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对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师”将是与他们一生相伴的一个称呼。如何从“教育”这一职业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作者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的这番披肝沥胆的陈诉,相信会对许多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谱写不完的诗篇。教育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教育赋予人类以智慧和美德,教育赋予社会以进步的力量,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乐章。教育应该属于幸福。因此,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这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1.人生应有梦
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距离遥远吗?
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2.关于教育梦想的建议
一是坚持的梦想。梦想其实很脆弱,如果有100个梦想,很可能99个都不能实现。很多人会在99个梦想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开始天天打麻将。这时如果谁不打麻将,谁不得过且过,谁不满足于因循守旧,谁就可能得到幸福,就会圆梦!
二是持续改进。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持续改进:梦想应当设置多个分阶段目标。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所做所得进行反思,明确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下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田一,曾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对于自己的成功,他三缄其口。直到退役,他才道出其中的秘密。原来,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沿比赛线路走一遍,记下每一个有明显特征的地方,比如,这儿有一座桥,前面是一个学校,再前面是一家商场,后面不远又是一家医院„„这样,在比赛途中,他就想着,经过这座桥,下面就是学校,过了学校,就是商场,然后是医院„„直到终点。山本田一巧妙地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自己不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梦想的“苹果”放在自己努力一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此不断推动、改进工作。
三是全身心投入。我们都有一种体验,当看部精彩的小说,听一曲喜欢的音乐,玩电脑游戏,从事体育运动等时,你沉醉其中,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管人的真理》作者斯蒂芬博士把这种完全投入的状态称为流畅。据研究,流畅最有可能在工作中体验,而不是在家中与休闲时。当我们投入工作时,比如组织孩子参加夏令营,上一堂教研课,并不一定愉快,这时候需要聚精会神;但是,当这个阶段结束以后,回首这个阶段,我们就会从这种状态中获得满足感,使我们更快乐。
四是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必然会受到影响。
五是交一批朋友。朋友的好处,当然不仅仅在增见闻,长见识。坚持梦想,往往孤独与寂寞;真正的朋友,因有着相同的志向,而更能理解你;真正的朋友,因有着同样的操守,而更能支持你。朋友,不但活跃你思想,激化你思维,还能给予亲人、长者、领导与同事不能给予的东西。朋友不要局限在身边,可以从教育在线寻找,可以通过培训活动、会议寻找。我感觉,哪个地方教育改革很活跃,那里就一定活跃着一群人。
六是找几位导师。导师一般在教学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所以更多的是道路的指引和为人的影响。去年8月,我在上海听于漪先生报告,她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教育生活的源泉,就是教师的人格。边上正好坐着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我觉得这两个人很相似,他们都把教育当作生命,把梦想寄寓在自己的工作中。跟贾老师共事时,常有一些小事使我深受教育。印象很深的是开学初要抓教学常规,贾老师从他的包里拿出了好几个作业本和日记本,这是1978年时他教的学生的作业,本子虽有些破烂了,但翻开本子,整洁的卷面,漂亮的字迹,流畅的行文,就是今天年轻的老师们
都有不少差距啊!巧的是,这一批学生中有5人考了师范,现在又都在浦东做校长。贾老师藏着很多这样的宝贝。从这份收藏,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师,什么叫“教5年,想50年”!
