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级新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10级新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随着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要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就必须搞清楚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它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因此,在新生入学初对我系对全体10级新生针对比较敏感的问题通过发放试卷的方式进行了心理素质的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影响新生心理素质的因素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说。首先是客观因素:(1)大众传媒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高速公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在调查中,我校35%刚进校门的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弱、崇尚科学但欠辩证思维的特点,大众传媒中的许多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强调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家庭因素: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对子女严格管教的父母,经常用命令、强迫、指责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把子女的学习放在中心地位,而往往忽视了对子女的能力、兴趣、需要的理解。据调查刚入学的打学生有60%处于这种类型家庭中,他们认为自己缺乏适应生活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容易屈从。另外,用过份感情满足孩子的需要,唯恐孩子受到什么挫折,对孩子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在成长期所遇到的挫折,由于没有遭遇较多的挫折体验,这种大学生形成了在人格上的依赖性格,遇事退缩,缺乏同情,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易受到别人左右。这样的同学占53%。(3)校园内部因素的影响:第一,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状况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买的生活方式所代替,从而产生了一种不适应感。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恋,对新的生活方式感到难以再创。同时,大学里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代替了中学时代“填鸭式”的教学。这就打破了他们先前对大学的浪漫的梦幻,滋生了孤独情绪、怀旧情绪和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有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体验过思家心理的是十分普遍的(占被调查大学生的91%)。据
调查:刚入学大学生思家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爱的缺失,包括亲情、友情及对故乡自然之爱。第一次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来到大学校园,他们的情感处于失落状态,有深层挫折之感。同时,当在大学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如“学习感到困难”、生病等,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第二,教育过程的影响。许多新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学校在各项评优过程中,往往又比较突出智育成分,更加强化了他们这种思想,从而淡化了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当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时,就会走向“厌学”的极端。据调查,此类同学占50%。第三,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营造亲密、融合的关系可以便人心情愉快、舒畅,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让生活更轻松如意,但是当大学生处在一种疏远、冷淡关系时,便有一种紧张状态,心情不愉快、烦恼,甚至有可能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有此心理同学占49%。
其次是主观因素:(1)心理冲突:刚入学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面临着彼此不相容、相互不可兼得的选择,这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常给人以挫折感,对个体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据调查:刚入学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冲突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趋避冲突。是指当同一个目标既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人们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威胁,对人们有着某种伤害性的时候,人们趋近这一目标和逃避这一目标的动机会同时存在,并互相冲突。这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遭遇最多,占调查人数67%。二是双趋冲突。当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目标,并且两个目标对人们具有同样吸引力时,但又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使得二者不可兼得,必须放弃其中一个目标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难以做出取舍的内在冲突,这类同学占45%。三是双重趋避冲突。当同时有两个目标,人们面临两种选择时,每一种选择既可能有利于人们,但同时又会给人们带来不利,这便是双重趋避冲突。强烈的心理冲突会使大学生陷入无尽的用惑和苦闷之中,导致内心世界的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极大地消耗心理能量,使心理功能得不到发挥而影响心理健康,这类同学占36%。(2)自我评价不客观:刚入学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飞跃,但是,由于思维中形象成份仍在起作用,有60%同学在思维过程中很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自我认识还不全面,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弱;自我评价易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主要表现在有的只看到自身长处,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有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有的对自己期望值过高,拼命追求超出本身力所能及的东西;有的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懒懒散散,混时度日;有的甚至根本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缺点。自我评价消极混
