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五篇)

时间:2019-05-13 08:5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

第一篇:《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

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家之路》一书,感受到很多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

第二篇:教育家之路

《教育家之路》读后感

支边小学教师:赵艳霞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家之路》一书,感受到很多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

2012.12

第三篇:教育家之路读后感 [推荐]

教育家之路读后感

傅斯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学者和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教育家之路读后感。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岁月中人们对他了解甚少。1919年元旦,新潮问世。第一期出版后,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傅斯年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发表了《怎样做白话文》、《中国文艺界之病根》、《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等文章,并创作了《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老头子和小孩子》、《心悸》、《心不悸了》等自由体新诗。在北大师生中,文言功底差而赞成白话文的多,文言文写得好却赞成白话文的就极少,而傅就属于后者。他虽然国学根底很厚,文言文写得很精彩,但却深知提倡白话文是文学革新和学术革命的关键,所以才追随胡、鲁、陈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阻力也是很大的。其中,最顽固的要算文学系的黄侃教授。在一次讲课中,黄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并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他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以省三分之二。

火烧赵家楼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不过,傅斯年并未继续学生领袖之路,他志不在政治,而在于学问。傅斯年讲授《中国文学史》,并没有现成的讲义,常常需要刻钢板油印讲义,读后感《教育家之路读后感》。他不仅授课受欢迎,而且十分关心学生,对成绩优秀者奖掖有嘉。傅斯年不但是一位大气磅礴的学者,卓越的学术组织领导人,还是一位日常生活非常严谨的传统知识分子。

对于教育改革,傅斯年有自己的考虑。1949年3月,胡适由美国来台,两人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傅以为,中国的学校制度,可以说是抄袭的,连模仿都算不上。因为模仿要用心,抄袭则随便。莫名其妙、兴之所至,便是学校制度的现状。胡适以为,世纪初的学校,章程译自日本,日本也是抄袭的,中国教育按这个行不通。民初,又学美国,结果长处没学来,短处却学了不少。每任教育部长上任,又有新见解、新作为,旧的不改,新的激增,使学生课程繁难,严重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

傅斯年说,从教育宗旨看,中国仍是传统的读书做官论,于是认字的越多,学校办得越多,社会寄生虫越多。衡量一个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学生是否具有运用课本知识动手实干的能力,二是能否将所学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学生成为社会废物和游民。教改的另一原则,则是教育大众化,以奖学金解决寒门学子的入学与上进。

他办的四件大事,一是中山大学的文学院,二是史语所,三是北大复员,四是台大,都是最大的成绩。

傅斯年先生,伟大的教育家,读完他的经历,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他的“敦品,励学,爱国,爱人”,会一直铭记在我心中。

第四篇:走教育家发展之路

走教育家发展之路

——石鑫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石鑫,江苏省海门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先后荣获江苏省会考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南通市“十佳园丁”、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会考先进工作者、海门市“十佳知识分子”、海门市“十佳青年”等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海门市先进工作者。2012年,石鑫同志以出众的能力、出彩的工作、出色的业绩获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石鑫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投身教育改革,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很强的创造力、进取心和宏观决策能力。投身教育工作29年,在省级重点中学海门中学校级领导岗位上工作17年,始终满腔热忱地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作风沉稳,善于思考,团结同志,乐于奉献,业务精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校的师生员工,率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办学业绩。特别强调“六种意识”(即团结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争先意识、主动意识、表率意识)和“五种作风”(即踏实践行的作风、雷厉风行的作风、动真碰硬的作风、一抓到底的作风、步调一致的作风)来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出业绩,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一、正确定位,做好学校引路人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先进办学理念的科学引领。作为校长,不应仅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更应是学校办学方面的引领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一面旗帜。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首先必须要虚心学习,三年来,石鑫同志认真学习了十多部教育理论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好随笔。同时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星级中学校长的培训和南通市教育局组织的四星级中学校长培训,先后应邀赴上海、石家庄、山东、淮阴、常州等地作学术报告,多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作海门中学办学经验介绍,加强教育科研,先后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主持了三个课题的研究,坚持深入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并进行高效课堂的深入探究,加强与教师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为学校的正确决策奠定良好基础。坚持一月一次的教职工大会制度,每次开会报告,不仅是工作点评,更是以教育思想渗透、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为目的的报告,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一部分,也让老师们真正理解落实校长的办学理念。同时以先进的育人理念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在育人时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二、深入思考,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科学规划、踏实践行。石鑫同志在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规划好每个学期的学校工作,并着手制订了学校新一轮的五年规划,科学提出了学校“三化”、“四精四特”的办学目标。石鑫同志具有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不仅开足开齐各种规定课程,还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开设了学术性、拓展性和价值性等三大类共计106门校本课程,组织了几十个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高升学率的背景下,明显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先后组织了多次大型的海门中学教学“百花奖”暨全国范围内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了海门中学“科学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提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质平台。

