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3 08:3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前不久,我去图书馆借了本杜威的《民主与教育》,下面,结合大师们的研究,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活相结合。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

首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恶习——学而优则仕,学习有了一层功利性的色彩,而不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其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与实际生活的分离,教育改革只局限于教材不断频繁地变换,而没有触及实质性的东西——教育理念。

最后,要关注的是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的教师,他们思想的转变直接影响到祖国花朵的培养方式,如果还是老方式,如何能为祖国培养“实用”人才。

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总纲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在美国创立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和接受民主的教育。力图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力图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者的哲学王而进行的阶级统治。也不同于卢梭的原著《爱弥尔》缺乏实践的支撑脱离实际,空想式的乌托邦。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经验,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纵观杜威的一生,其出生与青少年经历平淡无奇,才资平平。他在小学与大学却也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意义的东西,倒是在这期间的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书籍有大量阅读。因为当时的美国教育已经深陷窠臼,走向僵化机制,已经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这让我想到了当前我国的教育,与美国的老式教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下,学生的成绩为了上好学校在学校里机械的学习,很多学生长期在这种教育作用

下,产生厌学心理,感到身心压力。当然,我们不否定文化课的教与学,但我国何时能够出现一个杜威式的人物来引领中国的教育改革,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加快乐,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化,真正吸引到学生,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老是停留于过去的教育模式。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如果不适时做出变革,又如何能跟上时代潮流。我们的学生需要解放,我们的教育需要解放,需要变革。国情当然有,国难当然有,但是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做,我相信绝对比现在要好得多。关键是要认真的履行好改革者与教育者的使命。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彻底斩断与利益集团的联系。不是不能做到或者不能完全做到,而是想不想去做,决心与意志有多强大的问题。这些都考验着改革者与教育者的能力与良心。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当然也包含哲学、社会学等。其中,杜威早期醉心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过一些论文,获得好评。杜威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办了实验学校,以哲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着手教育创新。他把以粉笔和扣讲为形式的课堂变为为儿童的活动而求知的课堂。把儿童静坐听讲的课堂变为儿童为听课而随时移动的课堂。气象一新。在这里,我又想说到我国的教育,教育的改革喊了这么多年,虽然也改,但是请注意他改的只是课堂上课的样式,分数多少的改变。这是过来人所知道的。然而教室上课了的形式和模式是传统和僵化的。固守传统,不知灵活变通。究竟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难道我们需要培养乖孩子,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吗?

美国人一百多年前就想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也是今天的美国如此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依然固步自封,不求进取,所以这就要我们现在的师范学生学好自身专业。做好本职工作,为了祖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奋斗!

第二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顾燕叶

约翰·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到处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对此观念建立一种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用主义,贡献了他的一生。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著很多,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正如他所说,该书是最能概括其“全部哲学立场”的著作。

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全书共分26章。这时美国面临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正处在发展的时期。因此,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行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判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

他主要的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诱发”、“引出”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也不应该“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为此,他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能够引起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情境。今天,教育界在深入研究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正是受其启发而倡导的。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有时课堂上无论我怎样投入的去讲、反复讲,可是还是有学生不会做,还是有学生不注意听讲,显然我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坚决反对“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体”。杜威说教师应成为儿童活动的伙伴或参加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监督者或旁观者。“在这种共同参加的活动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的人,学生虽自己不知道,其实也是一个教师,师生愈不分彼此愈好。”他们如果忘记谁是师和谁是生,就太理想了。我们目前教学中所倡导的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问题的引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越有效,而不能凭空来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当前教育中教师的角色除了知识传授者、辅助者、全程监控者、研究者和艺术家之外,实在教师还扮演着很多其他的角色,如家长代理人、儿童的朋友、心理调节者等。无论在教学中教师承担的角色有多少种,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把青少年儿童装进心里,全身心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长大成才。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杜威所提倡的学生中心、教师辅助引导的理念大体是一致,所以我们教师都应该好好阅读和领会杜威的教育著作,尤其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当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这也需要我们批判地加以吸收,从而更好的指导和促进教学实践。

