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路》读书笔记[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2:1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希望之路》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之路》读书笔记》。

第一篇:《希望之路》读书笔记

有一个朋友在给我们赠送《希望之路》这本书的时候说,这是给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看的。所以他只给在座的大本以上学历的人送了。我哑然失笑,为他的固执和偏激。

当天晚上,我以大本学历持有者的身份展阅了这本书,果然酣畅淋漓,不亦快哉。无花果的文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评点历史,批判现实,古今中外,教内教外,凡与信仰与宗教有关者几乎无不触及,激情与理智碰撞,历史与现实互证,他的博学和思辩能力以及洪水决堤般的行文,不知老一代“尔林”们如何看待,给我个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服”。

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伊斯兰世界何以衰落至此?中国穆斯林的社会为什么总是这样纷纷争争,不亦乐乎?清真寺为什么充满着野蛮粗俗和狭隘的偏见?信仰的方式为什么变得如此虚假、僵死?伊斯兰的凝聚力和文化渗透力为什么这么缺乏底气?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相背后隐藏着怎么的无知和私欲?许许多多的问题被提出来,提得尖锐而且刻薄,如芒刺背,如针贬骨。无花果杂文式的评说解析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同时也如坐针毡,从伊斯兰的学术历史、政治历史、文化历史到教派的诞生、演变、争执,从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到宗派主义、民族主义,作家试图通过引证古兰、解析圣训、评点林林总总的教法学派来求真证伪,正本清源,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对许多既定的规则提出质疑和分析,对许多荒谬的做法大加嘲弄和挞伐,对许多被奉为圭臬的东西进行无情的批判。即使作为观赏性的文本,无花果的这本著述也是令人赏心悦目,而对于忧教忧民的学者和圣职人员来说,他所提示的真相足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想,批判是享受文化的重要方式,批判也是重构体系的重要前提。对这本书,穆斯林读者大可不必满怀敌意,上纲上线地横加指责以维护自己的体面,甚至像无花果所批评的那样怀疑他人的信仰和举意。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不再沉默的一代青年是如何发展伊斯兰的。

“穆斯林的希望之路”是一个比较乖巧的书名,作家对“希望之路”的指示明显比较匆促,也许这正是一个尚待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网上正在刊登他的最新文章,也许在未来的新书中,他对“希望之路”的指示会从容得多。

第二篇:《希望之路》读后感

~-5-14 字数:884有一个朋友在给我们赠送这本书的时候说,这是给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看的。所以他只给在座的大本以上学历的人送了。我哑然失笑,为他的固执和偏激。

当天晚上,我以大本学历持有者的身份展阅了这本书,果然酣畅淋漓,不亦快哉。无花果的文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评点历史,批判现实,古今中外,教内教外,凡与信仰与宗教有关者几乎无不触及,激情与理智碰撞,历史与现实互证,他的博学和思辩能力以及洪水决堤般的行文,不知老一代“尔林”们如何看待,给我个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服”。

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伊斯兰世界何以衰落至此?中国穆斯林的社会为什么总是这样纷纷争争,不亦乐乎?清真寺为什么充满着野蛮粗俗和狭隘的偏见?信仰的方式为什么变得如此虚假、僵死?伊斯兰的凝聚力和文化渗透力为什么这么缺乏底气?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相背后隐藏着怎么的无知和私欲?许许多多的问题被提出来,提得尖锐而且刻薄,如芒刺背,如针贬骨。无花果杂文式的评说解析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同时也如坐针毡,从伊斯兰的学术历史、政治历史、文化历史到教派的诞生、演变、争执,从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到宗派主义、民族主义,作家试图通过引证古兰、解析圣训、评点林林总总的教法学派来求真证伪,正本清源,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对许多既定的规则提出质疑和分析,对许多荒谬的做法大加嘲弄和挞伐,对许多被奉为圭臬的东西进行无情的批判。即使作为观赏性的文本,无花果的这本著述也是令人赏心悦目,而对于忧教忧民的学者和圣职人员来说,他所提示的~足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想,批判是享受文化的重要方式,批判也是重构体系的重要前提。对这本书,穆斯林读者大可不必满怀敌意,上纲上线地横加指责以维护自己的体面,甚至像无花果所批评的那样怀疑他人的信仰和举意。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不再沉默的一代青年是如何发展伊斯兰的。

