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 经典考点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A)。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C)。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C)。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改为:×。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改为: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
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改为:
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改为:
5、×。改为: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2分)
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4分)
2、教师角色的变化:
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4分)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1、(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4分)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
(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4分)
1、D;
2、A;
3、C;
4、C;
5、D。
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标准答案]
1、新教育大纲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
学活动
11、辅助形式
12、课外辅导
13、通过各科教学
14、课程计划
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16.③ 17.① 18.② 19.① 20.① 21.① 22.① 23.③ 24.① 25④ 26.① 27③ 28①
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
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
(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34.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
(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③只有在**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第二篇:2014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
2014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B)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三、单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 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四、双选题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B)制定本法。
A 宪法B 教育法C 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 学费B杂费C书费D 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当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 耐心B 个性 C平等D 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CD)来保障”。
A 靠教师B 靠社会C 靠法制D 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BC)放在突出地位。
A 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 职业道德教育D 信息技术教育
五、多选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政治理论、(ABCD)、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教育方针B 政策C 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BCD)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 “八荣八耻”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CD)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 共产主义B 爱国主义C 集体主义D 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了、下列证明和材料:(ABC)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的请款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 身份证B 学历证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C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ACD)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 宪法B 教育法C 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六、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第三篇:银行招聘: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银行招聘: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一、银行从业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之公司终止制度
公司因破产或解散而导致终止,丧失其企业法人资格。公司终止主要有两种情形:(1)公司破产(2)公司解散
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②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③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④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被撤销以及人们法院予以解散的,应当解散。
上述解散情形出现时,除公司合并、分立免于清算外,公司均必须进行清算,清理债券债务。
二、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重要时间考点总结 1912年: 中国银行成立 1948年: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1954年10月1日: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 1974年底: 巴塞尔委员会成立 1979年:
①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成立。②农业银行恢复开业。③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④新中国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⑤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我国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980年:
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目前已形成保险市场体系。1984年:
①1月1日,工商银行成立,原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职能划归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只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自同业拆借市场。1987年4月1日:
交通银行成立,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8年7月:
通过了《巴塞尔资本协议》 1990年底:
①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股票市场形成。②90年代初商品期货市场起步,目前已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06年9月在上海成立)。1994年:
国务院决定合并城市信用社,成立城市合作银行。1994年3月: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 1994年4月:
①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②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1994年11月: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 1995年:
①《担保法》颁布和实施。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发布并实施。1995年3月18日: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6年:
①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将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②1月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形成。1997年6月:
①依托同业拆借市场的债券回购业务获准开展,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一起构成我国的货币市场;②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共同构成债券市场。1998年:
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1999年: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包括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11月1日:
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应缴税率为20%。2000年:
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 2000年4月1日: 个人存款账户实行实名制 2000年7月: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大幕最先在江苏拉开。2000年9月:
通过《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11月29日:
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 2001年12月11日: 我国正式加入WTO 2002年10月: 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 2003年4月8日:
全国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成立 2003年10月3日:
施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2003年12月27日:
①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由银监会行使;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更多湖南省银行招聘考试信息详见:邵阳人事考试网
第四篇: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点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学会经营才能更好参与市场竟争。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
(1)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2)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村民自治法,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提供法律保证。
(3)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用,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4)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③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A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B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
C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D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6、运用国家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农村建设要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的基本理由。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
B我国国家职能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农村工作要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
C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执行者和扞卫者,解决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是我国国家机构的职责所在。