再者,杜威对于课程的看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他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知识积累很快,学生根本不可能在学校里将所有知识学完,因而学校应改变课程,“教学生从宇宙本身求学问。”二是为把各阶层的学生训练成合格的公民,那就一定要给他们教育。“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主义,要求一种教育,这种教育要把学问和社会应用、理论和实际、工作和对于所做工作的意义的认识,从头就融为一炉,并且大家都一样。”基于这两点认识,杜威很注意结合儿童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来安排教材。

有些教育家认为经验和生活课程有损于智育水平,杜威便从古代和近代的哲学演变作了论证。他说,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把经验和知识不恰当地对立起来,认为经验是纯属实物性质的,而知识是与事务无关的;经验表现为对物质的兴趣,而知识是关于精神和理性的;经验是附属于感觉器官的低级认识,而知识则是理智的、高超的;经验在于满足一时一事的欲望和需要,知识则探求永恒的普遍的真理。实际上,经验和知识是统一的,不是对立、两元的。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总纲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在美国创立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和接受民主的教育。力图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力图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者的哲学王而进行的阶级统治。也不同于卢梭的原著《爱弥尔》缺乏实践的支撑脱离实际,空想式的乌托邦。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经验,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界的巨人,《民主主义与教育》虽然晦涩难懂,但字字珠玑,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分析的细致与缜密,他从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多角度,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尔巴特、卢梭、黑格尔、比埃默森、福禄培尔、洛克等多人的学术观点,作了分析、综合和概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系。值得我去认真学习,好好思索。

第三篇: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 心得体会

在这本书中,有着哲学功底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杜威用睿智的话语来阐述教育与民主,简单的话中潜藏着深刻的含义,将教育的相关知识讲的深入浅出,能激发我们很多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新的想法,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只要生物能忍受,它就努力为它自己利用周围的力量。它利用光线、空气、水分和土壤。所谓利用它们,就是说把它们变为保存它自己的手段。只要生物不断地生长,它在利用环境时所花费的力量得大于失:它生长着。”“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其实生存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更好的生存,如何使生活变得体面,活的有尊严,有价值,得到他人的敬重和赞扬。尽管现在就业难,但是找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还是不难的,找不到体面的非体力劳动工作,但是体力劳动还是很好找的,比如车间女工,再比如餐厅服务员,超市营销员等,但是这种工作会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不想穷其一生在这种枯燥琐碎劳累的工作上,因为这种工作,不被人敬重,没有我们一直追求的价值感,所以难以忍受。我曾经在小学实习过,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和小学生在一起,或许小学教师是我真正向往的工作,同学的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心,还有学校老师的尊重,都让我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虽然小学老师也需要耗费脑力,甚至需要熬夜备课,但是我还是很快乐,一堂成功的授课就让我无比自豪。“事实上,初生的孩子是那样不成熟,如果听任他们自行其是,没有别人指导和援助,他们甚至不能获得身体生存所必需的起码的能力。人类的幼年和很多低等动物的崽仔比较起来,原有的效能差得多,甚至维持身体所需要的力量必须经过教导方能获得。”所以教育成为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或者长辈的示范或教导,我们才能知晓,不学习就是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是未开化就是愚昧无知。因为个人的天生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具备生活所需要的能力。不管是初生的孩子还是世故的成人,都需要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极限的,只有继续学习才能进步,不思进取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积极向上,树立终生学习的人生态度,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从而更好的生存。