二、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的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关于读书,我的建议是:
1.建立自己的书房
台湾作家痖弦认为:书房在人生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坐拥书城的人是最坚强的人;书房的生活就是知识、文化的生活,是最后的阵地,也是供自己调养生息的最好所在;因此在书房中工作的人,其人生最丰富。我在上海认识了一位朋友,叫朱煜。朱煜家里有两间房间,一间当卧室,另一间做书房,他的书真是够奢侈。我在吴江也有一间书房,稍小一些,现在在外工作,每次看到自己的书房,才感到是真正的回家。
2.读一些儿童读物
我曾在《小学语文教师》撰文发表过这样的想法,要让学生爱书,教师就要亲近学生,与学生同读,最好“走”在孩子前面。这几年因为自己的孩子从小班到大班,现在开始读小学,所以也买了不少儿童书,给孩子读,也给自己看,无形中对语文教学很有帮助。去年组织“我爱语文”读写活动,其中一项是给二年级小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我罗列的都是自己读过的,《木偶奇遇记》《365夜故事》《柳林风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等等。我的想法是,老师带着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走了一个来回,你就应该有一套自己的书目,这份书目就是你的特色。我希望老师们通力合作,通过几年努力,完成一份自己学校的书目,这是给孩子的精神财富。这样的学校,永远不怕没有特色,学生就是你的品牌。
3.经常浏览书报杂志
这样做,可以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以获得灵感,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得到教益,给人生充电加油。无论读什么,只要有心,都会有所发现。图片也好,文字也好,觉得有意义,今后可能有用,你就留下来。
4.多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
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8)于永正《教海漫记》,让高深的理论变得亲切的文字;(9)《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义教育论文选》,三位语文教育界前辈的思想精华;(10)朱作仁《小学浯文教学法原理》,一位元老级教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11)《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实践的指南;(12)《阅读学新论》,一本关于阅读、关于汉语文阅读教学的集体智慧之作。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5.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古人说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读苏氏。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找到了一些认识的源头。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情境教育法”,也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你看,“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当你领悟到这可以与情境教育联系起来时,你内心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
6.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足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在语文之路上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文章录入:王超责任编辑:王超
第二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贾炜红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这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人生应有梦
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距离遥远吗?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二、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的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关于读书,我的建议是:
1.经常浏览书报杂志
这样做,可以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以获得灵感,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得到教益,给人生充电加油。无论读什么,只要有心,都会有所发现。图片也好,文字也好,觉得有意义,今后可能有用,你就留下来。
2.多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
(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3.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
4.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阔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第三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读后感
这是作者的《读书与教师生命力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三个讲演稿集合起来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探讨教师幸福人生达成的书。陶继新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学素养、诗化的语言、丰富翔实的资料以及对教育的一种忧患意识,深刻地阐述了读书教学相得益彰,以及读书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使老师们走向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
我重点读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一部分。这一部分,陶先生从生存必需、取法乎上、诵读结合、定心治学、以读促教、以读促写、以读促思、读与成才、读与名师、终生奠基等十个方面,以前瞻的理念、鲜活的实例、丰富的内涵、激情的语言阐述了为什么要读书,怎么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并用教育学者读书成才的故事,启迪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在这里我认识了淡泊名利的李秀伟、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长、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游刃有余的刘振东、锐意课改的韩兴娥、教育大家于漪、腹有诗书的苏静、积学储宝的王立华„„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
1、为什么要读书
生存必需。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在今天,书中自有什么?对于从事阳光下最崇高职业的我们来说,读书意味着什么?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花是无法去影响园丁的,它只能给园丁带来感官的愉悦,带来工作的成就感。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的空虚与精神的萎缩。我们应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2、怎么样读书
取法乎上。当今社会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用一天的所得,抵得上十天甚至更多天的阅读。这种高效益的阅读,其作用就是拉长了你的生命。
诵读有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也好,“诵”也好,其中大有学问可讲,中国的经典应该“诵”“读”结合。老子有一句名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世界的时候,首先是外国的经典作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就是我们老师要生存的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老师要具有世界文化的眼光。
