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通信原理》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大纲

时间:2019-05-15 11: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航《通信原理》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航《通信原理》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大纲》。

第一篇:北航《通信原理》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大纲

北航《现代通信原理》博士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有扎实的概率统计、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通信电路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方法和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三、考试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考试内容

1.基本概念与知识

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香农信道容量公式及信息论基础知识。

2.模拟调制传输

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描述模拟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方法,线性调制的一般模型和抗噪声性能分析。

3.编码调制

脉冲编码调制、自适应差分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的原理和方法,量化噪声的分析和减低措施。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原理和帧同步原理。

4.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基带数字信号传输原理,传输码型、无失真传输条件、部分响应、伪随机序列的产生和扰码以及时域均衡等概念,信号功率谱的计算及传输差错率分析。

5.数字信号载波传输

数字信号载波传输的各种调制方法和最佳接收原理,重点是各种多进制数字调制和恒包络调制原理。

6.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和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编译码方法;卷积码基本概念及编译码方法。

第二篇:通信原理大纲

第二章 模拟调制系统概述

一、概述

 调制:使调制信号f(t)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或几个)参数,使这些参数随f(t)的规律变化。

 载波可以是正弦波或脉冲。前者称为连续波调制。已调信号表示为

(t)= A(t)cos(0(t)+(t)) 对A(t)、0和(t)的调制称为调幅、调频和调相。调频和调相统称角度调制。 当上述的f(t)为数字信号时,称为数字信号的模拟调制。 信号调制的目的:

 提高频率,易于辐射:辐射天线通常需要大于信号波长的1/10(如1/4波长)。如果频率太低,将无法提供合适的天线;  改变信号带宽,与信道特性匹配;  实现信道复用;  实现频率分配;

 改善系统性能:如宽带调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二、幅度调制(AM)1.定义及模型

 调幅指用调制信号f(t)控制载波C(t)的振幅,使已调波的包络按照f(t)的规律先行变化的过程。

设载波为 C(t)= A0 cos(0t+0)则已调信号为 AM(t)= [A0 + f(t)]cos(0t+0) AM的数学模型:

设 f(t) F(),由傅里叶变换(过程略)得

ej0ej0AM()[2A0(0)F(0)][2A0(0)F(0)]22 是冲激函数:(x)dx1,(x)0当x0

 当初始相位 =0时,AM()A0[(0)(0)][F(0)F(0)]

 图例:f(t)的波形及波谱;A0+f(t)的波形及波谱;载波cos(0t)的波形及波谱;

12已调波形 AM(t)的波形及波谱。2. 若干要点:

(1)调幅过程使原始信号f(t)的频谱F()搬移了0,且调制频谱中包含了载频分量

A0[(0)(0)]

和边带分量1[F(0)F(0)] 两部分。2(2)AM波的幅度谱|()|是对称的。>0和<-0部分称为上边带,-0<<0部分称为下边带。

(3)AM波占用的带宽是消息带宽Wm的2倍,即2Wm。(4)为使AM不失真,还必须:

(a)| f(t)|MAXA0以确保A0+ f(t)0,否则上下包络线交叉部分相位反转,出现过调制。(b)0>>Wm,Wm为f(t)的消息带宽。否则AM()的两个下边带交叉,包络失真。

3.例:正弦调制。

设f(t)为正弦信号f(t)= Am cos(mt+m),则已调信号

AM(t)= [A0 + f(t)]cos(0t+0)

= [A0 + Am cos(mt+m)]cos(0t+0)= A0 [1+ AM cos(mt+m)]cos(0t+0)其中 AM = Am /A0 称为调制度或调制指数。为避免过调制,必须AM 1。f(t)的等价频谱为(由傅里叶变换得到,过程略)

F()Am[(m)ejm(m)ejm

代入

ej0ej0AM()[2A0(0)F(0)][2A0(0)F(0)]22 得

AM()A0[(0)ej(0)ej]Am[(0m)ej(0m)ej]ej

00mm02Am[(0m)ejm(0m)ejm]ej02简化起见,设 0 = m = 0,AM(t)和AM()如图所示。载频0,上边频 (0+m),下边频 (0-m)。总平均功率

2PAMAM(t){[A0f(t)]cos(0t0)}2Acos(0t0)f(t)cos(0t0)2A0f(t)cos(0t0)第1项:为

12A0 220222

1第2项:考虑到 cos2(0t0)[1cos2(0t0)]

21而 cos2(0t0)0故第2项为f(t)2

2第3项:若中没有直流分量,f(t)0 故 PAM记 PA01f(t)2。22A01(载波功率),Pff(t)2(边带功率),则 22PAMPcPf

4.AM的调制效率

 定义:已调波的效率 AMPfPAMf2(t)Af(t)202

 对正弦调制f(t)= Am cos(mt+m),11212f(t)2Amcos2(mtm)Am 22412Am2AM4故 AM 212122AMA0Am24Pf1当调制度 =100%时,最大可能效率 AM(33.3%)

