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中学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时间:2019-05-13 08:4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中学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中学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篇: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中学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

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

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2)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A.人格 B.性格 C 能力 D.气质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2)负强化等同于惩罚。3.简答题

(1)我国中学应贯彻哪些基本的教学原则?(2)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4.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李明学习非常用功,平时各科成绩都还不错,但每逢大考前他就非常紧张、烦躁、害怕,前一天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进入考场头脑就一片空白,结果成绩总是不理想。老师与同学都认为,李明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努力程度不相称。问题:

①运用情绪相关知识分析李明同学面临的问题。②作为教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主要考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整张卷面中,共有两道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如下: 1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① 学四大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② 教学八大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巧妙记忆教学八大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中是一个重要考点。在此,我们对教学原则进行梳理:第一,如何巧妙地记忆考纲中出现的八条教学原则;第二,通过关键词法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每一原则的内涵。

巧妙记忆教学原则 我们需要掌握的教学原则有八个: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因材施教、系统性(循序渐进)、量力性(可接受性)、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

教学原则记忆诗:直观启发巩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理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教育要统一

二、利用关键词理解教学原则

1.直观性。关键词:直接感知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操作。例如:直观教具、PPT。

2.启发性 关键词:主动积极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例如:不直接呈现问题答案,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自己得出问题答案。

3.巩固性 关键词:复习这一原则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例如:温故而知新。

4.因材施教 关键词:差异性这一原则是说我们面对的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心理学中,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5.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关键词:顺序这一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顺序:一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二是知识的逻辑顺序。例如: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

6.量力性(可接受性)关键词:量力而为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教学要量力而行,教给学生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例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引领者学生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理论与实际并驾齐驱 这一原则告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另外,学生在学会了知识后要学以致用。例如:不少地区补充乡土教材,以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关键词:双基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这一原则是说教育者既要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渗入进去德育因素,以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历史课上,教师讲授有关岳飞的历史,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史实,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岳飞伟大的爱国情怀。3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 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

• 评价主体上,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

• 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 评价内容上,全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 评价方法上,评价方式多样化

•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迁移、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成败归因理论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所以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到内部的、不稳地和可控制(即努力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或者成功归因到努力程度而不是能力。7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迁移的分类:①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②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③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④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2)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①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②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合理选择和安排: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③教授学生学习方法。8分析学生的人格

学生的人格特征包含: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权威性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气质包含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认知风格有场独立型、场依存性、沉思型和冲动型等,气质和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特点,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9气质类型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应刻意改变学生气质,而是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而克服消极品质。

• 胆汁质:不可遏制型,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暴躁易怒,脾气急。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趁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 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热爱社交,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但是粗枝大叶。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砺他们的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 粘液质:安静型,安静稳重踏实,自制力强,但反应性低,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死板。对于粘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渐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 抑郁质:抑郁型,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多愁善感,适应能力差,性格有明显的内倾性。对于抑郁质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10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指导

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①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情景迁移法、情绪宣泄法、行为补偿法);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③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 中学生性心理特点:①渴望了解性知识;②对异性充满好奇与爱慕;③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④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对策:①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心理的变化;②更新理念,认知异性交往的意义;③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总之,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需要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视性教育,而且要把握好教育尺度,在传授性知识的时候,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能被他们接受的方式为宜,而不是简单地把成人的知识教给孩子,或是单纯地迎合孩子的心理。此外,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组织男女学生共同参与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与异性交往的需要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11中学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①外部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学校教育;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⑤价值辨析;

12德育有关原理

• 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 育的八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 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 德育六大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巧记德育八项原则

德育原则一共有八项原则,历年的材料分析题和客观题对德育原则的考查也是非常频繁的,这说明德育原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君子动口不动手 原则1.导向性原则

