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肖远骑老师《教育的天空》有感
做一位擦拭星星的人
──读肖远骑老师《教育的天空》有感走着走着就累了……走着走着就老了……记不清楚这是谁的诗句了。这些日子以来,它们总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跳出来,一次次让我悚然一惊。也许是正式进入中年的缘故,对岁月,对人生,对一切,我都不可遏制地常陷入一种反思的状态。沉重和迷茫于是不可避免。一颗心,便也经常为一些属于中年的问号而忽上忽下了。
直到读到肖远骑老师的《教育的天空》。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屈指算算,我在教师的讲台上已经工作快40年了。深情地回首这逝去的岁月,深切地祝福未来的时光,我的心中激荡着无尽的话语: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已记不清迎来了多少莘莘学子创造成才之梦,目送过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扬帆智慧之舟。一年又一年,日日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我觉得没有老去,因为在这片“年少的风景里”,我收割永久的快乐。清丽的心情,默默的回忆,它温暖着我多梦的、永不知衰老的心。
肖老师在书中以“叩问”的方式书写自己对于教育的思考: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
今天我们怎么看教育?
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
今天我们如何当家长?
提炼自己从乡村到城市近四十年的教育感悟,肖老师娓娓道来。理性敏锐的思考加上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破解无数个“怎么”的过程中,我们渐渐走入一位老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在《教育的天空》里,你会看到最美丽的云彩,你会享受到最温暖的阳光;你会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法,你会收获到最卓越的的教育成果!
在第一章“我们怎样做教师”中作者说到,教育是造就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怎样培养教育孩子是重中之重,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从“试卷打叉”说到教育和谐。
批改作业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在这一次次小小的批改中,蕴含着很大的教育心理,回想我们在以前的批改作业中,当看到孩子因为不认真不专心而做错的题目,老师的心情就低落千丈,这时往往心情的发泄方式就表现在作业本上那一个个大大的红叉中,有时甚至笔尖会力透纸背,长长的红叉,醒目而又愤怒。但作为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与其打一个大大的叉,给彼此造成不好的情绪,倒不如在错误中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回想自己做学生时,不是也期待着满篇的钩和一个A的等级吗。在翻开这样的作业本的一刹那,心情总是愉快无比,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和谐教育。
读《教育的天空》,你会被激励,会被鞭策,会被文字灼烧得热血沸腾,会迫切地渴望重新出发。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一位老教育者始终深情地凝望着你,他眼光灼灼,洞穿你的一切软弱和虚无,然后给你疲惫的心灵重新注入强大的力量。
这力量来源于肖老师笔下的理想主义情怀。在书的第二章第一篇,肖老师直接高声喊出了《教育,需要高扬理想的大旗》。但更多的时候,这些呼喊是种在字里行间的。阅读的过程,就是你不断地听到理想在破土在拔节在蓬蓬勃勃地对抗一切虚无,在横刀立马抗击所有萎靡和猥琐的过程。这过程好痛快,好浪漫,好诗意,好得让你曾经的对于理想的自我怀疑都被照得无处藏身。于是,你重新收获了一个亮堂堂的自己。
其实,永远高扬理想主义的大旗,是让我们的生命永不生锈的唯一途径。
因为谈理想意味着坚守真善美,坚守教育的原点和常识,意味着坚定地面向未来。但是,教育的现状是:面向分数,面向排名,面向升学率,面向争名于生源,争利于应试等等教育界心照不宣的秘密。理想很奢侈,理想太遥远。教育的星空早被污染,少有人愿意去擦星星。于是,大家都埋头赶路吧,懒得再仰望星辰。久而久之,麻木了,怠惰了,习惯了!
