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时间:2019-05-13 07:2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携手共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携手共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第一篇:携手共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该说些什么?怎样说?空洞的理论或者高调的老生常谈,我不想说,大家也不喜欢听,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展示给大家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先给大家展示一些从学校到教师的变化,感受这几年来我们区取得的一些成就:

在几乎还是那批教师,学生不再是那样的学生,生源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全区升入一中的人数年年

翻新;

各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稳扎稳打,取得了可以感受到的进步。四十九中学的头脑风暴,给老师们一种思想上的冲击,行动,必须行动,成为教师们成长的助推器;育才中学、四十九中学、四十六中学等学校的读书论坛,成为老师们成长的又一有力武器。

教师们的研究水平普遍提高,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正在初步形成。2005年度获国家级论奖励296人次,其中有42篇文章编辑到《新课程学与教策略集粹》一书中。2006年获国家级论文奖励294人次,其中有200篇文章编辑到《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基于课堂问题研究基础上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历时2年的课例研究过程中,在新学习方式骨干教师培训研讨会中共做课1721节,其中33人次获国家级成果课,146人次获区级成果课。

在培训过程中,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促使教师们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在同伴互助中不断提高。教师们编写的个人反思专辑、论文专辑、教学设计专辑、教育叙事专辑、教学感悟专辑等达到784份。这些专辑不仅记录下来教师们成长的经历,而且还对促进教师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仅就历史学科来说:四十九中学的周彩秀老师、吴丽老师、高媛老师、育才中学的郭淑稳老师、樊宝辉老师等坚持写教学反思和随笔,他们的文字也见诸于中国教师报、中学历史快递、人教社的《师教通讯》、现代教育报、福建教育等刊物……

依托科研注重人本的培训模式运行两年来,使开平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截止到现在,荣获省、市级论文奖励1743人次,获省、市级成果课990人次。获得先进个人、嘉奖等各种奖励的教师已达到1347人次。教研群体在促进着学校乃至全区各学科的发展:育才中学和十八中学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的政治教研组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教学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校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历史等教研组合力推进教师成长,在省市各项比赛中都取得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叶澜教授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教师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意味着: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强则教育强。当今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上乘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不断发展优化,才能超前适应教育的动态拓展和日新月异。才可以避免从事终身职业的教师陷入“重复的生存”,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国家督学成尚荣曾经做过一个恰当的比喻:“野兔满足于沿着自己走过的脚印前行往返,却难免跌入猎人的陷阱。”那么,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样合作共进才不至于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和无效劳动呢?我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思索着、改进着并且再实践着。刚才我所说到的我们区这些成绩的取得,就与教师的成长进步密不可分。应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多个方面,比如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比如外界的各种教师教育的支持,这里的外界支持,有学校的,家庭的,还有教育教研部门的。在这里,我对主观的不做过多阐述,只想讲一下,我们教研室和进修学校在合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一:开展行动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研室和进修学校所担负的共同任务,进修学校侧重于教师的培训,而教研室则侧重于教学的研究,两者的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促使教师队伍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进修学校坚持集中培训与岗位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持续提高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带动教师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新学习方式下学与教策略应用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合作式、探究式、体验式、交互式等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改变教师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行动中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研究问

题。在专家和教研部门以及进校的大力协助下,很多教师在这样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课堂教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全国性质的几次研讨会议上,我们开平区派出的教师代表所讲的课受到一致好评。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教研员在充分准备资料,为教师们或者讲座或者评课的时候,不能真正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惑,教育教学中