3三、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

 AM调制效率低下是其主要缺点,其中不带有用信息的载波消耗了大半功率。

考察 AM(t)= [A0 + f(t)]cos(0t+0)若能让 A0 = 0,载波功率将被完全抑制,AM1。

ej0ej0F(0)]此时:DSB(t)= f(t)cos(0t+0),DSB()F(0)] 221若令 0 = 0,得 DSB(t)= f(t)cos0t,DSB()[F(0)F(0)]

2图例:f(t)的波形及频谱;载波cos0t的波形及频谱;抑制后的已调波DSB(t)的波形及频谱。

四、角度调制

 使载波相位角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产生变化的过程称为角度调制。角度调制过程中,载波的振幅始终保持不变。

 角度调制分为相位调制(PM)和频率调制(FM)。调频用于广播、遥感等领域,PM主要用于PSK等间接应用。

 与AM相比,FM抗干扰性强,电声指标高,发射机效率高,但设备成本较为昂贵。

 角调波可定义为具有恒定振幅A和瞬时相角的正弦波 (t)= Acos[(t)]。

其中(t)为时间函数,(t)和 (t)有下列关系:(t)1.调相波

 若角调波的瞬时相位角(t)与调制信号f(t)呈线性关系,则称之为调相波(PM波)。此时:

PM(t)= 0t+ 0 +Kp f(t)其中,0载频固定频率;

0载频起始相位角;

Kp比例常数(调制常数),描述调制器的灵敏度,单位弧度/伏特; Kp f(t)瞬时相位偏移,最大值记为PM(t)= Kp| f(t)|MAX

 调相波的瞬时角频率 PM(t)dPM(t)df(t)0Kp dtdtd(t)dt故调相波的表达式为 PM(t)= Acos(0t+0 +Kp f(t)) 若f(t)为单频信号(单音调制)f(t)= Am cosmt,则

PM(t)= Acos(0t+0 +Kp Am cosmt)= Acos(0t+0 +PM cosmt)称PM=Kp Am为调相指数。对单音调制,显然有PM(t)= PM。 注意到PM只取决于调制信号f(t)的幅度,与载波频率无关。2.调频波

 若角调波的瞬时频率(t)与调制信号f(t)呈线性关系,则称之为调频波(FM波)。此时:

(t)= 0+ Kf f(t)其中,0载频固定频率;

0载频起始相位角;

Kf比例常数(调制常数),描述调频器的灵敏度,单位弧度/伏特秒; Kf f(t)瞬时频率偏移,最大值记为: = Kf| f(t)|MAX

 由于 (t)(t)dt0t0Kff(t)dt

FM波的表达式 FM(t)Acos(0t0Kff(t)dt) 若f(t)为单频信号(单音调制)f(t)= Am cosmt,则

FM(t)Acos(0t0KfAmmsinmt)

Acos(0t0FMsinmt)称FMKfAmm为调频指数。

对单音调制, = AmKf,故 FM3.PM和FM的转换关系

m

 考察 PM(t)= Acos(0t+0 +Kp f(t))

(I)

和 FM(t)Acos(0t0Kff(t)dt)

(II)将 g1(t)f(t)dt)作为调制信号代入(II)式得

(t)Acos(0t0Kfg1(t))

是关于信号g1(t)的调相波。将g2(t)df(t)作为调制信号代入(I)式得 dt(t)Acos(0t0Kpg2(t)dt)

是关于信号g2(t)的调频波。

 因此,将经过积分器的结果进行调相,可以获得对的调频信号; 4.窄带调频(NBFM) 由FM(t)Acos(0t0Kff(t)dt)知,调频波的最大相位偏移

FMKf|f(t)dt|MAX

当 FM<<1时,有cos1,sin 展开(II)式:

FM(t)Acos(0t0Kff(t)dt)Acos(0t0)cosKff(t)dtAsin(0t0)sinKff(t)dt Acos(0t0)AKff(t)dtsin(0t0)称为窄带调频NBFM。FM 的取值可以是0.2、0.5、/6 等。 当的频谱范围为Wm时,NBFM的频宽为2Wm,类似于AM。5.宽带调频(WBFM)

 在单音调制情况下,设f(t)= Am cosmt,则

FM(t)Acos(0tFMsinmt)A[cos0tcos(FMsinmt)sin0tsin(FMsinmt)]...(傅里叶展开)AJn()cos[(0nmt)]n

