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九月的雄关秋高气爽,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在第2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授知识、塑造灵魂的职业,是一种需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的职业。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留下教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都承载着老师们的殷切希望,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勤劳动。老师以孜孜求索、朴实无华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是国家的功臣,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近年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学生感谢你们,家长感谢你们,社会感谢你们。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当今时代是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技、教育、信息发挥更大作用的时代,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伐,顺利实现“五城三高”和“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始终把教育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放在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更大的成效。
加快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寓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全市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使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搞好“三教统筹”,抓好绿色证书教育,加强实用科学技术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群策群力,弘扬正气,大力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在全市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和教师光荣、教育事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我市的教育事业,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全市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伟大意义和崇高价值,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牢固树立“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思想,自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努力把学校办成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和榜样。要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人为本,忠于职守,真正做到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为人师表,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以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工作、丰硕的成果回报社会。
最后,祝广大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二篇:坚持科学发展观___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它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本文试图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入手,对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间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的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地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离开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的发展就失去了任何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1.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2.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应当看到,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为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4.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需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把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我们党就能更好地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主体是人,离开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发展就无从谈起。而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的佼佼者——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时,同样高度关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人才是社会的各种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由此,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对最根本的社会发展动力的激发,是对最关键的社会发展主体的塑造,它构成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保证,大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互为因果和辩证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两种辩证。其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以“青年化”表现出来的,如当年的“人生观大讨论”,这是“社会问题的青年化”,是文化性问题。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大学生在强大的社会结构面前无能为力,产生了结构性问题,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是“青年问题的社会化”。随着我们进入现代化进一步的起飞阶段和深化阶段,大学生问题很可能是文化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的并列状态和并行状态。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它为青年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它不仅增加了青年大学生的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为社会青年群体中分派的普遍化和公平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为减少青年大学生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全球化和多元时空的时代,在当今青年大学生面临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双重困境的形势下,强调协调发展,就为减少青年大学生的结构性问题和文化性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契机。
3、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经过建国50年、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以至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都反映了中国正在发展这个客观现实。快速发展不可避免也会带来了一些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方面出现不平衡。虽然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会阻碍更好地发展。我们党正是在这样一个客观的现实面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认识上的新飞跃。然而,科学发展观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任重而道远。很多人虽然口头上讲科学发展观,但头脑里还是片面的发展观。由此,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远而伟大的任务,它最终要取决于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今天的理想就是未来的现实,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由此,高校的人才教育应该以长远的目光,踏踏实实地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专业人才,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
三、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思考
1、准确把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力求从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等三方面准确把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知识系统是职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统一,以职业知识的获得为主。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状况,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结合,前者为主,后者辅助。能力系统包括一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个要素。在人的能力系统中,人的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情感与人格。价值观念系统主要指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进行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来实现。人文精神是对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的反映,是以观念形态存在的人之为人的价值界定。
2、正确处理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若干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一方面要肯定人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人的独立性,发展人的个性。大学生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去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2)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的关系,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是人的两种基本素质。前者主要解决做人的问题,后者则主要解决做事的问题。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还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但是,如果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即使掌握了高技术,也可能无益于社会。因此,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
(3)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已成为时代的强音,由此,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然而,学习知识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堆现成的结论,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要通过学习掌握探索、发现真理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特别是要培养独立的思想、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协作交往能力等。可以说,学习中要着重解决“两次转化”,即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能力,进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4)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人们的身心状态深受其影响,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大学生提高和改善身心素质。身体是生活、事业的本钱,大学生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大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强、自知、自律、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宽容的品格、平静幽默的心境。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才能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
