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时间:2019-05-13 08: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的立意和结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第一篇: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立意是散文创作艺术构思的重要环节。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旨。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各类文章的写作,都讲究立意,讲究立意的新颖、独到、深刻。

散文创作的立意除应遵循立意的一般原则:

一、单纯性:一篇短小的散文,一般只须表达一个比较单纯的主题,不必也不可能表达复杂主题。

二、灵活性:散文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一点新鲜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就可以作来立意。或以小见大,从平凡细小的事物,生活的片断之中,见出不平凡的深刻的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题材平凡、细小,却写出了困顿颠沛中的父子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穷困知识分子的惨淡悲苦,让读者透过父亲的背影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或以大见小,将重大深刻的意义寓于细小的事物之中,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或由此及彼,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从而赋予更深长的含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或由散而聚,由许许多多零散的事物或回忆集中到一个汇聚点上,形成主题。

散文的炼意:

这是指立意过程中对题材潜在意义的挖掘和主题的提炼,或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以引申、发挥。

散文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有“散”的特点,炼意更须注意凝聚和深化,写出作者独到的发现或寄托作者独特的寓意,以达到形散和神聚、单纯和深刻的辩证统一。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作者从重庆到武汉一路所见所感,重点写三峡,所写的一切都凝聚在“长江激流勇进之美”这个核心上。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提炼出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深刻哲理。

散文的表现角度: 角度,即观察事物的出发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出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善于选择最好的角度写人叙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即使别人已写过的题材,也可以写得别具一格,另有新意。

散文的笔调:文章的笔法和格调,即可称为笔调。各种文体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笔调,散文也有自己的文体笔调。

现代散文不像一般理论文章那么严肃,多采取亲朋话旧、挚友谈心似的笔调,亲切随意,轻松活泼,洒脱不羁,可以叙事,可以描绘,可以说理,可以抒情,也可以把几种笔调结合起来。朱自清说,散文在表现上,“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

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是指散文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散文贵在散又忌讳散。

散文的“散”表现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随兴之所至,信笔所写,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但散文的“散”决非散漫无章。每篇散文应有每篇自成的章法,有有形或无形的贯串线或汇集点,做到形散而神聚,散和不散的统一。优秀的散文作者能随心所欲而不拘泥。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分五节,里面写殷夫,里面写柔石,里面写他们被害时,里面写他们被捕前,里面写他们被捕被害后,有的节较长,有的节又很短,每节之间在结构的外形上,看来比较散,但由于作者采取纵横交错的结构,纵有“前年今日”、“去年今日”今年今日“作贯穿线,横有”我“和几位烈士的相见、相识、相交的联系网,全文又有深沉的哀悼、怀念、悲愤的思想感情为汇集点,所以整篇的结构自成章法,形散神不散。

散文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直线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三种类型。不论采取什么机关报结构形式,都应求其自然,不宜造作。

散文的直线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一。也可以称为纵式结构。就是指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即以所谓的顺序或平铺直叙的方式来结构作品。

其优点是线索单纯明晰,思路自然流畅。

平铺直叙也可以写出好散文,但处理不好也容易流于平淡呆板,关键在于作者写作水平的高低。直线结构也不排斥少许适当的插叙插说。

散文的横式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二。即以平行、并列的方式安排组织材料,便于叙述同时而不同地点的人和事,或同时同地的不同的人和事。

它在外部形式上,可以有适当的关联照应,也可以省去联结的“针线”,但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形散神聚的特点往往更多的在这种结构的散文中表现出来。

横式结构也可以容纳平等、并列的纵式叙述。

散文的网状结构:散文的结构形式之三。即以纵横交错、经纬组织的方式安排组织材料,能够容纳比横式结构更复杂的内容。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种复杂的结构要求作者有更高的驾驭能力,做到头绪多而不紊乱,经纬相交而井然有序。

在结构外形上,相织相交处可以紧密些,也可以松散些,可以形神不散,也可以形散神聚。

散文的波澜:

波澜是散文艺术表现方法之一。“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也必须要有波澜。散文中的波澜是指文中感情的起伏、文气的跌宕,有情节的散文,在情节发展中的变化,以及作者巧妙安排运用悬念、伏笔、断续、抑扬、擒纵、顺逆、疏密等技法,使文章有声有色,波澜起伏。

散文的语言:语言是散文创作的一个要素。与散文的文体笔调相联系,散文的语言要明畅、凝炼、清闲、自然,更接近口语。叶圣陶曾说过“润饰字句要以活的语言为标准,比活的语言更精粹”。

要做到口语和文采的统一,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散文语言的加工锤炼,既要注意保持口语的特色,也要适当使用一些定于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书面语言;既要注意表情达意的准确、鲜明、生动,又要注意声调节奏的响亮流畅,琅琅上口。

第二篇:散文结构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再游北戴河

陈衡哲

提到北戴河,我一定要联想到两件事,其一是洋化,其二是时髦。我不幸是一个出过大洋不曾洗掉泥土气的人,又不幸是一个最笨于趋时,最不会摩登的人。故我到北戴河去——不仅是去,而且是去时心跃跃,回时心恋恋的——当然另有一道理。

千般运动,于我都是无缘的,虽然这是我生平的一件愧事,却不料在这样一个没出息的人身上,游泳的神反而找到了一个钟爱的门徒。当我跃身入水的时候,真如渴者得饮,有说不出的愉快。游泳之后,再把身子四平八稳地放在水面,全身的肌肉便会松弛起来,而脑筋也就立刻得到了比睡眠更为安逸的休息。

