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与反思
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与反思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黄娟)
摘要:浦东新区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工作,开拓了网络教研的实践模式,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区特点的推进应用机制,可供其他区县教师网络教研借鉴。此外,作者就网络教研遇到的观念、态度、结构等问题,提出对区域网络教研工作的实践反思。关键词:网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研修网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网络教研逐渐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南汇并入浦东,大浦东面积由原先532.75平方公里增至1210.41平方公里,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多;学校总数达到五百多所;一线教师人数增至25800多人,教育均衡化成为浦东教育的迫切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区域网络教研平台于2009年的开通建成,浦东新区的网络教研工作正式开始全面启动,利用网上教研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探索经验。目前,网络平台用户数量实现大浦东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全员覆盖,各学科研修页面共21个,学科带头人等研修团队488个,研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诸多学科的网络教研活动紧扣学科特点,主题设计恰当,准备资料丰富,激发了一线教师参与的热情,共积累研修资源总数为29298条,研修活动活动总数1962次,参与人次达325524次,活动评论数达到70173条。此外,网络科研和德育充分利用网络,实现网络过程性管理。传统师训管理与网络过程性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优秀师资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在2011年“首届上海市网络教研优秀集体、个人和论文评选”中,我区获得35项奖项,其中5项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随着广大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数量大幅提升,我们逐步摸索出适合区域特色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培育教师网络研修习惯与文化,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一、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模式
网络教研是以网络支持平台作为教研的支持环境,通过网络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网上学习、交流与研讨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提供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及时、丰富、便捷的专业支持。借助网络环境与媒介研究教育与教学,浦东新区摸索出以下四种主要的网络教研实践模式:
1.备课研讨
即网上集体备课,由教研员或指定教师牵头组织,主讲教师提供备课资料,全组教师参与讨论,改进教学设计。网上备课研讨节省了基层学校老师路途往返的时间,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和单兵作战的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备课的效率和频
率,开辟集体备课的新途径。从组织形式上有同学科学段、同学抖同年级、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备课;从活动方式上有中心备课人说课、模拟讲课等;从内容上有集体学习、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
【案例1】 活动主题:如何上好本学期期末初三数学复习课
发起人:齐敏,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开始时间:2011-12-21,结束时间:2011-01-30
活动描述:如何上好本学期的期末初三数学复习课,在本学期的期末复习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交流各自的经验体会,以及困惑。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提高教学效率。
到2012年1月30日,该活动被浏览508次,共有88条讨论记录。老师们对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要点、关注点、需要突破的难点,以及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近20位教师通过附件提供了详细见解或教案。
2.观课评课
主要是指组织教师观看讲课视频,并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评课意见的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中的评课活动通常只有少数几位骨干教师发言,而网上观课评课不受人数和时空的限制,可以为不同学校、不同资历的教师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网上观课评课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教研员上传课例录像,全组教师观看录像,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评课意见。教研员手中一般都有各种类型的评比课、示范课的录像,老师们在网络平台上在线观看这些录像,就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带着耳机观看,比起集中到一个会场观看,节省了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第二种是分教育署集中听课,在网上进行评课。此种方法的好处是教师能够实地感受课堂的氛围,还可与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近距离交流,听到骨干教师的点评,有利于提高网上评课的质量。第三种方法是分教育署看录像课,在网上进行评课。此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一个下午放几节优秀教学录像课,能让教师看到多位老师上的优质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且画面不受网络的影响。
【案例2】 活动主题:杜康酿酒话乙醇和走近甲醛观课评课
发起人:周玉枝,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开始时间:2012-03-07,结束时间:2012-03-
21活动描述:这个月大家都在上最后一章烃的衍生物,杜康酿酒话乙醇和走近甲醛就是其中的两种最典型的代表,这两节课的立意都比较高,值得大家借鉴。
教研员提供了两个典型的视频课例,组织教师观课评课,截至活动结束时,教学录像被浏览了230次,72多位老师作了详细点评,周老师对其中的20多条点评进行了回复,互动热烈。
3.专题讨论
