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盲点”
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盲点”
一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健康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内容汲取性教育,公益性和公德性行为教育,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以及一般的规范性行为教育,其他方面似乎也道不出什么来。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其知识范围和对事物的认识
远远要比小学生宽阔、深刻。我们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注意一定的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联系对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际,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盲点”:
1缺乏对协作精神养成的教育。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简单的友爱教育,而缺乏一定层次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协作精神除了“友爱”之外,这其中还包括与校园文化、科技和风纪建设的协作;对生活空间中的法制、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协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和“手拉手”等活动的协作。所以,我们要突出对他们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要把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决不可以满足于表象的、仅仅的参与性行为,更不可以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而去滋长和鼓励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个人奋斗意识。
2缺乏对批判能力培养的教育。我们在对学生施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方式上往往呈封闭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逆反性和猎奇性心理,一些精神文明之外的东西也难免溅到稚嫩的心灵之中。有关教者们对于一些是非问题往往只满足于简单的说教,缺乏对学生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缺乏对他们的批判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污染人们精神的东西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分析、辨别。如对有关的摄影、雕塑、文学、歌曲、信仰等褒贬不一,判断不清,有时则使学生毫无意识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缺乏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一些独生子女中学生一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控制之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进入学校后一部分学生受着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他们基本上又是在教师的束缚性调教下进行学习,所以学生除了集中于对有关课程的思维之外,而对所学知识的再造性思维能力则处于一种停滞状态。针对有关的制作、发明、创造、设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灵活的渗透性应用等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迫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的原因,往往兴趣不浓、介入很少。
4缺乏对社会进行正确全面透视的引导。中学生们对社会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透视能力,但是由于经历、阅历、知识和接触角度等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透视往往又比较肤浅,常常出现一些错位现象。如商品质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形式问题、有关行风问题等,他们有时则被一些枝枝叶叶遮住了自己的视野,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主流,辨别不出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教者针对学生如此认识总感到棘手、棘口,对其透视社会的方法不能够雄辩地解释和指导,而是畏畏缩缩,甚至持默认态度,从而使学生透视社会的有关现象越发感到模糊或迷茫,心中似乎总有千千结。
5缺乏平凡的就业思想形成的教育。一个人的追求必须高尚,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要善于、乐意做平凡的事,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出自己的才智,对于跨世纪的人才来说更需要如此。可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们对此却表现得比较淡保奋斗,只为自己所需要的一纸文凭而奋斗;追求,只为自己想从事安逸、舒适的职业所追求,有时甚至连父母的就业状况,家庭事件等都不愿意主动热情地去关心、了解。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中,相当一部分教者对此注意得也比较少,只看到学生在认真地读书,只看到学生优异的文化成绩,同时只看到学生表象的守纪现象,其他并不在意,也并没有真的去透视一下。所以,往往导致一些学生的成才思路比较狭窄,不良的成才动机也往往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埋怨和“急躁”情绪。
6缺乏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深化教育。尽管“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搞得轰轰烈烈,比较扎实,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当中对此并不在意,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往往理解成为是一种比较幼稚的思想,陈旧过时的思想,与市场经济不够吻合的思想。有些中学生虽然为别人做了一点好事,但心理上却比较勉强,缺乏一种深层次的激情和意愿,表扬欲时常占了上风,有时甚至把为别人服务、做点好事视为一种任务,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缺乏持久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者对中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缺乏严格的督导,有时呈敷衍状态。
其一,他们认为中学生的时间相对紧张,课后作业量如滚滚流水,滔滔不绝,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容易得到足够展示的机会。
其二,教者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备课不够充分,内容比较平淡,通常采用比较肤浅的、泛泛说教的方法来应付“门面”,教育缺乏感染性。
其三,教者在“激发”学生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时,常常是搞摊派、下任务,使一些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往往在过度外因的作用下则转化为一种被动性的反射。许多教者们在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不能够从宏观上去激活学生的服务意识,也没有从微观上去牵引和起动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原动力,也就是说缺乏了一定层次上的深化教育。
7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
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性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一部分教者往往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有时甚至把“礼仪之邦”中精髓性的东西也当成“辫子”被剪掉了,也有的教者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甚少,认识片面,使传统的文化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不能够与现阶段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对学生施行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也无从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引导和教育。
