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师心理素质的联系[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6:5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师心理素质的联系[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师心理素质的联系[最终版]》。

第一篇: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师心理素质的联系[最终版]

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师心理素质的联系

作者:

(学院:班级:学号:)

摘要:【现在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不仅教师教学能力要高,教学方法也要合理,这样才能教育出健康、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古时候老师们用私塾教学法教育学生,这个效果很显著。因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可以开智慧,可以大彻大悟的,悟后再去博览、再去广学多闻就容易了。而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师素质方面更加重视,因为只有教师心理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教学方法是何等重要。在长期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我们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分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包括教学方法自身在内的教学各个环节正处于摸索之中,所以,教学方法改革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综合性的理论指导,有些概念模糊,将教学方法等同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分类依据不科学,没有将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教育对象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更新不够;三是对教学方法改革重视不够,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体系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展缓慢,停留在局部和点滴的方法革新之上;四是职业教育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中心地位,教师的角色不变化,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中心地位,教师的角色不变化,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变革;五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国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特性,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形式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开放式和实践性教学的实现;六是学科本位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科本位是以知识理论为本位的教育,职业教育则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七是教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教师技能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难以适应。

现在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不仅教师教学能力要高,教学方法也要合理,这样才能教育出健康、优秀的学生。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与教学方法的联系是需要我们钻研的,以下对教育教学起着影响作用的几点:

一、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心理素质,只有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效果才有显著。而一名好教师需要一个好的心理。教师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劳动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心理品质,所谓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等。教师的工作方式是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思想感情、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影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根据心理学研究,教师的人格特征、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特殊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

二、敏锐的观察力和稳定的注意力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敏锐的观察力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做好教师的先决条件。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眼神的变化和他们的表情,从那听到无声的语言。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十分安静,但他的眼神凝视着某一点,这就多半是思想开小差了。教师可结合所讲内容提问题让那位分心的同学回答,同时提醒他要注意听课。如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有的学生坦然的看着老师微笑,这就表明他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如果有的学生故意避开老师的目光,那很有可能他回答不了。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双眉紧锁,眼神呆滞,面部表现出困惑不解的表情时,那一定是听不懂了。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和眼神中去寻找他们对这些内容是否理解的反应。在对他们平时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课堂上深入细致地观察,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如果教师的观察力差,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他人相处等情况,这样就不能及时制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或者针对他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具有良好观察力的教师,不仅能善于观察学生,也能善于观察自己和评价自己,以便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二)稳定的注意力注意是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我们从事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是有效地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是不能停止学习的,教师的职业是不能停止不前的,要一生苦读不辍,在各方面不断地吸取新东西、新成就,然后贡献给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在学习中失去了集中注意的品质,那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就不可能提高自己。因此,教师不仅自己要有集中而稳定的注意,而且还必须掌握学生注意的特点,运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学生的注意。

三、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离不开想象的。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教师,他在培养学生时,就能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现象,他们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就能高瞻远瞩,憧憬未来,并采取追求未来远景的教育方法,去培养下一代。想象力不仅在教育工作中是必需的,而且在教学工作中也是必要的。尤其在寓意深刻的课文教学中,需要用自己的想象去领会作品中蕴涵的深意。通过这样的训练,从而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二)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有思维的灵活性。因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的儿童,非但不同的学生其心理特点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情况下,其心理状况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的思维,区别对待,因势利导,不要统统一刀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掌握教学内容和讲解教材的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能根据学生的不断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师不仅自己要有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要开拓学生的思路,思路愈广,发现问题愈敏锐,分析问题愈全面。

四、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对教学的作用。

(一)丰富的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因为教师对学生有无私的爱,才铸就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期望学生完美发展的感情,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灵的满足,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责任。爱是教育的和基础,教师要全身心地爱每一个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充满爱的集体中愉快地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在爱中表现严,在严中表现爱。

