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学

时间:2019-05-13 07:4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与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与教学》。

第一篇:读书与教学

读书与教学:生命中的约会

当我面对那些曾经在夜灯下亲近过的书籍时,总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温情,过去的生命信息依然存留于书页之间,不忍舍弃。我感觉那些日子就在眼前,包括当时的环境、气候、心境。热烈的生命凝固其中,打开它,一切尽皆呈现。

我知道人生中总有各种因缘促成自己倾向于何种存在方式。我的生命无法与读书分离。我曾在自己一本随笔集《精神家园·自序》中写道:“我迷恋于一种享受,那是深夜灯光下的夜读,那是暂离喧嚣的独处,那是相拥文字的漫舞,那是想像力的游牧。”毕竟一段韶光,和着许多体验,毕竟青春时期的无数冲动和梦想,都留驻在书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书页之间留下的痕迹,不止是我的脚印,它们本身就是“我”的一部分。所以我珍惜它们,如同珍惜我自己。

是的,我记得所有经历过的苦涩岁月,那些书见证了我内心的骚乱和绝望。我记得无数个美丽的黄昏和宁静的夜晚,读书成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约会。岁月如流,但是我记得,那片夹在二十多岁人生读本里的杉叶,就像青春已经泛黄,激情却仍然保持着火红的底色。我记得每一位有幸对晤的著者,他们生动的思想,文字被唤醒的瞬间,以及我如同雕刻在时间肢体上的痕迹。

读书的乐趣只有读书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没有书籍陪伴的日子一时一刻都感到无聊。我觉得,只有书使人觉不出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一本本好书陪伴左右,使人再也感觉不到什么是寂寞,什么叫清苦。有人喜欢借酒浇愁,而我在生活中的些许烦恼和忧愁,早已在读书的时光中化为灰烬。

书教我深思,让我成熟,使我聪颖。“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是至理名言,读书拓展了我生活的空间,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还有什么比读书更令人快乐的呢。从教以来,我依然不放弃这种生命中的约会,坚持不懈地读书自学。运用自身的智慧和经验,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然而,书海无涯易迷航。面对精彩的图书世界,仿佛陷入了迷茫和彷徨的泥沼。为此,经常有青年教师感觉困惑:想读的书太多,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工作太累太烦,很想读书没有时间;读了许多书就是在工作中用不上„„

书山万丈平地起,积累知识最重要。要想学以致用,读书成才,就必须筑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然而,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教师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多样、丰富和便利的世界,人生的历程真正成为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民主化、个性化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可选择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读书的内容,选择读书的时机,选择读书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在读书、教学创新活动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其中会有风险,间或会有挫折或失败。但为了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创新型教师要敢于冒风险,不囿于成见,不因袭传统、以大无畏的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以超凡脱俗的创新精神,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向各种陈旧观念、教学法提出挑战。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座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在教学与自学的生活中,我也曾经想当作家写小说,发表过一些豆腐块文章。然而,随着时间的进展和空间的运转,我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不适宜走一条文学的路,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我贴近自己的生活需要,选择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轴心目标。在教学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思考中创新。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教学中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同时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即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十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并顺利评上副教授,职称上了新台阶。我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我联系教改实际,撰写的论文《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教师主体价值追求的思考》荣获全国教师教育协会地方院校协作会2006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试论教师主体价值》荣获湖南省2006年度中青年教师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大学新生婚恋观与性意向现状调查分析》在湖南省第八届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荣获一等奖;《论教师主体价值及其实现》在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参编的湖南省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心理学--成长中的教师与学生》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既要不惮于正视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深知,我这一生已与书难分难解,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 • 教书

如东县河口小学曹金梅

记得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无限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想想自己的学习生涯,看看现在老师们的发展,记得前不久在学校开展的教师座谈会中 , 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求发展,学习促能力,学习新理念。的确,要把自己培养成像研究型教师那样会出口成章,那样能侃侃而谈,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看书,多学习,多反思。

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开始,读书是为了打发时间,当孤独、寂寞时;当失意、困惑时;当成功、喜悦时„„我都会去读书。读到悲伤处,我为之流泪;读到高兴处,我为之兴奋。如酷夏之凉风,更似