除去游水之外,北戴河于我还有一个大引诱,那便是无边无际的海。当你坐着洋车,自车站出发之后,不久便可以看见远远的一片弧形浮光,你的心便会不自主地狂跃起来,而你的窒塞的心绪,也立刻会感到一种疏散的清凉。此次我在那里共住了六天。最初的四天,是白天晴日当空,天无片云,入夜乌云层层,不见月光,但我每晚仍到沙滩上去看雪浪拍岸,听海潮狂啸。虽然重云蔽月,但在微明半暗之中,也可以另外感到一种自然的伟大。有一天,夕阳方下,沙上海边,阒无一人。远望去,天水相接,一样的无边无垠。忽见东方远远地飞来了三只孤鸟,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到何处去,在海天茫茫、暮色凄凉之时,与我这个孤客,偶然有此一遇,便又从此相隔天涯。山石海潮,千古如此,而此小小的一个遇会,却是万劫不能复有的了。

朝日出来的地方,在东山的背后,故虽可以看见朝霞,但不能见到朝阳。待朝阳出现时,已是金光满天、人影数丈了。落日也在西山背后,只有满天红霞,暗示山后的情景而已。唯有月出是在海面可见的。我天天到海边去等待,天天有乌云阻障。到了第五晚,等到七点半钟,在东方水天相接处,忽然显出一条红光了。那光渐渐肥大,成为一个大红火球,徘徊摇荡在天水相连处。不到一刻钟,便见沧波万里,银光如泻,一丸冷月,傲视天空。于是我便赶快雇了人力车,到联峰山去,在莲花石公园的莲花石上,松林之下,卧看天上海面的光辉。那晚的云是特别的可爱,疏散的是那样潇洒轻盈,浓厚的是那样整齐,那样有层次,它们使得那圆月时时变换形态与光辉,使得它分外可爱。不过若从水面上看,却又愿天空净碧,方能见到万里银波的伟大与清丽。

北戴河的海滨是东西行的一长条沙滩,所以那里的区域,也就可以粗分为东中西的三部。

东部是以东山为大本营的。住在那里的人,大抵是教会派。他们生活的中心点是家庭,他们中间十分之九是外国人,尤以美国人为最多。他们对于外来的人,也能十分友善。

中部以石岭为中心点。住在那里的人,大抵是商人,尤多近年来在中国经商暴发的德、俄商人。代表中部精神的,是血红的嘴唇、流动的秋波以及富商们的便便大腹。似乎大家所企求的,不过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而已。

西部以联峰山为中心点。住在那里的,除了外交界中人之外,有的是中国的富翁,与休养林泉的贵人。公益会就是他们办的。我虽然自度不配做那区域的居民,但一想到那些红唇肥臂,或是秃头油嘴,自命为天之骄子的白种人,我便不由得要感谢这些年高望重、有势有钱的公益先生们,感谢他们为我民族保存了一点自尊心。我在公益会的浴场游泳时,心里觉得自由,觉得比在中部浴场游泳时快乐得多了。

住在西部的中国人既多,女子当然也有不少。二三十岁的女子大抵是很斯文地坐着,撑着伞看看而已。恋爱的年轻男女却不是没有,是乘着月暗潮狂的时候,遮遮掩掩,羞羞涩涩,在沙滩上走走说说而已。虽然我因居住之时不久,见闻有限,但这个情形也未尝不可以代表住在那里一部分的中国青年在社交上的自由与管束。

廿一年九月

(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一自然段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到北戴河不是为了赶时髦,体现了作者留洋而不迷洋、不趋时的人格魅力,其中“另有一道理”巧妙地表现了全文的主旨。

B.游北戴河时的最初四天,入夜便乌云层层,不见月光,但作者没有遗憾和懊恼,而是从重云蔽月的景色中感觉到自然的另一种伟大,特别是对三只孤鸟的描写,给全文定下悲壮的感情基调。

C.在描写月出时,作者采用渲染烘托的手法,用云的可爱表现月的美丽,比如用三个“那样”渲染了圆月时时变换形态与光辉的可爱等。

D.作者描写了居住在风景区东中西部的人们的形象,十分生动形象,比如在概括“中部精神”时用“血红的嘴唇„„富商们的便便大腹”等描绘出居住在中部的人充满腐化的气息。

E.北戴河是一个种族区域界限明显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旅游风景区,作者的见闻无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流露出民族文化思想,表现出对所看到事物的深入思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以及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A项,“另有一道理”是全文的线索,不是主旨。B项,“给全文定下悲壮的感情基调”错误,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快乐的。D项,对东部的描写没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描写。

答案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2.(整体结构分析)请简要分析文章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侧重考查散文的结构特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一是文章描写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段落关系。这篇文章可以从作者描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把握,分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何特点等即可。

答案 文章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并列的部分。前半部分写北戴河的自然风光,主要描写北戴河的海、月等,表现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后半部分写北戴河的人文景观,主要描写居住在北戴河风景区东中西部的人的种类、思想和行为等。文章通过对作者游水观海、游览景区的描写,构成北戴河全景式的风貌。★3.(局部思路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尾段在文章整体中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可以从段落的内容,与题目、前后文的关系,以及体现的作者情感三个方面入手。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居住在北戴河西部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子的特点,以此照应文章开篇作者所担忧的洋化、时髦问题等。

答案 ①交代了居住在北戴河风景区西部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子的表现。她们虽然生活在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北戴河风景区,但依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都很斯文,就是恋爱的男女,也十分羞涩。②写出作者看到的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表现了居住在那里的部分中国青年在社交上的自由与管束。③照应文章开头作者提到的“洋化”“时髦”问题,首尾照应。4.综观全文,简要探究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要想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就要关注文章描写的内容、作者的情感独白等。文章开篇作者提出自己的担忧,即北戴河的“洋化”和“时髦”问题;然后写作者到了北戴河后的做法,体现了作者对北戴河的喜爱之情;最后介绍了在北戴河风景区居住的人,表达了对这些人的看法等。

答案(示例)(1)对北戴河“洋化”“时髦”问题的担忧。作者留过洋,但并不赶时髦,到北戴河去主要是喜欢海和喜欢游泳;同时作者也十分担心北戴河的“洋化”和“时髦”问题。(2)对北戴河风景的极度喜爱之情。尽管此次去北戴河,白天晴日当空,入夜乌云层层,但作者没有沮丧,而是前四天坚持夜夜到海边去观景,第五天看到了月出,他十分欣喜。(3)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看到北戴河风景区到处是洋人时,作者内心十分感谢住在西部热心公益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4)对洋人的批评。比如对居住在风景区中部的洋人提出批评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山垭口

