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教化作用与幼儿德育教育5篇

时间:2019-05-13 08:3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教化作用与幼儿德育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教化作用与幼儿德育教育》。

第一篇:浅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教化作用与幼儿德育教育

浅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教化作用与幼儿德育教育

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从先秦到明清近代都以文言意,以意教人。在先秦时期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比较重要,人们出行做事,教育别人都以诗歌来述说,如,《汉书·艺文志》载:“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领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在古代一些我们现代视为文学作品的古代文论则作为人们学习的教材,如,《诗经》。作为统治者则以这些文学作品来教化民众以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所以《礼记·乐记》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派,他们在认识文艺的社会作用非常的突出,他们的文学作品所吐露出来的思想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这就是说明文艺只是他们的附庸,其重点而是文艺的宣传教化的作用。如,对于君子的个人修养孔子有这样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不过从古代文论中可以看到教化都以“德”为先,这也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政治目的一致时时才可以,如《尚书》记载了周公的不少言论,基本的是“敬德”和“保民”两条,《尚书》告诫说:“搞汝德之说,于罚之行”。说的就是“敬德”。德的古字就是从值从心,意思是把心思放端正,要常常努力,不可松懈。我在进行幼儿教育中也很注重幼儿品德的培养,主张以德育为先。人们长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对于学龄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那么这些教育什么最为重要呢?孩子的知识没有掌握好会成为一件不合格产品,技能没有掌握好会成为一件劣质品,如果孩子的品德不行,那将来会是社会的危险品。

不管是自身的修养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德都是最基础。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我从他们的一言一行开始教育,先教育他们学会用礼貌的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请等等。从他们身边的人开始教育,对父母要关心,如,父母下班后给他们倒水,慰问等。除了行动和言语上面的教育还有态度上面的教育。对待长辈要尊重,如何尊重长辈,如《弟子规》所述:“父母呼,行勿懒;父母命,行勿缓;父母教,须尽听;父母责,须顺成。”对于同辈,孩子与同伴之间也要以礼相代,如,向参与活动时要问对方能否同意自己加入,提出问题时要先举手,别人说话时要注意倾听等。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在教学技法上我或以孔融让梨的故事,或以香九龄,能温席来教育孩子。以有礼有质有文,文质彬彬的君子之范为榜样来学习。当然这些是为了帮助幼儿提高个人修养,学会与人相处的礼仪,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与政治目的无关。

第二篇:幼儿舞蹈中的德育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少儿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使他们得到情操和情感方面的教育,从爱祖国、爱人民、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中,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增长知识,提高智力,从而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少年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培养儿童心灵美、行为美的崇高思想境界。美育中包含着德育,德育中渗透着美育。舞蹈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表现舞蹈语汇,来表达人类的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感。

普及少儿舞蹈教学是当今社会的需求,而做好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学好舞蹈的基础,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习舞蹈基本功,丰富美育知识,学习健康优美的舞蹈文化,增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训练协调的形体并加强孩子们的交流与友谊,提高孩子们的悟性,满足孩子们文化娱乐与社会交易能力提高的需求。艾舞张老师指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又主要靠我们用语言来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它包括机智、幽默、情感等对音乐教学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习创造,不断积累课堂教学艺术。还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自在、自然的天地。

一是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少儿舞蹈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内涵。少儿通过训练、表演,教育了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是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少儿舞蹈教育对于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受教育的少儿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

三是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少儿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少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团队意识。目前,少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少儿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少儿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少儿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少儿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符合少儿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其实临阵怯场和不喜欢冒尖是两回事儿了,临阵怯场说明孩子还是有很大的上台的欲望的,那还是多鼓励一下吧,怯场的原因大都是还没有足够的自信,那样家长可以帮他分析一下,告诉他到台上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别人,是一种分享,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即使说的不那么流利,也会得到小朋友喜欢的。可以试着先在家里做一个小小舞台,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慢慢的再过渡到比较多的人。