(1)m(/2)2mnJn()(第二类n阶贝塞尔函数)m!(mn)!m0作傅里叶变换得FM()AJn()[(0nm)(0nm)]

n 可见,WBFM的频谱包含了载频分量以及无穷多个边频分量。边频对称分布在载频两侧,频率间隔m。 图例。

 若将FM信号的有效频谱取到+1次边频,考虑到频率分布间隔为m以及上下边频,总带宽为

 WFM2(+1)m = 2(m + m) 又 m

1 故 WFM2(m)2(1)称为卡森准则。 当 <<1时,WFM2m,为NBFM;当 >>1时,WFM2,为WBFM。 讨论:在实际系统中采用更为宽松的公式 WFM2(+2m)。例如FM广播允许的最大频偏 f =75kHz,最高调制频率fm = 15kHz。则带宽

B=2(f +2 f m)= 210(kHz)实际采用了200kHz(0.2MHz)。

第三章 信源编码

一、概述

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通过A/D转换,将原始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时间离散和值离散的数字信号。

 数字信号的压缩编码:降低信息冗余,提高传输效率。1.信源编码的数学模型

 信源可以用随机过程建模,随机过程的特性依赖于信源特性。2.信源编码的主要方法

 目的: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信息冗余度,提高符号的平均信息量(信源熵)。

 过程:寻求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压缩方法,同时确保能够无失真地恢复原来的符号序列。(1)匹配编码

 根据编码对象出现的概率分配不同长度的代码以保证总的译码长度最短。典型的算法是Huffman算法。

 概率分布可以有两种方法构造:采用先验的数学模型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拉普拉斯分布等;或根据实际情况统计得到。 匹配编码是信源编码中最重要的方法。(2)预测编码

 利用信号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未来信号的可能状态,对预测误差进行编码(如语音、图像等的传输)。(3)变换编码

 利用信号在不同函数空间分布规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变换函数将信号从一种信号空间转换到另外一种更有利于压缩编码的信号空间中表示。常用的变换函数如离散傅里叶变换、Walsh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在图像编码中得到应用。(4)识别编码

 分解文字、语言、图像的基本特征,与样本集作对照识别,选择失真最少的样本编码传送。3.编码定理

 定理(编码定理,Shannon 1948):一个熵为H的信源,当信源速率为R时,只要R>H,就能以任意小的错误概率进行编码。反之,如果R

 定理并未给出编码算法以及如何达到预期的方法。

 可以证明,二进制Huffman编码的平均码长R=P(x)L(x)有

H(x)RH(x)+1 对长度为n的信源字符,有H(x)RH(x)+1/n 故当n足够大时,R可以任意接近信源熵。

4.信源编码与失真量

 模/数转换失真:是一类不可避免的失真。由于抽样值为模拟量,需要无穷多个比特来进行无失真描述,在实际系统中不可能实现。

 编码失真:建立信号x与其恢复信号x’之间的距离 d(x,x’)作为编码失真的度量。如海明距离、平方失真等等。

二、抽样定理

1.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 低通信号:信号频带在 0 ~ m之间,称为截止频率为m的低通信号。 定理:在m(角频率rad/s)以上没有频谱分量的低通带限信号,可由其在时间上间隔 Ts/m(s)的等间隔点上的取值唯一确定。(证略) 设 m = 2fm,fm为信号的最高频率,则 Ts12fm,或 s2m。Ts2 称为Nyquist速率。对应的最大抽样间隔TsTs1。抽样速率 m2fmfs 抽样的最小速率s2m称为Nyauist间隔。

 定理的意义:一个连续信号具有的无限个点的信号值,可由可数个点的信号值描述,从而可以实现数字化表示。 多路复用:将多个信号的抽样值在时间上相互穿插形成。

 实际系统中,采取fs(2.5~5.0)fm以避免失真。例如:语音信号带宽fm=3300Hz,通常采取的抽样频率为8kHz。 抽样和信号恢复的基本过程:

 假设:信号是严格带限的;抽样使用理想冲激序列;用理想低通滤波器复原信号。

 过程模型。fs(t)f(t)T(t)f(t)(tnTs)

n 误差分析:折叠误差;孔径效应。2.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 带通信号:信号频带在 L ~ m之间时称为带通信号,W=L ~ m为信号的通频带。

 可以将带通信号视为 0 ~ m的低通信号处理,但造成频谱浪费。 定理:上述带通信号的最低抽样速率为 s(min)2m,m1LL其中 m(证略)

mLW 通常有 2m2sL m1m 例:求载波群信号 312 ~ 552(kHz)的抽样速率。 解:B = 552-312 = 240(kHz)f312mL1.31 B240fs下限2fm552k(Hz)m1

2fL624k(Hz)m故

fs上限

三、脉幅调制(PAM)