8缺乏对精神文明建设氛围营造的主动性意识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都是这么说。一些教者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而忽视或忘却了学生渗透于社会细胞中的积极作用;忽视和忘却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来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但需要学生去风化家庭中不够规范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学生在促进家庭文明的过程中去教育自己、提高认识。如家长们的行为道德、择业思想、行风意识、致富途径、睦邻关系等等,都需要学生们去参与净化,以至促进一定生活空间的生态平衡。
9缺乏对学生中不够诚实的行为的教育。一些学生往往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的影响、公关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事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如在学生中所出现的考风问题,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性意识问题,面对一些违纪现象的态度问题,待友接物的导向性问题等,常常给人以一种浮躁感、正直欠缺感、胸怀袒露的“羞涩”感。我们的教者有时则看不到中学生们这些现象,只满足于一般的说教,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动态性监测和扫瞄,忽视了对一些学生所存有的“圆滑”的畸形性应变能力的矫正,缺乏对这些不够诚实守信行为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缺乏了点对一系列正面典型的树立和对照。
二
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如此种种,所以,在实施有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以克服和避免,要努力提高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全面性和通透性,要明确目标,重心稳定,不断灵活转换教育角度,力求消除其教育“盲点”。
1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所以我们每个教者特别是班主任、团委会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决议》中的有关要求。
(1)从思想上认真帮助学生完善和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做到仔细体会,深化理解。
(2)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团的活动等专门的时间来认真学习,还可以结合有关的课程教学有机地渗透《决议》的相关内容。如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思想政治课、劳动技术课、择业教育课等有关的课程都可以进行有序的学习,以至达到扩大视野、加深印象的目的。
(3)要提醒学生,学习《决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并非是某一阶段性的任务,这应当是每个人的自觉性行为和完善人格形象、净化生活环境、服务于人民的终身要求。
2认真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内容,《决议》中讲得非常明确,而且比较具体,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决议》时不可以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更多、更广、更加丰富的有关内容。对于我们常常忽视或偏颇的有关内容一定要注意认真强化。
(1)在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目标攀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摆正好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要把自己的追求放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中加以考虑;要把社会主义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视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慎防“追求为个人、发财为自己”的陈旧而庸俗的思想浸染广大的学生。
(2)努力加强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社会的机体总体来说是健康的、茁壮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浊气和残渣在侵蚀着年青的一代,对此,我们在加强中学生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不断批判有损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歪风和邪气,要教育他们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分辨是非,要使他们的思想不断浸渍在文明的氛围之中。
(3)要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以科学的导向,要使学生们的思想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时代的节拍相适应,要认真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4)正确全面透视社会。在帮助学生学会透视社会时,要指点他们学会真正全面透视社会的能力。不要以一斑而视为全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更不要以其一斑而去效仿或随“大流”。我们要不断帮助学生调节好焦距,调整好视野,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以自己的端正品行去影响环境、透视社会,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看到美丽的城市和农村,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垃圾的能力。
(5)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思想。择业问题是青年们敏感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因材施教,慎防盲目、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现象出现,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能发挥人们的才智,平凡的职业都有用武之地。教者要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多角度、全方位的成才渠道,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名人、伟人形象和效应,积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使每个学生的理想和追求真正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6)指导学生不断汲取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优秀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不断汲取传统的文明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仔细品味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要为中学生们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储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中学生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放眼于未来、放眼于世界,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3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加速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1)教者必须首先认真学习《决议》内容,严格执行《决议》精神,深化理解,仔细对照,在教育、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学会不断地教育自己,督促自己。