针对某个主题进行专题研讨,类似于网络论坛,参与面大,讨论持续时间长,更容易深入、全面、充分。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专题讨论,能够及时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借助团体力量、协作意识,使教师彼此交流经验,最大限度促进教育信息交流,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对外部的认识,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通过教师之间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平等对话、讨论、交流,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自由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在互动中自主建构实践性知识,使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共同成长。
【案例3】 活动主题:提高高三语文教学品质,科学备考
发起人:沈燕,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开始时间:2012-03-22,结束时间:2012-04-10
活动描述:科学备考,重在落实 1.青年教师论文交流 2.备考构想专家讲座(请下载后观看),请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围绕主题,结合本校高三语文教学现状,积极参与网络研讨、跟帖。近期教研活动将跟帖信息反馈。
活动发起人提供了华师大赵志伟教授《关于科学备考——提高高三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视频,以及与讨论专题相关的PPT和相应文章,组织老师学习,并展开讨论。本次专题讨论活动被浏览了329次,共有89多位老师展开讨论,并表示对此专题的理解受益匪浅。
4.专题报告
主要针对一些优秀学习资料和视频,组织教师观摩和学习。聆听专家报告是教师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市区很多专家的报告都有很大的学习价值,但是我们没有机会组织所有老师听到所有优秀专家的报告。将专家报告的录像或者录音上传到平台,教研员组织教师观看,使教师获得聆听高层次报告的机会,发挥专家报告的辐射作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案例4】 活动主题:关于小学英语独立语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起人:车建琴,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开始时间:2011-11-12,结束时间:2012-01-29
活动描述:请各位老师根据11月11日下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朱浦老师《关于小学英语独立语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或实践计划。
本次专题报告提供了专家视频及相应演示文稿,活动被浏览了545次,报告被下载200次,共有41多位老师被邀请参加本次报告学习并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区域网络教研的推进机制
网络平台的建设仅仅是网络教研工作的开端,具体的应用推进却需要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及各学科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为此,新区继续教育的管理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推进领导小组,规范区域网络教研制度,力争将网络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发院各部门主任组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区的网上研修工作。建立一个行政牵头,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部门分工合作,有效推进网络工作的机制,形成浦东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确保职责清晰,组长领衔活动。新区教研员、科研员和师训员担任各研修协作组组长,负责网上研修活动和资源的组织与协调,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网上研修活动,发起教学专题研讨,管理留言帖子。还要对上传资源进行审查、编辑,保证资源对学科教学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指导价值。定期组织本学科(年级)网络教研的交流活动,引导和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提高网上资源的质量,创新网上研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网络平台建设的稳步发展。
强化中坚力量,保证领衔发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网络研修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协助协作组长完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收集、提供工作,积极参与网上教研的设计、组织与研讨活动。承担部分研修活动主题的主持人,还需提出研讨主题,回复和解答教师的问题,引导和把握研讨方向,做好教师的朋友和知心人。要积极探索、创新研修方式,积极参加网络研修的建设与应用的科研工作,为网上教研的经常化、制度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倡导共建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学科教师是网络研修工作的主体,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有责任、有义务在学校和教研员指导下分学科加入协作组,成为协作组成员。要倡导“共建共享”、“同伴互助”、“校际合作”、“区域发展”的网络研修文化,积极参与网上研修活动,充分、有效的利用网上资源为教学服务,为教学研究服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学校老师,积极将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上传,充分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使优质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全区教育的可持续和均衡发展做贡献。
活动评价跟上,工作激励跟进。教师以“教师培训号”实名制登录,用户权限与教师的身份绑定,研修活动后台自动记录,通过汇总统计可以获得研修积分和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并以此逐步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在网络平台的组织管理架构基础上,建立网络研修工作评价、奖励制度,定期组织全区性网络研修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在网络研修建设与应用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反思
随着广大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数量大幅提升,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网络研修的开展需要硬件条件、新的教研方式、运用网络技术能力,而比这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观念、态度和结构的改变。
1.比平台更重要的是观念
一是资源观念。使用网络技术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资源共享,而资源和信息只有广泛有效的交流使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学习共同体建设应该以知识管理的理论作为引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教研观念。网络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模式,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研修团队中业务骨干的引领作用,将传统教师培训、教科研活动