 PAM以时间离散的脉冲序列作载波信号对f(t)进行调制。f(t)对载波(脉冲)的振幅产生影响。

 理想的脉冲序列是冲激序列,实际中难以实现。

四、脉冲编码调制(脉码调制PCM)

 PCM是一个A/D过程,用于将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PCM过程先将连续的输入信号转换为在时间域和振幅域上都离散的量,再转换成数字编码进行传输。1.基本原理

 量化电平:将消息样本在振幅域上的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量化电平(分层)。每个样本的振幅值用“四舍五入”法近似为一个附近的量化电平值。分层越细,近似程度越高。

 抽样:按固定时间间隔测取信号样本的振幅值,并近似为一个在其附近的量化电平值。抽样越密,则可能的失真程度越低。

 编码:为量化电平设计一个编码方案。按照抽样时间序列获得的信号量化电平序列根据编码方案被转化为编码序列。获得的二进制编码序列称为信号的PCM波形(基带信号)。2.量化误差

 量化误差是PCM抽样量化的近似过程中产生的本原误差,在传输过程中无法消除。

 排除传输噪声和失真后,设 f’(t)= f(t)+ e(t)。e(t)是每次抽样量化产生的误差,称为量化误差或量化噪声。

 如将e(t)视为系统噪声,功率记为Nq,则输出信噪比

Sf2(t) 2NqPCMe(t)设量化为均匀量化,阶距=,则e(t)分布在 以认为量化噪声振幅在[之间。当<<|f(t)|MAX时,可2,]等概率分布,其分布密度 221(|e|)P(e)2

0 其他故e(t)的平均功率

Nq22212 ep(e)de2ede2122 直接的结论是:量化噪声功率与量化阶距的平方成正比。 例:单音调制f(t)= Am cosmt 设量化分层=N,则 故 AmN 222Am2Am N1N2AmN22信号平均功率 f(t) 28SN22/83222N 又 Nq,故输出信噪比 N/12212qPCM采用编码长度为n的二进制编码时,N=2n,代入上式得

S32n2 NqPCM2S310lg[22n]1.766n6n2 换算为dB值:2NqPCM/dB解释为:每增加一位编码长度,输出信噪比可以增加6dB。3.压扩技术

2 由Nq知,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与量化电平无关。因此输出信噪12比在信号电平较低的情况下有可能达不到传输要求。

 改进:实现非均匀量化,建立量化阶距与信号电平的相关性,在信号低电平区间减小,反之,在信号高电平区间增大。(1)压扩器方法

 在发送端,信号经压缩器处理后再进行均匀量化;在接收端,译码后的信号经反向的扩张器扩张。 图例:压扩器特性曲线。 图例:压扩过程复原图解。(2)数字压扩技术 4.量化电平的编码方案(1)自然码

 译码过程简单,但相邻数的海明距离有大于1的情形。出现比特差错时将造成较大的电平误差。(2)格雷码

 也称单位距离码,任何相邻数的海明距离都是1。

 格雷码与自然码的转换关系:设格雷码为(bi),自然码为(ai),则

bn1an1biai1ai(0in2)(3)折叠码

5.逐次比较编译码法

,an1bn1aibi1bi2...bi(0in2)

 例:用天平和7个砝码称重,砝码重量分别为64g,32g,16g,8g,4g,2g,1g。被测物放一边,砝码放另外一边。按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开始添加砝码,根据天平的倾斜情况决定当前的砝码是否保留在托盘上。比如被测物重81g时,将获得如下的试验结果:

81=641+320+161+80+40+20+11 从而获得7位二进制编码 1010001 若放弃1g的砝码,则可获得6位二进制编码,但误差加大了。

五、增量调制(M或DM或调制)1.预测编码

 根据过去的信号样值预测下一个样值,并且仅仅将预测值与现实样值(实测值)之差(预测误差)加以量化、编码后传输。

 若预测适当,可期望预测误差的幅度变化范围比信号自身的振幅变化范围下得多。故与一般PCM方法相比,传输预测误差所需比特数大大小于传输信号瞬时值的比特数。

 DM方法简单地将刚刚过去的信号样值作为预测值。2.调制

 调制是预测编码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将当前信号瞬时值f(t)与上一个抽样时刻的量化值fq(t-Ts)作比较,对差值的符号(正、负)编码,因此使用1bit的传输编码。差值为正时,fq(t)= fq(t-Ts)+ ,否则,fq(t)= fq(t-Ts)-。构造的fq(t)是一个阶梯函数。 图例。