[俄]蒲宁

“马上就到山垭口了。”我对自己说,“马上就能翻过山岭到安静的地方,到有人烟的明亮的屋子里„„”

然而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每分钟我都觉得,山垭口离我不远了,只有两三步路,可是光秃的山石坡道却老是走不完。松树林早就落在后面了,低矮的、弯弯曲曲的灌木丛也早已过去了,我开始感到疲乏,直冻得打冷战。我记起离山垭口不远的松树之间有几个坟墓,那里埋葬着被冬天的暴风刮下山去的樵夫。我感觉到,我现在正身处人迹不到的荒山之巅,感觉到自己周围只有云雾和悬崖峭壁,因此心里不禁想到:我怎么能越过那些像墨黑的巨人般屹立的浓雾中的孑然挺立的石碑呢?我现在就已经失去了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我还有足够的气力走下山去吗?

前面,在飞驰的浓雾中现出一个模糊不清的黑咕隆咚的东西„„这是一些昏黑的山丘,样子像睡着的熊。我爬上去,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上,马挣扎着,费力地跟着我攀登,马蹄击在湿漉漉的光秃的石头上,发出叮叮声。突然,我发现道路又在慢慢地升向山上去!于是我停下来,感到了绝望。由于紧张和疲乏,我浑身哆嗦着,我的衣服被雪渗得湿透了,风直穿过衣服,冷不可挡。要不要呼叫一下呢?可是现在甚至连牧羊人也和他们的山羊、绵羊一起躲在荷马时代的简陋小屋里,谁会听见我的呼叫声呢?我害怕地四下张望着:“天啊!难道我迷了路吗?”

夜深了。远处的松树林传来低沉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涛声。夜变得越来越神秘了,我能感觉到这一点,虽然我既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现在,深深的谷地里的最后一点灯光也熄灭了,灰蒙蒙的雾占领着整个谷地,它知道,现在正是它当令的时刻——漫长的时刻,仿佛地面上一切都死绝了,早晨永远不会再到来,只有浓雾会继续增大,笼罩着在半夜里执勤守卫的突兀的群山。在山上,林木会继续发出低沉的响声,在荒凉的山垭口,雪会刮得越来越大。

我避着风,转身走到马的身边。这是和我在一起唯一的有生命的东西!然而马对我看也不看。它浑身湿透,冻僵了,蜷缩着身子,高高的马鞍笨拙地矗立在它的背上。它顺从地耷拉着脑袋,两耳紧贴在脑袋上。我狠狠地拉着缰绳,重新面对着潮湿的风雪,重新迎着风雪顽强地前进。我试图看清周围的东西,但只能看见灰白色的一片,在飞驰着,闪着耀目的雪光。我侧耳静听,只能听到耳边的风声,以及背后单调的铿锵声:这是马镫互相碰击的声音„„

然而很奇怪:绝望的心情开始使我变得强壮起来!我更加有力地迈着步子。由于使我必须忍受这一切而对人家产生恶意的埋怨,这种心情反而使我感到愉快。这种埋怨的心情已经变成一种忧郁而沉毅的驯服,决心对必须忍受的一切逆来顺受,在这种心情下,即使无望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后,山垭口终于在望。然而我已经无所谓了。我沿着平缓的草地走着,风把浓雾吹得像一绺绺蓬松的长发,把我吹倒在地,可是我毫不介意。只消根据风的呼啸声,根据浓雾,就可以感觉到,深夜牢牢地占领着群山——渺小的人们早已在谷地上,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睡觉了;可是我并不匆忙,咬紧牙关走着,不时冲着马嘟囔几句:

“走啊,走啊。拼命地走吧,直到倒下来为止。在我的一生中,这样荒僻难走的山垭口已经走过不知多少遍了,灾难,痛苦,疾病,亲友的背叛,这一切都曾像黑夜一样向我袭来!继续走吧,走吧!”

我磕磕绊绊,仿佛在睡梦中走着。离早晨时间还很长。往下到谷地需要走一整夜,也许黎明时才能够在什么地方沉沉地睡一觉——蜷缩着身子,心里只有一个感觉:受凉后体味到温暖的甜蜜。

(有删改)5.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我”在孤独绝望中思想转变的过程,经过艰难的挣扎和思考,“我”终于走出了痛苦,穿越了山垭口,成功到达目的地。

B.文章写离山垭口不远的松树之间的几个坟墓,既有渲染恐怖环境、突出前行艰难的作用,也有哲理意味,暗示着人生的必然归宿。

C.第三段写牧羊人和他们的山羊、绵羊一起躲在荷马时代的简陋小屋里,以假想的“有”来反衬现实的“无”,以凸显路上的荒凉。

D.第四段写道:“它知道,现在正是它当令的时刻。”表达了作者此时对前面光明的目的地的热情追逐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E.作者认为,人的一生会面对很多的困境,疾病、痛苦、亲友的背叛,像黑夜一样将我们包围,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走下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漫长的黑夜,相信黎明终会到来。

解析 A项,“穿越了山垭口,成功到达目的地”不当,文中只说到“山垭口终于在望”。B项,“渲染恐怖环境”“暗示着人生的必然归宿”不当,文中无此意。D项,理解不当,这句话是说此时是夜统治的时刻,漫长而荒凉,没有表现出作者的“热情追逐”和“积极乐观”。

答案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6.从全文看,“山垭口”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山垭口”既是实指,又有象征意义,作答时既要指明其实指意义,又要指明其象征意义。分析其作用时,可从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 “山垭口”是作者夜行途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境险恶的地方;“山垭口”还象征着人生中经历的风霜雨雪。“山垭口”是全文的线索,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内容上,说明一个个“山垭口”伴随着人的成长,使人不断坚强。★7.(局部思路分析)文章以“马上就到山垭口了”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直接点题、照应标题、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扣合主题等角度进行考虑。作答时既要点出具体作用,又要结合文章有适当的阐述,避免堆砌术语。

