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生活环境及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要承受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坚定的信念、意志和心理素质,才能支持自己建功立业,实现宏伟目标。本文通过对二外中文系03级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本文明教育人生观教育持久战
文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的是实现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优良素质的塑造。但在校园里看到的情景,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轻视劳动以及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不礼貌现象增多。到了大学,我们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和伦理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大学生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持不太重视的态度。使得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成为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大学生中,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不讲公德,浪费粮食、水电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买饭时乱挤一通,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考试作弊成风,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远远不及他们的文化水平。这确实令人挺担忧的。一些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参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政治学习。其突出地表现在“四多”上:即借故请假的多,无故缺席的多,迟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课看业务书的多。在调查中发现,约有10%的大学生无理想,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有职业理想,1/3的大学生有政治理想或带有政治色彩的职业理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有些人认为思想道德课没有用处,将来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主要看学生手中有多少证书,学过多少专业知识。少数学生还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再好,也不能顶饭吃,何必自寻烦恼,自己折磨自己呢?这些认识直接妨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利。
这种状况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精神文明水平还不高。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忽视家庭教育,或者由于家庭知识构成较低,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简单。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当所产生的群体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我国一直是考试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统而完善的制度(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大多数中学盲目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使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不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教书育人,有些教师往往是只教书,而缺乏寓于教书中的育人和缺乏‘授业’中的“传道”。”[①]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生的道德水平难于同知识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对大学生在舆论上的吹捧,也使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养,在这方面更加放松。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腐败现象等,也对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对学生进行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手段,通过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培养合格人才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须分三步走,或者说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校规校纪教育。校规校纪是基本文明素质的规范要求和准则,与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关。它通过集体对个体的约束,纪律对“自由”的约束来形成一种秩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环境。校规校纪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顺利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听报告,大学生管理条例考试等形式,使学生对学校纪律、规定有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橱窗对以往的学生违纪典型进行宣传,并在学生中展开充分的讨论,使他们用这些来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基本的人际交际交往礼节,规矩的行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等。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在校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举止,也涉及到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基本行为,这是文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种细小事情中,它是靠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形成。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后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这方面的教育单靠德育课中的说教和开大会是讲一讲是远远不够的。习惯常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学生按照习惯行为做时,在意识中他往往并没有想过应不应该这样做,而只是遇到某种特定情景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让他们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这个可以通过在宣传栏里进行宣传提醒,或者学习、讨论有关文章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制定教室、寝室、食堂文明公约,并把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和订立文明公约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心理学认为,习惯的改变往往不是可以自觉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约束和刺激长期形成。所以,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如文明行为稽查队,对同学中的不文明行为随时检查、督促,对良好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当然,基本文明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动辄批评学生素质低,不如以前好。
第三,人生观教育。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教育是基本文明教育的巩固和升华。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②]可见,人生观教育有多么重要了。大学是他们人生观树立的主要阶段,很多学生文明素质较低,其实正是他们人生观不太成熟的表现。他们通过生活的经验和独立的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时受到不良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生观表现为消极、颓丧,或偏激,自以为看透一切,或单纯功利主义,必然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的偏激,或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或逆反心理,喜欢“对着干”,甚至发生自杀。仅1998年上海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就有21起。
[③]大学是他们最需要各方面给予引导的阶段。这个引导,不可能是宣讲式的口头教育,简单的谈心效果也不会好,而是全方位的示范,良好的社会行为及秩序的教育,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学做人”。这首先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包括行政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特别是任课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来无形地教育学生,行动胜于雄辩,这样产生的教育效果要远远大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说教。其次,要在学生中树立正气,表扬高尚品格行为,打击歪风邪气,所谓“善善恶恶”。
