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成长(陶继新)

时间:2019-05-14 15:1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与教师成长(陶继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与教师成长(陶继新)》。

第一篇:读书与教师成长(陶继新)

读书与教师成长

陶继新

今天我想谈一下读书与教师成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

我之所以说读书是我们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等一样,这是必需的事情。

1.授业解惑——文不在兹

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这还不在它的真正的内涵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传道”更应该在完善人格方面;“授业解惑”也不单单是一般的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因此,我们应当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就应当拥有文化。

2.完善人格——君子求诸己

我们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拥有文化者和智慧者,同时还应当是拥有道德人格 者,是道德完善者。完善人格经由什么途径呢?我想有很多途径,读书便是其一。就说我刚才说的孔子吧。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所以能够治天下,就像后来包括江总书记说的“以德治国”这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道理在。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论语》当中,他把学习定位定在哪个方面呢?他不单单是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从学习文化知识这个层面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孔子所说的学习更多的是在道德思想方面。他在谈“学”的时候,是怎么对学习来诠释的呢。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也就是说,君子吃饭未必太好,太饱,居住也未必太好,但是你要认认真真做事,同时你要像比较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看齐。这样呢,孔子说才算是好学。当时鲁哀公曾经问过孔子一句话:“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是这样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为好学者也。”他说有个徒弟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他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六个字“不迁怒, 不贰过”,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不犯同样的第二次错误,这就是好学。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完全在两个层面上。就是孔子所说的“学”很多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因此,如果我们学圣贤之书,和圣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从中充分感受到了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远远比受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因此说,从读书中来完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既是文化拥有者,又是道德完善者,读书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

3.生也有涯——逝者如斯夫

读书的时候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 化,大家想一下,我们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的传媒这方面的一种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但是呢,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说取法在下,大家想一下当今的那种三流的小报,包括没有价值的武打和色情的那种小说,我们读了以后究竟能提高多少文化品位呢?我想不仅不能提高,而且会对你的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应,所以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中,我觉得应该有舍有得,我们舍弃的是那种低层次的文化,我们所摄取的是那种高层次的文化,这种高层次的文化,我想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对我们心灵的震撼,因此呢,我一直主张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一定要读最高层次的书,因为读最高层次的书可以以一当十,就你读一本,二十本甚至更多的,它不一定达到这种层次,我们的生命只有几十年,最多一百来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生命无法拉长,但是一旦拥有知识拥有文化后,我们自己拉长了生命。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

1.鱼龙混杂——有舍有得

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 今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化。大家想 一下,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 的传媒等方面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

2.一以当十——拉长生命

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是取法乎上,才得乎其中。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一般的小报的话,你即便是读上终生,因为它本身就在下层次上,你也就是在下下层次上徘徊。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用一天的所得,抵得上十天甚至更多天的阅读。这种高效率的阅读,其作用就是拉长了你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关注自己的生命实体有多长的问题,但是你真的生命价值、文化价值的大小是大不一样的,我们要拉长的是一种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看,“取法乎上”的阅读,就能够一以当十。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以外的文学书、美学书、经济书方面的等都要读。如果说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的话,我们不从整个文化来窥观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种彷徨状态,所以要读各种高层次的书。

3.与狼共舞——远虑无忧

中国的入世,有人称之为“狼来了”,这形象的比喻揭示出我们的生存状态是处于与狼共舞的时代。当今是 WTO 时代,我们说与狼共舞,而与狼共舞就应当在与狼共舞当中稳操胜券。这样呢,就得拥有文化,拥有知识。所以,我们一定在为师阶段,就认真的读圣贤之书,经典之作。因为我们如果读一般的知识作品,我们获取的知识太有限。孔子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如果现在仅仅是看到目前我能够胜任教师工作,晚上十年,八年,乃至于更短的时间内,就很难能够真正的胜任这个工作。

