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
下城区教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区打响“繁华时尚之区”品牌,深入实施“南精北快”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下城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深入践行区域教育生态理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打造高位高尚教育,争创教育现代化强区”为总体目标,深化“高位均衡、轻负高质”特色实验模式,促进下城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十二五”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
二、主要任务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效应
根据下城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弘扬“先一步、高一层、可持续”的下城教育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着力培育“高位高尚教育”品牌,确保下城教育继续走在前列,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品牌效应。
1.深化综合改革探索。在实验区建设从破冰攻坚迈入深度转型的时期,要围绕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理论的全方位提升和品牌的整体塑造这一目标,继续秉持“所区共建、整体推进、科研引领、创新发展“的合作方针,着力推进“科研先导、系统推进、对话合作、理论突破、实践创新”的工作路线,构建起更加高效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机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快中央教科所下城教育生态研究中心建设,继续发挥国家级课题《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作用,做好课题结题及成果转化、推广工作。深化央所实验区教育人力资源成长区际联动工程,形成共识、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改革,提炼高位均衡发展的区域教育机制,充实学前教育督导中心与社区教育督导中心专职督学的配备,努力构建管理型督学与专家型督学相融的督学队伍。对10所中小学校、4所幼儿园进行办学水平综合督导,开展学生课业负担专项督导,落实一票否决“降星级”制度。强化督学责任区责任,开展每月一次随访督导工作。
2.深化教育学术研究。充分发挥教育学术大讲堂的交流、展示、辐射功能,搭建共研平台。深化草根研究,重点做好区教科研孵化基地学校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倡导主题教研和校本教研,拓宽科研服务决策、服务教学的渠道,组织好杭州市第八届课程改革成果推荐及新一轮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中小幼教学专题论文、先进教研组等各种评比,举行优质课、星级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浓厚教研氛围,在科学研究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全面总结、提炼“教育学术之区”建设成果,形成包括专题画册、相关专著、经典汇编等在内的一系列物化成果,展示下城教育学术风貌。
3.深化教育特色办学。继续鼓励校园走特色、品牌、文化发展之路,要多维度把握特色化办学的基本内涵,按照“内外兼修、分层推进、全区联动”的学校特色创建原则,依照“选择特色项目-打磨学校特色-建立特色学校”的发展轨迹,创建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和教育品牌,引导不同的学校以自身的优势为引领,实现多元化导向、特色化呈现的均衡发展,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化办学新格局。同时,不断强化联盟式特色教育集团的管理与研究,在保留各自特色基础上使优势资源得以共享,同时尝试在区域内打破学区限制,实施招生制度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也推进学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4.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实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强与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及省市高校院所交流与合作,办好2011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完善亚太地区教育创新奖——“文晖奖”评选机制,不断提升“文晖”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国际视野引领本土行动,推动下城教育现代化。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安排,推进中小学与与国际(港澳台)学校“百校结对”行动计划,开展“课程、学科、管理”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积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发展,以开放的体制鼓励社会积极参与教育,推动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和积极参与社会文明进步进程。
(二)以优化服务为宗旨,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杭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1+4”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积极迎接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复查。
1.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深化“名园+新园、名园+民园、名园+弱园、名园+村园”等名园集团化办学模式,将民办幼儿园有计划地纳入名园集团管理,增加1-2个幼教集团,力争名园集团化覆盖率提高至80%。抓好重机地块、灯塔地块两所新园的建设工程以及新华实验幼托园竹竿巷园区的扩班工作,确保2011年9月投入使用。积极鼓励街道、部门、民办幼儿园上等级,努力争创1-3所特级幼儿园、7-8所省一级和省二级幼儿园,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提高至70%以上。深入开展“南北幼教牵手”活动,完善幼教互助共同体考核机制,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构建幼教师资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11年年底全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大专学历达90%,教师上岗持证率达98%。有序提高在编教师比例,力争使公办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50%。努力改善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其人均标准达到公办教师的70%。注重民办园教师专业成长,在民办幼儿园中培养2-3名区教坛新秀。全面深化0-3岁婴幼儿及家长的早教辅导与研究,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早教服务模式,加强社区看护人培训基地建设,开展优秀看护人培训基地评比和考核。注重课题研究科学引领,切实提高全区幼儿园的教科研水平,各子课题实验园完成课题研究总结和成果,编撰课题研究成果文集。
3.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高度关注东新园、北景园、三塘等服务区域的适龄儿童入园问题,进行区域适龄儿童户籍调查摸底和流动儿童数量的预测调研,有效解决新一轮“入园难”问题。积极筹措学前教育经费,保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教育经费中达8%以上。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督导中心的职能,扩大专兼职督学队伍,制定《下城区民办幼儿园督导评估指标细则》,强化督导现场指导过程,建立街道办、部门办、民办幼儿园参加督导过程、列席督导反馈会等制度,通过互学、互访达到共进。高度重视安全保障工作,实施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力争民办幼儿园保安配备率达到100%,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幼儿园的平安与和谐。
(三)以轻负高质为导向,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水平
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浙教基
第二篇:2011年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资源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严格按照省市素质教育文件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标,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家校行”活动,深化家庭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2、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的学习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培育,充分挖掘学校文化特点,推进校园、校舍个性化和精品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艺术教育,课间操时间增加到30-40分钟,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卫生防疫教育、国防教育,组织举办中小学生艺术技能大赛和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和健康水平。加快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力争今年早日投入使用。
4、加强课改研究,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贯彻落实《山东省课程设置方案》,指导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开设、课时计划,开齐上足各类课程。坚持分级管理、分层要求的原则,实行精细化管理方式,指导学校建立起制度制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举办班主任、校长工作论坛和“高效课堂”交流会展示会,交流教学管理经验,总结并推广课程改革的典型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5、完善考试评价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推行学业考试等级评价;普通高中推进实施学分制,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鼓励采用纸笔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逐步形成适应于素质教育的招生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
6、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科研水平。认真落实《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和省市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围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中心,深化高效课堂、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自主发展和学生关键期教育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完善课题分级管理制度,加强课题的申报、审批、开题、中期管理、结题鉴定等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加大网络教科研工作推进力度,建设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库,推动网上教研、网上培训,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典型发现、培养和推介的力度,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探索依托教育科研加强名校、名校长和名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7、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严格落实小学、初中学生全员全过程交接制度,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以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接受同等条件的义务教育。加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指导工作,引导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积极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绿色学校。