寒冬之暖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催人奋进,贯穿了我的人生,使我的人生拥有了迷人的色彩和温馨的梦想。当我读着那满页的文字,再透过那文字背后的栅栏时,我会看到那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变迁,还有那祖辈的身影;考上师范以后,我读书主要是教书的需要,我读教科书,读参考书,读教育理论书„„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后来,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文化水平的需要。当教师的日子里,书成了我工作中的导师;书使我的业务能力逐步提高;书使我逐步进入先进教育工作者的行列。是书充实了我的生活,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也是书给了我们人生的起点,扬起了我生命长河的风帆。书,带我辛勤躬耕,耕耘着我的希望。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读书与教书的感受缺乏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是教师的最大不足。自己看的书还不如青年学子读的多,又何以教人,何以指导他人。是我读书与教学之最大遗憾,莫过于此。

我记得读过的一篇文章写道: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战战兢兢,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在快要退出历史舞台时,饱经风霜,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了。这种人生心态当然说的绝对了一些,但不失为一种轨迹。我起先总不明白为什么古人教训我们的美德“礼义廉耻”中有这么一个“耻”字,耻算什么美德!后来才懂得耻者,不足也,知耻而后勇。美德中不写“勇”而写“耻”,大概是因为勇可以是匹夫之勇,而知耻之勇才是最大的勇。人的动力正在于此,不忘国耻者,才能拼搏报效祖国;不忘己耻者,才能拼搏完善自我,执教更是如此执教有如人生,总离不开追求真、善、美。

真,就是真理,追求真理,只服从真理,只向真理低头!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不能说无产阶级必然掌握真理。下级可以服从上级,但并不能说真理必然掌握在上级手中,少数服从多数也不等于真理必然是在多数人一边。真理不能盲从,只有经过比较、分析、思考、辨别的过程,才能更接近真理,一种声音、一种思维是得不出真理的。真是真情,纯真之情,不加虚伪,不加矫揉造作。文字能表达真情,语言更能表达真情。一篇文章可能比一堂课更精练,更富于真理,但学生听一堂课成效可能要比看一篇文章更有收获,原因就在于教师是以情感在讲授,若如播音员般宣读,又何异于作文章呢!教师之讲课犹为真热情之进发,内心渲泄,传之以真理,感之以真情!

善,是完善,一堂课犹为一件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要精雕细刻的,力求无一败笔,无一赘笔;一堂课也要力求不要讲套话、废话、多余的话!教师犹为艺术家一样,每堂课,每件艺术作品都维系着社会对他自身的评价。工人制造的伪劣产品,影响的是商标、产品的信誉,而教师制造的伪劣产品,影响的是他自己的信誉。善就是风格,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讲课也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就是千篇一律,就是等同他人,就是“嚼别人嚼过的馍”。而嚼别人嚼过的馍是不香的!

美,是师德,师德之最主要的是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可现今以在高校作教师为第一志愿者太少了。我有师哥读博士生中有来自台湾的。一天各自谈自己的毕业后的志愿,不少大陆的博士生以毕业后从事政府机关、公司工作为目的,而台湾的博士生却多以能在大学任教为第一志愿。事实上一个正要毕业的台湾博士生也已经努力在东海大学谋得了一个教席,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自己职业的道德。

只有以教师为光荣的人才会倾注其心血于盲人。美,也是气,大学是最高学府,我在高校感受和体会校园文化气质,学生的文明气质,尤其是教授的优美气质,确实是一般市民阶层、商人阶层所不可比拟的。只有教师高度文明才能带来学生的文明,校园的文明,大学教授应是文明的表率,知识的化身,有他应当具有的气质与风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教书·写书

读 书

说读书,其实我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如果学历能代表读书的多与寡的话,我只不过中师毕业而已。可在读书上,我可以说是一个“杂食”家了。凡是能找到的有文字的纸片或者电视、广播、英特网、墙报、黑板报„„都成了我读的对象。我正在读的书也是非常杂的:有《新华网》、《人民网》、《云南信息港》、《强国论坛》、《新华论坛》、中央电视台或者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中央广播电台或者云南广播电台的各种节目、《半月谈》、《求是》、《云南日报》、《支部生活》、汤世杰的《灵息吹拂——香格里拉从虚拟到现实》、《大理日报》、《鹤庆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云南教育》、各种中小学教材、教辅资料„„反正手里面有的,眼睛能看到的,都是能做到精就精读,没有时间精读就浏览。每天我都忙碌在书海中,为些我才知道,我的生命正在活动着,只要时间或者精力允许,每天我都把自己沉浸在书海里,只要有空闲,只要手头有书,我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读书。只要生命还在活动着,我的生命就为读书存活着,虽然没有本事读出个“黄金屋”、“颜如玉”来,却也将书当成了我生活中的“盐巴”一样,是天一顿饭都不能离的。只要送报纸的邮递员来迟几天,心里就似乎如有所失。这也许是几年来的一种积习吧。总之,我的生活中可以一日无米黍,但不能一日没有书读啊!