如果孩子不喜欢冒尖,那就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不要每次都让他上台,可以在他有话想说时,再鼓励他

蔡元培从心理学的视角论述过文艺、美育方面的问题,因而他的文艺与美育心理之思想,尤其美育及美育心理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认为:“文化是意志活动的现象。意志的活动,恃有两种能力:一是推理力,以概念为出发点,演成种种科学;一是想象力,以直观为出发点,演成种种文艺”。这里的“意志活动”,“推理力”、“想象力”都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将文艺看作是人一种直观的充满想象力的意志活动。为了进一步论述文学与科学的差别,他举例说:“同一自然景物,在科学上为形体解剖,生理实验,用途改造等等,而文学家乃注意于色、声、香、味之观赏的描写与印证,完全为超实用的。”他还指出艺术的种类,不外乎视觉的和听觉的两大类,而文学则是综合视、听两觉的。总之,在论述艺术和文学问题时处处采用了心理学的视角。美育更是蔡元培非常关注的问题。他最早译出美育一词,也就是美感教育。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是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尽管现在看来,美育并不完全应用美学理论,美育的作用比陶冶情感更广泛,但将美育从美感来认识是富于深刻的心理学内涵的,这正是美育心理的一个关键问题。产生美感需要感知、理解、想象参与到人的情感中去,是多种心理功能共同活动的结果,而情感在这里处于核心地位,这是一种深刻的心理学思想。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提倡以美育破除迷信。他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的3种精神作用,即知识的要求,意志的愿望和情感的需要,3种作用常兼而有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昌明,知识作用和意志作用逐渐与宗教脱离,惟宗教庙宇、宗教音乐与舞蹈等的美术作用还结合在一起,通过情感产生影响。他说:“宗教上被认为尚有价值的,止有美育的原素了”。“在宗教的仪式中,就丢掉了智德体三育,剩下的只有美育,成为宗教的唯一原素”。而美育与宗教有分合两种情况,“应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从心理学看,人总是受某种信念、信仰支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是积极的,蔡元培的文艺与美育心理之思想,开了我国现代文艺心理与美育心理学之先河。

案例背景

舞蹈是幼儿园艺术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我班幼儿喜欢音乐舞蹈,无论在什么时候,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就会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按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能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创编简单的动作,初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于是我班的“星光大道”便成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快乐天地。今年“六一”节,为了满足幼儿上台表演的愿望,我邀请了一大半幼儿参加舞蹈演出。

案例介绍 案例一

五月中旬,在舞蹈房内,我们正进行六一节目的排练。孩子们认真的模仿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对着镜子努力把自己的动作做得最好,在老师的鼓励声中孩子们露出满意的笑容。中途休息的时候,几表演葵花的小朋友露出淡红的小膝盖谈论着。沐阳说:“刚开始跪地时候红红的,真有点疼”,“我也是”依娜用手摸了摸膝盖,“现在不疼了”。当音乐再次响起,孩子们小鸟似的回到自己的位置,摆着各自的造型跪好。案例二

演出那天,我班的舞蹈刚结束,台下响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子涵妈妈告诉我说:“项老师,我们得先走了,昨天子涵有些发烧,吊了一瓶水,今天好多了,本打算不让她参加演出了,孩子不愿意,想化妆上台表演,还说少了她一人舞蹈就不好看了。所以我和医生约好演出后再去医院。”我心疼的一把把子涵揽在怀里,抱了许久许久„„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在我们排练节目当中都可能遇见过。幼儿舞蹈是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舞蹈特有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我认为幼儿舞蹈排练中的德育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通过幼儿舞蹈排练,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幼儿舞蹈有诗意的构思,有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幼儿舞蹈艺术通过孩子们的内在韵律和形体节奏的柔和,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在身心自美的过程中给人以美,是一种集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想的美育形式。它通过无声胜有声的美陶冶着孩子们的道德情操,美化着孩子们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从中去感知美、表现美。在排练中,每个孩子都为其表演的角色着迷在排练中,但又为其所表演的角色中舞蹈内涵的感知所困扰,但孩子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学着、练着,始终不肯放弃。终于,汗水没白流,劲儿没有白使,演出的成功使孩子们通过表现自己的美来,来真正体验到了舞蹈的美,感受“付出”的美。同时在观看其他班级的幼儿表演的同时,老师也不失时机的讲解,诱导,指出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和辨别能力。