答案 以“马上就到山垭口了”开头,直接点出地名,开头便照应标题,且有设置悬念的作用;为下文写自己丧失信心和最终克服困难做铺垫;表明“我”此时正满怀信心和力量,能够克服困难到达山垭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8.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反复强调一个“走”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困境的不可避免,要有坚定的信念、拼搏精神,脚踏实地等角度展开阐述。答案须分点,要言不烦,点到即可。

答案 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有经历风霜雨雪的思想准备;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困难一定能够克服,风雪过后必有晴天;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面对困境决不轻言放弃,一步一步坚实地朝前走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第三篇:散文结构大纲

散文的结构作为一种由生活事件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具有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秉性,表层结构和潜在结构的多重语义。散文结构不应仅仅指文章的外部组织方式,而应是创作主体的意识、情感、思想,特别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优秀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态,总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外部和内部的圆融,规范和独创的和谐。所以,无论是建构散文的诗学理论,还是研究现代散文的主要构成因素,都不能回避散文的结构。

电影分镜头式结构法。主要是报告文学谋篇技巧,但写散文也可以借鉴。按照表现主题需要,采用“蒙太奇”的组接受法,打乱人物生活的时间顺序,按其经历中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人生片段,分成一个一个画面加以重新组合,使其在互相印证、对比、衬托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其节奏明快,视觉感强,特别适宜表现大的事件场面和时空跨度的人生历程。

叙述视角:

在散文中融入小说的笔法也是余光中的创新之处。余氏的散文大多采用内聚焦即第一人称视角, 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

散文采用外聚焦即第三人称视角, 意味着表述主体的转换,原本

— 1 — 作为主体的“我”则退位到幕后,以局外人的视点来进行叙述的笔法。作者往往站在第三者的旁观立场,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扩大了审美的距离。对社会生活的深入剖析多于热情唱叹, 对时世人情的叙写多于外泄抒发。叙述结构:

结构是作品中一切因素的统一体。无论哪种形态的结构, 都将把作品中的所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显在结构:

形式结构:

《一室皆春气矣》在答记者问时, 董桥曾说过: “ 我以为小说、诗、散文这样分野是不公平的, 散文可以很似小说, 小说可以很似散文, 现代是mixed一起的了, 是否一定要划分得清清楚楚呢? 我看未必。”

《一室皆春气矣》董桥在散文的谋篇布局上颇费匠心, 写法灵活多变: 或一气到底, 或分节分行, 或直接点题, 或讲述故事, 有的通篇不用标点, 有的全由对话构成。全文三节文字, 有书信摘抄, 有小说引用, 还有图书馆里的两个场景, 其中有三节是诗歌化的形式。董桥散文中的构思不仅在空间上中外比连, 而且在时间上古今对照,读信时,身处的环境对读信人思想影响之大。格丽达•卡宝在她的影片中有一句名言,据说是源自生活中她自己的常说的一句话:“我要一个人静一静——董桥以此彰显:人生诗意难觅、孤寂境界难求.节与节之间成对比、跳跃的关系, 恰似电影蒙太奇镜头, 在画面转换处生出意义。《催魂铃》从古到今,从生活到创作,电话都是“有百弊而无一利”。余光中在《催魂铃》中首先将电话用“催魂铃”喻之。开头就紧扣“催魂”两字发挥想象,从听觉到视觉,极写切肤之痛;再由近处到远方,推己及人。造成电话令人“深恶痛绝”的印象。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电话更加“罪大恶极”,是斩绝诗思的刽子手。特别是情书,这种“最温柔的艺术”被电话压迫得枯萎没落。《催魂铃》的后半部分则从电话生发开去,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龙

— 2 — 域笔底。面对现代科技日益进步,“地球村”、“太阳系村”逐渐出现。作者发出将来虽然美丽,却也恐怖的喟叹,从而反问:“快,又有什么意义?”

二.潜在结构:

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 在叙事作品中, 结构不单单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物质性存在, 也不单单是显在层面的叙事文字。在他们看来, 文学作品除了显在结构外, 在叙事文本的字面底下, 还深藏着超出特定文本的潜在结构。

也就是说, 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可以分为两层: 一层是显在结构, 即由叙述的顺序, 作品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的连接贯通, 以及字面意义层次上的文体结构;另一层面是潜在结构, 即超越具体的故事顺序和表层文字, 甚至超越特定文本的文化结构。

《一室皆春气矣》情绪结构:既不是情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抒情套路,也不是借景抒情的套路,叙述上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感。

以“浓淡”作为感情的支点散发开去,从书信谈人情、从书信 谈人生。

名人轶事、文坛典故,一时如江河之水,源源无尽、泱泱而来。小说家Evelyn Waugh讲自己接电话的经历——足见现代社会人情浅薄;梁鼎芬致缪荃孙的信中既有“寒天奉书,一室皆春气矣”之句,又有“秋意渐佳吟兴如何”之念——前辈们的书信交往,语浅情深,令人神往。无论场景的变幻, 时空的交错, 发散的主体思维始终沉浸在怀旧的伤感、温馨的亲情中。

董桥散文古雅、蕴藉,散文浓缩着某种“信息”,需要读者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贮备、阅读经验、人生体验,在联想、体味、思考中,破译其中“信息”,领悟其中含意。文章都带有浓郁的书卷气。

2.意识结构:包含丰富的心理内涵,也更为冷静从容。联想切换,交叉闪现,互为照应互为补充,呈现出一种既具有潜在的心理内容,又带有理性沉思的结构状态。结构便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它一方面层层推进, 直迫生命的内核;一方面又虚实相间、伸缩自如, 结

— 3 — 构上显示出极大的张力。这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散漫和不经意, 而实则无懈可击、十分填密的意识和心理结构形态。余清丽明快、挥洒自如, 文字热闹多变。情感外露、张扬。场面的热烈而又不失秩序。有浓浓的现代色彩。