总之,大学生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刻不容缓的任务,对它需要充分的认识,即对它产生的根源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可以通过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对此应充满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生活环境及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要承受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坚定的信念、意志和心理素质,才能支持自己建功立业,实现宏伟目标。本文通过对二外中文系03级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本文明教育 人生观教育 持久战 文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的是实现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优良素质的塑造。但在校园里看到的情景,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轻视劳动以及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不礼貌现象增多。到了大学,我们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和伦理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大学生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持不太重视的态度。使得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成为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大学生中,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不讲公德,浪费粮食、水电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买饭时乱挤一通,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考试作弊成风,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远远不及他们的文化水平。这确实令人挺担忧的。一些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参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政治学习。其突出地表现在“四多”上:即借故请假的多,无故缺席的多,迟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课看业务书的多。在调查中发现,约有10%的大学生无理想,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有职业理想,1/3的大学生有政治理想或带有政治色彩的职业理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有些人认为思想道德课没有用处,将来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主要看学生手中有多少证书,学过多少专业知识。少数学生还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再好,也不能顶饭吃,何必自寻烦恼,自己折磨自己呢?这些认识直接妨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利。这种状况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精神文明水平还不高。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忽视家庭教育,或者由于家庭知识构成较低,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简单。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当所产生的群体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我国一直是考试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统而完善的制度,大多数中学盲目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使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不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教书育人,有些教师往往是只教书,而缺乏寓于教书中的育人和缺乏‘授业’中的“传道”。”[①]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生的道德水平难于同知识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对大学生在舆论上的吹捧,也使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养,在这方面更加放松。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腐败现象等,也对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对学生进行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手段,通过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培养合格人才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须分三步走,或者说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校规校纪教育。校规校纪是基本文明素质的规范要求和准则,与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关。它通过集体对个体的约束,纪律对“自由”的约束来形成一种秩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环境。校规校纪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顺利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听报告,大学生管理条例考试等形式,使学生对学校纪律、规定有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橱窗对以往的学生违纪典型进行宣传,并在学生中展开充分的讨论,使他们用这些来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基本的人际交际交往礼节,规矩的行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等。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在校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举止,也涉及到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基本行为,这是文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种细小事情中,它是靠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形成。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后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这方面的教育单靠德育课中的说教和开大会是讲一讲是远远不够的。习惯常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学生按照习惯行为做时,在意识中他往往并没有想过应不应该这样做,而只是遇到某种特定情景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让他们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这个可以通过在宣传栏里进行宣传提醒,或者学习、讨论有关文章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制定教室、寝室、食堂文明公约,并把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和订立文明公约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心理学认为,习惯的改变往往不是可以自觉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约束和刺激长期形成。所以,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如文明行为稽查队,对同学中的不文明行为随时检查、督促,对良好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当然,基本文明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动辄批评学生素质低,不如以前好。 第三,人生观教育。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教育是基本文明教育的巩固和升华。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②]可见,人生观教育有多么重要了。大学是他们人生观树立的主要阶段,很多学生文明素质较低,其实正是他们人生观不太成熟的表现。他们通过生活的经验和独立的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时受到不良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生观表现为消极、颓丧,或偏激,自以为看透一切,或单纯功利主义,必然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的偏激,或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或逆反心理,喜欢“对着干”,甚至发生自杀。仅1998年上海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就有21起。[③]大学是他们最需要各方面给予引导的阶段。这个引导,不可能是宣讲式的口头教育,简单的谈心效果也不会好,而是全方位的示范,良好的社会行为及秩序的教育,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学做人”。这首先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包括行政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特别是任课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来无形地教育学生,行动胜于雄辩,这样产生的教育效果要远远大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说教。其次,要在学生中树立正气,表扬高尚品格行为,打击歪风邪气,所谓“善善恶恶”。 