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上岗考专用:教育学易忘题
小学教育学填空
1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可采取观察法、资料分析法、谈话法 及调查访问等方法。2班会的类型主要有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3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和效果深化 等几个阶段。4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和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信息反馈 等四个步骤。7.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8古代希腊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9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1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1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三方面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15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三条:首先是发展基础教育,其次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最后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7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18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 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
19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1957年 20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殷周时期
2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 22 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6年 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24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26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 2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2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29教学中“拔卣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0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的成熟机制,具体论证见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31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3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多样性
33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34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学效能感 3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36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7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38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3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40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1学科课程标准包括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两部分内容
42按照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3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重点要考虑科学性和思想性 44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课程计划
45学科标准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46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4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48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9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50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5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2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 53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 54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55.《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5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57《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8.《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59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演示法(不是实验法)
60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61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62设计教学法是由克伯屈首先提出的
63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64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6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信度较高 66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61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62德育存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巾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63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它在课程类型上属于隐性课程
64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65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66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过程 67.“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68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6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70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71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第二篇:潮阳教师上岗考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2: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不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2.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3.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行的.案例5 :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滑”字,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过’。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园》的作者吧!” 分析:(1)请运用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处理教学过程中意外问题的看法。(2)请针对上述案例,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作法。
答:陈老师的作法是:第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2分);第二,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2分)第三、简要解释”教学机智“的概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或事故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6分)
案例6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思考: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信任学生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C、减轻老师的负担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课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第一、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4分)
第二、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
一、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出了贫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6分)
案例7: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撞老师说:“这样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
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
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答:1)王老师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科任教师,有责任管理班级上的教学秩序,而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因为管理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分);二是王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4分)
分析题(2)学生的错误在于一是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1分)二是当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2分)。
案例8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1分);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1分)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1分)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1分)。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分);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1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2分);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2分)
案例9 :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有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教育理论已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起至关重要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尽管付出很大代价,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原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也达不到和其他优等生的一样水平,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搞不好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这些学生本来经过适当的教育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科学,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这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
第三篇:2012年潮阳区本科教师上岗考真题
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70)
一.填空题(1/12)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揭示_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2.一切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_________活动。
3._________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4.在人的认识过程中,_________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6.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1/20)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_________
2.最早将“教”“育”儿子用在一起的是_________
3.“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_________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
6.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系统特性和类型中的安静型就属气质类型中的_________
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注意的_________
8.学校工作必须以_________ 为主,全面安排。
9.汽车转弯时后灯一闪一闪的,便于引起行人的直觉。这是根据知觉的_________ 性。
10.弗洛依德指出:“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
多舌。”这是描述人的_________ 表情。
11.衡量一节课的好坏,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_
1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
13.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明了_________ 这一规律。
14.一位教师在上圆柱体侧面积时,先让学生做圆柱侧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
生得出结论,符合教学的_________ 原则。
15.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的,可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
还是迟到了。针对此学生的教育,应当培养他的道德_________。
16.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后产生愉悦的体验属于_________。
17.以理化情说明了_________。(情感与认识、意志的关系考查)
18.“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说明教师必须具备
_________。
1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具有_________性。
20.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
三.不定项选择题(2/10)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教育的_________功能
2.谭梅生津属于_________
3.我国实行_________ 学校教育制度。
4.人的能力差异表现在_________的差异。
5.哪些符合教学启发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开而弗达; 温故知新; 因势利导