小杰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脾气有点急,有些小顽皮。有一次,由于小杰动手打了邻班一位同学而被班主任赵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进行训导。班主任赵老师在教导小杰之前就准备把“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道理讲给小杰听。(赵老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之前自己要先明确是非,即导向性原则)原则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小杰来到赵老师办公室,赵老师对小杰说:“小杰,你先坐,我们谈谈你和隔壁班同学打架的事情。”(试想,如果此时赵老师采用的不是和蔼可亲的口吻,而是让小杰站在一旁对他进行训斥,效果应该不会理想,也就是说,想改造一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尊重他,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原则3.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小杰坐下来,赵老师问:“小杰,为什么要打邻班同学呢?”小杰:“因为我亲眼看到邻班××同学欺负我的好哥们阿强,我气不过,就打了他!”赵老师:“原来是这样。”(赵老师只有了解了小杰为什么打人,才能针对小杰的实际问题对他进行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原则4.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赵老师继续说:“小杰,你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重感情,这是好事儿,可是,你也应该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样不由分说的就去打同学,是不是不太好呢?我们可以和××同学讲道理啊,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和老师过去给你们评评理。(赵老师给小杰讲道理,让小杰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小杰,体现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原则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我也知道阿强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班级里也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流,所以总是受一些同学欺负。小杰,我觉得你要是真讲哥们义气,是不是应该在平时多帮助一下阿强呢?帮助他在同学中逐步树立威信!”(赵老师利用小杰重朋友感情的优点来引导他帮助阿强逐步树立威信,体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小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赵老师讲的道理。赵老师说:“小杰,既然你已经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了,如果下次再有和同学打架的行为,我可要有惩罚措施啦!”(赵老师对小杰进行完正面教育,也要有相应的纪律约束,以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原则7.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回到家,小杰和奶奶说起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奶奶对赵老师的教导表示赞同。(家庭与社会只有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保持统一才能够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试想,如果小杰奶奶认为,小杰如果不打同学,小杰就会挨打,那么,赵老师的教导就白费了。充分体现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原则8.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一段时间后,赵老师发现,小杰变得彬彬有理了,在他的帮助下,好哥们阿强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步。(当学生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才能说德育工作取得了实质效果,即体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13课堂行为及应对

• 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①学生的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②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③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

•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①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②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③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④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⑤协调同伴关系;⑥与家长合作;⑦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第三篇:2018教师资格考试-公共科目-《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更新压轴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更新压轴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1.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A.卢梭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答案】C 【解析】夸美纽斯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还集中体现在他的“泛智”的思想中,泛智就是将一 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主张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他在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为 6 岁以下的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2.()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 方式。A.调查法 B.观察法 C.行动研究法 D.个案研究法 【答案】C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就是实践者为了改进工作质量,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 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3.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答案】A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4.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于 1806 年发表了第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这部教

育名著是()。A.《大教学论》 B.《科学的心理学》 C.《实验教育学》 D.《普通教育学》 【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于 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

学著作。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 育科学之父”。5.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句话强调的是()。A.内发论 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社会决定论 【答案】A 【解析】霍尔这句话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属于内发论。

6.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选择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 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7.()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等。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 的评价。题目中老师在课堂上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9.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思想指导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 都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 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 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根据描述,答案选择 C。10.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 B.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时数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11.《学记》中对学习和记忆的论述中指出:“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这体现了记 忆需要()。

A.注重复习方法 B.经常复习C.多种编码方式

D.多种感官参与复习【答案】D 【解析】“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 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因此,这句话强调的是在学习和记忆中要做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1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3.小明在课间欺负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让其放学后到办公室。小明来到办公室后,教师 先给他一颗糖,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小明听后羞愧万分,主 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也不欺负别的同学。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了出色的()。A.教学技能 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 D.教研能力 【答案】C 【解析】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 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 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14.历史课上,小张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答案】B 【解析】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 表什么。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15.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讲解 B.示范 C.强化 D.练习【答案】D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 径。

16.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时,最好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A.运气不好 B.能力不足 C.考试太难 D.努力不够 【答案】D 【解析】把成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17.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后则可以进行抽象的讲解,这体现了这个学生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 发展任务。教学中要遵循每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18.小涛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根据柯尔伯 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涛处于道德发展的()。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答案】C 【解析】认为“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属于普遍伦理阶段,归属于后习俗水平。

19.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答案】D 【解析】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 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

20.胡老师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情况下,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 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 【解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是疏导原则的体现。21.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成长阶段。教师关注学生成绩提高是处于关注情境阶段。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22.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 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新 课改是削弱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进而更加强调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2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学记》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 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种教学 思想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级别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自己对自己的 认可。

【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 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不只是如题干描述的自己对自己 的认可,故题干说法错误。

25.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因而奖励越多越好。

【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 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每当学生出现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行为出现的概率。但 是奖励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适度并且要具有针对性。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26.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答案】(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27.简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地位: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 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28.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案】(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方法有: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 有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注重学生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生成;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 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 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29.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方法有哪些?