(二)坚强的意志语文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创造性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都要依靠教师的辛勤培育。从事这样一种艰巨的工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胜任的。教师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工作上,目的明确、坚忍不拔、沉着自制、坚决果断、执着追求等。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合理、严格、并且坚持到底。凡是对学生提的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并且要进行督促检查,决不能动摇和妥协。教师对违纪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时,特别要有耐心和自制,决不能发脾气,训斥学生,而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来进行说服教育。优秀教师总是从爱护学生出发,详细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教师尤其要爱品行不端,不爱读书,调皮捣蛋,教育难以收效的学生,必须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转化他们,提高他们。有高度修养的教师,遇到学生做了坏事,虽很气愤,但是他善于克制自己,以和善的态度进行教育,做到以理服人。

有关研究表明,单调的刺激最易使注意力分散或降低注意效率,使人容易疲劳。反之,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最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使人精神振奋。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能够使注意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就应使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对非常熟悉或已经理解的内容,教师再讲是没有兴趣的,没有新鲜感,因此,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给予新知识,增加新内容,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常常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时而进行启发性谈话;时而运用直观教具;时而进行设疑提问;时而进行练习等。教得生动活泼,学得新鲜有趣,乐在其中。教师讲得精,重在点拨;学生练得活,学得主动。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教师就要激起学生“愤”、“排”的情绪,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呆板、程式化,那么,要保持学生的注意是很困难的。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这是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灵魂工程师,教师必须在心理品质方面,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心理品质和模范行为去教育、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2]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01.[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3.01.

第二篇: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浅谈1

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要真正体现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的经验,针对目前学生实际,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采取差别教学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赞扬差别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采取体验教学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学方法 差别 赞扬 体验

几十年来,受凯洛夫的《教育学》影响,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复习-——新课——作业”,使学生缺乏主动性。这种单方面灌输式教学法,没有真正体现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也基本上成了应试教育的培训基地。这显然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违背。现结合我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的经验,谈谈如何针对目前学生实际,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差别教学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内容和源泉之一。”采取差别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一)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便无法回避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在面向多数学生的同时还应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有统一的要求,还应有针对个别学生的教学措施。例如:在讲到生产成本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时,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按期未材料比例分配等方法。按大纲,每一种方法都应掌握,但由于定额成本法和定额比例法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为准确、全面的定额资料,而一般单位很难具备,且相对比较难理解。

(二)分层教学,多设台阶。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以低起点为主,只掌握最基本的要点即可,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高要求,除基础知识以外,鼓励他们学习更深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授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设置知识台阶。在知识点的划分上,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程度为100%;增强知识,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展知识范围,要求50%的学生掌握;深化知识,是针对基础较好,且将来准备继续深造(如自考、成人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升学)的学生,要求20%的学生掌握。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不管是课堂期间还是课后作业,对于不同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体会到我能学会、我能学好,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中,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总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一种认识,即我不仅能够学好基础知识,完成任务,还能学习更难、更深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使每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知识点,并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不断地坚定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强化求知的动力。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对基础差的学生,提简单问题,如果回答不出,可给予提示,直至回答正确,并对其回答予以表扬,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采取赞扬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一)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

先看一个教学实例:在一间课桌被转成“U”字型的教室中,学生5人分成一组,老师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优点说出来,然后小组中选取一个代表介绍本组情况,没有提及的地方,其他同学还可以做补充。课后,学生认为,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优点,有时感觉不到,而其他学生却可以看出自己具有更多的优点,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这个实例表明,学生本身不可能完全认识自己的优势,而由老师和同学来发现,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发现其潜能,使其对自己的目标重新定位,以努力去实现。

(二)及时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艾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人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会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作为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在教学中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三、采取体验教学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一般都要求不但有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这些文化基础较差,又没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多动手,多体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知识,是最好的接受方法。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单项授课,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很少。这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极为不利,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只能听,抽象的

知识很难理解。如果课上老师讲一部分,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练一练,增强感性认识,是较容易理解的。

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演练,很难一下适应工作岗位。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应该让学生没有走出校门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实操业务技能的训练。

参考书目:

《学会生存》(美)艾德加•富尔 2002年版

《教育学》(俄)凯洛夫 1998年版

《职业教育研究》 2003年第8期

《职教论坛》 2004年第8期

《职教通讯》 2005年第2期

第三篇: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一般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以下的几种: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再如建构主义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索学习策略;还有协作式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还有探究型教学策略等等。(1)策略是比较宏观的,而方法是较为微观的