我强调取法乎上地读书,但是读书怎么读,我是这样考虑的,既有诵,又有读,就是既有背诵,又有阅读。

1.中国经典诵读结合

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的。“读”也好,“诵”也好,其中都大有学问可讲。我认为中国的经典应该“诵”“读”结合。有人说,我们已经成了教师,背诵对于我们,还有多大的价值?其实不然,为什么呢?这种古代的,甚至被大家认为没有价值的学习办法,乃是当今我们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办法之一。大家想一下,我们的古人,从开始上学的时候就在摇头晃脑地进行背诵,我们对此进行了鞭挞甚至批判,但是孰不知,他们在最幼小的时候进行背诵,却是给他提供了整个文化成长的奠基工程。这太重要了。另外一点呢,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感觉,我们对一些经典的作品,在看了一遍,两遍,三遍乃至更多遍之后,未必能够知道他的要义,但是背诵之后,则是两个天地,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1980年到1983年,我在曲阜师范教文学与写作,我当时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呢?我所在的曲阜师范和孔庙只有一墙之隔,在半分钟之内,就可以踏进孔庙。孔子和他弟子在孔庙之中,特别是在杏坛之上讲学的情况,但如在耳畔回荡一般。于是我当时有一个考虑,如何来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何来学习体现其思想的《论语》呢?于是便学习《论语》。但是看了一遍之后只是略有了解;再看了一遍之后,还是了解不深;乃至到了山东教育社工作之后,还是感觉对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没有了解其真义。2000年,我就采取了一种最原始的办法,就是把《论语》当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起码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进行背诵。结果背诵之后,感觉孔子太博大精深了。大家知道,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办教师,第一个把学在官府转到学在私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第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他和弟子及其他人的对话,形成了一部《论语》。这部《论语》不仅仅涵盖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而且开启了影响至今的中国儒家文化。而背诵完《论语》之后,我感觉孔子的哲学思想,已经开始驶入我心灵之中。

对孔子的感知,完全从多元的角度来感知他,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当代的大教育家的思想进行比照,就会有一个特殊的发现。那就是当代西方最伟大的教育家,许多所谓的创新思想都可以在孔子那里追溯到源头。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本身不就是一个很守旧的老头吗?其实不然,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经历了2500年之后,依然辉光不减。为什么这样说呢,实际上很多大思想家的思想都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而淡失它的思想光辉。大家想一下,古代有很多的皇帝、宰相,他在当时可能是名噪一时,但是一旦时代一过,他们进入坟墓,他们的精神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像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思想家,休说两千多年,就是再过两千多年、五千多年,在整个宇宙当中,他们的思想依然异常璀璨。因为他的思想是永恒的,他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但是古代官僚的权势不可能穿越时空,他只能在那个时代。所以,一旦了解这个以后,感觉孔子博大精深,可以说每一次学习,到现在再一次学习,也感到另有一番感受。当然不仅是孔子,中国的经典作品,太多,太多。

如果说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的话,那么老子则是道家的创始人。一部《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就五千个字啊!它和儒家的思想相辉映,成为中国经典文化的特殊美丽。大家都很崇尚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但是孰不知张瑞敏把《论语》从头背到尾,《道德经》研究得也非常好。他在哈佛大学讲学,大家称他是儒商,他整个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它整个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你想一下,老子所说的那些道理多么深奥,但是又是多么有价值,他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真是太棒了!也可以说你把它了解透了之后,然后你再窥观整个世界万象,视角就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绝对是两个境界。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仍有现实意义,“道法自然”出在还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我主张在座的老师学学佛学,特别是《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作品,因为大家不要认为这是迷信。它是哲学,博大精深。佛教自从转入中国以后,大家有没有感到它的作用。佛道的融合,儒道的融合,佛儒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一种文化奇观。我认为苏东坡之所以能够在最得意的时候和最失意的时候都能够有一种乐而忘怀的精神,这么一种情怀,实际上就是儒、释、道三家兼行。所以我想对于中国的经典作品,特别是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作品,我们老师要拿出几年的时间进行背诵,不但背诵,背诵之后还要研究。比如说《论语》,对它的研究有好多版本,我想最主要的版本要看,但看了以后呢,有不同的诠释,这是正常的,因为它经历了两千多年之后,它的断句都不一样,但是通过研究之后,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孔子在你的心里形成了一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孔子。一旦有了这种思想以后,我们解决其他问题,我们进行学习,那就是别有洞天,另有一番天地。

