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潮阳区本科教师上岗考真题完整版啦
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70)
一.填空题(1/12)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揭示_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2.一切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_________活动。
3._________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4.在人的认识过程中,_________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6.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1/20)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_________
A 《大教学论》B 《论语》C《大学》D 《学记》
2.最早将“教”“育”儿子用在一起的是_________
A 孔子B 孟子 C 韩愈D 荀子
3.“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_________
A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B 热爱学生 C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D 言行端正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
A 备课B 上课 C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 课外辅导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
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质量 C 班级上课制 D 道尔顿制
6.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系统特性和类型中的安静型就属气质类型中的_________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注意的_________
A 范围 B 集中 C 转移D 分配
8.学校工作必须以_________ 为主,全面安排。
A 管理 B 教学 C 经济 D 德育
9.汽车转弯时后灯一闪一闪的,便于引起行人的直觉。这是根据知觉的_________ 性。
A 选择性B 理解性 C 整体性D 恒常性
10.弗洛依德指出:“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
多舌。”这是描述人的_________ 表情。
A面部 B言语 C 身段 D 语言
11.衡量一节课的好坏,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_
A讲课艺术 B 教学设计 C教学效果 D 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1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
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转化差生
13.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明了_________ 这一规律。
A适应 B 感觉的相互作用 C 实践是感受性提高的根本条件 D 错觉
14.一位教师在上圆柱体侧面积时,先让学生做圆柱侧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
生得出结论,符合教学的_________ 原则。
A 循序渐进 B巩固性C因材施教 D 启发性
15.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的,可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
还是迟到了。针对此学生的教育,应当培养他的道德_________。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6.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后产生愉悦的体验属于_________。
A 道德感 B理智感 C 美感 D 心境
17.以理化情说明了_________。(情感与认识、意志的关系考查)
A情感以认识为基础 B意志对情感有调节作用 C情感是认识的动力 D 情感是意志的动力
18.“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说明教师必须具备
_________。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广博的文化修养 C 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D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具有_________性。
A独特性 B 统合性 C稳定性 D 功能性
20.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
A空间距离 B交往频率 C 仪表风度 D 心理品质
三.不定项选择题(2/10)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教育的_________功能
A 经济功能 B 生态功能 C 文化功能 D 社会流动功能
2.谭梅生津属于_________
A 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3.我国实行_________ 学校教育制度。
A 学前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4.人的能力差异表现在_________的差异。
A 能力发展水平B 能力发展早晚 C 能力类型 D 发挥条件
5.哪些符合教学启发原则的是
A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开而弗达;C 温故知新; D因势利导
四.判断题(1/10)
1.没有记就没有忆,人的记忆是人脑对过去事物的反映。
2.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因人而异。
3.刺激量越大,人的感觉越清晰。
4.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5.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6.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7.改变计划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8.完整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9.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还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10.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
五.简答题(4/8)
1.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2.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论试题(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有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
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泪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教育艺术给你什么启示,请运用德育原则加以分析。
第二部分 教育法、教师法(30)
一.不定项选择(2/10)
1.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_________的教育。
A 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
2.《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_________责任。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 行政责任
3. 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_________。
A 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 地市教育局 D 省教育厅
4. 受教育者的权利有_________
A参加教育教学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国家教育教学设施 设备图书资料
C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 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委证书
5. 属于教育财政拨款若干个增长的是?
A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逐步增长
B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 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二.判断题(1/6)
1.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3.社会力量所办的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国家予以保障。
4.《教育法》中规定,“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是首次用法律形式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定下来。
5.“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世界上称为“教育的公共性”,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6.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三.简答题(4)
《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四.论述题(10)
初二的时候,我(陈某自称)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
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1)请运用《教师法》评析案例中该数学老师的教育行为。(6)
(2)此案例对你有什么启发。(4)
第二篇:2012年潮阳区本科教师上岗考真题
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70)
一.填空题(1/12)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揭示_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2.一切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_________活动。
3._________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4.在人的认识过程中,_________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6.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1/20)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_________
2.最早将“教”“育”儿子用在一起的是_________
3.“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_________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
6.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系统特性和类型中的安静型就属气质类型中的_________
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注意的_________
8.学校工作必须以_________ 为主,全面安排。
9.汽车转弯时后灯一闪一闪的,便于引起行人的直觉。这是根据知觉的_________ 性。
10.弗洛依德指出:“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
多舌。”这是描述人的_________ 表情。
11.衡量一节课的好坏,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_
1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
13.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明了_________ 这一规律。
14.一位教师在上圆柱体侧面积时,先让学生做圆柱侧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
生得出结论,符合教学的_________ 原则。
15.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的,可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
还是迟到了。针对此学生的教育,应当培养他的道德_________。
16.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后产生愉悦的体验属于_________。
17.以理化情说明了_________。(情感与认识、意志的关系考查)
18.“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说明教师必须具备
_________。
1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具有_________性。
20.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
三.不定项选择题(2/10)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教育的_________功能
2.谭梅生津属于_________
3.我国实行_________ 学校教育制度。
4.人的能力差异表现在_________的差异。
5.哪些符合教学启发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开而弗达; 温故知新; 因势利导
四.判断题(1/10)
1.没有记就没有忆,人的记忆是人脑对过去事物的反映。
2.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因人而异。
3.刺激量越大,人的感觉越清晰。
