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发展规划(港侨中学)
增城市石滩镇港侨中学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1年9月修订)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级政府不断增加专项投入,为学校实施“校校通”、建立校园网站、配备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前提下,建设“数字校园”;由教育信息化迈向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努力以此为契机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为我校创建“二十一世纪新型农村中学”提供可靠的硬、软件基础和技术力量的支持。
2004年9月,我校已完成校园网建设,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已达到10 :1。为了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的发展,根据广州市教育局有关精神,特拟定我校信息化技术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以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为核心,依照上级要求,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动态更新的原则,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建设,逐步使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达到预定的目标和状态,为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足准备。
二.目标
(一)总目标:利用广州市教育信息网和校园网络资源,全面提高干部、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进程的推进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创造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现代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培养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学生信息科技教育
在继续保证七、八年级信息技术课开展的同时,针对学生的需要开设了计算机兴趣班,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科技的水平。
2.加大对教师队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
2005年9月前,完成在职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要求全部通过增城市进修学校组织的计算机能力考核,学校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网络和课件制作的培训,确保教师能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2008年11月,全校教师完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初级),2011年9月,已经有50%教师自主完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级)。
3.进一步完善学校网页,加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库建设是信息技术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决定校园网能否为教育有效服务的关键。在完善学校网页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学校资源库。
(1)学校教育信息库:收集教学法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基本信息。
(2)课件交流库:收集全校各学科教师的优秀课件,特别是市级和校级公开课,供广大教师参考。
(3)教研论文库:收集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经验总结,供老师参考。
(4)心理驿站:主要进行网上心理辅导,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
(5)教学题库:提供各学科单元、中考和终考的试题及平时练习试题。
三.措施
(一)建立学校信息科技领导小组
组长:胡首双校长,副组长:郭维学副校长单伟仪副校长
组员:刘兰香、单瑞伦、单艳棉、何广标、陈彩娇、韦春荣、、韩桂文、陈金石、姚伯高、苏巨志
(二)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员的培训
积极为校园网络管理员创设条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网络管理员的自身素质,为校园网的运转提供保障。
(三)健全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管理员职责
(四)加快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探究型学习保驾护航。
(五)不断加大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投入,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保证经费落实,专款专用。
第二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中期工作检查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单位地址:广东省四会市县前街72号 邮政编码:526060 联系电话:(0758)3389056 电子邮箱:zcq@21cn.net 网 址:http://shzx.mtops.com 主要负责人:何厚安(校长)
二、单位简介: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是肇庆市重点中学、市一级学校,现在正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现有行政办公大楼一幢、教学大楼4幢、8层科技大楼一幢(包含11个多媒体教学平台、4个多功能语音室、两个电脑室等)、图书馆一幢、体育馆一幢、标准300米环形塑料跑道的塑料运动场,综合学生宿舍三幢。校园占地面积67497平方米,建筑面积11016平方米。教职工217人,专任教师179,初中学历达标100%,高中学历达标率98.3%,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88人。现有58个教学班,学生3174人。1996年被评为肇庆市一级学校。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四会中学学被国家教教育部列为“九五计划全国千所电教学校”之一,历年来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在现代化教
育方面的建设都处于肇庆市前茅。
A.工作落实情况
A1机构人员:
我校于2000年4月建立的电教领导小组合以下成员: 组 长:何厚安(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数学)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副组长:文晓鸿(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物理)曾传泉(教研处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英语)周世强(教研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数学)组 员:李秀顺(政治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组教师)
杜展萍(高中政治教师)刘 琼(初中政治教师)
李见玉(英语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陈莲华(中学一级英语教师)姚伙新(电教教研组组长,中学一级物理教师)姜祥瑜(信息技术组组长,计算机)吴昆燕(教育管理教师)
刘宗凡(信息技术教师)A2规划:
我校2000年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有如下几点: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B1教师覆盖率:
我校任课教师人基本上都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占任课教师100% B2学科覆盖率:
我校全部学科均已开展电教,连一些较难开展电教的学科如体育也设立了体育课信息教育的课题研究。学科覆盖率达100%。
B3课时覆盖率:
我校的教学用电脑基本上是满负荷工作,教师都在争着使用电脑上课。学校电脑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采取电教手段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75%。
C.教学环境建设
C1三网:
1、计算机网络:
在市级领导及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150余万元,由广州网域公司在2000年9月份开始到10月份建成,在我校建造了主干千兆,到点百兆的光纤校园网,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大楼、行政办公大楼之间都是以千兆光纤连接,每个教室、每个教师办公室、每个功能室都有一个到两个接入点,全校共有近200多个接入点。由一台联想万全2300T专用服务器牵引,配置为PIII2.4G,256M内存,120G的SCSI硬盘。另有两个电脑室共122台电脑、一个有61台电脑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11个多媒体教学平台,4个专用语音室,每间教室都有34英寸彩电、投影机、广播系统终端。这也使我校成为肇庆市电教先进学校。我校所有电脑都接入宽带网络,做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校园网的建成使我校从领导的管理方法到教师的教学手段等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教盲信息管理平台
我校在2000年10月份安装了100M光纤专线宽带,学校所有的电脑都可以上网冲浪,查找教育资源,教师们学习和使用电脑的热情空前高涨。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为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加速教学效果和教学经验的反馈,方便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我校信息技术组,设计制作了一个网站(http://shzx.mtops.net),以
校内服务器为出口,申请域名,可在校内、校外使用,具有教育信息管
理平台的功效,动态显示校园信息、每周工作、通知等,校长和教师都可根据权限发布信息、文章、图片等,并将逐渐完善,加入成绩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邮件收发系统、视听广播系统等,使之成为一个多功能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具有教育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演播等功能。
C2一站:
卫星地面接收站。1998年2月,我校建起了卫星接收站,可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多个教育电视台信号,用于收集教学素材。
C3十五室:
1、学生计算机室
早在l993年,我校便建成了拥有了电脑室,从初一年
级到高二年级均开设电脑课程。该电脑室采用总线星形网络结构的Windows NT系统网,服务器和教师机是当时最先进的386电脑,有30台电脑供学生使用。总造价约30万元。当时的电脑主要用于学生上机学习DOS系统、Pascal语言,也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
学软件(CAI),但不普遍,也没有与其他学科组合,用途较单一。
1999年3月份,我校考虑到现代社会对信息化教育的迫切需要,而电脑室的旧电脑已不能有效地提供学生学习最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的平台,学校自筹资金三十余万元新建了学生电脑室。新的电脑室服务器(1台)兼教师机是PI11667CPU,128M内存,40G硬盘,15’彩色显示器,带声卡,采用WIN2000 Sever
操作系统,学生机(60台)则是赛扬333,64M内存,3.2G硬盘,15’彩色显示器,带声卡,采用Win98操作系统。为了数据安全和便于维护,每台电脑加装了一个硬盘保护卡。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满足学生上电脑课的需要,2001年9月份,我校又新建了一个电脑室。服务器(1台)兼教师机是PIII1G,256M内存,80G硬盘、15’彩显,带声卡,采用Win2000 Sever操作系统,学生机(60台)则赛扬667,20G硬盘、15’彩显、带声卡,采用win98操作系统。学生做到一人一机,这样的配置已足够运行目前绝大多数的多媒
体教学软件和应用软件。新的电脑室使学生能真正领略最新电脑科技带来的教育手段更新,同时也使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施行提供了优秀的平台。
2、多媒体语音室:
我校为使学生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来学习外语,在1999年建成4个64座的语音室。每个学生15’彩色显示器,联上互联网络。
3、综合电教室
为了配合计算机辅导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日益频繁,我校在2001自筹资金20万余元建成了多媒体个多媒体电教室,配备有1200流明/640*480分辨率/多源输入的液晶投影器,一台实物投影仪,一台奔腾2.4G/256M内存/视频输出/15’显示器的多媒体电脑,还有三碟VCD机、录象机、功放、无线麦克风、音响供放等一整套多媒体设备。可方便地应用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学。这些多媒体设备的配置,足以应付目前及往后几年的应用。
4、视听阅览室
2003年3月,我校把原教师阅览室改建为电于阅览室,有一台服务器配置为:PIII1.3G双CPU,至强Intel主板、1024M内存、120G硬盘,60台阅览专用电脑,配置为:赛扬1.3G,Intel 815E主板,128M内存。整个系统采用无盘工作站,购置安装了
“万卷图书库”系统,拥有电子图书60000余册,让学生及教师可随时方便地浏览浩翰知识海洋。
5、音像教材库:
我校在电教室的空余地方放置了6个立柜,用于存放音像
教材,存有“700部电影”等大量音像、计算机光盘教材。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6、学科电教室
由于综合多媒体电教室使用频繁,已不能满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学校又筹资100多万新建了八个学科多媒体电教室(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政治),配置为:配备有1500流明/800*600分辨率/多源输入的液晶投影器,一台实物投影仪,一台奔腾2.4G/256M内存/视频输出/15’显示器的多媒体电脑,还有三碟VCD机、录象机、功放、无线麦克风、音响供放等一整套多媒体设备。并且都联上互联网,有利于教师直接从校园网上下载资料进行教学,这大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学质量。
7.软件制作室
为了满足教师制作的需要,我校于2002年9月在原来软件制作室的基础上新增15台多媒体电脑,配置为:P42.4G,128M内存,60G硬盘、15’彩显、带声卡。这大大地方便了教师的课件制作,也可教师在一起共学探讨,相互提高。
C4模式探索:
有一句广告词说:“有了高速公路,还要有车、有货才能发挥作
用。”有了计算机,我校对于如何充实校内计算机软件、素材资源和课件库,来吸引教师学习和使用电脑都一直非常重视,并摸索出使用校园网的路……
1、备课系统
早在多媒体电教室建成不久,我校就购买了一套光盘版的“科利华多媒体教学软件”,让教师能使用其中资源。建成了软件制作室后,又购买了“科利华多媒体备课系统”,并添购了素材库,共70张光盘,总投资约一万元。
建成了校园网后,以把迈达威多媒体备课系统装在服务器上,让教师们随时查找、调用。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还另外搜集了各种教学软件、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素材,放在服务器上供教师们使用。
2、教师课件制作