乱对提高心理素质是极端不利的,不仅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而且还严重影响与他人交往。
(3)低能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这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校59%新入学学生感情比较脆弱,娇气十足,爱虚荣,喜赞扬,缺乏在困难和逆境中的锻炼,经不起挫折,对于考试失败、遇到困难、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同学关系出现紧张等,主要因为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有的在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和教师都予以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有的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占有特殊的地位等等。
问题的解决才是最重要的,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其心理的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没有完全成熟阶段,有很强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意志和行为的发展从容易冲动到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都达到相对稳定和不断凸显阶段。我系针对这一特点,对大一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并使学校、同学、老师一起行动起来,切实的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篇:关于消防员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在近几年里,我中队辖区内发生了3起亡人火灾、1起金属构件倒塌亡人事故,最近又发生了1起建筑工地坠井亡人事故。虽然几起灾害事故的处置都非常成功,但部分参战人员的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例如:有呕吐、做恶梦、情绪恍惚等心理生理反应。鉴于部分战士的心理素质差的实际情况,在此对如何加强消防战斗员心理训练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随着地方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消防军人职业具有的环境复杂、强制性强、集中统一、机动性大、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等特点显得更加突出。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消防官兵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急、难、险、重等灭火救灾及抢险救援、处置突发事件环境的适应能力。消防官兵在平时的环境中,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和品质与一般人相比,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然而一旦置身于灭火抢险、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心理活动和状态就有了与灭火救援等相应的内容。由此可见,灭火救援战斗与消防官兵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夺取灭火救援的胜利、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成功,决定着消防官兵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丰富的实战经验、过硬的技、战术措施,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此,针对现代灭火救援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官兵战斗心理效应的重要作用,把锤炼官兵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于全面教育训练的始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消防官兵心理教育训练的新手段、新方法,使心理训练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是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特殊环境对消防官兵心理影响
1、高强度的消防业务训练对官兵心理活动的影响。消防官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因压力的刺激而感到紧张并产生应激。消防业务训练强度大、心理上存在一个适应的问题。比如攀登挂钩梯、两节拉梯等登高科目训练对体力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对参训人员特别是新战士易构成心理压力,以至训练时不得要领,动作变形,使得科目成绩不能达标,有时个别危险性较大的科目在训练中忽视安全防护训练,又容易导致训练事故的发生。
2、危险的救援环境对官兵心理活动的影响。消防官兵长期担负着急、难、险、重的灭火救援任务,因工作的特殊性,经常快速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和应激,在执行任务中经常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援,始终处于高风险的精神压力之下;经常面对火场上带有毒气的浓烟、高温、爆炸、倒塌以及灾害现场和各种涌着汨汨的鲜血、肢体模糊的尸体、令人作呕的焦臭味等,会对官兵造成严重的刺激,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而灭火救援现场能否冷静地判断形势,做出决策,对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二、加强消防官兵心理训练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官兵心理档案,使心理训练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官兵不同职务、专业特点、年龄等,将心理训练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训练到实战,逐步增加训练的复杂程度。对士兵和士官着重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好模拟训练场,锤炼他们对实战火场的适应能力;干部重点培养其在复杂现场的观察和判断、决策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建立机关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心理不适的官兵。为消防部队医务工作者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训练,有组织地为部队进行咨询和教育,提高官兵的心理保健知识,从而为搞好部队的备战执勤、防止和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战斗力发挥有效的作用。