【答案】个体自我调适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个体自我调适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和 态度改变等。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30.材料:

一位初中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 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 最终退学。问题:

请用德育原则对该材料进行分析。(18 分)

【答案】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尊重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 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 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 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 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在德育的过程中,只有把尊重信任学生 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1.材料:

田甜同学虽然聪明,但因贪玩使得平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水平,中考前的一段时 间,她的学习状态比较好。一路进步到班级第三名的好成绩。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赵老师 在班会上对她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课下又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了 批评,赵老师说她并没有觉得田甜考得有多好,因为这次的成绩才贴近她真实的水平,凭她 的能力,应该是年级前三名。一直以来就是因为贪玩才造成成绩不好。赵老师还恶狠狠地威 胁田甜,如果不继续努力达到她的要求,她一定会对其进行制裁。后来田甜同学确实克服了 贪玩的毛病,也达到了赵老师的要求。问题:

(1)运用动机理论进行分析,田甜同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赵老师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批 评。(9 分)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9 分)【答案】(1)根据动机强化理论,赵老师对田甜进行表扬和鼓励是利用了强化理论,当出现 好的行为后通过鼓励、表扬增加行为的发生概率;其次之前田甜成绩不好是因为贪玩造成,所以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成绩不好是因为努力不足,所以要引导 田甜克服贪玩的毛病,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由 中 公 教 育 运 城 分 校 上 传欲加了解,详询度娘~~O(∩_∩)O~~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 文 转 自 中 公 教 育 1

第五篇:2016年最新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大纲(天津)

2016年最新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大纲(天津)

总体要求: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天津市的主要景区、导游服务规范、突发事件和特殊问题的处理、综合知识等方面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测查考生的语言表达、礼节礼仪的运用、景点讲解、导游服务程序、应急事故的处理、中外语言互译等方面技能水平;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能力。

第一章 景点讲解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景点的熟悉程度和运用导游讲解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导游讲解方法与技巧

检查考生是否掌握常用的导游讲解方法与技巧,在讲解中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符合导游讲解的规范程序,达到正确性、全面性、条理性、生动性的要求。1.熟悉导游讲解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掌握导游讲解的规范程序和基本要领;

3.熟悉市容导游、景点导游讲解等常用的讲解方法与技 巧。

二、所列旅游景点的导游讲解

检查考生对天津市域内旅游景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是否掌握主要景点的地理位置、具体内容、旅游线路和景点特色,能否胜任主要景点的导游讲解工作。

1.了解天津各区(县)主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和基本内容;

2.掌握本书所列景区的地理位置、往返交通路线、交通设施情况、景区内的精品游览线路、景区特色、游览内容、历史典故等。

三、游客所提问题的解答

检查考生是否熟悉解答游客在市容游览、景区游览及其他与游客相处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是否掌握解答游客所提问题的技巧。

1.熟悉市容导游、景点讲解所涉及的自然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生活常识,并能够用于解答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

2.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针对不同游客的旅游消费心理,有的放矢地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

第二章 导游服务规范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服务规范、工作程序、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考试内容:

一、地方导游的导游服务规范

检查考生是否熟悉和掌握地方导游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

1.了解接待旅游团队前的服务准备内容,熟悉计划准备、物质准备、语言和知识准备、形象准备、心理准备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熟悉接站服务的工作程序,掌握旅游团抵达前的服务安排、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赴饭店途中的服务等方面的导游服务规范;

3.熟悉入店服务、核对及商定活动日程等服务规范; 4.熟悉参观游览服务的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掌握出发前的准备、途中服务、景点导游讲解、参观活动、返程中的服务等服务内容和服务技巧;