发现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深入到一线基层中充分调研,征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从而研究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研究教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共同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例如九年级面临中考,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面向全区的公共邮箱,广大教师或者教研员有问题或者有最新的信息,及时发送到那里,教师们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了最新的信息,为中考备战作了很好的铺垫;再比如针对近年来公开课、研讨课当中虚假现象,引起广大教师的极度反感,为此,我们和一线教师对话,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引导教师们苦练内功,认真揣摩和反思每一节课,将功夫下在平时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讲虚假现象降低到最少;再比如针对各级各类的考试,教研员为了避免盲目性和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出现,经常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充分了解教情和学情,周密思考,与时俱进,让试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普遍适用性。另外,进修学校也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困惑问题,及时进行了教师培训。比如,针对教师们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情况下作文教学的培训,对一节好课如何评价的培训,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等等。这些培训与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又是紧密配合的,我们就是在这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探索,共同追求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中。

第二:搭建平台,深水作业,进行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教师的专业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我区的专业引领平台主要从专家引领、教研部门引领、骨干引领等方面展开。第一方面在下面的问题中专题介绍,在这里暂略.关于教研部门的引领,几年来,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对骨干教师,全体教师,中层领导,校长等分批进行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骨干教师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采取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育才中学和18中学成立的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骨干教师得上示范课,听新教师的课,帮助新教师成长的教研制度,都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另外,在专业引领上,我区教研部门改变过去传统的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注入式”的教研工作方式,尝试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教研机制。比如,在深入学校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校的亮点,并积极给与评价,推广,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让校校都能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同时,我区针对教研员角色的转换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提出教研员要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策划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必须深入研读新课程理念,高屋建瓴,指点迷津。为此,教研员坚持“自我研读与进修学校交流相结合”、“上网浏览与咨询专家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学习了系课程资料包和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力争在宽广的认知背景下理出课改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

另外,我们利用自身的纽带作用,坚持“走下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教师中,倾听基层的呼声,了解基层的困难和需求,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原则,和他们一起摆脱束缚,走出迷茫,力争在教育教学上突飞猛进;教研员还牵线搭桥,把几个学校联系在一起,本着一个教研专题,校校之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在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教研氛围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架桥。

第三:聆听窗外的声音,在互动中快速成长。

学习,是动力之源。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利用各种机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让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走出去,把全国各地的专家请进来,聆听专家的讲座与示范课,更新观念,冲击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思考的品位。两年来,已经聘请到了专家学者33人次来我区进行辅导讲座,听讲教师一共达到15579人次,相当于全区教师平均听讲6次。在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们走进北京的16中学,广渠门中学,石家庄28中学,衡水中学,洋思中学等,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理性运用。

我们还坚持“拿出来”的方针,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在推销与展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高媛老师的课,拿到全国教师面前评价;周彩秀老师的“让学生评课”,在人教社论坛、新思考网站、教育在线,引起了强大反响;将广大教师的文章介绍到各报刊杂志。)。

我们还寻求到了一种简捷高效的专业引领途径,那就是开展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活动(主要是看名师的录像课,听他们的学术报告,研究他们的教学特色,感悟他们的成长历程等),我们抓住一切学习机遇,与专家、学者沟通和联系,借“他山之石”“雕玉”,找到专业发展的支点,在这样的互动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我们本着营造氛围,改变思想,服务教学的原则;本着真实、规范、创新、有效的品质,在实践中,在思考中促进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应该说,我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学校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管理队伍的影响,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科研网络队伍,形成滚动式、幅射状的发展态势,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专业成长的队伍当中来,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虽然我区在管理体制上,教研室和进修学校是分开的,但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是紧密协作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种协作,为实现我区的科教强区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某市委、市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管理激励机制和师资培训机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某市委、市政府从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首先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这一大局出发,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保证教师工资待遇逐年提高。从1993年起,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公办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工作满8年后转为固定工资,并再向上浮动一级;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见习期内享受定级工资待遇,并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民办教师年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生产性纯收入的1.8倍,并与公办教师一样享受退休金、医疗保健费、独生子女费、幼儿入园费、洗理费等各项补贴待遇,不承包责任田、经济田,不负担义务工。多年来,教师的工资都是按月足额发放,从无拖欠。同时,市政府每年都从市财政拿出人均600元的资金用于对中小学教师的奖励。1995年已有804名民办教师转为地方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同时兑现。市委、市政府还作出决定,1996年将全市合格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