“穆斯林的希望之路”是一个比较乖巧的书名,作家对“希望之路”的指示明显比较匆促,也许这正是一个尚待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网上正在刊登他的最新文章,也许在未来的新书中,他对“希望之路”的指示会从容得多。

第三篇:读书笔记未来之路

读书笔记(2)未来之路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一场革命开始了 第二章 信息时代的开始 第三章 计算机行业的前车之鉴 第四章 应用程序和应用装置 第五章 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途径 第六章 内容革命 第七章 对商业的启示 第八章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第九章 教育:最佳投资 第十章 不出户,知天下 第十一章 各展雄才夺金魁 第十二章 举足轻重的问题 跋

汉英术语对照表 译者后记

2008年1月1日后,比尔·盖茨将把他创立的微软帝国交给年轻人来运营管理。他在保留微软最大股东的同时,将花更多的时间,在以他和妻子命名的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上。他的人生进入到新的境界。

大约在1995年,比尔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未来之路》。这本书揭示了微软成功的秘密,而且在那个时候,比尔预言了计算机行业的未来。

比尔自己认为微软的创立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历史的机遇外,还有对历史的学习和深刻体会。

比尔因为在湖滨中学的经历,使自己的天分得到了自由的成长。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小孩和成人一样握有控制权。这种成长的环境,使比尔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就因为热爱,而怀抱梦想。

许多年后,当比尔·盖茨回忆起和保罗·艾伦创立微软时的情景都激动不已:那天,比尔和艾伦正站在哈佛大学广场上忘情地阅读《大众电子学》杂志有关一台小计算机的描述文章。他们不是非常清楚计算机会得到怎么样的具体应用。但他们确信,它将会改变他们和这个计算世界。因为一个梦想:让所有的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计算机。

正是这个梦想强烈的激励着两个年轻人,放弃学业和工作,创立了微软。也正是这个伟大的远景,使以后的微软能走得更远。

比尔离开哈佛的机会成本,就是创立微软的成本。一切拥有雄心和远见的人,一定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历史的机会常常稍纵即逝,容不得瞻前顾后。

在微软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微软有两个突出的阶段,一是将MS dos授权给IBM PC,另一个是开发windows 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在个人计算机革命来到之际,微软很好的把握了自己的发展战略:通过开发通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来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借助IBM的力量把自己带入到一个更高竞争的地位。坚持开放的兼容性的开发,把计算机的世界从一个集硬件、软件一体的集中性、垄断性产业,变成了标准化,可替代性的竞争性产业。

比尔认为只要把软件卖到一个很高的数量,即使是价格低廉,公司也可以发展壮大。到今天来看,这是比尔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之一。现在世界上约有1亿台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壮大,而且在这个赢家通吃的市场上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msdos在帮助微软赚得钵满碟满的同时,比尔想到了下一步的发展,他们从苹果电脑的图形操作中获得了启发,他们决定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windows。

对微软来说,这样的一幕经常出现:竞争对手总是先他们一步作出创新的举动,微软发现了巨大的市场利益,尾随其后。微软的前3版产品,总是遭人诟病或耻笑。但是,随着微软产品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市场的份额也逐渐提高,微软高举价格或免费的大棒,把对手推向危险的边缘,当对手开始通过法律来控诉微软的垄断时,微软已把目光盯向了下一个目标。

微软在windows的开发就是这样,windows1.0出来的时候,历经了7年时间,而且遭到了嘲笑和抵制。即使是windows3.0略有好转。但是,到了95年,当windows95发布时,首发当天,竟然出现了客户彻夜排队购买的场面。

可以说从windows95开始,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才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发展。从那时起,windows在个人计算市场,君临天下。

当windows95大捷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发生,一个由浏览器引发的互联网革命,网景,一个互联网初创的公司,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之后的故事耳熟能详了:微软在内部的《万圣节备忘录》,比尔修正了自己在互联网方面的战略。微软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征途。当微软的浏览器IE5发布后,由于使用了免费大棒,用户占有率到了90%以上。网景,一个时代开启的象征,卖给了AOL,从大众的视野里消失了。

在1995年的《未来之路》,比尔就预见到:总有一天,微软会跟其他曾经的企业一样,由于失去了对形势敏锐的判断,而在历史的机会中跌大跟斗。他预言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失策。互联网转型的案例,在微软成为一段佳话或警示。

在1995年到现在的10多年间,微软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警惕和饥饿,它的领域在扩大,对手也越来越新,越来越大:IBM、sun、orcale、google、adobe...