而读肖老师的书,一页一页的文字,像清风,像火种,悄
悄地让你的心重新开始颤栗,开始跳跃,开始有一种想要去擦拭星星的冲动。其实,追求理想,是每一颗心灵最原始的愿望。只不过,在强大的社会惯性和生命惯性面前,我们渐渐地变得世俗,变得乏力,以至于慢慢地在抖落一身灰尘的同时,也抖落了曾经在我们身上熠熠发光的理想的光芒。于是,我们自以为懂事了,成熟了。殊不知,这种“成熟”的昂贵代价乃是:我们不再有激情,不再谈理想。除我忽然明白这段时间以来我的迷茫了。
曾经激情的我,曾经高扬理想主义大旗的我,也在中年正式到来的时候,有了些松懈和疲乏,怀疑和迟疑。因为,坚守理想,是痛并快乐的一件事。突破自我的重重难关,拨云见雾的遥遥无期……固步自封是多么容易,随波逐流又是何等轻松。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在后半生选择一种更轻松的生命方式:不再掘地三尺地叩问,不再夜以继日地耕耘。
人到不惑之年,反而“惑”从中来。谢谢肖老师,让我在这个关口,读到了他的《教育的天空》。
我读一位老教育者对理想教育的终生探寻,读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对理想的语文教学的倾情建构,读一位家长、一位父亲的拳拳之心,读一位追求民主的公民对理想社会的深情呼唤,读一位能歌善舞能写善说的人对诗意人生的谦卑建设。这本书,是肖老师自己的“远骑”足迹,是一位普通人的生命砥砺过程。我读到的不仅是思想和智慧,更是对生命的坚持和坚定。
是,也许可能这样的:走着走着就累了……走着走着就老了……
但肖老师站在他的教育的星空下对我说:不,走着走着内心就明白了,走着走着心灵就强大了!
于是,我的内心,重归空明澄澈和笃定。我重新变得“不惑”:和肖老师一样,终生做一位擦拭星星的人吧!教育的星空,值得我们为之终生坚守。
期待我的朋友们都能有我的幸运:在“教育的天空”下徜徉,重新点燃理想,焕发生命激情。
第二篇:读《老师,您慢点骑》有感700字
读《老师,您慢点骑》有感700字
叶浩天
今日偶然间在朋友圈看见张校长发的一篇王老师写的文章,可能是文章题目有点新奇,便点了进去看。看的很仔细,文章末段,有一段话“教育的意义绝不应该是培养几个高中和大学,而应该是培养更多合格的公民和劳动者”让我深有感触。
我曾经是一个特别顽劣的学生,不管是小学的时候还是初中那时,违反纪律都是比较小的,很难想象当时我会做出一些让人非常气愤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后来是怎么改变的,但绝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我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王张保老师和初中的班主任戴昆畅老师,他们俩现在还在塔坊教书,可能是他们的谆谆教诲不知不觉中扎根在我的内心中,后来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自己,所以我对王老师的这一段文字“教育的意义绝不应该是培养几个高中和大学,而应该是培养更多合格的公民和劳动者”深有感触。
对于老师而言,教育学生是起点,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考上高中或大学是目标,但这绝不是终点。相反,这恰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如何又去让学生怎样做人?一个合格的老师绝不是只看所教出的学生成绩有多优秀这么简单。
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在学校不仅仅是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更要学会怎样去做人,培养思想道德,有德方为人。即使你成绩再优秀,读的班级是重点班又或是实验班,无徳,那么你有再优秀的成绩又有何用?
