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院201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个性)
教育学院201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教育学与教育史
1.《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现代教育论》(第二版),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基础》(第八版),[美]奥恩斯坦、丹尼尔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哲学导论》(第二版),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民主主义与教育》,[美]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高等教育哲学》,[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7.《高等教育理念》,[英] 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美] 伯顿•克拉克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9.《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曲士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外国高等教育史》(修订版),黄福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
1.帕尔默著(2005)《教学勇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碧美著(2003)《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范梅南著(200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课程出版社。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2003)《教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佐藤学著(2003)《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6.泰勒著(1992)《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7.舍恩著(2007)《反映的实践者》,教育科学出版社。
8.帕克、哈斯著(2004)《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第7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教育学综合1.《现代教育学基础》,(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哲学》,张楚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高等教育理念》,(英)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英语(仅针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项目和高级教育行政管理博士生项目)
1.《Higher Learning》, Derek Bo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Altbach, Philip, etc, second edition John Hopkins Press 2005.3.《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4.China Daily(中国日报英文版)
5.Higher Education(英文杂志)
第二篇: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简称教育学考试)是我院为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院的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各部分所占分值
教育学原理
约 120 分
中外教育史
约 100 分
教育心理学
约
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小题,每小题分,共 90 分
辨析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简答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分析论述题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
Ⅲ.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学的价值
二、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概述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教育功能的实现
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五、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二)学生
(三)师生关系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回顾
(二)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三)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四)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含义
2、课程理论流派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二)课程的组织
1、课程目标
特征;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2、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教材。
3、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4、课程实施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5、课程评价
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学业评价与测量;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2、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3、我国课改的未来发展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课改的内容。
八、教学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1、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的含义;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教学的功能;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教学理论的一般概念;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二)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的依据。
2、教学设计的模式和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设计常用模式。
3、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三)课堂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概说
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的特征。
2、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
3、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 讲述;对话;指导策略。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现代德育概念
3、对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理解
(二)现代德育过程概述
1、德育过程的概念
2、德育过程的本质
3、德育过程的结构
(三)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
1、思想品德的内涵
2、思想品德的外延
(四)现代德育课程
1、德育课程概念
2、德目主义
3、全面主义
4、认识性德育课程
5、活动性德育课程
6、隐性德育课程
7、隐性德育课程特征
(五)现代德育方法与模式
1、德育方法的概念
2、德育模式
3、西方几种主要德育模式
价值辨析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社会行为;完善人格模式。
(六)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
1、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2、英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3、日本学校德育的特点
中国教育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国学与乡学;大学与小学;家庭教育。
(三)“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一)私人讲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二)齐国的稷下学宫
(三)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六书—“六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四)孟子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五)荀子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六经”的传授;“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六)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七)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八)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九)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二)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三)察举制度
(四)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五)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一)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二)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三)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四)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五)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二)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三)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一)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二)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三)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 “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近代教育的起步
(一)教会学校的兴办
(二)洋务教育的创办与教育近代化的开启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留学教育的兴起: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三)“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 “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三)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五)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六)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七)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四)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五)1922 年“新学制”;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一)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二)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三)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四)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二)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三)群众教育
(四)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五)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外国教育史
一、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外国近代教育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3、德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
4、俄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5、美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
6、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三、外国现代教育
(一)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 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 ;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 《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
4、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 20 世纪 60 年代的教育改堇;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5、日本教育的发展 世纪初期至 20 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6、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 世纪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1977 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1、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股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智能差异与教育
2、人格差异与教育
3、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4、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1、学习的基本含义
2、学习的分类体系
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一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一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
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五)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
2、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分类
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自由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建构(一)知识及知识建构
1、知识及其类型
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二)知识的理解
1、知识理解的类型
2、知识理解的过程
3、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三)错误概念的转变
1、错误概念的性质
2、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4、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1、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2、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六、技能的形成(一)技能及其作用
1、技能及其特点
2、技能的类型
3、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2、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1、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一)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1、学习策略的概念
2、学习策略的结构(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注意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3、复述策略
4、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元认知及其作用
2、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1、时间管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一)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2、多元智力理论
3、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1、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
2、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社会规范的遵从
2、社会规范的认同
3、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1、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3、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1、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2、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的主要类型;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教育观察的含义
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界定研究闾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检核表。
五、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
2、问卷的构成3、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三)访谈调查
1、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2、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3、访谈调查的过程
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四)测量调查
1、测量调查的含义
2、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四)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七、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八、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1、教育叙事研究内涵
2、教育叙事研究特点
3、教育叙事研究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程序
(三)教育叙事研究注意事项
1、故事真实性
2、多元描述故事
3、诠释故事
九、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L、资料整理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步骤:审核;分类;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2、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
2、定性分析的过程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十、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第三篇: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人工智能题库
中南大学智能控制题库
第一章 概论
1.试从学科和能力两个方面说明什么是人工智能。
2.哪些思想、思潮、时间和人物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4.为什么能够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
5.目前人工智能学界有哪些学派?它们的认知观为何?
