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最终版)
用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
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那么我们今天该怎样做教师呢?
一、爱心
因为爱心四溢的老师眼里只有教育,为教育而歌,为教育而泣。他们有献身教育的炽热情怀,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有不知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有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是拥有幸福感的老师,是产生快乐的老师,也会将这种快乐,这种幸福带给台下的孩子们。
二、宽容
每个学生都是积极要求上进的,都会有闪光点。记得狄金森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可见宽容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
三、书香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系统地接受教育理念熏陶是非常重要的。他提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来系统地读一些教育名著,哪怕是二十本,这二十本不读,不能做教师。他说:“一个没有系统接受人类历史上教育思想财富的人,他不可能有远大的教育理想。思想这个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像生产,要有原材料进行加工。”“没有源头,走不了多远。”读书是“物我的回响交流”过程,要有不断“修炼”的意念,当我们以平和的心态,谦虚的胸怀来读书时,自己的思维与书中的思想进行交流与踫撞,无形中,思想会走向纵深,精神版图会更为广袤。就好比一棵树,日日汲取阳光和雨露,逐渐枝繁叶茂,高耸云天。
四、善思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写作造就“名气”。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失败了,遭受挫折了,又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发现一些本质的问题。这些东西如果不记下来,激动一下兴奋一下后很快就还给记忆了。现在提倡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也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第二篇:用健康的情操塑造人延长
“十字教育法”谱写德育教育新篇章
创意单位:延长县小学 活动范围:延长县中小学
延长县小学始建于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距今已有248年的历史,是延长县建校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03名教职工,2200名学生。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后,我们提出了用“健康的情操塑造人”、“用延安精神建校育人等”口号。德育教育活动在校园开展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多种形式、寓教于乐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没有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条“十字”教育法,寓教于乐,保证了教育效果。
1、听。定期让学生听广播,听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做革命传统的报告。我们曾先后邀请过老红军孙向林,老革命郑捷、郝旭峰、霍彦才、石景廉做过报告。特别是霍彦才同志在做题为“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专题报告时,深刻地阐述了延安精神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报告还穿插朗诵了毛主席诗词,演唱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等内
士啊,您是为解放中国而死,为人民而死,为革命而死,这样的死才最有价值。我又怀着好奇心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也同样简陋。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日夜不停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两年来,全校共办板报、橱窗300余块次,刷写标语十余条,增强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5、唱。革命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优秀歌曲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是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音乐课上,我们给学生教唱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歌曲,每年举行一次红五月歌咏比赛,两年来,评选出24个获奖班级。
6、演。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学校极为重视,提早一个多月便进行安排、部署、排练。两年来,演出的二十多个节目阵容大,质量高,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今年,少先队大队部又在全校组织了“守则、规范”诵读、演讲活动,在高年级组织了思想品德教育小品比赛,评选出了8个获奖节目。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思潮,同学们自觉地用正确的人生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7、祭。针对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的现状,每次组织毕业班赴延安参观学习,我们都组织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王家坪纪念馆前,给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朗诵了精心排练的诗《接过老前辈的火炬》;在“四.八”烈士陵园,请讲解员讲述烈士的故事,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敬献花篮,朗诵了《在烈士纪念碑前》的诗,并举行了集体宣誓仪式。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建。为了把德育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学校多方联系,把总参驻延某通讯部队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外教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听战士作报告,感受军营生活的严谨。战士们也深入班级,给同学们讲战斗故事,和同学们一起春游,交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二、详尽安排,精心组织
为了使“十字”教育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每开展一项教育活动,我们都经历了充分准备——认真实施——全面总结三个阶段。充分准备,每项活动从时间上讲,有的少则一周,有的就多则一月;从准备的内容上来说,少则两、三项,多则七、八项。如赴延参观,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和有关的纪律要求。然后组织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复开会研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逐一排查。最后,对准备的纪念活动提早排练,对驾驶员反复挑选、比较。再如“六一”演出,从选演员请导演到准备道具,从排练验收到彩排,全体演职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认真实施。我们基本遵循了学校领导督导,以班级组织实施,形成竞争态势和评优奖励机制。全面总结,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进行了全面总结,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寻找出存在的问题,表彰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便以后把另一项活动开展得更好。我们认为和实践证明,只有在每一项活动中坚持了这三个阶段,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本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方针,千方百计,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传统教育中枯燥说教的成分,大胆采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方
表扬,如6.1班的叶一哲拾到手机一部,5.3班的刘宁同学捡到200多元的存折,交还了失主。县审计局退休干部吉天相不慎丢失了190元钱,6.2班的刘凯、刘涛和白杨同学拾到后及时交给了他。老人非常感动,专程赶到学校送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德育先进单位、陕西省优秀家长学校、延安市文明校园、延安市示范小学、延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竞赛集体二等奖,百人千场延安精神教育先进单位,延长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延长县“三五”普法依法治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涌现了31名市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五、努力方向、今后意见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加强领导、组建队伍、计划安排、持之以恒、多方渗透、开展研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更加灵活多样、行之有效、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更大范围地开展交流与合作,让德育教育占据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建校育人的动力,进一步在教书育人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文化塑造人练习题
课题达标训练(五)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
1.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 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 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2.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3.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这表明()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独成一体,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说明()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这说明()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7.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对待传统文化,应遵循“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 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0.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在文化借鉴中必须()