四.判断题(1/10)
1.没有记就没有忆,人的记忆是人脑对过去事物的反映。
2.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因人而异。
3.刺激量越大,人的感觉越清晰。
4.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5.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6.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7.改变计划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8.完整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9.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还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10.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
五.简答题(4/8)
1. 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2.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论试题(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有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泪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教育艺术给你什么启示,请运用德育原则加以分析。
第二部分 教育法、教师法(30)
一.不定项选择(2/10)
1.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_________的教育。
2.《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_________责任。
3.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_________。
4.受教育者的权利有_________
5.教育财政拨款若干个增长指的是?(姐姐忘记题目是什么了…就记得若干个增长是个考点)
二.判断题(1/6)
1.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3.社会力量所办的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国家予以保障。
4.《教育法》中规定,“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是首次用法律形式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定下来。
5.“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世界上称为“教育的公共性”,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6.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三.简答题(4)
《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四.论述题(10)
初二的时候,我(陈某自称)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1)请运用《教师法》评析案例中该数学老师的教育行为。(6)
(2)此案例对你有什么启发。(4)
第四篇:潮安县上岗考之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单元重点)
第一章:教育及其作用
1.狭义教育(名词解释)2.狭义教育的特征:(四点)P1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4.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 5.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6.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7.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
8.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看,教育有哪些特征?P8 9.为什么教育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P9 10.教育在文化意识形态发展中也起到哪些作用?P13 11.教育(学校教育)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根据?P22 12.教育(学校教育)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P23
第二章:教师的素质和行为
1.教师的社会地位由哪些方面构成?P26 2.教师的作用?P31 3.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P32 4.教师的职业素质由哪些方面构成?P34 5.教师的行为?P43
第三章:中学生的素质
1.学生的属性?P46 2.中学生的素质包括哪几部分?P58
第四章: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P80-82 2.如何构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机制?P84
第五章:学校德育的实施
1.德育的意义?P90 2.德育的任务?P91 3.德育的内容?P93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100 5.德育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101 6.现阶段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7.说理的具体形式有哪些?P109 8.在实践中运用说理应注意哪些方面? 9.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主要有哪些?P111 10.在德育实践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哪些方面?
11.陶冶主要有几种?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陶冶法要注意哪些方面?P113 12.实际锻炼法有几种方式?运用实际锻炼法必须注意哪些方面?P114 13.教育者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P116 14.运用奖惩法要注意哪些方面?P117 15.为什么说要综合运用德育方法?P118 16.中小学德育现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P119 17.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中学德育现存的问题,中小学德育的迫切任务是什么?P119 18.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P119-128 19.德育工作要如何贯彻到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P122 20.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P128 21.如何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的原则?P104
第六章:中学智育的实施
1.中学智育的任务?P131 2.中学智育的内容?P134 3.实施中学智育的原则?P139 4.在智育过程中,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应注意哪些问题?P141 5.如何教会学生学习?P144 6.试分析智育的意义?
7.为什么说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8.在智育过程中,怎样把记忆和思考结合起来?
第十章:中学教学工作(上)
1.教学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P211 2.教学的任务?P212 3.教学内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P215 4.课程计划由哪些方面的内容组成?P216 5.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224 6.如何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P228 7.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P229 8.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P231 9.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基本要求?P232 10.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P233 11.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P235 1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P237 1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P238 14.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P239 15.如何正确处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第十一章:中学教学工作(下)
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P242 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244 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和优缺点?P254 4.教学有哪些辅助组织形式?P255 5.中学教学的基本环节?P257 6.备课的内容有几方面?备课计划有几种?P257 7.课的结构由几个方面组成?P260 8.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括哪些项目?P260 9.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P263 10.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P265 11.中学教学方法应如何改革?P277
第十二章:中学生的学习和指导
1.人类学习的特点?P282 2.学生学习的特点?P282 3.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4.中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P286 5.学习指导有哪些形式?P303
第十四章:班主任工作
1.班级的含义和功能?P328 2.班主任工作的意义?P332 3.班主任有哪些职责?P333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P334 5.班主任的素质?P348
第五篇:第六章 教学 教师上岗考必备
第六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注意: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与教育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与智育两者的关系: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两者不能等同。一方面,教学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4、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5、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6、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8、中小学的“双基”指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手段、教学内容(1)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3)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3、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间接性认识、交往性认识、教育性认识、有领导的认识
5、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儒家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6、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
7、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后来他的学生发展为五个阶段,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8、当代国外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有: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向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平的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向结合(间接性规律)
注意:
1、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
2、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注意: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的教学的普遍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的有条件的:(1)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
①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认识活动之中;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③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传授知识与思想平的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教学的教育性体现 赫尔巴特“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0、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除智力之外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
11、教学过程的结构(也叫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注意: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12形式教育论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形成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指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个原则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同时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应)
注意:这一原则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3)直观性原则:①这一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②直观手段的种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③有关直观性原则的实例:A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弱闻之,闻之不弱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谬”。B中世纪夸美纽斯率先提相互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的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前面,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C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4)启发性原则:①启发性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教师主导作 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②有关启发性原则的实例:A苏格拉底的“产婆术”、B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翻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C《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翻译: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思想。D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5)循序渐进原则:①概念:西方常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②有关循序渐进原则的实例:A《学记》的要求“学不躐等”“不棱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翻译: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的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B朱熹进一步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6)巩固性原则:①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②有关巩固性原则的实例:A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B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①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②因材施教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制约。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A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B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C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跳线,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注意: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有力的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8)量力性原则:也称接受性原则。
