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

时间:2019-05-15 15:1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心理素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心理素质》。

第一篇: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任何坡键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在素质教育,特殊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的深化与变革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肩上的担子愈来愈重,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和人格魅力、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适应今天教育的发展。

这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如制定计划和在大纲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其特点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达到培养学生优良道德意志品质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

体育教师是我从小的理想。我坚持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规;我热爱那运动场上嬉戏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平正确对待,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我始终坚守“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我在工作中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尽力与同志搞好关系,相互帮助,维护学校荣誉;对自身的要求也不放松,树立体育教师的形象,规范衣着,普通话教学规范健康,举止文明有礼貌,严格要求,注重身教。对自己的要求力争达到最好。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和场地。`我对水平一、二、三的新教材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学习。在备课中我合理的安排教材,从基本体操、走跑、投掷技巧、球类游戏、对抗与角力、武术、韵律与舞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等,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在体育课中我对低段学生主要是体育兴趣的培养,安排了各种游戏来引导学生如何上好体育课;中段学生我主要是将教材融入游戏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高段学生我主要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技能技术水平来开展教学。我每备一堂课就先备场地,再备器材,然后活用场地器材来备教材。学生经常问我“赖老师今天的体育课上什么”这说明我的课堂教学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也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将力争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最好。

第二篇: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校的教育活动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涵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1、认知因素: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

2、一般情绪因素: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

3、意志及其品质: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抑制性;

4、性格因素:谦逊、勤奋、内向、外向等;

5、气质因素:个性情绪和活动反应的强度等。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5、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

三、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敏锐的认知能力、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饱满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广

泛的兴趣”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下面从这七方面谈谈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一)敏锐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认知能力,指的是教师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的完美而合理的组合。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认知能力,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获得对学生全面的理性认识,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及时地发现人才,并随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变化予以疏导。

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善于合作,有的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就不能对学生做到因才施教;没有好的注意分配力,就不能把每个学生纳入自己的注意圈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坚强的意志对学生的影响

约翰.海伍德曾说过“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教师的精神振奋还是沮丧,性格暴躁还是稳定,意志坚强还是懦弱,个性果断还是犹豫,都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辨明是非,迅速做出决定并执行。同时要求教师在工作上能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坚持原则性,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教师的行为正如学生的一面镜子,他们常常从中找到值得自己学习、模仿的内容,不断的塑造自我。因此,教师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意志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面对这一切,慌恐不安,没有立场,学生就会没有安全感,长时间就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形成不好的印象,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稳定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稳定情绪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工作的成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稳定情绪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每天都需要和许多个性不同的学生接触,在授课或其他活动中,可能出现与活动进程要求不符的突发事件,如果教师不能理智地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就会苦闷、焦躁,采取挖苦、训斥、体罚等手段来对待学生,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健康。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抛弃急躁,稳定情绪,从而很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四)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地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性格为基础。”教师的性格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要培养学生良

好的个性,必须以提高教师的性格素质为前提。尤其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的性格正处在由儿童时代幼稚期逐渐过渡到青少年时代的半成熟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虽然也接触家庭和社会,但更多的时间是接触教师。因而教师的影响是头等重要的。塑造学生的性格少不了用教师的性格去施加影响,这种影响有有声的(言传),有无声的(身教),以性格去塑造性格,其影响常常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性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无意识影响甚至比其主动的教育更加重要。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他们会随时随地用自己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暗地里模仿他,性格便会在无形中受到教师良好性格的熏陶。反之,一个性格不佳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饱满的热情对学生的影响

热情是一种较高级的情感形式,是对某种事物肯定的、强有力的、稳固而深厚反应形式。热情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兴奋,是对他人的悦纳而表现出的友好,因而它散发着人格的魅力。

俗话说:“用力能将事做成,用心能将事办好。”同理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就离不开用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饱满的热情。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没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全身投入的态度,就不能把工作做好,教师对学生没有热情,就会表现出冷默,排斥和虚伪的面孔,就不能和学生融洽地相处。而热情的魅力在于它是爱心的自然流露,内心充满爱的人他以一举一动,言谈说笑,无不透山迷人的魅力,具有热情的教师带出的学生也是通情达理、乐于助人的,他们懂得与人合作,善待和关爱他人,因此,饱满的热情被心理学家称为“内心的神”。这“内心的神”就需要教师用饱满的热情对待教育工作。