三、亲身引领,走教育家发展之路

学校的发展,根本之处,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石鑫同志深知,名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提供了弟子们效仿的榜样;名师也是一根示范的标杆,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他着力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制订并完善了“名、特、优教师”评比条例,“准特级教师条例”、“名师工作室条例”、“优秀、名牌、功勋班主任评比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引导教师走名师之路,走教育家发展之路,并先后送90%以上的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和听课等,让教师开阔眼界。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先后有多人次获江苏省一等奖,20多人获南通市一等奖,8人获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称号(重点中学前茅),在2011海门市各级骨干教师评比中,14人被评为“学科带头人”,12人被评为“骨干教师”,11人被评为“教坛新秀”,成了海门绝对大户。现学校已有63%的教师获海门市及骨干教师以上的称号。学校面貌的变化,干部队伍的变化是关键。每年寒暑假,都要进行专门的干部队伍培训,进行逐级谈话,实行述职述廉制、专题培训制、严格考核和任用制,积极引领干部队伍自强素质,行政、专业两手齐抓,走教育家发展之路,并以此营造良好氛围,引领教师同步发展,走科研兴校强校之路。

四、科学管理,创海中教育新辉煌

学校的发展,重点在于科学管理,石鑫同志深知,管理走向深处是制度,登上高处就是文化。他倡导科学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制度,创造办学新辉煌,结成了硕果:

1.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荣获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又获得了清华大学A计划资质、新百年领军计划资质,学校获“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基础教育课改先进集体”、“省艺术特色学校”、“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高质量通过了南通市政府督导室的评估验收,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举措,出色的办学业绩,受到专家们高度称赞。仅2012年,先后有西安交大、海军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著名高校将海中定为优质生源基地。2.教育质量年年创新高

(1)在他事先士卒的带领下,全体教师敬业和谐,科学管理,高考年年取得大丰收,2012年高考以出色的业绩,高分群体突出,继2007年10名、2008年12名、2009年14名、2010年18名、2011年22名同学录取清华、北大后,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清华北大上线人数预计超过20人,9位同学总分名列全省前100名(含艺体), 380分以上高分人数名列江苏省前三名。本一上线人数722人,本一上线率达81.34%,本二上线人数877人,本二上线率达97.65%,学校文理科语数外单科均分、生均总分、本一率本二率均居南通市之首,创造了新百年新辉煌。

(2)学科竞赛硕果满枝。近三年来,已有500多人次在全国数、理、化、生、信息学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每年都有3-4名学生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冬令营,并获金、银牌,有3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2008年顾颖飞同学喜获亚洲物理奥赛金奖。在2011年江苏省三大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获两项赛事最高奖的第一名,八人次荣获一等奖。

(3)科技竞赛硕果累累。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劳技作品创新大赛、江苏省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5人次获国家金奖,7人次获银奖,123人次获省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第二届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奖,“江苏省电子技师先进学校”,“南通市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4)艺体成绩香溢校园。在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我校多名同学代表南通市参赛,并获一块金牌,3人次获各项前6名,在江苏省第十届健美操比赛中获第一名。2009年我校男女排球队双双获得生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在南通市第五届中小学“独唱、独舞、独奏”比赛中,我校参赛4个节目均获一等奖。在全国第二届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我校3位同学获省级一等奖。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全国顶尖学校。

五、科学探究,努力实现科研兴校

学校的发展,源头活水在于教育科研。石鑫同志深知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学校“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的沙龙活动,大力奖励教师科研成果,不断增强教师大家科研兴校的意识。他自己踏实践行,堪为表率。自2007年以来,石鑫同志先后主持了《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双主体的探索》(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理科数字化实验的策略研究实践开发》(全国教育技术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媒体素质教育的研究》等三项重大课题的研究,现已先后结题或即将结题。2012年石鑫同志再次主持了省重点资助课题《“学术性高中”学生创新潜能培养机制的研究》,目前已开题着手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了自己和其他教师的研究水平,大大促进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海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第五篇:读书笔记未来之路