比如选择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安排知识内容体系,这就属于宏观的教学策略。根据这一教学策略我们可以选择较为细致。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怎样讲解某个概念,怎样介绍某篇课文的作计等。

(2)它们共同的一点是:

都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关系密切。了解和掌握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学习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3)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情况下,教学策略体现于教案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在设计自动化教学系统时,则要把这些总体的考虑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的交互活动设计中,并且软件来实现。

教育论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1] 【论文参考网-教育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信忠技术课程学科的特点.主要从对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驱动、目标完成、目标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完善五个方面,探讨信忠技术课程常规教学的新模式。即五步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即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凋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五步教学模式:学习者分析一目标驱动一目标完成一目标评价一总结完善.

1学习者分析

所谓学习者,即学生.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分析与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学生的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典型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特征是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处在7~l3岁左右,基本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初中、高中的学生基本处在l4~2O岁左右的年龄段。论文论文参考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强调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中完成知识的获取„.

1.2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个性.在心理学上,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方面,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对学习来讲有比较大的影响的个性主要有:动机与兴趣、智力与认知方式、性格与气质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要以共性为主体,也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方法等.

1.3学生的初始能力

学生的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特定的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态度.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既不能让学生感到很轻松,也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很难.要让学生“翘一翘脚”才能学到.

2目标驱动

所谓的目标驱动,即让学生带着目的和任务去学习,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或几个目标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的目标进行分析、讨论,明确要学的知识,分清哪些是学过的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完成目标的方法。从而学到新知识。达到既定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和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和核心,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目标要有层次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和个体差异,大体上从以下三个层次设计教学目标:第一,基本目标.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目标,也是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在这个阶段基本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完成即可.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完成教学目标.第二,提高目标.只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只给出具体的目标,简单地进行说明提示,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第三,开放目标.教师不给出具体的任务与目标,完全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目标,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2.2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和利用信息为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考虑到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充分地联系到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到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上来,而不能单纯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2.3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合理地过度。要让学生分清楚

楚哪些是学过的知识,哪些是新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既不能感到很难,也不能感到很容易.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既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轻松地学到新的知识.

3目标完成

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完成目标,而是先指导学生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理清问题的整体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大体方法.比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几个子目标,逐个解决.引领学生先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去,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解决问题.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3.1自主学习教学法

自主学习教学法,即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目标。充分词动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断尝试成功与失败过程中来体会正确认知的艰辛与成就感论文论文参考网

3.2小组协作教学法

小组协作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分组时要注意将能力强与能力弱、兴趣广泛与兴趣单一的学生合理地搭配,以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彼此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3框架式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法,指教学应围绕和结合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在框架中如同建筑工人一样。由低逐渐向高处攀登,也就是由最初的教师较多的指导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控制,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4情境式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与真实事物类似的问题情境,呈现真实的目标与任务及相关的案例,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主动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目标的选择和开发在教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强调学生通过独立和合作探究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目标评价

目标评价,即教学目标评价.它是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标准,调动一切高效可行的手段,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并给以相应的价值判断.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要打破传统单一评价主体,要侧重多元评价主体以及形成性评价和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对教师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实施教学目标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

4.1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准备性评价,又称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

4.2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4.3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5总结完善

总结完善是教师在结束整个教学目标完成以后,既要组织学生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对于本节课或本教学单元的教目楚形成一个或几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的认识,并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通过总结,教师也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否需要对教学做进一步的改进,以及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上述提到的只是在实际教学中认为较好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第四篇: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一般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以下的几种: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再如建构主义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索学习策略;还有协作式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还有探究型教学策略等等。

(1)策略是比较宏观的,而方法是较为微观的。

比如选择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安排知识内容体系,这就属于宏观的教学策略。根据这一教学策略我们可以选择较为细致。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怎样讲解某个概念,怎样介绍某篇课文的设计等。

(2)它们共同的一点是:

都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关系密切。了解和掌握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学习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3)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情况下,教学策略体现于教案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在设计自动化教学系统时,则要把这些总体的考虑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的交互活动设计中,并且软件来实现。

第五篇: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校的教育活动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涵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1、认知因素: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

2、一般情绪因素: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

3、意志及其品质: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抑制性;

4、性格因素:谦逊、勤奋、内向、外向等;

5、气质因素:个性情绪和活动反应的强度等。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5、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

三、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敏锐的认知能力、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饱满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广

泛的兴趣”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下面从这七方面谈谈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一)敏锐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认知能力,指的是教师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的完美而合理的组合。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认知能力,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获得对学生全面的理性认识,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及时地发现人才,并随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变化予以疏导。

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善于合作,有的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就不能对学生做到因才施教;没有好的注意分配力,就不能把每个学生纳入自己的注意圈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坚强的意志对学生的影响

约翰.海伍德曾说过“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教师的精神振奋还是沮丧,性格暴躁还是稳定,意志坚强还是懦弱,个性果断还是犹豫,都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辨明是非,迅速做出决定并执行。同时要求教师在工作上能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坚持原则性,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教师的行为正如学生的一面镜子,他们常常从中找到值得自己学习、模仿的内容,不断的塑造自我。因此,教师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意志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面对这一切,慌恐不安,没有立场,学生就会没有安全感,长时间就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形成不好的印象,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稳定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稳定情绪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工作的成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稳定情绪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每天都需要和许多个性不同的学生接触,在授课或其他活动中,可能出现与活动进程要求不符的突发事件,如果教师不能理智地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就会苦闷、焦躁,采取挖苦、训斥、体罚等手段来对待学生,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健康。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抛弃急躁,稳定情绪,从而很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四)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地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性格为基础。”教师的性格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要培养学生良

好的个性,必须以提高教师的性格素质为前提。尤其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的性格正处在由儿童时代幼稚期逐渐过渡到青少年时代的半成熟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虽然也接触家庭和社会,但更多的时间是接触教师。因而教师的影响是头等重要的。塑造学生的性格少不了用教师的性格去施加影响,这种影响有有声的(言传),有无声的(身教),以性格去塑造性格,其影响常常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性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无意识影响甚至比其主动的教育更加重要。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他们会随时随地用自己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暗地里模仿他,性格便会在无形中受到教师良好性格的熏陶。反之,一个性格不佳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饱满的热情对学生的影响

热情是一种较高级的情感形式,是对某种事物肯定的、强有力的、稳固而深厚反应形式。热情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兴奋,是对他人的悦纳而表现出的友好,因而它散发着人格的魅力。

俗话说:“用力能将事做成,用心能将事办好。”同理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就离不开用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饱满的热情。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没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全身投入的态度,就不能把工作做好,教师对学生没有热情,就会表现出冷默,排斥和虚伪的面孔,就不能和学生融洽地相处。而热情的魅力在于它是爱心的自然流露,内心充满爱的人他以一举一动,言谈说笑,无不透山迷人的魅力,具有热情的教师带出的学生也是通情达理、乐于助人的,他们懂得与人合作,善待和关爱他人,因此,饱满的热情被心理学家称为“内心的神”。这“内心的神”就需要教师用饱满的热情对待教育工作。

(六)高尚的情操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竭力模仿。许多教育实践表明,品德高尚的教师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并对学生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修养较低、品行不良的教师难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如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情操的一个方面。教师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声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果学生失去师爱,往往会产生焦虑、防卫心理,或形成攻击性格,对社会疏远,或怀有敌意,导致不良心理。

(七)广泛的兴趣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教师广泛的兴趣,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也会激发学生热爱这一专业,教师喜欢文体运动,也会带动学生爱好这一运动;如果教师的特长和兴趣广泛,学生会认为教师是博学多才的人,从而产生崇敬之情,这种情感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四 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个人及教学的影响

社会转型与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本来就担负多重角色的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如果教育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工作超负荷,就会导致教师心理素质下降。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教师的心理素质是“蕴蓄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反之,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对个人及教学 产生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职业适应不良