(2)教者必须具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第一己任,从教乐教,紧握教育的方向盘,坚决排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干扰和惯性影响,切实加强学生对多种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永远不辱教育之使命。
(3)言行一致,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潜移作用。
(4)每个教者必须站在抵制腐朽思想和行为的最前沿,为净化环境、改良气候勇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任重道远,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及时总结调控,经常开展教育研讨活动,以至真正消除教育之“盲点”,只有这样,我们对中学生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才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放全人类才有希望。
第二篇: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当代中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攻击性行为、逃亡性行为、散漫性行为、固执性行为、以及各种报复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那么,该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正确认识挫折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他终于有了进步。
二、创设挫折情境。
前几年,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手段。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正确对待挫折
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
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作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
我的一个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他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张海迪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总之,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都认为,人们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健全心理,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与挫折困难作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就让我们的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第三篇:教育的盲点(本站推荐)
敬业杯
教育的盲点
——浅淡班级管理中的自我教育
邮编:671500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鹤庆一中初中部 姓名:杨靖娥
联系电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刻骨铭心。加拿大外籍教师凯丽问学生:“你最爱谁?”学生没有一个人回答爱自己。她告诉学生要爱自己,学生很惊讶,而且连校长都不能理解。这让凯丽很迷茫,所以她决定辞职不干。这个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些警示:中国现在缺少自我教育。这是当今教育的盲点,我们应该尽快实施“复明计划”,让我们的教育大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确,我们在学校天天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可却很少提及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对于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更有精辟的论述:“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不是靠师长说教加上去的,而是在深刻认识人生和生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和领悟。什么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为了具备和提高自己的某种品德或能力,在教育的影响下,自觉自愿地把自己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计划、有目的的对自己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是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如校规、班规、道德准则、榜样等作为参照,来比照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不足,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的过程。
自我教育在学生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机制来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解剖,从而“攻克”自我,“再造”自我。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从科学的角度看,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学生学会寻找教育,即一方面能自我教育,一方面又能教育他人,一个班级只有当每位成员都参与教育活动中,学会自我教育,互助教育,并形成良性循环,班级管理才能显出实效。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艰巨的工作,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提倡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并不是说班主任就万事不管,听之任之了,班主任在操作时要有序有度,要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开,我们这样去实践,去探索,不仅能取得班级管理实效,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位同学以积极的态度审视自我,评价他人,认识社会,能更好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挫折,但老师、家长无法为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扫清所有的障碍,即使真的可以,这些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小草,也无法让自己长得更强壮,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灌输式的教育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只有让孩子们从心灵上受到触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班主任应从班级管理的“权威”角色中退出,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尝试让学生自我管理。我认为这是一种适应时代民主要求的管理思想,它比较多地注意到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有“教是为了不教”的名言,他们都指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性。事实证明,学生的成才与否,关键还在于内因(即学生能否进行自我教育)。然而,当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上备受长辈的关照和呵护,导致他们任性、调皮,不会内省、思考自己的问题,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缺乏。为此,我尝试采用六步循环操作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通过一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给学生一条起跑线——让他学会自我认识
