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8:3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绝密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绝密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绝密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宪法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8.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9.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A.专业人员 B.国家干部 C.公务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10.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1.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复习D.考试

1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14.“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嗅觉现象 D.味觉现象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试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18.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得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动作记忆

1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20.“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21.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景性 B.持久性 C.外显性 D.表浅性

2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与()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困难的倾向 C.回避失败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2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4.20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指的是()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C.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5.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春秋》 B.《学记》 C.《论语》 D.《师说》

2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 B.裴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洛克

2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

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9.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3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的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31.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成绩进步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D.成绩优异时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2.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A.有组织机构、章程和独立的法人资格B.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C.有合格的教师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33.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A.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B.课外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取代D.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补充

34.注意的品质包括()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ABC【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

35.下列属于国家教育基本制度的是()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B.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考试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

3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语言D.道德行为

37.下列情形中属于体罚学生的是()

A.让一个1年级的小学生抄写10编当天所学的8个生字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10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D.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38.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39.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A.身体锻炼 B.精神生活 C.品德培养 D.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40.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41.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42.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43.“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指人的兴趣表现出来的特征。(×)

44.将学习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制定的。(×)4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47.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任何学校不得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48.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49.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50.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四、简答题(30分)

1.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主要有哪些?

1.(答案要点)(1)智力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正确;(5)个性结构日趋完善;(6)良好的人际交往;(7)行为得体;

(8)反应适度。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答案要点)(1)智力类型差异,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差异;(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一般能力差异,指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智力发展得较晚;(4)基础知识差异。

3.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答案要点)高原现象,指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原因有:(1)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学习压力过大、自我学习动机过强、身体疾病、挫折打击等原因造成的情绪厌倦,学习兴趣降低;(2)信心不足,缺少激情,对人生观、价值观认识模糊,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因此他们的求知欲下降,好奇心减弱,热情低下,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3)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当,有些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4)题海战术,效率低下,需要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但是在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之前,学习成绩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还会有暂时的下降。

五、论述题(15分)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简述“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为代表,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2)是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和法国教育家卢梭为代表,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要围绕儿童转。

六、情景分析(35分)

带刺的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他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他的生命里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他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

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你认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六、情景分析(答案要点)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考生可适当发挥,如正确看待个别问题学生,客观看待学生的优缺点,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等等。)(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对个别问题学生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教育: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③讲究说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第二篇: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 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

及参考答案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

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30 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

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

积极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含义弄混。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 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其实质

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A 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

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B.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 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4.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 , 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混淆。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

B.望梅止渴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C.蜘蛛织网

5.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据此可知只有选项

D 属于学习的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内涵掌握和运用程度。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C,蜘蛛织网不符合学习的内涵,这只是一种本能

现象,没有练习也没有行为改变。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6.A【解析】红笔画出重点是为了突出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差别越大,越

容易优先选择,它符合知觉的选择性。【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

【错因分析】 易将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的含义混淆。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 .崇高化

7.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如教师是班级活

动的设计者,教师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观众角色等。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中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B 选项专业化,指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

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

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

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8.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8.A【解析】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B 选项,应注意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观点。

9.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A.专业人员 B.国家干部 C.公务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9.A【解析】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教师应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

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

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要求。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我国教师职业的身份特征。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C 和 D,教师虽然可以是公职人员但不是公务人员,也不都是高级技术人员。

10.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A .信度 B.效度 C.难度 D .区分度

10. 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

确程度,是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测验的标准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内涵。

【错因分析】易错选 A,但 A中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

11.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上课 C.复习D .考试

11. 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

接的体现。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错因分析】应注意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1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是()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A【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错因分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 .无意注意

13. 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

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认识过程注意的分类。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C,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注意。

14.“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嗅觉现象 D .味觉现象

14. A【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认识过程中的统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

【错因分析】应注意与感觉对比相区别,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试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是()

A .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 .发现法

15.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和题干中的表述相吻

合。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由于题干中出现“试验”两字,此题易错选

C,但实验法是指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1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是()

