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人幸福地生活》读书笔记
这个学期我读了刘畅校长的《教人幸福地生活》,很有感触,她不菲的文采,精致的话语,深邃的思想,无一不给我带来深深的震撼。下面我就三点谈谈我读此书最大的体会:
家庭教育重一生
在文中,刘校长反复提到了她的父亲母亲,第一章就指出“父母铺就我的人生基色”的观点。她讲了很多关于儿时父母培养她良好习惯的故事,从这些点滴的生活片段中我能看出,她的父母都是很有原则的人,同时也有着一颗博爱、宽容、细腻的心。只有这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育人才,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着教育的浓浓氛围。刘校长从小受父母教育的熏陶,所以在她以后踏上教育工作的道路后,也用同样的深沉包容的爱去教育学生。她提出: “做人永远是教育的重心。”她受过的家庭教育对她影响深刻,在教育工作中时时不忘德语的重要性,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优秀人才的温房。
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
从文中不难看出,刘校长是以为很善于粉丝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日本陪读时,写了《日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在美国留学时,写了《对多能型教师的期待》、《美国中小学是自由和权利教育》等等。在平时生活中也是,一旦有了思考,就马上写出来。这样日积月累,才有了这么一本教人幸福生活、幸福教学的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教育方法和思想,才能不断地进步。
对学生付出真心的爱
刘校长是一位心思细腻、情感充沛的教师,她对教育工作的认真诚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孩子抱有真切的爱,爱护学生、关爱学生,才使她在艰难的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她在《谁是“好”学生》中写道,“好学生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其中的一种标准,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也是好学生。”然后在学校举行各种作品展示活动,让很多有专长的学生渐渐提升了自信心,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她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对孩子时刻充满爱,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他们。
以上只是我粗略地读过一遍之后的感悟,以后我还会再细细品读这本好书,并争取将其中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第二篇:《教人幸福地生活》读后感
《教人幸福地生活》读后感
《教人幸福地生活》一书,当在众多的书中挑选时我首先看中的是书的题目,在开始时我的理解是这本书是写了一些如何让人生活的快乐、幸福的书,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才发现我开始的理解是错误的,这本书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写了如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和自己感受到幸福。
过阅读次数,让我感觉刘畅校长的许多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运用,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领会并实行,现将阅读体会再次进行了整理: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成功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
围绕三个“真正”,书中给出的答案是: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骄不傲,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气不馁,学会客观、乐观地面对成败荣辱,为他们打下一块坚定的人生基石。
真正的成功教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主行为,只有唤起“人”自主成长意识并培养其自主成长的能力,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教育。
真正的素质教育: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这一问题,他说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平等,学到了尊重别人,学到了谦让,学到了礼貌,学到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因此,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做人的教育,“做人”永远是教育的重心。
总结刘校长的三个“真正”,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自主成长。成人是成材的前提。要让学生成人,首先应该从引导学生做一个健康、文明、美好的人儿做起。从根本上说,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
二、教师如何保持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为什么要保持愉快的情感体验?
如何保持:教师要逐渐培养悦纳自我、接纳同伴、平和开放的心态。
为何保持:知识是无限的,情感更是无价的。教师无法传授给学生全部的知识,却可以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无价财富!教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教师具有持续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相反,如果传递给孩子是消极负面的情感体验,孩子接受的必然是低落的、不安的情绪体验。
三、忧思生活教育、忧思礼仪教育
作者讲到日本游学见闻时,特别提到:在日本小学,家政课与社会课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家政课是要教给学生们懂得起码的生活知识,如缝纫、做饭、洗衣服等。一般来说,家政课是两节连上,一节讲基本知识,一节实践。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孩子表现,学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关注成绩分数。学生把时间打拼在文化知识学习上,生活教育极度匮乏,学生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和实践能力极其低下。毫无疑问,孩子的能力缺陷所反映出来的必定是教育内容的缺乏。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先生说:“保护孩子,不如保护孩子的生存能力。”面对如此严峻问题,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反思、反思、再反思,忧思、忧思、再忧思!