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快投降
A.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反对封闭,求同存异
11.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①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是否承认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
13.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吸收和创新,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而且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四纵”干线已经成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
(1)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蕴涵的道理。
(2)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发展高铁客运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9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材料一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建立健全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机制,着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大力推进文艺繁荣创新。获奖作品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精华,关注现实,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了七彩云南的追求和憧憬。材料二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和出版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众中,更加自觉主动地写人民演人民。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提倡题材多样化,既大中取材又小中见大,抓住好的创意精雕细刻、深入发掘,提高原创能力,创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云南文化发展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
课题达标训练(五)1.解析:选A “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选A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C项错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D项错误。
2.解析:选C 网络的迅速发展属于社会实践,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形态,材料说明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博大精深。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错误,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4.解析:选B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茶文化,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也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④不符合题意。
5.解析:选D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6.解析:选A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体现不出。
7.解析:选C 材料说明了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必须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故选②③。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错误。
8.解析:选B “创新而不忘古”,说明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①正确。“尊古而不泥古”,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②错误。③干肢不符。
9.解析:选D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即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干肢不符。
10.解析:选C “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快投降”,这说明在文化借鉴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丧失自己的文化传统,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1.解析:选A 两种观点斗争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发展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②正确,故选A项。
12.解析:选D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都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原则,D项正确。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从推动我国高铁发展的因素和高铁发展的意义两个角度思考组织答案。回答第(2)问要注意题干限定“文化传播”,应从高铁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高铁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高铁运输具有诸多特点和优势,我国高铁技术创新产生于这一社会实践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为我国高铁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条件。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使我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技术体系,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
(2)我国发展高铁客运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交往,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境外合作项目,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4.解析:第(1)问,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弄清云南文化发展成功经验是什么,再回扣教材,调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本题实际就是教材中文化创新对文化创造者的要求,调动教材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③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精华,关注现实,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憧憬。
(2)只有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
第四篇:家庭塑造人读后感
读了《家庭塑造人》这篇小段文后,感触颇深。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确实至关重要,白居易一岁识字,六岁作诗,十六岁名扬天下,日本的三轮光范,两岁开始写日记,十一岁翻译《詹天佑传》,德国数学家高斯三岁掌握心算,五岁便能解复杂方程式。每一个天才的背后都离不开伟大父母的教育智慧。为人父母的我们虽然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健全的人格。家庭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孩子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孩子以后走向社会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反映出来。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接受父母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大棒下的表面服从。
做为家长 我们能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但由于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为人父母之初基本都是“无证上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学习了一些教育知识,但是个体原因也难辨其良莠,同时也
存在知识掌握相对于孩子成长的滞后性。所以看到今天的短文,看到学校教育重点和我们期待的一致感到非常高兴。希望我们以后能做好和老师的沟通,在专业的指导下,给孩子做好榜样,尽职尽责的教育好家庭的希望。
第五篇:《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读后感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读后感
这本书看上去很厚,读起来却飞快,也许是纸张厚的原因吧,每天看过的页码捏在手里很有质感,让我有那么点小成就感。
最近,我常常检讨,到底我是想看书,还是想看完书?最好的状态当然是专心看书,不在乎什么时候看完,甚至不在乎记不记得住。可是,我常常就是想要赶快看完它们,一本一本又一本,每天看到书签往后推了一块,心里就美。如果几天都停留在那几页,就有点心慌。
心里眼里都很饿,又觉得机会难得,时间有限,恨不能一目十行,把书里的东西复印到脑子里。越是心急,就越是吃不了热豆腐。贪多求快往往会腹泻,什么也留不下,还把肠子涮了个干净。
该怎么样去调整一下,专心享受读书的过程呢?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太想赶快掌握这种本领了,是心里的焦虑。眼高手低的人最容易焦虑。唉,那个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的小孩,我看到你的努力和挣扎了。三十多年了,你一直在帮我,让我有力量在这个世界上谋一份比较好的生活。尽管有时候跺脚咬牙,我真的很感谢你,我也明白,其实,有时候你也很累,很冤,很烦。让我们学着平和的在一起吧,学着乐在其中的增长本事,学着顺势而动,对自己说,“yes!yes!yes!”
70岁的人会干什么?不知道我到时候会干什么,或者,干脆活不活得过70岁。萨提亚,70岁的时候写了这本书。她活了72岁。她死后,和她一起共事的朋友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播她的理论。
国内出版了3本萨提亚撰写的书,本本都是经典。在家庭治疗方面,萨提亚就是一个巨人。
你说,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会不会着急?身体衰老,时日不多了,会不会想赶在死神前面,把一辈子挚爱的东西赶快写下来,传给后人?她是更享受写书的过程,还是更想把书写完?
我不是她,当然不知道她会怎么想。从书上看,看不出她有什么着急,如果不是末了交待自己已经70了,我根本不会想到她那么老。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我们并不是无助的来到这个世界,无用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每一个阶段和过程,都能成为一流的完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