梳理浮躁。当今社会功利之心蔓延,浮躁之心盛行。老子有一句话:轻则失根,燥则失君。儒学是一种原点儒学,他是一种有价值的儒学,但是如果我们老师一旦浮躁之后,就很难有定心,实际读书是你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了“会当凌绝顶”的境地。比如淡泊名利的李秀伟,生于忧患的孔范今教授,恬淡自然的朱永新市长,心如止水的杜维明教授。
读教相长。都说“教学相长”,陶继新老师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继新老师说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教,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自己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那教学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时候,我们任何的教学都感到那么从容轻松,那是一种幸福感。比如游刃有余的刘振东教授,锐意课改的韩兴娥,教育大家于漪,腹有诗
书的苏静等等。
读写结合。陶继新老师认为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说,读和写是“有之者必然,无之者必不然,”这是充分必要条件。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都不会成为现实。比如:积学储宝的王立华,崇尚华丽的沈红旗,大语文圈中的张晓梅与国学共成长的李兰铎等等。
边读边思。孔老夫子说:“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者殆。”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在思考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教育体系,在构建自己的文化教育框架。如:于春祥的脚印文化,刘建宇的哲思数学,韩军的思考,高万祥的六大文化工程等等。
3、读什么样的书
经典诵读。陶老师是山东省教育报的主编,他晓通中国古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功底。所以,陶老师能在一周的采访中写出12万字的文章,这丰富的词汇,恰倒好处的构思来源与他读书多,读名书是分不开的。陶老师介绍的李庆平校长的例子让我印象热别深刻。李庆平校长在构建书香飘洒校园的整体文化景观时,还注重了“点”上的引领与突破。读高品位之书,不但使师生“不行而知”,还可以使他们情感愉悦、品格高尚。“读书节”里学校要求各班每周向学生推荐一本或一批好书,并附以图书简介与推荐理由。学生从这一优质的阅读资源中,选取自己的最爱。
4、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陶先生说,每一个教育家无一不是通过读书而滋润了新的教育理念,把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观点,理论溶于教育中,使得教学有了神韵,教育有了新的风景。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使我明白,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之中,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与想法,从而建立起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应是对教材文本审视之后的创造,是一种富有生命张力的精神活动。”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停留在对教材和文本的表面分析上,而应该充分挖掘教材里面、文本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这样传递出来的理解才是“传道、授业、解惑”。要达到这个目的是不容易的。陶先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这是个非常贴切的比方,说出了读书对于理解生活的重要的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岁月中如果任其流逝,那是一种奢侈的浪费。读书能让有限的人的生命的价值得到足够的提升。“这样看来,读书就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问题,还是生命在宇宙空间行走中提升质量的一个必经之路。”
为什么我的许多教学实践形不成理论,为什么我要表达对某一件事的看法总感觉不到位,不能恰倒好处?如今,陶先生用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例子,告诉了我答案,就是因为我内心太干涸了,缺少知识的浇灌,书恰恰就是这甘泉,能使心灵的荒漠变成绿洲,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老师讲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4本书的事例,而在我们中国教育工作者尚且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学生就更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了。
这本书使我真正体验到了“快乐的生活,诗意的学习,激情的工作”的真正含义;更使我如虎添翼,努力争取做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新课改的探索者,做一个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做一个与学生、同事共同学习发展的合作者,做一个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自省者,做一个不断充电的学习者,做一个知识渊博、研究能力强、富有教学智慧、教学个性和教学特色的教育者。这些经过过滤和净化的理念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将成为我以后教学工作不断奋斗的目标。总之一句话,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
录》这一本书,使我们能感受教育无穷的魅力,能提升自我修养,使之思想更完善,行为更完美,教育教学成果更辉煌。
第四篇:学习陶继新老师报告《做一个幸福教师》心得体会
学习陶继新老师报告《做一个幸福教师》心得体会
单位:蔡园镇初级中学 姓名:张敬生
学习陶继新老师报告《做一个幸福教师》心得体会
崇高师爱是教师所有“爱”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爱”即“爱心、耐心、细心”,“关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职业修养。当然关爱学生不仅是爱那些活泼聪明、讨人喜欢孩子更要、呵护那些需要教育孩子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学生一视同仁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爱在与学生交流、相处过程中应该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浓浓真诚关爱让他们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自从聆听了陶继新老师报告《做一位幸福教师》后被他深深折服了折服于他永不言弃精神、广博深厚知识修养、宽容豁达胸怀…更被其高尚人格魅力所深深震撼
陶教授用生动事例告诉:做幸福教师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精神,他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总不会动摇他每天晨练意志,在采访过程中总会带着一些名著不忘记随时学习、积累,尤其是他谈到练习盲打经历更使我自愧不如。多年来身体一直比较弱,明明知道坚持体育锻炼会提高自身抵抗力,会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总是找各种理由,不是天气不好工作太累,总是坚持不下去。尤其是在读书上更是养成习惯,老是觉得工作压力过重或被繁忙家庭琐事困扰这么多年来很少能潜下心来静静读上几本好书也知道读书能彻底改变人气质
有人说幸福是满足、知足、常乐是幸福;有人说做喜欢做事心情舒畅是幸福;还有人说幸福有美满家庭有一份舒心工作有健康活泼孩子;再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福,不同人生活阅历不同对幸福理解也有所迥异。我听了陶继新老师《做幸福教师》演讲之后觉得幸福感觉是境界“拥有了健康再有精神高贵和心灵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境界了” 用平和心对待工作和生活“一切都顺其自然”、“宽容大度有一颗向善心”。陶老师讲话不停地在耳边回响。是啊,静下心来想想工作又有多少做到了这一点?面对调皮不听话学生总是一味教育、不断苦恼,从未认真考虑他们毕竟是一些未成年孩子,有存在天性好动、活泼,我怎么能奢望通过几次教育就能改变他们天性呢!还有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世界是多样的,孩子也是多样的,不是有句话说过:“上帝在每个孩子面前都是平等他关闭了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门”而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去寻找到那扇开启门并助其更好发展而不是搞一刀切以前这些想法曾考虑到今天我想到了悟到了:一切都应顺其自然!用平和心善待学生和工作!