与网络有机结合。三是合作观念。现代社会的竞争不是各自拥有的力量或资源的竞争,而是各自运用力量或资源方式的竞争;不是相互争利、画地为牢的排他性竞争,而是充分让利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联手合作竞争。不拆除校际壁垒,网络研修很难延伸。四是共建观念。网络研修是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仅仅被看成上网找找资料、发发文章是不够的,教师应成为主体,每个人要参与其中,去体验、感悟、共建共享,网络研修才有源头活水。
2.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态度
基于网络的研修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对新的学习技术一定要有新的学习方法。但实践使我们感到,比学习方法更重要更难解决的是学习态度问题。推进网络教研,首先要愿意去做,要有一种愿意尝试并能逐步投入的态度,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通过共建共享,实现教师自主发展。
3.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结构
网络教研需要对教研的组织、网络、计划、内容、活动和评价等方面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形成数字化教研配套体系。在组织结构上,网络研修更容易形成团队内的平等关系,研修中形成的组织推进基于人人平等的话语权。在网站结构上,有待于进一步设置人性化操作界面,完善其功能。在计划结构上,先有教研任务计划再定教研活动;在活动结构上,要带动活动前后的研修准备过程,方便全员参与;在评价结构上,要走向全面、全程、开放和建构。目前,浦东已经出台了《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章程》,对以上各项结构进行了初步规范。
网络教研可以实现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它带给教师的不仅是理论概念和专业技能,贯穿于其中的平等、对话、协商、共享、共进、合作的教研文化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生活工作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教研将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成为现代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教研互补结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水平,提高浦东教师继续教育成效,促进大浦东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陆.虚拟研修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美林,黄娟,朱仲敏.创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想[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4).[3] 梁杰,齐渝华.教育研修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J].中国教育报,2006,(4).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教研活动反思
10月2O日我园举行了大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并分到了区域组,听了刘老师的一节区域公开课听了杨园长的点评与分析让我知道区域创设正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貝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让我了解到区域活动最大特点在于它给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孩子们进入区域后很快进入区域角色中尽情的享受区域游戏的快乐。我们也可以更全面了解幼儿,因材施教。
同时我在这次教研中也发现了很多自己班的问题区域材料不足,幼儿对区域里投放的材料兴趣不大有兴趣,玩过一次就不想再玩了,这时老师要有效的引导幼儿,一样材料可以变成不同玩法增加幼儿兴趣同时我们要有目地有计划的投放材料,材料要丰富并付合幼儿年龄特点。在玩区域时耍重点介绍冷门区域增加幼儿兴趣。
在这次教研中我学到了很多,知道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导,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域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域中生成和发展,使区域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三篇:网络教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网络教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博客的作用
博达中学 李佳松
网络教研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仅仅把纸质文稿转变成电子文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需还要创设和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教研管理平台,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依据博客特点和优势在这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究,我们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网络博客教研是使“大众”成为“精英”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说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放眼目前的大部分中小学,我们不难发现,教科研总是极少数教师在做,甚至是为个人功利而做,大部分教师依然认为:我是教书的,教科研工作与自己无关,这就是说,教科研工作在学校仍被少数“精英”甚至是学校指派的人所垄断的局面,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另外,我认为还有两点原因:1)客观上教师的工作量大,无暇顾及教科研工作;2)主观上,一提教科研工作,相当的教师脑中总有一种宏大的模式——长篇论文、精美课件等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相当多的教师走入教科研误区。
为此,为教师创设一有效的平台,让所有的教师都能方便、轻松、及时参与到教科研,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这一关键的解决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博客的作用。让教研从“精英”走向“大众”,为教科研开创一片新天地。
第二,网络博客教研的特点。
博客具有的开放性特点,这种“零距离”优势使得学校的教研活动可以跨学科、跨年级,不像传统的教研活动在学科、年级上是有区分的。这样的网络教研活动可以真正的做到集思广益,聆听教师的心声,避免了面对面的教研活动中应付和跟风的弊端。另一方面,网络教研极大的拓宽了参与的人群范围,在博客上,教师们可以得到熟悉的和陌生的教育博客们的鼓励与欣赏,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而且,教师本人在博客上的身份也是双重的,既使表达的主体,又是欣赏与认同别人和自己的网志成果的主体。教师们可以方便的上传成果,也可以随时修改已经发表的成果,优化已经积淀的资源,还可以尽情地选择别人的成果链在自己的网志上,成为扩大自己学习半径、甚至行为半径的有效手段。博客支持下的这种便捷的跨时空的人际交流,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需求找到了得以实现的技术工具。教师的网志从内容到形式日益精彩纷呈,争奇斗艳,为网络教研的开展的现实意义。