 接受端收到一个1码时,将上一时刻的值升高一个量阶作为当前的译码输出;接收到一个0码时,动作相反。3.调制的量化误差

 调制的量化误差包括一般量化误差和斜率过载。

 一般量化误差(颗粒噪声):由于电平量化的近似引起的误差。 斜率过载噪声:由于输入信号的斜率过大,调制过程跟踪不及产生。 图例。

 fq(t)的最大斜率 =

df(t),为避免过载,必须。TSdtMAXTS 例:单音信号 f(t)= Asint,则

df(t)A。代入上式得:

dtMAXAfS 或 A ,其中f S为抽样频率,f为信号频率。TS2f结论:不发生斜率过载的临界过载电压与量阶和抽样频率fs成正比,与信号频率f成反比。

 当fs和一定时,随着f增大,允许的A将减小,不适合传输均匀频谱信号。 语音信号和单色电视信号的功率谱随频率平方增加下降,适用于调制。 将A2AfSff。由于A>>,为不致发生斜率过载,抽样 写成 S2f频率fs要比信号频率f高很多。4.调制的量化信噪比

 在没有过载时,设量化误差e(t)在- ~ + 之间均匀分布,则其概率密度为

1(|e|)P(e)2

0 其他 其平均功率即方差为

2Nqep(e)de

32

2功率在全频域均匀分布,功率谱近似为。

3fs接收端经过截止频率fm的低通滤波器后,噪声功率为 2fm Nq3fsA2 对单音信号,信号功率S。

22fs在临界过载条件下,A,代入上式得:S282ffs f2S此时,Nqfs3fs33220.042 ffmMAX8ffm可见,提高fs可明显提高信噪比。

S 讨论:若采用fs = 2f,且令f = fm,可求得:Nq32是很小的信噪比,MAX在大多数系统中不获支持。5.调制与PCM的比较

 抽样频率:PCM的fs根据抽样定理确定,一般情况下fs  2 fm;调制传送的是增量而非信号样值,抽样定理不成立,通常其fs要比PCM的大得多。 带宽:调制需要更大的带宽传送编码。

 量化信噪比:码元n=4~5时,PCM和调制的量化信噪比接近。n<4时,调制的量化信噪比较高;n>5时,PCM的量化信噪比较高。

 信道误码的影响:调制的一个码元代表一个量阶,一个误码只损失一个增量,故允许较高的信道误码率(10-3 ~ 10-4);PCM要求较低的信道误码率(10-5 ~ 10-6)。

 设备:单路调制比PCM简单。

 应用:PCM用于语音还原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调制用在容量小,还原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6.进一步的讨论:调制与PCM的结合-DPCM  对信号抽样值与预测值的差值(而不仅仅对符号的正负)进行量化编码。量化是多阶量化,因此编码是多位二进制编码。

第三篇: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

英语考试大纲

2012年6月

一、总述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由教育部批准并授权组织。凡具备教育部规定的申请博士学位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生报考的专业不同,但均参加统一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

为适应北京林业大学新阶段培养目标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科研活动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发表国际水准的英语科研论文的能力,研究生院经过数年的累积调研和数据分析,自2013年开始启用新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总分为100分。设有词汇、阅读、完型填空、翻译、写作五种题型, 不分时间段。考题以一般社交用语、人文知识、科普常识为语言素材、以一般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和科研活动为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社交、工作和科研的能力。

为帮助考生复习,我校2012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集》已经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废除。现模拟题集仍旧有十套样题,为原生题(选真实语料自行编写),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体会考试难度、了解考题的语言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英语,顺利通过考试,为入学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题型与分值分布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分为五部分。

1. 词汇:10分

共20题,每题0.5分。分为两个部分:

1)选择填空:第1-10题每句有一个词语为空白,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2)替换词语:第11-20题每句一个词语有下划线,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意思最相近的词语。

2. 阅读:39分

共24题。分为两个部分:

1)多项选择阅读:每题2分。阅读3篇400-450词的短文,内容为一般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2)复形阅读:共有两篇短文,第一篇4分。在一篇150-200词的科技短文中,有4个词语被抽出,考生从文章后面6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4项恢复文章原

形。第二篇5分。在一篇250词左右的短文中,有5个词语被抽出,考生从文章后面7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5项恢复文章原形。

3. 完型填空:15分

共15题,每题一分。在一篇200-250词的英语短文中,有15个空白。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4. 翻译:21分

共7题,每题3分。有2个40字左右的汉语句子译成英语。有5个30词左右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

5. 写作:15分

1题。根据题目要求写出至少300词的论述文。

三、考察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英语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试题五个部分具体考查目标如下:

1. 词汇:

考查考生的词汇量和用法。以教育部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表和六级词汇表为依据,考察词汇量为7000。在一般常用范围、较宽常用范围、要求识记三个层次内考查词义、固定搭配、构词法、上下文中的恰当使用,以及近义词的辨义,形态相似词的辨义。

2. 阅读:

考查考生阅读并理解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能力, 以及阅读速度,包括:  根据主题句和总结话语掌握文章的观点;