8、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理顺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以政府办园为示范,以学校和村集体(社区)为主体,加大市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力度,规范办园行为,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办示范性中心幼儿园。完善中心幼儿园配套建设,提高中心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比例,建立健全全县幼儿园园长选聘机制。加强管理,规范办园,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98%以上。大力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6%。2011年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 >>查看更多【返回 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栏目列表】
第三篇:2011年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资源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严格按照省市素质教育文件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标,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家校行”活动,深化家庭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2、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的学习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培育,充分挖掘学校文化特点,推进校园、校舍个性化和精品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艺术教育,课间操时间增加到30-40分钟,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卫生防疫教育、国防教育,组织举办中小学生艺术技能大赛和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和健康水平。加快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力争今年早日投入使用。
4、加强课改研究,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贯彻落实《山东省课程设置方案》,指导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开设、课时计划,开齐上足各类课程。坚持分级管理、分层要求的原则,实行精细化管理方式,指导学校建立起制度制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举办班主任、校长工作论坛和“高效课堂”交流会展示会,交流教学管理经验,总结并推广课程改革的典型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5、完善考试评价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推行学业考试等级评价;普通高中推进实施学分制,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鼓励采用纸笔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逐步形成适应于素质教育的招生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
6、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科研水平。认真落实《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和省市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围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中心,深化高效课堂、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自主发展和学生关键期教育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完善课题分级管理制度,加强课题的申报、审批、开题、中期管理、结题鉴定等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加大网络教科研工作推进力度,建设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库,推动网上教研、网上培训,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典型发现、培养和推介的力度,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探索依托教育科研加强名校、名校长和名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7、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法》和《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严格落实小学、初中学生全员全过程交接制度,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以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接受同等条件的义务教育。加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指导工作,引导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积极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绿色学校。
8、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理顺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以政府办园为示范,以学校和村集体(社区)为主体,加大市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力度,规范办园行为,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办示范性中心幼儿园。完善中心幼儿园配套建设,提高中心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比例,建立健全全县幼儿园园长选聘机制。加强管理,规范办园,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98%以上。大力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6%。
9、推进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强在办学理念、课程方案贯彻、课程开发建设、选修课程开设、教师能力提高拓展、基于网络的课程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开齐所有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化修课需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均衡发展、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式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规定,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尤其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选课走班、课程资源开发、校长培训、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即学业水平)、综合素质的监测,充分发挥监测信息的反馈、指导作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今年高考本科录取和名生培养取得更大突破,确保我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二、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10、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温总理视察职业中专讲话精神,按照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重新制定职业中专二轮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学校教学楼、实验实训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膨胀学校办学规模。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扶持政策,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加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等重点学校建设,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争取县职业中专进入国家首批1000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规划。
1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吸引高技能非师范类毕业生,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民间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使“双师型”教师占到职业学校教师总数的50%以上。深入开展技能教学活动,组织序列化师生专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职教课堂教学形式。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示范性专业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课题研究,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对口高考质量。
12、拓展办学模式,提升职业中专办学活力。实施订单式培养,做好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积极组织参加全省中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3、积极做好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乡镇(街道)成人学校基地建设,继续依托职业中专和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办好乡镇成人职业教育中专班。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健全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开展回乡农民工培训,提高回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确保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不低于95%,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努力办好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班,扩大电大本科招生范围和招生专业,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干教师整体素质
1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职业使命感。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倡导教师终身学习,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开展师德师风测评活动,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坚决制止有偿家教。
