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附中听课感想
一附中听课感想
xxxxxxxxxxxxxxxxx
这次去一附中听课听的是桂林市优秀青年教师的优质课比赛,比赛的形式是同课异构。在去听课之前,我对这次听课抱有很大的期望,去听课之后,果真没有令我失望,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这次听课有三个教师参与比赛(上午有4位教师已经比赛过了),在这三位教师中,第一位教师和第二位教师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三位教师表现略胜一筹,得了第一名。比较各位老师的教法及教学水平,粗略比较之下,很难分出有什么大的差异,毕竟她们都是代表整个桂林市年轻数学教师的水平,都是通过严格的学校筛选,初赛筛选出来的,都是很优秀的教师。但是利用上课老师经常强调的教学知识,经过细致的观察,我发现,单单从各位教师的导入就能方面很难看出她们的教法上或者是水平上的差异,三位教师都采用了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思想来导入极限的概念。第一位教师用动画方式介绍刘徽的“割圆术”,并指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变数为n的时候,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趋于圆的周长。第二位教师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庄子 天下篇】中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数学含义,再者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没有动画),第三位教师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伴随着动画,这位教师告诉同学们,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变趋于无穷时候,无论是正多边形的周长或者是面积,都无限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虽然比较难看出差异,但是第三位教师也不由得使我眼睛一亮,以为这样的导入解说是恰到好处的。但是如果从提问发面来评价各位老师,可以看出她们教学理念上的一些差异。第一位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们思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握得很到位,但是依据现代的教育理念,有一点我认为不怎么好,就是提问学生的时候这位教师整堂课都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这样可能会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也使学生丧失了主体的地位,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第二问教师和第三位教师在抛出问题后,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也都不采用点名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采用自愿方式。在提问中或者教学中,第三位教师很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向问题的答案靠近。在课堂的气氛上,第一位教师因为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教师表情很平易近人,时常保持微笑。而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略带严肃,也使得课堂气氛有点沉闷。第三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一直面带微笑,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是学生积极的探讨问题,自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二篇:COT听课感想一
COT听课感想
(一)郭文蔚2012年5月24日星期四
今天的培训内容是听COT课,严老师讲的是《时间管理》。坐在教室后面的我,深深地被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所震撼,我禁不住在想,如果是我的话,能否也达到如此的效果?我能否hold住这些聪明又顽皮的学生们?
首先,严老师带领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小回顾,接着很自然的进入正题--《时间管理》,整个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提问由浅入深,学生自主学习、开口表达机会比较多,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也很多。整个过程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而连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都十分高昂。我想,一节优质的课并不仅仅是体现在课业上,更重要的是心理状态和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开始时,我并不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原先在我心目中的老师成了我的同事。看着跟我一般稚嫩的学生却要成为师生关系,我想这种调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过我觉得我在学生方面,转换角色应该还可以,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而课后可以像是同龄人般和他们一起聊天,给他们一些经验性的建议。我发现我对老师上课的模式挺生疏的,这也许就是因为缺乏经验。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严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思考,其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我敬佩并羡慕。严老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每个环节相套,解读深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效益。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索之中。
我觉得COT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老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严老师成熟的教态、教姿、教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心地备课让我很感动,独特的教学设计也让我很敬佩。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学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书本知识让学生知道,而是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演绎出属于你自己的传奇。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实习听课,它间接的填充了我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空白,给我的实习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思考怎样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思考怎样编写好教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多反思,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三篇:华师一附中见习感想[推荐]
一附中见习感想
姓名:梁云贺
院系:生科院
学号:2010212750 2012年5月16日,我们一行八个人到华师一附中去听公开课。对于将要成为准教师的我,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还有很多的华师的学生去了。
在我们终于到达一附中的时候,就看见我们的戴老师站在艺术楼门前等待着我们。当我们进入艺术楼大厅时,早已经“人山人海”,只留下后排的稀疏的位置。但是,在听了一附中的两位高级教师的公开课后,我们知道了不虚此行。
第一节课是李青老师给高二的学生上的一篇《汉家寨》。在开始上课时,李老师就以胡杨林的坚毅的特点类比引入课文,十分契合本文汉家寨人的形象特点。李老师让学生提前预习过课文,并且收集了班上39名同学交的阅读感想和疑惑,并且阅读总结了同学所存在的问题。因而在课堂上,李老师以学生所存在的困惑为基准点,逐步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去解决问题。整个课堂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着十分良好的气氛,基本上是在老师与学生的问与答的这种相互交流的情形下,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语文课上,李老师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题,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能够从景到人,再由景及人,逐步的深入课文内容,把唯美的语文课上的非常优雅。不管是老师的优雅的谈吐,还是学生积极地回答和提出问题,这节课做到了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二节是黎老师上的高一的生物课。对于教材的内容,黎老师提前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并且把学生进行分组,预习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这种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李老师让每个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科学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黎老师展示的简易的生物小实验,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具体直观的实物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这节课不仅交给了学生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两位老师的优良的教学技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二、要有一颗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要把学生放在心里;
三、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去教学;
四、改变授课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五、教师本人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够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龙泉老师说:“一附中没有副科。”只有重视自己的专业,才能在自己的专业做成成绩;一附中每周必开两节体育课,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一附中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一附中的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附中的校长说:“若我们我们不重视高考,我们将没有明天;如果我们只重视高考,我们将没有未来。”虽然一附中并不完美,但是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中,渐渐地向社会展示它更全新的姿态与活力。
第四篇:听课感想
听课感想
发表时间:2012-4-25 14:49:00
日志内容:今天有幸在实小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有李江玲老师上的《轴对称图形》从这节课可以看出李老师是位很出色的数学教师,在她的课堂上,我更多的看出她的课堂真的很美,人美,学生美。整节课就像在观看一部你喜欢看的电视剧。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掌握的很踏实。在课堂上,我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主角。他们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
老师的精心设计,让他们深入其中,感受对对称的美,学生在不断地实验动手过程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要点,最后通过一张张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的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总之,听完这节课让我这个半路改成数学的老师,更加体会到数学教学的美。
整节课我们好像沐浴在阳光中,我被深深的吸引,它虽不像英语课那样活泼俏皮,但是实践的美,感受美的吸引力,丝毫没有减。
真是一个非常好的课堂观摩课,受益匪浅,同时感谢实小的李老师的这堂课向她学习了。
第五篇:听课感想
抓住主线
体会情感
3月24日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授课,收获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闫江涛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武艳艳老师的《莲叶青青》。
闫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武艳艳老师的《莲叶青青》在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抓重点词句理解祖母对荷叶的无比喜爱,和祖母关心他人,心地善良的高尚品质。
武老师以莲花的诗句作为本节课开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和疑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诗人以莲为题赋诗呢?指导书写方面武老师也讲得很生动:莲,草字头要写的宽一点扁一点,因为草字头要为莲遮风挡雨呢!学习课文中武老师抓住两条主线:种莲、送莲,学生根据这一点并联系重点语句深入的理解课文。“祖母对莲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学生自由朗读2—4自然段找出答案并找出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祖母种莲很下功夫,学生自由谈体会品味句子,练习读,读出吃惊的味道来。“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联系实际老师问:“平时奶奶是怎样对待你的?”学生们跃跃欲试争相谈论奶奶对自已的爱。接下来学习5-7自然段,近一步体会祖母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能力渐渐增强了。另外,学生还在课外收集了有关荷叶的知识,知道了荷叶的用途。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外知识也丰富了。教学时,我武老师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创新又要积累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