A .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16. D【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把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到

高、相互联系。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个性心理中需要概述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错因分析】 注意与其他需要层次相区分,最低层的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

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

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 .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17. B【解析】强化物是指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用看电视作

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是一种正强化,即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据此答案选 B。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一般学习理论中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强化、正强化等的应用。

【错因分析】应注意区分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18.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得时间短、保存量大,编

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 .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 .动作记忆

18. A【解析】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得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

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命题立意】 考查认识过程中记忆的三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题干中的“保存得时间短”中错选 B,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1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施用累能”是指()

A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D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19. B【解析】“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即能力是在使用

中积累的。他说 : 齐的都城世代刺绣 , 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 , 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

了。

【命题立意】考查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错因分析】此题首先应理解施用累能的含义。

20.“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 得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

称为()

A .否认

B.文饰 C.投射 D .幻想

20. B【解析】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投射作用、升华作用、倒退作用、移位

作用、反向作用、消极作用、脱离作用、深思熟虑、补偿作用、文饰作用。文饰

是指一个人为掩饰易被他人取笑的行为去寻找理由为自已辩护,或巧妙地证明事实上他不能忍受的感情和行为是他所能忍受的。例如,学生考试不及格时就说教师评分不公或试题太偏等。

【命题立意】考查对心理防御机制分类的应用。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A,A 选项否认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

21.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 .情景性 B.持久性 C.外显性 D .表浅性

21. A【解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命题立意】考查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B,持久性是情感的特征,虽然是两者区别,但依据题中表述不能选 B。

2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与()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C.回避失败的倾向

22. C【解析】追求成功的倾向与回避失败的倾向是个体的成就动机的两种

成分。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成就动机理论的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 B,回避困难从实践过程的意志力方面而言,并不

是回避失败的的同义词,也不符合成就动机的含义。

2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23. 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命题立意】考察教育学萌芽阶段时的著作及对《学记》的了解。

【错因分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都是教

育学独立阶段的著作。

24. 20 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指的是()

A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C.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4. D【解析】“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中关于教育发展总目标的表述。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C,虽然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但不属于“两基”内容。

25.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 .学科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 .综合课程论

25. B【解析】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人物。为他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

【命题立意】考查课程理论的相关观点掌握。

【错因分析】应注意不同教育观点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 .《春秋》 B.《学记》 C.《论语》 D .《师说》

26.D【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出自唐朝韩愈的 《师说》。【命题立意】考查关于教师角色观点的出处。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学记》 《论语》,注意平时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掌

握。

2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卢梭 B.裴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 .洛克

27. C【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

巴特、涂尔干、巴格莱等。

【命题立意】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代表人物。

【错因分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裴斯泰洛奇和洛克在教育目的上也不持社会本位论观点。

2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28. B【解析】华生的这番论述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他强调了环境对人

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有关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观点。

【错因分析】此题正确选项易与其他选项相区分。

29.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

A .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 .物以类聚

29.A【解析】举一反三出自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能够由此及彼。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者学习迁移知识的运用。

【错因分析】此题正确选项易与其他选项相区分,B、C属于智力方面,D 属于性格和人际方面。

3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

A .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的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 .人际关系的影响

30. D【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和谐的

人际关系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对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运用。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 B,“学生的听课效果”是从教学出发的显然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思想。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

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20 分)

31.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成绩进步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D .成绩优异时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1. ABCD【解析】 ABCD选项的表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章

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内容。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法规中受教育者权利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漏选 B,成绩进步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属于“在学

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

32.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A .有组织机构、章程和独立的法人资格

B.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C.有合格的教师

D .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32. ABCD【解析】 ABCD选项的表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章

第二十六条对“办学条件”所作的相关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法规中办学条件的掌握。

【错因分析】教育法规的相关规定应在平时备考中掌握,以防错失分数。

33.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A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B.课外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D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补充

33. ABD【解析】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 具有相对独立性。

【命题立意】考查课外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关系。

【错因分析】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34.注意的品质包括()