15、狠抓教干教师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建设,争取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标准,指导学校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比例用于教师培训,制定新一轮教干教师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建设以“远程研修+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教师培训网络联盟,提高培训质量。通过举办教干读书会、远程研修班、校长论坛,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蹲点学习等形式,努力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干的办学理念和领导水平。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完成省市统一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引领作用,打造名师名校长工作团队,促进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干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校长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监督、评价机制,促进我县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6、创新教师管理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新教师年补充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教师老龄化和部分学科缺编现象。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引导和鼓励城镇教师下乡支教,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坚持“评聘结合,考评结合”的评审原则,不断完善高级职称评审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办法,做好中级职称量化评审工作,加强高级职称聘后管理,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推进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落实优劳优酬。按照上级部署,完善工作机制,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办法,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7、深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省教育工作示范县标准,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确保义务教育费“三个增长”。完善“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切实规范教育财务经费管理。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争取全部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设,健全资助工作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切实做好各类学生资助工作。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去上大学机会;做好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减免学费工作,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搞好后勤服务管理,指导中小学做好勤工俭学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
18、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步伐。结合乡镇(街道)社区建设规划方案,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年内计划多方筹措资金7300余万元,完成新建、改建校舍76580平方米,其中楼房68200平方米、平房8312平方米的任务。扩大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建设规模,推广新能源、农村卫生新校园工作。搞好校园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继续加强中小学校产管理,进一步提高校产规范管理水平,发挥校产最大效益。
19、加快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按照省、市要求,严格质量、按时完成招标采购配备任务,年内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投资216万元。落实《临沂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方案》,加快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做好“绿色班班通”试点的安装、培训和应用工作。积极争创省、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20、开展“教育资源管理应用年”活动,切实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采取有效措施盘活一切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育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切实抓好学科教师应用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堂堂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做好图书报刊、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等方面的管理与使用工作,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建立教育资源使用评估体系,推进教育资源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为广大师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五、坚持依法治教,努力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21、加强规范管理,维护教育良好形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依法、就近、免试”的入学原则,严禁任何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竞赛或其他考级考试等活动;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执行“三限”规定,合理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严格控制班额,推进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60%的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严禁分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完善规范教育收费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
23、加强教育法制工作,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整体水平。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巩固“依法治校示范校”成果,落实省、市、县“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干部师生法律素养。大力提升依法治校整体水平,推动学校依法管理。加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总结依法治校的典型经验。开展第四批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4、加强安全管理,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严格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意识,确保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应急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各类避险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狠抓校园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加大协调力度,强化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扎实搞好汛期预警防险工作,确保学校平安度汛;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防控及学校卫生工作。拓宽监督渠道,争取全社会支持,建设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确保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良好。
25、加强招生考试管理,确保考试安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阳光考试考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考场管理的软、硬件设施配备,建设标准化考场,规范各类考试管理,提高考试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大各类考试考风考纪宣传和诚信教育力度,加强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形成良好的招生考试秩序;优化招生考试服务,维护教育公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招生考试的满意度。
26、重视做好教育信访工作,确保教育系统稳定。贯彻落实新《信访条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信访人合理诉求,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一岗双责”、教育信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等制度,切实做好各类信访案件的查处和相关人员的稳控工作;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办理答复工作;增强敏感性,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化解矛盾,维护教育系统稳定。
27、加强教育督导,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和《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督导效能,全面落实教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进一步充实教育督导队伍,积极开展教育督导调研工作,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强化教育综合督导和教学工作专项督导。完善督政机制,加强对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促进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督学作用,督促指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六、加强行风和机关建设,进一步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2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清正廉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1-2012年工作规划》和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学校招生、收费、基建、采购、后勤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开展中小学教育行风民主评议工作,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学校,深入推进廉政教育、监督各项工作。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学校民主管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行风热线”等所反映问题的落实工作,提高教育的社会满意度。
29、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调查研究,改进文风、会风,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控制评比、评奖、评估和考核等活动,规范公务接待、车辆管理,搞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推进办公自动化,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效能考核评议,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履行好计划生育职责,积极开展中小学生人口国情教育。认真做好教育装备、老干部、档案管理、语言文字、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共青团、妇委会、老教协等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30、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教育宣传队伍建设,办好《临沭教育信息》和《临沭教育综合信息网》。做好教育信息的采集、报送以及调研课题的确立、撰写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认真做好“十二五”教育事业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教育史志续编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正面教育宣传。挖掘、培育、总结典型经验和优秀教师事迹,解释教育政策法规,引领教育发展,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形成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教育局2010年工作计划要点思路
教育局2010年年工作计划要点思路
2010年01月18日
菏泽市教育局
二0一0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统筹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2010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5%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2%以上。
--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和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9.5%、98.5%、85%以上;小学、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85%。