6.自动控制存在什么机遇与挑战?为什么要提出智能控制?
7.简述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并说明人工智能对自动控制的影响。
8.傅京孙对智能控制有哪些贡献?
9.什么是智能控制?它具有哪些特点?
10.智能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为何?它与传统控制器有何异同?
11.智能控制学科有哪几种结构理论?这些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12.为什么要把信息论引入智能控制学科结构?
13.人工智能不同学派的思想在智能控制上有何反映?
第二章 知识表示方法
1.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和语义网络法的要点是什么?它们有何本质上的联系及异同点?
2.设有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来到河边,打算乘一只船从右岸渡到左岸去。该船的负载能力为两人。在任何时候,如果野人人数超过传教士人数,那么野人就会把传教士吃掉。他们怎样才能用这条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
3.利用下图,用状态空间法规划一个最短的旅行路程:此旅程从城市A开始,访问其他城市不多于一次,并返回A。选择一个状态表示,表示出所求得的状态空间的节点及弧线,标出适当的代价,并指明图中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
4.试说明怎样把一棵与或解树用来表达下图所示的电网络阻抗的计算。单独的R、L或C可分别用R、jωL或1/jωC来计算,这个事实用作本原问题。后继算符应以复合并联和串联阻抗的规则为基础。
5.试用四元数列结构表示四圆盘梵塔问题,并画出求解该问题的与或图。
6.用谓词演算公式表示下列英文句子(多用而不是省用不同谓词和项。例如不要用单一的谓词字母来表示每个句子)。
A computer system is intelligent if it can perform a task which,if performed by a human, requires intelligence.7.把下列语句表示成语义网络描述:
(1)All man are mortal.(2)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3)All branch managers of DEC participate in a profit-sharing plan.8.作为一个电影观众,请你编写一个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剧本。
9.试构造一个描述你的寝室或办公室的框架系统。
10.试用一阶谓词描述下列自然语言:
(1)公民有受教育和劳动的权利。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每个人都有父母。
(4)我将在适当的时候到贵校访问。
第三章 搜索推理技术
1.什么是图搜索过程?其中,重排OPEN表意味着什么,重排的原则是什么?
2.试举例比较各种搜索方法的效率。
3.化为子句形有哪些步骤?请结合例子说明之。
4.如何通过消解反演求取问题的答案? 5.什么叫合适公式?合适公式有哪些等价关系?
6.用宽度优先搜索求下图所示迷宫的出路。
7.用有界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求解下图所示八数码难题。
8.应用最新的方法来表达传教士和野人问题,编写一个计算机程序,以求得安全渡过全部6个人的解答。
提示:在应用状态空间表示和搜索方法时,可用(Nm,Nc)来表示状态描述,其中Nm和Nc分别为传教士和野人的人数。初始状态为(3,3),而可能的中间状态为(0,1),(0,2),(0,3),(1,1),(2,1),(2,2),(3,0),(3,1)和(3,2)等。
9.试比较宽度优先搜索、有界深度优先搜索及有序搜索的搜索效率,并以实例数据加以说明。
10.一个机器人驾驶卡车,携带包裹(编号分别为#
1、#2和#3)分别投递到林(LIN)、吴(WU)和胡(HU)3家住宅处。规定了某些简单的操作符,如表示驾驶方位的drive(x,y)和表示卸下包裹的unload(z);对于每个操作符,都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和结果。试说明状态空间问题求解系统如何能够应用谓词演算求得一个操作符序列,该序列能够生成一个满足AT(#1,LIN)∧AT(#2,WU)∧AT(#3,HU)和目标状态。
11.什么是估价函数?它在搜索算法中有何作用?
12.把下列句子变换成子句形式:
(1)
(2)
(3)
(4)
13.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有哪几种推理方式?各自的特点为何?
14.为什么需要采用系统组织技术?有哪几种系统组织技术?
15.什么是产生式系统?试述其组成部分的功用?
16.研究不确定性推理有何意义?有哪几种不确定性?
17.单调推理有何局限性?什么叫缺省推理?非单调推理系统如何证实一个节点的有效性?