主要包括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择、态度等,例如,如何评价教师职业的价值,它对社会的意义和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以及是否认真负责地对待教师工作等;后者则是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方式。如:教学效果不理想就埋怨学生、班级人数多;对学生要求苛刻 而且随意性强,稍不如意就讽刺谩骂;视学生为自己获得名利的工具,歧视后进生甚至想方设法地排挤打击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缺少合作意识,自我中心,人际关系不良。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印象教学工作。

(二)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作为一种多角色职业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很难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人、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引路人、社会的代言人等工作。教师一般有着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会使教师很快发现美好的愿望无法和年复一年的繁琐工作结合起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高付出与低回报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等,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尤其是对学生肩负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改的推动下,对教师职业素质的高要求,造成了工作强度和职业竞争力、压力的增大;此外,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工作安排对教师个人的能力、专长等考虑不够,造成大材小用、用非所学以及“无用武之地”等,也容易导致教师迷失职业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而产生挫折感,导致心理不健康。

(三)教师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有调查发现,在校内除工作关系以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教师只有16.9%,与校外人员保持交往的只有11.5%。教师人际交往较少的情况,除因工

作本身的繁重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作为教师个人存在的心理障碍。从工作性质看,由于工作相对封闭,主要是与未成年的学生交往,使得教师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工作对象的年少,教师常处于教导的身份,特殊的态度和说话方式、语气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使他人不易接受;教育教学工作的繁杂细碎也易形成教师过于计较、敏感、猜忌的性格;再加之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环境相脱离,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自我调节,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四)教师性格障碍

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性格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教师不良的性格对教学和学生的影响值得当代教师尤为关注。现代教师性格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制型的教师

专制型的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做,态度坚决而严肃。不善于和 学生沟通,以教师的权威让学生屈服。这样的教师比较独断,不能做到尊重学生,教师也是人,也有做的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就会失去学生对他的信任。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胆小、顺从、依赖、消极、爱撒谎、情绪不稳定、有攻击性行为,缺乏合作意识。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师,心理素质是不健康的。

2、放任型(冷漠型)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也不是肚里没东西,但他本身对生活就没有任何目的,缺乏意志力,或者对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不感兴趣。因此,也不注意周围人的感受和看法,对学生听之认之,百般顺从,只要不出大问题,学生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这样的教师经常被称为“放羊教师”,对工作极其的不负责任。这些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没有原则,任性、幼稚、自私、野蛮、不懂规矩、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胡闹等负面人格。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师,也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

从两类不良性格中,我们意识到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

一。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建立适应时代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改善师生关系,并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措施。

五、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轻教师工作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大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过大的压力会促使教师出现种种心理不适,在教学中变得无效、无能,甚至会产生抵触、对抗的情绪。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 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

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2.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心理素质差与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有关。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责任感,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心理务机构的空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使教师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从而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学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对新课程,要积极应对,不自卑、不自大,正确看待我,悦纳自己。

第二,主动调节情绪,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现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健康有减力作用,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对新课程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转换 己的角色,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理平衡。如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过体育炼、听音乐等活动的合理宣泄法;转换思维方式,选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识领悟法等。

第三,创造良好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早就指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越成功。因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 融入社会之中,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确立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善于与学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同事共处形成融洽和的协作关系,优化育人环境,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新课改对教师在知

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会处理学科内的知识,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要求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知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力。在教学手段上,要求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体技术进行教学等。除接受相关的培训外,更需要师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同时不断自我反思,提升自己,促进自己专业的成同时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下载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师心理素质的联系[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师心理素质的联系[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任何坡键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在素质教育,特殊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中等职业学校六步教学方法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六步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文章探讨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没有进行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直接进入实训能力培训,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自主有选择性学习。彻底的......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一书读后感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一书。读后我的感慨很多,收获颇多。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读书后,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他们都一......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讲诉小学教师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 认知素质 心理健康 小学教育历来被称之为教育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试行由应试......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的教学方法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它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除了要遵循美......

    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浅谈3(共5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跨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重视职业教育内部......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书法教学方法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书法教学方法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中职学校书法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书法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教......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素质学习心得(大全5篇)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素质》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