注意:量力性原则改称为发展性原则更能反映其实质。
3、教学方法:
(1)概念: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2)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这两种根本队里的教学方法。
①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是把学生看成单纯接收知识的容器。② 倡导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当代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一类教学方法运用极为广泛,主要有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①讲授法:A概念: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想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B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
C讲授法的优点: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地科学知识;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缺点: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的教学效果。
注意:讲授法经久不衰的原因是:教学是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
②谈话法:A概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B优点: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
③谈论法:A概念: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注意: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的比较多。
④读书指导法: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
①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②参观法:又称现场教学,参观教学法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①练习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
②实验法: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程胜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注意: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
③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知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注意: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④实践活动法: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①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概念: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
②发现法的含义: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信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①欣赏教学法:指在加血过程中直到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②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实践、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制约。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教学组织形式: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2、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其中,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3、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出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5、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并在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
6、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以班为单位,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按时授课
7、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出现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小班教学。
8、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
(1)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组织形式。他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2)现场教学是教师把学生带到十五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9、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有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1、分组教学:(1)概念:指在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分组教学的类型:外部分组、内部分组、能力分组、作业分组。①外部分组:取消按年龄编班,按学生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
②内部分组: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 ③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进行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不同;
④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不同。(3)分组教学的优点:①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②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③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④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和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
(4)分组教学的局限:①分组教学较难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②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驾驶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③分组后,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2、贝尔——兰喀斯特制
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导生制,由贝尔和兰喀斯特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的
3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由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不在讲授,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收考查。
4、设计教学法
由杜威首创,后来由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并推广。
5、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由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吧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11、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备课:①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按照备课人数的多少,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②教师备课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注意:
1、钻研教材包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2、教师掌握教材有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3、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①上课的意义: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②课的类型:指的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③课的结构: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其中,组织教学并不只在上课开始时进行,而是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直到下课。
④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离开了这点,以上的所有要求就失去了意义);
(3)课外辅导:①课外辅导的意义: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②课外辅导的要求:A从辅导对象的世纪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B明确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4)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①常用的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平时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
第五节 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个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常见的教学模式: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探究式教学:
(1)内涵: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2)基本程序: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3)优缺点:
①优点: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精神
②缺点:教学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
2、抛锚式教学:(又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
3、范例教学模式:
(1)由瓦·根舍因提出来的。
(2)特点:①体现基本性;②体现基础性;③体现范例性;④体现四个统一。(知识教学和德育的统一;问题教学与系统教学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4、暗示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洛扎若夫
5、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代表人物:罗杰斯(2)教学过程:①确定帮助的情景:②探索问题;③形成见识;④计划和抉择;⑤整合;
当代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
1、自学——指导式
(1)理论依据:①“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②“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③“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目标——导控式 理论依据:每一较高水平的学习根植于较低水平的学习上。因而要设计出由低到高的一个进阶一个的程序化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到的水平,一条街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和实践,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能学好的潜能
3、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4、问题——探究式
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问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第六节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基于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2、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测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①诊断性评价:不限于查明、辨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或障碍,也包括识别学生的各种潜能、优点、偏好或特殊才能,注意:诊断性评价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
②形成性评价: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③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①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它主要是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改版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注意: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②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它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注意:绝对性评价的缺点: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③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3)按照评价主体,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①内部评价:也叫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试试的评价 ②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4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5、现代教育的评价: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6、发展性评价的特征:(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2)对评价者的发展特征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拨。(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5)评价主体多样化。
7、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目的。(评价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评价功能;(3)评价观念;(发展性评价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5)评价方式;(6)评价主体;(7)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