 根据特定的词语和篇章指示语掌握全文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和阐述观点的走向;

 据此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 结合自己的各种知识了解文章的蕴涵意义;

 据此判断作者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 准确理解文章的一些细节;

 利用语法知识和社会、科技等常识解决长句、难句的理解;

 综合各种知识、认知手段、阅读技巧、根据上下文推导出生词、短语的意义;

在科技文体中,能够根据上下文还原表示逻辑关系或在逻辑上有关联的特定词语;

在科技文体中,能够根据上下文还原表示语言功能(例如因果、程序、地点等)的词语;

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义还原缺失的语句。

3. 完型填空:

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

 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意义;

 根据上下文推断空白处的意义;

 根据上下文判断空白处的语法;

 分辨选项所提供词语的意义、用法。

4. 翻译:

考查考生的汉英双语互译能力。

英译汉的句子取自英语原版期刊、报纸、书籍。汉译英的句子取自汉语读物。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采用合乎汉语和英语习惯的句法结构重新构架句型,选取恰当的词语转换成新的句子。要求译文通顺、流畅,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与原文的语体、语气、感情色彩等文字特点相符。书写工整清楚,易于阅读。

5. 写作:

考查考生撰写微型论文的能力。

以考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学习情况、科研活动为话题,撰写初步的论述文体。要求考生努力达到:

 开门见山地提出明确的观点;

 以充分和鲜明的论据支持观点;

 谋篇布局合理,逻辑表达明晰;

 段落层次清楚,指代关系明确;

 句子结构正确,句型富于变化;

 用词准确得体,语汇丰富生动;

 文体正确,合乎规范;

学习能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鼓励套用写作模版机械陈旧的语言、改头换面背写事先准备的语段。

四、答题须知

1.试卷与答题纸

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试题分试卷与答题纸两个部分,所有答案都要求写在指定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答题纸共2份 :

1、标准答题卡(回答全部客观选择题,共59题64分);

2、答题纸(回答全部主观题,共8题36分)。

2.答题要求

 答题卡、答题纸上的姓名、考号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答题卡上的65题以及与考号相应的数码用AB-2B的考试专用笔填涂。答题纸

1、答题纸2用签字笔或钢笔回答。

 答题卡填涂要求:①务必填写并填涂考号。即:首先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考号。在考号每位数字的下面,有纵向排列的0-9十个数码。在每一纵行里,用铅笔将与考号相应的每一位数字涂黑。②填涂考号和选择题的[A]

[B][C][D]时,要用铅笔将字母完全涂黑,正确的方法是涂成规范的方形,下笔要重一些。例如:[A][B][C][D]。③填涂务必对应题号,准确填涂。④提倡随做题,随填卡。也可在试题本上先标记答案,随后一并填卡。但要确保留出充分的填卡时间。答在试卷上无效。

 答题卡

1、答题纸2,请严格按照题号回答,不要张冠李戴。

 由于时间有限,可以不打草稿,在答题纸上直接回答、直接更改,但要保证答题的可读性。

书写与考试无关的内容视为作弊,取消考试资格。

五、复习备考

备考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同时复习或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以便顺利通过考试,并为今后的博士生英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提供模拟题集,仅供考生了解题型和难度,不提供考试素材。

作文的准备注意三点:首先要符合文体,切不可写成故事、个人经验等各种非正规文体,要注意摆脱市面考试辅导教材的八股文体,尤其不可写成三段式的凑字数八股(如:有的人认为,还有的人认为,我认为);其次,在300词的有限空间内,尽量传达更多的有效信息,支持自己旗帜鲜明的观点,避免无用的长篇套话、废话;最后,不必猜测题目,事先做出文章以备考试套用,这是徒劳无益之举。

备考要做到:

 复习词汇、短语,熟练掌握并拓宽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增加一般词语的识记量;

 适当复习语法知识,熟练掌握必要的语法规则;

 真正提高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的能力;

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连接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词语;

注意科技文章中表述各种功能的词语;

 熟悉考试题型,做一定量的考试模拟练习;

 制定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和方法,按自己的情况设计并控制答题时间。

六、辅助复习资料

由于全国博士生入学考试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因此也没有相同的复习辅助资料。准备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的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除使用我校提供的《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集》外,还可以使用

相同题型的其他复习资料;

适合自己水平或复习目标的其他复习资料。

其他相关辅助资料仅仅帮助考生复习与提高英语,与考题没有任何关系。考生可酌情自由选用。

北京林业大学衷心祝愿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入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生行列,在学业上攀登新高峰。

第四篇:(915)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工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工学硕士研究生(915)

《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入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1、冯玉珉,郭宇春,《通信系统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2、蔡跃明,吴启晖等,《现代移动通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