2.外国经典阅读为主

只读中国的圣贤之书行吗?我认为不行。因为,现在是一个宇宙世界。日本文部省早就提出了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有国际情结的孩子,适应未来挑战的国际人。所以我们也要掺望世界。老子有一句名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世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我想了解外国的经典作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就是我们老师要生存的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老师要具有世界文化的眼光。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眼光,还是世界文化的眼光,因为不可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游历行走,你要在世界上面对着多元的文化行走。那在这种情况下,我非常主张我们的老师在课余时间要尽可能多的,甚至有的名著不止一遍地进行阅读。你想一下这些世界的名著我们读起来以后是一种何等的感觉呢?有人问我,为什么整天练了好多新闻采写的方法,可到现在还是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呢?我说实际很简单,你不要学习那些方法,你把莎士比亚全集读上两遍,就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我经常谈一个例子,我说: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的孩子在一个非常出名的小学上学,小学学了 6 年毕业之后,马上要上初中。假期他爸爸找到我说:“陶老师,我这个孩子写文章让他写上一百字,到现在还是不会写,用了两个小时还写得文字不通,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叫他读书啊!他说:“这个孩子不读书,光看电视。”我说,可以先把他的读书情趣激发出来。我说你花 600 多元钱,给他买一套金庸全集。他说,金庸全集这不是武打小说吗?我说:金庸非常人也。他把四书五经已经倒背如流,他尽管是不经意间写的武打小说,但是他的整个文化含量比你小学课本起码高上十倍,大家知道金庸的作品现在已经作为高中语文课本选修教材。结果他爸爸就给他花了 600多元钱买了一套金庸全集,他看了一个多月,就有很大的提高,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他爸爸下班一看,吃惊地问是谁写的?还是从哪里抄来的?孩子说是自己写的,他爸爸根本就不相信,你不可能写出来,你不要说谎了,后来又让他再写,还是那么好。

去年山东搞了一个作文大赛,最后选出一批最佳的作品送到省作家协会,由作家们选出3个特等奖,结果他是特等奖的第一名。实际现在让他读金庸他不读了,他迷上了外国文学,他经常和我探讨卡夫卡,探讨列夫托尔斯泰,探询他如何是一个大思想家,他很欣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当中一段甚至几段数页的长篇议论,而且他喜欢大思想家的作品,人整个变了。假如说这个孩子仅仅是在小学课本上、中学课本上学习那一点东西,他到高中毕业也写不上多少好的文章来,因为我想仅仅学习课内这些东西,是解决不了关键问题的。所以我们应当博览群书,而且直奔高层地去读。我们不仅要背诵中国的经典作品,同时还博览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大家想想你读尼采那样的作品你会是什么感受呢?我们知道马克思,实际上和马克思同一时代还有一个大哲学家尼采,尼采和马克思是最伟大的两个哲学家。因此我们把这些作品读一读,那真是内涵异常丰富,它不仅仅使你知道了一些知识,更使获取了一个窥观世界的全新视角,你的思想,你的情趣,你的品位都发生变化了。因此,我想背诵和阅读将伴随我们一生。而且从现在给自己作一个计划,你才能从仅仅作一个教育教师而走向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老师不是一个文化人吗?我不这样认为,实际我们老师仅仅看着教参书上教学的话,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我们的校长也是这样,我经常谈到一个问题,我说:应当有文化,作为局长是个“文化”局长。我经常跟校长讲,要做一个有思想内涵有文化品位的校长。我非常强调,如果一个校长,没有思想,没有文化,这个校长仅仅是处理一些行政事务,这个校长不是长生的,不时长存的。在未来的竞争当中,肯定会被淘汰。老师也是,老师如果仅仅是备课,看教科书,在这个方面“徘徊复徘徊”的话,你未来肯定会被淘汰。因此必须要有文化,有文化就要背诵和阅读。因此,还是取法乎上的背和取法乎上的读。

第二篇:陶继新讲稿

自主体验,生成课堂精彩 合作互动,绽放生命本色

— “三五六”教学模式研究汇报材料

尊敬的陶老:

下午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工作,下面就我校 “三五六”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策略机制和实践成果向您作以简要汇报。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专家引领下,我校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努力实践“三二一”办学思路(“三”是指强化师生三种责任。“二”是指两项办学特色。即学校始终坚持实施“书法课”和“经典诵读”两大工程。“一”是指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教学体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成立于2002年,是由原济阳镇中心小学更名而来,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670人。全校156位教师平均年龄43岁。由于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所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都存在不同的缺憾,具体表现在:①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学生会的知识教师往往讲的很详细,学生不会的反而不去关注;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对全校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约 40%~50%的优秀生厌烦教师的泛泛讲授,20%~30%的学生因基础差而听不懂;③教师缺乏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较狭小;④课堂评价大而空,教师缺乏对评价策略的研究;⑤没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课题研究不深入。

因此在我们过去的课堂上,教学的过程就是从书本到教参,从教参到教案,从教案到黑板“搬家”。教师独占讲台,始终是课堂40分钟的主宰者,他们以传声筒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教材,以题海战术为手段,以培养考试技能为目的,而学生只是一个简单的收容器,没有自我,没有体验,毫无生气,毫无乐趣,导致了课堂上的厌倦、疲惫、枯燥,学生听课率甚至达不到50%。而在我们的理念中课堂不是这样的,课堂本身应该像生活和生命一样应该是和谐、快乐、进

取、向上的,应该是人生的高品质浓缩。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快乐生活,享受积极的人生;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愉悦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自2008年春天开始,我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在深入调研把握学校实际,深刻领会内化新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从改革课堂形态入手,提升师生课堂生存状态,逐渐归纳总结出了一整套课堂结构思想和策略,开始了系统的探索和构建,逐步提炼、总结出了“三导五学”教学策略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五六”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变。

二、“三五六”教学模式思想体系和基本策略。

“三五六”教学模式概念是指“三导五学”教学策略“六环节”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三五六”教学模式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改善师生课堂生活状态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生、师生合作交流为策略,追求课堂高效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基本思想是:

1、课堂结构是完整的40分钟学习的思维流程

2、课堂结构上是“学”与“练”的结合体

3、课堂上学生活动是“明线”,教师的教学是“暗线”,体现双主体教学观

4、课前的充分“预设”和课堂自由“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5、课堂各环节是一种符合认知规律的逻辑发展关系

(二)“三导”教学策略为教师准确定位。

“三导”是指导学、导释、导思,这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平等中的首席)、学习者、幸福者(改变生命的现状,发展的人。)地位的体现。

1、“导学”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学习》一书中,早就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我们提

出导学这一策略。教师的导学应包括三个方面:(1)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知识的价值;(2)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3)养成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养成好学习、乐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导学的主要功力要放在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上。

2、“导释”是引导学生消除疑惑、疑虑、疑问和疑难,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导释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1)适时组织展示交流,让学生在组内、小组间或全班汇报自己的收获、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疑惑,把知识和问题乃至错误展现出来;(2)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在激烈的争辩中,诱发思维的碰撞、方法的比较,鉴别知识的真伪;(3)组织学生及时归纳,对达成的共识、形成的新知要组织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概括,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接,形成完整牢固的知识结构;(4)适时调控适度点拨,紧扣学习目标把握学习方向,关注课堂生成调节学习节奏,注意思维走向适时指点迷津。

教师导释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对学生自学水平的评估和小组内交流的了解上,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错误进行全方位的预设,是教师导释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质疑水平、合作能力是导释成败的关键因素。

3、“导思”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导思要把握好以下三点:(1)为学生的思考搭桥,当学生感觉没有问题可思考的时候,当学生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的时候,当学生感觉思考的问题没有价值开始退却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资源制造知识矛盾、诱发思维冲突、彰显问题价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致,启迪学生的思维;(2)为学生的思考定向,创设具体的适合学生经历的问题情境或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探寻到思考的切入点,步入有效的思考轨道;(3)为学生的思考导航,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

教师导思的重点要放在切入点的选择、思考方法的指导和指导语的确定上。

学会倾听、耐得住寂寞、适度点拨是决定教师导思成效的三大要素。

(三)“五学”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学是指自学、互学、示学、评学和拓学,是学生的五种学习方式。

1、自学,是学生独立的学习,是互学、示学、评学和拓学的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完成对教材的阅读,初步建构起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