余光中的散文在篇章的构造上打破了平面的时空结构,驰骋联想, 开掘意识的世界。余光中他极少呈现混乱的潜意识,其展开过程受到作家的理性控制, 朝向一定的目标行进,具有特殊的表现效果。

意识流的穿插, 即以现时客观事物为轴心, 其间作家的意识不断蔓延开去再返回来。《催魂铃》中对电话铃响的感受,从一开始便接连不断,五彩纷呈,而且这些跳跃的意象时古时今,过去和将来层层交叠在现实的时空背景上。从“卧底的奸细”,“密集的声浪”“嚣张的惊叹号”“不定时炸弹”到接电话的情境联想都在围绕着电话的“罪状”做文章。

文化结构

董桥散文带有浓厚英式随笔的特点, 其特点在文章思路的灵动, 不仅语言自在谐趣。董桥说过: ‚ 散文须学、须识、须情, 合之乃得ALFRE D No R T H W HI兀HEAD 所谓‘深远如哲学之天地, 高华如艺术之境界’。‛

董桥在散文中追求这种青涩与典雅, 笔下的景物是清一色的秀丽, 句势是清一色的雅致, 这样的文字让初读者觉得单调乏味, 深入下去又感受到一股历史文化的绵绵不绝的潜流。

共同秉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道德情怀和艺术气质余、董二人也都能自由出入于中西文化之间, 不固执、不偏颇, 显示出一种中西学养深厚的文化人宽容平衡的文化态度和自觉承担民族文化复兴和重建的人文责任。

— 4 — 余光中和董桥还共同致力于寻找人类文化心灵的诗意栖息地, 渴求精神家园。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弊端和缺失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一种精神被“ 放逐” 的漂泊。余、董两人对现代文明过度进步所致的负面效应均持怀疑和批判眼光。

第四篇:散文写作(一):如何审题及立意

散文写作

(一):如何审题及立意

一、什么是散文?

1.不像记叙文以反映生活为目的,无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取胜;

2.不像诗歌那样讲究语言的凝练美观,借抑扬顿挫之韵调来扣人心弦; 3.不像议论文以严谨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

散文的共同特征是表达作者的感悟。

它,只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生活体验的记叙方式。所写之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零碎见闻,也可是点滴感思,大多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它,只要作者说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说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分类:

散文,按其写作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多种类别: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二、散文写作

知晓其“情”是散文审题立意的第一要素。“情”:情感——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

情理——议论性散文

例:(湖北省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审题示例】

从题目要求可知,学生据此题,可以写成各种文体。但是,写成不同的文体,作者审题立意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议论文:作者只要认真揣摩材料,审准“多元文化竞争和交汇的时代”,我们应如何“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这个要求,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谈人们正确待母语的意义,可以谈发如何看待母语的现状,可以谈如何看待汉语受到的来自强势外语的冲击,可以谈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等问题。

记叙文:可以构思一个像都德的《最后一课》那样的有关母语的故事。

散文:该题相对来说写作的空间就更大了,因为“母语”是个很感性的词语,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

【满分作文一】 国语失落症猛于虎

家里的电脑不幸染上病毒。母亲对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眼瞪着。我回家修好电脑后,她还一直抱怨:“净是些ABCD,难道就没有全中文的电脑吗?”

我心中一恸,是啊,为什么我们有方正,有联想,却没有全中文的电脑?仅仅是因为电脑不是中国发明的吗?我认为,我们正在丧失些什么,等到它悄悄地消逝了,我们就将陷入恐慌与失落。

推开门,我想到楼下书店去买本书。映入眼帘的是邻人的大门。两个小天使牢牢地钉在门板上,手中握着的木牌上是英文书写的Welcome(欢迎)。我看着木牌,久久地感觉不到邻人热心真诚的好客,仿佛只是19世纪某位英国绅士的礼节性问候,与那冷冰冰的拒绝却有几分相似。

邻人的门口隐隐有些动静,门把缓缓变动了方向,我逃难似地下了楼。母语是生存、交流的重要工具,谁说不是呢?面对金色的Welcome,我什么也说不出来。这里不是伦敦,也不是纽约,这里只是中国一个普通的居民区,是一个孕育了屈子、生养了昭君的地方。下楼,我一步一步走得艰辛。我觉得有什么和我一样,缓慢而无知觉地在下楼,下楼。

进了书店才发现连一本宋词也如此难寻。《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却让人眼花缭乱。我看着冷漠的店员却开不了口。失语,失语。我仓皇地在一片文明中寻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低吟浅唱,“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壮志。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终于,发现有些年头的词集。微卷的边缘好似是被人翻过了。我想笑一笑,却还是勉强,这个角落的灰尘与蛛网集体失语,冷冰冰地看着中华文化的失落。

结账的时候,看见出了门的邻人在和别人打招呼。用时下的话说,这是一种礼貌,一种气质。可是这种外语的招呼声是英国的礼貌,香奈儿的气质,不是“你好”的温文与谦恭。我张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拿着书,我飞奔回家。

欧阳修在《玉楼春》里写道:“欲语春容先惨咽。”以前不懂,只是闲闲地认定不过是春风吹出的愁,秋水灌出的怨,不想真有一天,“欲语春容先惨咽”。

母亲笑说,等我长大了要给她做一台全中文的电脑。我以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审题立意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

1.这篇文章的亮点首先表现在选材和组织材料方面。文章写了在家里修电脑和下楼买书的所见所闻所感两件事。其中邻人大门上挂着英文字样“欢迎”的木牌,书店《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让人眼花缭乱,不起眼的“那个角落里”有些年头的宋词蒙满了灰尘和蛛网,出了书店门的邻人在和别人用英语打招呼,这些材料看似散乱,但处处都与“国语失落”相关联。“国语失落”的红线串起了这些日常生活材料的珍珠,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气和灵气。