2、幼儿舞蹈排练是培养幼儿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

幼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团队意识。目前,幼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少儿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少儿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少儿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少儿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通过舞蹈排练可以培养幼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幼儿的坚强意志,以及奋发向上的思想品质。

幼儿在排练舞蹈时是很艰苦的。每一个动作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习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酸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大班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杨丽萍、邰丽华等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很多孩子刚参加排练时,跪总跪不好,让他们双手举高,总是酸的掉下来,有的则偷懒不用心做。我就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思彤、依娜来作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家都非常卖力地练。排练时,刘奇头一天还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艰难学会老虎打斗的动作,两天后,刘奇已经自己能跟着音乐和其他小朋友配合了,原来不服输的他天天回到家在请妈妈帮忙对练,对着镜子练。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给他鼓掌。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4、幼儿舞蹈排练的德育功能还能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符合幼儿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少儿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

少儿舞蹈教育一般是一种集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团队意识。目前,少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城市少儿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少儿缺乏团队意识。因此,通过少儿舞蹈这种教育形式,对少儿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符合少儿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3.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

少儿舞蹈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内涵。少儿通过训练、表演,教育了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4.是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

少儿舞蹈教育对于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受教育的少儿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

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是通过少儿舞蹈教育,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并且培养小孩对美的追求。舞蹈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少儿吃苦的精神,通过长期的坚持磨练小孩坚强的意志力。儿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进行儿童舞蹈教育,能够陶冶小孩的情操。

舞蹈是需要与音乐相互结合的,并且在优美的旋律下,做出优美的动作,塑造出优美的舞蹈形象。在儿童时期进行舞蹈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的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有激发内心意志力的功能。

2、学习舞蹈,是培养少儿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

小儿进行舞蹈教育是一种对美学形态的肯定,融合了教学,排练以及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规范性与强制性,这种教育特点有助于培养少儿时期懂得遵守严格的纪律,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

3、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炼少儿的坚强意志。

舞蹈的学习是一件辛苦的才艺训练,少儿时期进行舞蹈的排练,通过这种艰辛的学习方式,加强小孩吃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让小孩在面对更加困难的事情时,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魄力。

4、学习舞蹈,感受最真实的心灵

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少儿自己参加,一起喝同伴参与尽力啊的一种形式,真正地体现了教学越来越能够发自内心的情绪表发,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非常符合少儿思想品德形成的定律。

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教学规律,还要掌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全面的、有素质的学生。我们从几个方面抓起。

一、培养组织纪律性,严格执行课堂常规要求在训练舞蹈以前,队列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动作准确、讯速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思想上对舞蹈课存在有错误的认识,在行动上表现为对舞蹈课不重视,动作拖拉,纪律松散。针对这些问题,我给学生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训练的故事。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要求学生做到上课不迟到,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我就提前站在舞蹈排练室里,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并对来得早的学生和做到“快、静、齐的小组进行表扬。

在讲课过程中,学生不能闲聊。做练习时,要求同学们必须按照教师宣布的规定和要求,如:基训课,同学们要自觉按教师的定量完成,实事求是,如发现有的学生偷懒、虚报,就立即进行制止,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不说谎话。还规定学生做练习时必须列队,有顺序的进行,在上课期间有始有终,应按堂规要求下课,决不允许学生未经整队就一哄而散。从而培养良好习惯。

