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大学2013年 运动生理学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苏州大学2013年 运动生理学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试述影响力量的生理学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简述目前研究进展。(15)
二、比较分析短时大强度运动疲劳和长时间运动疲劳的生理学特点,并简述目前研究进展。
(15)
三、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阅读的文献,试述体育锻炼的适宜负荷生理学基础及目前研究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20)
四、人体肺的通气阻力主要包括哪些?分别论述它们影响肺通气量的生理机制。(15)
五、体内有哪些激素可影响糖的代谢,它们是如何作用的?(15)
六、肌梭和腱梭是如何调节本体感觉?试述本体感觉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意义。(20)
第二篇:运动生理学试题二
苏州大学 运动生理学 课程试卷(B)
一、选择题(每题1分×10)
1、下述关于运动生理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B:属应用生理学 C:研究对象主要是人 D:其研究限于实验室内
2、下列哪一因素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A:肌红蛋白多 B:其支配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快 C:有氧氧化强 D:肌纤维直径细而长
3、机体摄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为()A.气体交换 B.组织呼吸 C.外呼吸 D.呼吸
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的是()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5、心力贮备包括()A.心率贮备、心舒期贮备 B.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 C.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 D.收缩期贮备、心舒期贮备
6、肌肉收缩过程中其直接能量来源是()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TP
7、用于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的供能系统是()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B+C
8、运动员听枪声起跑是()A.负反馈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前馈反射
9、当体育课的教学强调纠正学生动作细节时,说明运动技能已发展到()A:泛化过程 B:分化过程 C:巩固过程 D:自动化过程
10、“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A:开始 B:进行 C:结束 D:以上均不是
二、填空题(每格1分×23)
1、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下列三种、和自身调节。
2、反射活动可分为 和。
3、外呼吸包括 和。
4、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数为 女子为。
5、血液中运输氧的物质是。
6、心输出量等于 乘以。
7、需氧量和吸氧量之差为。
8、运动时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是、和有氧氧化。
9、形成运动技能泛化阶段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 尚未建立,兴奋和抑制都趋于 状态。
10、“极点”是某些运动项目在 阶段中产生的,而“第二次呼吸”的出现,则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的。、11、发展磷酸原系统能力,重复跑的距离宜,一般在 时间内完成。
12、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第 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
13、“乳酸阈”强度的训练,能最有效地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
1、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不变的,故称稳态。()
2、肌梭的适宜刺激是梭外肌受到被动拉长。()
3、动脉血中PO2的变化,比血液中H+浓度的变化更能显著地影响呼吸。()
4、在三中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氧热价最高。()
5、激素可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不能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6、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7、性激素时由性腺细胞所分泌的。()
8、超负荷原则是指超过本人负荷的能力。()
9、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手段要全面,不应受到专项特点的限制。(10、女子的肌肉力量为男子的50%左右。()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6)
1、间歇训练法
2、视力
3、心泵功能贮备
4、等长收缩
5、排泄
6、运动性疲劳
五、简答题:(每题5分×3)
1、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2、如何确定中学体育负荷阈?)))