“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我十分赞同杜威的这种看法,沟通能创造奇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灵感的激发,也是来自于沟通,通过相互交流,就能帮助我们产生新的创意。很多作家写书没有灵感时,就会到人群中,朋友中去寻找灵感,往往朋友的无心的一句话就能激发作家深处的神经,从而文思泉涌。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在死胡同里不可自拔,较真,尝试去寻求一些启发,往往别人一点,你就通了,这样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又达到一种新的高度,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都体现了沟通的重要性。“一个人分享别人所想到的和所感到的东西,他自己的态度也就或多或少有所改变。”杜威这本书,不愧是二十年呕心沥血之巨作,他的很多看法都非常细致,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谈一下我的体会,有时候我非常坚信的一件事,在我向别人说明时,往往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点到我的漏洞,就让我陷入沉思。是呀,以前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沟通的奇妙之处。人各有所长,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侧重之处,你所薄弱的地方,也许正是他人的擅长之处。曾经有个老师跟我讲过四维空间,我们现在处于三维空间,在一间屋子里有一只小鸟,如果四面都是墙,上下也都是墙,是一个密闭空间,照我们的习惯思维,这时这个小鸟是无法出去的,但是对于四维空间中的人来说(假设他们是存在的),他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漏洞,将这个小鸟救出去。思维有很多奇妙之处,群众拥有无穷的智力财富,“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句俗语也说明了,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学会沟通,最大限度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学会合作,学会共赢,这也正是当今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一切沟通就像艺术”。“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希望学校教育更加强调沟通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沟通,教会学生去沟通,形成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这样,我们的民族教育之路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顺畅。

从间接的教育转到正规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危险。参与实际的事务,不管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在游戏中参与,至少是亲切的、有生气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优点可以补偿所得机会的狭隘性。与此相反,正规的教学容易变得冷漠和死板——用通常的贬义词来说,变得抽象和书生气这种材料存在它自己的世界内,没有被通常的思想和表达习惯所溶化。这体现了语言的局限性。不管是间接地教育还是正规的教育都有其局限性,教育绝非易事。如何让正规的教学变得活泼起来,少一些抽象和书生气,这就需要教师在自己身上多动一下脑筋了,活泼和充满想象力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享受。

“他战斗时,就赢得赞许和升迁;他不战斗时,就不被喜爱,被嘲笑,得不到好评。毫不奇怪,他原来的好斗的趋势和感情,在损害其他趋势和感情的情况下得到强化,他的思想转向与战争有联系的事物。只有这样他才能完全成为被群体承认的成员,因而他的心理习惯逐渐地同化于群体的心理习惯。”

这说明我们有时候变成为社会所接受所喜爱的人是一个别无选择的过程,只有依照社会认可的模式发展才能被社会接受,那么,我们的自由真的很有限。自由真的是一个很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我们的内心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得到一定限度的放松,在社会中,说错话,做错事,会让我们深受折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别人不喜欢就是不对,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说话,在一定的场合必须逢迎,否则就会显得自己很独特,即使自己不愿意。社会交往真的是一门大学问,人与人是不一样的,能相处的快乐自然好,可是,难免有摩擦的时候,这时候,要怎么办呢,要因为这个摩擦就远离那个人吗?但是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物理空间上的远离不可能,心理上的远离对自己则是一种折磨,需要因为别人的错误去惩罚自己吗?所以只能一笑而过。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就好像是幽默需要修炼,什么是幽默,在想哭的时候却有笑的兴致,幽默其实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看似矛盾,但是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团矛盾呢?

“如果一个人不能预见他的行为的后果,又不能理解有经验的人告诉他的这种行为的后果,他就不可能明智地指导他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他来说每一个行为都是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改变一个人的看法是很困难的,即使在你和他沟通,费尽口舌使他接受你的观点时,他点头称是,但是他只是在敷衍你,因为,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仍然会坚持他固有的观念,与你的观点大相径庭,这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真正的接受自己的观点,这说明沟通真的需要很好的技巧才能达到希望产生的效果。非常让人苦恼的一点是,有时候人真的是非常自作聪明,总认为自己的看法就是正确的,基于这种本能,改变一个人的看法,并使他落实到行动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既然耐心说教他不听,那就用武力解决吧,但是,我们当今的教育又不提倡体罚,可见,教育并非易事,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做,真诚的耐心的去对待每一个祖国的花朵。