其实我读书是很少有功利思想的,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读那本书,可能只是满足一下好奇,打发一下多余的时间,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教书需要很多知识,需要积累,可我还是无为而读书的时候比较多。不管是有为而读,还是无为而坊,读书让我充实,让我活得有滋味。有书读我的才会丰富多彩,才会神彩飞扬。因为我会常常和书中的人物辨论着人世间的一切功过是非,还有人存活的价值和意义。有时候还会和书中的人物,思辨人类将来的走向。那是一种高尚得有些失去生活原色的成仙得道的生存方式,所以我即使在孤独的山寨里生活,也还是体验到了——人存活的诸多价值和快乐。

教书

我不知道与经济和物质享受打交道到底是何种味道?我只与书为伍,教书的那几文工资,足可以让我不需要为生计发愁和奔波。我看到那些高官动不动就是将上百万,上千万的金钱,想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提着脑袋地居为已有,真是让我这样的无名小辈眼界,脑界大开。有时候也庆幸自己没有跟那些金钱打交道,搞不好,还可能因为贪心不足,也会弄个“榜上有名”。

我教书是从1983年7月,大理师范毕业后开始的,一毕业我就被分配到金沙江峡谷一师一校教学点,那是一个白族与白依族聚居的鹤庆县六合乡上木禾教学点,那里离乡镇四十来里,离县城八十多里,是一个鸡鸣三乡镇的地方(金墩乡、松桂镇、六合乡的交界处),一个人任1至四年级的教学。可是不知怎么搞的,现在总时时萦绕在脑际的,仍然是那段艰难而又充实的教书生涯。

教书,我觉得和干其它工作是很不相干的,被很多人命名为:良心事业。有时候工作起来虚得很,好像没有什么成就感。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并不是哪一位老师的功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教书要是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结果,任何老师的知识,不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读书也是如此,不会有哪本书会影响我们,也不可能有哪本书中的思想,会左右着你的一生。一个学生到他长大后,可能将老师教他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也许给他以教育是一次单独的谈话,一句鼓励的温馨话语,一个不知不觉的眼神,一段不起眼的评语„„

教书使我平淡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写书

当然我一直在写书。写教案,写学生下水作文,写学生评语,写学校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报告,偶尔心血来潮,也写一点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也写点火柴盒似的小文章。多数时候只能自娱,但写起来很投入。没有想到能流芳百世,或者名千古。可人家能写,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写呢?好在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摸索,也在《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人间方圆》、《云南日报》、《大理日报》、《大理文化》、《鹤庆报》上发表了几块火柴盒。也被同事和学生称之为,对我来说太冠冕堂皇了,并且难以受用的“作家”称号。

“活着就要活出个的样子来。”这一直是我人生的座右铭。

要活出个样子来,就要不断地书写自己的人生。

因此,要读很多书:有字的,无字的;有情的,无情的;有用的,无用的。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就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追求下去。

人生实际在也是如此,在不断地教别人书的同时,又不断地被别人所教,“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人应该要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那才算是找到了做人的真谛。

除了读书外,当然我们也应该写点东西留与子孙学。古人给我们留下那么多宝贵的遗产,难道我们不该给后代留点什么吗?人生易逝,我们还是得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赶快读,赶快教,赶快写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体会

《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体会

《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体会1

思维,是我一直想去探究的事物。在我的认识当中,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必须具备直观认识。也就是说,直观的图像是学生思维发生、发展乃至超越的素材。

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启了《思维与教学》一书(美国 杜威著),在书的第一章,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思维?