第三,我校网络博客教研的实施心得。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就是教师在本学科内用学科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形成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更要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网络教研使学科内成员共同实现专业成长。
1、博客可以共享教学、教研资源。视频课堂反复观摩,学科成员共同提升。由于学校教师工作时间安排紧密的特点,即使是同学科教师能坐下来共同观摩和研讨课堂教学的机会也并不多,把教师公开课的视频资源放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把开课内容反复多遍的观看、研究,再进行交流,不仅提升教师课堂观察能力、评课能力还可在更精细的评价之下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博客可以随时通讯,交流互动。
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通讯,这是现代网络的重要特征。我们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很好地借助博客网的留言功能,只要是注册用户,均可进行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讯功能。这种交流方式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的找点式的被动交流,加上系统自动的提醒功能,增强了交流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虽然我们每个教师的教学资源很多,但每个教师之间往往是孤立的,学校一般也没有把这些资源进行展示、交流、归纳和整合。这样的教研方法,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了制约。而借助博客我们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学校的团队网志进行关联、展示、交流,同时每个教师也可随时查看其它教师的共享资源,并可随时进行必要的点评。而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或管理者,可随时登录博客,查看相关情况,然后再通过博客留言进行反馈。
3、博客注重科研,实现资源积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校硬件设施迅速到位,但相应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却十分匮乏。在互联网上,各种教学资源也参差不齐。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注重积累自己的校本资源显得日益突出,也只有这些资源才是最合适的教学资源。
博客能为教育教学所用,就是因为其自由的交互作用,突出的日志记载形式。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可把自己所发现的好的资源素材,或平时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通过日志的形式与团队中的所有会员进行交流和商讨,同时对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分门别类的进行积累。通过这样的网络教研活动改变了以往我们为了教研而教研的活动形式,既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发展同时又兼顾了教学资源素材的积累。
4、博客使得点面结合,专业得以发展。
一个教师成功不算成功,许多教师成功才算是成功。在以往的教研环境下,成功的教师不多,而要成功的教师带出一群成功的教师更是难上加难。而我们借助博客教研活动,可以把成功教师的作用从一个点放大到学校一个面,通过与成功教师的点面交流过程中来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教师个人网志是一个点,学校团队网志是一个面。教师个人网志是一部教师教学的工具,是教师学习的工具,是教师的资源库,更是一部教师成长的历史。学交团队网志是学校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是教师交流的一个平台,更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大融炉。
我们借助博客网络教研,很好地充实了常规教研,不断延伸了教研的点面和层面,从而加快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综述:教研活动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具体表现,而教研信息化并不是在办公桌上放一台电脑就能解决的。我校通过博客,找到了一条新的网络教研路径,大大提升了教研活动本身的质量。它与一般教育活动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参与活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把常规的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落实到了教学实际,从而提高了活动本身的质量,最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反思
作者:沙晓霞 来源:港西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2-21 21:20:09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反思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主题活动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中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以完善主题活动课程,一直是我们思考话题。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中一班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设计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但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体现了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学具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了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在开展主题活动《收获的季节》的过程中,我们在美工区里投放了橡皮泥,让幼儿用橡皮泥来做胡萝卜,幼儿通过捏、插等环节制作成一个胡萝卜,满足了幼儿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未达成的目标,又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做好的幼儿不想走,没有进来的幼儿都是争着要来。
二、材料使幼儿主动获得发展
首先,我们根据活动的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提供材料。当幼儿反复操作一种材料而缺少变化时,很容易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就应根据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并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对材料做适当增加或调整,以从新唤起幼儿的挑战欲望。