18.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不确定推理或非单调推理? 19.下列语句是一些几何定理,把这些语句表示为基于规则的几何证明系统的产生式规则:
(1)(2)(3)(4)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各对应角相等。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各对应边相等。
各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第四章 递阶控制系统
1.递阶智能机器一般由哪几段组成?试简述各级的结构。
2.智能机器是什么?试述与智能机器有关概念的定义。
3.递阶控制有哪些特点?萨里迪斯对智能控制哪些方面做出贡献?
4.智能控制各级的结构为何?
5.递阶控制的组织级有哪些功能?在组织级分析上,它与概率理论有何关系?
6.递阶控制的协调级有何功能?在协调级分析上,它与Petri网理论有何关系?
7.递阶控制的执行级有何功能?在执行级分析上,它与信息熵有何关系?
8.从熵的角度出发,说明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9.递阶控制的应用情况如何?试举例说明递阶控制的应用。
第五章 专家控制系统
1.什么叫专家系统?它具有哪些特点与优点?
2.专家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作用为何?
3.建造专家系统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4.专家系统程序与一般的问题求解软件程序有何不同?开发专家系统与开发其他软件的任务有何不同?
5.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其结构为何?
6.在设计专家系统时,应考虑哪些技术?
7.用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证明下述推理的正确性:
已知
狗都会犬叫和咬人
任何动物犬叫时总是吵人的 猎犬是狗
结论
猎犬是吵人的
8.专家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9.什么叫做专家控制和专家控制系统?
10.对专家控制系统有哪些要求?它应遵循哪些设计原则?
11.试给出专家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举例说明专家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12.专家控制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13.举例说明专家控制器(系统)的软件结构和知识作用。
14.举例说明机器人规划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本规划系统与专家控制系统的关系。
15.专家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6.专家控制系统的应用前景如何?
第六章 递阶控制系统
1.什么是模糊性?它的对立含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什么是模糊逻辑?它与二值逻辑有何关系?
3.模糊控制与专家系统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4.什么是模糊集合和隶属函数?模糊集合有哪些基本运算?满足哪些规律?
5.什么是模糊推理,它有哪些推理方法?
6.什么叫模糊判决,常用的模糊判决方法有哪些?
7.设为模糊逻辑变量,试求下式模糊逻辑函数的合取和析取:
8.考虑语言变量hot,若把此语言变量定义为:
试确定“Not So Hot”,“Very Hot”及“More Or Less Hot”的隶属函数。
9.应用解模糊方法求出模糊集A的值。模糊集A定义为:
10.模糊控制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1.常用的模糊控器有哪些?试比较深入地分析其中的两种模糊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和特点。
12.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3.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则的形式为何?试举例建立模糊规则。
14.模糊控制器有哪几种设计方法?
15.试用MATLAB为下列两系统设计模糊控制器,使其稳态误差为零,超调量不大于1%,输出上升时间。假定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
(2)
16.某个模糊逻辑控制器具有以下三条模糊控制规则:
规则1:If X是A1和Y是B1,then Z是C1
规则2:If X是A2和Y是B2,then Z是C2
规则3:If X是A3和Y是B3,then Z是C3
各输入和输出的隶属函数如下:
设模糊变量X和Y的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x0和y0,并设x0=3,y0=6,X,Y和Z是离散论域,即x,y,z=1,2,„。试求:
(1)利用推理中max-min复合规则,用Rp为模糊隐含,求合成控制动作。
(2)求出最终输出隶属函数。
17.对某种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查评估。现随机选出5个产品x1,x2,x3,x4,x5进行检验,它们质量情况分别为:
x1=80,x2=72,x3=65,x4=98,x5=53 这就确定了一个模糊集合Q,表示该组产品的“质量水平”这个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
试写出该模糊集。
18.设有下列两个模糊关系:
试求出R1与R2的复合关系R1○R2。
19.举例说明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第七章 神经控制系统
1.人工神经网络为什么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广泛应用领域?
2.简述生物神经元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主要学习算法。
3.考虑一个具有阶梯型阈值函数的神经网络,假设
(1)用一常数乘所有的权值和阈值;
(2)用一常数加于所有权值和阈值。试说明网络性能是否会变化?