在杜威的研究看来,思维有三种形式:一是反省的思维;二是意识之流;三是信念。其中意识之流是指昼梦、幻想等不受控制的心理过程;而信念是指超于事物以外而对这事物的判断;它确定(肯定或否定)一个事实、一种原则或一项定律;反省思维是从现有事实暗示其它事实,而以其间的实在关系作为信念的根据的一种过程,具体而言,它是有观念的秩然的连贯,是有受着控制的目的,出于个人自动的探究。

它一经开始,则必有有意的努力,把信念筑在证据与合理性的坚牢的基础上。

而且反省思维有三个中心因素:一是指观察不到的事物怎样暗示起来。即对把见到的事物和暗示的事物的关系,有什么可能,具什么性质,都作出思考。在此,所见的事物成为暗示的`事物的信念的基础,成为它的一种证据。二是指示的作用。一事物预兆它的事物,是它事物的象征、线索或暗示。三是包含证据的信念。

从杜威关于思维的论述中,我认识到本课题的选择是有一定意义的,同时也认识到用图像的方式来引领探究是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的。

其一,杜威所阐释的反省的思维与小学生的思维,其基点是一致的。反省的思维是从现有事实暗示其它事实,小学生的思维也需要以直观的事实为基本素材。

其二,杜威所阐释的反省的思维与探究的核心要素是一致的。反省的思维是以现有事实与所暗示事实的实在关系作为根据的一种过程,而探究是一个基于假设的证据找寻过程,他们都以客观的认识为基点。

其三,反省的思维所表现出来的三大特征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了图像在探究中的作用,一是学生借助已经看到的图像,从而通过思维将图像建立起联系;二是图像可以发挥指示功能,从而做出预测和推想;三是依据图像所做出的思维,必须经历证据的进一步检验(或直观图像作为证据的进一步检验),才能是一场真正的科学探究。

综合上述认识,我认为以图像为支架的探究式教学,其核心是将课堂打造成一个以图像为背景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经历图像中产生认识,在图像的结构化刺激中发展认识,并在基于直观图像的缜密探究和扩大观察中证实这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图像为学生探究行为、探究思维、探究情感的不断发生、发展、乃至超越架构了一个个支架。

《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体会2

xxxx年9月我园接到总课题组关于申报子课题的电子邮件,积极努力申报,在园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园申报的《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子课题被批准立项,立项后,园长亲子主抓,教科室积极组织实施,通过半年来的实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成立课题组,对参与课题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首先,选拔课题组成员,以年级组长为主要参研人员,组织参研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其次,有课题实施负责人进行了《幼儿语言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教师培训,培训中分析了我园在语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实例讲解了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最后提出了课题相关活动要求。通过培训,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标,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2.通过家长会及网站向家长宣传。

由于幼儿园所处位置及家长群的文化素养结构,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多教几个字,多算几道题的层面上,这是他们评判是否聪明的标准。所以此课题的顺利实施需要改变家长的观念。因此,课题组在开学初召开的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介绍研究此课题的目的,4月25日我园邀请一杰早教研究专家李俊杰为家长做《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另外,课题组利用幼儿园网站上传一些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协助课题的顺利实施。

3.开展语言教学研讨活动,促课题顺利实施。

xxxx年4月,课题组根据课题计划开展了语言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有园长为教研组长,教科室、保教室及年级组长为成员成立研讨团队,通过说课、观课展开研讨,主要围绕教师活动的设计、提问以及幼儿思维活动的表现进行研讨,研讨后做课教师进行修改,修改后在进行试讲,已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改变了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6月份,我们从中选取了两节精品课向全区学前教育同行展示,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4.向薄弱园所送课,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

我园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我园在语言活动中把早期阅读做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大胆讲述,通过自己的思考讲述自己的想法、见解等等。通过此次研究,幼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活跃,同时也使他们的语言发展有了很大改善。6月底,我园选拔了4名骨干教师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向薄弱园所推广,通过送课活动,效果明显,得到了该园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课题研究更好的`向深层次推进。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1、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2、在课题实施中教师的参与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部分教师参与。

3、课题的宣传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为了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圆满结题课题组及时做出调整。

1.通过一些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的参研积极性。如通过语言优质课比赛激励教师,论文、案例的评比,承担观摩活动进行适当加分等,激发教师的参研热情。

2.鼓励教师有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为教师提供优厚的研究条件,以点带面,逐步做到人人参与。

3.加大科研宣传力度,通过信息报道,网站宣传,向家长、同行、宣传,得到家长的认同,同行的认可。

《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体会3

杜威对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抨击。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成年人的经验预先编制的系统化知识,超出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能力;

第二,因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过去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为规则,所以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权威、教学活动只有单纯的“讲”和“听”,学生没有寻求新的知识和方法的空间、只能接受机械训练的任务;