如:在益智区里我们提供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几何磁铁,一开始,让幼儿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在幼儿熟悉的基础上,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图形对应卡”并且把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如:“△ □ 〇 △ □ 〇 ”“ △ △ □ 〇 〇 △ △ □ 〇 〇”等。在幼儿能根据操作卡的提示选择不同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给几何图形卡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引导幼儿根据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开展游戏。如:“△ □ 〇 △ □ 〇 ”“ △ △ □ 〇 〇 △ △ □ 〇 〇” “ △ △ □ □ 〇 〇 △ △ □ □ 〇 〇” 等。又如:在主题活动《收获的季节》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我们第一阶段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蔬菜和水果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图片巩固对蔬菜和水果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进行分类,把蔬菜的放在蔬菜筐里,是水果的放在水果筐里。这样通过材料的逐步递增,自主的操作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层次性材料。如:在“收获的季节”主题区域活动中,我们在“生活区”投放了围巾、小床、蔬菜等活动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从系,铺、切等操作活动,动手难度不断提升。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了解到秋天的天气变化,还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深受孩子们喜爱。又如:在表演区中,我们开设了一个“我的小舞台”的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有主题活动开展中的图片、录音磁带等,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会参与到活动中区;能力一般的幼儿要能简单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或者歌曲等;能力强的幼儿则会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方式,为他们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我们中一班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的确在游戏规则的遵守、玩具的动手操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例如不能保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区域活动;幼儿游戏的持久性还不够,如在游戏中碰到了困难就会出现退缩的现象等,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区域活动开展中需要教师的继续引导和鼓励。
其次,在材料的丰富上还做得不是最好。在阅读区里我们可以为幼儿录好关于秋天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外形、营养等,让幼儿通过图片的视觉感受和录音的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更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的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我们有时候过于焦急,希望幼儿达成游戏的目标,当他没有达成时就急于把答案告诉他,而把他动脑的机会给剥夺了。其实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要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一点初浅的反思,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地学习和探讨。
第五篇:网络教研
走,网络教研去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网络教研的推进仍需必备条件之一是观念,即是对网络教研的认同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如今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大家所青睐,它不是网站与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对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改造。网络教研需要的是发挥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更广域地开展教学研究,拓开思路,碰撞思想,激发教育智慧,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状态和知识结构的改变。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材料 网络教研 [正 文]:
一、同课异构,预热网络教研。
网络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同时网络平台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了网络,许多人都习惯到网上去找资料,但往往迷失了方向,成了东拼西凑的“杂家”。因此在迷失自我前要先有自己的思想,“同课异构”就成了网络教研前很好的一种预备形式。例如在:《统计》教学一课,这课看似简单的课例,在各自独立备课时有了各自的思考,“1.统计的前后关联知识系统在本节课的渗入。
2、统计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现实意义。
3、统计教学的课堂引导及组织教学。
4、统计的作用拓展。
5、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是灌输式,是引导式,还是体验式等等,如果更加有效的融合?在大家对教材的理解都有了切身的体会,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利用网络平台互相研讨,这时的网络教研就不会只是泛泛而谈,流于形式了。
二、更新教研模式,网络教研渗入常规教研
每学期学校都有一个教学计划,每个教研组首先要根据学校的计划做好教研组计划,教研组计划有教研组的特点。每学期计划中工作目标和任务大同小异,除了部分是学校的工作布置外,我校数学学科教学研究方面的计划主要是:
1、个人理论学习,学习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专业学习等;
2、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正常集体备课活动,学校开展“教研组展示课观摩活动”;
3、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一般分年级进行“校内教研组小组展示课”活动。
4、学校对外公开课、学校内青年老师比赛课;
5、学习相关教育著作,研究名师的成长。
6、老师继续教育培训,组织老师到外校参观学习;
7、写出总结反思,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从上计划中体现教研活动的模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开学初根据学校的行事历做好各项计划、布置任务与要求——集体备课——科组内听、评课活动——外出交流、区、校及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活动——常规检查——考后情况分析——总结反思。学校教研计划中
有“教学常规工作突出体现在“备——教——改——辅——测——研”等环节”,在具体实施中,教研活动内容、形式与时俱进不够,活动缺乏新意。大部分教研活动属于常规教研模式,全员集中听课、评课,部分老师“唱戏”,另一部分老师“听戏”,时间到结束完成任务。
能否用另一种方式开展教研?
常规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把哪些活动移植到网络教研中去呢?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网络优势来开展网络教研呢?