“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自我认识是主体对自身的反省或认识,它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学生只有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我之后,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日本电子之父松下幸之助说:“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天赋和个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自己的天赋和个性,而加以发展。” 海明威说:“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因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歌德说:“一个人,即使驾着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就不会任凭波涛的摆布,而有选择方向的主见。”孔繁森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一个人的面前打开通向生活道路,使他们用模范人物的眼光来看自己,用其行为来衡量自己,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给学生一个榜样,让他自己往前走。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追求上进的年龄特征,也符合人类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学校、班级中树立学生示范群体,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会达到教育全体学生的目的。比如我班有个非常突出的学生,她就是我班的语文课代表——段洋波同学。他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靠的是勤奋、意志、汗水,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善用方法,讲究效率,锲而不舍,惜时如金,勤耕不已。他把狄更斯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基于他学习的典型性,我就在班中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大家纷纷表示,敬佩的不仅是他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那种顽强不屈、永不服输的品质。在他的精神感召之下,班级同学比以前刻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给学生一个奖杯——让他学会自我激励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之所以在极度困苦的状况下,一再创作出辉煌无比的音乐篇章,这于他的自励人格有极大的关系。自励人格的突出特点是能很快将生活中的压力转化为自我励志的动力,并在不断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励人格的人还很善于升华个人的精神痛苦,他们会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当成个人成长的契机,从而磨练个人的意志。“上帝给人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自强不息的人坚忍不拔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是打开大这扇窗的力量!“走过了余年的道路,蓦然回首,来时路黑色一片。偶尔冒出的一点光亮,也如点燃的火柴一般,瞬时就熄灭了。但自觉得象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前方纵有无尽的黑暗,依旧凭着自己的一点光和热去寻找光明,无怨无悔!由此可见,自我激励是多么的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激励方法。
(一)采用多种激励机制
自我激励,这是行为的内化过程,它是有目的自我约束、自我体现和自我完善。我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采取民主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班级奋斗的目标.因为目标来自学生,所以充分得到了他们的认同,都能为实现目标积极努力工作.在制订出班级的总目标后,我又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班级的总目标,制定出各自的努力目标——子目标 ,平时经常带学生重温,促使学生不断激励自己,使学生学有劲头,赶有奔头。学生身处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经常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激励的好时机.我还有意识地在班内举行各种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活动.如上学期,我班进行了《我为班级改缺点》的主题活动学生通过小品、相声、演讲等形式真实地反映了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是非,受到了触动、启发和教育,从而促使他们自我激励去改正缺点。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人的一生中,成功与否与个人是否具备足够的自信心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赛罗早就指出:“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就像人的能力激素,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将人的各部分功能引入最佳状态。往往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个人,自信心强的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会打破自我束缚,果断地投入行动,并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最后获得成功。可见“自信教育”比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和有用,它将真正影响学生的一生。然而,自信心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让学生体验成功
自信的建立依赖于个体的成功经历。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总是十分乐观,对自己信心十足,遇到挫折也不泄气。如果仔细观察,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相信自己的优势,以及过去的成功体验。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没有生活的磨砺,心理的依赖程度大,经受不起大的挫折。他们的自信心可能因老师、家长的一句不当的话,一件不妥的事而丧失或减弱。因此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从而导致其产生失败的体验和消极的自我形象。而成功的体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不断努力的动力,消除自卑的心理。
2、积极鼓励学生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基础的,家长和教师,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的评价是肯定的、积极的,他们就容易产生自信心。相反,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训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心。所以有人说表扬和鼓励好比是阳光雨露,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而批评指责如同一剂除病驱虫的“药”,这些“药”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慎用。因此,教师要重视使用这些强化手段,使更多的学生找到自信,尝到成功的喜悦。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的那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3、让学生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自信心就会动摇。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是实行民主管理,全面育人的一味催化剂,又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教师要留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会赏识学生。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激发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要特别赏识那些曾经被人忽视的学生,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使“我能行”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其次,要鼓励学生赏识自己。