“从社会的观点看,依赖性指一种力量而不是软弱;它包含相互依赖的意思。常常有一种危险,个人独立性的增加将降低他的社会能力。让一个人更加依靠自己,也许因此使他更加自以为是,脱离群众,冷漠无情,在和别人的关系方面麻木不仁,以致生出一种真能独善其身的幻想——这是一种无名的癫狂,世界上大部分本可挽救的苦难,都是由于这种癫狂所致。”这是一种很新颖的观点,它使我认识到依赖朋友不是一种软弱,我需要朋友陪我吃饭,陪我逛街,毕竟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吃饭是很无聊的,很奇怪的。以前从没听过原来依赖是一种力量,乍一听,觉得很震撼,原来依赖都可以视为是一种力量,一个原来在我心里是比较消极的词汇,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被视为是一种力量,那么,很多东西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力量,看问题不要那么死板,应该大胆去想象,去推理。接触到这种新观点让我感到学习的快乐,原来,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去认识一些名词,动词,不要抱有固有思维,没有绝对的真理,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褒义词,贬义词都是相对的,好人,庸俗的人也是相对的,在别人的眼里他也许很一般,但是在我眼里他是最棒的,这些思想的自由性都是可以存在的。

“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这是一种很理想的学习态度。

“由于把顺从看作目的,所以青年人的个性被忽视,或被看作调皮捣蛋或不守纪律的根源.” 如何管理调皮捣蛋和不守纪律的学生这是一个问题,首先应该是尊重吧。“尊重儿童,尊重他到底,但是也要尊重你自己。……关于儿童训练,有两点要注意:保存儿童的天性,除了儿童的天性以外,别的都要通过锻炼搞掉;保存儿童的天性,但是阻止他扰乱、干蠢事和胡闹;保存儿童的天性,并且正是按照它所指出的方向,用知识把儿童天性武装起来。”埃默森接着指出,这种对儿童期和青年期的尊重,并不为教师开辟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却立刻对教师的时间、思想和生活提出巨大的要求。这个方法需要时间,需要经常运用,需要远见卓识,需要事实的教育,还需要上帝的一切教训与帮助;只要想到要运用这个方法,就意味着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了。”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是也。尊重真的很重要,即使是儿童,他也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重。

“现在在法律上虽然没有奴隶制度,但仍旧有这种情况。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人们所做的事有益于社会,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他们工作的意义,而且不感兴趣,就可以发生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上去看待这份工作,了解这份工作涉及的人际因素和工作人员相互的共同利益,知道自己的行动应该如何依从他人的行动,怎样适时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脱离“奴隶”的嫌疑,才能真正的成为工作当中的一个自由人,一个有高工作能力的人。

“柏拉图深信,如果每个人都从事具有天赋的活动,个人就觉得愉快,社会的组织就完善;他又深信,教育的首要功能在于给人发现他的天赋并训练他有效地利用这种天赋。”发现人的天赋并训练他有效的利用这种天赋,对教育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功能,但同时也是一个很繁重的任务,因为认识一个人的天赋并使之发挥出来是如此的难。中国当今的教育现状扼杀了很多学生的天性,童年时我们充满梦想,对自然万物充满兴趣,但是当时我们没有条件去实现梦想,现在到了可以去为梦想去拼搏努力时,我们却发现自己对梦想已经失去了兴趣,我们盲从于最一般的娱乐活动,盲从于他人的快乐,不知道自己究竟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现实的残酷让我们迷茫,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进一步去思考,也需要我们当前的教育给我们一个答案。教育把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逐渐变得那么相像,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我们对学校,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可是日子久了,我们就厌倦了学校,感冒生病呆在家里时是那么的快乐,难道学习就是那么痛苦的事吗?为什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就那么微弱呢?教育究竟是激发天赋还是扼杀天赋,究竟是发展特性还是培养共性,教育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这种种疑问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牛顿的太阳系表明自然规则的统治,它是一个惊人和谐的景象,在这个太阳系里,各种力量彼此都处于平衡的状态.”自然界自有它的睿智所在,但是鉴于我们人类的社会性,我们不能过分崇拜自然,而应该从自然中学习,比如自然的平衡状态,我认为我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中庸思想,即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康德认为,人类历史的开端始于自然——人的开始,不是作为理性的动物的人,自然只提供本能的欲望。自然只给人以胚芽,必须由教育使他发展和完善。真正的人类生活的特点,是人必须通过他自己的自愿努力,创造他自己。康德的话也证明了杜威的观点,生活即教育,教育在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着,不管你承不承认,每时每刻不管你在做什么,你的内心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则依人而变。如果你选择积极地努力,通过读书,与他人交流学习等途径,你就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如果你选择固步自封,远离人群,进步则会比较缓慢。