4.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5.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6.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7.改变计划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8.完整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9.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还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10.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
五.简答题(4/8)
1.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2.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论试题(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有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泪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教育艺术给你什么启示,请运用德育原则加以分析。
第二部分 教育法、教师法(30)
一.不定项选择(2/10)
1.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_________的教育。
2.《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_________责任。
3.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_________。
4.受教育者的权利有_________
5.教育财政拨款若干个增长指的是?(姐姐忘记题目是什么了…就记得若干个增长是个考点)
二.判断题(1/6)
1.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3.社会力量所办的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国家予以保障。
4.《教育法》中规定,“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是首次用法律形式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定下来。
5.“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世界上称为“教育的公共性”,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6.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三.简答题(4)
《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四.论述题(10)
初二的时候,我(陈某自称)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1)请运用《教师法》评析案例中该数学老师的教育行为。(6)
(2)此案例对你有什么启发。(4)
第三篇:潮阳区教师上岗考两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之2010版
案例分析专题
[案例一]
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
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 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
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这时教师开始处理问题了。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会使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不过,大多数进了办公室的学生很快就会就范。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下处罚条约。“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通过这样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学生都服服帖帖的。
试问:
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
2.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
3.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参考答案
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
答: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学与教育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
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2.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
答: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就有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学生有受尊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罚站、念报纸等行为是不尊重学生社会地位的行为。
3.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答:教师的权威并不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感觉,而是学生对教师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
教师只有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才会把“权威”奉献给教师。
[案例二]
张老师正在给初一(2)班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青蛙厂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的火气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这时,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
“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厂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又问。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地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跃动作试一试呀?”
“想!”同学们齐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
张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的友谊赛,同学们气氛十分活跃,越跳越有劲。李和也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跳出了优秀成绩。
试问:
1.张老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2.联系案例阐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3.联系案例阐述张老师是怎样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的?
参考答案
1.张老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答:张老师通过讲解立定跳远要领并为学生们做示范,这是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出现了“青蛙”这一突发事件后,张老师又引导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使用了谈话法。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2.联系案例阐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答: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1)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当张老师授课时,有青蛙出现,大多数学生都前去围观,青蛙一蹦一跳的还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都反映了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
(2)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当张老师利用青蛙的动作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学得很努力,而且很快掌握了跳远要领,这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3.联系案例阐述张老师是怎样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的?
答:(1)张老师在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青蛙”事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
面对,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2)张老师善于创设和谐情境,利用青蛙跳远的动作,通过问答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3)张老师善于体验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产生积极体验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4)张老师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5)张老师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利用比赛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案例三]
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试问:
1.联系案例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
3.结合案例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1.联系案例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答:陈老师让“吃不饱”的学生王超单科免修,上地理课时他可以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一做法体现了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个别差异,以便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贯彻这一原则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多方面、整体地和用发展的眼光来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同龄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从而为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基础。
(2)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面向学生大多数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
答: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案例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教师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当张老师发现王超单凭课堂上的知识已经“吃不饱”时,通过让王超单科免修的方式,并为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这改变了王超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王超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这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案例四]
李老师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分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社会处境,李老师解释道:“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发臭,而路上却有贫穷人被冻死的尸体„„”还未说完,发现石磊举手。
“请问,有什么问题?”
“老师,我觉得你对杜甫诗句的解释不合理?”
“为什么?”
“因为从诗句中可以判断是冬天,既然能把人冻死,那么肉就不会发臭,怎么能闻到臭味呢?” 石磊说完后,教室里并没有炸开锅,同学们反而静静看着李老师,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李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也颇感意外,很快便镇定下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从气候特点上分析,石磊同学的提问是有道理的,老师也没注意到这一细节,所以一时也不能给大家作出科学的解释。这节课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去查找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下课后,李老师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大多数与李老师在课上的说法一样,但李老师通过查字典发现“臭”的读音又读作“嗅”,解释为“用子鼻子辨别气味”。这样,正确的答案就清楚了。
第二次上课,李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向学生要答案。
有的学生们说查到的资料与老师讲得一样。
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吃不了,每次把吃剩下的都倒在了茅坑里。有的学生说„„
李老师在听完同学的答案后,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学们,上次石磊同学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原来的解释有误。‘臭’在此处应读‘嗅’,意思是大户人家的酒肉香味不停地飘出来,而路上却有贫穷人冻饿至死的尸骨。石磊同学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事后,李老师又与石磊交谈,进行鼓励。石磊学习自信也大增,各科成绩提高很快。试问:
1.案例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2.李老师使用了以什么为主的教学方法?