二、利用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为使广大教师安居乐业,我市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镇两级政府统筹解决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教师)住房。市政府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在分配住房时,教师都要优先,只要职工的配偶是教师,就与分房范围内的职工享受同等待遇。199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又将教师住房建设工程列入全市城镇建设“五大工程”之首。市政府按下达教师住房建设指标,对建房指标未完成的在评先进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如期完成建房指标的镇,经验收质量合格,每户拨给3500元建房补贴。全市已投入2600多万元,新建改建教师住房5万多平方米,3年建房规划提前在1996年底完成。

三、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某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对教师的表彰奖励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每年都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议,大力表彰那些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并通过新闻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市里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走访,每到一处都详细了解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认真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同时,号召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师,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本报评论员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之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深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正人先正己,为师先为人。岁月更迭,人们记住的无数教师,往往在于他们为人、为师的品格,坚守了自己,更赢得了学生无尽的尊重。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师的为人更显重要,只有严格坚守职业的底线、道德的规范,才可能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一生。因此,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提高道德修养,加强学术道德、教风、学风建设,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切实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时代发展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为师能力。应试型教师培养不出素质型学生,教师要变传统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方式,才能造就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时代发展还要求教师“为学广博”。新时代的教师要由“教书匠”型向教研型、专家型转变,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好学求索的典范。为此,我们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树立长远眼光,胸怀国家大局,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机制。进入21世纪,不少国家和地方通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师教育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师资格制度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针对当前我省教师队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难题,我们更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教师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上,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好条件。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发展评价机制。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

要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关心教师、支持和理解教师,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尊重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的劳动创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努力为广大教师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谱写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自从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回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残疾的孩子、那些奋战在特殊教育战线上教师们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曹艳等一批年青靓丽的教师,面对毫无成就感的工作环境,默默地奉献着她们的青春,倾注着她们无私的爱。她们无怨无悔,她们坚定执着,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荣誉,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许多反思,许多心里话,不吐不快。

作为一名工会负责人,一名老教师,一名老侨中人,目睹近几年华侨城中学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特别是学校新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倍受鼓舞。学校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学校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不和谐的因素,我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对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归纳起来我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个人修养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二是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几点希望。

多年的教学工作、级组长工作、工会工作经验,让我深信一条,就是做任何事情、开展任何工作,关键之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在这里,我赠送大家“五个字”,以求共勉――就是公、廉、诚、容、学。

所谓公――即公正、公平。公其心,万善出,无偏无私,王道荡荡。公正也是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只有“公”才能明察秋毫,只有出自公心,决策才不会有误,即使有误,后来人都会予以宽容。人们常说“公门不言利,公法不阿亲”,惟有办事公道,出以公心,“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群众才能心悦诚服。

所谓廉――即清廉、廉洁。廉生威,廉者常乐无求,廉而有成。清正廉洁是为人的一种境界、一种品格。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始终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做到“伤廉无取”,切不可为一时一已之私利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谓诚――即诚信、真诚。要真心实意。君子诚之为贵,对人以诚相待,方可使自己永远问心无愧,永远无愧面对他人。诚亦有诚实、讲信用之意。所以“诚”和“信”是不能分离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没有信用积累的人,最终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所谓容――即宽容、包容。我一直认为,宽容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人格魅力。“将军额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包容者必定是善良、睿智而又胸怀大气之人。因此,以包容的态度处世,不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智慧,体现的是一种人生的高度。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仅凭自己的观念或喜好去从事社会活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对待事物。“处难处之事愈以宽,处难处之人愈以厚”,容得下他人,方可容得下自己,是为“有容乃大”。

所谓学――即学和习,也就是理论加实践。只要肯学习,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周总理曾经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如今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联想集团的杨元庆有句名言,“三天不学习,我们就要落后”。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就如同天天要吃饭一样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学习呢?