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树立,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更是年青一代的幸运。科学发展观为年青一代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大学生要在现在的学习和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认清时代发展的方向、把握发展的趋向,拥有积极的态度,扎实刻苦地努力,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抓住发展的机遇,大有作为,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才能做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者,始终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前沿,为促进经济腾飞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主动参与、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98抗洪精神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苏区文化、创业文化,参与全面小康建设和和谐文明校园的创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大学生要热爱科学,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真理、刻苦钻研的精神,养成认真严谨的作风,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充实自己,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大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陶冶个性,健全人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培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事业要求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时代和现实都要求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高等学校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来说,主要就是以全体大学生为本。高校既要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又要从大学生的实际要求和愿望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要求,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国当前大学教育已逐渐由过去的“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学校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加强自身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高等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思想,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和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高校要发挥人才优势、学科优势、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充分调动学校教务、科研、学工、团委等部门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从哲学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不应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以人为本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高等学校理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教学实践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的改革,优化知识结构;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来看,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高校环境和社会伦理道德出发,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要关心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要“倡导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求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向人与人和谐相处转变”,创建和谐校园。
二、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密切相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为本的制度,人的发展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原来是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比较快地创造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也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三)人才竞争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之中。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知识面宽、全面发展的人才深受社会的欢迎。大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拓宽知识面。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强化人际交往能力、文体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力争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现在在大学校园。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讲座以及考证、考照。大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发展也更加全面了。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本质上一场人才竞争。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才。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也在人才。我们要确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现代人才观。特别要重视青年人才,为他们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创新氛围,使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抱负、炽热的爱国热情、旺盛的创造活力。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人才,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时代和现实都要求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迫切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即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贯彻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为核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支撑。要坚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引导学生既努力学习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又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熏陶;既要增长知识才干,又要提高身体素质;既要身体强健,又要心理健康。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专家讲座、心理咨询、各类竞赛、大学生论坛等形式,为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篇: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关键词:树立榜样 以德育人 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把德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德育”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么,教师如何“树立榜样,以德育人”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德育”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文明的学习场所。可在校门口挂有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标语。在布置教室时,也用上“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学生耳濡目染,置身于这样一个德育氛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二、教师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以德来“成人”的教育,其次才是“成才”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把德育工作切切实实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时时处处渗透好德育教育。
三、经常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在三
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到孤寡老人家慰问,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捐款捐物;清明节扫烈士墓;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德育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礼仪常规》及“小学生十不准”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或适当性的开展“德育”为主题的演讲赛,充分发挥“说”与“做”统一起来的德育教育。
四、让德育贯穿各个学科的课堂。
我国的学校德育即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总称。我们教师要先明白德育的含义,不能片面性地把它归回《品德与生活》课,有的教师认为德育只有在上《品德与生活》时才授以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一种极端的想法。我们要做到课课有德育,让我们各个学科和课堂都贯穿德育教育,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存在,也让学生体会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何事都要讲“德”。在上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渗透德育的:我除了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外,在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练习中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图标,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的中国公民。数学课可如此,语文课、美术课有何不可?
五、身正为范,以德育人。
《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细则》中的第七条为人师表的第 3 小条告诉我们: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信你看下面的实例:老师娱乐,我们也娱乐。在一所学校的午休时间值日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到齐在检查到某班时,发现几个学生聚在一起打扑克,旁边放着一角、两角的钱,显而易见,他们在赌钱!值日老师大声地说:“是谁出的馊主意?谁给你们这样大的胆子?”一个学生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平时我见我们学校的老师在下班时间也经常这样娱乐,所以我们也想消磨消磨时间。”值日老师听了哑然无语。有时我们的老师上课时压力太大,放学后想放松打扑克、打麻将,以为不是上班时间没关系,殊不知这也给学生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有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不管在什么时候,教师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端正自己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看来不无道理,学生会依葫芦画瓢,你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六、教师要有优秀的人格魅力。
