名好校长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更教给我们做一名高修养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令人振奋,发人深思。作为一名年轻的管理者,我应该勤于学习,深刻感悟,不断实践,善于反思,重于修养,在学习中尽快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为教育工作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希望中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工作成效
我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学年来,学校班子团队团结协力,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升教师队伍职业思想和业务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办好新形势下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行政班子成员首先从自身抓起。在行为上,一向重视自身建设,兢兢业业,勤勉得力,时时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率先垂范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勤政敬业,和教师“心贴心”,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在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负责部门管理工作同时,担任主要学科教学工作,每位同志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工作量饱满。除出色完成自身教学工作外,他们能站在课程改革最前沿,引领全校教师投入教育教学。他们主动听课,组织、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规律,把学到的教育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实际中,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管理思路赢得教师的信赖,从而以领导班子的模范形象凝聚人心。
(二)加强师德建设,塑造师表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
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理论水平,依法执教。相继制定完善了《教师行为十不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计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责任到人,狠抓践诺。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陶冶良好的师德情操是我校师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学年,我们都要定期开展诸如“师德演讲比赛”、征集师德论文、“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教育个案分析等师德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和师德实践,涌现出一批师 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大大提升了我校师德素养。全体教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能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没有发生过违反师德的行为,学生、家长、社会评价高。
(三)依托教研活动,优化教师素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
1、实施“结对发展”活动。为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让老教师和新教师对成师徙关系。通过“师徒”间每周相互上课、听课、评课,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2、开展“赛课”活动。我校积极开展互听互学活动,对每学期的听课数量有明确要求。通过不断听课、研究,强化对年青教师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同时不断完善教师说课、课件制作、主题班会展示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竞赛的一系列活动;开展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优秀青年教师上“展示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极大促进了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3、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四为学校教研组固定的教研学习时间,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同时分学科组织教师进行教研专题学习讨论,做到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集体智慧搞好教学,同时又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4、搭建平台,增强教师成长动力。学校从不同层面搭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磨练成才。组织参加学区教学评优活动。
5、制定《希望中学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本科函授、自考及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育报刊、杂志的学习、深化和运用,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教研组活动形式深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为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我校经常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交流。加大财政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5、大力推行听课活动。从校长到中层领导到一般教师,大力推行听课活动,把听课变成常规,更清楚地了解教师教学现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教师立足岗位成材。
(四)规范评价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就会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出现评价的抑制效应,背离了评价的目的。所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操作制度,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行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师行为准则》、《常规教学检查评比办法》、《教师师徒结对管理办法》、《各处室人员岗位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其次,充分发扬学校民主。制度的制定必须源于民意,即学校重大方案制度的出台,事先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反复修改,通过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实现阳光操作,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了各类评选活动的公正和公平,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要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要能为教师个人的专项发展提供了舞台。管理的目的在于激活群体的潜能,而激活群体的重要方面就是善于发现个体的长处、优势,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成功机会,让个体在成功中实现自我的管理和发展。
第三,把总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规范制度评价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使广大教师时时受激励、处处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