--高中阶段招生8.3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中招生5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3万人左右,职普比维持在4:6。
--维修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25万平方米以上,投资1.5亿元以上。
--中小学计算机配备达到国家标准,全部按课程标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逐步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各县区在各自城区至少建成1所中小学校,城区学校班额控制在规定标准之内。
--评选、命名30名市级“名教师”、“名校长”和30个“名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000名以上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选拔1000名优秀教师组建精英教学团队到农村学校支教。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围绕一个中心: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一个目标: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三项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教师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
完善五个机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机制、教师队伍补充机制。
实施七项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工程、城区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城镇教师农村支教工程、城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程、“三名”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1、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促进全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保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研究调整全市教育发展规划。按照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认真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市情和时代发展要求调整教育发展思路,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
3、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平等就学机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和技术培训,增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4、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加强教育干部法制培训,增强教师法制意识。加大教育法律贯彻实施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坚持民主治校,民主管理。
二、深入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深入开展世情、国情、社情教育,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班主任队伍和德育队伍建设。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大德育工作格局的形成。
6、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全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课程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体育、艺术教育,保障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正确处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广泛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广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开发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转变教研职能,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加强对学校课改工作的指导。培植课改典型,每县区确定1所高中、2所初中、3所小学作为课改样本校,发挥样本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交流推广课改经验,改进改善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各类考试,减少考试次数,提高考试质量。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政策,严禁组织以升学为目的的选拔性考试。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指标生制度,重建普通高中招生制度。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籍管理,适度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春、夏两季集中招生制度,继续推行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免试注册录取、市外招生、高中分流等招生形式。
8、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探索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普通高中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办法,教自考新领域。
六、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6、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做好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工作,做好驻菏函授站的年检评估工作,支持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全社会、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27、加强成人短期技术培训。加强农民技术学校建设,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完成3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6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做好城镇在岗、下岗企业职工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成人继续教育,完成4万人次的城镇职业培训。
七、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28、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加强教师管理,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创建绿色校园。加强环境资源教育,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支持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
29、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规范学校作息时间,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规范学生家庭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进行总量控制,精心设计、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查违规招生宣传行为及其他不规范招生行为。
30、加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创建规范化学校。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将标准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名校”建设工程,评选命名首批30所市级名校。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
31、开展对外教育交流活动。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扩大对外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加强对教育涉外活动的监管和引导,为菏泽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指导服务。
32、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定《菏泽市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继续推动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学生安全常识及法律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学校食堂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卫生条件,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定期开展学校、幼儿园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校园安全事故。开展“平安和谐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配合有关部门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校内及学校周边的非法音像制品摊点、流动饮食摊点以及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严厉打击针对学校和师生的不法侵害行为,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33、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校长队伍管理,完善校长培养、选拔、考核、监督、评价机制。抓好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开展各种层次的校长培训活动,促进校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启动市级“名校长”建设工程,评选命名首批30名市级名校长。
34、加强教师培训。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送教送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等各类专项培训。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教师读书成长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加强教师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积极推进远程研修培训。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做好第一批“菏泽名师”人选的考核,启动第二批“菏泽名师”评选工作。
35、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加强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完善和调整农村学校编制。根据教师编制、自然减员和学科需求情况,按照“退一补一”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000名以上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学校锻炼制度,新招聘的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加大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补充力度,拿出专门指标用于招聘专业课教师,并适当降低对专业课教师的学历要求。
36、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完善教师队伍管理系统,更新教师队伍信息数据库,对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清理挤占挪用的教师编制,杜绝在编不在岗现象。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做好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推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
37、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快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