2.其次是把握了散文的文体特征,叙述和描写占据了文章的主要篇幅。同时包含议论,如第六段,引用欧阳修词“欲语春容先惨咽”展开议论,表达了对母语现状的无限忧思,升华了主题。

3.再次,作者十分娴熟地运用了记叙性散文的有关表达技巧。文章定格在母亲直眼瞪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并要我长大了为她做一台全中文的电脑这个画面里,场面十分集中,中间插入了我到书店买书这个主体部分。这些似不经意的安排正体现了作者精心的构思。

【满分作文二】 爱的就是你

爱的就是你——中国话。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小时候,妈妈教我唱《祖国妈妈》,我只知道我的祖国是中国,她的名字叫中华,我说的话叫做中国话。似乎就是那个时候,“中国话”这三个字便已植入了我的心中。

渐渐地,我学会了写充满着美和力的汉字,学会了读美妙动听的汉语拼音,学会了用中国语言表达我的思想,抒发我的感情。我知道,这一辈子,到哪儿都离不开中国话了。你已经深入到我的灵魂,渗入了我的骨髓。每次,我用那支有力的钢笔描绘我眼中明媚的春光;每次,我在洁白的纸上写上满天繁星讲述的话语;每次,我用精美的小本儿记下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我的心,都那么澎湃起伏,那么热情激动,因为我终于有能力跟我的祖国对话,跟我的灵魂对话。那是你,是你成全了我。是你啊,中国话!

可是对不起,有一段时间,我冷落了你。那是我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被English那柔美的线条吸引了,我渴望掌握那流畅得让我心醉的文字和让我心动的声音。我一心扑在她那儿,留在你身上的心思一点儿一点儿地被全部抽走,我不知道你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那些繁杂的单调,厌倦了那些毫无变化的字母,我突然地那么失魂落魄,那么地想念你。中国话啊,找回来了啊,因为我刻骨铭心地依恋着你。

可是,我为什么偏偏钟情于你呢?我明白了,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魂啊,我怎么能离得开民族的灵魂昵?

还记得,在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起源时,你作为中华民族的使者,传递着我们中国人的声音,传递着中华文明,宣扬了华夏民族的辉煌!几千几万年过去了,古代埃及、罗马、巴比伦的文明早已被历史尘封,它们的影子早已灰飞烟灭,可唯有你,越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唯有中国,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东方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远都是那么顽强,历史无法抹灭,它只能为你喝彩!

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你?远古的甲骨上有你的身影,张骞带到西域的古籍上有你的足迹,记载古老中国文明的史册上有你的笑容,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你的魂啊!

我真的全身心地敬仰着你,你不用怀疑。

我真的爱的就是你——中国话,爱的就是你——我伟大的祖国!

【审题立意分析】

1.这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合理运用“起承转合”。①“起”

文章开宗明义:“爱的就是你——中国话。”

②“承”二、三、四段,作者用感性的语言,按照由形式到内容的逻辑顺序阐述了母语的意义和价值。

③“转”第五段写母语当下令人忧思的处境。

④“合”最后总结全文,照应题目。

2.全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强烈,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基础等级的内容项和表达项都为满分。

3.文章用词贴切,长短句相间,句式非常灵活,文句极富表现力。如第二段:“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这句话从语音、字形和意蕴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母语的特点,运用排比的句式,不仅内容深刻,而且感情浓烈,气势磅礴。这样的排比句,在文章里还有很多。作者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4.作者巧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与母语对话,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本讲知识点总结】 如何审题及立意?

Step1.认真阅读题目要求,衡量不同文体对于这一文题的适合度。Step2.若文题比较感性或抒情性较强则考虑写成一篇散文。Step3.立意要“以情串事” “以情导论”,情感层层递进,运用“起承转合”写作手法。

切忌: 凭空抒情

抒情平面化、没有递进

结构杂乱无章,不运用“起承转合”

【写作之日积月累——《爱的教育》】

夜学校(下)有的翻开了笔记簿到先生那里去请求说明,我见那个平常叫做“小律师”的容美眼的先生,正被四五个劳动者围牢了用笔批改着什么。有一个染店里的人把笔记簿用赤色、青色的颜料装饰了起来,引得那跋足的先生笑了。我的先生病已愈了,明日就可依旧授课,晚上也在校里。教室的门是开着的,由外面可以望见一切。上课以后,他们眼睛都不离书本那种热心真使我佩服。据校任说,他们为了不迟到,大概都没有正式吃晚餐,有的甚至空了肚子来的。

可是年纪小的过了半小时光景,就要伏在桌上打吨,有一个竟将头靠在椅上睡去了。先生用笔杆触动他的耳朵,使他醒来。大人都不打瞌睡,只是目不转睛地张了口注意功课。见了那些有了胡须的人坐在我们的小椅子上用功,真使我感动。我们又上楼去到了我这一级的教室门口,见我的座位上坐着一位胡须很多的手上缚着绷带的人,手大概是在工场中被机器轧伤了,正在慢慢地写着字呢。

最有趣的是“小石匠”的高大的父亲,他就坐在对“小石匠”的座位上,把椅子挤得满

满的,手托着头,一心地在那里看书。这不是偶然的。据说该所由美国迁回德国,他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籍。批判当代,他第一夜到学校里来就和校长商量:

“校长先生!请让我坐在我们‘兔子头’的位子上吧!”他无论何时都称儿子为“兔子头”。父亲一直陪我看到课毕。走到街上,见妇人们都抱了儿女等着丈夫从夜学校出来。在学校门口,丈夫从妻子手里抱过儿女,把书册笔记簿交给妻子手里,大家一齐回家。一时街上满是人声,过了一会即渐渐静去。最后只见校长的高长瘦削的身影在前面消失了。

第五篇:中考作文备考(立意、文体、结构)