3、简述真假稳定状态的概念及不同点。
六、问答题:(每题15分×2)
1、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做法。
2、阐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苏州大学 运动生理学 试卷
(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10)
1、D
2、B
3、D
4、B
5、C
6、D
7、A
8、B
9、B
10、C
二、填空题(每格1分×23)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3、肺通气、肺换气4、12—15g/100ml,女11—14g/100ml
5、血红蛋白
6、每搏量、心率
7、氧亏
8、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
9、内抑制、扩散
10、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1
1、短、7-8秒 1
2、一、条件反射
13、有氧耐力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四、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6)
1、间歇训练:每次(组)练习之间都有严格的间歇时间,用积极休息的方式进行休息。在机体机能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
2、视力:视力是指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3、心泵功能贮备: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4、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周阻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发生变化。
5、排泄:生理学上将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尾产物、多余的水分与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毒物等,经血液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
6、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
五、简答题(每题5分×3)
1、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肌肉作舒缩活动时,静脉受到间歇性挤压,使静脉血流加速回心。但若肌肉长时间维持紧张状态,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心血量则减少。(1分)(2)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力量大,排空完全,回流增多。(1分)(3)重力和体位:平卧位到直立位时心脏水平以上部位血液回流加快,以下部位回流困难。(1分)(4)呼吸运动:吸气时,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流;反之,在呼气时,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量也会相应减少。(1分)(5)静脉管壁的舒缩活动:静脉管壁含有平滑肌,其收缩可促进静脉血回心。(1分)2、如何确定中学体育负荷阈? 答:(1)心搏峰理论:运动生理学将博出量达峰值的心率水平称为心博峰,心率为110――130次/分(2分)(2)最佳心率范围理论:将心输出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心率称为最佳心率范围,心率为(110―120)――(170―180)次/分;(2分)(3)中学体育教学适宜生理负荷:心率为120-1140次/分。(1分)
3、简述真假稳定状态的概念及不同点。
答: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吸氧量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种状态称真稳定状态。(1分)如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本人最高水平,但仍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此状态你假稳定状态。前者乳酸产生少,运动持续时间长;后者运动强度大,乳酸不断积累,运动不能持续长时间。(2分)
五、问答题(每题15分×2)
1、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做法? 答:
(一):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2分)(2)提高氧运输系统各环节的功能。(2分)
(3)体温适当升高可提高酶系统活性;血液温度升高可引起有利于肌肉的氧供应。(2分)(4)肌肉温度升高,收缩速度加快,降低粘滞性,增强弹性防止运动损伤。(2分)(5)增加皮肤血流量和加强体温的调节。(2分)
(二):准备活动做法:
一般性准备活动:慢跑,徒手操、拉韧带和游戏。(1分)专门性性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一致的练习。(1分)时间:30分钟左右,(1分)强度:45%最大吸氧量,(1分)与正式练习间隔时间:5—8分钟。(1分)
2、阐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
(一).从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来看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相对分为四个阶段:(1)泛化阶段:学生对动作内在规律不理解,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容易扩散、分化抑制尚未建立。教学中,要强化正确示范动作,要精讲动作要领,练习中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指出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3分)
(2)分化阶段:学生对动作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理解,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在时间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纠正错误动作,使动作做得更准确。(3分)
(3)巩固阶段:学生此时已建成巩固的动力定型,某些环节可以出现自动化,故教师要进—步指导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和巩固动作质量,避免消退抑制的出现。(2分)(4)自动化阶段:学生已达熟练技巧程度,某套动作可以在无意识与下意识状态下完成,因此做出错误动作自己不易觉察到。故教师仍然需要经常检查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情况。(2分)
(二).影响因素:
(1)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1分)(1)各感觉机能间的相互作用(1分)(3)两套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1分)(4)分化抑制的发展(5)消除防御性反射(1分)(6)运动技能间的相互作用(1分)
第三篇:北京大学200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全
北京大学200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科学哲学(含技术哲学)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指导教师:吴国盛
如下3题任选2题(每题25分):
1,试论波普科学哲学与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的联系和分歧。
2,试论库恩的常规科学。
3,拉卡托斯(I.Lakatos)如何批评并且维护波普(Karl R.Popper)?
如下3题任选2题(每题25分):
1,按照海德格尔,笛卡儿的“我思”与近代科学的数学化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2,胡塞尔认为科学的危机表现为科学丧失生活意义。在他看来,近代科学是怎样丧失生活意义的?
3,谈谈“兴趣”如何制约“认识”。
考试科目:科学思想史(含自然哲学)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方向:自然哲学与科学思想史
指导教师:吴国盛
如下4题任选3题(每题25分):
1,试论机械自然观与近代心物二元论的关系。
2,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如何论证宇宙是一个球体?给出你的评论。3,试评述亚里士多德关于宇宙有限性的论证。
4,伯特如何说明认识问题会成为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试作评论。
如下2题任选1题(每题25分):
1,I.B.科恩在《牛顿革命》一书中提出,构成牛顿革命之基本特征的是“牛顿风格”。请阐明科恩所谓的“牛顿风格”,并以科学史上的一个案例来说明“牛顿风格”对后世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2,达尔文的理论提出后,面临的主要科学难题是什么,这些难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
(共四题,每题25分)
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
二、张载的气一元论
三、罗钦顺的心性论
四、方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西哲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词5分,共20分):
1、灵魂助产术;
3、(斯宾诺莎讲的)实体;
2、唯名论;
4、休谟讲的两种知识。
二、阐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举例说明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学说如何体现出“对立”与“和谐”的原则。
2、芝诺反对运动的论证是否合理?为什么?