2、构建消防官兵心理教育训练和灭火救援作战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公安消防部队除担负正常的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任务外,还担负着处置突发事件和参与处置恐怖、暴力事件,随着担负任务的范围不断拓展,现有的消防教育心理训练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灭火救援作战对官兵心理素质、战斗心理效应和灭火救援战斗力的要求。为此,必须从提高官兵平战兼备的心理素质能力出发,对消防心理教育训练进行系统改革,构建消防心理教育作战一体化教育的训练体系,形成以基础心理品质、战斗心理与灭火技能、战术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格局。
3、开展综合性的心理训练,提升心理训练质量。一是研制开发普及心理知识、维护心理健康、消防官兵心理素质模拟型、作战心理效应、绝对救生情景模拟心理行为训练等心理训练和作战软件系统。以此手段来有效地提高消防官兵整体心理素质,打造钢铁意志,为完成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4、开展全方位的心理行为训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功能消防教育训练设施。如烟热训练、多功能训练塔、模拟地下、高层、化工装置、易燃易爆装置等,能够实施火、光、电、烟气、毒气、爆炸、倒塌等干扰,制造逼真的氛围模拟各类事故的场景。通过超越自我、战胜恐惧、勇往直前、生死关卡、全力冲击、相互依存、同心协力等,以模拟训练、技能形成训练、认知训练、心理适应训练等方法,使官兵以良好的心态坦然处置各种战斗环境。
5、以科学的发展观,将心理教育训练融入部队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把如何提升官兵在各种危险、复杂环境下完成任务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诸如团队精神训练、同心同德训练、自信能力训练、思维拓展训练、抗挫折独立生存能力训练等教案;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搞好后勤保障,使官兵平时有较好的体力和心理状态;第三是坚持经常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警民互动活动,给官兵带来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第四是坚持谈心和心理交流活动。可集体讲授应激控制,焦虑、抑郁的应对及愤怒情绪的宣泄等内容。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提高官兵整体心理素质,全面提升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金融对消防工作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私堵消防通道调查报告
关于某市残联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老干部中心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第三篇:2011级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方案
泰山学院2011级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方案
一、串名字游戏
活动目的: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学员之间的了解。
活动人数:每组十人之内。
活动过程: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 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
二、喊数抱团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场地器材:平坦场地一个。
游戏方法:学生沿圆圈跑进,老师突然喊出一个数字,例如2、3、4……学生听到后,立即与邻居的同伴按照老师所含出的数字抱成一团。最后没有抱成团的同学表演节目。
游戏规则:不能用推、拉等动作挤出已抱团的的人。
只能相邻的学生结组抱团。
三、信任背摔
活动目的:培养人的信任感,建立相互信任与责任的团队气氛,通过身体接触,打破学员之间的陌生与隔阂,体会团队同伴对自己的支持,体验环境变化后,在恐惧与挑战面前,团队激励对个人的作用,体验诚信与承诺对于个人成长、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活动人数:20人以上,至少8个男生
活动道具:1.5米讲桌,椅子,防护垫等
活动用时:20分钟
活动过程:培训员下指令准备,一人从高台上仰身跌落,其余人手拉手搭成人桥在下方接住。所有人轮流参与,并交流体会,活动应注意安全,最好准备护垫。
注意事项:
(1)背摔者仰落前应将身上的硬物及尖锐物品取下,如发卡、手机、眼镜等,以免伤害下方搭人桥的队友。
(2)背摔者仰落前应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下落过程中不能打开,以免肘部打击下方搭人桥的队友。
(3)背摔者下落时身体要保持笔直地向后倒下去(注意不能屁股先着地,否则可能由于体重不能很好的平均分配到八个人的胳膊上而接不住。(4)背摔者下落前要问队友们准备好了没有,等得到确定回答后再仰落。
(5)为了安全起见,搭人桥的成员尽量为男生,地面可加防护垫。活动启示:
(1)人要相互信任,要互相理解和支持对方。
(2)于突破自己,相信队友,勇敢的跳下去。
四、四两拨千斤
活动目的:加强同学的团队协作意识,充分认识自我,发现潜能的巨大,在游戏中成长。
活动人数:7-8人左右,最少7人。
活动过程:
(1)先找一位比较肥胖的同学,向大家提问谁能抱起她,然后找4人抬起他
(2)依次减少一人进行此实验,直到四人中的之后一人
(3)再向大家发问;只用一根手指能否举起他来?(此时可自己先示范一次),答案显然是不能得,因为一根手指无法承受体重的压力。
(4)此时再告诉大家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有办法让他们仅用一根手指就抬起一个人。
(5)让被举者绷紧身体躺在草坪,随机抽选6名志愿者,每人伸出食指分别放在被举者的两肩、腰部和小腿肚。(6)在进行鼓励后,告诉他们听到口令后必须齐心协力才能举起被举者,然后喊“1,2,3,起”大家同时用力即可抬起被举者。
注意事项:
(1)被举者必须绷直身体
(2)要在被举者体下加海绵垫或在草坪进行
(3)志愿者必须同时用力