4.构造一个神经网络,用于计算含有2个输入的XOR函数。指定所用神经网络单元的种类。
5.假定有个具有线性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即对于每个神经元,其输出等于常数c乘以各输入加权和。
(1)设该网络有个隐含层。对于给定的权W,写出输出层单元的输出值,此值以权W和输入层I为函数,而对隐含层的输出没有任何明显的叙述。试证明:存在一个不含隐含单位的网络能够计算上述同样的函数。
(2)对于具有任何隐含层数的网络,重复进行上述计算。从中给出线性激励函数的结论。
6.试实现一个分层前馈神经网络的数据结构,为正向评价和反向传播提供所需信息。应用这个数据结构,写出一个神经网络输出,以作为一个例子,并计算该网络适当的输出值。
7.有哪些比较有名和重要的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算法?试举例介绍。
8.神经学习控制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结构为何?
9.神经自适应控制有哪几种类型?试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10.神经直接逆模控制和神经内模控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1.试述神经预测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算法。
12.多层神经控制和分级神经控制有何异同点?试比较之。
13.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集成有何优点?模糊神经控制已有哪些方案?
14.举出一个你知道的神经控制系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效果。
第八章 学习控制系统
1.什么是学习控制、学习系统和学习控制系统?
2.为什么要研究学习控制?学习控制与自适应控制有何区别?
3.学习控制有哪些主要方案?试述它们的控制机理。
4.以机器人系统为例,试分析学习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
5.试举例分析一个在线学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6.自学习模糊神经控制系统是基于学习机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集成。举例介绍自学习模糊神经控制模型,并分析其控制算法。
第九章 其它智能控制
1.什么是仿人控制?其实质为何?
2.试介绍仿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举例说明仿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实现。
4.什么是进化计算?它的出发点是什么?
5.遗传算法的实质是什么?试述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步骤。6.什么是进化控制?简介进化控制的工作原理。
7.如何对进化控制进行形式化描述?你认为有别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进化控制吗?说明。
8.以移动机器人的控制为例,分析进化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探讨其控制算法。
9.什么是人工免疫系统和免疫控制?
10.免疫控制系统的结构为何?试举例说明免疫控制器的结构,分析免疫控制器的设计。
11.你认为混沌控制和容错控制是否应属于智能控制?为什么?
第十章 智能控制的应用与研究展望
1.智能控制有哪些应用领域?请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2.智能控制应用研究的现状如何?它有哪些重要进展?
3.当前智能控制应用研究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解决办法?
4.你如何评价智能控制的现状?
5.对应于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反映了不同学派的集成和容他性。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6.你对智能控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有何看法?试说明之。
7.你认为还有哪种控制可以归类于智能控制?为什么?
8.请您对《智能控制》课程建设和教学提出建议。
第四篇:2013南京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翻译二
Books are to mankind what memory is to the individual.They contain the history of our race, the discoveries we have made,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ages.They picture for us the marvels and beauties of nature, help us out of difficulty,comfort us in sorrow, change hours of tiredness into moments of delight, fill our minds with good ideas and happy thoughts,and lift us out of and above ourselves.这是翻译
书籍对于人类的作用就如同记忆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书籍包容了我们人类的历史、我们已有的发现、我们世世代代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书籍为我们描绘出奇妙的事物和大自然的美景,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安抚我们的忧伤,将空虚乏味的日子改换为欢乐时光,书籍用好主意和幸福思想填充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自己并且超越自我。
第五篇: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必读书目
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必读书目
一、中国刑法学部分
1、陈兴良著:《刑法哲学》
2、余振华著:《刑法违法性理论》
3、吴振兴著:《罪数形态论》
4、张明楷著:《法益初论》
5、邱兴隆著:《刑罚根据论——关于惩罚的哲学》
6、赵秉志著:《犯罪总论问题探索》
7、赵秉志著:《刑罚总论问题探索》
8、甘添贵等:《共犯与身份》
9、洪福增著:《刑法理论之基础》
10、洪福增著:《刑事责任之理论》
11、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下)
12、高铭暄主编:《新型经济犯罪研究》
13、甘添贵著:《体系刑法各论》(第一卷、第二卷)
二、外国刑法学部分
1、【德】李斯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
2、【德】耶赛克等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
3、【日】大塚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
4、【日】泷川幸辰著、王泰译:《犯罪论序说》,载《刑法论丛》第3、4卷
5、【日】大塚仁著、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
6、【日】川端博著、余振华译:《刑法总论二十五讲》
7、【法】斯特法尼等著、罗结珍译:《法国刑法总论精义》
8、【意】帕多瓦尼著、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
9、【苏】特拉依宁著:《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
10、【俄】库兹涅佐娃等主编、黄道秀译:《俄罗斯刑法教程》(总论)上、下卷
11、【日】前田雅英著、董璠舆译:《日本刑法各论》
12、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
13、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二版)
14、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
(说明:以上黑体标记的为精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