第四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

一、本书的概况: 作者简介:

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灵顿市一个零售商人的家庭,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此后担任过中学和小学教师。1882年,他入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研究哲学,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94年,杜威始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1896年,建立芝加哥实验学校并因此而出名。1904年,杜威辞去芝加哥大学的职务。在芝加哥大学的10年是杜威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发表了《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和《儿童与课程》(1902年)。1904年,杜威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迅速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杜威发表的教育论著有:《我们怎样思维》(1910年)、《明日之学校》(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和《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1928年)。1930年,杜威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改任该校名誉教授,至1939年为止。直到逝世之前他一直坚持写作,除修订《我们怎样思维》(1933年)以外,又发表了《芝加哥实验的理论》(1936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人的问题》(1946年)和《<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引言》(1952年)等。

杜威一生勤勉,著有40本著作和700多篇论文,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其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方面。但他的主要影响是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的全部著作已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于1969-1990年先后出版,共计37卷,按时间顺序分为三辑:《约翰·杜威早期著作集,1882-1898年》(5卷本,1969-1972年出版)、《约翰· 杜威中期著作集,1899-1924年》(15卷本,1976-1983年出版)与《约翰·杜威晚期著作集,1925-1953年》(17卷本,1981-1990年出版)。这套丛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二、内容概要:

《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1916年出版。依杜威自己的划分,该书约含3个部分:(1)论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指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及改革方向;(2)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通过对过去各种教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3)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调和教育理论中长期存在的各种二元论问题如: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教育和职业等,并阐述了对于课程、教材和教法的新观点。最后,杜威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道德论。本书在表达、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等;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意图: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由农业国迅速发展为世界工业大国,对普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美国的学校教育依然故我,不能适应工业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在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民主主义政治理想和技能心理学为基础,通过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构建起庞大的教育哲学体系。他的教育理论对当时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有重要影响。社会改良主义思想贯穿于杜威教育理论之中。他指责美国现实的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很不符合民主,还远远没有使民主的理想变为现实。但是,杜威反对通过革命去变更整个社会,而认为只能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使之渐趋于完善,并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他看到“个人至上”或“社会至上”各自的片面性,强调社会和个人是相互关联的有机体。杜威有自己的“理想国”,那就是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理想社会。在他看来,衡量一个社会是不是民主主义的社会有两个标准:第一,从国内来说,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在专制国家,少数人占有特殊利益,人们共享的利益不平等,其结果是双方都陷入畸形发展。“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划分成许多阶级将是致命的。一个社会必须给全体成员以平等和宽厚的条件求得知识的机会,一个划分成阶级的社会,只须特别注意统治者的教育。一个流动的社会,有许多渠道把任何地方发生的变化分布出去,这样的社会,必须教育成员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第二,从国与国的关系说,优良的社会应当便于和善于与其他社会沟通,是开放型而非封闭型的社会,是人类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社会。总之,民主社会既要冲破阶级和种族的界限,也要冲出国界,使人类出现与日俱增的接触点和互惠点。在杜威那里,民主主义既是社会政治理想,也是教育的理想;民主社会与教育的发展互为条件: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工具,民主社会又是教育发展的沃土。