有了资源,如何鼓励教师学习、使用电脑,制作课件,便成为学校领导的一个工作要点。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学习电脑,学校进行了多次培训,培训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数学处理、PowerPoint课件制作、Authorware课件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Flash动画制作,并让学校的服务器24小时开通,使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学习电脑,查找资料。另一方面,鼓励并恰当地奖励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使学校掀起一股学电
脑、用电脑的热潮。
在1999~2002三年中,在各级各类课件制作及用课件说课比赛中获进国家级奖励2人,省级奖励7人,市级奖励22人,县级奖励38人。我校
送上广东省教育科研所参选“黄华奖”的课件获得集体三等奖。
3、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我校的校务公开、学生学籍、学生成绩、教师工资等都已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学校的资料在学校任一台电脑都能查阅。学校通知、工作安排等都可在学校网站上查阅,可按权限自行添加相应内容。
D课题研究情况:
我校近三年开展的课题研究主要有:
(1)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子课题《运用电脑“导游”模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题由中央电教馆结题,并获四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肇庆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附件:资料汇编
(2)教育部课题: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运用信息技术购建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目前已有论文《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政治课“双主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互动”教学模式》获在中学教育学会、德育研究会组织评选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上发表。另外《小荷才露尖尖角》获肇庆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本课题已取得一些成果,还在继续实验。
(3)国家“十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子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双主互动”动态教学,培养学生能学会思善创》,本课刚开题不久,正在进行中。
附件:课题申请书 D1进展情况:见附件 D2成果:
经过多年的课题研究、经验总结,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子课题《运用电脑“导游”模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题由中央电教馆结题,并获四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肇庆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教育部课题: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运用信息技术购建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目前已有论文《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政治课“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获在中学教育学会、德育研究会组织评选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上发表。另外《小荷才露尖尖角》获肇庆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本课题已取得一些成果,还在继续实验。在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是一个关键的内客。我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到信息教育软件建设方面。
E1购置教材的数量、范围:
近年我校购置的用于信息化教育的软件主要有:
(1)多媒体备课系统:“科利华多媒体教学软件”,让教师能使用其中资源,进行备课、教学。
(2),并添购了素材库,共70张光盘,总投资约一万元。(3)万卷图书系统:2002年,为增强学校图书馆的实力,开拓
发展校园网的资源运用,我校投入4千元购置了“万卷图书系统”,含40G内容,四万余册电子图书,并向全体师生开放,让教师、学生随时能通过校园网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查找资料,阅读图书。
(4)教育信息管理平台:2002年,我校信息技术组设计制
作了一个网站形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具有开放管理、实时更新、信息互动等功能,既可作为我校的宣传阵地,也是一个具有网上办公功能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正在完善中。
(5)其他:我校每学期都向新华书店、教育书店订购、添置与教学配套的电脑软件及相关音像资料,使我校拥有完整的配套教材、教具。平时我校也注重收集有实用价值的教学软件、音像资料,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素材库,包括声音、图片、视频、文字、动画等,供教学使用。
E2自制教材:
根据教学需要,我校教师也乐于自行制作素材和教具,制作了大量的投影片、录音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带、录像带、CAI课件,并大都经过课堂实践使用,极具实用性。
E3使用效果:
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互相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教
学中大都能熟练使用各种电化手段,并都喜爱使用校园网的“备课系统”、“教育管理平台”、“万卷图书系统”、素材库等学校网络资源。
学生也非常喜爱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大
大提高。教师只要有机会都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学校多个电教室使用率很高。
F培训情况: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重要角色,培训教师学习掌握新电脑知识和技术,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我校每学期都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学习班、提高班,每学期进行教师课件制作竞赛,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鼓励教师多制作有水平的课件出来参赛学习交流。
F1内容:
(1)基础知识的培训:我校早在1995年已组织教师参加电脑操作培
训,从基础知识开始。很多从未碰过电脑的教师经过学习都能熟练地
操作电脑、打字和制作课件。我校获得计算机操作初级证书的有120人,占中青年教师人数的100%。
(2)多媒体制作的培训:我校利用科组活动时间邀请上级部门、兄弟学校中的专家、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计算机能手,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
制作的理论、技术,尽快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目前我校
教师外出参加对外公开课,基本上都是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并都取得良好课堂效果,获得好成绩。
(3)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培训:为使校园网得到史充分的利用,我校在校因网中建立资源库,建立管理平台,培训教师使用网络进行资料收集、交流。