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并不是盲目的孤芳自赏,而是引导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自我,如外貌、行为、性格、能力、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使每个学生从小就会说“我能行”。第三,引导学生相互赏识。学生相互赏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努力,从而信任他人、欣赏他人;另一方面,自己也被别人承认,被别人认为有价值,被别人尊重,也就是被别人欣赏;同学之间通过相互的欣赏,相互之间多了羡慕、竞争,少了反感、嫉妒,他们不仅自我激励,而且相互激励,不断地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当一个人失去自信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暗淡无光。人一旦迷失自我,便会自卑、自暴自弃。面对学生,教师不应是一味地去挑剔和责备,而应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欣赏他们点滴的成功,并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欣赏。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应该让他们自信起来。
三、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学会自我管理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现代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将来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国家的主人。”由此可见,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管好班级,单靠班主任和任科老师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学生自我管理班级,也就是说,让学生名副其实地成为班集体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班集体的各项建设,依靠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铸造团结友爱、坚强如钢的班集体,在学生自我管理中,让班集体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
1、班干部双轨制.一个班集体,就象一舟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没有指针指引方向,它将迷失航向,经不起风浪的考验,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一个班集体不是五十位同学的简单相加,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一股绳。班主任要不断地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不断地指导学生、指引班级为目标而奋斗,努力奔向理想的彼岸。而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级管理、建设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关系。作为班主任,我很重视班干部的培养,每学期伊始,我总要进行一次班干部的选拔赛,鼓励那些胆大心细而又乐于助人的学生自荐,参加竞选演讲,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然后,采取无记名投票,让“选民”执照自己的意愿选出干部人选,再安排他们负责相应的工作。这批干部班子由学生投票产生,是名副其实的火车头。同时,我又指定另一批侯补班干部,他们就象足球上的替补队员,随时准备取代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因为每个人都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使在岗的干部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珍惜在岗机会,不断努力工作。在“双轨制”的推动下,我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正不断提高。
2、“爱心值周”制.尽管实行了班干部双轨制,但僧多粥少,担任干部的仍是少数,于是,我动员落选的学生争当爱心值周,由他们轮流“执政”,执政期履行副班主任职责,辅助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要求“爱心值日生”在每周一早晨作一周工作计划,下周一早上在班上作一周述职报告,再由全班同学打分,期末评选出最佳“爱心值日生”。实践证明,它是具体实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妙策良方.3、个个有岗制
班上每天有繁多的工作,包括学习、卫生、安全、纪律、出勤等,如果这些仅靠班干部和值周班主任去做,不仅非常辛苦,也难保质量。因此,对于班干部和值周班主任外的其他同学,我也认为是可造就之材,根据这些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个人要求,给他们每人安排一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使他们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如我班设立了护花使者,图书管家(图书管理员),安全卫士等,每个学生都有职务,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班集体的兴衰关系到每个人,从而避免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跳独竿舞”的被动局面,营造出人人关心班级,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为建设班集体町的良好局面。
正确运用班级管理方法,是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班级管理的方法可以而且应该灵活多样。给学生留出“空白”,则可以更好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地完成班级工作,是建立和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留出“空白”地带。首先是要留给学生决策的“空白”,让学生参与决策,无疑,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管理的主动性。例如:班规的制订和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班主任除了在重要项目上应给予指点外,其余则要交给学生经过民主协商,征求广大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其次是要给学生留出管理的“空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由“老师要管我”转变为“我要管我”,有利于形成一种“无管而无不管”的人人自管的佳境。例如:学生根据班规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根据班级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和活动。再次是给学生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去明晰规则、分辨是非。例如让学生自己根据班规的要求,对照自己的言行和同学的言行,自己得出正确与否的结论。最后是给学生留出教育的“空白”,让学生参与教育,让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自己的主体。例如:对待学生违纪的现象,可以让违纪的同学自己对照班规,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的行为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诚心接受同学的帮助。这样,既可以教育自己,又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四、给学生一把尺子——让他学会自我评价
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启发诱导,创造环境和契机,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定会促进班集体的全面建设学生会经常犯错误,并且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你要他改错,那怎么可能呢?这个时候,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来进行自我评价,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他犯了错,而且认识到了错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对着规章、制度、准则、榜样等找差距、找不足、找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对比、鉴别、取舍,他们就会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在这个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他们会自我纠偏,自我反省,自我陶冶,自我提高,从而效仿榜样,见贤思齐。