四、本书的精华部分或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什么是教育?杜威认为,教育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他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赖以相互维系的精神因素,必须养成共同的心理因素,而教育是有效联系和沟通的渠道。他把教育看作社会的功能,看作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而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从人出生时就开始了,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

1.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所谓教育即生活,显然这种生活是儿童的生活,它能比较大的吸引儿童的兴趣,是儿童取向的;学校即社会,是将现实社会净化,放进学校以塑造儿童的心灵,这又有社会取向的因素。教学做统一就是通过主动作业,将净化的活动作为儿童的课程和生活的内容。分开论述,只是为了认识的方便,这显然打破了杜威思想的整体性。他对“教育是什么”的诠释,是把社会和儿童统一起来的。

2.教育即生长

教育是儿童本能和能力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者必须为儿童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杜威受到卢梭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影响,并运用生物学的“生长”概念加以发挥,赋予更加丰富的教育内涵。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因而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杜威并不认为儿童的生长仅仅是一个从内部将潜能展开的过程,也不是从外部进行塑造的工作。比如,儿童社交、制作、探究和艺术这4种本能的积极生长,仰赖于对它们的运用,仰赖于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因此,要想使儿童正常生长,需要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正视他们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互作用。总之,“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场革命,一场和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的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这个中心旋转,儿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杜威指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来看,教育的过程即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不断改造和重组的过程;通过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的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就增加了经验的意义;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杜威虽然强调“这种经验往往是一些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

4.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

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他以“做中学”为原则的教学论体系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和冲击。他继承了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等人重视劳动教育、手工教育、直观教学和儿童亲身经验的思想,否定了科目本位式的传统课程,设计了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他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的变化对学校教学活动的要求,尤其适用于早期儿童教育或小学低年级的教育。

杜威在教学论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在课程与教材方面,他批评传统的课程与教材只是一种知识体系,脱离学生的实际。他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制约,要求满足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需要,并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他注意到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对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的制约,并试图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反映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自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反对强迫学生记忆前人所作的科学结论;他还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和爱好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是,杜威受其世界观尤其是关于经验的学说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问题的症结在于,杜威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自身特点,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相等同,以学生的直接的感性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其结果必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5.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集中表现, 是他从十九世纪末到 20 世纪二十年代长达三十多年的理论总结。根据美国发展工业生产的需要, 说明改革传统教育、建立新教育的必要性,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 为当时开展“ 新教育运动”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 要把培养儿童品性的任务贯穿到教材和教法中去。所有这些, 对于破除旧的教育传统, 建立当时所需要的“ 新教育”都有积极的意义。虽然在20 世纪 50 年代, 杜威的思想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和攻击, 认为进步教育有致命的缺陷, 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 人们又重新认识杜威的价值。正如我国已故教育家赵祥麟说: 只要旧学校空洞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 杜威的教育思想就依旧有生命力, 并继续起作用。更为关键的是,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 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杜威的教育理论产生于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他从社会改良主义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教育的改革,改革传统教育存在的脱离社会实际和儿童生活的状况,使教育积极适应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服务。杜威对于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与教育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创立起现代西方最庞大、最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尤其是他力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古今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两难”问题,尽可能地把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在诸如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正式教育与偶然教育、自由与纪律、兴趣与努力、个人经验与种族经验、科学逻辑与心理逻辑、游戏与工作、学生主动性与教师主动性以及目前需要与长远目标等等问题上,杜威摆脱了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论证了二元论问题的内在联系。虽然受其世界观的局限,杜威不可能对所有这些问题都给予完全正确的答复,并且许多争论实际上是人类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需要不断予以探讨和解决的,但他担负起了教育发展的历史重任,试图平息各种教育争论,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律,从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给后人以有益的启发、思考和借鉴。

第五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

数学科杨化峰

在世界现代教育史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历经百年仍不绝于耳,这就是“约翰·杜威”。在世