(3)如果小组中有任何一个人不同于组织的共同节奏,轻质塑料棍将无法保持水平下降
五、维多利亚圈
活动目的:培养自信与信任;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体会在解决团队问题方面都有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只有所有人都步调一致、充分信任同伴,才可能成功;
活动人数:20人以上
活动用时:10分钟
活动过程:所有人围成一个圈,每一个人距前一个人半臂远。同时向下坐,前一个人坐到后一个人的腿上,在保持学员彼此位置不改变的前提下转动一周。
六、蜈蚣翻身
活动目的:主要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同时让学生体验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压力与快乐。
活动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
活动过程:将全部学生分为两组,推选出两位组长,分为两路纵队排好,每组学生把双手搭在前面同学肩上,并开始练习跑动,看是否协调,接下来做“蜈蚣”翻身比赛,要求第一位组员依次从第二、三人拉手处,第三、四人拉手处……一直到队伍最后的两位拉手处钻过去,第二、三位组员……跟随前面组员一直钻完所有的拉手孔;完成“蜈蚣”翻身用时最少组为胜。
注意事项:活动要有一定空间,以便可以运动,并且要求每个组员要快速翻身和蠕动。
七、四人五脚
活动目的:加强同学团队协作意识,重视团队合作,增强自身协调性与灵活性,让同学在活动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活动人数:不少于3人。
活动过程:把全部同学平均分为多组,每组同学站成一排,相邻两个把腿绑在一块跑步,比赛路程为 50米,哪队用的时间最短获胜。
注意事项:选择平坦的场地,保证足够长度;相邻的同学腿要绑紧,注意同时统一口令;注意安全。
八、背背坐
活动目的:主要考察团队合作,如何借助团队每个人得力量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活动人数:不少于6人
活动过程:每队选出若干成员,背向彼此环坐一圈,借住彼此力量同时(强调同时)站起,要求在此过程中不可用手触地,不可用手借助除环坐队友以外的任何外力。站起来人数最多的队获胜。失败的一队表演节目。
注意事项: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实践并发现问题然后及时改变策略是本活动获胜的一把钥匙。
九、千足虫
活动目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活动人数:不少于14人
活动过程:每营16人,8人一组,排成纵列,后面的队员抬起前面队员的一只脚,从起点A集体行进至终点B后,另一纵列再从B行进至A。最后一名队员通过A点,计时停止。各营按完成时间计分。
(五)引导团队克服困难案例
十、爬云梯
活动目的:这个活动是对大家体力和精力的双重考验,通过这个活动使学员互助合作,相互信赖,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完成高难度活动。
活动人数:不少于12人
活动过程:在一条长10米的跑道上,一个女生在剩下的12人用手搭桥上爬行,当女生爬过搭桥这对人后,这对人马上换到桥头。队伍依次前进,直到某个队伍的女生率先撞线,率先完成比赛那个队伍获胜。
注意事项:这个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充满了挑战。
十一、解开千千结
活动目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让学员懂得及时沟通的必要性,增强集体责任感以及认识到自我在团体整体运作中的作用。
活动人数 :20人左右为宜
活动用时:20分钟
活动过程:所有学员围成一圈手拉手,并记住自己身边人的位置。由培训员组织学员调换位置。让学员在新的位置下仍然像开始那样拉手,并在不松手的情况下还原到初始位置上。
活动启示:(1)在做活动过程总是倾向于放弃,这样有利于培养意志品质中的坚忍力。
(2)做这个活动如果遇到困难都坚持不放弃结果成功后会队队员素质有很好的提升。
(3)都是团队的一份子,在一个团队中都应遵守团队规则,团结协作才你能克服困难。
十二、记忆大考验
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合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
1.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
2.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BB不同的食物名!)3.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
4.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题目例子: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汤。
十三、大风吹 游戏方法:
1.全体围坐成圈,野外可划地固定各人的位置,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2.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再吹。
备注:可「吹」之资料: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带戒指的人、打领带、擦口红的人、有太太的人....。
PS : 小风吹则吹相反的
十四、奇数偶数
游戏目的: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游戏方法:
1、将全队人分成红白两对。
2、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内侧坐下。
3、然后依圆中央的主持人的口令逐次报数。但是和普通报数不同,以只报奇数或只报偶数的不按规则的形态进行。
4、如果主持人说:“报奇数”,就是1,3,5,7,主持人换成说:“报偶数”,则接在刚才的数字报8,10,12,14……
5、如果说错了,就被判出局,必须离开圆圈。
6、玩到最后人越来越少,就可以结束游戏。
十五、绕圈圈
活动目的:团队运作沟通协调的技巧、目标设定
比赛规则:1.每队成员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并在其中一人手中套入一个呼拉圈,将呼拉圈穿过每个人的身体回到原点即完成任务,采计时制。
2.过程中不可松手
3.不可用手指去勾呼拉圈
十六、人椅
★形式:全体学员一起参加 ★时间:5分钟 ★材料:无需材料 ★场地:空地 ★适用对象:所有学员 ★游戏方法: 1.全体学员围成一圈。
2.每位学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学员的双肩上; 3.听从培训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学员的大腿上。
4.坐下后,培训师再给予指令,让学员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5.最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有关讨论:
1.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身体和声音是否也相继出现变化? 2.在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变化时,是否及时加以调整? 3.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什么情况? 4.要在竞争中取胜,有什么是相当重要的?