(4)上级机关组织的各种培训:我校对区级、市级、省级教育部门
组织的培训都派出教师参加,并尽量把学习内容向全体教师传达。
F2范围:
我校每年都组织各级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如行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平台的培训,对教师进行备课系统的培训,对电
教人员进行新软件操作的培训等。
F3方式:
我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主要采取几种方式:
(1)组织学习班;我校针对近期目标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学习,如网络管理、FLASH软件制作、备课系统使用等。
(2)自主交流;我校鼓励全体教师自制课件并参加有关比赛,让教师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班、交流活动。
G实验效果:
辛勤的汗水浇出了累累硕果。我校近年多个教研课题、多位教师
在各类学科教研评比中取得好成绩。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学生综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合素质日益提高。
我校作为肇庆市的窗口学校,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视察、指导,同区、同市的兄弟学校经常到我校参观学习,外地学校也常常到来交流、学习。参观的领导、教师对我校的信息教育管理的深化程度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校的旧校面各较小,不利于扩大办学规模,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加强我校在肇庆市的品牌效应,达到国家建立千所示范高中的标准,我市现已投资8000万元建立新的示范性高中,学校改造后划为初中部分校,之将大大推进我市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校多次组织或协办区级、市级、省级的教研、竞赛活动。效果 良好,与会者都交口称赞,起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H今后设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弃的今天,固守一时的成果,满足目前的得益
不但无益,而又危险。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商界,也适用于教育界。
我国的教育部门一早已重视国际上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教育进入常规教学课堂已是必然。为了配合这一趋势,我校有一系列的发展设想:
1、设备和资源再扩充。
我校将每学期拨出专款,用于继续扩充信息化教育的设备和资
源,从硬件到软件上充实学校的信息化教育阵地。计划扩充的信息化系统有:
——校园网管理系统。
——校园视频直播系统;(含广播、对话功能等)
——继续扩充学生电脑室电脑数量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多媒体软件制作室
2、教师再教育。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重要角色,培训教师学习掌握新电脑知识和技术,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我校将不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讲
座、学习班、提高班,每学期进行教师课件制作竞赛,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鼓励教师多制作有水平的深件出外参察学习交流。同时鼓励参加教学科研深题中来,总结经验,多出成果。2003年4月20日
第三篇:从化市第五中学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发展规划
从化市第五中学创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发展规划
(2011年至 2015年)
一、校情分析:
从化市第五中学创办于1980年,原为完全中学,2003年后成为高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800余人,教职员工14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81人。学校有1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市级名班主任2人。2005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1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次。学校近年先后获得的荣誉有:“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教育》理事单位”,“广州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广州市教育工会先进教职工之家”,“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三星级单位”,广州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
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办学、高标准育人”的总体发展思路,秉承“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依照“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教师是关键”的方针,一边加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一边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为了创设与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学校陆续投入资金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其配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学校建有局域网,光缆连接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实验楼、校内所有的多媒体教室、办公室。依托校园网络中心平台,建成并配备了下列电教设施:学生电子阅览室1间,教学设施较齐全
教研,建立信息化的评价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多层次、多方位地推动校园管理、校本培训和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行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思路,坚持管理与教学并用,开发与建设同步的战略,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将学校建设成具有综合性网络应用环境的数字化校园。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构建信息化环境,争创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五年的建设,做到硬件设施配置到位,软件面向教师和学生,构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使其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并逐步得到完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的探索,通过网络教研促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提高管理效益。
(二)具体目标:
1、合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五年内不断更新每个教室配备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构建一个具有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多种功能,集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网络应用环境,让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办公室都能接通网络,按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标准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2、继续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开展基于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做好课题结题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3、不断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与三学苑教育网合作,将“从化市第五中学网站”打造成校园文化的平台,建设成为一流的校园网站,2、重新整合学校的网站,力求更方便、及时的提供各种资讯和教育资源给老师、家长和学生。
3、做好教育部国家重点子课题《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题工作。与研修共同体学校实现网上交流互动。以课题带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开展网上教研,促进校本研究工作的推进,同时抓好课题的深入研究。
5、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有计划的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录研究和存储。
6、组织参加上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课、电教录像竞赛课、教育技术成果评优等研究活动。
(二)2011年—2012年:
1、完成校园视频系统的建设。逐步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
2、加强所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使教师能通过资源库可以方便共享和再加工。
3、建立校园博客群,每位老师建立自己的网上博客,利用博客反思教学,交流学习。
4、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新模式,通过实验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教育模式并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落实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5、继续搞好专题研究工作以及成果推广工作。
(三)2012年—2013年:
1、完成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更新工作。
五、保障措施: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要实现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总目标,必须要有强硬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具有开拓创新的工程,是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锐意进取的一项新的事业。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信息化工作小组。
组长: 陈宇航(校长)
副组长: 赵如松、李建波、李剑名、谢巨潮
成员: 朱锦才、白石斌、卢国森、屈柏河、邝国华、林 芬、骆健钊、廖元胜、陆 真、潘建英、李少连、黄志凌、殷丽梅、胡丽娟、徐焕玲、邱绍升、周其培、汤 韬、徐永锋、殷溢添、陈亚畴。
2、加快硬件建设
加大投入,搞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学校预算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和发展。及时申报购买和维护信息技术设备,完善信息技术各类设施。每学期期末由学校总务处、教务处和技术学科组联合检查现有电教设备,登记备案;学期开学初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所需添置或更换的电教设备。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要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维护费用优先安排。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确保设计超前、设备先进、规模达标、配套完整。
3、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查核
把检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年终个人考核、评职称、晋升、奖惩的的重要指标。
六、附则:
1、本规划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五年发展规划,由于时间较长,而科学技术发展又很快,在实施过程中,应适应形势发展而作相应调整和进一步的完善。
2、规划中的实施步骤是一个工作安排的计划,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和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可以提前实施。
3、本规划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每实施一步都要制订相应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总之,在未来五年中,我们将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作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种发展动力,使学校的现代教育工作有目标,发展有方向,继续为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第四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韶关始兴逸夫小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2004年我校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实验工作落实到位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以信息科组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班都设有一名信息员,负责本班信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维护工作。
3、制定实验工作规划。我校按照省教育厅《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2006年工作规划》、《始兴逸夫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等制度,提出了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建设网络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的实验目标,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使研究工作能够按计划的各个阶段分步进行,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浓厚的电教氛围,提高电教使用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校除要求全体教师按一定比例使用电化教学,还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电化教学,学校领导、电教组长对使用电化教学的情况随时检查和监督,从而让我们的校园形成了浓厚的电教氛围,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开展电教的学科”、“开展电教的课时”三个覆盖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师百分之一百能使用简单的电教手段进行上课,而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上课的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比率也达90%。