D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新农村建设中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7、运用经济常识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A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外来劳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B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适当增加政府维护劳工权益的社会保障的支出。C加强立法,为保障劳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D适当提高外来劳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作用。E加大对拖欠工资的处罚力度。
F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外来劳工的素质。
8、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
①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生产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主要是指建设农村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9、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律设。
①政治职能:加
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上权利。②经济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文化职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10、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现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党坚持并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体现了实现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提出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国家正确实施职能的要求。党和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财政增加用于支持“三农”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手段。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12、简要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家庭年收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人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然会自发地配置劳动力资源,从而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
13、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
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各类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投资、就业等方面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居民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这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各地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部地区和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劳动服务,改善和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14、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才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①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② 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应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③ 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④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15、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 全面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 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
③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
申论万用句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学会经营才能更好参与市场竟争。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
(1)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2)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村民自治法,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提供法律保证。
(3)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用,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4)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③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A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B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
C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D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6、运用国家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农村建设要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的基本理由。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
B我国国家职能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农村工作要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
C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执行者和扞卫者,解决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是我国国家机构的职责所在。
D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新农村建设中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7、运用经济常识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A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外来劳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B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适当增加政府维护劳工权益的社会保障的支出。C加强立法,为保障劳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D适当提高外来劳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作用。E加大对拖欠工资的处罚力度。
F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外来劳工的素质。
8、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
①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生产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主要是指建设农村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9、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律设。
①政治职能:加
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上权利。②经济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文化职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10、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现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党坚持并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体现了实现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提出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国家正确实施职能的要求。党和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财政增加用于支持“三农”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手段。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12、简要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家庭年收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家庭,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人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然会自发地配置劳动力资源,从而促使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
13、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各类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投资、就业等方面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居民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这也是劳动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权利。有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各地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东部地区和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劳动服务,改善和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14、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才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①必须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② 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应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③ 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④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15、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 全面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 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当前农
村工作的中心;
③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
第五篇: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新)
1.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A.请示 B.报告 C.议案 D.意见
2.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A.以第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B.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C.以文件撰写的日期为准 D.以文件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3.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和()。
A.总结工作 B.报告工作 C.宣传工作 D.归档工作
4.档案工作包括()。
A.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B.档案收集、档案传递、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C.档案清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D.档案清理、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5.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前提条件是()。
A.法律主体 B.法律事实 C.法律客体 D.法律规范
6.我国宪法规定,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主体是()。
A.国务院 B.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7.公民赵理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8.甲公司采取欺诈手段与受到欺诈的乙公司订立了一份合同,则该合同()。
A.是无效合同 B.未成立 C.是可撤销合同 D.效力待定