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己,从片面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总体水平是高的,我们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我评价的条件,让他们有机会进行全面分析比役,重新认识自己,于是,我在班内建立了人手一册的“实话实说”,让学生每天实事求是用一两句话评价自己当天的表现,它好似一面镜子,促使每个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扬长避短,从而提 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下是一个学生的期末自我评价:“我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课堂上总能很快掌握新知;热爱学习,总能很快完成作业。酷爱篮球运动,充满了活力。但我不善于珍惜利用时间,把作业当作任务一样完成,且没有处理好爱好和学习的关系。我知道学习需要刻苦钻研和勇于质疑的精神,还需要执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端正学习态度,珍惜时间,锁定目标,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知识的海洋中去。唯有如此,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给学生一根准绳——让他学会自我约束
人的行为大致可分为自觉性行为和不自觉行为,自觉性行为受动机支配,有一定的目的、步骤和方法,且行为人一般能预知行为的后果。不自觉行为则往往带有一点的盲目性、冲动性和随意性,往往不计后果。学生因为年龄关系,在他们的行为中可能不自觉行为要多一些,因而经常会做一些与道德要求、行为规范相冲突的事情,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强化制度、规章、准则在学生心中的分量,让学生习惯于做事时“三思而后行”,习惯于权衡利弊,习惯于进行思想斗争,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一来,学生说话做事就不再是随意而为,就会瞻前顾后,斟酌再三,从而减少了盲目性、随意性,学生也会把外在约束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进而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我尝试了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一名女生说:“老师这样信任我们,再有作弊行为的话,就太丢人了。考试刚开始感觉有点异样,但后来忙着答题就什么都忘了。”
自我约束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善于约束自我的人。所谓“天才就是长期的忍耐”,也包含这个道理。表现自己容易,约束自我则难。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要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为了启发学生,我们班召开了以自我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这是一个学生讲的故事:
“日本最年轻的内阁阁员,37 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不但在内阁中年纪最轻,也是唯一的一名女性阁员。可是出身世家的野田圣子,第一份工作却是在帝国酒店担任服务人员,在新人受训期间,她负责厕所的清洁工作,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亮如新才算合格。出身富家的野田圣子哪做过这类粗活,因此她每天一接触马桶就想呕吐,野田圣子甚至产生了辞职不干的念头,但有一天她看到一位和她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抹完马桶后居然伸手在马桶内盛了一杯水,并且当场喝了下去,野田圣子大惑不解,她问前辈厕所水怎么能喝呢?前辈笑笑:‘如果你自己都不认为自己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还怎么让别人认可你呢。’前辈是以此向她证明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都可以喝。
野田圣子从这件事中大受启发,她警觉到自己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于是她告诉自己,就算一辈子要洗厕所,也要成为最会洗厕所的人。结果在结训的当天,她抹完马桶后,也盛了一杯水,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而这次工作的体验,也成为她日后待人处事的重要经历。”
学生听完故事后,触动很大,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从此,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大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六、给学生一面镜子——让他学会自我反省
总结自省是我国传统的自我教育方法。它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自我内心省察和评价。重在追究过失,以图弥补。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就是说自己省察,结果内心无愧,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这包含了重视内省,通过内省来进行道德修养的合理因素,对学生自我教育仍有一定启迪。如指导学生写日记就是自我警诫的有效方法。因为写日记常常成为今天的镜子,明天的指路明灯,达到自省的功能,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再如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弱点、缺点选择与之密切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警醒自己,勉励自己,也是提高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把自我教育引向深入,必须引导学生总结自省。为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每周或每月的最后一天作为总结自省日,引导学生做自我解剖,写出自省总结,找出不足,从而使下周或下月学有目标,做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又无页码的巨著中,汲取健康的精神食粮。在生活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驶向温馨的港湾。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学生做了错事会感到不安,产生惭愧心理。惭愧会使一个人主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可以说“惭愧”是一剂改过良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运用这剂良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让他们自己去为所犯的错误感到惭愧,这样既避免了老师的说教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又帮助他们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明确改过的方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无疑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自我批评。学生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教师应诱导其发现错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作出自我批评。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提出的要求,要能转化成学生的思想,就需要感情的过滤的催化。教师以自己丰富而真情的情感感染了学生,影响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是培养儿童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样,要使学生作出自我批评,教师亦应需要技巧。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动之以情,寓理于情,以自己积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才能使教师的要求更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出自内心的道德要求,从而增强道德信念,提高道德评价能力。