抢占立意的制高点

——例谈中考作文怎样做到最佳立意

河北 李阳海

【技法指南】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写作意向。中考阅卷过程中,立意是决定文章分数高低的关键,是继审题之后影响作文分数的又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千古文章意为高,中考作文只有意高才能文胜,但是很多考生的文章立意出现误区,要么立意求异,模糊是非界限;要么消极厌世,发泄灰暗心理;要么崇洋媚外,膜拜西方文化;要么财富至上;崇尚拜金主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由于立意的偏差,往往会被阅卷老师判为三、四类文,考生的“半壁江山”几乎断送,还怎能圆你的中考美梦?„„所以说,立意的高度取决于思想的深度。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地,才能抢占到作文立意的制高点,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要想让中考作文赢在立意,得到高分,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

一、用“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法来立意。

所谓“以小示大,见微知著”就是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旨,这种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如,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考生写的《一个夏日的早晨》,选材精当,立意深刻。考生以打早到田野看妈妈采桑叶为写作素材,借助于母亲劳动的小小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母亲为子女、为家庭操劳的艰辛,体味出的是母爱的温馨和对亲情的感恩。2014年呼和浩特市考生写的《没有想到》,文章小处着笔,大处立意,令人玩味。小作者选取了和母亲一同去农家乐,偶遇一只雏鸟,想帮它躲雨却害它失去生命的故事,阐述了“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往往和我们最初预想的不一样”的主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文章末尾段,作者将主题深化,“也许,世界上最让人难过的事,莫过于,好心却没有想到会办坏事,而且你永远无法去挽回。”

二、用思索、分析、感悟法来立意。思索、感悟是生活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通过观察、思索,分析,使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感悟得以升华。这些都需要作者对生活现象做细致观察,认真分析,反复思索,才能获得深层的感悟,揭示出它的内含,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世人以警示。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考生写的《第一次随母亲去青岛》,考生选取当今众人“玩手机”这一热点现象入文,借第一次去青岛这一事件,阐明手机“可以玩它,利用它,但绝不能让它控制你,限制你”,否则,“人生的风景,便会一闪而过”的主题,立意新颖独到。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考生写的《我不为那件事后悔》,文章立意独到,构思巧妙。考生别出心裁,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感悟,提出了自己新颖读到的见解:“爱是一个流浪者,它更需要的是给予,不是接受”。写自己为母亲送爱的礼物再艰辛也不后悔。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另一位考生写的《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文章立意新颖,生活气息浓厚。小作者写了自己练摊的经历,感悟出邻居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位老师。邻居教给我怎样做人:诚信是立足于生意场上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准则。2014年天津市考生写的《我心灵的甘露》,小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思索,感悟出古代经典作品的营养是我们生活中的“甘露”,号召人们多读书,善读书,从中吸取现实生活所必需的精神钙片。文章立意深刻,值得肯定。2014年辽宁省考生写的《心泉叮咚》,文章立意独特,别具匠心。小作者通过叙写“我”遗失了老师的U盘,而老师给予“我”原谅一事,让“我”领悟到给予别人的谅解与宽恕,会像清冽的泉水为他人带来一丝清凉。这样的立意别具匠心。

三、用联想和想象法来立意。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和对于写作来说,很重要。首先,联想是深化生活感受,深入理解材料意义,从而获得写作灵感和文章主题思想的重要途径。其次,联想和想象是活跃文思、开拓文境的重要手段。善于联想和想象,则文思泉涌,材料充实;不会联想和想象则文思枯竭,无话可说。

2014年浙江省嘉兴市考生写的《相信信念》,文章立意高远,给人以启示。文章由校园里的几株不知名的植物雨后开出了小花,生发联想,小花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它,不管风雨的吹打,它只是怀揣着“做好自己”的信念,无悔地绽放。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想到我们的生活,相信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你也会一路采下精彩。由花及人,由花悟理,立意深远。例如,2013年河南省考生写的《让路》,考生大多都是围绕着“让路”的本意去写,可这位考生通过联想,把“让路”引申到自然界,让人类给自然环境让路,给“小草”让路,这样的立意就非常新颖,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四、用逆向思维法来立意。所谓逆向思维指的是不同于习惯和常规的思维,即思考和解决一个问题不是从习惯的正面入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倒过来想”。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极可宝贵的思维品质。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考生写的《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文章用逆向思维来立意,别出心裁,给人以启示。一般人们都是对荷花进行赞美,而本文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去对荷花进行点赞,而是对荷叶进行赞美。请看文章的结尾段:假如将来我是文学家,我定要写一篇《爱莲新说》;如果将来我是画家,我定要画一幅《风雨荷叶图》,并配上四句诗,作为永久流连:丽日映粉红,风雨难见美。混沌还抱立,莲叶最可爱。2014年四川省巴中市考生写的《那年我正十四岁》,小作者视角独特,立意深远。文章对“叛逆”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叛逆”并非贬义词,因为叛逆是被逼无奈,是过分溺爱、不正确的比较下萌生的产物,是缺乏沟通、了解的必然。提出了自己的青涩年华的真实想法,期待社会接纳、包容。这个具有时代创意的大主题值得肯定。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考生写的《只是因为那个人》,文章立意新颖,构思巧妙。“逼迫”在常人眼里是严厉,是残酷,谈不上与“爱”挂上钩。本文的小作者却一反常态,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演绎了“用一种逼迫的方式让对方快乐,也是一种爱”的主题。2013年广东省考生写的《那儿,我迎来了人生中最灿烂的时期》,我们常常认为百花盛开、充满生机的春天让人感到心灵的惬意,然而小作者一反常态,写的却是狂风怒吼、寒气逼人的冬天。这种反向立意的方式,彰显了作者娴熟高超的审题立意的能力。

【误区警示】

考场作文能做到立意创新,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然而,作文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人格,让学生确定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理想,培养自己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品德更加美好,心灵更加健康。但从考场作文的情况看,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误区。不少学生盲目求新,却分不清创新与致谬的区别,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给以正确引导。就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写作实际而言,其作文创新在立意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刻意求异,混淆是非界限。