我们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安排,老师可以从学校科组的网页中去浏览;教育教学的信息和教学文件、教学材料等网上传输或查找;各种活动的通知和获奖公告和学科活动等在网上公布;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整理后网上发布达到共享;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可通过网络讨论;利用网上资源共享能节约备课时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和专家的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专业指导对老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较大作用;考试的信息、专题研究、小学数学研讨材料等多个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发挥作用。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发出最及时的教学研究信息,真正体现了网络为教学为教师服务的功能。
学校对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视的。学校的计划中突出表示多种形式地开展教研活动,不但校内备课组为主的听评课的开展,还有近期的全县优质课、送课等几项较大型的教研活动,另外就是外校的公开课活动日的教研活动。出发点和用意都是为了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科研能力。主要教研形式是:备课、磨课、试课、公开课、听课、评课、课程资源和研究材料的传输等基本形式。以上课为中心、备课准备为前提、课后研讨是提炼,提升老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成绩为目的。
在问卷中对问题的提出:“参加区、市级教研活动(研究课、比赛课等)热情”是积极的、“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热情”是愿意参加的;“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感受(本项可多选)”是“能提高教科研能力和对进步或成长有较大帮助的”;“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内容的教研活动(本项可多选)”是“各类公开课上课、备课、教材分析、研讨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参加理论培训”;“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形式的教研活动(本项可多选)“是“一课二上”等形式研究课、备课组集中听、评课、网络教研”。在近期开展的“汉丰二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很多老师踊跃参加初赛,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决赛,打破了学校预设名额,教研热情很高。
如果把各种类型的研究课作用一个课例研究,常规教研中渗透网络教研,变更教研模式,变集中交流为异地教研共享集体智慧,打破时间限制,扩大资源容量,增加教研空间,省时省力省经费,灵活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不离研究一举两得双丰收。
三、改变供给不足,做强做大教研。
网络教研是网络与教研的有机组合,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网站归网站,教研归教研,不是网络教研,也不会有理想的常规教研。网络教研是日常教研的支持、放大和创新
改造。独木不成林,拆除区域、校际壁垒,人人参与,是教师提高的途径,也是网络教研的源头活水。
网络教研的平台非常丰富,门槛其实也很低。在多年前,我们会为找一件有独特要求的素材而绞尽脑汁,现在自己没有的,只要在QQ群中、论坛上一呼,就有不少热心人会来帮忙,相信没多长时间就会解决问题。当然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网络教研。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网络教研改变了各自单兵作战的困惑,为做强做大教研提供了可能。
四、合理分工,保证网络教研顺利开展。
网络教研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在做教研,而且在创造着团结合作、平等对话、催人奋发、促人反思的教研文化;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从而可以保证网络教研的有序性、有效性。
网络教研的形式多样,可以是QQ群的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是论坛上你一段我一段,这些都是日常网络教研的形式,特别是QQ群参与人员多,页面调动快,这要求参与者眼快,思维快,可以说是跳跃性的思维,往往参与者还在思考前面的东西,后面的东西又来了,有时让人感到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一问题有来了,问题比较散,随意性大。而更有针对性的就是专题的教研,这种形式在现在网络教研团队比赛中较为常见。这就需要一个组织者或发起者,大家就一个主题进行专项研究,队员们就各自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先一起进行教材的梳理、分析,然后分工,有的主要进行课题的总体流程设计,有的进行相关课件设计,有的进行资源的收集整合,有的进行课例设计的预设及反思等。正因为有了合理的分工才发挥出网络教研的最大功效,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五、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网络教研是教学研究的又一新的课题,网络教研是一个有别于常规教研的教学研究方式,网络教研势在必行。要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利用各种传输功能(如网页、QQ、人人通、博客等)达到教研目的。网络教研优势在于:
1、跨越时空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近两年来县、学校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比赛课、优质课、“一课二上”研究课、对外公开课等课型的听、评课活动,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要求年级老师参加,但由于加上课时负担较重教学压力大,一些老师们对此类活动有不情愿参加的看法。如果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等资源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
2、信息容量大和方便快捷。
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全国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你都能获取。老师们平时教学中经常利用网络的这种特点,从网上获取教学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和信息,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果靠原始的传递方式发送教学设计、各种试卷、课件、课程录像以及各地各校的各种教学信息,不但传输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需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样大信息量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
3、异地交流达到群研聚合,共享集体智慧。
由于受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交通条件、经费支出等限制,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开展教研活动,有可能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基层教学教研情况。
通过网络教研,专家、教学骨干、教研员可以在异地参与讨论并指导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通过网络教研,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普通的教师、学生之间开展更加民主化的、真实化的教研活动,对学科教研的良性发展、提高老师教科研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六、个性发展,提升网络教研的品味。
如果网络教研只是一味强调共建共享,那出来的成品将会有局限性的,或者会被共性所定势。就拿美术课来说,让所有孩子依葫芦画瓢所画出来的画是没有活力的,定势的线条和色彩也会禁锢孩子的想像力。所以各学科的教研都是要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教研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一个人也应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要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就必须帮助他们构建有自身特点的个性知识结构。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提升网络教研的品味,在共性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使其升华,为我所用。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教师们共同研究了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但是在作业及展示活动这一环节中,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共享动画。在条件有限的学校用老式画画和手背凹凸的的形式同样也能生成动画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网络教研正在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时代魅力,它不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热爱学习和思考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和平台,而且还把一部分积极上进但苦于无学习机会的教师从网络游戏与聊天中拉到了教学研究的网络学习中,让不了解网络优势的教师接受了新事物,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学习与研究成为他们的主动行为,成为一种责任和追求,进而成为一种职业习惯。相信每一个深入参与到网络教研之中的老师们都会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