界的各个角落,在实施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杜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状况的出现,不能说是绝后,恐怕也是空前的。无论是赞誉他还是诋毁他,无论是崇敬他还是蔑视他,都无碍于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这些遗产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即使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研究杜威,借鉴杜威,可以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一门基本的功课。作为美国改革时代标志性的人物,杜威关注于哲学、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并且惊人地在如上领域内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民主领域内,杜威的学术贡献更是有目共睹的:他被誉为“美国人民的良心”、“为民主伦理照亮道路的人”、“20世纪首要的民主哲学家”。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继皮尔斯、詹姆斯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并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验,具体加以应用,形成一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所著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该书前一部分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可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接着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还说明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然后以使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了新的解释。最后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

德论,著作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杜威的教育观集中体现于他的“教育即自然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如3方面的内容:

(一)教育即生长。杜威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有人对此提出疑义,认为生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向。例如,一个人开始从事盗窃行为,按照这个方向生长,一般说来,经过实践,也许会成为一个很熟练的大盗。因此,只说生长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出生长所进行的方向和生长所向往的目的。杜威驳斥了这一反对意见。他指出,一个人有可能生长成为熟练的强盗、恶棍和腐化的政客,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就教育即生长、生长即教育的观点来看,问题就在于这种生长的方向是促进还是阻碍生长?这种生长的形式是创造更多的生长的条件,还是制造各种障碍,使按照某一特殊方向生长的人失去在新方向继续生长的时机、刺激和机会呢?某个特殊方向的生长,1

对于那些唯一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开辟途径的态度和习惯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只有当按照特殊方向的发展有助于继续生长时,才符合教育即生长的标准。

(二)教育即改造。杜威在他的教育另一专著《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也就是说,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可见,在杜威看来,生长的理想应归结成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的作用,它就达到了这个目的。无论是婴儿、青年还是成人,他们的经验对教育的作用,都处于相同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任何一个阶段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杜威由此得出一个关于教育的专门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生长的能力。”

(三)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关于生活与发展,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从教育的角度,从儿童和成人生活的特征来看,所谓的发展,就是将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含活动的技能、明确的兴趣和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儿童具有特别的能力,忽视这个事实,将会阻碍儿童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展或导致其畸形发展。而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环境,在环境的改造中引起许多新的刺激,新的刺激又指导他的各种能力,促进它们不断发展。忽视这个事实,发展就会受阻,适应环境就成了完全被动的。因为儿童与成人都在发展,所以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生长与不生长,而是由于儿童与成人的情况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生长方式不同。他们的生长方式各有其优越性。关于专门应付特殊的科学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儿童应向成人方面发展。对于同情的好奇心、不偏不倚的敏感性以及坦率的胸怀,成人应向儿童学习。

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是指经验的生长、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是指在生活过程中使经验得到自然增长。教育即经验的自然发展。可见,杜威的教育观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杜威所指的“经验”与传统教育的“知识”概念不同。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为他的教育观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经验论的基石。关于经验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道:“经验包含着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这个意义用'实验'这个术语来表达就更清楚了。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然后它回过来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经验的这两个方面的联结,可以测定经验的效果和价值。”可见,单纯的活动并不构成经验,只有当我们对事物的作用与我们所享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后的联系时,行为才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承受的结果才变成教训,并由此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形成经验。从这里我们可以

得出两个与教育有关的结论:(1)经验是一种主动而又被动的事情;(2)估量某种经验的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认识经验所引起的种种关系或连续性。当经验已经是积累性的经验,或者有点价值、有点意义时,才含有认识作用。之所以说它们与教育有关,是因为由此而引出一个问题,即学生在学校里扮演的角色问题。