(1)阅读是自学的根基,离开阅读,自学就无从谈起。一是对教材的阅读,确保做到初读和细读,努力实现精读。初读要通读教材,初步了解知识的全貌,扫除生字词。细读要逐字逐句,细读教材,做到读一句思考一句,问一个为什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作为听课或讨论的主要问题。精读要带着问题去读,这里的问题可以是自己在初读细读中发现的疑惑的感兴趣的,也可以是老师在导学案上提出的,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示学做好准备。二是对课外读物的阅读,查阅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动笔是自学的保障,在阅读的同时要动笔。标划疑难之处、标记重点知识,提炼自学所得、完成基本练习,添加课外收获、记录自身精彩。

自学主要在课前预习,但它又无时不在。任何问题都必须经过学习个体独立的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认识之后,才能保证交流和展示的效果。尤其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应强调独立思考、自学在先的原则

2、互学,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学习。在小组长的安排指挥下,检查小组成员的自学情况,汇报各自的自学收获,提出自己的发现和困惑,相互间解疑释惑达成共识,形成本组的观点、方法,找出本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做好参与展示的分工安排。同时,完善自学的笔记,重构知识体系,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方法和经验,为参与示学、提出质疑奠定基础。

3、示学,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它既是互学的继续,又是质疑、释疑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环节。展示小组的成员要按照组内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把本组自学、互学的成果全面客观的展现在同学面前,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同时,把本组的问题提交全班思考,争取大家的帮助。其他同学一方面要学会倾听,弄清他们归纳的知识、介绍的方法、遇

到的问题,发现自己与他们的异同点,分析不同的原因。另一方面要敢于质疑,敢于解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在示学环节,大家都要关注倾听老师的点拨,都要注重课堂的效率。对达成共识的知识和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进一步修正自学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为知识的运用和拓展奠定基础。

4、评学,是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促进学习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自评主要是对自身在自学、互学、示学以及拓学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效果的评价,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总结经验、优化方法、找出不足、完善提升。自评的关键是及时、客观、严格,发现问题立即改正。互评是指互学时组员之间的评价和示学时同学们提出的评价和质疑。组员之间的互评侧重于对自学状况的评价,比较细致比较全面针对性强,对改进自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是对自评的一种监督、完善和补充。示学时的质疑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方法的一种评价,是对知识正误、方法优劣、规范与否的一种评判和辨析,既是评价更是争鸣,关键是积极参与、用心倾听、辨明是非、内化吸收。师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时是对态度的评判、有时是对方法的指导,有时是对难点的点拨、有时则是对知识的梳理,有时是指向个体、有时则是面向全体„„。

评学源于客观,追求真实,“评”是手段,改进、促进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

5、拓学,即拓展学习。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直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把知识的运用扩大范围,能够灵活运用,实现对所学知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二是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感悟知识的实用价值,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原动力。三是温故知新实现迁移,在对旧知复习、运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提炼知识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并借此产生新知识。四是把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感兴趣的问题、尚未弄清楚的知识、发生过争辩但还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等,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对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六环节”规范了教学流程和教学行为。

教学六个基本环节:导学预习→专项训练→预习展示→引领探究→能力拓展→评价提升。

导学预习,这个环节主要是在课前,是学生利用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前置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专项训练,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大约2-3分钟。语文学科主要进行听记训练,训练内容及形式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段学生的特点、所授内容灵活设计。数学学科由学校统一印发的专项训练纸,对学生进行旧知的补偿练习或强化学生计算能力的专项训练。

预习展示,这个环节分“小组内交流展示”和“全班交流展示”两个部分,主要是检测学生预习完成情况,展示学生通过预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导学预习”环节的延续和提升。

引领探究,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结合预习展示情况,通过把最关键的知识点设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小组内和全班的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系统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习得学习方法。

能力拓展,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学习新知后的巩固练习,包括对新知的巩固和灵活运用,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进行补偿性和拓展性学习。

评价提升,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梳理归纳,查漏补缺,质疑内化。教师适时进行知识的课外拓展与延伸。

三、“三五六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再先进的教学理念也需要用教学行为来体现,再好的教学策略也要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来实施。为此,校领导一班人立志改革,用超常的勇气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此拉开了教学改革的序幕。

(一)行政干预,建章立制。

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学校行政干预,强力助推,把“三五六”教学策略的实施放在学校工作核心位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课改服务,使改革有保障。学校建立了三级管理组织、双轨道校本教研体系:一是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二是有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课改工作核