2、我校现阶段除体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经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上课,使用率达92%,使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为了给现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我校在县政府与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各种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当原计算机教室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时,学校立即筹措资金26万元建起了符合省颁I类标准的多媒体微机教室。
2、当建成校园网后就开始着手规划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目前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已初步成型。我校校园网资源库目前主要有如下几个模块组成:(1)学校主页;(2)软件平台;(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等);(4)教育科研(包括课题、论文、课件、教案等)。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其他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具有网上教学与科研、网上教育资源与检索等功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学习中心。
3、为使师生能随时了解教育法规和教学动态,我校在课室中安装了闭路电视,除播放有关教育法规、教学动态和相关节目,以及学校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外,还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4、为了对学校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校购买了两套(数学和计算机)教学评价检测系统软件,并于每学期末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
5、我校在不断完善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硬件建设的力度。现有30+2的计算机室2间,64座语音室1间,有7台电脑的软件制作室1间,音像教材库1间,学科电教室3间(其中一间是活动的)。
6、现代电化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对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为此,我校构建了“网+室”的“合作——自主”的教学模式。
四、注重课题的研究
我校自2002年9月确立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以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1、课题背景
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九五”课题(市级)子课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初步探索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运用,但没有大的突破。原因是没有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认为:“整合”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忽视了“整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学科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突破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课题,以图设计并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整合”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教育技术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认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课题立项及进展情况
我校的课题是经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批准立项的,实验时间从2002年9月到2004年10月,各项工作都按照广大省电化教育馆的要求及课题方案进行实施的,现正处在即将结题的阶段。
4、课题的保障措施
(1)对课题研讨的领导,成立市教委、市教委电教站、县教研室、电教站和本校校长、教导处组成领导小组,理顺各级关系,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加强监控,由领导小组定期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研究,总结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全体参加实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过好基本理论关;认真钻研业务,过好教学基本功关;深入探讨教学技艺,过好教学方法设计关。
(4)实施课题研究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定期进行评估,奖惩分明。
(5)加强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设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负责收集和保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资料。
(6)定期拨足实验经费。
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我校每学年在购买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电子教材和录音带、录像带的同时,加强电子教材、实用性软件的自主开发工作。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自我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光盘30多张,投影片510多张,录音带、录像带555盒,视频音频资料20多套。近两年自行开发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近67个,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在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教育软件评比上,我校教师自行制作的各类课件设计因新颖独特,具有现代感,受到高度的赞赏和评价。
六、强化师训,培训信息素养高的队伍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1、建立培训制度: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