读书笔记(2)未来之路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一场革命开始了 第二章 信息时代的开始 第三章 计算机行业的前车之鉴 第四章 应用程序和应用装置 第五章 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途径 第六章 内容革命 第七章 对商业的启示 第八章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第九章 教育:最佳投资 第十章 不出户,知天下 第十一章 各展雄才夺金魁 第十二章 举足轻重的问题 跋

汉英术语对照表 译者后记

2008年1月1日后,比尔·盖茨将把他创立的微软帝国交给年轻人来运营管理。他在保留微软最大股东的同时,将花更多的时间,在以他和妻子命名的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上。他的人生进入到新的境界。

大约在1995年,比尔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未来之路》。这本书揭示了微软成功的秘密,而且在那个时候,比尔预言了计算机行业的未来。

比尔自己认为微软的创立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历史的机遇外,还有对历史的学习和深刻体会。

比尔因为在湖滨中学的经历,使自己的天分得到了自由的成长。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小孩和成人一样握有控制权。这种成长的环境,使比尔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就因为热爱,而怀抱梦想。

许多年后,当比尔·盖茨回忆起和保罗·艾伦创立微软时的情景都激动不已:那天,比尔和艾伦正站在哈佛大学广场上忘情地阅读《大众电子学》杂志有关一台小计算机的描述文章。他们不是非常清楚计算机会得到怎么样的具体应用。但他们确信,它将会改变他们和这个计算世界。因为一个梦想:让所有的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计算机。

正是这个梦想强烈的激励着两个年轻人,放弃学业和工作,创立了微软。也正是这个伟大的远景,使以后的微软能走得更远。

比尔离开哈佛的机会成本,就是创立微软的成本。一切拥有雄心和远见的人,一定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历史的机会常常稍纵即逝,容不得瞻前顾后。

在微软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微软有两个突出的阶段,一是将MS dos授权给IBM PC,另一个是开发windows 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在个人计算机革命来到之际,微软很好的把握了自己的发展战略:通过开发通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来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借助IBM的力量把自己带入到一个更高竞争的地位。坚持开放的兼容性的开发,把计算机的世界从一个集硬件、软件一体的集中性、垄断性产业,变成了标准化,可替代性的竞争性产业。

比尔认为只要把软件卖到一个很高的数量,即使是价格低廉,公司也可以发展壮大。到今天来看,这是比尔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之一。现在世界上约有1亿台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壮大,而且在这个赢家通吃的市场上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msdos在帮助微软赚得钵满碟满的同时,比尔想到了下一步的发展,他们从苹果电脑的图形操作中获得了启发,他们决定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windows。

对微软来说,这样的一幕经常出现:竞争对手总是先他们一步作出创新的举动,微软发现了巨大的市场利益,尾随其后。微软的前3版产品,总是遭人诟病或耻笑。但是,随着微软产品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市场的份额也逐渐提高,微软高举价格或免费的大棒,把对手推向危险的边缘,当对手开始通过法律来控诉微软的垄断时,微软已把目光盯向了下一个目标。

微软在windows的开发就是这样,windows1.0出来的时候,历经了7年时间,而且遭到了嘲笑和抵制。即使是windows3.0略有好转。但是,到了95年,当windows95发布时,首发当天,竟然出现了客户彻夜排队购买的场面。

可以说从windows95开始,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才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发展。从那时起,windows在个人计算市场,君临天下。

当windows95大捷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发生,一个由浏览器引发的互联网革命,网景,一个互联网初创的公司,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之后的故事耳熟能详了:微软在内部的《万圣节备忘录》,比尔修正了自己在互联网方面的战略。微软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征途。当微软的浏览器IE5发布后,由于使用了免费大棒,用户占有率到了90%以上。网景,一个时代开启的象征,卖给了AOL,从大众的视野里消失了。

在1995年的《未来之路》,比尔就预见到:总有一天,微软会跟其他曾经的企业一样,由于失去了对形势敏锐的判断,而在历史的机会中跌大跟斗。他预言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失策。互联网转型的案例,在微软成为一段佳话或警示。

在1995年到现在的10多年间,微软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警惕和饥饿,它的领域在扩大,对手也越来越新,越来越大:IBM、sun、orcale、google、adobe...

