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方参与,推进素质教育
多方参与,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幅增加,……我们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当前教育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不论是学生抱怨课业负担沉重,还是家长感慨为子女“择校”的奔波,不论是人们诟病各种“补习班”的畸形发展,还是老师诉苦在升学率面前“压力山大”……都反映了全社会共同的呼声——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而 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营造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才能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实施素质教育,政府是主导。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事业,让群众接受 良好的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充分发挥政 策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按照4%的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不应用升学率对学校进行奖惩,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为学校推进素质创造宽松条件。
落实素质教育,学校是关键。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 级各类学校都应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育人理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个学生的进步,为他们的发展提 供合适的教育。
落实素质教育,家庭是基础。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站。不少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期待,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上奥数,考证书,上占坑班等。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其实,这是对教育规律的扭曲,而很多家长或浑然不知,或无可奈何。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才为根本,不能盲目的揠苗助长,甚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应该配合学校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压”,把家庭变成”第二战场“。
此外,社会对人的评价机制,用人机制,对教育具有直接导向作用。应该倡导正确的人才观,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观念。大力营造”身份无高低,职业无贵贱“的社会风气,消除行业歧视,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使人们不再仅仅靠拼升学,拼职业赢得社会尊重。努力消除,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
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多方参与 互联互动
多方参与
互联互动
—明珠路街道建业路社区联合“双报到”单位市人大常委会
开展《民法典》专题宣讲
近日,明珠路街道建业路社区联合“双报到”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共驻共建项目——《民法典》专题宣讲。报到单位榆林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孙晓宁、榆林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管理科副科长李伟及在职党员干部、小区物业公司、社区干部、网格员、辖区居民共10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孙晓宁主任全面系统的讲解了《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实施,就《民法典》中的新增及亮点条例进行了重点介绍,现场还对涉及广大居民切身利益的高空抛物、业主自治、物业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随后,李瑞平科长围绕居民关心的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物业管理条例》。讲座结束后,两位老师就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互动和解答。现场还设置了法律咨询台,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建业路社区以深化“双报到”建立“双考双评”机制为契机,按照“社区所需、居民所急、部门所能”原则,科学设置共驻共建项目,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特色化“菜单式”服务。此次讲座,居民们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深层次的了解《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懂得了在发生纠纷时要以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运用法律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在提升居民法律维权意识的同时,对社区的和谐稳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
作者:吕新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更新时间:2007-11-
4一、全面落实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各校做到“三有” :学校有课表、各学科有教师、教师教学有教案。确保各学科教学任务按时完成二、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学生的双边活动,体现 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挖掘教材、拓展教材,注重知识的延伸,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教育。
三、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之中,了解教学情况,听课并且加以指导,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每周至少一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听课笔记记录要详细并且有评点。
四、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加快新教师的培养,新老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具体落实情况,苏萍与李甲芳、张环荣与宿桂贤、张淑华与赵艳波。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除参加上级培训学习外,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定时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辅导。此外,教师要加强自学,每月最少自学一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并写好笔记。
六、定期进行教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检查。
七、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任课教师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工作反思。
八、定期进行教学阶段总结,每月末进行一次教学工作总结。
九、每学期任课教师进行一次实施新课程教改汇报课。(安排在教学开放月)
十、每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全校型教研教改公开课。
第四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享受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坚持把学习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主张“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境界,坚持就是成功”的观念,以文化立校为抓手,以“出名师、育英才、树品牌、强特色、上水平”为办学目标,贯彻一个理念(“幸福教师、快乐学生、卓越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两个全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三种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实施四大战略(文化立校战略、依法治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名师强校战略),建设五大工程(名师工程、改革创新工程、德育网络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书香校园工程),秉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着力提升办学品位。
第五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及其特征:1.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
其后天获得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人的智力、身心、道德、意志、审美等的系统整合,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及心理素质三方面的有机“合金”。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它可分成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也使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得到综合发展。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面向21世纪的新型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目标,它抓住我国教育种种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素质教育的特征:(1)全面性(2)主体性(3)全体性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1.教育的性质与目的不同:素质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应试教育是淘汰教育面向的是少数尖子学生。2.课程体系不同: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素质为核心来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合理组织学校的各项活动、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业任务保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3.教学方法不同:素质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生动活泼生动的发展,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重在启发,不坚持共同模式和整齐划一,强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教育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注意从实际出发,全面、综合、多样地评价学生,评价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可信、有效、是一种长期的科学的、动态的、评价追求教育的长远效果。5.教育结果不同;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具有健全的个性、良好的素质,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国民文化素质水平6.人际关系不同:素质教育强调平等、合作、和谐、师生关系比较融洽
7.社会效应不同: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2.改革考试制度3.进行整体教育改革4.建立科学督导评估
制度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7.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以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就当成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实际而言,它大致包括如下五个部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38.教师的职业素质1.高尚的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团结合作,互勉共进(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合理的知识结构:(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3)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3.科学的教育理念4健康的身心素质5.全面的教育能力:(1)组织教学能力(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5)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