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 张弛:60年来中国教育的折腾史

时间:2019-05-13 08:4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曙光 张弛:60年来中国教育的折腾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曙光 张弛:60年来中国教育的折腾史》。

第一篇:张曙光 张弛:60年来中国教育的折腾史

张曙光 张弛:60年来中国教育的折腾史 教育资讯搜狐教育2014-08-13 08:50

本季度正是一年一度高考、中考、小升初的时候,教育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借此我们想讨论一下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问题。人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关系到目前的改革转型,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1,教育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邓小平当年曾说,教育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是重灾区。此论不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教育也有进步。比如,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据教育部的统计,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305.86万人,其中,72.83%的人已经学成回国发展。而且留学生呈年青化的趋势,从成人、大学生向中小学生发展。再如,教育的规模有了很大的扩展,现在每年有900多万高考生,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还有,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有些过度排场和富丽堂皇。但是,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失误也很明显,甚至相当严重。这也许是目前最大的共识。其乱象和败象已经显现,翻开报纸,也可以看到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例。

——中小学划分学区,就近上学,但择校仍然是金钱开路。按照学校的知名度,十万八万甚至更多。

——高考作弊时有发生,枪手代考也相当突出,甚至学生、家长、老师合谋,网上也公开招揽生意。

——高考加分问题不小,照顾和特长变成了特权。体育加分,足球4万,游泳8万,给了负责裁判和比赛程序的人。另外,报名办证先得交钱,5万一个。有的穿上队服,照个合影,有的做做样子,测试一下,裁判帮忙就过了。——高校为了经济利益,都办有MBA、EMBA,本来面对的是工商界人士,现在“一半是政界人士”。北大招生办的于老师说,“学费66.8万,党政领导干部行政级别需正处级以上”,而局级以上需要79.8万。很多是“官员请客,企

业买单”。一些动辄数十万元学费的培训班,已经畸变成官员打造人脉圈的“名利场”和“资源聚集地”教授、院士也可以用钱来买。

——高校命案不断,很多学校每年都有因为学业压力、情感失恋、琐事纷争而跳楼、上吊,甚至动刀杀人。至于大学生犯罪,像药家鑫、马加爵等,就不用说了。

总之,教育危机,社会危机已经摆在面前。

2,教育失误的原因

首先,我们的教育完全功利化了,可以说是功利主义横行肆虐,包括国家功利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当年毛泽东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它的着眼点,不是在培养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充满爱心的人,而是在技能上和智力上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为国家服务的机器,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为了找一份能够搛大钱的好工作。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直到今天,这一方针不仅没有受到质疑和批判,反而在继续贯彻实行,而且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公开、越来越严重,以至在坚持政治挂帅的同时,又来了个分数挂帅。教育尚未摆脱政治的控制,又落入了金钱的奴役之中。

其次,我们的教育思想专制主义盛行。思想专制主义通过高考的指挥棒,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人格没有了,不会思想了,不辨是非,不分香臭,只会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阶级斗争教育使学生丧失了同情心和宽容精神,对他人、他国的灾难幸灾乐祸,拍手称快,不仅不把敌人当人,而且把自己的同学、朋友、师长,甚至父母当仇人、当敌人。因此,教育思想的专制主义,实际上是奴化教育、蠢化教育、毒化教育。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习题的奴隶,老师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教辅书的奴隶,甚至出版商的奴隶。老师、家长都受到思想专制主义的残害。

再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程式化和知识化。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的鲜活的人,应当是一桩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身心愉悦的事情,但

是我们的教育有一套周密的训练体系,一套标准答案,一套规定动作,教育变成了流水线,变成了养鸡场。中小学生天天做习题,训练的是解题的技巧。大学生为了学分,除了专业课以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没有时间读书,特别是读原著和读经典。一切教育活动都技术化了、规范化了,都有量化指标,课堂教学有一套模式程式,连各个部分教学的时间分配也有规定。评职称要看论文数量,字数多少,哪一级刊物发表。教学评估也都有一套打分的指标体系。3,教育不能再折腾了

教育是百年大计,需要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但是,60多年来,教育的折腾不断,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上的折腾少了,但教育的折腾还在继续。以大学教育为例,回顾一下教育折腾的历史,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1952年的院系调整,是教育折腾的开始,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的调整,肢解了民国留下来的高等教育,保留了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撤消了综合大学的二级学院,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取缔了包括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震旦大学在内的24所教会津贴的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了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导致几代人缺乏人文精神的熏陶。