心组;三是各年级主任带领的教研组,确立了课改科目(语文、数学)和89名实验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双轨道校本教研体系一是以“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的自然常态化研究机构,主要侧重实践层面的研究,目的是全员参与,是保底的校本研究;二是研究共同体(课改核心组)的优化组合教科研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及时指导和总结实验实践工作,并对实践成果理论提升和定位,目的在于培养骨干、引领全体。

学校制定了《“三导五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重新修订了《教师考核办法》、《语文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每周点评制度》,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

(二)理念引领,强力推进。

改革是无路可循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改革之初,有部分教师顾虑重重,生怕影响了教学成绩而徘徊不前;有部分教师重蹈了“邯郸学步”的覆辙;有部分教师上演了“双面人生”,领导听课和不听课表现截然不同;„„。对此,学校一方面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三导五学教学策略”,让教师深刻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和内涵,从而达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教师把握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为教学行为的转变提供方向保证。另一方面学校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课改的顺利进行:一是开展三级听评课活动(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学校研究共同体听评课、年级教研组听评课)。校领导每天坚持听课,听完后就和教师交流,用新课堂评价标准评价教师。二是开展课堂大展台活动。每周三、周四安排每个年级组到大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学校有语文数学两个大多媒体教室),教师轮流集中展示(语文12节数学6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有至少三次上台上公开课的机会,每天集中点评得失,捆绑年级组评价,使课改活动自上而下,有序开展。三是学校开展课堂全开放活动,每位家长、教师都能参与教师的推门课,推动全校教师参与课改。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逐渐让大家认同了“三导五学教学策略”,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从而使改革从被动逐步走向主动,开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扎根课堂,榜样带动。

改革的阵地在课堂,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改革的落脚点在学生。为此,学校领导一班人坚持深入课堂,通过师生教学行为的表象为改革把脉,通过与师生真诚的交流为改革导航,通过教研沙龙和教学论坛引领课改团队。改革之初,校长每学期听课达 200多节,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达300节,教学沙龙和教学论坛每周举行 2次,针对老师们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校领导和老师们群策群力,破解教改难题,为课堂改革提供了真实的、详实的基础资料。在集体研究课的基础上,选共同体成员(课改核心组)教师上示范课,给其他教师提供范例,引领教师模仿上路,使教师学有榜样,做到从临帖到破贴。

(四)问题为媒,教研助推。

改革的课堂虽是生机盎然,但问题也总是与之相伴。学生如何自学,教师怎样引导,导学卡如何设计更科学更有效;学习小组如何划分,职责如何界定,组长怎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常常彰显自我而忽视合作,教师该如何实施有效地评价;民主的课堂让学生灵感迸发,观点各异、疑问丛生,让教师应接不暇,时常出现难以应答的尴尬局面;教师的点拨引领跟不上,这是我们课改中教师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教师常说,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了,课堂上教师往往被学生带跑)。为此,教师进行了各种尝试,累哭过,累病过,甚至想过放弃。„„。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与发现,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切入点。学校一是发挥常态教学研究机构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去发现和提炼这些草根式原生态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解决即成果”。二是充分发挥共同体研究实践引领功能,对共性的主流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查找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策略。三是实施教师课堂技能培训。理念培训固然重要,但把理念落地,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更为重要。教师需要“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培训能否起到立竿见影的实效,是对培训的迫切要求,也是课改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学校加大教科研力度,发挥集体的力量,几年来形成了一套“课堂技能”培训模式。这套模式从“问题入手”,帮助教师做课堂环节的剖析,如怎样分组,如何培训小组长,怎样组织预习,怎样组织展示,怎样组织测评,如何即时性评价,遇到问题怎么办等等,从而使教师熟练的掌握“三五六”教学模式,掌握处理问题的

能力。这套培训模式就是以课堂为现场,把课堂变成教学研究室,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四是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学习。让教师熟知课标要求,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导航。实行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提升师能。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了语文教材的精备课和数学教材的知识整合,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能力显著提高,能够把握住每节课知识的前后联系、训练重点,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使课堂更加高效。

(五)归纳提升,构建模式。

改革路上解决的问题仿佛像一个个珍珠散落在不同的时空绽放着自身的光彩,唯有将他们集合成串才能大放异彩。为此,学校研究共同体认真梳理改革过程中的点滴得失,总结在教学实践中三导五学教学策略的具体环节与程序,盘点课堂各环节的核心要素,明确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三年的课改实践,我们逐步建构起了“三导五学”六环节教学模式。