(六)高尚的情操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竭力模仿。许多教育实践表明,品德高尚的教师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并对学生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修养较低、品行不良的教师难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如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情操的一个方面。教师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声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果学生失去师爱,往往会产生焦虑、防卫心理,或形成攻击性格,对社会疏远,或怀有敌意,导致不良心理。

(七)广泛的兴趣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教师广泛的兴趣,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也会激发学生热爱这一专业,教师喜欢文体运动,也会带动学生爱好这一运动;如果教师的特长和兴趣广泛,学生会认为教师是博学多才的人,从而产生崇敬之情,这种情感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四 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个人及教学的影响

社会转型与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本来就担负多重角色的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如果教育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工作超负荷,就会导致教师心理素质下降。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教师的心理素质是“蕴蓄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反之,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对个人及教学 产生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职业适应不良

主要包括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择、态度等,例如,如何评价教师职业的价值,它对社会的意义和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以及是否认真负责地对待教师工作等;后者则是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方式。如:教学效果不理想就埋怨学生、班级人数多;对学生要求苛刻 而且随意性强,稍不如意就讽刺谩骂;视学生为自己获得名利的工具,歧视后进生甚至想方设法地排挤打击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缺少合作意识,自我中心,人际关系不良。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印象教学工作。

(二)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作为一种多角色职业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很难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人、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引路人、社会的代言人等工作。教师一般有着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会使教师很快发现美好的愿望无法和年复一年的繁琐工作结合起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高付出与低回报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等,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尤其是对学生肩负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改的推动下,对教师职业素质的高要求,造成了工作强度和职业竞争力、压力的增大;此外,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工作安排对教师个人的能力、专长等考虑不够,造成大材小用、用非所学以及“无用武之地”等,也容易导致教师迷失职业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而产生挫折感,导致心理不健康。

(三)教师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有调查发现,在校内除工作关系以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教师只有16.9%,与校外人员保持交往的只有11.5%。教师人际交往较少的情况,除因工

作本身的繁重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作为教师个人存在的心理障碍。从工作性质看,由于工作相对封闭,主要是与未成年的学生交往,使得教师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工作对象的年少,教师常处于教导的身份,特殊的态度和说话方式、语气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使他人不易接受;教育教学工作的繁杂细碎也易形成教师过于计较、敏感、猜忌的性格;再加之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环境相脱离,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自我调节,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四)教师性格障碍

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性格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教师不良的性格对教学和学生的影响值得当代教师尤为关注。现代教师性格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制型的教师

专制型的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做,态度坚决而严肃。不善于和 学生沟通,以教师的权威让学生屈服。这样的教师比较独断,不能做到尊重学生,教师也是人,也有做的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就会失去学生对他的信任。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胆小、顺从、依赖、消极、爱撒谎、情绪不稳定、有攻击性行为,缺乏合作意识。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师,心理素质是不健康的。

2、放任型(冷漠型)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也不是肚里没东西,但他本身对生活就没有任何目的,缺乏意志力,或者对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不感兴趣。因此,也不注意周围人的感受和看法,对学生听之认之,百般顺从,只要不出大问题,学生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这样的教师经常被称为“放羊教师”,对工作极其的不负责任。这些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没有原则,任性、幼稚、自私、野蛮、不懂规矩、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胡闹等负面人格。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师,也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

从两类不良性格中,我们意识到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

一。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建立适应时代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改善师生关系,并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措施。

五、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轻教师工作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大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过大的压力会促使教师出现种种心理不适,在教学中变得无效、无能,甚至会产生抵触、对抗的情绪。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 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

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2.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心理素质差与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有关。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责任感,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心理务机构的空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使教师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从而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学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对新课程,要积极应对,不自卑、不自大,正确看待我,悦纳自己。

第二,主动调节情绪,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现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健康有减力作用,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对新课程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转换 己的角色,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理平衡。如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过体育炼、听音乐等活动的合理宣泄法;转换思维方式,选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识领悟法等。

第三,创造良好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早就指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越成功。因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 融入社会之中,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确立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善于与学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同事共处形成融洽和的协作关系,优化育人环境,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新课改对教师在知

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会处理学科内的知识,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要求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知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力。在教学手段上,要求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体技术进行教学等。除接受相关的培训外,更需要师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同时不断自我反思,提升自己,促进自己专业的成同时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第三篇: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心得体会

胡坊中学

罗凤荣

在四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教师抽样结果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属于“心理疾病”,从研究结果看,女教师更为突出。这项调查引起全国教育各界的重视。

“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丰富心理学知识

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内在动力,对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并且能够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他就不会把学生因考试焦虑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就不会把学生性格内向说成是不向老师暴露思想。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和积极的引导来代替对学生的担忧和责斥。