A .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34. ABC【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广度)、稳定性、转移、分

配。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注意的品质。

【错因分析】注意的深度不是注意的品质,切记不要把“注意的深度” 与“注

意的广度”相混淆而错选 D。

35.下列属于国家教育基本制度的是()

A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B.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D .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

35. ABCD【解析】 ABCD选项的表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

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条对教育基本制度所作的相关规定。【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中教育基本制度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漏选 C,应注意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也属于国家教育基本

制度。

3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 .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语言

D .道德行为

36. AB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这三

个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中品德的心理结构构成要素。

【错因分析】道德语言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构成要素。

37.下列情形中属于体罚学生的是()

A .让一个 1 年级的小学生抄写 10 编当天所学的 8 个生字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 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 10 圈 D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次

37. BC【解析】目前对体罚的理解:直接的肉体打击是体罚;罚站、罚跑、罚跪、罚面壁、罚体力劳动、罚抄写是变相体罚;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

骂、刁难等心理攻击也是变相体罚,甚至是比直接的身体打击更易伤害学生的体

罚。

【命题立意】考查对体罚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错因分析】 AD选项中并不是以惩罚目的而是以教育为目的,所以不属于

体罚。

38.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 .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 .以短期为主

38. ABD【解析】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点是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期为主。

【命题立意】考查提高教师素养方面问题的掌握。

【错因分析】中小学教师由于本身要以教学为主,不能进行以长期为主的进

修。

39.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A .身体锻炼 B.精神生活 C.品德培养 D .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39.【解析】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视孩子的身体锻炼、精神

生活、品德培养、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漏选,要全面把握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表现。

40.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D .调节与维持功能 A .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40.【解析】动机有引发、激活、指向、维持和激励功能。

【命题立意】考查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错因分析】选择功能不属于动机的功能。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41.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

41.√【解析】这是皮亚杰发现并总结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即儿童

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

42.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

成绩和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42.√【解析】题干的表述内容出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

43.“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指人的兴趣表现出来的特征。

()

43.×【解析】“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指人的气质特征。

44.将学习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44.√【解析】学生将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时,下次他就会做出更大的

努力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获得更多的成功。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

质而制定的。()

45.×【解析】 《中华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

定的。

4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

46.√【解析】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

生。这是教育法规中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的保护。

47.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任何学校不得用少数民族通用的

语言文字教学。()

47.×【解析】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的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

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

言文字教学。

48.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

48.√【解析】 负强化是消除伤害性或讨厌的刺激以增加合乎要求反应出现

概率的过程。而惩罚是指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或防止

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49.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49.√【解析】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超过 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50.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50.√【解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

局限,巩固和扩展课内教学的成果,对课内教学有促进作用。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30 分)

1.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主要有哪些?

1.(答案要点)(1)智力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正确;(5)个性结构日趋完善;(6)良好的人际交往;

(7)行为得体;(8)反应适度。

【命题立意】考查对心理健康标准掌握。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答案要点)

(1)智力类型差异,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差异;

(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一般能力差异,指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智力发展得较晚;

(4)基础知识差异。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个别差异中智力差异的主要表现。

3.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答案要点)

高原现象,指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原因有:

(1)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学习压力过大、自我学习动机过强、身体疾病、挫折打击等原因造成的情绪厌倦,学习兴趣降低;

(2)信心不足,缺少激情,对人生观、价值观认识模糊,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因此他们的求知欲下降,好奇心减弱,热情低下,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当,有些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4)题海战术,效率低下,需要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但是在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之前,学习成绩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还会有暂时的下降。

【命题立意】考查对实际教学中常见问题“高原现象”的认识和把握。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15 分)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简述“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为代表,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2)是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和法国教育家卢梭为代表,他们认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要围绕儿童转。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得分 评卷人

六、写作(35 分)

带刺的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 “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他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他的生命里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他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

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 “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你认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六、写作(答案要点)