一次学校歌咏比赛,学生全力以赴,效果显著,可演唱结果只得第二名。很多学生都不服气,满肚子的委屈更有人撕毁奖状……老师气极了,要停课查清楚这件事情,要严肃查处,可学生们谁也不承认,知晓情况的学生也都不肯说出是谁,存心和老师作对。针对这一情况,有经验的班主任反复考虑后,召开班会,要严肃而又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一个人该有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班同学富有荣誉感是值得表扬的。”得到老师的认同和理解,学生的情绪得到了稳定,师生间的距离已拉近。拉着,教师又说:“但是,你们想一想,这次的行为对吗?当着这么多老师和同学撕毁奖状,是维护了荣誉还是破坏了荣誉?当然,我平时没有好好地教育你们,帮助你们,也有过错,我应该向大家检讨……说到这里,同学们开始自我谴责,纷纷作了自我批评,撕毁奖状的同学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写了深刻的检查。教师的理解,及时的感情交流,使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到了提高。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希望通过一系列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的实施,让学生体会到教育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人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使思想荧光屏的图像趋于清晰、真切,把世间万物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就能使自己始终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去迎接困难,永远带着开朗乐观的情绪奔向明天。”教会学生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效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思考,自我奋进。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重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议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若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注入一股“清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那么我们仅有的优势也就限于泥淖之中,不能展现出应有的光彩来。
让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努力培养“智”、“仁”、“勇”兼修的接班人尽心尽力。让所有学生牢牢地铭记: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民族兴盛,我的责任!” ——“学校兴衰,我的责任!” ——“学业成败,我的责任!”
第四篇: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 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此外,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整个中国也还不到100名,社会资源配置的不足也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瓶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将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在家庭、社会活动的全方位,才能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可避免地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如我是这样处理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从小右腿就有跛,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的很多时光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我也曾叫他的母亲家长会后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对此,他的母亲也倍感无奈,我看在眼里,暗想对策,等待捕捉教育时机。一天,学校举办运动会,班里的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各项比赛,惟有他坐在一边默默无语。“小敏,老师替你报了名参加长跑比赛!”我在他写作业时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他惊呆了,神情呆滞地想了一会,然后放下手中的作业本低下头默默地抹眼泪,我顺手摸了摸他的头说:“试一试,就试一试,好吗?”“可我没有跑鞋!”他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没关系,我去给你借!”谁知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第二天早上,我在校园一角看见他,为了给他借跑鞋淋成重感冒的我咳嗽着捧着跑鞋对他说:“穿上,去吧,不管结果怎么样,老师都会为你骄傲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下第一次走上了人生赛场,在我一声声的咳嗽中,孩子的眼睛湿了,他心里仿佛涌出一股力量在催他:跑啊,快跑啊„„跑着,跑着,他忘记了自己的缺陷,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中他向终点跑去。
奇迹出现了,孩子在全校得了第三名!同学们跑过来,簇拥着他,给他鼓掌,他却站在领奖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他又笑了,他看到了台下的老师在向他挥手,突然他大声地喊:“老师,我赢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不再自卑,他的成绩也一天天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与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是否最终成才。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会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已成为不忽视的一门教育,也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一起来进行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第五篇: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初三(2)姬春焕
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之一,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做得好,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可以促进班级建设,但是要想做好对学生的励志教育,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却是决定着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
一名老师如果想在育人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那么什么是励志教育呢?“励志教育,就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虽然无论是哪门课程,我们从其《课程标准》当中都可以发现关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的内容,但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一些教师做的比较好,而一些老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一点就是方法有问题,在此笔者愿意将自己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几点种方法与大家分享。
第一、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