5.熟悉和掌握地方导游应提供的社交活动、餐饮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等服务项目的具体服务程序、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

6.熟悉送客服务的服务规范与服务质量标准,掌握送行前的工作、离店服务、送行服务等工作的程序和服务质量标准;

7.熟悉旅游团队离开当地后所遗留问题的处理、结账、总结等后续工作的工作程序。

二、全程导游的导游服务规范

检查考生是否熟悉和掌握全程导游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

1.了解全程导游的服务准备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掌握接待计划的熟悉、知识准备、物质准备、与接待社联系等工作内容;

2.熟悉首站(入境站)接团服务的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掌握迎接游客、入境介绍、商谈日程、入店服务等服务工作的方法;

3.熟悉各站服务的规范,掌握抵站服务、停留服务、离站服务、途中服务等全程导游服务的质量标准;

4.熟悉末站(离境站)送团服务和后续工作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三、定点导游的导游服务规范

检查考生是否熟悉和掌握定点导游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

1.熟悉服务准备方面的工作内容,了解旅游者的基本情况;

2.根据旅游者的情况准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导游讲解方式;

3.掌握必要的生态环境或文物保护知识和安全知识; 4.了解景区景点的有关管理规定;

5.熟悉景点导游讲解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掌握致欢迎词、导游讲解和送别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散客旅游的接待服务规范

检查考生是否熟悉和掌握散客旅游的接待服务程序及应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

1.熟悉接站服务的基本程序和服务质量标准,掌握服务准备、接站服务、沿途导游服务、入住饭店服务和后续工作的服务规范;

2.熟悉散客导游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服务质量标准,掌握出发前服务、途中导游服务、现场导游讲解等服务规范;

3.熟悉散客送站服务的基本程序,掌握散客送站服务准备、到饭店接运游客、到站送客等服务规范;

4.了解自驾车散客旅游的接待服务规范,熟悉向导服务、安全服务、生活提醒服务等服务内容。

五、出境领队服务工作程序

检查考生是否熟悉和掌握出境领队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

1.了解出境旅游团领队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标准; 2.了解出境前服务准备工作程序以及服务准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出境旅游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及带团出境、抵站服 务的服务规范;

4.了解境外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服务质量标准; 5.了解归国入境服务和归国后续工作的内容。

六、文明旅游

检查考生是否了解文明旅游的意义,熟悉相关的文明旅游公约,掌握应对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言行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方法。

1.了解开展文明旅游活动对维护我国的国家形象、维护旅游者及相关利益方合法权益的意义;

2.了解导游员在促进文明旅游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义务;

3.熟悉《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4.掌握应对个别旅游者不文明言行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方法。

第三章 导游应变能力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是否掌握旅游者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是否掌握不同原因造成旅游活动计划变更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是否具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旅游事故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旅游计划与活动日程变更的处理

检查考生对于旅游计划、旅游活动日程、活动项目变更、游客人数变化等情况的处理能力。

1.了解导致旅游计划发生变更的原因,熟悉变更发生前导游人员应采取的措施;

2.熟悉和掌握处理旅游线路变更的原则与技巧; 3.掌握处理旅游日程变更的方法; 4.掌握旅游活动项目变更的处理方法; 5.掌握入境旅游团人数变更的处理方法。

二、导游员工作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检查考生对于漏接、错接、空接、误机(车、船)等导游员工作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

1.了解漏接、错解、空接、误机(车、船)事故产生的原因;

2.熟悉漏接、错接、空接、误机(车、船)事故的预防措施;

3.掌握漏接、错接、空接、误机(车、船)事故的处理方法。

三、旅游者个人事故的处理

检查考生对于旅游者的证件丢失、财物丢失、游客走失等个人事故的处理能力。1.熟悉旅游者证件、行李、钱物丢失的主要预防措施; 2.掌握旅游者的旅行证件、行李、钱物丢失事故处理方法;

3.了解造成旅游者走失的主要原因,熟悉旅游者走失事故的预防措施;