一是要向书本学。向书本学,可以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好比练内功,这是基础,是根本。

二是向同事学。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单位、集体,人与人之间能力有大小之分,水平有高低之别,这就要求同事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强调,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嫉贤妒能,看不得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使得相互之间关系紧张,工作和事业必然受到影响。

三是向实践学。只有从实践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获得真知,并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下面我就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提几点看法。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好与坏,决定了我校教育事业成与败。结合到我校教师队伍,就必须做到“精神饱满、学习勤奋、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奋发有为”。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精神饱满是前提

面对新任务,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业绩,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的精神状态,涉及面相当广泛。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尤其是从政治、思想、作风方面的素质看,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事业、对工作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十六个字: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奋发向上、有所作为。老师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对教育事业就会高度忠诚,对工作就会认真负责,对学生就会满腔热情;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什么一己之利、物欲诱惑都甘于舍弃,什么艰难困苦、流血流汗都敢于承担,什么陈规陋习、歪风邪气都勇于冲破。

我们强调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决不是主张盲目乐观,我们主张的是“以微笑面对困苦,以自信战胜艰难”那样一种精神。具有昂扬精神状态的人,既不会因为有难度就不进取,也不会进了一步就停止,而是总在不断进取,不断地有所作为。昂扬的精神状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没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没有深刻的洞察力、清晰的辨析力、准确的判断力,昂扬的精神状态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心中有正气,身上有骨气,才能有昂扬的精神状态。

黄立龙老师多年来,一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有一次,我问高三一位毕业生:“对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位老师?”“当然是黄老师”。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黄老师上课有激情,他对数学的那种偏爱感染了我,他灵活的教学方法,解题方法吸引了我,使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我的数学成绩逐渐就上来了。”她激动地述说着。无独有偶,我听过徐金红老师的历史课、张运老师的化学课,曾侃、李黎、张学新等许多优秀教师的课。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激情,精神饱满。孔慧老师班主任工作做得好,陶芸老师德育处工作做得好,她们展现在学生和老师面前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饱满的工作激情。

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习勤奋是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每位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勤奋学习,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知识总量在迅速翻番,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科学知识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经济时代追求知识,崇尚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勤于思考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节拍。

新形势下,不坚持勤奋学习,势必会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不坚持 勤奋学习,势必会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不坚持勤奋学习,势必会退步落伍,被时代所淘汰。

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师对勤奋学习的基本道理心知肚明,但对学习还缺乏紧迫感和毅力。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一是由于“稳”――位置坐得稳,生活相对稳,认为少读点书影响不了什么;二是由于“满”――满足于已有知识,满足于现有水平,学不学,工作都能对付得过去;三是由于“忙”――这其中一部分可能是人的天性使然。但要知道,战胜天性是人的伟大所在。今日既然为人,就应赋予新的天性,其中之一就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增长智慧,不断进取。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总是默默地工作,从不报怨;他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从不间断;他虚心向老教师求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职工技能运动会上一鸣惊人,独占鳌头;他的语文课,他的班主任工作受到学生的称赞。他从不把时间白白浪费在上网聊天或游戏上,他不彰人短,不炫已长,他总是在利用点滴时间看书、上网查资料,他天天记录着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总结,他负责燕晗山文学社的编辑工作,他参与教研室的教研工作,他协助年级组的事务性工作,他是我校教学研究方面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就是张学新老师。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学习的时间都是靠挤出来的,都是靠点滴积累起来的。他出版了七十万字的校本课程饱含了他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张学新老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青年教师更应该向他学习,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纪律严明是保证

纪律严明是对教师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纪律严明,就是要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学校党支部保持高度一致。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决服从党支部领导,做到政令畅通。对学校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做出的决议、决定、决策,要做到令行禁止,全校一盘棋。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争取创造性、开拓性地工作。绝不允许一盘散沙,软弱涣散,喜欢就执行,不喜欢就消极对待,甚至不执行的态度。