9.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每类犯罪划分的依据是犯罪的()。
A.直接客体 B.同类客体 C.一般客体 D.复杂客体
10.经营者销售商品时采取的下列经营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在帐外暗中给予买方回扣 B.因为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C.以明示方式给买方折扣并如实入账 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1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不能要求国家赔偿的是()。
A.非法拘禁 B.非法扣押、冻结财产
C.非法限制选举权 D.违反国家规定征收摊派费用
12.回避制度主要体现了行政程序法的()。
A.程序公正原则 B.行政参与原则 C.程序公开原则 D.行政效率原则
13.在行政诉讼中,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下列何种身份参加诉讼?()
A.被告 B.诉讼代理人 C.证人 D.第三人
14.下列选项中,人民法院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变更判决的是()。
A.主要证据不足 B.超越职权
C.违反法定程序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15.明确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的是()。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变法通义》 D.《孔子改制考》 1.B [解析]略
2.B [解析]略
3.A [解析]略
4.A [解析]略
5.D [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结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故选D。
6.B [解析]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故选B。
7.B [解析]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推定其死亡,宣告结束失踪人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宣告死亡的法律条件之一就是失踪达到法定期间。《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了两类:普通期间为4年,从自然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计算;特殊期间的时间为2年,该期间仅适用于因意外外事故造成的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情况,期间的开始为意外事故发生之日,故选B。
8.C [解析](1)无效的合同
《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
《合同法》第54条规定了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②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C。
9.B [解析]犯罪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复杂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害的客体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故选B。
10.A [解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1)采用欺骗性标志从事交易行为;(2)强制性交易行为;(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4)商业贿赂行为;(5)虚假宣传行为;(6)侵犯商业秘密行为;(7)压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8)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9)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10)诋毁商誉行为;(11)串通勾结投标行为。对照题目可知选A。
11.C [解析]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行政赔偿的范围是指国家对哪些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对哪些损害不予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对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和违法行使职权的事实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的影响(相对人)其权利义务的行为。包括 2
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以及违法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等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的行为。违法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使职权时实施的(除具体、抽象行政行为外),已产生损害结果的事实行为。包括:对公民殴打或施以**的行为;违法使用武器、警具等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可见,正确答案应为C。
12.A [解析]根据常理也可以得知应该选A。
13.D [解析]略
14.D [解析]变更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而作出的予以变更的决定,ABC项都是撤销判决的情形,可知D项正确。
15.B [解析]略
=====★★★第8期题目开始★★★=====
1.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时间基本上都是选择在凌晨和子夜。那么,神舟飞船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发射呢?()A地面工作人员喜欢在夜间工作 B夜间较宁静,受到噪音的干扰较少
C夜里载有神州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率高,不容易发生故障 D地面光学仪器设备便于在夜间捕捉跟踪目标
2.在海上航行的轮船,一般有一群白色的海鸥相伴,从而给白茫茫一望无际的大海洋增添了无限生机和诗意。
那么,海鸥为什么总是喜欢追逐轮船呢? 从下列解释中选择最恰当的解释()A海鸥天生对轮船有好感,这是遗传使然 B跟着船只飞行,可以帮助海鸥辨别方向 C跟着船只飞行,不容易被天敌攻击
D海鸥尾随在轮船,可借助气流托住身子飞翔
3.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哪里?许多人认为,赤道地区是最热的地方。其实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像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白天的最高温度都超过了45℃。而赤道地区,尽管太阳光照很厉害,但白天气温很少超过35℃。下列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选项是()A赤道附近大多是海洋,它一方面海水蒸发会吸收大量热量,另一方面海水的热容量大,水温升高要比陆地慢。
B太阳正午高度角在赤道地区小于在沙漠地区
C沙漠地区那里植物稀少,水源短缺,几乎没有可蒸发的水分,沙子热容量小,升温快,热量不容易向地表下层传递
D赤道地区的降雨量要比沙漠地区多得多
4.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和“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龙城飞将”和“丞相”分别指下列的哪位?()A赵云,王安石 B卫青,司马光 C李广,诸葛亮 D马超,萧何
5.陈某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某厂征用村里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9万元,据为己有()A.陈某构成侵占罪 B.陈某构成贪污罪
C.陈某构成诈骗罪 D.陈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6.诗句“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中的“伏波”和“定远”分别指: A 马援,班超 B马岱,班固 C 马援,班固 D马岱,班超
7.正当防卫的目的是()。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D.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8.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有不同的“父母”的原因 B.基因的重组或突变 C.不同的生物之间的融合 D.现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9.下列不属于行政司法的是()。A.行政诉讼 B.行政复议 C.行政仲裁 D.行政裁决
10.警察甲为了获得证据,对犯罪嫌疑人乙施以暴力,结果导致乙肢体残废,则警察甲的行为()。
A.构成刑讯逼供罪 B.构成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C.构成过失重伤罪 D.构成故意伤害罪
11.徐某为了发财致富便使用红糖和淀粉加工生产了800箱假“板蓝根冲剂”,分8次售出,得赃款300000元,徐某的行为应构成:()A.非法经营罪 B.诈骗罪
C.生产、销售假药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2.孙某持刀抢劫赵某财物,赵某夺下孙某的刀,并将孙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孙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赵某随后持刀将孙某杀死。关于赵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赵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赵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赵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赵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
13.香烟点燃后,冒出来的烟雾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A、烟雾的颗粒本身是蓝色的
B、烟雾将光线中其他色光滤掉,只有蓝光透射出来 C、烟雾的颗粒对蓝色光散射强烈
D、烟雾的颗粒吸收光线后,发出蓝色荧光
14.盛水的烧杯里有一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继续加热,保持烧杯中水始终沸腾,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A、不会沸腾 B、可以沸腾
C、用急火加热时,才可能沸腾
D、烧杯里液体的液面超过试管液体液面时,才可以沸腾
答案详解请看下一页
相关资料:2012年1月时事政治热点汇总【重点划线版】
=====★★★第8期答案开始★★★===== 4
1.D[解析]“神舟”号飞船的发射窗口之所以选择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到跟踪目标。道理很简单,在漆黑的夜空中,喷射着火焰向太空飞行的载有飞船的火箭非常显眼和突出
2D[解析]这是因为,轮船在海上航行时,由于受到空气和海水阻力,在轮船上空产生一股上升的气流。海鸥尾随在轮船的后面或上空,可借助这股上升的气流毫不费力地托住身子飞翔。
3B【解析】B项本身说法就是不科学的。题干现象的原因就是ACD所叙述的内容。
4.C【解析】龙城飞将:汉朝李广英勇机智,威震龙城匈奴称为飞将军。“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自杜甫的作品《蜀相》,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5.B【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村民委员会成员利用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执行行政管理工作时的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6A【解析】: 伏波:东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定远:汉朝定远候班超
7.D【解析】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采取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侵害的有限度的行为。也就是说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只有D项强调了这一点。
8.B【解析】现代生物学已经研究显示,生物的衍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现象一般是由于基因的重组或突变,“不同的父母”或“不同生物的融合”可能偶尔会产生新的物种,但这并不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因此基因的重组或突变是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的重要原因。
9.A 【解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只有A项不包括在内。
10.D 【解析】题中甲是为了获得证据而对乙施以暴力,显然是故意而非过失,所以首先可以排除选项C。另据我国法律规定,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因此题中“警察甲……对乙施以暴力”,不是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只符合故意伤害罪,故选D。
11.D【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而本案中徐某的行为并没有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徐某应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2.D【解析】:本题涉及正当防卫。赵某遇抢劫罪可以实行无过当防卫,即造成孙某死亡都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本案中孙某昏迷,丧失犯罪能力而赵某将其杀死为事后防卫,是故意犯罪。
13.C【解析】:香烟冒出的蓝色烟雾实际上是香烟的颗粒对蓝色光有较强的散射效应。故答案为C。
14.A【解析】:因为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水温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亦可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之间没有温度差,不再会发生热传递,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热,所以无法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