杜威的“经验“既来自活动,又回到活动,并由此而产生教育意义。他指出:“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就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作用。经验和教育不能直接地等同起来,因为有些经验是不利于教育的。任何对经验的继续生长起着抑制或歪曲作用的经验,都是不利于教育的。”杜威把经验的这一原则应用于教育,指出教育者的主要责任在于,不仅要了解周围条件形成实际经验的一般原理,而且也要认识到在实际上哪些周围事物有利于引导经验的继续生长。最主要的是他们应当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中汲取一切有助于形成有价值经验的东西。同时,须选用现有经验范围内有希望、有可能引起新问题的教材,因为这些新的问题通过新的观察和判断的方法的透视,能扩大后来的经验,这也是教育者的责任。教育者决不能把已获得的经验看作固定财产,而应该看作是为开辟新的经验领域,从而对现有的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机智运用提出新的要求的一种媒介和工具。

在教学方面,杜威提出了当时轰动一时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是他从哲学的认识作出的推论,也是他从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杜威的理论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特别是他的“从做中学”教学原则对于培养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是很适用的。但却不能满足培养高技术产业工人要求的需要。客观影响了教育的周期,延长了教育年限,这与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加深、加大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的思想不统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种理论指导下,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缺乏生命力。

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主张从做中去学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以教科书、课堂、教师为中心,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主动精神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上要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让儿童有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在自身活动中去学习。他说:“直接由经验获得的知识最有影响于行为。”他主张建立为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把学问和社会运用、理论与实际工作和对所做工作的意义的认识融为一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从间接经验(知识)开始的,然而书本上理性认识仍然来源于感性认识,归根结底离不开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掌握知识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做中学”原则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再根据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杜威主张,儿童所做的内容,主要是那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生动有趣的、能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这就是他所提倡的“活动课程”。他认为儿童是从经验中学习的,学校应该让学生进行烹调、手工、缝纫等活动,以便获得知识和技能。然而传统的教材是“把事物归了类,并不是儿童经验的事情”。为此,教材必须选自实际生活,要与社会、工业发展需要相联系,并且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结构,力主“学”、“做”结合,突出培养学生能力、技术训练和就业准备。

“从做中学”原则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中,他认为“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就是根据目的,应用智力指导的动作方法”,“教学方法所应对的问题是如何寻得一种材料使儿童从事有目的、有作用、有兴趣的活动”。为此,杜威认为教材与教法同属于指导如何达到一定学习目的的途径,二者统一于“做”的活动,教学不应简单地注入知识,而是如何寻求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诱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强调选择教学方法一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要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他还重视学习兴趣的作用,他说“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认为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当儿童对学习有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专心致志并愉快地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强调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

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实施就是为了创设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认为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手段。杜威曾说,“主要是气氛上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显得更亲切和民主化”,“传统的教育只能训练儿童恭敬、服从、小心从事,课业缺乏目的性,这种教育只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民主的社会里,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个性,如独立性、主动性、富于智慧„„”所以强调在教学活动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这和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相一致的。

这里仅从基本教育观,教学论等方面阐述了杜威的一些教育思想,当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著作中的教育论断不限与此,他还有关于思维,课程,认识论等等方面的论述,限于我对该著作的认识和接受水平,不敢枉加评述。书中确实有些感觉晦涩的东西,我想不是我一时半会就能真正把握的,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揣摩。虽然感觉书中的一些观点有些偏激了,但对我们重新审视整个教育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对我们今后研究教育科学,从事教育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朱国仁,民主主义社会的学校道德教育———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4]李德生 赵盾,简析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哈尔滨: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

下载《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第十七章课程中的科学尽管杜威一直强调教育无目的,在我看来他所说的无目的最终还是有其归宿,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此十七章重点......

    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讲义 杜威的代表著《民主主义和教育》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他在芝加哥实验学校实验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教育思想。该书被誉为教育的经典......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本书中,杜威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刘孔烽 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而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我认为,要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教育哲学之我见 要谈教育哲学,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教育哲学,哲学以最简洁最基本的形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延伸到教育哲学即以最基础的方式来思考整个教育世界,然而,为什么需要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的教育观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约翰·杜威是20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美国哲学家。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他的思想基础是“民......

    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物理102汤晓绍10180230 第一部分:全书总体感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