那么我们学生如何去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呢?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对于我来说就三点。不管做什么事,首先必须端正态度,学习也好,做事也罢。其次是待人礼貌,尊敬师长。最后是最重要的一条,知礼仪懂廉耻。这三条虽然看起来和培养思想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但却息息相关。
教育的意义绝不应该只是为了考上几个高中和大学,而应该是培养更多合格的公民和劳动者。
为师者,教书更要育人。为生者,学文化更要学做人。
作者简介:叶浩天,徽州师范学校2017级新生,毕业于祁门县塔坊学校,爱好写作。
第三篇:读《生于天空》有感
顽强的野性之姿
——读《生于天空》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几本书,分别是:《野兽岛》﹑《一只耳朵的大鹿》、《阿尔卑斯的猛犬》和《生于天空》。在这些书里,我最喜欢的是《生于天空》,书中对两只小雕的细腻描写和精神刻画,让我读后久久不能遗忘。这本书里主要描写了还需要父母喂养的两只幼雕失去了父母。这两只小雕为了生来,在还不知道自己会飞的情况下,在几天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在被别的大雕占了巢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来。在成长的道路上,它们被猎人袭击,一只雕在被猎人捕捉,后来并成了猎人的朋友。与此同时,另一只雕也不断的寻找着自己的伙伴。后来被捕的雕为了救猎人的狗,自己又重新回到森林深处的故事。
故事让我了解了雕具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其实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有着同雕一样的经历。听说,有一个叫米契尔的青年,因一次车祸,使他全身三分之二的面积被烧伤,面目恐怖,手脚变成的肉球,面对镜子中难以辨认的自己,他痛苦迷茫。他想到某位哲人曾经说的;“相信你能,你就能!问题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面对它!”他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几经努力奋斗,变成的一个成功的百万富翁。最后又成为美国坐在轮椅上的国会议员。
许多成功人事的背后都着坎坷的经历。通过读这本,让我更加认识到,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要关注自己的性命,努力地生存。我们要以倔强的姿态,演绎出自己精彩的一生。
六年一班张钟元2011.8.16
第四篇:读肖旺生老师的事迹有感
读肖旺生老师的事迹有感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肖旺生老师的事迹,他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他心系学校,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兢兢业业、爱生如子的工作态度,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奋斗、克难奋进、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思考。
当我们读着肖旺生老师先进事迹的材料时,内心深处无比激动,四十年风霜染白了满头黑发,四十年岁月催老了他健壮的身躯,四十年如一日,这是怎样的一种执着与坚持呢,当工作环境恶劣时,他没有一丝挑剔,当工作繁重时,他没有一句抱怨,当疾病缠身时,他仍然站在教学岗位的前线,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私与奉献呢?
肖旺生老师既平凡又伟大。他平凡,是因为他只是一个长期驻扎在教学点工作的普通教师,没有穿着华丽的服饰,没有住着高楼别墅,没有吃着山珍海味,跟普通的百姓一样,吃着粗茶淡饭,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伟大,是因为他把一切给了孩子,孩子就是他的一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四十年为贫穷农民的孩子垫的学费成千上万,四十年为残疾农民的孩子捐献的衣物不计其数,四十年为生病农民的孩子代付的药费也数不胜数,手把手教学生吃饭,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教他们如何生活。
我感动于肖旺生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工作精神,四十年风霜雨露,四十年沧海桑田,他一如既往坚守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爱的火焰成为他为之奋斗四十年的驱动力,面对教学点艰苦的环境,他没有抱怨,想到的只有“不能让孩子在嘀嗒的雨水中写字,更不能让孩子们在毒辣的太阳光下看书”,心系学生,忧学生之所忧,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感动于肖旺生老师“克难奋进、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他说:“我愿做机身一铆钉,思想是导航,思想问题解决了,工作起来就有动力”,尽管教学点工作困难重重,他依然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身兼多职,给学生做饭、烧水,在他身患重病时,他依然心系学生,放弃治疗,回到教学岗位上,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肖旺生老师不愧为一代师表,人师楷模,他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一要学习肖旺生老师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要学习肖旺生老师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三要学习肖旺生老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小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读《老人与海》有感肖婷
读《老人与海》有感
开发区三中八年级一班肖婷
《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是失败者,可他不这样认为,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尽管他最后带回的只有鱼骨,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以前,我做事情,只要有一点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考试不是很理想,就会失去信心。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不应该一有困难就退缩,不应该轻易放纵自己,要有目标,要坚持。学习上,不能因为一两次不顺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要迎难而上,越是考不好,就越要学好!
桑提亚哥的自信是绝对的,是不会被磨灭的,是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在桑提亚哥的生存哲理中,即使遇到了极点的背运,他也只能自信。这让我又想到了自己,在我们这些人身上,是不是总缺乏这一点。没有对自己百分百的自信心,所以我们不愿去下一个定论,我们一定能怎么样怎么样,甚至当我们受到挫折时,便会以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我缺乏这种自信。桑提亚哥,值得我学习!
说到底,人的胜利,也只是精神上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可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
我们应该更热爱生活,并且学会坚强地面对一切挫折,学习桑提亚哥的精神,勇敢、自信,认真对待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