38、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和奖惩机制,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九、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39、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多渠道筹措救助资金,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教育救助体系,开展经常性的扶困助学活动。全面落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扎实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扩大贷款覆盖面。落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做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一免一补”、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40、强化考试管理,实施“阳光工程”。加大考试信息公开力度,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公开体系。强化考点、考场建设,强化考试保密,落实考试管理责任制和责
第五篇:区教育局 2013 年工作计划要点
区教育局 2013 年工作计划要点
指导思想 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神聚力抓教学,持之以恒抓安全,以人为本带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教育,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发扬“团结实干,开拓创新,诚信廉明,追求卓越”的 xx 教育精神。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抓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安排 突出一个中心: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三项工程: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工程,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1、科学谋划提升标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区振兴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4、规范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
5、坚持以德为先,抓好师德师风和学生德育工作。
6、强化艺体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7、加强学校管理督导及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建立“一村一教师,一校聘三员”工作机制,构建和谐教育网络。
8、抓好安全和信访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教育。
9、加强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打造 xx教育品牌。
10、突出抓好党的建设、群团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抓好四支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行“三三工作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强保证。落实四十六个目标项目。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将全年工作细化为落实课堂教学达标、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全员培训等 46 个目标项目,通过抓好项目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优化教育结构,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1、全面规范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强化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开展全区幼儿园定类评估,提高办园水平。加强 各镇、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建设,组织开展送课下乡和手拉手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加大幼儿园教学改革和管理,提高课程开设水平,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通过教师业务比赛、成果展示等方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幼小衔接,大力提倡特色幼儿园建设。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组织开展幼儿园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做好幼儿园年检,加大对非法办幼儿园的查处力度,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提高城乡学前 3 年幼儿入园率,研究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学前教育向 0—3 岁儿童延伸。,加大控辍
2、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保学力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接受社会段学校“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实施“阳光招生”监督。加强对义务教育段学籍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段,做好与学前电子档案、高中段学籍的衔接。提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认真落实控制辍学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学生辍学,提高巩固率。采取建立档案、家校联系、心理辅导等措施,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3、推动高中段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巩固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大力倡导质量立校、特色立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普通高中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区域化管理,组织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高全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实施高中后分流,坚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4、创办省内知名、全市一流的特殊教育。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管理,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对特需儿童康复教学的研究,不断提升自闭症康复训练水平,确保全区儿童康复工作继续居于全省前列。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区振兴提供人才智力保障。进一步充实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更新实习设备,建设汽车修理实习实验室,为更好地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力度,积极与大中型企业联系,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实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
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6、加强成人教育。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全区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技术培训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各项培训。充分发挥成教中心和农民文化技术夜校的功能作用,全面完成对广大农民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致富技能培训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7、加快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力争有 5 所民办教育机构创建为 xx 市民办教育优秀单位。
8、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支持并促进驻地高校加强内涵发展,突出专业特色,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管理。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不断完善德育体系,优化德育方法,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尊重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抓好办学理念、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以营造浓厚育人氛围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团队工作,推进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完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功能,积极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一村一教师一校聘三员”工作机制,构建和谐教育网络。办好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展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设,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加强教辅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为学生推荐优秀教育图书资料和课外读物。加强普通高中学校选修课开设、学生发展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等工作,配齐实践类课程师资,加强实践类课程教学,逐步开齐、开好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实践类课程。
3、全面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展好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坚持“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原则,加强招生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指导各学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布谷”科技节,组织师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教育。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活动。通过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健身项目通讯赛、跳长绳比赛、健美操比赛以及象棋、围棋比赛等活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预警机制,突出抓好甲型 H1N1 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用眼教育,开展读写姿势达标活动,降低近视率。组织好学校课外艺术活动,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1、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经费按时、按计划、按比例落实到位。继续完善“校财局管”制度,做好预算、决算及收支计划,管好用好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审计力度,不断强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监督,保证教育资金足额、合理使用,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对校舍、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政策。