第三篇: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资料

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资料

1.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3.教学法最早的倡导者是:孔子

4.“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关系。5.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在要求在教学法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6.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7.《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8.《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25.“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榜样示范法

27.在德育认识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 是 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社会生产力 42.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政治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 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 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环境文化),二是(实施文化)

54.学校物质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 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是 提供物质前提

62.个性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为 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66.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识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特殊要求叫做

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特征是

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 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

教育目的 80.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班级常规管理

8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班级平行管理

82.班级成员在服从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

班级民主管理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护儿童、青少年的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 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01.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 课程

10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他们是 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 课程设计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计划)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 学、思、行 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 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洛克

125.实质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传授知识 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领会知识

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褟等”,是说在教学中贯彻

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谈话法

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 教学

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学、思、行 的统一过程

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洁性、交往性)等方面

139.智力的核心是

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发展智力

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

教学原则

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讲授法

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夸美纽斯

150.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151.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152.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153.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154.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教师招考内部资料

1.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蔡元培

2.根据认识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各种子目标

4.有些课题主要包括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5.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相类似 6.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教师的主导教学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著作是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赫尔巴特和杜威

9.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的重要主张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学家是 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是

凯洛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赞可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终身教育

思想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 布鲁姆

16.1901年,由立花先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 《教育学》刊载《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 杜威 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的 凯洛夫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论语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学问题的论著是

学记 2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亚里士多德

22.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英国哲学家是

培根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康德

2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2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凯洛夫的《教育学》

2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教学法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是 布鲁纳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根舍因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翻译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学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梅依曼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 教育现象,揭示 教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种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 学校 和 家庭 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 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两大类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教育与社会发展 之间、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6.教育科学是以 教育现象和 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结

7.教育是 个人发展 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 培养人 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

8.反应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 乐正克 所著的《学记》

10.亚里士多德 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 培根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康德

15.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 赫尔巴特 所著的《普通教育学》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 伦理学 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 心理学 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杜威,其主要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 世界观 和 方法论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 《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被认为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

蔡元培 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的教育思想

21.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 杨贤江 的《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

布鲁纳

倡导发现发,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学过程》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 范例教学 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2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 全面发展 的教育理论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一是 认知领域 二是情感领域

三是动作技能领域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 科学总结,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 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 解释 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 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和统计法 个案研究

文献研究 行动研究等

31.观察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抽样观察法 和 应用观察法 32.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德国教育家 梅依曼

案例分析

1.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这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精心布置教室,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画图、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3.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4.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5.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6.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7.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四篇: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考试题集锦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D]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A]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

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10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10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A] 10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C]

10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二、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

2、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2.1)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与差异性。

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3.1)

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 增加反应 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

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处理和转换。

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 引起和维持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 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

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20、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6.1)。

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 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所谓 变式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4、短时记忆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

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活动方式。(7.1)

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 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8.1)

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 等环节构成。

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

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无结构问题。

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 目标状态 的过程。

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

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 和行为标准。

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 为止。

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 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

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 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 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 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

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 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 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 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 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 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 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 的过程。(14.1)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

料、_描述并分析_ 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 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 人们心理特征。

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 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

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 题。

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 两种。

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

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三、简答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

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

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

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

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

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 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 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

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

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

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 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

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

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

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

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

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5、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

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

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

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有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

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

励物或活动。

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

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

为。

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 失败感。

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1、活动的难易;

2、竞赛动机的激发;

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4、注意的干扰。

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

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

感。

38、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

和决策。

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

⑴行为检查单填写。

⑵轶事记录。

⑶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

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

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

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

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

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

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

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四、论述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1)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

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

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

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

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

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

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1)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⑴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⑵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⑷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学习策略的分类(8.1)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 ┗组织策略 │ ┍计划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 ┗调节策略

│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⑵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⑶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⑴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⑵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6.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⑵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⑴保护好奇心。

⑵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⑶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⑷重视非逻辑思维。

⑸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⑴发散思维训练。

⑵推测与假设训练。

⑶自我设计训练。

⑷头脑风暴法训练。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12.1)

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

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

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

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3.1)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9.群体动力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

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

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10.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5.1)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1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业课考好也有很多优势;公共课主要靠记忆,靠积累,背的多考的也多,千万不要相信临场发挥,厚积薄发,没储备怎么能发挥出来?!几道典型的教师招聘题

1.在教育过程中,怎样看待独生子女?如何针对其特点进行教育?