人员不停流动到对手的公司,微软也不停的把对手的天才揽至自己的麾下。据说,微软每年有大约上100项的产品推向市场。

微软已经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比尔·盖茨已经把微软的目标定格在更高的位置:使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信息时代最终将提供人类更高的效率和生活体验。

无论人们怎样的评说,比尔·盖茨所创立的微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而无论过去多少年,比尔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子和巨人而载入史册。

书的封面上是青年时代的比尔·盖茨,当时的他正因为Windows的大卖而春风得意。

现在回首过去,重新翻阅当年他的著作『未来之路』,很有些特殊的意义和微妙的味道。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曾经是这个巨人当年为之奋斗的理想。也许他万万没有想到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他所创立的Microsoft会面临Google、Apple等新对手的四面夹攻。

而微软当年的胜利,其实也是建立在『开放』『兼容』『合作』的基础上。MS-DOS最早其实并非质量最优的OS系统,但它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快速兼容移植,因而迅速打开了市场。比尔·盖茨自己也在书中举了VHS录像带制式战胜BETA制式的例子来说明,成功的事实标准总是最终由经济机制决定,而非技术优势。

现在比尔·盖茨退休了,微软也在当下貌似与过去的『开放』『兼容』『合作』渐行渐远。曾经大义凛然地提出保护软件创作者知识产权的比尔·盖茨,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战舰会撞上诸如Linux,Google这样真正具备开放性的对手——而这些对手背后的推力,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自由大众。盖茨是个商业天才,但他终究无法打败全世界。

其实这本书的预言几乎全部应验了,或正在应验中。

所以我再读『未来之路』,不由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该书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条通往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未来如何?作者在书中的最后一句写到“我们如何塑造未来?”不得而知!读完此书,我慑服于作者那长远的目光,对未来有着预见的能力及乐观的精神,而且是相当的乐观。作者比尔盖茨的成功或许正是源于他对未来乐观的预测,但是这并不盲目,或许正是他可以看见事物的两面性并对此加以对待吧!看到事物的发展,并且能够客观地认识,了解事物,所有事情都不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需要时间。但在未来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作者有些作了客观的评价,很合理,不盲目夸大,而有些确实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会如何的去发展!但作者对此并不感到担忧,哈哈,我认为他确实很乐观,并且也不忌讳,坦诚地告诉读者信息时代,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将会带来的许些问题。但是,我赞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利和弊,这些事不能避免的。而且作者也乐观地相信,这些利会大于弊的。设想了未来光与计算机的普及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变化和问题。同时,作者也提及了关于这些未来发展的背景,这是免不了的,微软公司的发展或许正是得益于这种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作者强调了一个竞争机制及一个教育机制。前者,作者认为是竞争促使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竞争以技术,知识,人才为核心取胜的概率远远比那些依靠传统模式的公司要大得多。微软以技术取胜,却不单单是卖技术,而是在量上取胜。呵呵,作者也说“只要我们打定在量上取胜,那么我们就能获益。”而且也是靠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后者,作者认为教 育是最佳投资:1在教育上投资技术,将技术引进学校,学习机构;2引导人们多受教育,穷此一生,终生学习。对于第1点(当然了,这两点是我自己概括的)我认为具有商业性,不过,这或许对未来教育的良好发展,这个不谈,我也说不了,谁知道呢?但是第2点我强烈赞同。“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教育”“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接受教育是人们为了能适应社会所能做的最好准备”。

下载《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兴之路读书笔记

    《复兴之路》读书笔记 上世纪,历史见证了中国人为重新唤醒、整顿和振兴国家所作的三次重大努力。其中任何一次努力都不是孤立和个别的历史现象。每一次努力的前后都伴随着一......

    《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幸福之路》读后感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

    读书笔记:快乐之路(最终定稿)

    姓名:马晓莉专业:应用心理年级:09级学号:1311409085读书笔记:《快乐之路》 原来的耶稣难倒了我们:他的文化和思想方式太遥远了。 ——题记 起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其书名为“快乐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推荐]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札记在接触此书之前,我想我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都是不完整的。常年的“中国式教育”让我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很多东西,于我来说,能够与本书相遇可谓......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 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 认......

    《智慧成熟之路》读书笔记

    首尔 智能卡服务:灵活电子收费系统,使用率达90% 一体化汽车站:融合IPTV,传感器,wifi以及交通信息等多方面服务的融合应用 U-交通系统:能感知并适当延长红灯时间,保证老人或小孩顺利......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个体的乌托邦组成真正的乌托邦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的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极大满足,人人平等,没有统治阶级的压迫,安居乐业,劳动成为人......

    《心理治疗师之路》读书笔记

    《心理治疗师之路》读书笔记 作者:杰弗里·科特勒(Jeffrey A. Kottler) 作者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咨询系的教授和系主任。他在幼师学校、中学、心理健康中心、危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