——1958年高等教育大跃进,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1958年秋天的23500所,没有办学条件,没有师资,没有生源,学校数量的大跃进变成了教学质量的大倒退。

——1958-1976年的高考不宜录录取政策。从1958年起开始对高校学生进行政审,分为四类:1,可录取机密专业;2,可录取一般专业;3,降格录取;4,不宜录取。出身地主富农、资本家家庭的,家长被划为右派的,有海外关系、社会关系复杂的学生,基本上不宜录取或降格录取,遂使教育不公平合法化。——十年文革,学校停止招生,先是批判斗争老师,后是打派仗,甚至动枪炮,大批青年上山下乡,高等教育受到全面摧残。很多工农兵大学生只有小学生的水平。

——1990年代的高校大合并。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高等教育恢复正常,但是在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利起了一股合校风,一千多所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被强制合并成412所高校。不仅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效率低下,而且失去历史特色,丢掉专业优势,百校一面。

——高校扩招和建大学城。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拉动内需,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普通高校招生数比上年增加42%,2000年再增加35%,2004年在校生800万,第二年增加一倍,达1600万。大学生扩招,研究生也扩招,现在是博士、硕士满街走。随着扩招而来的是各地都建大学城,圈占农田不说,造成的浪费也不论,校区远离城市,教授住在城里,没有高校的传统气息,没有城市的文化氛围,只有几座空旷的大楼,简直是一座孤岛,甚至是一座鬼城。

从以上折腾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是教育家办教育,而是官员办教育,权力代替教育规律,维稳代替了人的培养,学校没有独立地位,教授起不了决定作用,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因此,教育改革不是小改小革,而是教育理念的根本变化,教育是为了人,要以人为本,让人快乐、让人自由、让人性升华,让人格完善。

张曙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张弛(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第二篇:中国教育管理史

期末作业考核

《中国教育管理史》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儒家适度求中的管理思想。

2.简述元代官学体系中对教师的管理。

3.书院有哪些主要的教学方法?

4.宋代科举中,为防范考生作弊采取了哪些措施?

5.简述“六三三”学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汉代的文教政策为何从“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试论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

第三篇:中国教育管理史

期末作业考核

《中国教育管理史》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儒家适度求中的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在方法论上,有其独到之处,这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过与不及”是孔子教育弟子提出来的观点,他认为过和不及都不好,应当适度,他称之为“中”。这个“中”,不是机械的“平均”、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中”。它要求管理者善于因地、因人、因事而宜。一个好的管理措施,不能因变制宜,是不行的。

儒家关于适度求中的管理思想,体现在提高领导者的修养、处事和待人等方面。

管理者要养成有度的修养。孔子曾经指出,应当“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此谓“五美”即五项美德。这五项美德,都有一个“度”的要求:惠(即给下属以实惠)不能转化成耗费,这里所说的“不费”就是“惠”实施时的“度”。过了这个度就是白费,施惠必须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利人之所需,才不会“费”。其他四项美德也是同样。都有个度,有度的修养,才能是有效的修养。

管理者要有全局思想。管理者面对的往往是利益相左的人群,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儒家要求管理者注意兼顾各种力量,并提出了所谓的管理“九经”:将领导者的自我修身与依靠贤良治国相结合;将敬重“大臣”与关怀“群臣”相结合;将体恤朝廷的命臣与“子庶民”相结合等等,体现了管理者兼顾各方利益的管理思想。

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孔子历来主张辩证地看人,既应了解人之长,也应了解人之短;既应了解人长中之短,又应了解人短中之长。只有这样才能教人和用人。孔子还认为“知己”与“知人”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不足,才能发现他人的长处并帮助他人改正错误和缺点。

2、简述元代官学体系中对教师的管理。

元代对教师的任职资格、选拔途径、编制、晋升考试、物质待遇、管理机构等,都有较完备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为其汉化战略和政治统治服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两个方面,中央官学的教师有的是以平民之身被朝廷直接征召任命而来,有的从国子监学的生徒中推选贡举或经过严格考核选拔上来,地方官学来源更加

多元化,各级官学任免权在政府。元代对教师的管理非常严格,有较完备的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存在着较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但在教师任用方面种族歧视色彩较淡。

3.书院有哪些主要的教学方法?

