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几点看法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我国的人才战略发展角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即是“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它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 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尊重每个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一、以人为本,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也是互敬互动的,这种关系的建立又取决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水平、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具体说有四点要求。
1、以德育德,言传身教,用人格的力量吸引人。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因为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作风本身就是一本无形无言的教科书,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以才培才,才自才来,用知识的力量感召人。教育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有竞争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应有竞争创新的能力。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真知灼见,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我们已不是往日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
3、爱动其心,情到理通,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人。我们知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是不会产生心灵撞击的火花,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当然这里的爱中也要包含严格的要求,只爱不严是宠爱、溺爱;只严不爱是束缚、苛求,爱中有严,严中有情,方能爱动其心,严导其行,做到以情感的力量感化人。
4、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个性,承认人文全才,肯定人人有才,既有人情又要有道理,做到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二、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
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 应确认人的本性是合理的, 教育活动的展开应以人为本, 而教育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育人为本, 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整体素质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其特点是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的人性化。强调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 一切为了学生成长, 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树立教育的价值观, 坚持人性化教育, 文化科学建设, 个性化的发展, 培养人格完美、具有良好素质的个体。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它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其特点是不仅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协调性, 强调高等教育与各类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有效促进,实现教育发展与办学效益的协调, 而且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特殊性,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人才市场需求、教育教学资源的可利用, 既要考虑当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人的个性发展
人是教育的对象, 也是教育的主体;人是教育的重点, 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也是教育的根本。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体现, 其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教育的本质有三种基本观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价值引导与自我建构的活动。我们的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 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 不但要教授学生的医学知识, 同时, 要以学生成才为中心, 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 一切从学生的身心成长着想, 建立起关心学生, 服务学生, 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体系, 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自由与权益的服务体系, 以提高人才教育、培养和服务质量。
五、以人为本, 就是要注重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和培养人的事业, 人是有理性的, 也是有感情的, 这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和方向, 青年学生的成长更需要人的关爱与情感的交流, 只有以情感人, 才能以理服人。道德教育和健康情感应以提升现代人格为目的, 弘扬民族
优秀的传统精神为己任,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 要学会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温暖人, 要有人情味。无论高等教育手段多么先进都不能离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信息传递多么快捷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无论各项制度和措施多么完善,也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学校教育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为造就千姿百态的人才群体奠基,最终是塑造人,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人处在中心的位置。一方面,教育肩负着向受教育者传播“人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们懂得和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把维护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校教育环境、教育的规章制度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师生的才能发挥,有利于师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另一方面,要创建以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使个人成为完整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合格劳动者……)。在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受教育者一是学会做事,二是学会做人,一方面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和劳动经验及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使受教育者思想人格的塑造。
总之, 坚持以科学教育发展观来指导我们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教育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成长,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标准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教育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 以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促进医学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九阡中学韦春妙
2009年4月
第二篇: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浅谈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需要我们重视“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和思考,并指导企业实施内部改革,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高效,进而谋求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就“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人文思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效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前提在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1.以人为本的概念和含义。
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对此,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上一定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
2.我国进行改革,实施积极的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当今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
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落实“以人为本”为重点
1.“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更多的是体现了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所具有的特点是:(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入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2.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重视员工的需要;(2)鼓励员工为主;(3)培养员工。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企业改革发展运行的良好机制
“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引领着八钢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在这个思想的引导下,八钢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企业生产规模逐渐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八钢公司正式并入宝钢集团后,八钢实施了全面的规模化发展策略,初步实现了产能规模的扩大,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并且在区域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大型现代化生产装备、设备的利用,也为企业今后更大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八钢业已成为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地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入进行所带来的诸如企业发展与资金(资源)瓶颈、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企业利益分配、人力资源优化与员工自身发展追求等等问题。面对这种种问题我们怎么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坚持通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族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来面对我们当前或今后遇到的问题。
1.继续发扬老一辈八钢人的创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宝钢企业文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统一思想。
宝钢文化是伴随着宝钢集团建设、发展、壮大过程和学习、借鉴、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营理念逐步形成起来的,其对宝钢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和优势。因此,宝钢文化的宣贯落实应当是我们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乎着八钢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形成的原因是:(1)地域文化的不同。由于八钢地处多民族聚居地,人们长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和思维方式,与形成于经济发达程度极高的沿海的宝钢文化在认知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2)与原有企业文化之间的个别差异。我们通过学习宝钢企业文化,会发现实际上宝钢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更为先进、更具有思想高度,同时在开放程度上也更具有国际性。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宣贯落实宝钢文化时要格外注意做到方法正确、有的放矢、突出效果。要通过员工政治轮训大力宣传宝钢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涵;要通过开展行为养成教育逐步培养员工形成正确的自我行为意识;要通过“发现、培养、宣传最佳实践者”等活动,积极引导员工岗位创业的热情;要通过“诚信协同”的价值观教育,进一步统一员工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实现宝钢企业文化的落地,实现企业在管理、经营和职工思想意识的高度统一,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建立并积极推行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员工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构建和谐人文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内在动力。