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在于,他是家庭中新一代的唯一成员,因而处于优越地位。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明显的特点:第一,身体发育普遍较好。从小得到家庭的精心照顾,营养条件较好,因而普遍身体发育好、成长快。第二,智力发展较早。现代优生学证明,头胎儿的遗传素质有一定优势。同时,家庭为其提供了较好的智力发展条件。第三,品德行为习惯上的缺欠较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不够科学。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第一,扬长补短,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思想。要克服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第二,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第三,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引导独生子女与同伴处好关系,学会关心

照顾别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引导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1.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 4.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A.创造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现教育目的。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7.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答案与解析1.B[解析]为人师表的意思就是做出示范。

2.B[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3.B[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

4.D[解析]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5.B[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6.D[解析]教师的工作是开展教学,所以教育教学权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7.B[解析]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

8.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模拟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注意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中学教师 资格 考试心理学仿真试题之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11.B 12.B 13.B 14.B 15.A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2.答案要点:

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

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教师招聘: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考试试题 教师招聘: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教育法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AB)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2009年【网络综合教师招聘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理论和()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3、新课程改革贯彻()的工作方针,坚持()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5、初中阶段设置()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改为: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改为: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改为: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改为:

四、简答(本大题含3小题,共10分)

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2分)

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4分)

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4分)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请分析说明: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六、作文(40分)

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孟二冬,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严谨施教,精心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2004年3月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教,每周讲授10学时必修课,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唐代科考》选修课。一段时间后,他患上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然坚持上课。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近一年来,孟二冬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

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鉴于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决定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请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体裁不限,字数

数不少于1000字。

中学教师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2、A;

3、C;

4、C;

5、D。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多元智力;建构主义。

2、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分科与综合。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

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改为: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四、简答(共10分)

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2、教师角色的变化: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有: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五篇: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

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制度)。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7.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

10.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

1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课程结构的更新)。

1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3.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4.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期为主)。

15.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1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

1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1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1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2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23.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4.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25.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6.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27.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教育学)

2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

30.“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3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3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3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示范法)

34.“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

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5.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36.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37.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各科教学活动)

38.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3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40.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清末)

4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42.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43.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4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45.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4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创造性)

47.教材包括(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

48.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

49.“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5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5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54.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5.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6.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57.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1922年)

5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59.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6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6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63.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64.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65.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下载绝密★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绝密★2011年呼和浩特市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家庄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经典版)

    河北人事考试考试网:http://hb.offcn.com/ 沧州教师考试网:http://cangzhou.offcn.com/ 石家庄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2008年教师招考聘用简章

    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2008年教师招考聘用简章 经市政府批准,2008年我市根据实际需要,继续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办法聘用新教师 。 现将一有、关事招宜考公聘布如用下计: 划 各旗......

    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2009年教师招考聘用简章

    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2009年教师招考聘用简章 经市政府批准,根据需要我市将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办法聘用新教师。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一、招考聘用计划 招考聘用计划见《呼......

    2010小学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考试题及参考答案2010-04-16 19:36 小学教师招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教程》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认识过程的核心是______......

    幼儿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为何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在假象嬉戏中反映的周围生活及游戏所伴随的愉悦情绪不仅给......

    教育综合知识绝密口诀(打印)

    《教育心理学 》 开头来一段: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布鲁那:“我发现!” 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

    2011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考试题和答案

    2011年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资料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按音的分组三个音,应标记为 A.c1、e、e2B.c1、g1、e 2C.c2、e1、c3D.c2、e1、e3 2.下列各拍......

    教师招考试题若干套及答案(教育学)(精选五篇)

    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