我们每个教师心中都要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有了优秀的人格魅力,如一片冰心,不受污染,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亲和力和人格感染力。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着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影响和塑造着下一代新人。
七、教师要有丰富的业务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传授先进的文化知识,教育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而知识是传道解惑的资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终身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不仅要做好“教书匠”,而且要做好“学者型”的教师。
八、教师要具有爱心,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有人把师爱比作阳光。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无论是表现好的还是差的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对待成绩好的学生要一丝不苟,而对待表现和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耐心细致,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只有对其严格要求,才能促使他们从后进转化为先进。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处事公正,实事求是,绝不可感情用事。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表的幸福、自豪。
九、教师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
教师是个职业,爱岗才能敬业。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完善
自我,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世界奥秘。试想:如果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教师上课时怎么能做到情感贯注,情趣横生,寓教于乐呢?又怎么能让知识在学生眼里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呢?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教师只有忠诚于教育事业,才能成为百姓眼中最敬重的人。
十、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出新招、创新路,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积极关注人类明天的人是创新教育的主旨和灵魂。教师只有不断的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创新情感感染学生,才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古有“德才兼备”这个词语,“德”字排第一位,其次才是“才”。我们教师要明确“德育”的重要性,让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我们教师携起手来树立榜样,以德育人,正确地引航学生人生的导向。参考文献:1.《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2.《小学教育学 》
第四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举措
消水完小
一、常规教育持续改进 “五个一活动”持续优化,“主题班会”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记录袋”进一步规范,其评价、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彰显。各年级学生会组织、“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职能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继续实行了日常无分数评价机制,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得到完善与落实。
二、专项活动统筹落实 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制定了《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让“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活动合理的贯穿到一学年的德育工作中。组织了“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成长”读书节、“和谐校园•快乐成长”文化艺术节、“为全运喝彩”阳光体育节和“实践•创新•成长”首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徐文耀研究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来校作了专题科普报告。
积极探索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Ta16青年志愿团共同建立开放的“体验式工作坊”,举办了的“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
三、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我校扎实组织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制订了《“2+1+1工程”暨学生特长星级达标实施方案》,对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项目内容、认定标准与办法、组织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与要求。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批“2+1+1工程”学生特长认定。
四、实践公益活动拓展“星级义工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鼓励学生做社区义工,各班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的学雷锋活动小队活跃在各个社区。近日,我校学生到王府井广场等繁华地段进行报纸义卖活动,用所得义款购买爱心礼物,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赴王舍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淄博晚报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
第五篇:新常态新举措全面发展教育事业
新常态
新举措 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学前办成立于2013年。全县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xx所,乡镇中心幼儿园xx所,在园幼儿xxxxx人,左园教职工xxxx人。三年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新常态、新举措,出色地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使全县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向前发展。现就三年业的工作总结和xxx年工作打算如下:
一、主要工作
1、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三年来,制订了《xx县幼儿园管理实施办法》、《xx县学前教育机构的伙食管理制度》、《xx县公、民办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xx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和认定工作的管理办法》等文件。
2、依法管理学前教育机构。学前办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施条例》和《湖南省幼儿园标准(湘教发[2008]54号)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对初审受理后的民办教育机构,按许可时间的规定,办学条件以及履行相关行政程序,对申报审批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查,组织专家组赴实地评估,并将评审结论书提交局办公会会议审定。
3、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全县3-5岁学龄儿童共有xxxxx人,现有幼儿园xxx所,其中公办园xx所,民办园xx所,在园的xxxx人,毛入园达到xx%。三年来,全县学前教育总投入资金近xx个亿。我县共建设xx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利用闲臵校舍改建的园xx所,总投入xxxx。利用社会力量办园总投入近xx个亿。
4、强化安全工作意识。督促学前教育机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工作常规督查和专项安全督查。三年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安全事故为零。
5、整顿非法办园工作。为了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民办幼儿园办学有序、健康发展。每年教育局组织相关股室组成“XX县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三年来,教育局下达整改通知书30余份。
6、落实学前教育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学前教育优惠政策。
7、建设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三年来,通过国培、省市培训,完成xx人次园长培训,xx人次为师培训,利用寒暑假请幼师专家、名师进行培训共xx天。
8、积极争取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xxx年xx月至xxx年xx月,全省试点工作只有xx个县,促进了我县幼儿教师队伍和幼儿园建设的发展。
9、积极鼓舞教师参加民办教育论文评选。三年来,我县幼
儿教师共获得一等奖xx篇;二等奖xx篇;三等奖xxx篇。
10、认真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展示。三年来共组织了xx次活动。主要是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促进全县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11、认真组织落实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每年一次的系统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前提准备、部署运行、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系统应用、督导检查。这项工作任务繁杂,工作量极大。
12、幼儿园预防接种查验工作。每期开园部署,落实预防接种查验工作,督查幼儿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保证全县幼儿健康入园。
13、认真组织学前教育机构年检工作。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每年对民办的幼儿园、公办园进行一年一度办学情况评佳。对幼儿园办得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授予优秀单位称号,对幼儿园办得差的给予整改。确保全县学前教育办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14、不断完善“属地管理”的职责。学前教育线长面广。2014年教育局实行“属地管理”、“就还自愿区域划分”的原则。在招生、收费入学等问题上,管理不断得到落实,效果不断明显,保证了全县学前教育机构政令畅通,大局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全县学前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唯利观念较重。部分幼儿园在办园指导思想上一开始就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不是把办好幼儿园当作公益事业、自己人生的一大事业来对待,而是纯粹当作是一件短期赢利赚钱手段来操作。这样的办学指导思想,必然会导致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以上问题,必须科学分析,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
1、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加大各督学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小学管理民办幼儿园的权利。民办幼儿园 通过属地管理的要求。申报报告由学校、督学办签字同意才向教育局申报。
2、公正、公平对待民办幼儿园。实行属地管理,份额要求公正,从而对待民办园和公办园,按照党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不能承意刁难民办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3、依法依规,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普查性的幼儿园认定、年检评估。跨区域招生、安全工作等,教育局将排除一切外来干扰,坚持原则,按规办事,如有违规,幼儿园不能享受国家任何补助,不能评优评先,办学情况评估将“一票否
三、2016年工作任务和要求
抓“普惠”,促行为规范。一是严格执行《xx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和认定工作的管理办法》,坚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条件、办园水平、办园行为的规范,建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是严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准入关。对申报的民办幼儿园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普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