2003年她针对学生道德行为提出了“三个学会”的基本要求,即:学会说话-----轻声说话、学会走路-----慢步右行、学会冲厕-----及时冲厕。随即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读着作者的介绍,有感于我校学生的具体表现,我校的学生在说话、走路等方面有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
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学生毕竟年龄还不是很大,有些坏的习惯是可以改正的,所以就需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等平时多多注意学生的不良习惯,随时帮助学生改正,只有在各方面有了好的习惯,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好习并把成绩提高上去。
书的最后说道: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生命幸福的成长。让生命幸福成长,不仅要让师生生命得到成长,更要让师生的生命朝着幸福的最高境界成长。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重视师生现实的生存现状,满足师生精神的需求,更要着眼师生物质的需求,还要实现师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情感熏陶、道德内化、意志锻炼的全面发展,因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体验高质量的幸福,才能创造高质量的幸福。
也许只有教师觉得工作幸福、学生觉得学习幸福,那么教育才能叫真正的成功吧。
第三篇:《幸福地做老师》读书笔记
《幸福地做老师》读书笔记(精选多
篇)
近段时间,读了荆志强老师的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颇有收获。特别是荆志强在谈到“开展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一节讲道:老师是前置学习的精心设计者,要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问题设计首先要浅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能学。根本就是重点问题化,要形成问题串,知识辨析,问题导学。结合我校开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研究,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前置性学习的问题设计是开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
题设计不是越简单越好,也不是越深奥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问题设计,那么问题设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一、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举一反三有灵动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起思考,使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一些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这种问题看上去学生能简单回答,实际上却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因而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之应启而发。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贴近目标有实效
好的前置性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核心问
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教学目标,收获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要求。
例如在设计word《复制粘贴》一课的前置性问题时,可以这样设计:1.回忆学习《画图》软件时复制粘贴中学习过哪些方法?请写下来至少一种方法。2.在进行复制粘贴前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是什么?3.复制与移动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有针对性,使通过复习《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方法一步步接近word中的同类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点,真正把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前置性问题中就予以体现。到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就学得轻松,学得简单,学得到位。
当然一个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前置性学习的问题,首先必须自己要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把握好知识点和教学的重难点,使问题导学有明确的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
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 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
做教师吧!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谈谈我的思考与问题。
1、我的教学中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曾对我的科学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科学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因此我私下地认为我的教学理念中也应该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然而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该学生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的模型,却因为学生有些困难而轻易地放弃;有时因为教学实验材料准备的困难而放弃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题真得挺多。虽然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配套实验器材的不到位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焕发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应是我不断思考的地方。
2、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值
3、如何对待课堂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由于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科学学习。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 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
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 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 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 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
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 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 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
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与幸福
——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说实话在我的印象中教师从没和幸福两个字划过等号,回想起参加工作以来的第日子,每天辛辛苦苦地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但学生往往对我精心准备的课无动于衷,每次怀揣着期待着走进教室,一次次带着失望离开,渐渐地幸福感也消失了。
利用这个学期的时间,我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激动的是荆老师给我们提出的新的教育理论让我茅塞顿
开,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的那份爱。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第一最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快乐有大家分享。人的意义在于活的有价值,有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和荣誉,而是要让别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地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学,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原来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从荆老师的话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并不是那么难以得到,只要自己明确教育的价值,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对待学生,那么我们也可以“幸福地做老师”。每个学生都是纯真的,在他们的这个年纪,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你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也许纪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面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拿出足够的耐心,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今后的路上能够走得顺
畅,就是一种幸福。而荆老师的理念就很好的证实了快乐对于学习的意义,任何教育 的形式都是为了认识的快乐,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放下抱怨、埋怨、不满,从教育事业中去获得快乐与幸福感。
在感受荆老师生本的成功时,我看到了他的喜悦,同时我也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并不是说要遵照什么样的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快乐,愿意去书海中徜徉。所谓的教育改革,也无非就是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让学生不是只会考试,而是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而我们教师就是在他们迷惑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今后的路上能够走得顺畅。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路上,其实幸福一直都伴随着我们。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怎样的老师才算幸福呢? 在教师节收到一枝娇艳的玫瑰,一张简单的贺卡,一句亲切的问候,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运动会上和孩子们一起欢呼一起呐喊,一起为运动员夺冠而拥抱,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走在街上,一个孩子远远跑来只为说一句“老师好”,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看到自己的学生一点点的进步,慢慢地蜕变,我们见证着他们得到成长,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其实,幸福无需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我们放开世俗的看法,一一种欣赏的、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幸福一直都在。
每天,当我迎着朝阳踏进教室,孩子们各就各位,井然有序,这就是幸福;每天,当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孩子们鸦雀无声,精神饱满,这就是幸福;每天,当我上完课走下讲台,孩子们围聚过来,亲密无间,这就是幸福??