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成资助 2200 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任务,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做好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宣传和手续办理工作,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完善学生及幼儿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城镇中小学生及幼儿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农村学生和幼儿全部加入“新,城市学生和幼儿全部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切实减轻农合”中小学生疾病风险和由此引发的家庭经济负担。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推进区教师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工作,为深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以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习内容,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大力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精神,不断健全完善师德行风评价监督机制,增强教师热心从教、服务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积极稳妥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制度,严把新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考核、考评制度,严格落实职称改革政策,认真组织教师职称评定。
4、加强教师和校干业务培训。实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抓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性培训,积极开展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和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继续。改革教研方式,强化网络教实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研,提高教研效率。
(五)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办学水平。
1、实施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工程。根据全区“一核二区三片”城乡产业布局和“一城六镇二十个农村社区”城镇村空间布局思路,按照“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向中心城区集聚,农村初中学校向中心城镇集聚,小学、幼儿园向农村新社区集聚”的原则,实施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工程,全面整合优化全区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撤并“散小低弱”学校。2013 年,拟改建高标准学校 2 处,撤并 6 所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同时进一步整合优化师资配置,继续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骨干教师农村支教活动,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扎实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投资 255 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第三、四批项目学校的仪器配备工作,对全区 15 所农村中小学校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并足额配齐教学仪器。计划用 3 年左右的时间,投资 180 万元,完成城区 10 所中小学校的教学仪器更新工作。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全区“学校布局合理,校舍符合标准,周边环境优良,设施和图书装备达标,电教水平提升,办学经费得到及时足额保障”的目标。
3、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坚持以师生为本,按照“牢固、安全、实用、方便学生”的原则,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 D 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 C 级和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不断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提高全区中小学校舍防震抗灾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树立科学教学质量观。树立“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教学行为符合教育法规、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教学质量观。大力实施生本教育,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齐开好艺术、体育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规定,不加班加点,、不利用节假日集体补课,坚决杜绝“疲劳战术”“满堂灌”、布置超量作业等不良教学行为,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志趣和积极的心态。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干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科、包学生、包质量,教研员包学科、包学段、包质量”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中
小学进行教学质量抽测,及时召开阶段性质量分析总结会,扎实搞好区、校、班、组各层面的“查摆改”工作,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
4、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实施绿色教学评价,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全面考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5、着力提高效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贯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开展学科课堂教学观摩研讨、高效课评选等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加强课堂教学创新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探讨“大课堂”教学规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分层教学、选择性作业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工会、群团、和老干部、妇女工作。
1、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好四支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全面推行“三三工作法”水平,为全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和队伍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干部培训工作,加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开展廉政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务实高效廉洁自律型的干部队伍。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的作用,使广大农村未成年人能够在课堂之外,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校园文明风尚,创建和谐校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3、加强工会、群团和老干部、妇女工作。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积极推进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和政务公开,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做好困难教职工的帮扶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坚持定期走访慰问老干部,定期组织老干部学习和健康查体,定期向老干部通报教育工作,使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切实维护好妇女的合法权益,抓好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1、大力加强党风廉政政建设。认真落实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和教师 “十不准”等规定。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加强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深化校务公开,推进学校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2、加强教育督导,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完善、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督导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随机督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作用,强化对规范办学行为、教育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专项督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
3、加强后勤管理与服务,做好招生考试工作。指导学校健全完善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后勤用品统一采购管理,规范学生用品市场,严格落实学生用品进校准入制度,引进有资质、信誉高、服务好的经营机构进入校园。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准入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坚决杜绝“三无产品”进入校园,确保学生用品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进一步做好图书报刊征订发行工作,有效遏制个别学校乱征乱订、盗版盗印行为,切实规范教育图书报刊的征订发行渠道和发行秩序,逐步清理挪用、拖欠图书款现象。
4、努力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综合新闻媒体的作用,坚持正面典型宣传为主,兼顾教育政策解读、舆
情分析引导,进一步做好教育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提升全区教育的形象和影响。加强宣传员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宣传的信息量,力争在上大报大刊大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5、抓好学校、幼儿园安全和信访稳定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继续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车管理,积极协调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严查校车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畅通信访渠道,帮助群众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及早发现信访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信访和稳定工作,确保全区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6、加强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打造 xx 教育品牌。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公文管理,做好区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局窗口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法治型机关。建立和落实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制度建设,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纪律意识、效率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强化综合协调、信息服务、公文审核以及督察督办,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积极参加“政风行风热线”活动,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设立行风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发放行风问卷调查及公开信等措施,着力解决社会与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