2、培训范围: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培训方式:先后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为全校教师订阅省级以上教育技术刊物,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干教师到华南师大全国多媒体技术培训中心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45岁以下教师已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网络运用培训等。经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生方面,我们在各班信息员的基础上加以考核与挑选,由信息科组统一进行培训,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强道德自律,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构成了一支自发的而且是自觉的学生道德舆论队伍,帮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为网络德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依托课题,提高现代教育应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科研是这个系统工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提出的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专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目前正进入总结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课题在总课题组中期成果评估中被评定为三等奖;实验教师撰写的实验论文有10篇在国家、省、市上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4篇,市级3篇。实验教师何雪英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制作《保护未成年人法》网页,荣获广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优秀设计一等奖,2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在广东省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韶关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十多篇实验论文和十多个实验课件未发表或获奖,全部放到了我校的校园网之中。
2、教师电化教学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老师们还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何雪英、郑小兰等老师分别上的多媒体课公开课,因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同行的高度赞扬。
3、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除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外,还可以利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和写作、投稿,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权”,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品德、文化、心理、劳技等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2003——2004年,邓尔莹、张婷等同学的电子作品在省、市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4、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县科教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电教站站长来我校检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我校的信息化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还积极承担县公开课,让兄弟学校观摩参加,充分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窗口作用、辐射作用。
问题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由于小学教师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仍然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现行的课件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一般是零散购买或自制,真正与教材相符的教学资源较少。另外由于制作工具的不一致,给教师使用带来不便。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系统性地开发是当务之急。
3、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在软件资料、网络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日常维护的费用有了保障,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专项经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又是一项投资大、期限长、更新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其稳步有序快速地发展。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县电教站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第五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
塘厦第一小学是我镇第一所联合办学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13人,教职工63人,学校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学校电教设施完善,按省一级标准配臵,配有近40间现代化的教学功能室(其中有10多间装备了高科技的电子白板)。教师发展中心、阳光艺术中心、校园宽带网、师生读书俱乐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等教学设施,规划了科技楼“致远楼”,装备了科技活动室4间,电脑室2间,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软件制作室各1间和电子屏幕一台,是一所现代、高雅学校。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几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形成常规管理。
学校为适应信息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组建了信息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副教导主任分管,选调并挑选了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骨干 教师。同时,还分设了设备管理、音像教材管理、技术管理、网站维护等组织,配臵了相应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各管理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范畴又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根据省市工作计划及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四年规划,每学期初制订出信息教育技术工作计划,并做到定期组织学习,实事求是地分析、讨论本校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1、校园网的规模、配臵、连接点及网络覆盖面
本校的局域网是以光纤为主干线,百兆到点的方式建立的,并通过了三层核心交换机划将校园网分成不同的子网。同时,网络中心配臵了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校际通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多台服务器,并配臵了一台4T的存储设备来存放各种资料数据。局域网覆盖校园内的每一间教室及功能室。同时以光纤与市教育局联网成为东莞市教育城域网中的一分子。
2、计算机配臵情况及师机、生机比例