四、“三五六教学模式”课堂改革在收获中前行。

三年多的课改实践,让教师得到成长,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让学校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学习成为学生最乐意参与的活动。

课改进行了三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变化,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导学案》被学生视为 “隐身却在线”的老师,有效的预习让学生有了积极参与主动发言的强烈愿望,导学预习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显著增强。长期有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展示交流让学生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助让学生学会了合作,教师适时而恰当地评价点燃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1、学校成长起一大批素质高、业务精的骨干力量。

学校先后有五位教师获市“走青春路,做育花人”活动一等奖,推出两位

济阳县教学名师。先后有二十几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奖,老师们所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仅去年一年就有近百篇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去年老师们合作编写了教学专著《高校教学研究—“三导五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由济南出版社发表(ISBN978-7-5488-0360-7)。

2、教师的教育观念、幸福指数、科研意识、专业成长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提升与发展。课改使老师们由教变成了导、由台上走到了台下,教师的备课不再只是教学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如何有效展示以及如何激励学生质疑思考、如何利用教材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都成为了教师备课的内容。教师具备了更开阔的视野,具备了更完善的学科知识,全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虽然教师们的工作比较辛苦劳累,但大部分教师把压力化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动力,把学生成长、自己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幸福,在奉献中感受工作的充实与快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成长中体验育人的价值和幸福。

(三)课改推动着学校发展

1、比较系统的建立了“三五六”课堂模式的概念体系。

在省市专家和县教体局领导的支持和关爱下,我校“三五六”课堂模式的研究,有了自己的指导理论。

2、建立比较规范、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模式。

3、构建了有效地校本研究体系。

4、依托“三五六” 教学模式,建立了有效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建立了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即“承诺(个人承诺、小组承诺、班级承诺)→践行(个人行动组内监督)→评议提升→再承诺→再践行”的循环提升德育模式。凭借小组合作的形式,以责任教育为主题,以诚信评价课为载体,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约束、监督、评价激励的功能,将“班务管理”化解为“组务管理”,将原来的所有班务常规及评价,分解为“组务常规”,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所有工作(学生成绩、纪律、卫生等)都落脚到小组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生活小组,将学生在校的衣食住行等常规纳入适宜的小组集体中。将个人发展与小组发展结合起来,明确组长责任,积极进行组长培

训,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引导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注重自我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改变学生校园的生活状态,提升学生课堂上的生命质量,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认识到到精细比细节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2010年的6月25日,我校举行了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三导五学”教学策略研究展示活动,全县中小学的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校师生的展示得到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的普遍认可。2011年5月18日,我校举行了济南市课堂教学改革展示及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三导五学”教学策略研究展示交流活动,活动得到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的高度认可。从去年开始,不断有来自济南、长清、章丘、商河等兄弟学校的近400名领导和骨干教师,来我校听课交流,对我校课改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短短三年的时间,我们在汗水与泪水中前行,在不断前进与不断否定中成长。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变化,带来了希望。我相信我们的实践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愿景是光明的。在此,我愿意一直坚守着课改的沃土,永不停息的探索,追求教育的真谛,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为自己创造精彩的人生!

第三篇:学习陶继新

学习《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哈市119中学 戚秀娟

陶继新老师的报告从对“幸福”一词的思索展开。陶老师在报告中时而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时而介绍典型串讲故事,启人深思。在人格高尚环节,他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无论是教堂,还是学校,在他们行使其真正的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崇高”,孔子教学总纲:“志于到,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修身无假期”使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师,人格的养成是一生的,那么怎样才能变成人格高尚呢?