3、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德性?分析他的德性观与他的自然观的关系。
4、介绍并讨论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5、黑格尔如何批判地吸收康德的思想?
考试科目:伦理学原理
招生专业:伦理学
指导教师:何怀宏
1、试述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的区别与联系(40分)
2、试论道德判断的根据以及义务论与目的论的分野(60分)
考试科目:宗教学原理
招生专业:宗教学
指导教师:张志刚
研究方向:宗教学原理和宗教哲学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试述宗教学创始人的方法论观念。
2、试评康德对“宗教的本质”的看法。
3、试评希克的宗教多元论观点。
4、结合某种有影响的理论,谈谈你对宗教与文化关系问题的见解。
考试科目:佛教哲学
招生专业:宗教学(姚卫群)
研究方向:佛教哲学与印度宗教哲学
试题(在以下论述题中任选其中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一、原始佛教对人生现象的基本分析。
二、早期大乘经的主要种类和基本思想。
三、中观派与瑜伽行派在“空”观念上的同与异。
四、僧肇对般若思想在中国传播所起的作用。
五、道生的佛性观念。
六、禅宗基本思想与印度佛典的关联。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
招生专业:外国哲学
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0分,总分100分)
一、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与逻辑学有何联系?
二、试以奥古斯丁或以安瑟尔谟或以托马斯的有关论述(三者选一即可)为例,说明信仰与理性关系问题在中世纪哲学中的地位。
三、翻译下面一段话,并说明它在西方形而上学史上的意义。
“Being” is obviously not a real predicate;that is, it is not a concept of something which could be added to the concept of a thing.It is merely the positing of a thing, or of certain determinations, as existing in themselves.Logically, it is merely the copula of a judgment.The proposition, “God is omnipotent,” contains two cconcepts, each of which has its object-God and omnipotence.The small word “is” adds no new predicate, but only serves to posit the predicate in its relation to the subject.If, now, we take the subject(God)with all its predicates(among which is omnipotence), and say “God is,” or “There is a God,” We attach no new predicate to the concept of God, but only posit the subject in itself with all its predicates, and indeed posit it as being an object that stands in relation to my concept.四、奎因是如何批评逻辑经验主义的?
五、试从本体论、意识观和伦理观等角度综合论述萨特的自由理论。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大陆)
招生专业:中国美学史
第5题必做,其他4题任选3题,每题25分
1、试析儒家美学的现代价值。
2、试析《乐记》“和”的美学思想。
3、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禅宗顿悟学说的理论价值。
4、宗白华意境论述评。
5、阐述下面这段文字的美学内涵: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
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跕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
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
附注:
1、跕(tīē):小步走。
2、峣嶷(yāo yí):形容山势险峻的样子。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和西方美学试题(大陆)
招生专业:中国美学史
一、请概述古希腊摹仿说的发展。
二、简述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
三、“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四、简论康德对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
五、简要评述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体系。
以上五题选做四题,每题25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国内)
导师;李中华
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
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
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
导师:陈来
(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
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
二、张载的心性论
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
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
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现代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胡军)
研究方向:现代中国哲学
(共五题,每题20分)
一、评述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
二、谈谈你对梁漱溟前期文化理论的看法
三、金岳霖共相理论的意义及评价
四、贺麟知行观的内容及意义
五、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
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导师:王东、丰子义
一、结合我国学术界讨论的情况,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25分)