有的学生理解很片面,认为创新就是求异。一味强调“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写人所未写,言人不敢言”,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分青红皂白就与传统观念决裂,混淆是非界限或以正为误:你说“开卷有益”,他说“开卷无益”,你要反腐倡廉,他说“没有腐败就没有经济发展”。或反正立误,将前人隐含于客观事物的情感观念,如松之坚强、莲之高洁、竹之虚静等人格品质加以否定,形成悖谬的立意。甚至为早有公论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平反昭雪”。某省考生作文《潘金莲的选择》大言不惭地要为西门庆正名,此类立意竟然还被誉之为“创造性行为”而获高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误区二:消极厌世,发泄灰暗心理。

目前,在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不少灰色心理。如由于受社会阴暗面消极影响而悲观失望,或因对生活中不良风气反感憎恶而嘲讽偏执,或因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而消极逃避。而学生又往往在作文中把这种悲观厌世情绪作为创新的立意而表露。某校学生以“与大师对话”为题作文,学生仿照杂文《谏屈原书》,开篇对屈原眷恋楚国投江提出异议,接着向屈原提出三策:弃官从文,半官半商,为官则随。也就是要屈原丧失人格,同流合污。

还有一考生在题为“青春的迷惑”一文中写道:“中学生早恋好与不好,要让事实来说话。”他以圆熟的笔法,写男女同窗书信传情,频繁幽会,最终产生奇妙效果,早恋生智慧,促进了彼此成绩的提高。有的考生索性在文中直言不讳地写道:‚我憧憬上一所名牌大学,找一个风情万种、长发披肩的女同学做妻子,拥有一座小楼房,过着‘西窗剪烛’的温馨生活。‛这些显然不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不错,《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率真作文”“我手写我口”,但如此地消极厌世,发泄灰暗心理,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样的作文又怎么能得高分呢?

【佳作展示】

“毒特”的舌尖

河南省一考生

“附着在大地上,你便是土壤;漂浮在半空中,你便是尘埃。”有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坚守初心,成为流芳百世滋润大众的“沃土”;有人却为一己之私,抛却初心,成为人人谈之变色的雾霾般的“尘埃”。请欣赏《“毒特”的舌尖》。

第一集:厨房的秘密

夜幕降临,晚风拂面。正在烤串的钱多多奋斗多年后,依旧未能做到人如其名。他至今单身,养着一只猫咪。因此,钱多多发下了重誓,为了生活多么困难,也绝不用猫肉做烧烤。

烤串生意有着不菲的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隐秘的进货渠道。就在店后门的隐秘角落里,一桩桩神秘交易开始上演。趁着夜色,小王又送来了两大包食材,钱多多并不关心小王的发型是锅盖还是毛寸,也不关心送来的是禽流感中英勇就义的鸭子还是为了填饱肚子而误食毒饵的老鼠。他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把它们快速转化成美味的肉串,再转化成白花花的银子,周而复始。

当钎子穿过那一刻,各种肉串们拥有了同一个名字——“羊肉串”。钱多多把“羊肉串”放到炭火上,肉与炭火预示着新的和谐,动物的油脂与孜然粉在高温下达成了一种默契。跳动的火焰映衬着钱多多憨厚的笑脸,也昭示着丰收的喜悦。

第二集:转化的灵感

他是化学博士牟良新的精心制作。

牟良新,化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开始创业,立志把地沟油提炼成燃油,产业报国。经过半年的商业实践,他发现国外是把地沟油当垃圾卖,而国内地沟油是当油卖,价格比国外高得多,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受挫之后,牟良新的未婚妻也成了别人的老婆,据说那个人的瘦肉精生意做得很大。泪水流干,牟良新认清一个真理:钱就是钱,没有干净与不干净的区别。于是,他决定从欧美市场回收地沟油,提炼成食品油在国内出售,炸过牛排、煎过鹅肝的油自然多了一份说不出的异域风情。

牟良新知道要让自己的地沟油畅销,成熟的提炼工艺无疑是关键。牟良新宅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的试验着将惨不忍睹的泔水油加热脱水,然后加入各种硫酸化合物,去除杂色和异味,一遍遍尝试着变废为宝的奇妙变化,希望能制作出更符合中国人味蕾的新型地沟油。终于,牟良新的新型地沟油研制成功,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供应了中国北方数万家餐馆,牟良新也因此成为受人尊敬的“有钱人”。

第三集:„„

„„„„ 【点评】

高屋建瓴,立意大胆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之一。本文跳出因循守旧的老框框,考生站在食品安全的高度来叙述描写,在诙谐的字里行间,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阴暗面,呼吁食品安全的到来,表现出深沉的忧患意识。

构思新奇,讽刺辛辣,是本文的又一显著的特点。文章构思巧妙,模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分为‚第一集‛‚第二集‛……故事远远没有结束,极具警示意义。文字背后是掩盖不住的辛辣和泪水,‚钱多多‛‚牟良新‛实为‚钱不多‛‚没良心‛,名字或取反义或取双关,极有讽刺意味。

下载散文的立意和结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的立意和结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阅读之结构作用

    散文阅读 考点一句段作用类 一、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段, 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作......

    备战中考作文:结构扣题立意选材(范文大全)

    备战中考作文:结构、扣题、立意、选材 备战中考作文:结构、扣题、立意、选材备战中考作文:安排结构篇 【中考凝眸】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 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垂钓的遗憾 杨晓敏 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草鱼、鲫鱼、白......

    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议论文写作结构指导 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六步定式议论文写作  议论文写作通常会犯两种比较大的错误:  一是以叙代议,二是材料与中心不一致。  克服的最佳办法,就是要重视......

    散文性议论文段落结构5篇范文

    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

    议论性散文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示范

    议论性散文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示范 一、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回顾: 1、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 2、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字......

    审题立意

    课题:《中考作文训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授课人: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1、教会学生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2、激发写作兴趣,克服......

    作文如何立意

    长期以来,“老师+命题+作文本=作文”的传统作文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很难找到一篇新奇的作文。如写老师总牵扯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