3、延凤平,裴丽,宁提纲,《光纤通信系统》,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2版。

4、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5版;

辅助参考书:冯玉珉,《通信系统原理学习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修订版。

二、考试信息

1.课程性质:初试专业课

2.考试形式:笔试

3.考试分数:150分

4.考试时间:3小时

5.试题类型:以理论分析推导、计算题和论述题为主。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通信系统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生要完整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如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要能够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掌握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在应用层面,重点掌握光通信和光网络主要技术及其应用;无线移动通信主要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考试内容如下:

1、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框图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通信信道:分类、常用信道特征

2、信号与噪声分析

随机变量:统计特性和数字特征

随机过程:随机过程的概念、统计特性、数字特征;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功率谱;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特性

噪声分析:高斯噪声、白噪声、高斯白噪声、窄带高斯噪声、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3、模拟调制系统

线性调制系统:各种线性调制的时、频域表达式、系统框图、功率和带宽计算、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信噪比增益比较、希氏变换

非线性调制系统:角度调制的概念及一般表达式、单音调角、FM 信号的频谱特征、有关参数的分析、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FM 门限效应

4、模拟信号数字化

线性 PCM 概念:取样定理、PCM 编码,解码原理、基本参数

量化噪声分析:量化噪声功率、量化信噪比计算

线性 PCM 系统中的误码噪声:信道噪声和量化噪声对信噪比的影响对数压扩PCM: A 律 13 折线 PCM 编解码方法

多路复用和传码率:多路复用的概念、各种情况传码率计算方法

增量调制:实现方法、不过载条件、量化信噪比分析、传码率计算

预测编码:DPCM、ADPCM基本概念

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常见码型及其特点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功率谱特征、带宽的取决条件

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及符号间干扰:符号间干扰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形成和 Nyquist 准则:形成无符号间干扰的基带波形的条件、Nyquist 第一准则;互补滚降特性、升余弦频谱的特点;奈氏带宽、奈氏间隔、传输速率、传输带宽的计算

基带传输的误码率分析:误码率的分析方法、最佳判决门限及其确定条件部分响应系统:第一类、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的实现原理、系统框图、编码和接收判决方法

信道均衡:均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6、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二元数字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波形和功率谱特点、发送和接收原理、系统框图、误码率分析方法、频带利用率的分析

四元数字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波形和功率谱特点、发送和接收原理、系统框图、误码率分析方法、频带利用率的分析

多元数字调制:系统框图、频带利用率的分析

现代调制技术:QAM、CPFSK 和 MSK原理和基本性能分析

7、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最佳接收准则: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最大后验概率(最大似然)准则

利用匹配滤波器的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的概念、设计、输出信号波形、匹配滤波器的实现、特点

相关法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接收与相关法接收的原理及相互等效性最佳接收误码率分析:基带、频带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误码率分析

8、信道编码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编码分类、特点,错误概率的计算、汉明距离、汉明距离与纠检错能力的关系,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线性分组码:线性分组码(n , k)码的结构特点与编码原理、监督方程组、一致监督(校验)矩阵、生成矩阵、纠检错能力、伴随式解码、对偶码、汉明码、完备码

循环码:循环码特点、码多项式、生成多项式、生成矩阵,循环码的编码、解码方法

卷积码:卷积码概念、简单卷积码基本原理, 数学描述,图示法, 编码、解码方法

9、光纤通信

1)光纤通信概论

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框图。

光纤通信系统的特点。

2)光纤的基本特性

光纤的基本结构、传光原理、不同种类及特性。

光纤制造技术,光缆基本结构及特性。

对称和非对称一维平面光波导的基本结构及其导光原理。

阶跃折射率光纤的矢量模分析及弱导近似条件下的线偏振模分析,特征方程及其截止特性。

弱导近似下矢量模的简并性及其与线偏振模的关系。

光纤的单模工作条件,普通单模光纤的基本物理结构及基模场分布、功率限制因子、截止波长和模场直径。

3)光纤的传输特性

损耗:损耗的成因,损耗的表示方法,典型的损耗曲线。

色散:光纤色散的概念、各种成因,对光纤中信号传输的影响及减小光纤色散的基本途径。单模光纤的色散、数学表述及其物理意义。

非线性:光纤中的光学非线性概念、形成机理及对光纤中信号传输的影响。受激非弹性散射的起因、分类及特点。

10、无线通信

1)移动通信信道

电波传播:电波传播方式与电波传播损耗

2)组网技术

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的概念、移动环境下的干扰

组网技术: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

3)多址接入技术

多址接入:多址接入的主要方式与系统容量的计算

11、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性能和 体系结构

2)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服务,功能以及信道复用技术

3)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的服务,功能以及高速以太网技术

4)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的服务和功能,IP地址和IP路由协议。

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质量指标、信道分类和信道特征。熟练掌握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概念、统计特性、数字特征、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特性以及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和功率谱,并可以对各类噪声进行分析。