二、试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25分)
三、试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决定论与主题选择的相互关系。(25分)
四、试析“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25分)
考试科目:一阶逻辑
招生专业:逻辑学
研究方向:逻辑哲学
导师:陈波
一、(10分)求以下公式的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并用合取范式判别其是否是重言式。
(1)(p→q)﹤─﹥(q→p).(2)(p→q∨r)→(p∧﹁q→r)
二、(20分)一个命题演算系统的公理是:
(1)A→A
(2)A→(B→A)
(3)(A→(B→C))→((A→B)→(A→C))
(4)(A→B)∧(A→C)→(A→B∧C)
推演规则是:
(1)从{A,A→B}推出B
(2)从{A,B}推出A∧B
证明:
(1)├ A→A∧(B→A)。
(3)如果Γ∪{A}├ B,则Γ├ A→B。
三、(10分)用谓词逻辑的公式表达以下命题,联结词只允许用﹁和→,量词只允许用∨。
(1)有学生喜欢所有的教师或每个教师都被某个学生不喜欢。
(2)任给实数x,y,如果x小于y,则存在有理数z,使得x 小于Z且Z小于y.四、(10分)用结构归纳法构造函数F,使得任给公式A,都有F(A)=A中联结词和量词的集合。
五、(10分)讨论以下公式中y,z对x是否代入自由,如果代入自由,请写出代入后的公
式。
(1)∀xP(x)→∀y(P(y)→P(x)
(2)∀z(R(x,y)∨P(y))→R(y,x)
六、(10分)证明:
∀x(P(x)∨Q(x))→﹁(∃x﹁P(x)∧∃x﹁Q(x))
是可满足的但不是普遍有效的。
七、(10分)证明:如果∃xA是普遍有效的,则A也是普遍有效的。
八、(20分)Γ是公式集,如果从Γ├A得到A∈Γ,则称Γ是推演封闭集。证明:如果Γ是推演封闭集,则以下两条件等价:
(1)Γ是极大和谐集。
(2)任给公式A,﹁A∈Γ当且仅当AΓ。
第四篇:运动生理学
第五小题答案(第二问未作答)
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
答: “极点”及其生理机制
进行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周期性运动时,在运动进行到某一段时程,运动者常常产生一些难以忍受的生理反应,例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等,这种状态称为“极点”。(2分)
“极点”是机体在进入工作状态阶段产生的生理反应,其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这不仅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紊乱,这些功能的失调又使大脑皮层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3分)
“第二次呼吸”及其生理机制
“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下去,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2分)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同时运动速度的下降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下降又减少了乳酸的产生,于是出现了“第二次呼吸”。它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的结束。
3.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
“极点”出现的迟早,反应的强弱以及消失的快慢等,与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训练水平、赛前状态、准备活动和呼吸等因素有关。
第一小题答案:(见豆丁网参考答案)肌肉收缩的过程
答:生理学角度:
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
1、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缩耦联;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3、和收缩肌肉的舒张。(1)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步骤: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纵管系统对 Ca 2+ 的释放和再聚积。(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一般认为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是: 当肌浆 Ca 2+ 的浓度升高时,细肌丝上对 Ca 2+ 有亲和力的肌钙蛋白结合足够 Ca 2+,引起自身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传递给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后者构型亦发生变化,其结果,原肌球蛋白分子的双螺旋体从肌动蛋白双螺旋结构的沟沿滑到沟底,抑制因素被解除,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暴露出来。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后者激活横桥上 ATP 酶的活性,在 Mg 2+ 参与下,横桥上的 ATP 分解释放能量,横桥获得能量,向粗肌丝中心方向倾斜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当横桥角度发生变化时,横桥上与 ATP 结合的位点被暴露,新的 ATP 与横桥结合,横桥与肌动蛋白解脱,并恢复到原来垂直的位置。紧接着横桥又开始与下一个肌动蛋白的位点结合,重复上述过程,进一步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3)收缩肌肉的舒张,当刺激终止后,Ca 2+ 与肌钙蛋白结合消除,肌钙蛋白恢复到原来构型,继而原肌球蛋白也恢复到原来构型,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重新被掩盖起来,肌丝由于自身的弹性回到原来位置,收缩肌肉产生舒张。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指的是肌肉收缩时的张力与速度、长度与张力的关系,它们反映了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1、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负荷。当肌肉在后负荷的条件下收缩时,最初由于肌肉遇到阻力而不能缩短,只表现张力的增加,但当肌肉张力发展到与负荷阻力相等时,肌肉开始以一定的速度缩短,负荷被移动。
2、张力和速度呈反比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但收缩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
