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黎剑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就像一本教育理论的百科全书和学习汉语的《新华字典》,它是一本工具书,时时翻阅,你总能发现自己需要查找的章节,阅读之后,你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别样的感受,既有与大师不期而遇,不谋而合的那一份惊喜,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豁然开朗的顿悟。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引领我们一步步走进充满无穷魅力的“魔法学校”的最佳向导之一。
我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这确实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蒙田、夸美纽斯、康德、赫胥黎、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叶圣陶等5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会发现,教育,来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119面)指出了育人的最终目的,无论学到多少知识,但都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说得出学过哪些词,还要讲得出它们的意思和实质,在评估学生的成绩时,不是看他记住多少,而是会不会生活。学生刚学到新的知识后,老师应遵照柏拉图的教学法,让他举一反三,反复实践,看他是否真正掌握,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吞进什么,就吐出什么,这是生吞活剥、消化不良的表现。肠胃如果不改变吞进之物的外表和形状,那就是没有进行工作。
我们的思想徒劳无益地听凭别人的想法摆布,受它们的奴役和束缚。我们脖子上被套了根绳索,也就步履沉重,失去了活力和自由。
“人有许多种子不曾发芽。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平均的发展他的各种自然禀赋。”——康德(15面)的教育观阐明了教师的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们变得更完美,更聪明了。这就是学习的收获。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209面)的教育观阐明了教师的工作的复杂性。这个大干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对镜自照,以便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人还把它分门别类,使之更加五彩缤纷。总之,我希望世界是我学生的教科书。它包容形形色色的特性、宗派、见解、看法、法律和习俗,可以教会我们正确地判断自己,发现自己的判断力有哪些不足和先天缺陷
“因为爱、感激、信任和服从的情感的产生,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本能的情感吻合的结果,所以这些萌发了的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便是人类崇高的艺术!” ——裴斯泰洛齐(258面)的教育观阐明了爱的多面性。
这段文字深深打动着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何尝也不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呢?教师的爱心应表现在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儿童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尊重,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儿童的平等对待与接纳。虽然,有些孩子的某些能力有些偏低,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这只说明了孩子需要老师的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我们老师就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去对待他。这样会让他从心底感到自己也是很棒的,并有信心去改变,所以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我们这份无私的爱、纯洁的爱去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点燃孩子们开启的人生大门!阅读美文让我们读者沐浴在教育智慧的光芒之中,享受着心智的快乐,从而也就多了一份教育的眼光,多了一份教育的思维,多了一份教育的感悟和启迪。“爱是一盏灯,需要你来点燃,正如我所说,爱也会把你照亮”。很喜欢这句话,一直以来希望我的爱是点燃孩子心灵的那盏明灯,用我一生的智慧去点燃它,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程。
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学校应该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要让知识的琼浆时刻在学生体内流淌,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栋梁。
这是我对这本书选看的感触,相信接触越多,感触越深,还有待学习。
第二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一)胡秀武
我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这确实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蒙田、夸美纽斯、康德、赫胥黎、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叶圣陶等5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会发现,教育,来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
“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119面)指出了育人的最终目的,无论学到多少知识,但都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说得出学过哪些词,还要讲得出它们的意思和实质,在评估学生的成绩时,不是看他记住多少,而是会不会生活。学生刚学到新的知识后,老师应遵照柏拉图的教学法,让他举一反三,反复实践,看他是否真正掌握,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吞进什么,就吐出什么,这是生吞活剥、消化不良的表现。肠胃如果不改变吞进之物的外表和形状,那就是没有进行工作。
我们的思想徒劳无益地听凭别人的想法摆布,受它们的奴役和束缚。我们脖子上被套了根绳索,也就步履沉重,失去了活力和自由。“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209面)的教育观阐明了教师的工作的复杂性。这个大干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对镜自照,以便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人还把它分门别类,使之更加五彩缤纷。总之,我希望世界是我学生的教科书。它包容形形色色的特性、宗派、见解、看法、法律和习俗,可以教会我们正确地判断自己,发现自己的判断力有哪些不足和先天缺陷
“因为爱、感激、信任和服从的情感的产生,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本能的情感吻合的结果,所以这些萌发了的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便是人类崇高的艺术!”——裴斯泰洛齐(258面)的教育观阐明了爱的多面性。这段文字深深打动着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何尝也不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呢?教师的爱心应表现在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儿童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尊重,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儿童的平等对待与接纳。虽然,有些孩子的某些能力有些偏低,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这只说明了孩子需要老师的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我们老师就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去对待他。这样会让他从心底感到自己也是很棒的,并有信心去改变,所以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我们这份无私的爱、纯洁的爱去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点燃孩子们开启的人生大门!阅读美文让我们读者沐浴在教育智慧的光芒之中,享受着心智的快乐,从而也就多了一份教育的眼光,多了一份教育的思维,多了一份教育的感悟和启迪。“爱是一盏灯,需要你来点燃,正如我所说,爱也会把你照亮”.很喜欢这句话,一直以来希望我的爱是点燃孩子心灵的那盏明灯,用我一生的智慧去点燃它,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程。
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学校应该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要让知识的琼浆时刻在学生体内流淌,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栋梁。这是我对这本书选看的感触,相信接触越多,感触越深,还有待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二)最近,我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这本书,书中50为大师的精辟理论,对教育的独到见解,使我收益颇丰。