十七、缩小包围圈
游戏时间:5分钟
游戏人数: 不限
游戏概述: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它会给游戏者带来无尽欢笑。
游戏目的 :
1.使小组充满活力。
2.创造融洽的气氛,为后续培训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3.让队员们能够自然地进行身体接触和配合,消除害羞和忸怩感。步骤:
1.让队员们紧密地围成一圈,包括你自己。2.让每个队员把自己的胳膊搭在相邻同伴的肩膀上。
3.告诉大家我们将要面临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是大家要一起向着圆心迈3大步,同时要保持大家已经围好的圆圈不被破坏。4.等大家都搞清楚了游戏要求之后,让大家一起开始迈第一步。迈完第一步后,给大家一些鼓励和表扬。
5.现在开始迈第二步。第二步迈完之后,你可能就不必挖空心思去想那些表扬与鼓励的词语了,因为,目前的处境已经使大家忍俊不禁了。6.迈第三步,其结果可能是圆圈断开,很多队员摔倒在地。尽管很难成功地完成任务,但是这项活动会使大家开怀大笑,烦恼尽消。
安全: 在迈第三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让有些队员摔得过重。变通:
1.如果参加人数较多的话,比如多于40个人,可能分成小组来做游戏会更好一些。
2.可以把队员们的眼睛都蒙起来做这个游戏。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引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大学生顺利成才的保证;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学生失业社会,成就事业的心理基础,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调查背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而所承当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繁重的特殊群体,有各种因素引发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因此,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对象: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深入实地调查、分发问卷,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抵挡和处理各种问题,阳光灿烂的成长。以下是对这次调查的总结与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各
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这样以来,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文化的享受。然而,在绚丽多彩世界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极不稳定性,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容乐观。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残、自杀等一些反常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情绪高涨,缺乏学习动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能适应困难,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甚至作弊。
(二)自我评价失调,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压力
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大多为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尤其是进入重点大学之后,各地的优秀学生都将面对新的比拼和优选。部分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时,一旦学习成绩波动,就会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就业心理困惑
面对当前的就业危机,部分大学生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自我定位和自我能力评价不够确切实际,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
(五)对于情感问题处理不当
现在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为一种人生的体验,有的大学生则看做是填补空虚的方法,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做是寻找理想恋人的最好方式。另外,个别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是一切随缘,无所谓。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些是因为对恋爱的好奇和一时的冲动才与女同学谈情说爱。当他们处于热恋时更是丝毫没想
过爱情赋予的是一个人的责任。而在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会感到悲伤至极,甚至走向极端。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外因,也有学生自我改造能力不强的内因等。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高校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校园,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冲击,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
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存在诸多矛盾,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那些应变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腐败、堕落现象也摧残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出现了道德的滑坡。部分学生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尤其是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存在冷漠态度,藐视一切秩序和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再受到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二)校园环境因素
一是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缺失,遇到实际困难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同居一室,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风俗习惯,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心情自然产生烦恼,甚至会产生敌对、憎恶的心理。三是教育过程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专业教育,忽略道德、心理教育,特别是有极少数的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甚至在学生面前流露消极悲观情绪。四是不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如追星、比阔、考试作弊、热衷花前月下等。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就会被打破,甚至出现情绪和心灵的紊乱。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
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不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有的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百般呵护。他们几乎没有受过挫折,进入大学后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还有的父母则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些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这是产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对任何人来说,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我们看到,即使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很多同学并没有出现心理问题。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切合实际的期望,并能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大学生虽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其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但大学生心理并不十分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遇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十分傲慢;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遇事悲观,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给自己制订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拼命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及的东西;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负责任,不抱任何希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无所事事,懒懒散散。可见,自我评价的不客观、不实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其提高心理素质极为不利。