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提示,要获得收缩的较大速度,负荷必须相应减少;要克服较大阻力,即产生较大的张力,收缩速度必须缓慢。
3、训练对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的影响
(1)训练可改变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有训练运动员,其张力-速度曲线向右上方偏移,即在相同的力量下,可发挥更大的速度;或在相同的速度下,可表现出更大的力量。
(2)不同训练负荷,对张力-速度曲线可产生不同的专门性影响。
a 无负荷(0%Pmax)的最大缩短收缩训练,能最有效地增进最大速度; 最小负荷训练,增加速度,如短跑,快跳
b 100%Pmax的等长训练,则使最大力量增进最多。速度不变,负荷增加,如扛哑铃
它们的张力-速度曲线在训练后的特点是分别在速度或力量上有较大的改变。
c 在30%Pmax和60%Pmax训练,表现力量和速度全面增进,因而其张力-速度在训练后成平行的改变
肉收缩的影响——长度与张力关系
(1)、前负荷:前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前负荷,初长度
改变前负荷实际上是改变肌肉收缩的初长度。(2)、长度与张力关系
逐渐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度继续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缩效果亦减弱。
如要跳的更高,先蹲下,肌肉拉长。
第二小题答案(第二、三问未作答)网络上没答案
呼吸包括哪几个过程? 呼吸包括外呼吸(肺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三个过程。
第三小题答案(见豆丁网参考答案)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进人体心血系统的形态,机能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心血管系统的良好适应如下: ①出现窦性心动徐缓:长期进行耐力性训练可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从而表现为安静时心率减慢,可降至36—40 次/分。②每搏输出量增多:经长期训练,有训练者可出现安静状态下心率慢而每搏输出量较无训练者为多,在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有训练者心力贮备潜力大,每搏输出量可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③运动性心脏肥大:长期从事静力性或力量运动的运动员,可由于超负荷刺激使心肌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从而使心肌纤维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心肌纤维收缩成分增加,心肌粗壮,同时肌肉作长时间强烈收缩,压迫血管,使后负荷增加,产生以心肌增厚为主的心脏适应性增大;从事耐力性运动者则由于运动持续时间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多,心室容积增大,增加心脏前负荷而肌纤维被拉长,从而出现以左心室腔增大的适应性变化。④心血管调节机能改善:长期从事运动或锻炼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动员快,机能稳定,恢复快,进行最大强度工作时,不仅动员快,恢复快,而且心血管机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达到最高值。
(1)一般人和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和从事最大运动时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安静状态下两者每分输出量相等,但运动员的心率较低,故每搏输出量较大。从事最大运动时,两者的心率都可达到同样的高度,但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可从安静时的100ml增加到179ml,每分输出量可高达35L。无训练者的每搏输出量只能从安静时的71ml增加到113ml,每分输出量只能提高到22L,运动员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2)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力增加。
(3)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运动开始后,能迅速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以适应运动活动的需要。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可发挥心血管系统的最大机能潜力,充分动员心力贮备。运动后恢复期短,也就是运动时机能变化很大,但运动一停止就能很快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第四题答案
1、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人体运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 的分解,ATP 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应 ①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 系统)ATP=======ADP+Pi+E(能)CP+ADP——→ATP+C(肌酸)+E ②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肌糖原——→HL(乳酸)+E(合成ATP)③有氧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④糖元脂肪——→CO2+H2O+E(合成ATP)
2、人体运动时各功能系统的特点、①ATP—CP 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速度快但所生能量较少,且CP 来源有限
②糖酵解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启动较慢,生成ATP 有限,且代谢产物乳酸如堆积至一定量时,可反馈性抑制该系统工作。
③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条件下分解供能、能源物质充足,糖、脂肪彻底氧化可产生大量能量。
第六题见豆丁网
第五篇: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
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 简答题
1.呼吸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热应激
3.评述超量恢复
论述
1最大摄氧量训练方法
2肌肉酸疼机制及恢复
3心率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