4.掌握旅游者走失事故的处理方法。

四、旅游者患病、死亡的处理

检查考生对于旅游者患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旅游者死亡的处理能力。

1.熟悉旅游者患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旅游者患一般疾病的处理方法; 3.掌握旅游者突患重病的处理方法; 4.掌握旅游者因病死亡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五、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检查考生对于旅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

1.熟悉交通、治安、火灾、游客溺水、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

2.掌握交通、治安、火灾、游客溺水、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法。

六、旅游者越轨言行的处理

检查考生处理旅游者的越轨言行能力。1.熟悉对于旅游者的攻击性或污蔑性言论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2.掌握对于旅游者的违法行为或违规行为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七、旅游者个别要求、特殊需求的处理

检查考生对于旅游者提出的个别要求或特殊旅游者的需求的处理能力。

1.熟悉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基本原则;

2.掌握旅游者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等方面提出个别要求时的处理方法;

3.掌握参加旅游团活动的旅游者提出自由活动要求时的处理方法;

4.掌握旅游者关于探亲访友或亲友随团活动要求的处理方法;

5.掌握旅游者关于中途退团或延长旅游期限要求的处理方法;

6.掌握旅游者要求导游人员转递物品和信件时的处理方法;

7.熟悉对宗教界旅游者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 8.熟悉和掌握对儿童或老年旅游者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

9.熟悉和掌握对残疾旅游者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 准。

第四章 综合知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时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综合知识、地方导游的综合知识以及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国家(地区)的综合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时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检查考生对于时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综合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1.了解当前国内和国际重大时政事件,熟悉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

2.了解国内、国际文化、社会发展现状,熟悉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重大成就;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 4.熟悉和掌握我国有关旅游者和旅游业的法律、法规。

二、地方导游的综合知识

检查考生是否熟悉和掌握天津市及各区(县)概况;能否胜任天津市容游览的导游讲解工作。

1.了解天津市的地理区位、行政区划、人口数量、民族构成、气候特点; 2.熟悉天津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市容游览线路; 3.掌握天津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4.熟悉本书所列景点的具体内容。

三、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国家(地区)的综合知识 检查考生对于我国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国家(地区)综合知识的熟悉程度。

1.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客源国(地区)及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外国旅游者在中国境内的权利和义务; 3.熟悉交通、邮电、货币、保险、卫生常识、国际时差及其他常识。

第五章 语言表达与外语能力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及身体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否了解导游语言的功能和运用原则;是否掌握导游语言的语调和运用技巧;能否运用外语进行导游讲解、回答问题及中外口语互译。

考试内容:

一、语言表达能力

检查考生在导游讲解及其他旅游接待服务中的运用口 语表达、体态语言的能力。

1.考生在进行导游讲解时,是否显示出较强的目的地性、逻辑性和针对性;

2.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其口语表达是否简洁明了,并能够视情况进行调整;

3.考生能否较好地运用首语、手势语、目光语等与游客进行交流;

4.考生能否运用口语语言艺术进行导游讲解,较好地回答游客提问。

二、外语能力

检查考生运用外语进行导游讲解、回答问题及在汉语和外语之间口头互译的能力。

1.考生能否用外语介绍旅游景点、参观单位; 2.考生能否用外语同外国旅游者进行交谈和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3.考生能否用外语办理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移民、海关等的相关手续;

4.考生能否独立进行汉语与外语的相互翻译。

第六章 仪表礼仪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是否掌握并运用导游服务工作所应具备的礼节、礼仪知识;举止行为是否端庄大方;服 饰、化妆是否得体。考试内容:

一、仪容仪表

检查考生在导游讲解及其他旅游接待服务中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导游人员应达到的要求。

二、仪态

检查考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仪态,举止优雅,风度洒脱。

三、礼貌礼节

检查考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礼貌礼节知识,并能够成功地运用在导游讲解及其他旅游服务接待工作中。

1.熟悉和掌握介绍和自我介绍、握手、拥抱、鞠躬、合掌、互递名片等见面礼节;

2.熟悉和掌握与游客交谈的礼节;

3.熟悉和掌握宴会、会见等社交礼节及日常交往礼节。

下载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中学学.《教育知识与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各科目笔试大纲(中学学.《教育知识与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