四.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能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与中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进入大学校门首先要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尽快掌握学习要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社会知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大学生活,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应付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乃至应该掌握的。因为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时期,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二)要有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社会封我们是“天之骄子”,可我们却不能总以此自居,骄傲自大,不虚心学习,过高的估价自己。当然也不能因为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而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过低的估价自己。而应当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制、自爱”作为自我认知的具体指标,把“真诚、理解、信任、体贴、热情、友善、幽默、开朗”作 为自我完善的具体指标,从而客观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
(三)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
学要学以至用,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从学习中获得,然而我们应当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方面的建设,努力学好各项文化知识,实现科技,信息化道路。人是有理智的,理智的来源是一种思想的变迁,所以说,我们应当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真谛,自身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要辩证处理“学好专业知识”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在哲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与前面所说的一样,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然后在社会就业方面埋下一定的伏笔,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组合。
(五)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注重“情感教育”
高校的大学生,其心理已基本成熟。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
逐渐接近于成人的地位,这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在客观上需要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同学们以诚相见,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的感情共鸣,可以说情感教育是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催化剂。通过这次的调查,我认识到了以下的几点方面:我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正处在不甚稳定、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阶段。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为中心,而 应 该 把“自 尊、自 信、自 立、自 爱”作 为 大 学 生 的 自 我 指 标,确 立 科学 的人生观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的维系和前进,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不应等于索取,也不可小于索取,而只能大于索取,自由确立自己人生观,才能有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应该自觉执行,认真遵守。同时,对于我们学习的客观规律,应该深刻领会,积极遵循。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适度的学习节奏,培养起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 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大学 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他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进入新世纪, 而时代的特征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走向。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是本次调查的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为出发点,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并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
一、前言
在当今国际、国内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环境里,中华民族要复兴,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拥有强健体魄、渊博知识、精湛技术的国民,更需要的是那些兼具开拓进取、执著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等良好心理家的人才。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无论是为了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还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心理素质教育都极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
浙江省某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
对于心理素质的评价目前尚未有更合适的量表,一般采用卡特尔 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 16PF)。此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人学卡特尔(R.B.C at tele)教授< 950年编制的。16PF共有 187个项目,反映了 16个人格因素和 8个次级人格因素,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和效度。它是通过相互独立的人格特质评价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对浙江某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从统计出来的520样本可以侧面了解该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 见表 1。把表中不同年级的人格因素加以比较可以发现: 1.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
大一学生,幻想性、独立性高于其他年级, 而乐群性、兴奋性、有恒性、世故性、自律性低于其他年级。因刚进大学,充满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同学间彼此尚不了解,比较拘谨、冷漠、审慎、孤独,大多缺少集体生活经验。从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一旦发现现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有些事情不尽人意时,容易对理想产生怀疑、对现实产生不满。再者大学强调自学为主,不少同学在学习上放松了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发展自我, 缺乏责任心,有时敷衍塞责, 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彼此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 引发心理问题。表 因子名 99级(N= 91)00级(N = 41)01级(N= 82)02级(N = 207)
均值标准差 均值年龄 21.83±±± ±0.93
乐群性 10.78±±± ±3.64
聪慧性 8.51 ± ± ± ±2.04
稳定性 13.96±±±±3.72
恃强性 11.20±±±±3.36
兴奋性 14.86±±±±4.76
有恒性 11.19±±±±3.50
敢为性 12.28±±±±3.84
敏感性 12.03±±±±2.74
怀疑性 9.78 ± ± ± ±3.23
幻想性 12.67±2.91 12.63 ±3.09 12.33 ±3.09 12.75 ±3.03 世故性 8.57 ±±±2.47 7.64 2.58
忧虑性 9.33 ±±±3.99 9.63 4.05
实验性 10.74±±±2.40 11.33 2.82
独立性 12.62±±±3.07 12.763.35
自律性 12.59±±±2.40 12.042.89