第五篇:——读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心得
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读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心得
张 耀 辉
在马校长的引领下,我们在今年元旦节领到了新年礼物——《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于是在假期就拜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拿到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灿烂而明净的笑容,给人一种亲切、自信、幸福的感觉。待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觉走进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字里行间流露着从容淡定,平易谦和的心态,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欣赏之余,我精心摘录了一些经典的语句。
陶老师在书中分别从“人格高尚”、“心灵和谐”、“充满自信”、“发展自身”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打点幸福人生。他用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句句警言箴语,一段段经典释义,阐述了幸福的教师要做到:富有良知、一心向善、宽容大度、淡泊名利、爱到极致,要学会宠辱不惊、优化情绪、知足常乐等等。陶老师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使我对“做幸福的教师”有了新的理解。
一、做幸福的教师,要饱读经典书籍。
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 他高屋建瓴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使我迫切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尤其作为传播知识的我们,对于这一点更不应怠慢。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并且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那就是读书,读好书,读世界经典之书。所以,我认为即使我们再忙碌,每天都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第一要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陶老师四十九岁开始背《论语》,五十多岁学电脑。我们呢?要不断点燃自己的学习内驱力,自主学习。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
二、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宽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是一种智慧和力量。在生活中我们要宽容我们的家人,宽容我们的同事,宽容伤害过我们的人。记得我在随笔《让痛苦之盐融化在宽容的湖水中》曾写道:“只有做到宽容,人才会活得轻松、过得快乐,而我们收获的一定是温馨、友好与和谐。”我们做教师的,每天面对的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对学生的细小错误,我们也要做到宽容。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所以一个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三、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要创设富有情趣的精彩课堂,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才
能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使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火花,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创设情境,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启发学生思维的阀门,我陪伴着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思想境界,尽力用知识和教育智慧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
四、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
只要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平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要在微薄的收入中,要在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压力下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助的时间里,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尤其是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记得自月考之后,我及时对学困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期中考试商磊、姚健、刘明君等五名同学由月考的后十名,进步五个名次而荣获了班级“进步之星”,他们的大照片和进入年级百强的优秀生一样张贴在我班的“星光闪闪”光荣榜里,使他们受到了尊重,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五、做幸福的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优化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我由于家庭的重负、工作的压力,心里特别烦躁。陶老师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我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优化自己的情绪。要正确地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因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
有了平和的心态,有了优化情绪的能力,即使人生的风雪袭来也能从容应对,处变不惊。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有起起落落,我们要用平常心看待人生,用和谐心境对待世界,得意时不大喜,失意时不大悲,凡事皆视之自然。参透人生,心道一体,方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看世间花开花落,生死不惧望晴空云卷云舒。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我现在不能做到,但从陶老师的报告中我已经悟到了这个道理,并且日后为之努力。
听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需要用心去营造。而浸润书香、修身养性、付出爱心是获得幸福的源泉,是成为一个幸福教师的前提条件。
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是专注地垂着绿荫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映衬着鲜花的娇艳和硕果的丰盈。是的,作为教师,我们注定了与鲜花和掌声无缘,但是,我们可以用琴棋书画打造生命的亮色,用丰厚的学识构建生命的课堂,用爱和责任营造班级的温馨,在平淡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我想,人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内心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岁月的消耗,而是生命的延续;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在工作中体验不期而至的快乐,在课堂上感受智慧的魅力和精神的愉悦„„我想这才是为师者实实在在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