总之,大学生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刻不容缓的任务,对它需要充分的认识,即对它产生的根源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可以通过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对此应充满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注释:[①] 引自《浅议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杨永康[②]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p111[③] 引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王祥兴参考文献:(1)《浅议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杨永康(2)《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展望与思考》陈静(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王祥兴(4)《浅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吴玮(5)《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从大学生自杀现象谈起》朱莉莉(6)《论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调适》戴迪萍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引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大学生顺利成才的保证;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学生失业社会,成就事业的心理基础,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调查背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而所承当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繁重的特殊群体,有各种因素引发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因此,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对象: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深入实地调查、分发问卷,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抵挡和处理各种问题,阳光灿烂的成长。以下是对这次调查的总结与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各
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这样以来,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文化的享受。然而,在绚丽多彩世界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极不稳定性,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容乐观。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残、自杀等一些反常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情绪高涨,缺乏学习动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能适应困难,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甚至作弊。
(二)自我评价失调,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压力
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大多为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尤其是进入重点大学之后,各地的优秀学生都将面对新的比拼和优选。部分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时,一旦学习成绩波动,就会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就业心理困惑
面对当前的就业危机,部分大学生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自我定位和自我能力评价不够确切实际,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
(五)对于情感问题处理不当
现在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为一种人生的体验,有的大学生则看做是填补空虚的方法,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做是寻找理想恋人的最好方式。另外,个别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是一切随缘,无所谓。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些是因为对恋爱的好奇和一时的冲动才与女同学谈情说爱。当他们处于热恋时更是丝毫没想
过爱情赋予的是一个人的责任。而在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会感到悲伤至极,甚至走向极端。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外因,也有学生自我改造能力不强的内因等。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高校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校园,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冲击,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
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存在诸多矛盾,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那些应变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腐败、堕落现象也摧残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出现了道德的滑坡。部分学生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尤其是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存在冷漠态度,藐视一切秩序和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再受到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二)校园环境因素
一是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缺失,遇到实际困难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同居一室,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风俗习惯,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心情自然产生烦恼,甚至会产生敌对、憎恶的心理。三是教育过程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专业教育,忽略道德、心理教育,特别是有极少数的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甚至在学生面前流露消极悲观情绪。四是不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如追星、比阔、考试作弊、热衷花前月下等。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就会被打破,甚至出现情绪和心灵的紊乱。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
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不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有的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百般呵护。他们几乎没有受过挫折,进入大学后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还有的父母则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些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这是产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对任何人来说,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我们看到,即使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很多同学并没有出现心理问题。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切合实际的期望,并能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大学生虽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其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但大学生心理并不十分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遇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十分傲慢;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遇事悲观,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给自己制订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拼命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及的东西;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负责任,不抱任何希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无所事事,懒懒散散。可见,自我评价的不客观、不实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其提高心理素质极为不利。