该书概括了今中外50位大师对教育的探索与结晶,思路明确,堪称经典。作者认为真正的教育思考离不开大师的智慧,只有“认真汲取教育先贤的思想营养,创造性地实践教育先贤的教育智慧,教育才会成为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教师和学生才会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为此,作者花了大量的精力,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教育论著,在走进大师教育思想的同时,又能回归教育实践的现实困惑,力图将大师的教育思想通过合理的整合和结构的安排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使教师的教育思考与困惑能建立在大师教育思想的高度之上。整本书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展开,包括大师的选择及其观点、文章的截取及其长短、专辑的安排及其结构等,无不体现编者作为特级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及其智慧,他只是把大师的教育观点剥离出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带领我们一起去感悟、去思考,一起去大师那里寻找教育的原点与智慧。
在第“教育本质”中选取了12篇文章,作者认为,教育就是确立人在教育中的崇高地位,让教育成为人的生命和心灵发育成长的过程。教育应是自由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完全和谐一致、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认识、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教育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要终身教育、教育的范围要不断拓展。
在第二辑“教育内容”中选取了10篇文章,作者认为,教育内容自身蕴含着丰富魅力,教师需有一双慧眼,穿透知识表象,洞悉和传递学科本质之美并“以美启真”.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老师,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自然应该不仅仅是满足于知识的传递,还应努力挖掘蕴涵在学科内容中的“美原素”,不仅要发挥这些“美原素”的育人功能,而且要由美走向真。为此,作者主要选择了四门学科即科学、数学、音乐以及物理学,展现了这些学科的大师们如何从知识达到对学科美的感悟。
第三辑“激发和唤醒生命”,教师要想学生享受课堂,首先自己就得享受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进入到一种自我欣赏的境界,带着感情、带着爱、带着学生一起去平等地思考。当然,前提是我们对书本的知识、结构及其方法要有充分的理解,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来。但是有了这些还不够,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根本上是为了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只有养成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学生才能够将习惯发展为自我意识,实现更大范围的成长。
第四辑“把鸟放到林子里”,强调在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中,学生还应该从自然界中感悟美,接受美的熏陶;在伙伴或集体的关系中,创造美的新元素;在郊游、体育、劳动等活动中,体验审美的新天地,寻找教育的新途径。
第五辑“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探讨了教师如何通过教育获得幸福感,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如何充满愉悦和成功体验。编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与其劳动的创造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这一专辑中,我们读到了关于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精彩论述。这在同类型的教育理论读本中很少涉及。
第六辑“童年,人生已经开始”,阐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特地位。编者寄望,学习,不止是为未来的人生奠基;童年,人生就已经开始。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习也就成了一种生活,它的名字叫幸福。
六个专辑既独立成篇,又联系紧密,各个专辑的导言和提示,提纲挈领,为读者的阅读和思考提供了鲜明的路标和导引。
再次,该书编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专注于大师论著与问题阐释的同时,其清醒的现实感也跃然纸上,体现了一位特级教师应有的人文关怀。针对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的“回到教育原点”的观点,作者的思考却更深一步,那就是什么是原点的教育?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并将此问题化解为与教育现实密切相关的若干具体问题。编者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中寻求答案,自身对教育的思考却又并未让汗牛充栋的典籍所淹没,其强烈的主体意识仍借助全书的结构和问题而充分显露出来。每个专辑里的文章都是围绕着编者的问题进行整合。因此,在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背后,却可感受到编者对现实教育深切的关爱和忧思。读者在阅读这些大师文章的时候,总会不经意间浮现出自己在教育工作中习以为常的某些细节、困惑以及问题,答案也往往在与大师的精神交流中自然获得。我们仿佛和编者一起潜入教育的深处,从大师那里寻找教育的智慧和温暖。
第三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
读后感湛江师范学院教科院蒋丽容
这本书是由江苏省特级语文老师——杨斌,选自国内外50位大师的教育观点的教育名著,是我们作为一位师范生和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都有必要去精读,把握这50位大师教育观精粹。这50位大师的文章中涵括地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育艺术等等这些问题。
读完这书,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确立人在教育中的崇高地位,让教育成为人的生命和心灵发育生长的过程。
教育本质观具体表现为:教育作为一种行为手段,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的得到真正全面和谐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可以客观地体现这种教育现象,因此,可以从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来理解教育本质观。
一、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教育方法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启发式教育方法,它是很明显地反映出以受教育者主动开发思维去探讨问题,而教育者启发性的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课堂上提问的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让学生提出疑难,再通过论让学生自己解答的这种模式,学生在这过程中全靠自己思考去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自问自答,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我国著名特级小学语文教师——贾志敏,令我记忆深刻的是,看贾老师的一堂全国示范小学语文课《卖鱼的人》的视频,这堂课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深入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内容,贾老师巧妙地运用自己幽默的语言来让学生自问自答,这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喜爱老师,达到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这也是我们作为师范生,所要达到的艺术性境界。
二、教育内容。
当今,我们所说的教育内容,就是通过教育这种行为手段要向学生传授些什么样的 1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读后感