弹性管理,是针对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种人性化管理,但不能就此钻空子,经常晚来早走,无视劳动纪律,我行我素,自作聪明;我们讲民主,是指在集中统一下的民主,不允许搞自由化,乱猜疑,不负责的议论、攻击领导、污陷他人,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做不利于团结的事。这些都是与教师这个称谓不相称的。古人讲,君子不党,君子坦荡荡。今天我们建立了议事规则,我们疏通了民主渠道,就是希望我们这个集体是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们要求每位教职工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教书育人,这是组织纪律原则,是教师的天职,那种工作不负责任,拖拖拉拉,在学生面前言行不检点,误人子弟的行为,又怎能为人之师呢?

党支部书记、校长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们这个集体中的杰出代表,他肩负着带领全体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使命,同时我们全体教职工也需要在他的带领下,努力工作,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事业。一个好的校长,要看他是不是有办学思想,是不是清正廉洁,是不是真正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谋福祉。如果说他有错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民主监督向他指出,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组织原则进行约束。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我们的心都是相通的,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那种离心离德,背道而驰,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的心态是不可取的。上次我在大会上表扬了林德崇、王稀临、胡昌青、周爱国等教师,在我们学校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责任心强、事业心强、家庭观念强,处事不乱,宠辱不惊,百折不挠,奋发有为,真可谓“上思报效国家社会培育之恩,下谋家庭子女福址安康”。我们大家称他们为好男人,我们应该为他们拍手叫好,我们有了一大批这样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学校就一定会蓬勃发展,我们的团队就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

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风过硬是体现

当前,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特别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树立敬业奉献的作风。我们要大力加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精神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家对党的教育事业有诚恳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旺盛的工作斗志,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教育,使大家安心本职工作,立足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尽职尽责地把每一件事做好;通过教育,使大家以事业为重,淡泊名利,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二是要树立勇于创新的作风。教育工作是与时俱进、常干常新的事业。只有创新,教育工作才有活力和吸引力,才能发展和进步。任何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按部就班的思想和作风是不能胜任教育工作的。每位老师不但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还要勇于实践,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从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们请中科院的科学家、航天专家来校讲座,我们为他们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所折服,我们为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而钦佩,我们为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而热血沸腾、而自豪而骄傲,我们参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我们被震撼,我们有感同身受,我们心悦诚服。反思之后,我们也觉得问心无愧,因为我们同样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虽然我们没有劳作在田间,但我们同样为人民生产食粮,虽然我们没有紧握钢枪,但我们同样为祖国守卫边防,虽然我们没有奋战在炼钢炉旁,但我们同样为国家建设煅造钢梁。”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我们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奋图强,不断创新,我们的国家就会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奋发有为是目标

奋发有为是一种精神,体现着一个教师昂扬向上、不断进取的时代风貌。奋发有为是一种追求,反映着创业者为实现宏伟目标,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奋发有为是一种品质,是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是一种实践,它要求知行统一,埋头实干,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从大的范围说,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有漫漫长路。从小的范围说,教育改革方兴未艾,面对新挑战和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新矛盾,正是需要我们大有所为的时候,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鼓励教师在本职工作中创造业绩,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善于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工作。

最后我再谈一下课程素质化。关于课程素质化我在大会上有个讲话稿,希望各位抽时间看一下,我们互相学习,加深认识。我1977年参加了高考,1983年开始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对应试教育有比较深的感受。我们是把很多学生送上了大学。因为我们是高中教师,如果你是一位小学教师,你就会清楚,一个班级五十几个孩子,最后能上大学的只有寥寥几个,许多活泼可爱、天资聪颖的孩子最终未能进入大学的校门。哪里去了?被淘汰了!而他们的个性也未能得到有效地发展。我校2001届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当时任级组长和班主任工作,我们班有19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有33个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荣耀之下,我内心仍有许多痛楚,因为还有一些同学的大学梦并没有实现。我永生难忘的是班里有个郑晓虹同学,当得知自己本科落榜时,放声痛哭,我当时却无能为力。她妈妈对我说:“姜老师,我们小虹原来是个乐观向上、活泼可爱、能歌善舞的孩子,怎么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了,越来越不自信了”。我无言以对。教育必须要改革,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呼声,也是千百万学生的祈盼。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难度很大,而我们不能等,也不能靠。刘良斌校长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长于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抓住症结所在,提出了素质化积分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教学固然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我们同样责无旁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一种精神,有一种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自己,真正到达享受工作的境界。我们的团队只有经过不断地锤炼和考验,才能逐步成长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姜靖 2006年4月11日