人员不停流动到对手的公司,微软也不停的把对手的天才揽至自己的麾下。据说,微软每年有大约上100项的产品推向市场。

微软已经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比尔·盖茨已经把微软的目标定格在更高的位置:使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信息时代最终将提供人类更高的效率和生活体验。

无论人们怎样的评说,比尔·盖茨所创立的微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而无论过去多少年,比尔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子和巨人而载入史册。

书的封面上是青年时代的比尔·盖茨,当时的他正因为Windows的大卖而春风得意。

现在回首过去,重新翻阅当年他的著作『未来之路』,很有些特殊的意义和微妙的味道。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曾经是这个巨人当年为之奋斗的理想。也许他万万没有想到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他所创立的Microsoft会面临Google、Apple等新对手的四面夹攻。

而微软当年的胜利,其实也是建立在『开放』『兼容』『合作』的基础上。MS-DOS最早其实并非质量最优的OS系统,但它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快速兼容移植,因而迅速打开了市场。比尔·盖茨自己也在书中举了VHS录像带制式战胜BETA制式的例子来说明,成功的事实标准总是最终由经济机制决定,而非技术优势。

现在比尔·盖茨退休了,微软也在当下貌似与过去的『开放』『兼容』『合作』渐行渐远。曾经大义凛然地提出保护软件创作者知识产权的比尔·盖茨,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战舰会撞上诸如Linux,Google这样真正具备开放性的对手——而这些对手背后的推力,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自由大众。盖茨是个商业天才,但他终究无法打败全世界。

其实这本书的预言几乎全部应验了,或正在应验中。

所以我再读『未来之路』,不由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该书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条通往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未来如何?作者在书中的最后一句写到“我们如何塑造未来?”不得而知!读完此书,我慑服于作者那长远的目光,对未来有着预见的能力及乐观的精神,而且是相当的乐观。作者比尔盖茨的成功或许正是源于他对未来乐观的预测,但是这并不盲目,或许正是他可以看见事物的两面性并对此加以对待吧!看到事物的发展,并且能够客观地认识,了解事物,所有事情都不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需要时间。但在未来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作者有些作了客观的评价,很合理,不盲目夸大,而有些确实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会如何的去发展!但作者对此并不感到担忧,哈哈,我认为他确实很乐观,并且也不忌讳,坦诚地告诉读者信息时代,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将会带来的许些问题。但是,我赞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利和弊,这些事不能避免的。而且作者也乐观地相信,这些利会大于弊的。设想了未来光与计算机的普及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变化和问题。同时,作者也提及了关于这些未来发展的背景,这是免不了的,微软公司的发展或许正是得益于这种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作者强调了一个竞争机制及一个教育机制。前者,作者认为是竞争促使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竞争以技术,知识,人才为核心取胜的概率远远比那些依靠传统模式的公司要大得多。微软以技术取胜,却不单单是卖技术,而是在量上取胜。呵呵,作者也说“只要我们打定在量上取胜,那么我们就能获益。”而且也是靠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后者,作者认为教 育是最佳投资:1在教育上投资技术,将技术引进学校,学习机构;2引导人们多受教育,穷此一生,终生学习。对于第1点(当然了,这两点是我自己概括的)我认为具有商业性,不过,这或许对未来教育的良好发展,这个不谈,我也说不了,谁知道呢?但是第2点我强烈赞同。“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教育”“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接受教育是人们为了能适应社会所能做的最好准备”。

第四篇:复兴之路读书笔记

《复兴之路》读书笔记

上世纪,历史见证了中国人为重新唤醒、整顿和振兴国家所作的三次重大努力。其中任何一次努力都不是孤立和个别的历史现象。每一次努力的前后都伴随着一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又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更大的历史链条中的一部分,而中国人对他们的衰落状况所表现出的不断高涨的愤怒,则使这些历史链条不断延续。这些事件又可以根据其领袖人物而很容易划分开来,上世纪中国革命的三位杰出人物领导了这些事件,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

这三位杰出的领袖都不仅从中国穷人的强烈不满中,而且还从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特别是中国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汲取了政治力量。每个人都借鉴了外部世界的政治思想来创立振兴中华的学说和指导振兴中华的运动。

最初的一次尝试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试图使基本上属于西方世界的立宪主义、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概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尝试还部分地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因为日本看来已成功地模仿了西方取得的工业和组织成就。孙中山作出努力之时,恰值中国的陈腐帝制进行垂死挣扎之际,他所掌握的历史时机最为合适。虽然事实证明,在强大的旧时代的文化和政治残余面前,他的努力最终未能成功。

