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成教育计划
六(3)班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安全卫生习惯”教育,培养师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师生养成安全为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三、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文明、学习、生活和安全卫生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晚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
3、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少先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第二篇:养成教育计划
贾峪镇王村小学2007—2008学
养成教育计划
一、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及主要环节
1、实施的策略
(1)加强管理,强化训练;
(2)遵循规律,讲求科学;
(3)注重实践,把握活动培养;
(4)优化环境,创建教育网络;
(5)目标导向,建立激励机制。
2、实施的主要环节
(1)抓重点
(2)抓起始
(3)抓平时
(4)抓及时
(5)抓载体
二、养成教育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时间2007年9月——10月)
1、理论学习
对象:全体教师(班主任为重点)。
内容:养成教育的有关理论、班主任工作方法、“养成教育”实施计划、《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形式:下发资料,集中学习,研讨会等。
2、学生问卷调查
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制订出一份《学生行为规范现状问卷调查表》,利用一次集中时间在全校范围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二)、行动阶段(时间2007年11月——2008年3月)
1、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即学生一日常规)。
(1)、利用一次校会集中学习讲解《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2)、利用一次升旗仪式,专题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国旗下作一次专题讲话;
(3)、学校出一期专题宣传栏,每班出一期专题黑板报;
2、开展“养成好习惯我能行”系列活动
(1)、道德垃圾寻找——学生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在他们的身边和周围存在着种种不文明的现象,道德垃圾寻找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从自身细细地寻找种种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并加以辨析,引导学生深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承担一个公民的社会义务,关注社会。
(2)、我的烦恼倾诉——小少年的许多烦恼与其生活环境中成员的不道德行为有很大关系。以倾诉我的烦恼的形式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搜索身边的不道德行为,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公布出来。由心理健康老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
(3)、好习惯大家定——在道德垃圾寻找活动中学生发现了自身,及同学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此时,引导学生讨论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学生会将搜集、整理学生的提议,确定几种学习、生活方面的文明习惯,作为本学年的重点训练习惯。
(4)、好习惯大家练——针对确定的文明习惯,开展“好习惯大家练”活动,同学间互相鼓励,家长、教师积极督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耐心,持这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5)、我的好习惯征集——经过“好习惯大家练”活动,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此项活动采用征文形式,叙述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老师、家长、同学也可参加。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更能激励同学。
(6)、好习惯大家评比——经过系列活动后,相信一定有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出现。在校内范围内评选好习惯学生,并进行好习惯学生的事迹播讲。
3、抓常规
(1)、依据《王村小学小学文明班级评比标准》(即学生一日常规),加强检查督促反馈,重点:进出校门规范、仪表仪容、文明礼貌、文明休息、卫生保洁;
(2)、抓每日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午间休息,突出纪律;
(3)、抓课前二分钟预备。
4、抓专项训练
(1)、广播操进退场专项训练、评比;
(2)、外出活动
三、推进阶段(时间2008年5月)
1、表彰会
学年结束前召开班级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第二阶段推进表彰会,评选表彰先进班级(文明班、示范班)、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班主任)
2、经验总结交流
第三篇:养成教育计划
二(3)班养成教育及“小公民思想道德先进班级”
创建工作计划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程度远大于知识教育。因为养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工作起着导向性的作用。为切实做好二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特订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温馨教室创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文化育人,和谐发展”,切实推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重点工作:
(一)、行规方面:
1、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强调《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将在班级设立“值日班长”,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每天在放学前进行一日总结,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要求各班干部严以律己,主动做到模范带头作用,督促班中的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力争上游。
3.培养学生讲卫生,重礼仪,守纪律、爱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把每一个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4.通过班会课,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懂得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主动学习,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和养成教育。这学期利用“学雷锋”、“妇女节”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6.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
1.召开家长会,适时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了解学校教育,与教师一起培育好孩子,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教育效果。
2.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少儿必读书目及“学习型家庭”书籍选择方法及引导孩子读好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孩子学会读书,学会读好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向二年级学生家长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学生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4.抓两头,促中间。扎扎实实做好家访工作。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
5、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三)、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教室物质环境创建,力求凸显班级特色。
2、认真上好品德与社会、晨会、校班队课,做到专课专用,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3、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努力创建勤勉、笃学、活跃、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平等、公正、真诚、互助的班级人际环境和自信、自尊、平和、达观的自身心理环境,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人”--真实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有潜能的人来看待,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逐步实现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
4、充分发挥升旗仪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5、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和友情,感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6、以每月主题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等,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使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第四篇:养成教育计划
提克阿热克乡提克阿热克小学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阶段更是重要。坚持德育为首位,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新的教育理念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养成教育工作的实效,力争使本校各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工作任务
1、全体教职工要利用课堂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祖国的决心。
2、学校将利用安全卫生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尤其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安全防范,教会学生会打紧急求救电话,让学生懂得卫生常识,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3、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在家做父母的好帮手。
4、在班级管理中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行为美德教育,让他们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尊敬师长,爱护小学生,不打人,不骂人,不讲不文明的话,不破坏学校及公共场所的卫生。
5、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小学生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的现象,学校将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和压力,如何和同学朋友交往。
6、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按时作息,远离不良游戏。
三、工作目标
1、以“一个目标(学会做人)”、“四个突破(环境卫生、放学管理、两操质量、文明礼仪)”、“六个渠道(课堂教育、班会、读报、课余活动、板报、广播)”、“七种方法(说服引导、榜样示范、实践教育、情境熏陶、心理咨询、规范约束、集体会诊)”作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扎实细致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2、学习、落实和内化《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结合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安全常规等,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出操集会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纪律。以此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不仅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更利于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少先队为主题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管理组织,少先队辅导员为组长,各中队长为成员,共同促进我校养成教育工作。
2、举办卫生安全知识讲座,安全自护自救演练,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3、举行以“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和“如何做父母的好儿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4、坚持每天对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进行一次检查,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打扫除,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5、坚持值周对各班出勤、纪律、卫生、安全进行按天考核公布制度,及时教育。
6、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全体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监督。
7、坚持实行班级安全零报告制度和班主任工作安全“一票否决制”。
提克阿热克小学
2011年8月29日
提克阿热克乡提克阿热克小学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提克阿热克小学
2011年8月29日
第五篇:养成教育计划
养成教育计划
七年级(2)班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班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班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班德育管理网络,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段,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做到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开展主题班会,落实“行”的要求。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结合“月主题”活动,根据德育处下发的学生每周目标问题,利用班会课提问学生进行考核。
3、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交流,确保教育效果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