第五篇:切实加强师范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事业;教育是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命运的最有效途径;老师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爱心的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主宰一个民族兴衰的基石。百年大计,系于教育;教育大计,系于教师。最近,我到中小学和高校就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范教育作了点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要振兴教育必须有一支师德和业务水平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范教育

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拓展和更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创新的世纪、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的世纪。诚然,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要加快师范教育的改革。教师教育体系的调整,始于自上而下的体制调整。本世纪初,中等师范基本上从教师教育体系中淡出,除少数升格为师专外,大量中等师范学校改办高中、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其中不乏转制为“公办民助”。需要反思的是,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人文艺术的熏陶、服务少儿启蒙的专业思想的养成等中等师范传统特色,是否迁移到“大专”、“本科”的初等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之中?至于师院升格师大,师大追求“综合化”,无论自身条件如何,举“教师教育”之名,却又不得不行“综合大学”之实,其中“招生驱动”、“排行引领”、“生存需要”种种非教师教育因素,似乎不依意志为转移,从而导致以下师范教育培养的种种弊端。

一是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由于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总体上偏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严重偏低,再加上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致使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愿报师范,不敢报师范。师范院校也追求综合性,致使师范生培养陷入了非良性循环境地,整个师范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是师范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陈旧单一。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都是老一套,缺乏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据基层反馈,近几年的师范毕业生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展情况非常陌生,对新课程不了解;师范技能的训练普遍有所放松,现代化教育技术、“三字一话”等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学校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教育实习环节和教学实践环节没有完全到位,师范院校的教学、实验学习场地的建设和师资的配备,没有跟上扩招的速度,使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三是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不够完善。盲目扩招导致师范专业的培养规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失衡,初中毕业五年制专科师范生质量已近失控。其次非师范教师资格认定仅是“纸上谈兵”,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是一纸空白。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源头上直接导致教师素质的下降。

那么,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呢?关键要在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工作。

一、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要确定师范教育的战略地位

我国有近500所师范院校,近200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师范教育专业,近千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

1.加强师范教育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要靠教育的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掌握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系于师范。在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在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他们本身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加强师范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应当具有这样的民族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2、加强师范教育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战略基石

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样,就把教育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向了新的重要阶段。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理论、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但归根结底是培养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而正是在这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未来的教师作为新世纪教育创新的主体,如果自身不具备创新的精神与能力,就根本不会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创新。因此,加强师范教育改革,建设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基本条件和迫切要求。

3、

下载携手共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携手共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切实加强师范教育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事业;教育是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命运的最有效途径;老师 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爱心的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主宰一个民族兴衰的基石。百年大计,系于 教育;教......

    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者:叶明珠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10期 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这......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十一五”,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效显......

    努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努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

    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知道,要办一所学校必须要有教师,而要办好一所,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教育层次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教师教素质的水平和层次,......

    振奋精神,不懈进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王贤俊,男,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本文系王书记在学院庆祝第24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本刊略有删改。) 振奋精神,不懈进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王贤俊 (东北......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一、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关键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性质决定了团干部首先在政治上要靠得住。因此,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

    以建设标准化学校为机遇,努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建设标准化学校为机遇,努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摘 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措施,如以人为本,强化学习,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对教师进行人文的培训,倡导教师读书,努力上好“调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