(1)推出“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的目的是什么?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出。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员工开展“以人为本”化的管理与引导,使企业员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为此积极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的内容是什么?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的机制,就是要求积极推进并建立以尊重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真正了解人为切入点;以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为着力点开展工作,进而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实现其自身工作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凝聚人的目的。
(3)如何落实宝钢“八个人”服务员工机制,并实现工作目标?首先,必须注重做好“尊重人”工作,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和目标实现都离不开人——员工,因此我们企业必须做好“尊重人”的工作。其次,是要真正做到了解人。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应做到:待人真诚,处事公道。第三是积极从关心职工思想、帮助他们学习进步人手,对职工的需要和愿望要做到真正了解,并为员工职业发展、素质提高搭建“平台”,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第四.在企业中,员工自我工作价值的实现会让他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进而产生强烈的事业心,促使他们自觉将个人事业成功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3.构建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畅通沟通对话渠道,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和谐和员工队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是不能仅靠企业经济规模——“硬实力”的提升而实现,它是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发展形成的,而且在企业发展到一定基础上,企业之间所比拼的正是企业的“软实力”,如若对此重视不够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所以说:构建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是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构建企业和谐人文环境的目标如何实现呢?就这个问题我谈些个人看法:
(1)注重对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发展诉求的研究,积极构建并形成适合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对宝钢企业文化的宣贯,要注重宣传,更要注重在实践中落实。(2)注重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学习引导。一方面,如何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员工掌握正确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员工自觉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本领,这就需要我们为员工学习掌握新知识,提升技水平搭建平台。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构建良好的信息流通和意见诉求渠道的畅通方面多做工作。因为,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度和涉及面要求我们采取不同方式去对待。对此,我们企业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需要诸如领导接待信访制度、网络信箱等方式的建立。
四、对目前现状的一些思考
1.“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某些工作中落实不够,“人治”思想在一些同志身上仍然存在,影响到企业决策制度的有效落实。
2.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意识需要加强,不能有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书记或工会主席的事的思想。因为这样做一是不利于“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落实;二是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三是不利于工作效果的持续、有效。
3.我们上下沟通的渠道还需充实和加强,现有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以适应企业需要。
以上是我对企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对,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三篇:思想思想汇报:以人为本
思想思想汇报范文:以人为本
尊敬的党组织:
在科学发展中,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这是一个重大的改观,在这个构建和谐社会的时期,我充分重视人,和人性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否定和超越,本质上体现着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由于人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理解,故以人为本的观念兼含有以社会的人或作为群体的人为本位和以个体的人为本位两重含义。马克思主义倾向于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群体去理解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奋斗目标。他批判地继承、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基础,把抽象的、孤立的、非历史的人科学地还原为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人。在他看来,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因而,作为以生产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以人为本,是中国***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大又确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与**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3)坚持以人为本,要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4)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5)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请党组织相信,我对这样问题的学习是无止尽的,我会好好学习,认真学习的。
此致
敬礼!
第四篇:以人为本的OA思想
OA协同办公系统是以人为中心,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覆盖组织各部门、分公司,打破管理中的信息孤岛,上至组织最高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全部在OA系统中处理基础工作,进行流程审批和文件查阅,从而实现各部门、各层级间的业务交互和信息传导,提高为决策效能和执行效率。
OA系统的需求整理,首先应从整个组织的高效协同出发,oa办公软件系统先找到一个组织共性的需求,然后才是关键部门的需求。有人先后研究了中国数十家协同OA厂商,仔细评估了超过200种常见协同OA的功能菜单,最后找到了那个共性的需求,这就是“协同”。
绝大多数的协同OA需求都是发问卷给相关人采集汇总而得来的,结果是依据企业各部门甚至个人的需求开发出来的协同OA软件,可能功能看上去非常丰富,但实际上却形成了一个个以部门为中心的应用孤岛。
第五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管理的灵魂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管理的灵魂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它是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尊重教师,尊重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工作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缺失,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管理气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1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的展开应以人为本,而教育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其特点是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的人性化。强调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树立教育的价值观,坚持人性化教育,文化科学建设,个性化的发展,培养人格完美、具有良好素质的个体。
2以人为本,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也是互敬互动的,这种关系的建立又取决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水平、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具体说有四点要求。
2.1以德育德,用人格的力量吸引人。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因为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作风本身就是一本无形无言的教科书,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2以才培才,用知识的力量感召人。教育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有竞争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应有竞争创新的能力。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真知灼见,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我们已不是往日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
2.3爱动其心,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人。我们知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是不会产生心灵撞击的火花,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当然这里的爱中也要包含严格的要求,只爱不严是宠爱、溺爱;只严不爱是束缚、苛求,爱中有严,严中有情,方能爱动其心,严导其行,做到以情感的力量感化人。
2.4因材施教,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个性,承认人文全才,肯定人人有才,既有人情又要有道理,做到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3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和培养人的事业,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这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和方向,学生的成长更需要人的关爱与情感的交流,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道德教育和健康情感应以提升现代人格为目的,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为己任,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要学会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温暖人,要有人情味。无论教育手段多么先进都不能离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信息传递多么快捷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无论各项制度和措施多么完善,也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学校教育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为造就千姿百态的人才群体奠基,最终是塑造人,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人处在中心的位置。一方面,教育肩负着向受教育者传播“人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们懂得和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把维护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校教育环境、教育的规章制度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师生的才能发挥,有利于师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另一方面,要创建以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使个人成为完整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受教育者一是学会做事,二是学会做人,一方面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和劳动经验及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得到塑造与提升。
4以人为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
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学校领导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4.1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
4.2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
4.3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总之,学校管理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要以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成长,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标准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教育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以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管理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