四.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能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与中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进入大学校门首先要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尽快掌握学习要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社会知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大学生活,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应付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乃至应该掌握的。因为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时期,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二)要有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社会封我们是“天之骄子”,可我们却不能总以此自居,骄傲自大,不虚心学习,过高的估价自己。当然也不能因为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而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过低的估价自己。而应当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制、自爱”作为自我认知的具体指标,把“真诚、理解、信任、体贴、热情、友善、幽默、开朗”作 为自我完善的具体指标,从而客观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
(三)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
学要学以至用,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从学习中获得,然而我们应当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方面的建设,努力学好各项文化知识,实现科技,信息化道路。人是有理智的,理智的来源是一种思想的变迁,所以说,我们应当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真谛,自身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要辩证处理“学好专业知识”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在哲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与前面所说的一样,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然后在社会就业方面埋下一定的伏笔,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组合。
(五)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注重“情感教育”
高校的大学生,其心理已基本成熟。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
逐渐接近于成人的地位,这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在客观上需要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同学们以诚相见,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的感情共鸣,可以说情感教育是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催化剂。通过这次的调查,我认识到了以下的几点方面:我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正处在不甚稳定、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阶段。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为中心,而 应 该 把“自 尊、自 信、自 立、自 爱”作 为 大 学 生 的 自 我 指 标,确 立 科学 的人生观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的维系和前进,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不应等于索取,也不可小于索取,而只能大于索取,自由确立自己人生观,才能有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应该自觉执行,认真遵守。同时,对于我们学习的客观规律,应该深刻领会,积极遵循。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适度的学习节奏,培养起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 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大学 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他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进入新世纪, 而时代的特征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走向。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是本次调查的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为出发点,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并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
一、前言
在当今国际、国内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环境里,中华民族要复兴,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拥有强健体魄、渊博知识、精湛技术的国民,更需要的是那些兼具开拓进取、执著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等良好心理家的人才。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无论是为了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还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心理素质教育都极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
浙江省某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
对于心理素质的评价目前尚未有更合适的量表,一般采用卡特尔 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 16PF)。此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人学卡特尔(R.B.C at tele)教授< 950年编制的。16PF共有 187个项目,反映了 16个人格因素和 8个次级人格因素,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和效度。它是通过相互独立的人格特质评价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对浙江某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从统计出来的520样本可以侧面了解该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 见表 1。把表中不同年级的人格因素加以比较可以发现: 1.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
大一学生,幻想性、独立性高于其他年级, 而乐群性、兴奋性、有恒性、世故性、自律性低于其他年级。因刚进大学,充满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同学间彼此尚不了解,比较拘谨、冷漠、审慎、孤独,大多缺少集体生活经验。从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一旦发现现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有些事情不尽人意时,容易对理想产生怀疑、对现实产生不满。再者大学强调自学为主,不少同学在学习上放松了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发展自我, 缺乏责任心,有时敷衍塞责, 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彼此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 引发心理问题。表 因子名 99级(N= 91)00级(N = 41)01级(N= 82)02级(N = 207)
均值标准差 均值年龄 21.83±±± ±0.93
乐群性 10.78±±± ±3.64
聪慧性 8.51 ± ± ± ±2.04
稳定性 13.96±±±±3.72
恃强性 11.20±±±±3.36
兴奋性 14.86±±±±4.76
有恒性 11.19±±±±3.50
敢为性 12.28±±±±3.84
敏感性 12.03±±±±2.74
怀疑性 9.78 ± ± ± ±3.23
幻想性 12.67±2.91 12.63 ±3.09 12.33 ±3.09 12.75 ±3.03 世故性 8.57 ±±±2.47 7.64 2.58
忧虑性 9.33 ±±±3.99 9.63 4.05
实验性 10.74±±±2.40 11.33 2.82
独立性 12.62±±±3.07 12.763.35
自律性 12.59±±±2.40 12.042.89
紧张性 10.73±±大学新生以往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机会较少, 进入大学后, 马上面临重新结识他人, 确立 际关系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 难,特别是与周围同学的交往中,因缺乏经验技巧不善交往, 因担心别人轻视自己不愿交往, 因异性相处不敢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不会交往等, 由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感到非常压 抑,为深深的孤独感所困惑。孤独感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长期的孤独感使心理发展丧 失了必要的外界刺激而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以至于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性格,还会造成情绪 紊乱, 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危害人的生理健康。孤独感造成内心封闭、心胸狭隘, 还
可能产生自我毁灭的举动。
大学生不再像少年时那样坦率,较少隐讳, 而是有了更大的自我防御范围和内心的秘密,这种思想和情感体验, 不会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因而形成了青春期特有的闭锁心理,这种心理往往造成大学生与父母、老师、同龄人之间的距离,同学们相互抱怨在大学里找不到知心朋友。当大学生感到没有知心朋友谈心或吐露真情时,常常只能独自承担压力和面对困难,难以与人分享快乐或分担忧愁, ,慢慢就会产生孤独感, 一些人会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更深地隐藏起来。但有孤独感的大学生其实是迫切期望与人交往的, 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希望有知心朋友,希望和他人倾谈思想、感受、愿望和理想, 需要与周围人建立良好关系、发展友谊,于是闭锁心理、孤独感受和希望有知心朋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愿望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从此,他们原来那种对大学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了, 开始转向面对现实。过渡 阶段的矛盾心理,蕴藏着转变中的真正起步。.中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