二、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体。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训练和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练习的基础上获得的,思想品德要在训练班过程中磨练,才能产生质的变化。例如:基训课,因为内容多,除了准确地掌握各基本动作要领外,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训练比较枯燥无味,对学生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训练中坚持下去,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可能产生,并通过反复实践和积累,不断扩大和巩固质变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结合基训教学,分组进行基训课观摩活动,同学们通过观摩活动,既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又激发了基训课的学习兴趣。在观摩活动中,旁观的同学呐喊助威,鼓励基训的同学表现出好的成绩;待测试者完成后,马上送水擦汗帮助他们放松,这样既提高了基训的效果,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

三、培养克服畏难情绪 在舞蹈训练中,难免会有学生出现退缩的思想,对于这种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如:学生在练前桥、动作技巧时表现出惧怕、畏难心理,教师应及时上前劝导、辅助,把握时机进行教育并给予鼓励和引导,一旦有了进步,则立即予以表扬并奖励(小红花或小蜜蜂或进步了等奖章),从而使她进行反复练习,以巩固勇敢精神的质变效果。这时教师的评价言语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能出现“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不会”、“实在是太难看了”等挖苦讽刺、损伤其自尊心的言语,甚至扩大模仿学生的不正确动作,造成学生过早给自己下结论,认为自己是队伍中最差的一个学生,从而对舞蹈失去了信心。换言之,教师如用上“动作美多了”、“这一次手指的感觉很好”、“脚背再用力推就更到位了”、“就刚才这一刹那间的表情很投入,继续努力”等先肯定、再指出问题的评价语言,那么学生和你就都会有另外的收获。

四、加强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保持稳重和积极的热情,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尊敬教师,养成良好的品质,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学生的舞蹈教学内容多、时间短且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对面的模仿欣赏,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体会,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充满批评和指责,使学生难以忍受,导致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1)言传身教加强情感交流。小学生入学前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舞蹈,仅知道其表现出的动作优美,好看,而不知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强制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准确的动作,分析要领,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并以准确的示范给学生以完美的舞蹈形象。

五、培养审美意识

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田野等等, 无不包含着美,包含着艺术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小就到自然中去,去同流水细语、去倾听树叶的倾诉、去感受山泉的叹息、去把握大地的脉搏、去感触海洋的呼吸„„他们可以在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中会获得美的陶冶,自觉地接受艺术教育。但是,也可以通过儿童舞蹈特有的舞蹈语汇、形象化的优美动作和优美的音乐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美的爱好和美的表现, 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同时,使他们在情操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育、心灵上受到启迪。例如,舞蹈《我有一只小木枪》的教学过程就较好的发展了少儿动作的协调的节奏感, 并巩固了少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的发展。同时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军叔叔高大威武的美好形象也牢牢树立在孩子们的心中。

总之,加强少儿舞蹈教育,培养他们的舞蹈感情,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增强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能了解并掌握舞蹈艺术,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性情、品质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规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马秀娟论文浅谈传统节日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节日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玉门市第一幼儿园 马秀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教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我们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崇尚敬老的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容包罗万象,在其背后蕴含的是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以活动为载体而又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代表性与活动性是传统文化中其他内容所不具备的。而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和孩子的生活是息息相关。节日的环境、氛围、成人的庆祝方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可让其直接体验、感受、耳濡目染节日环境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这些都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正是节日环境的特殊性使节日教育具备了可接受性,从而能发挥出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可以以人们参与节日的广泛性、对节日的认知程度和节日的影响力为参照,以适宜幼儿活动为标准,通过选择典型的传统民间节日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使传统节日更好地发挥其本身的教育价值。

一、传统节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在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主题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家长有着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良好的品德行为应从幼儿时期打下基础,形成习惯。所以在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而传统节日就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很好素材。