(1)高足弟子代教的方法。书院是以一个大师教诲一群学生为主要形式。这一群学生的人数多寡不等,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乃至上千人。一个大师要分别面授,分别质疑问难,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初入门的弟子,只能先跟高足弟子学习,等到一定时候,才能受到大师的亲自接见。

(2)自学为主的方法。大师也要经常面向众学生讲课,但这种讲授不是逐字逐句的串讲,而是提纲挈领,由学生随其深浅自行体会。大师讲授,只是每次选取一点着重发挥,均属于启发性的讲法。至于质疑问难,更是随学生的钻研体会程度,有的作明白解答,有的只略加启示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不千篇一律。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钻研、体会,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随时给予指导。

(3)讲授的方法。书院的讲授分三种:一是学术传授的讲课,二是讲会,三是宣传教化式的讲演。第一种讲授在书院内进行,目的在于阐发儒经所包含的意义,或学派的要领。第二种是开讲会。即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不同学派相互辩论。以使书院的教学和社会上的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第三种是宣教式的讲演。所讲人不限于本书院的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封建统治者训化官民。

(4)互相讨论或争辩的方法。这种教学和学习方法在书院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讨论和辩论分两种:一种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或者是在同学间随时进行的;另一种是书院之间不同学派展开的争论。正是这种作风促进了古代学术的发展。

4.宋代科举制中,为防范考生作弊采取了那些措施?

(1)实行“别头试”制度,以防止权贵干扰,考官徇私,师生结党。(2)建立“锁院”制度。规定知贡举官一旦接到简任诏书,要“径赴贡院”与外界隔离,躲避亲戚朋友的请求和行贿之举。(3)实行誉录弥封制度,排除权贵及其他非常关系对科举取士的直接干扰,为科场上的“平等竞争”提供了重要保证。(4)实行严格的搜身法规。考试之际考生不能将任何参考资料带入考场,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5.简述“六三三”学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新学制明确规定了“6·3·3·4”制的普通学校制度,即小学6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并有与之平行的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4—6年。

学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打破了以往学习日本学制的传统,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向美国学习。其次,学制的制定不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它的制定充分地吸收了教育工作者与教育专家的意见。再次,学制的制定酝酿时期长,长达七年之久,实施时间长,影响也最大。当然,壬戌学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对实用主义的教育影响缺乏辩证分析的态度,学制中某些方面的设置过于理想化等等。

意义:这一学制的制定对于我国教育立法的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首先是在教育立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分析与评价外来文化影响。其次,充分地吸收教育领域中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教育立法工作步入科学化与正规化的轨道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汉代的文教政策为何从“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百废俱兴,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之后,秦王朝又采取了一个新的文教政策——“罢黜百家,尊儒术”。文教政策为何有这样的转变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西汉初期实施封建分封的制度,政治上出现七国之乱,平息之后,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制度,需要建立相应的上层建筑为其服务。道家“无为”的思想偏于消极,已不能适应当时的政治要求,而需要一套强化中央集权制的政治理论和文教政策,于是经过改造的儒家登上了政治舞台。

其次,选才出现断层。汉初由于战争连年,兵荒马乱,学校不兴,士子读书的机会颇难。在选举人才上在文帝时已出现“万家之县,云无应令”的局面,武帝时也有“阖郡不荐一人”的窘境,所以选才备用的问题上遇到许多困难,而由政府主办教育,造就人才,是摆脱人才枯竭的主要方法,于是改变传统“养士”策略而走向兴学的道路。

第三,吏治腐败。汉初官吏的来源,多数是世袭的和捐资纳官,少数是选拔的,致使吏治腐败,文帝时就有“暴虐百姓,与奸为市”的情况,到武帝时情况更加严重,这也迫使统治者急需改变选择官吏的政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2.试论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

历史意义:大学院和大学区制虽然使教育行政相对独立,但它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设想,然而它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有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活动规律,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考察,它对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国民素质的确起决定性作用,这就使它具备某种超越政治的意义。相对于中国传统中的“教育与政治”、“士与官僚’”的封闭体系而言,这种尝试无疑是对专制政治枷锁的一次抗争。它表明教育理论界要求社会,特别是政治社会应充分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获得自主健康的发展权利。即使就政治而言,这一尝试对国民党的教育专制,对蒋介石的独裁本性,也是一种忤逆或挑战。