紧张性 10.73±±大学新生以往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机会较少, 进入大学后, 马上面临重新结识他人, 确立 际关系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 难,特别是与周围同学的交往中,因缺乏经验技巧不善交往, 因担心别人轻视自己不愿交往, 因异性相处不敢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不会交往等, 由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感到非常压 抑,为深深的孤独感所困惑。孤独感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长期的孤独感使心理发展丧 失了必要的外界刺激而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以至于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性格,还会造成情绪 紊乱, 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危害人的生理健康。孤独感造成内心封闭、心胸狭隘, 还
可能产生自我毁灭的举动。
大学生不再像少年时那样坦率,较少隐讳, 而是有了更大的自我防御范围和内心的秘密,这种思想和情感体验, 不会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因而形成了青春期特有的闭锁心理,这种心理往往造成大学生与父母、老师、同龄人之间的距离,同学们相互抱怨在大学里找不到知心朋友。当大学生感到没有知心朋友谈心或吐露真情时,常常只能独自承担压力和面对困难,难以与人分享快乐或分担忧愁, ,慢慢就会产生孤独感, 一些人会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更深地隐藏起来。但有孤独感的大学生其实是迫切期望与人交往的, 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希望有知心朋友,希望和他人倾谈思想、感受、愿望和理想, 需要与周围人建立良好关系、发展友谊,于是闭锁心理、孤独感受和希望有知心朋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愿望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从此,他们原来那种对大学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了, 开始转向面对现实。过渡 阶段的矛盾心理,蕴藏着转变中的真正起步。.中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
由表 1比较可知: 大二学生,乐群性、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高于其他年级, 而恃强性、幻想性低于其他年级;表明大二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有交往的迫切需要,随和性增强, 但如果对大学学习方法或同学关系仍不能适应, 则会有挫折感、忧虑抑郁。大三学生,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自律性高于其他年级,而聪慧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低于其他年级;进入大三,基本适应大学生活,情绪比较稳定、理智看重现实, 有自信心,有时又表现为固执己见、争强好胜。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经过低年级的大学生活,随着环境的熟悉和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逐步展开, 普遍存在着适应感、随意感和自信感。
通过比较可知:该校学生焦虑程度大二最高,大一次之, 大三最低。果断性是大一最高,较独立、露锋芒,愿表现自己,有攻击倾向;大二最低,有受挫感、怯懦,个性被动。情感性是大三最高, 有进取精神, 行动迅速,有时会考虑不周,不计后果,贸然行事;大二最低,情感丰富而困扰不安, 顾虑较多。心理健康程度是大二最差,大三最好。这与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 98年调查北京大二学生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比例最高是一致的,也与同处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调查基本一致。.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
由表 1发现:大四学生,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高于其他年级,而稳定性、实验
性低于其他年级。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熏陶,大学生更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较敏捷, 适应能力增强,更有主见,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大四学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特征, 容易产生烦恼, 心神动摇不定,易受环境支配。
尽管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较为成熟,有正视现实和走向社会的一定心理准备, 但 是在没有真正步入社会以前,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因此,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和指导,实现就业选择, 发挥自身才干。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自律性不断提高,但创造能力却在下降。说明经过四年大学教育,学生的自制、自我调控能力越来越强, 行为更符合规范,但创造能力下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种现象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相悖。可见, 怎样解脱对学生个性的束缚,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潜能开发训练的重要内容。
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的教育不顾社会需求,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而机械的按照预先设定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这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因,而且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 培养心理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应该由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人员、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德育教研室的老师组成。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需要专门的培训。3 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是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目的是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实践已证明,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有效途径。
4利用校园网开展心理教育
新世纪的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高科技电脑风靡校园,上网人数越来多,它将开辟一条新的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本质上要靠自己。学生积极参与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变被动的课程学习为主动的自我学习,将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个人的自我成长本质上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大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开发个人自我修养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种种自修课程,以强化个体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这种学习不仅需要有意识的书本自学,也需要有积极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大学生需要通过对具体生活事件的不断认识和妥善处理来逐步实现心理素质的完善。在此当中,积极的自我反省当起主导作用,适时的心理咨询也会起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学校和学生自己都高度重视,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 1] 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进展[ M ].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2]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3] 李远贵.试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5): 290-292.[ 4] 魏荣.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D] ,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5] 王迎春、陈庆.对建立东方心理咨询模式的质疑[ J ].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03 ,(2): 71-74.[ 5] 张凤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层干预模式浅析[ 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