我们在开展传统节日特色的主题活动“端午节”时,我们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来源,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从而萌发他们爱祖国的情感,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品尝粽子,知道粽子的不同种类。在开展“重阳节”的主题活动中,让孩子们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我们带着孩子们来到敬老院,把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送到爷爷奶奶们手中;让爷爷奶奶们来到幼儿园和我们一起动手制作重阳糕、一起游戏,从而培养孩子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二、传统节日培养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即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尊重孩子创造性地发挥,如在开展“元宵节”的“赏灯”活动时,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们自由选择制作,有的孩子把红色的纸贴在方便面的盒子上,并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喜羊羊的图画;有的孩子用纸折成了灯笼;有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动手制作了有传统特色的兔子灯;有的孩子用橘子制作成了一个橘子灯;有的孩子在父母帮助下制作了十二生肖的灯笼;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而我们对于孩子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

三、运用传统节日,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近几年全球达成共识的一个观念,如何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本民族的特色,灌输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中国传统地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注重利用传统的节日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如我们在春节时有放鞭炮、燃烟花、吃年夜饭、收压岁钱、贴春联等习俗,这些都能激发孩子关注亲情继而形成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孩子们观看录象、听故事,了解到春节的来历,不同地方人们是如何过春节的,有的幼儿会问“老师,外国人有没有春节呀?”于是我们抓住教育契机,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知道春节在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是我们特有的节日,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节日文化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小观的,在当今这个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我们以传统节日为敲门砖,打开了传扬民族文化的大门。我们通过节日这一途径,将优秀的民俗文化传递给了孩子,使他们从小具备正确坚定的信念,将民族和祖国希望的火焰传承下去,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当然节日具有发展性,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类文明的进步,节日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演变,因此对于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让幼儿不忘我国传统民俗节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外,还应该关注那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现代文化节日。把传统的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让节日教育赋予浓浓的现代气息,具有更加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这也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使我们的传统节日教育之花越开越艳。

第四篇: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阳信县流坡坞镇褚家小学 杨储太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根、是魂,是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当从少儿教育抓起,让他们从小就能受到传统精粹文化的熏陶、浸润。对于融合西方文化精华,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品质,莫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性。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德行的人。”可以说,个人自身行为的规范和自律,必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进步和发展。

这与小学生德育的目的是相契合的,具体地说:第一,浓厚的道德色彩。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道德色彩,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将来按照道德原则为人处世。第二,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这种以对国家民族的关注、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谛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增强着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第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对世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民族,这种责任感与进取精神紧密相连,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国家强盛时期,还是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都曾激发民族斗志,培育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这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当代小学生有着尤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四,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理解总是从这种关系中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以个人主义为动力,而注重群体和谐,勤奋合作,提倡齐心协力等等。这些对于重建校园公正、扶植校园正气,调节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1、当代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人的道德素质下降的客观状况。市场经济解放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促进了财富的增加,但同时又使人的利己心和贪婪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因而引起了对传统道德的剧烈冲突,出现了道德水准的下降。处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小学生也受到影响。因此,在道德建设中,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成果来之不易。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相当一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他们注重自我、看重功利、道德取向多元化。有的把家长职位的高低、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生活消费的层次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在社会公德方面,有些学生存在着行为和认知上的脱节,认为社会公德可有可无,甚至还有人认为社会公德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束缚,限制了人身自由;有的学生对帮助他人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态度冷漠。针对这种现状,加强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吸取传统文化精华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可辅之以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感化,以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教化作用。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单就儒学思想中的“修”、“仁爱”、“礼仪”、“信”、“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小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

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

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就可以用“有道”的思想强化学生对于遵守基本社会生活规范、养成的良好行为及礼节、礼貌习惯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在进行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的同时,学校要努力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各科老师也可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传统文化若能与当前学科教学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老师在教学中,可向学生充分展示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小学各学科中都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而语文。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