由表 1比较可知: 大二学生,乐群性、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高于其他年级, 而恃强性、幻想性低于其他年级;表明大二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有交往的迫切需要,随和性增强, 但如果对大学学习方法或同学关系仍不能适应, 则会有挫折感、忧虑抑郁。大三学生,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自律性高于其他年级,而聪慧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低于其他年级;进入大三,基本适应大学生活,情绪比较稳定、理智看重现实, 有自信心,有时又表现为固执己见、争强好胜。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经过低年级的大学生活,随着环境的熟悉和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逐步展开, 普遍存在着适应感、随意感和自信感。
通过比较可知:该校学生焦虑程度大二最高,大一次之, 大三最低。果断性是大一最高,较独立、露锋芒,愿表现自己,有攻击倾向;大二最低,有受挫感、怯懦,个性被动。情感性是大三最高, 有进取精神, 行动迅速,有时会考虑不周,不计后果,贸然行事;大二最低,情感丰富而困扰不安, 顾虑较多。心理健康程度是大二最差,大三最好。这与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 98年调查北京大二学生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比例最高是一致的,也与同处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调查基本一致。.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
由表 1发现:大四学生,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高于其他年级,而稳定性、实验
性低于其他年级。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熏陶,大学生更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较敏捷, 适应能力增强,更有主见,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大四学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特征, 容易产生烦恼, 心神动摇不定,易受环境支配。
尽管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较为成熟,有正视现实和走向社会的一定心理准备, 但 是在没有真正步入社会以前,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因此,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和指导,实现就业选择, 发挥自身才干。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自律性不断提高,但创造能力却在下降。说明经过四年大学教育,学生的自制、自我调控能力越来越强, 行为更符合规范,但创造能力下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种现象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相悖。可见, 怎样解脱对学生个性的束缚,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潜能开发训练的重要内容。
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的教育不顾社会需求,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而机械的按照预先设定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这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因,而且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 培养心理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应该由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人员、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德育教研室的老师组成。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需要专门的培训。3 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是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目的是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实践已证明,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有效途径。
4利用校园网开展心理教育
新世纪的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高科技电脑风靡校园,上网人数越来多,它将开辟一条新的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本质上要靠自己。学生积极参与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变被动的课程学习为主动的自我学习,将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个人的自我成长本质上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大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开发个人自我修养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种种自修课程,以强化个体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这种学习不仅需要有意识的书本自学,也需要有积极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大学生需要通过对具体生活事件的不断认识和妥善处理来逐步实现心理素质的完善。在此当中,积极的自我反省当起主导作用,适时的心理咨询也会起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学校和学生自己都高度重视,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 1] 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进展[ M ].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2]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3] 李远贵.试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5): 290-292.[ 4] 魏荣.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D] ,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5] 王迎春、陈庆.对建立东方心理咨询模式的质疑[ J ].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03 ,(2): 71-74.[ 5] 张凤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层干预模式浅析[ 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 29-34.
第五篇:关于生活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生活环境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大幅增长,森林被毁,草原沙化,生态日益恶化,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浑浊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鱼肥”的河水被发臭的水沟所代替;原本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大伞,被人们以愚昧的思想,锋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对这样的惨状,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大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气质量日报,禁止农民乱施农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总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烟囱个个“吐黑烟”随处可见,树叶片片“缺了补”枯枝败叶,原本清脆的鸟儿叫声,也已经销声匿迹了。人类的所作所为不但危及着幼小的生灵们,连人类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们不行动起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人们所面临的环境将一片黯然失色。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过度用水,也导致水循环的恶化。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部分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
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00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2010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总之,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我们必须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也应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证现在的经济发展,又保证后代享受资源的权利,让我们世代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