经过一个时期的**之后,他的一个在后来左右了20年中国动荡局势的追随者提出了更高的振兴标准,这个追随者便是蒋介石。蒋介石的革命同样也是一次企图使西方的现代思潮与更加动荡不安的中国局势相结合的尝试,但在这第二次尝试中,这种结合与第一次尝试中的情况已大相径庭了。虽然蒋介石本人曾受过苏联人的熏陶,并且曾一度与崭露头角的中国共产党人携手参加过一场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站到一起,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一种团结的愿望而已。随着所谓统一战线的垮台,国共合作也于1927年结束,随即开始了22年几乎从未间断的反共行动。

蒋介石非常重视军队,将军队视为防止中国衰弱,防止在政治上分裂的工具。为了表示新的民族统一意识,他创立了一个与欧洲的一些法西斯政党十分相似的垄断政党——国民党。蒋介石自己改奉了基督教,同时又十分看重中国的传统,并且时时表现出一种士大夫的作风。凡此种种进一步突出说明了在争取中国振兴的斗争中,陈旧的内部渊源与崭新的外部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多么复杂。

同孙中山一样,蒋介石也未能成功地将人们与旧时代的不满转化成对他所设计的未来蓝图的拥护。抗日战争初期他曾升华为民族抵抗的象征,但后来它却又完全丧失了力量和感召力。他无力克服自己阵营内部的军阀主义和贪污腐化这一对孪生弊病,与此同时,他自己这颗爱国主义之星也逐渐暗淡下来。蒋介石的踌躇不前使另外一种新的变革方式得以产生,这一方式更加积极地利用了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弊端,以更加清晰的学说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且把变革的重任放在一个纪律更严明、战斗力更强的政治组织肩上。事实证明,自30年代中期的长征以来,一直由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领袖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伟大

觉醒采取什么历史模式和哲学内容的争夺战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组织上,都占有了极大优势。

这位新的领袖不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是革命理论领域里的创新者。他创造性地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了起来。自上世纪20年代初起,毛泽东便积极投身到中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之中。到了上世纪40年代,他已具备了足够的才干来为中国革命制定一套独立自主的理论。的确,当1945年暮春,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贡献被奉为“毛泽东思想”,并且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一种发展,上升为党的指导原则。此举不仅证明了毛泽东在知识方面相当矜持,而且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的自信。虽然共产主义原理和早些时候共产主义在苏联取得的经验为改造中国的初步努力奠定了基础,但随着进一步认识到苏联的共产主义模式已经失败,一个融汇了新学说和中国自己的经验教训的新模式开始形成。中共制定了有别于苏联的灵活计划,终于实现了国家的全面新生。

第五篇:《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幸福之路》读后感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实对寻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换句话说,自恋者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幸福快乐,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绝望。罗素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或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类型。罗素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罗素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就好比把自己囚禁在自身欲望的牢笼中难以自拔,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非自我中心”的视角则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对立消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罗素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下载《希望之路》读书笔记[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希望之路》读书笔记[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快乐之路(最终定稿)

    姓名:马晓莉专业:应用心理年级:09级学号:1311409085读书笔记:《快乐之路》 原来的耶稣难倒了我们:他的文化和思想方式太遥远了。 ——题记 起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其书名为“快乐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推荐]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札记在接触此书之前,我想我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都是不完整的。常年的“中国式教育”让我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很多东西,于我来说,能够与本书相遇可谓......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 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 认......

    《智慧成熟之路》读书笔记

    首尔 智能卡服务:灵活电子收费系统,使用率达90% 一体化汽车站:融合IPTV,传感器,wifi以及交通信息等多方面服务的融合应用 U-交通系统:能感知并适当延长红灯时间,保证老人或小孩顺利......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个体的乌托邦组成真正的乌托邦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的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极大满足,人人平等,没有统治阶级的压迫,安居乐业,劳动成为人......

    《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五篇)

    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家之路》一书,感受到很多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

    《心理治疗师之路》读书笔记

    《心理治疗师之路》读书笔记 作者:杰弗里·科特勒(Jeffrey A. Kottler) 作者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咨询系的教授和系主任。他在幼师学校、中学、心理健康中心、危机中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铺就希望之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铺就希望之路 一、内引外联 畅通就业发展“主渠道” 依靠自身优势,联合省内院校、企业办学,是县职教中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尝试。多年来,县职教中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