2、模拟调制系统和模拟信号数字化:掌握线性调制系统和非线性调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3、模拟信号数字化 :掌握线性 PCM 概念、量化噪声分析方法、线性 PCM 系统中的误码噪声、对数压扩PCM,理解和掌握多路复用概念和传码率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增量调制的实现方法、不过载条件、量化信噪比分析、传码率计算,了解DPCM、ADPCM预测编码的基本概念。

4、数字信号的基带与频带传输: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和功率谱、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及符号间干扰、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形成和 Nyquist 准则、基带传输的误码率分析、第一类、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以及信道均衡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计算方法。并掌握好二元与四元数字调制、多元数字调制以及QAM、CPFSK 和 MSK现代调制技术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5、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掌握最佳接收准则,并可以利用匹配滤波器进行最佳接收分析以及最佳接收误码率分析。

6、信道编码 :掌握差错控制基本原理,对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能够进行分析,了解卷积码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编、解码方法。

7、光纤通信:了解光通信和光网络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对通信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掌握应用电磁理论对光波导和一般光学介质系统的光传输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理论体系和一般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光纤的损耗、色散和非线性等光学特性的物理起源和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影响。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光纤技术问题。

8、无线通信:掌握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和损耗特性;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以及基于典型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的路径损耗计算;了解移动环境下干扰的主要形式;能够配置小区和信道;掌握主要多址接入方式的原理,能够对主要多址接入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进行计算。

9、计算机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的服务和功能;掌握IP地址组成和IP路由协议。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2年9月10日

第五篇: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大纲

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属于水平考试,主要考核实际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总分为100分。具体如下:

一、完形填空(20%)

本部分主要考察理解篇章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400-450词左右的短文。

二、阅读理解(40%)

阅读理解测试具体分为以下两部分:

Part A仔细阅读测试(30%): 仔细阅读理解测试旨在检验考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对所给阅读材料中叙述的内容进行仔细理解、洞察和辨别,要求考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并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把握文章作者的观点,明确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题材包括科普、经济、教育、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传记等;文章体裁包括议论文、叙述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包含4篇短文,每篇400-450词左右。每篇设问题5-8小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阅读速度为60词/分钟。

主要测试下述能力: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和细节。

2、对所读材料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

3、理解某些词和句子的意义或判断其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4、领会和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词或者词组的理解。

Part B 快速阅读测试(10%): 旨在测试学生通过快速浏览一篇较长文章,使用略读和查读的技能很快把握文章主旨、或某一段落的大意、或各段落之间的关系。题型有是非判断、句子填空、完成句子等。篇章长度在1000-1200词左右。阅读速度为120词/分钟

三、英汉互译(20%)

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英语翻译能力,包括英译汉或汉译英,内容与报考学科相关。

1、汉译英(10%)

考生就题材熟悉的汉语根据汉英翻译的基本技巧和一定的汉英翻译所必备的语言知识,将长度为100个汉字左右的短文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严重语言错误,基本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00个左右汉字。

2、英译汉(10%)

考生就题材熟悉的英语根据英汉翻译的基本技巧和一定的英汉翻译所必备的语言知识,将长度为120个英文单词左右的短文翻译成汉语。题目主要测试考生能否将难度较大、结构复杂的短文译成汉语,且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60个左右英文词。

四、写作(20%)

主要测试考生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就一定的话题或图表根据要求写出至少200个单词的英语短文。结构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

注:参加本次英语考试,考生须携带2B铅笔、橡皮。

下载北航《通信原理》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航《通信原理》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南昌大学通信原理 考试大纲

    2014年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1章 绪论 1、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及其优缺点; 2、掌握通信系统按调制方式的分类,常用的调制方式; 3、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性......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本《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PS已成为现代卫星大地测量......

    上海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考试大纲(本站推荐)

    上海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类型 计分 考试时间2 3 4 5 听力理解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翻译 Translation(汉译英) 翻译 Tran......

    通信原理

    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消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例如语音、文字、音乐、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等。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

    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人工智能题库

    中南大学智能控制题库 第一章 概论 1. 试从学科和能力两个方面说明什么是人工智能。 2. 哪些思想、思潮、时间和人物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近年来人工智能......

    2018年宁波大学统计学原理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8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

    2014年南邮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2014年南邮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801--《通信系统原理》一、 基本要求 通信原理是通信和信号处理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系统讲述了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本课程要求考......

    东大考博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通信原理(含信息论与编码)考试大纲该课程要求考生掌握通信中常用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 信息论与编码部分: 1) 掌握香农信道容量公式(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MIMO系统容量。 2)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