知识。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发展,来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所以,教育内容要会根据各个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而制定。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曾风行一时的天才式教育,选拔一批十二三岁有聪慧的学生,到我国科技大学进行为期四年的学习。经过四年的学习。李政道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人物,推荐一些顶尖学子到美国留学。但是,都后来才发现,对于这些“天才”来说,尽管学识很渊博,但人情世故这方面一窍不通。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所谓的天才式教育,只是面对极个别天聪敏慧的学生,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都智力正常水平的,所以,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智力水平发展阶段而选择,因此,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应把教学重心普及到大部分学生上,而不是个别针对性教育。第二,这种天才式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情感,道德的教育。只是一味地填鸭式的教育,向受教育者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没有使受教育者达到真正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借鉴出,教育内容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国家,社会,受教育者的特点,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传授。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受教育者去吸收,应当是使每个受教育者自主学习、自主提升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和谐真正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个人发展,而且关乎于我们社会,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句古话说得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今,科学地培养新型人才,为我们未来的国家振兴繁荣铺路。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成果。而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师技能,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展示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配合,这支和谐的曲子会一直演奏下去的。
第四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崔怡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崔怡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这确实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读完这书,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确立人在教育中的崇高地位,让教育成为人的生命和心灵发育生长的过程。
教育本质观具体表现为:教育作为一种行为手段,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的得到真正全面和谐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可以客观地体现这种教育现象,因此,可以从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来理解教育本质观。
该书概括了今中外50位大师对教育的探索与结晶,思路明确,堪称经典。作者认为真正的教育思考离不开大师的智慧,只有认真汲取教育先贤的思想营养,创造性地实践教育先贤的教育智慧,教育才会成为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教师和学生才会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为此,作者花了大量的精力,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教育论著,在走进大师教育思想的同时,又能回归教育实践的现实困惑,力图将大师的教育思想通过合理的整合和结构的安排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使教师的教育思考与困惑能建立在大师教育思想的高度之上。整本书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展开,包括大师的选择及其观点、文章的截取及其长短、专辑的安排及其结构等,无不体现编者作为特级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及其智慧,他只是把大师的教育观点剥离出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带领我们一起去感悟、去思考,一起去大师那里寻找教育的原点与智慧。
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已经在他们的著作与言行中探讨了职业幸福的途径。第斯多惠认为,“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梁启超说教育应是自家田地,“要从自己劳作中看出快乐,那么自然会淋漓的劳作去”。唯有在职业领域里体验幸福,认同自我,才能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那样“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让这些成长中的心灵能够体验学业幸福的点滴滋味。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受教育者去吸收,应当是使每个受教育者自主学习、自主提升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和谐真正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个人发展,而且关乎于我们社会,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句古话说得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今,科学地培养新型人才,为我们未来的国家振兴繁荣铺路。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成果。而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师技能,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展示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配合,这支和谐的曲子会一直演奏下去的。
第五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书体会
廖国秀本学期,我认真地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书中50位大师理论使我受益非浅。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从古今中外浩瀚的教育思想宝库中挑选出了50位大师的60多篇文章,有针对性的回答了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四个问题:1.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追求怎样的境界?2.教育怎样才能成为艺术?怎样才能富有智慧和魅力?3.面对繁琐的教育教学劳动,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怎样在工作中创造和体验成功快乐?4.怎样让学生在教育生活中健康成长,享受幸福?
50位大师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一项充满智慧同时也是培育智慧的工作。教育应该是一项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体会到职业幸福的工作。教育应该让学生经常感到学习之美的同时教师也能体会到劳动之美的工作。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教育需要返璞归真,面对教育现实中屡见不鲜的伪教育甚至反教育现象,面对教育生活中日益严重的教师职业倦怠甚至是职业困惑,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令人担忧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复杂的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因素,对教育,我们有必要重新打量,追本溯源,返璞归真。
一.追求教育的简约之美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具备科学性,就必须努力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具有理论性,并在此基础上使之具有简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论性、简约性可以看作是衡量教育观念、教育实践水平的标准之一。
二 自由教育的简约之美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正是这样一本书,该书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受到了一种自由教育呢?我认为,他从小受到这样的训练,以便使他的身体服从自己的意志,如同一台机器一样毫不费力地、愉快地从事他所能做的一切工作; “„学会学习‟这句话现在已成了庸俗的套语,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最佳的解决办法加以滥用从而使它变得乏味了。但是,它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它必须着眼于理解的能力、吸收和分析的能力、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条理化的能力、应付自如地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协调专业训练和学识广博的能力。”
三 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应放首位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翻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本书,诸如此类散发着生动的气息而又富有哲理的思考随处可见。前进的道路中,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不仅关注从事教育的专家,而且要能够认真地关注其他领域人物的思想成就。
这50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深处汇聚着智慧,浓缩着教育精神;这60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浩渺,一朵浪花可以蕴含大海的浩瀚。而这一篇篇优秀文章背后则是变幻无穷的教育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