也许有人会说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是对学生励志教育的最常用的方法,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何来应用。对于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情形,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就会有好的效果,反之如果让学生无法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所以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都知道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长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激励作用,但是一味的来强调长期的目标,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长期目标实现后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是没有办法预见的,而对于学生进行长期目标教育时学生的目标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的,或许起初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新鲜,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是至于目标实现后会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学生只是停留于教师描述的基础之上,学生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时间久了,学生自然对长期目标的说教就失去了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的失败。
也就是说,要想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与喜悦,怎么做呢?当然我们在现实中无法为学时时模拟出取得成功后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在学生意识当中为学生呈现出他们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学生的内在来激励学生。
我们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找一些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成功场景,反复的在学生眼前来展现,然后让学生自己来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场景其中的一员,并反复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成功时的场景变得非常的熟悉。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感受到自己成功时的喜悦,通过长期这样的暗示,学生的心态会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之下,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
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面刺激,而不喜欢负面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扬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②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会对你一直来称赞,而在现实当中,一个人的短处或者是一些愿意让别人人知道的隐私却常被他人当做是打压的利器,因而被人讽刺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被人表现的频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一个专门去表扬另一个人也是办不到的。两者说来,如是一些表现变成了讨好或者阿谀奉承那么这样的表扬其危害也是不小的。其实我们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说让从时时处处都来称赞我们,怎么做呢?
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来进行自我激励。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一听感觉这个人的介绍一方面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据他自己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汉字每一字都可以用一很有意义的话来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并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第三、形象暗示法。
与一些成功人士攀谈,常常会有这么一种感觉,这就是这些成功的人士比较沉醉于自我,有着非凡的自信,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便可以成功的,是一个长期、漫长而且痛苦的折磨人的过程,许多人都可以在开始做的好,但是坚持下来的却非常的少,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的的原因,如果在奋斗的过程当中,没有非凡的自信,不自我欣赏,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这种方法同样我们可以运用于对学生教育过程当中,那么怎么做呢?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就是急得家长的同意,给学生拍一张造型比较好,能显示出学生自信的照片,并放大,在照片是打印上学生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冠之以“世界上最牛的XXX”或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XXX”的称呼,或者是学生感觉到能激励自己的话;再将照片悬挂于学生的房间内,而在教室当中可以开辟一个专栏来悬挂学生的照片,教师和同学在进行活动时就以照片上的称谓来称呼,学生自己就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效果也很不错的。
第四、让学生抬起头,加快走路的速度。
一个自信的人示于他人眼前的永远都是高昂着头的形象,而一个高效的人他的行走速度绝对不会是慢的,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说,让学生在平时把高抬高,快步走是不是同样可以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个观点,所以我们在平时在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时多强化一下学生的走路姿势与行路速度,这样同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并提升学生的做事效率。第五、让学生学会重复坚持去做一件事。
作为教师常有这么一种感觉,现在的学生太缺乏责任心了。这马难怪,现在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而在大多独生子女家庭当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的一切事务都由家长来完成,孩子从小就被“剥夺”了动手的机会,好多能力也就失去了培养的机会,同样的,责任心也就没了,对没有了责任心的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说学生在家里没有动手的空间与机会,那么在学校教师可以人为的为他们创造动手的机会与空间,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承包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事物让学生来做,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做好督促与检查,并长期坚持下去,并且要求学生做这件事的时候必须是认真完成的,不能敷衍了事,直到学生做这件事形成习惯为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可以养成学生坚持做事的习惯,同样也可以达到对学生的励志教育的效果。
当然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其好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无论是使用哪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一要长期坚持;二要将外界的力量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这样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决定事物发展的是其内因。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开展的好,学生会显得生机勃勃,学习方面动力不动,心理上积极向上,同时也会让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成效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