局限:当然,无可讳言的是,蔡元培倡导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具有浓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教育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独立发展的,教育与政治是不可能脱离的,教育要想单独靠自身得以发展,也是符合社会实际的。因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昙花一现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四篇:60年来的辉煌成就

讴歌祖国60年来的辉煌成就

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聆听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热血沸腾,有一个声音从心底发出:祖国,我为你骄傲!从1949年到2009年,整整六十年沧桑岁月。六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一瞬;六十年,在世界文明进程里也许只是一个片段。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六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文化灿烂辉煌,百姓生活告别温饱,奔向小康,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让世界瞩目,让历史惊叹。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东方。由于祖国的强大,曾经远离母亲的游子--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由于祖国强大,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成功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众多国家争办的第29 届奥运会在北京盛大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从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一;由于祖国强大,我们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祖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强国;由于祖国强大,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祖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第四的国家„„这一系列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为祖国骄傲吗?

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六十年,中华大地沧桑显巨变。1949年,伴随着历史巨人雄浑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沧桑与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从此像一只腾飞的巨龙,开拓着历史的新篇章。

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我们也曾经历无数坎坷,面临无数艰辛,但我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时代画卷。2008年,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前所未有的重大自然灾害,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党和人民。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六十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首六十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每天清晨,在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寰宇,都有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五星红旗就像慈祥的祖**亲,微笑着张开温暖的双臂,护佑着她的每一位忠诚儿女。此刻,我的脉搏与祖**亲同时跳动,我的心灵与祖**亲息息相通。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亲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2009年,必将是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再创佳绩的一年!祖国,我为你骄傲

第五篇: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摘 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注重学科支撑,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研究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有利于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中,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证了三大运动的顺利进行。在完成遗留军事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了积极配合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中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首次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方面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作了深刻阐述,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过去的思想改造是必要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大肆宣扬“政治挂帅”、“突出政治”、“政治冲击一切”等唯心史观,“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领导者用来对付普通工人、农民、战士和知识分子的一种方法,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严重歪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因此,任何人为拔高、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反作用误认为决定作用的思想和行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拨乱反正,逐步恢复了自身的优良传统,也重新获得了正确的历史和社会定位。1980年8月,邓小平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不是“左”的口号,而是科学论断,拨乱反正并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同样,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纠正过去那种“突出政治”的做法也并不是

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1983年1月,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了《国

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基本经验,指出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保证,肯定思想

政治教育“生命线”的重要论断。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积累新经验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由于党的某些领导人忽视、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使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990年5 月,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广州召开,李瑞环发表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重要讲话,突出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六个方面,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

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力,全国上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气候”开始形成。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

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0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上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

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一论述深刻揭示

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对外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体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政治

教育生命线地位受到影响和挑战。针对这种状况,胡锦涛指出: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针和政策,同时必须明确,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也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

加强不能削弱;认为“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

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发展历程,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认识出现过“左”

或右的偏差,经历过迂回和曲折。然而,历史和现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各项事业中,都应有其适当的地位,都应适当强调它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过分强调是不对的;

但没有必要的强调、没有必要的地位,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全面、科学、辩证地看待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恰当估价其地位和作用。

二、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于民主革命时期,但限于战争环境,制度化建设还不健全,有些还带有临时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过去制度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带基本性质的,使其进一步规范;带临时性质的,则依据环境与任务的变更而适时调整,这

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经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迅速建立起以政府机构内部和全社会各级党组织为基础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领导制度,以及覆盖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

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部组

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1951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建立了一整套宣传员、报告员制度以及日常工作制度。一个在各级党委领

导下,以报告员和宣传员为骨干,从上到下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网制度初步

形成。1952年9月,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文件,决定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与辅导员制度,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又制订了关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艺、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条例,为各行各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章立制。但是,由于

长期革命斗争形成的政治经验和惯性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终未能摆脱以党的政策和领袖指示为依据、以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模式的影响,最终走上了

所谓“思想政治战线革命”的歧途,中断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1981年6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恢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目标和要求载入了宪法和党的相关决议,制订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1983年2月14

日)、《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共中央于1983年7月1日批转)、《关

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于1983年2月15日批转)、中共中央《关于改

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等一系列行业性思想政治工作

法规性文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组建中央思想政治工作

领导小组,作为党直接领导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机构;建立全国及各地方职工思

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中国职工思想研究会和各种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研究团体