第三,学校采用的刻板的并且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隘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行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心它原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未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发觉真正存在于经验内的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问题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明确怎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有机体进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习去控制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和实践先于知识,因此,如果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情。在环境中如果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应,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应,有机体就会知道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达一行动。在这种行动和反应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控制环境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此知识是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预期愿望去控制和影响其他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控制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这种理论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杜威认为,只有当有充分的原因需要思考时,只有当个体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行动不满意或被阻止、或不能确定行动是否正确时,一个人才思考。在此情况下,他分析情境,以弄清问题的性质,然后运用意识中原有的材科或收集新材料,提出假设,并在思想中加以验证,直到发现一个满足他全部要求的假设,然后按照达一假设去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了,他就学到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境的知识。如果行动不成功,他就会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假设是不起作用的。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反动,杜威认为,学校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习如何获得知识以指导下一步的经验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学习的真正的目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主动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每一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一个澄清、统一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行着。在这两端之间,思维的过程经历了五个步骤:(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断每个阶段所台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在实际经验的过程中,有的阶段可以拼合,若干阶段则历程甚短,甚至没有被人察觉,因此,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方式,应随个人对境反应的情况而定(如胡适就将其改造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杜威认为,思维过程 “既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又是做学问的途径”。所以他从思维的五步法类推出他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即:第一,提供给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连续下去的活动:第二,从这个情境内部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学生思想的刺激和活动目的;第三,学生要通过调用已有知识、查阅新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形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学生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他的解决方法,使这些方法更加清晰具体,并且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省赂其中酌某个步骤。这就是杜威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法”。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让教育充满思想 让思想充满智慧

——读《课程与教学论》有感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所以,利用这段时间我看了有关书籍。

《课程与教学论》由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思想、观念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制约着我们的行动。为什么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教师普遍反映备课难了,上课更难了?我想教师难于真正全面领会教材的深层含义是症结所在,而解决方法是要从思想上与课改零距离。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尚无清醒、紧迫的认识,认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太“虚”了,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要来“实”的,要上课、补课,要升学率,什么理论、观念,那都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的事。其实非也!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1 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 2 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

三、教育的博爱化——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让教育充满思想 让思想充满智慧

——读《课程与教学论》有感

坡头一小 薛亚飞

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一方面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课程与教学论》结合当今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将课程与教学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论述,旨在让所有中小学教师都了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修养,充分发挥创造性。

在阅读《课程与教学论》时我的最深体会是:对于一线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思想上的改革: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许多事实都表明,“观念一变天地宽”!一位西方学者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可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效益观、发展观、评价观,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课堂行为,从而也就决定了培养质量。课程改革在思想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人本化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 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二、教育的人性化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三、教育的博爱化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1154950685608

第五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报告

《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读书笔记

《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是由霍启明主编,由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一本专门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读物。通过对《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的阅读,使我对新课标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对本书的阅读,整理出关于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念、语文教师论等方面的文献阅读笔记。

一、对“语文”的解释

该书开篇便阐释了所研究的“语文”一词的涵义。一般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该书的观点是语文是语言和语言行为的统一体。这里所指的语言行为即是言语。是人类特有的标志着人的文明程度、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的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包括语言习惯、语言姿态、语言情感、语言态度,是一个人区分于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个体差异。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包括对人语言行为的指导(即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语文还有另一种特指即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是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把语文基础知识付诸实践的学科;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生存发展的学科;是习得语文基本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承发扬的学科。

二、语文基础知识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语文知识,是在长时间的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或者平时积累中所获得的关于中国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总和。在《语文基础知识》一书中将语文知识划分为:字、词、句、篇、语、修(即修辞)、文(文化常识)七类。

汉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识字就无法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及任务。是一个学生乃至中国人,终其一生不断追求完善的任务。由于中国汉字有量大、形繁、音杂、义多的特点,所以教会学生认字识字就成了语文教师艰巨的任务。

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汉语里的词汇的特点不仅量大、形繁、音杂、义多,还包括各种固定短语、熟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博大的领域。要求语文教师尽量涉猎广泛,充实自己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句子具有灵活性、情境性、具象性、简约性、韵律性、对仗性等特点,中国语句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及魅力,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鉴赏评价美妙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得体正确的使用句子以表达含义。

文章鉴赏是语文教育的重点。要求语文教师对文章的行文艺术、文体知识、上下文意、写作技巧、文采魅力等有一定层次的把握后,指导学生有创意的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修辞艺术对于学生而言包括掌握各种修辞的涵义,会区分各种修辞方式的特点和应用修辞艺术修饰自己的文章等方面。