首先,要有良知和良信指数,意思就是说,要真诚的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在备课环节,尽量做到认真备课,背学生,被自己的心态,一堂好课,是一节富有生命力的好课,自己的情趣不好,不愿意做此事情,和不想做这件事情。效果肯定不好。

其次,要有道德和人格指数,看看每一颗求知的双眼,我们就应该以无比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也许,你做的事情不被别人理解和接纳,我们更要对人宽容,对己要严格要求,老师要以真情动人,而爱,则是这情的核心内容,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最后,通过学习,我想我也会成为一名最幸福的教师,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淡泊名利。

第四篇:陶继新先生读书报告会主持词

陶继新先生读书报告会

主 持 词

尊敬的陶继新先生,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的作者——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先生为我们作报告。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陶老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陶老师是山东教育社总编辑、编审,《创新教育》执行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陶老师还是网络名人,被网友认定为“网上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专家型’人物”。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上发表具有很强影响力的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评论、散文500余篇。近年来,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放讲座上千场。

以读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高境界成就教育卓越品牌,始终是我们昌乐外国语学校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开学第一天学校送给老师们的第一份礼物是《学生第一》这本书,一进11月份送给老师们的第二份礼物还是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老师们交流了心得,谈了体会,收获很多,触动很大。

今天,我们能够当面聆听陶老师的教诲,感受大师的风采,吸取名家的精华,这是我们全校教师的一大幸事!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交给陶老师,有请陶老师为我们作报告。

结束语:

让我们再一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陶老师,感谢陶老师给我们作的精彩报告!刚才,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陶老儒雅的风度和渊博的学识,大家无不沉醉在报告的博大和深邃之中。此时此刻,大家都会感受到陶老人格的魅力——他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品位的文化修养,他的博学、谦和、乐观、真诚。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是一种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

正如陶老师在他的书中多次写到,在他的报告中多次提到的,读书不单单是为了教学,而是要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奠基。不读书,工作就没有思路,精神就没有寄托,灵魂就没有定位。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不读书不行;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不读书不行;要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不读书更不行。读书,引领我们成长;读书,引领我们提升生命质量。所以我们讲,要始终把读书放在第一位,要始终如一地推动教师读书,要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声、歌声、笑声荡漾在我们的校园。借用陶老的一句话:经典为伴,幸

福一生。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者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最好的精神愉悦,在读书中成长自我,在读书中提升生命质量,在读书中寻找快乐,远离浮躁,激情工作,幸福生活。让我们用毕生的精力,遨游在书籍的海洋;用智慧的头脑,汲取经典的精华;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我们的每一节课堂。

最后,再次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陶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

祝愿陶老师青春永驻!幸福永驻!

祝愿老师们舒心工作,经典为伴,幸福一生!

谢谢大家!

2011年12月14日

第五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贾炜红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这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人生应有梦

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距离遥远吗?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二、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的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关于读书,我的建议是:

1.经常浏览书报杂志

这样做,可以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以获得灵感,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得到教益,给人生充电加油。无论读什么,只要有心,都会有所发现。图片也好,文字也好,觉得有意义,今后可能有用,你就留下来。

2.多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

(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3.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

4.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阔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下载读书与教师成长(陶继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与教师成长(陶继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对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师”将是与他们一生相伴的一个称呼。如何从“教育”这一职业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应该是......

    陶继新报告心得体会

    走进大师,感悟真谛 ——聆听陶继新老师《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心得体会 2015年1月14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教育家陶继新教授关于《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的报告,受益匪浅。新......

    陶继新报告心得

    听陶继新老师《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报告有感 韩集联合校白咸孝 今天我有的聆听了陶继新老师《跟孔子学当老师》报告,听后让我深感受益匪浅。 古代,教师职业并不是一个风光无限......

    听陶继新报告有感

    听陶继新报告有感 杨红 寒假在学校听了陶继新老师的经典报告,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他从八个方面讲演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即“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走向:取法乎上”......

    学习陶继新体会(5篇)

    《向孔子学做老师》读后感 韩集联合校 寇景玲 今天聆听了陶继新老师的报告,我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遗憾。孔子之所......

    听陶继新老师心得体会

    听陶继新老师心得体会2011年2月20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盼望已久的陶继新老师,并且聆听了他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精彩报告。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

    陶继新报告会心得3

    感悟大师,净化心灵 ——聆听陶继新老师《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有感 2015年1月14日下午,有幸聆听了教育家陶继新教授关于《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的报告,这位六十六岁的专家......

    陶继新先生报告会心得体会

    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 ---听陶继新报告心得 这次有幸聆听了教育家陶继新教授关于《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的报告,这位七十六岁的专家,用他采访的一些名校长和名人的事迹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