白鹅中心小学
许秀秀
寻找幸福
——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说实话在我的印象中教师从没和幸福两个字划过等号,回想过去的三年每天辛辛苦苦地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但学生往往对我精心准备的课无动于衷,每次怀揣着期待着走进教室,一次次带着失望离开,渐渐地幸福感也消失了。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激动的是荆老师给我们提出的新的教育理论让我茅塞顿开,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的那份爱。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第一最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快乐有大家分享。人的意义在于活的有价值,有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和荣誉,而是要让别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地做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学,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我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新发现。原来
书可以这样教,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从荆老师的话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并不是那么难以得到,只要自己明确教育的价值,用真心、真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那么我们也可以“幸福地做老师”。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怎样的老师才算幸福呢?
在教师节收到一枝娇艳的玫瑰,一张简单的贺卡,一句亲切的问候,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运动会上和孩子们一起欢呼一起呐喊,一起为运动员夺冠而拥抱,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走在街上,一个孩子远远跑来只为说一句“老师好”,难道这不是幸福吗?......其实,幸福无需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每天,当我迎着朝阳踏进教室,孩子们各就各位,井然有序,这就是幸福;每天,当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孩子们
鸦雀无声,精神饱满,这就是幸福;每天,当我上完课走下讲台,孩子们围聚过来,亲密无间,这就是幸福??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
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 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抛却世俗的
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
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谈谈我的思考与问题。
1、我的教学中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曾对我的科学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科学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因此我私下地认为我的教学理念中也应
该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然而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该学生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的模型,却因为学生有些困难而轻易地放弃;有时因为教学实验材料准备的困难而放弃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题真得挺多。虽然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配套实验器材的不到位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焕发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应是我不断思考的地方。
2、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 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
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值
3、如何对待课堂
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科学学习。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 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 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 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 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
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 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
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 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 26 ~
第四篇:《教人幸福的生活》读后感
《教人幸福的生活》读后感
最近在读北京中关村一小刘畅校长的书《教人幸福地生活》,摘录引起共鸣的部分段落。
在我看来,教学首先是一种乐趣,我喜欢在文本中找寻前人在书写中留下的人生痕迹,我喜欢看着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发现文字本身的美丽趣味和文字背后那无限的意境!教学还是一种智慧,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学更是一种艺术,因材施教,近取譬论,触类旁通,打开思维的窗扉,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生命拨节生长。
爱心永驻。
教师要成为一个博爱的人,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有尊严的、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人。这个爱,不是溺爱,是一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爱,这个爱,可以慈祥,可以严厉,可以澎湃,可以内敛;这个爱,是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当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及时给予最温暖的抚慰,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给予最到位的纠正;这个爱,是有教无类,是因材施教,是弱智固之,强者削之,是要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之。有了这些真挚的爱,才有了教师职业最深远的意义。
“教育从关注细节入手”
人的行为在细节上常常带有无意识性,是内心世界自然、真实地流露。人正是在细节中展示自己,也最容易从细节中接受教育。学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行为中的无意识行为更明显,作为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德育细节,在关注学生无意识的细节中捕捉教育的良机,从细节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
我们不能指望瞬息间扭转孩子们某些错误的观念,但我们有义务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导向。当导向成形成习惯,化为常识的时候,观念的扭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五篇:《幸福地做老师》读书笔记
近段时间,读了荆志强老师的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颇有收获。特别是荆志强在谈到“开展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一节讲道:老师是前置学习的精心设计者,要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问题设计首先要浅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能学。根本就是重点问题化,要形成问题串,知识辨析,问题导学。结合我校开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研究,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前置性学习的问题设计是开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不是越简单越好,也不是越深奥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问题设计,那么问题设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一、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举一反三有灵动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起思考,使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一些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这种问题看上去学生能简单回答,实际上却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因而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之应启而发。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贴近目标有实效
好的前置性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核心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教学目标,收获既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要求。
例如在设计word《复制粘贴》一课的前置性问题时,可以这样设计:1.回忆学习《画图》软件时复制粘贴中学习过哪些方法?请写下来至少一种方法。2.在进行复制粘贴前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是什么?3.复制与移动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有针对性,使通过复习《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方法一步步接近word中的同类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点,真正把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前置性问题中就予以体现。到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就学得轻松,学得简单,学得到位。
当然一个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前置性学习的问题,首先必须自己要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把握好知识点和教学的重难点,使问题导学有明确的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