本校有3间计算机室和一间软件制作室,计算机总数达到180台,而生机比达到6∶1,同时每个室的网接方式都是以光纤为主干,百兆到点的局域网。
3、专用电教室和综合电教室的规模及配臵情况
我校在专用电教室和综合电教室的配备中有2间计算机室、2间综合电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软件制作室、1间网络中心和1间语音室。
4、系统建设情况。我校的应用平台及数据资源,其中有电子图书馆、校际通平台、校讯通系统、教学资源服务器。在校际通内包括有学生学籍管理平台、校务管理系统、教学评价系统,而校讯通系统实现了校园一卡通。我们还配备了双向控制系统,使课堂更为多样化,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
三、整合资源,形成技术储备。
1、我校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是以自主开发为主,大多数是老师在常规教学中设计的课件及资源等,同时还有在校内、外举行的各种比赛、活动等的录像资源。同时也有一部分资源是老师在根据我校的教学特点在网上收集来的。
2、资源的应用,主要是以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教学设计等为主,因为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能很好的与本校的教学特点吻合,所以在这一方面以校内的教师应用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学生的作品及网络资源,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应用的。
3、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配备了教师阅览室、教工活动室、心智吧(教工休闲中心)、语文教研活动室、数学教研活动室、英语教研活动室,并拟建 “天、地、人”三网工程。天网:与中央教科所联系,建立卫星接收信号网,定期吸收远程教科研信息;地网:一方面借助教师办公信息化和学校网站,建立专题讨论区,引导教师通过因特网络阅览资料、参与论坛、建立自己的博客和主页,另一方面开设专题论坛和读书沙龙,及时交流、探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案例;人网:建立各学科、课程专家引领库,以专家教授和名师为主,一方面通过网络、书屋建立专家生平事迹、主要著作、主要 观点、主要研究成果汇聚成库,另一方面聘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窦桂梅、陈金才,教育专家林虹、王安国等担任教师专业成长导师团,引领教师持续发展。
四、拓宽渠道,加强课程建设。
1、我校信息技术课程是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到六年级,每周每班有一节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除了开课程外,还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如计算机打字与语文的识字相结合、网络搜索与语文阅读丰结合、还有与思品教育结合。同时还每二年举行一次科技艺术节,让学生可以得到展示的机会。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智能机器人、电脑制作、信息学奥林匹克、计算机打字等小组。
2、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的研究力度。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讨已全面铺开,特别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方面做得最为突出,我们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阅读,查找资料、交流、获取信息。倡议全校各班每星期至少1次组织学生参加网络阅读。特别要求实验里面开设一节阅读课专门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好网络功能进行阅读。其次,低年级学科参与了国家级子课题《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同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了电子阅览兴趣小组、全方位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
五、深化培训,奠定实验基础。
我校是东莞市首批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整合多媒体、以及开发多媒体 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信息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我校教师80%以上取得了省计算机能力考核中级,25%的教师取得未来Intel教育证书,还有5%教师取得全国计算机能力应用考核中级和高级证书。100%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60 %的教师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34%的教师能熟练开发教学软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校际通网络,档案、教学常规管理、会议通知、资源共享等方面已初步实现信息化。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需求,加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学校成立了多个信息兴趣小组,有网页制作兴趣小组、校园网络维护小组、电脑绘画兴趣小组等。一年来,各个小组已初见成果:网络维护小组的同学已经熟练掌握win98、2000程序的安装,教师办公电脑的维修;网页制作小组和电脑绘画兴趣小组。
我校的学生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机器人、信息奥数、网页制作等竞赛项目获得市二等奖8项,三等奖20项,省三等奖1项。
六、加大改革力度,走“科研兴校”之路。
“科研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一直以来,我们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健全了科研制度,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全校各学科共有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科研课题8项,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的一个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范围覆盖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获得省级科成果奖有6项,市级科成果奖有6项。
七、今后的工作设想 虽然我校在信息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按省一级标准配臵,已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学校离教育发展形势及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提高装备的使用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为此,经学校分析研究,下一步在做好继续积极履行实验学校的各项任务,不断加强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的同时,接下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选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
2、加强教学研究,做好信息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
4、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5、进一步完善“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电教馆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二00九年五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