二、学会欣赏自己

自我欣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良好习惯,更是一种境界。作为育人的园丁,老师以自己的人格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老师的自我感觉,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自信,老师应首先自信;要欣赏学生,老师更得先欣赏自己。每天你都在欣赏自己中度过,你的心情永远阳光灿烂,你的眼睛和话语里透露出的是自信和信任,是对孩子们由衷的爱,这也是最真挚、最伟大的人类之爱。

三、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难以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对挫折情境的耐受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教师能忍受挫折,即使是遭受严重的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教师则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沮丧下去;有的教师虽能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忍受家庭不睦所带来的创伤,等等。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励,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

四、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艺术

心理调节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心理调节要与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并掌握一定的调节艺术,调试方法等。例如,锻炼或许是一个老土的办法,但事实证明它总是有效。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静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感。其次,人们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自我暗示可以增强自信心,乐观的对待困难。此外,还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增强自己的情趣与活力,使生活充实,富有活力和进取心。

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要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丰富知识,正视自己、锻炼意志,掌握调节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保持健康的心态,为学生做楷模。

2011年6月

第四篇: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讲诉小学教师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 认知素质 心理健康

小学教育历来被称之为教育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试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一书读后感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一书。读后我的感慨很多,收获颇多。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读书后,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他们都一直并且反复强调:我们当教师的与其它行业不同,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当教师的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而且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所以更加强调,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理,因为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现代人的保障。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也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质量,社会的质量。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最终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达到既教书又育良好品质接班人的最佳效果。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做教师的是社会中的一员,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或不开心的事情,给我们造成这样那样的心理压力。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并分析这些压力 1的来源,学会自我解压。书中介绍的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相符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排在首位的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和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之间的矛盾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实际教师每天授课的时间仅仅是工作时间中极小的一部分,加上自习、备课、辅导、批改作业、班级管理等,才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因此,一般教师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他们的工作很有规律,但饮食起居又往往是反规律的,许多教师都会因工作之故寝食违节,休息失常;由于班级学生偏多、教学任务偏重,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心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社会强大的舆论监督乃至非专业的指责等。面对这些过度的工作、心理压力,加上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缺乏调适,以致不少教师自然心理失衡,心理被挤压扭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排在第二位的是:传统的角色心理仍时时羁绊着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加剧着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教师一直都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教师也把“完美”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这种完美主义心态很容易忽略自身条件,诸如个性、能力、机遇等的限制,忽视社会条件的限制。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

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产生自责甚至对他人的对立情绪等,对学生的态度也很容易走向极端:要么简单说教,粗暴干涉,给学生施加不应有的压力;要么不负责任地对学生放任迁就,放松甚至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

排在第三位的是: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内心压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使得他们对课改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甚至不堪重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显露:长期应试教育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在过时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新一轮教改却要求教师迅速摒弃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师们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不得不屈从于长期应试教育的惯性力量,屈从于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另一方面,又必须按照课改的要求努力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作艰苦长期的斗争,从而使不少教师身陷茫然,个性受到压抑,心理产生失衡,心理的焦虑、困惑自然与日俱增。虽然有我们面前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会造成我们的心理压力,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积极地心态来应对这一切,当问题出现时,不能逃避,要想办法去解决。由于引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也必须从学校、社会、教师自身等方面着手。

但作为我们自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只有人格健全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新的教育实践也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总之,现如今的教师,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认识他人的情绪,并且处理好与他人的情绪关系。感到压力时,要学会找方法让自己放松下来,深呼吸、听音乐、运动、旅游、看电影、聊天、读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我认为,读书是一种最好的解压的方法,因为只有我们静心读书时才是最快乐。

2013年12月12日

下载教师心理素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心理素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

    浅谈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心理素质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决定了......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读后感[范文模版]

    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读后感 幼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使我们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00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

    《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读后感

    看了《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使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位教师,具备良好和健康心理的重要性。首先,我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简单、天真、纯洁,而作为孩子的启......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心得★

    目前,老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各个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作为老师,也应该加强心理书籍的阅读。这个暑假,我读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的教育学书......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国培感悟 内容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师的健康人格对学生健 康的培养的影响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当今社会尚且不易,况且......

    心理素质演讲稿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心理结构及其机能特点的总和,心理素质演讲稿。今天的21世纪,是一个加速发展的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是一个交往频繁的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世纪,充满着挑战和......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素质学习心得(大全5篇)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素质》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