文化常识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课标》中对语文性质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确定了语文的文化性地位,也使得文化常识成为了语文学科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基本能力是一个人驾驭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包括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说话和听话的能力两方面。听话主要训练学生拥有掌握他人表达的基本大意以及言外之意的能力,并通过思考他人的表达内容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说话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流畅、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的表达其思想情感。不仅做到条理清晰、能言善辩,还要培养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识。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训练应用,不仅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也要强调学生的口头表达。

阅读能力是接受信息、认识信息、判断信息、鉴赏评价等能力的总和,并且通过阅读将获得信息纳入到自身知识结构中加以运用实践,成为了促进自我发展的动力。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发展必不少的基本能力之一。语文课程培养的基本阅读能力,是中小学生认读课文的基础,是理解文意、体会感情、达到高级鉴赏评价标准以及创造性阅读的奠基石。

写作能力训练最根本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广大青少年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方便和使用公私实用的书面语言的表达交际需要。写作能力训练包括对于文体和语体方面的训练。文体训练包括分清各种文体的差别和联系,各种文体所运用的语言方式、情感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语体训练包括各类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对待不同的写作对象需要变换不同的语气与用词。面向公众需平实诚信、恳请语体需真诚谦虚、论辩体则需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四、语文基本情感态度

对于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是新课程改革重新重视的问题。人们重新认识到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改造作用。

语文学科是包含与上层建筑领域有关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学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中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教育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党爱国爱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语文学科包含一定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训练学生拥有积极的社会公德、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培养在环境卫生、公共交往、社会事业、道德行为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担当责任,行为良好的公民。

语文学科还包括对学生审美情感的积极导向。将社会积极方面的“真善美” 的阳光洒向学生心底。让学生学会与同学真诚交往、信任他人、为人正直、诚信不阿的健康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正面现象,关注人性美好的方面,引导学生向着善良正义的至纯情感靠拢。向学生展示自然美、人情美和社会美,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实现心中的梦想。

五、语文教师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追问,语文教育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一成不变逐步走向教育改革风口浪尖。身为语文教师必须审时度势,寻找新的职业坐标,不辜负社会赋予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任务,承担起时代的重大使命。

语文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为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语文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开展教学工作,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主体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行需要每一位一线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学生素质的形成需要每一位教师的悉心培养,作为一名新时代教育改革下的语文教师,要切实贯彻新课标中的要求,从自身做起,从实际出发,切实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应有的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承担着社会文化传递的重任,体现社会的要求与期待。教师传播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播人类文化的精华部分,也要重视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系统的融合情况,使得文化精华为学生所用,成为学生思想中优秀的奠基和发展的源泉。

语文教师是母语学习的促进者。母语教育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是获得一切知识的基础。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母语文化的基础知识、体会母语带给人们传统精神文明与独特艺术魅力。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母语学习的精神王国,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体会母语的内在美感。

总之,通过对《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一书的阅读和分析,使我即掌握了语文学科中基本的知识板块,获得了学习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基本研究方法,还坚定了成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思想以及心理准备。对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和引导作用。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作为专业基础知识,为我在语文学科教学的专业中更加深远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下载读书与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与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现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上课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是有了很多其他的更先进、快捷的教育教学......

    读书与生活

    读书与生活 初一(6)班 王振东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生活离不开读书。读书是生活的精神家园,它使我们进入了......

    与儿子一起读书

    与儿子一起读书 佟沛文的妈妈 今年寒假之前的期终考试,儿子的语文成绩不理想,与儿子一起翻看了试卷,发现孩子的短板主要在于字迹的工整程度、阅读理解及作文三个方面,于是,制订学......

    读书与写作专题

    读书与写作 因为曹爷爷的到来,那一天我终生不会忘记。 随着我们激烈的掌声中,曹文轩教授走进了阶梯教室,同学们都仔细的打量着曹爷爷,很快,曹爷爷开始了他的讲座。 “我送你们的......

    读书与写作

    读书与写作 在先前关于研究生与读书的文章中,我提出要“用写书的心态来读书”,但是囿于时间、心境等原因,当时并没有进行详细阐述,近来偶有所得,故在本文对此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以......

    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 慰藉。 还记得认识他是在初夏, 从我看到他的第一眼起, 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 感觉 : “......

    读书与教书

    读书与教书 古人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若不是如此,司马迁怎能写下著名的《史记》?爱迪生怎 能获得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曹雪芹怎能写出《红楼梦》?正因为他们饱读诗书,不断获得知......

    “读书与生活”

    高考作文模拟示例《美文》2007年第20期 示例一命题设计:曾琦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中不能缺少读书。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