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心得(推荐)

时间:2019-05-13 07:2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心得(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心得(推荐)》。

第一篇: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心得(推荐)

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心得

为了更好的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便更好地、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此次小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这一段时间,在工作之余,我一直在阅读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这本书,觉得很有意义。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如何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是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那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改变 ?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新的教育形式,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而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走进新课程》真的带我进一步走进了新课程,也使我认识到了新课程的深刻性,确实,要想真正读懂新课程,成功成为新课标下的优秀教师,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另外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体验以外,我想阅读和学习也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第二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李义(2014年9月)

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存在着单

一、被动、封闭、单向度的知识接受等问题,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获得知识技能的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学生没有自己的小天地,集体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经常是阅读书本知识,做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而活动性和实践探究性质的学习很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进人信息化时代,这些正在改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冲击着原来的教学模式。原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课程改革要求学习方式转变,的确是看到了当今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缺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之一。教师应努力在师生之间创造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激励学生平等和谐地质疑问难,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击,使学生在有思想张力的氛围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的亮点,从而使师生在互动互进中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问题,自己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是当前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的理解是: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必需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为此我就此进行了点滴探索。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第三篇: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心得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读书心得

付村镇新华小学 姬凤丽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们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暑假中,我阅读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这本书,体会很多。现在,我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改变着很多人的思想,也走进了很多读者,特别是教者的心灵。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那是一本并不太薄的书,大约25万字,264个页码。可是一路读来,却并不感觉分外的累。我时而会因书中所讲述的一段段话语引起思索。明理处,让人顿悟;深刻处,令人汗颜。这里的作者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他们不仅仅是在用文字来表达着才情与思想,更重要的是用整个心灵来拥抱着教育!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示学生;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药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在新课程的保护下,我们能做,我们敢做,做了一些我们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我们都在追求变化,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追求新颖,但我们要从新颖走向深刻,从新颖走向深刻的中间环节是迷惘与困惑!没有经过迷惘与困惑,我们不能走向深刻!掷一块石头,激活一池水,流动的水,永远充满活力。

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而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新课程》要求我们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识得者。

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去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育人,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一名好老师,学生考试成绩好,行为规范好,就是好学生。教育科研被认为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不主动参与,不愿参与,甚至不想参与,造成教育与研究的脱节,这些皆是片面的错误的做法。今天看来,那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凭自己固有的经验办事,虽然工作起来“轻松无忧”,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却完全是“事倍功半”,等着“专家们”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简单机械地照搬运用确实是不行了。因为这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因此,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

新课程要求我们做一个 “社区型”开放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走进新课程》真的带我进一步走进了新课程,也使我认识到了新课程的深刻性,确实,要想真正读懂新课程,成功成为新课标下的优秀教师,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总之,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随着对新课程改革进一步的理解和不断深入,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应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重心由传授固有知识转向塑造学习者的新型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合作以及如何生存。另外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体验以外,我想阅读和学习也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第四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 1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 1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目标 „„„„„„„„„„ 3

第二章 课程结构 „„„„„„„„„„„„„„ 4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调整 „„„„„„„„„„ 4第二节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 6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 „„„„„„„„„„ 7第四节 “绿色证书”教育 „„„„„„„„10

第三章 新课程标准 „„„„„„„„„„„„11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11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 „„„„„„„„12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的比较 „„„„15

第四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28第一节 教学改革的意义 „„„„„„„„„„28第二节 教学观与学生观 „„„„„„„„„„29第三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31第四节 学习方式 „„„„„„„„„„„„32第五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33

第六节 现代教学技术 „„„„„„„„„„34

第五章 新课程评价 „„„„„„„„„„„„34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34第二节 学生评价 „„„„„„„„„„„„36第三节 教师评价 „„„„„„„„„„„„39第四节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评价 „„„„„„42第五节 考试改革 „„„„„„„„„„„„44

第六章 新课程的管理 „„„„„„„„„„„„44第一节 课程管理的基本趋势 „„„„„„„„44第二节 课程管理政策与制度 „„„„„„„„44

第七章 课程资源 „„„„„„„„„„„„„„45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意义 „„„„„„„„„„45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5

第八章 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 „„„„„„„„46第一节 新课程组织与推进的基本思路 „„„„46第二节 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与总体规划 „„46第三节 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任务 „„„„46第四节 新课程的支持保障体系 „„„„„„46第五节 新课程的有效落实 „„„„„„„„46

走进新课程丛书

走 进 新 课 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有感

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有感

《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努力在师生之间创造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激励学生平等和谐地质疑问难,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击,使学生在有思想张力的氛围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的亮点,从而使师生在互动互进中达成教学目标。

《走进新课程》还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学习,而且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正如“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而且在这个储备知识中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确实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快、学得好。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方向和价值观传给学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让孩子学会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另外我们更要承认,态度和毅力对教师而言同样重要。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有毅力成为一辈子的学习者,这样你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一个知识点讲一遍容易,讲上千遍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心甘情愿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讲上几十遍几百遍同一个知识点。处理一件小事容易,处理无数件小事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做好每天处理成百上千件小事的准备,不能忽视任何一件小事的存在,因为每件小事里可能都写有孩子成长的足迹。

《走进新课程》还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呼唤每一个人的主体精神,注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实现一些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

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走进新课程》真的带我进一步走进了新课程,也使我认识到了新课程的深刻性,确实,要想真正读懂新课程,成功成为新课标下的优秀教师,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另外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体验以外,我想阅读和学习也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林杰梅花中心小学

2011/5/6

下载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心得(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心得(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专题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

    走进新课程心得5篇

    学习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榃忠小学马开秒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科技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国际化的大都市呼唤一流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也紧锣密鼓的拉开了课改的序幕。我们深知:要构建一流的学前教育,必须深入实......

    学习《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2013秋学期学习《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美国教育家玛莉曾在一篇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谈到她的老师乔丹对她的一次惩罚。玛莉上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是个爱说爱笑的孩子。一天,正上英......

    学习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精选五篇]

    学习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把......

    学习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走进新课程心得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三上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二完小成建秀 2016.12.16一、“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它的对象更加特殊,因为教育培养的是有个......

    走进新课程:体验与思考

    走进新课程:体验与思考 -----赴天津市和平区汇文中学挂职学习汇报 庆阳市环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张宗军 一 为了更好的迎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到来,了解和学习天津市学校新课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