等。

不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改

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名义下,全盘否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科学化、以及主张彻底从体制、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变革的言论一度泛滥,给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带来严重干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并吸取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

建设的经验教训,整顿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制度,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和

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

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

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为指导,深入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6 ]使思

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三、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注重学科支撑,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找寻规律,不断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科学化发展之路,这是思想

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新鲜经验。

1949年10月11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最先颁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

系课程暂行规定》,宣布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

学”列为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了学科支撑和发展平台。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

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对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

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和形式多样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反对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仅

局限于对中心工作和时事政策的宣传教育上,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科学合理的框架和相

对稳定的内容。1952年10月,教育部在总结三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

一步规定了各类院校和不同专业开设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要求。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

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雏形,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容

和课题,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

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理论课

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进行充分讨论。1980年5月,原第一机械工

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新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思

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

工作纲要(试行)》提出,“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

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确

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议定了专业的课

程设置,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

1987年5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

校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0年、1996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

学校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抓好队伍建设,培养骨干分子,选拔高素质人才,用高标准要求他们,充分调动政工人

员积极性,实行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运作机制,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发挥有效的政治宣传和队伍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干部教育和

群众教育的同时,要求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思

想政治教育需求。195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随后,一个由各级党委主管领导,宣传部门负责实施,以党的各级组织为依托,以

报告员和宣传员为核心骨干,包括党的宣传职能部门以及党外群众宣传组织在内的,遍及全

国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初步形成。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成为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基础和基本前提。1952 年9 月,中共中央发

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决定由教育部负责筹划,在中国人民大学创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为全国各高等学校培养一部分政治理论课师

资,从1952年秋天开始招收,首期300名学员,研究期限一至二年。1980年2月,中宣部

和组织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重新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要求扩大师资队伍,适当增加党校和专业干部学校的教学人员比例,补充部分政

治教师和专业教师,在中央和省市一级的党校、干校设师资班,解决师资职称评定以及政治、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问题,充分调动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1980年8月,中宣部在《关于三

中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本问题是

要迅速培养和建立一支合格的、强大的、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级宣传部门都要

努力培养一批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有专门知识的专家。1982年,全国宣传文教干部座谈会纪要就特别提出:德才相比,更要着重于德,要切实提拔那些党性

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要培养善于做宣传文教方面工作的干部,有各种宣传工

作业务专长的干部。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设立,开创了以正规化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

才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力量,主要分为党政部门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

总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来说成就是巨大的,经验

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有贡献的,当然也存在缺点与不足。应该采取分析的态

度,简单地肯定与否定都是不对的。如,一味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传统都是好的,都

是优良传统,因而对过去的传统作风,缺乏批判的态度;或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曾经积累

起来的许多真正好的经验,真正好的传统,却又被忽视,被抹杀。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还在继续推进之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

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我们一方面要注重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

验,同时也要继续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之中,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

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不断总

结经验,发展经验,并借鉴外来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 2 ]毛泽东文选(第6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449.[ 3 ]毛泽东文选(第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26.[ 4 ]胡耀邦.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198224.[ 5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342,333,34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2-643.[ 7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0,381.[ 8 ]王炎著.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史[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343.[ 9 ]王树荫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下载张曙光 张弛:60年来中国教育的折腾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曙光 张弛:60年来中国教育的折腾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B)。 A·汉代太常寺B·北齐国子寺C·隋代国子......

    中国教育管理史(知识点)(共5则范文)

    教育管理:对教育进行的管理和教育过程中的管理。 夏朝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序”“校” 商代有学,且有大学小学之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大学的国家之一。 西周形成了......

    60年来学习环境及文具的发展变化

    60年来学习环境及文具的发展变化 四(4)班顾庄毅 作为学生,文具,图书,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中必不可少。每天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崭新的课椅,漂亮的书包,还有各种各样很......

    家乡60年来变化调查报告1(最终版)

    家乡60年来变化调查报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这只沉睡的巨龙开始惊醒,并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漫长的16世纪和19世纪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有感 学习历史,我们总会看到一个词“漫长的19世纪”,对于世界来说这主要是指19世纪初,英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向海......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公管101李乐乐 历史上一直非常遥遥领先的中国,曾经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为什么从1840年开始,却坠入了屈辱苦难......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 这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著作。作者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近500年来世界史的......

    五百年来谁着史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着史读后感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引领者,也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包括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内的十八世纪欧洲主流经济学家都曾认为:中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