第五篇:论班主任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德育论文

论班主任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县(市):新疆叶城县

学校:新疆叶城县青年点小学

姓名:张威祯

学段:小学

论班主任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张威祯

新疆叶城县青年点小学

摘要:德育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德育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应把道德教育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或核心地位。

关键词:德育教育 课堂教育 情感教育 沟通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育人文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中,把德育教育摆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而让德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冲击。为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抓好班级的道德教育首当其冲。

一、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学科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渗透。教师们感到,语文教学本身就有“文道结合”的教学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似乎很难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掌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兼班主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教师结合教学过程,要适时进行渗透,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增进爱国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班主任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容易模仿大人。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班主任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合作式学习,自我探索式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每一部分知识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学习方式。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论证,经过激烈的讨论、研究,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此外,课堂上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很重要,如养成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善于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树立自信心的良好品格。

二、班主任在校园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小学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学校既是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发挥号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

1、在课余生活中渗透德育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来设计、组织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德育渗透一般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如:午餐时,除了让学生品尝食堂工作人员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前带学生去观察食堂工作人员整理餐具、洗、切、烧、煮等过程;饭后,让学生亲眼目睹食堂工作人员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地,清洗一大堆的餐具,满头大汗的繁忙景象。实际观察不仅使学生对食堂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同时在实际体验使得学生懂得劳动者的辛苦,挣钱的不容易,合理购物,感受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其实班主任在课余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很多元的:像学校草坪被同学踩死了,成了一条小路;学校花池里的花不见了,校园里有很花瓣和干枯的花朵;某学生把另一学生牛奶撞翻了等等,班主任可以紧紧抓住这些在校的渗透机会,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行为品质问题和外界因素的各种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2、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

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班主任,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学生生活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他们的情绪非常愉快、态度是积极的,乐于接受教育。我们的学生,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的。如何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渗透,让学生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是是每一位班主任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校校园的美化,还可对班级的布置进行改革。由班主任和班中的孩子一起动脑、动手布置自己的教室。如:每一个教室都是一个温馨的家,有由精彩图书汇集而成的图书角,有“雏鹰争章”上,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和才华;有“群星璀璨”表扬栏里,同学们把自己各方面的表现,以争国旗方式展示出来。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往往是一种无声、无痕的教育,而它对学生的作用及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如此,这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难以用语言对学生讲清的观点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例如“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不是仅靠老师的言传,而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如“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黑板报等,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完成的过程中,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感感染下,通过参观、外出活动等,使学生从中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与家长沟通中渗透德育教育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小学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学生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学生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班主任也要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小学的教育主张和对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小学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学生道德发展的水平。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小学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四、情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教育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班主任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如:表现落后的“问题学生”即“后进生”他们的意志品质相对较弱,做事缺乏耐心和信心。只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不把这些学生置之度外,而是用理想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后进的学生也可以进步的,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只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向学生家长告状等,既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导致教育失败,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班主任在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下载浅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教化作用与幼儿德育教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教化作用与幼儿德育教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语言就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可以使我们了解对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用生动有道理的语言去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的行动。[关键词]德育......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海安县机关幼儿园王志梅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究的问题。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海安县机关幼儿园王志梅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究的问题。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

    幼儿剪纸的作用与意义

    幼儿剪纸的作用与意义平坝镇幼儿园——罗丹 剪纸活动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除了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还是较好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手......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摘 要]情感是学习兴趣等内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只有老师和学生达到了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够使学生有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舞蹈教学中......

    浅论注重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定稿)

    浅论注重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 2011-2-1 15:38:48 点击数 567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收藏到:QQ 百度 雅虎]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是......

    浅析如何在幼儿园运动中渗透大班幼儿德育教育

    浅析如何在幼儿园运动中渗透大班幼儿德育教育 上海体育学院 2014级在职硕士 体育教学1班 24号陆莉敏 【摘要】: 二期课改提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就是一......

    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探讨

    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探讨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