3.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参考答案
1.案例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答:该案例反映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该原则要求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四篇:汕头市潮阳区2014年8月-教师上岗考简答题
汕头市潮南区2014年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简答题(8月份)(没参加考试,向朋友问的。)
简答题:
1.学习策略有什么特点?
2.成熟教师的行为特征有哪些?
3.教学反思有什么特征?
4.确定班集体目标有什么要求?
1.我国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需要遵守什么规则?
2.学校对教师是如何考核的?
第五篇:2011年潮阳区教师上岗考试题
2011年汕头潮阳区教师上岗考试题
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一.填空题(12 分)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2.现代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国的(冯特).3.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教育目的).4.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5.情感根据社会性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6.成就动机可以分为(趋向成功)倾向与(避免失败)倾向.二.单选题(20 分)
1.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A.交往的发展 B.个性的发展 C.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3.“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 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4.“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11.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需达到()
A.50% B.50%―100% C.100% D.100%―150%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 势。A 先强后弱 B 先快后慢 C 先进后出 D 先左后右
13、根据测验方式,可将能力测验分成:
A、个人测验和团体测验 B、一般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
C、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D、智利测验和非智力测验
14.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15.学习旧信息对已有新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话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A 说服教育法
1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A.教学原则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
18.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9.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多选题(10 分)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
A. 就学义务 B.发展义务 C.保障义务 D. 义务
3、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度 D、群体领导方式 4.5.四、简答题(8 分)
1、如何儿童培养创造性思维?(3 分)
2.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5 分)
五、案例分析(10 分)
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 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 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1.请分析该教师的行为.2.课堂教学如何培养良好师生关系
第二部分语文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渎职 疑窦 案牍 穷兵黩武 买椟还珠
B、鸿鹄 辜负 箍桶 沽名钓誉 呱呱坠地
C、氤氲 殷红 姻缘 绿树成阴 万马齐喑
D、觊觎 茱萸 墙隅 尔虞我诈 滥竽充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改革开放 30 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踌躇满志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解释:选 A(①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 轻|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 “年青” 而 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②中应选 “以 至”。“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 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 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 分)
A、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解释:选 A.B 项否定不当,应把“不足”和“不当”删去。C 项有歧义,“晚上来的人” 是指“夜晚来的人”还是“后登上山的人”?D 项介词“被”的位臵不当,应放在“通过” 的前面。
4.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 分)
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邰丽华领舞、21 名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让观众惊叹不已。在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数千观众如痴如醉。这些聋哑人不仅以优美的舞姿,更以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人生追求深深地震撼了人们。
【答案】:错误 改正示例 第一处是“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 改为“绚丽的舞台灯光与美妙的背景音乐” 第二处是“绘声绘色的表演” 改为“精妙绝伦的表演”
5.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 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 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 “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鲁迅侧重的是:
(3)歌德侧重的是: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要多积、广积材料。
参考答案:(1)要注重积累材料。(2)积累要长期坚持。(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6.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 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6 分)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 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 年不变的甜甜蜜蜜 与团团圆圆。
7.写作(15 分)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三部分教育法规
一 填空题
1、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 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9.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30)日内,作出处理。
10.每年的()是我国的教师节。
二、判断
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6.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是公安部门的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不能越权。(×)
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三、单项选择
四、不定选
五、简答题
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 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 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 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 请问:小芳的爸爸违反了教育法的那些规定?(至少从两方面说明)
参考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 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 机会。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 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
六、案例分析
某中学在上第二节课时,初二(3)班任课教师李某因故未到教室上课,也未向学校领导请 示派人代课,而是自己安排本班班长王某看管学生们自习,并示意说:“哪个学生捣乱,用 棍子敲!”上课约 10 分钟,该班学生范某斜坐在座位上削铅笔,王某误以为他在吃东西,遂从讲台上将教师常用的教棍扔下打范某。范某出于本能,用手一挡,棍头正巧刺往后排坐 着的 8 岁女同学陈某的左眼,造成左眼失明。经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其左眼珠已萎缩,需摘 除并安装义眼,属重伤乙级,要花医药费数万元。而陈某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借钱带着陈某 四处求医,累计费用达 3.5 万多元。起诉到县人民法院设在该镇的法庭上,请求依法赔偿。
参考分析:该中学在上课期间由于教师擅离职守,造成学生伤害,学校应负主要责任;范某 在王某用教棍打自己时,用手护头,出于本能,其正当防卫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依法不承 担民事责任;陈某在学校期间受到伤害,请求赔偿,有理有据,应予以支持。在该事件中,因为学校的职责和任务是由与个个管理员和教师去履行和实现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在从事管 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学校,其行为是职务行为而非个人行 为,对于职务行为给别人造成的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应该由行为人所在的教育机构来承担。学校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作好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积极行动尽可能减 少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案中,任课教师李某,违反了《教师法》第八条的规定,没有履 行教师应尽的义务,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 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应该由所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对该教师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当然,在学校赔偿之后,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有过失的行为人李某行使追偿权、求偿权,要求教师李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