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考试复习资料1

时间:2019-05-13 08:3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业务考试复习资料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业务考试复习资料1》。

第一篇:教师业务考试复习资料1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党和国家新时期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序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保护学生视力。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

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八章 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

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扩建、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

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办好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

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加强教育行政法规建设。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导队伍。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严格落实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实 施

《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规划纲要》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各地要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提出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实施。鼓励探索创新,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对各地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二篇:2014教师业务考试

西秀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业务水平考试

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的规定和建立学习型学校的要求,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区教育局决定建立教师业务水平定期考试制度。本着“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原则,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考试对象

全区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在册在岗教师,包括享受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工资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

男满55周岁(1960年元月1日以前出生),女满50周岁(1965年元月1日以前出生)以上的教师,由个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核,报区教育局备案,可以免试;因病、因公出差等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同意,报区教育局批准,可暂不参加考试,另行参加补考。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公共知识主要考查教师对有关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以“教什么考什么”为原则,重点考查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突破任教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考试范围如下:

(一)公共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十二五”中小继续要求的“一德四新”内容

(二)专业知识

1.学科知识。教师所教学段内容占60%,上一学段内容占20%。

2.课程标准。要求熟悉并理解课标规定的学科性质、地位、作用,学科教学目的、要求、原则与方法,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习评价与考核等(职业高中考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熟悉并理解大纲规定的学科性质、地位、任务、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及要求,教学实施以及评价与考核等)。

3.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主要考查教师对学科知识点构成和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考查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

4.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根据提供的教材内容提出教学设计方案,根据提供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写出教学评价意见。

5.中小学各学科教材定为现行教材或其公共部分。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常识,幼儿园安全、卫生常识。

7.职业高中各学科教材定为现行教材。(德育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法律基础;语文第一册、第二册;数学第一册、第二册;实用英语第一册;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

三、考试科目及类别

(一)幼儿园:幼教。

(二)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美术、音乐、英语、信息技术、科学。

(三)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四)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五)职业高中: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

注:教师报考学科严格与教师资格证、教师聘任证上学科相一致。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采取区教育局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分学段、分学科、分时段的办法进行。每个科目试卷卷面满分均为100分。公共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分值比例为2:8。

每年由区教育局分学段,分学科,分学校进行随机抽考。每年以不低于全区应考人数25%的标准进行。

本考试时间将在11月下旬进行。具体考试学段、学科随机抽取,考试一周前通知到学校。

教师业务考试成绩以等次呈现,不公布或提供具体考试分数。业务考试阅卷、登分后,分学科按卷面成绩划定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四个等次。

考试结果将进行通报。考试等次将作为教师考核、绩效工资以及评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考试今后每年组织一次。

五、考试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区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工作的领导,区教育局成立教师业务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常务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副局长、各相关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教研室,具体负责全区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工作。

六、考试工作要求

各学校要站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开展教师业务考试重要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做好教师业务考试的宣传发动工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校教师业务考试工作的指导,做好考试的各项组织工作。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考试成绩优异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切实激发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防止因抓业务学习而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对无故不参加考试和考试中违规违纪的人员,区教育局将给予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将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篇:中小学美术教师编制考试复习资料1

中小学美术教师编制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3、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在甘肃敦煌开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在天水开凿有麦积山石窟;在山西大同开凿有云岗石窟;在河南洛阳开凿有龙门石窟。

4、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6、宋代著名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7、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8、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9、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10、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3、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多运用于实用艺术领域。

5、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6、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7、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9、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0、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1)学生本位意识。(2)学生主体意识。(3)学生个体意识。

1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建设者

1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13、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14、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

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6、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

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三、辨别题。

1、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要点:正确。

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2、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3、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4、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点: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观点论述

1、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4、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6、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

1、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要点:

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滞、习惯来回涂、喜欢用小笔描等。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解决的方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忌来回涂,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中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2、以下三个案例都是以《太阳》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侧重点不同。请分析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 《太阳》 要点: 上述三个目标设计是同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三位教师的目标设计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每位设计者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以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每个目标都有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方面,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例1 目标设计侧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运用视觉语言,使他们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例2目标设计侧重点落在学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现他们心目中与别人不同的太阳形象。因此,该目标的弹性就体现在第一条即“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太阳”内容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例3侧重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其弹性之处的设计是目标中的第2条“能够在圆形中设计制作出不同个性的太阳面部形象”。

3、介绍画家莫奈的生平、艺术风格等,并举代表作品一幅作简单评述。要点:生平介绍: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巴黎,他父亲在哈佛尔开杂货店,莫奈的童年便在哈佛尔度过,大自然陶冶了他自由自在的性格,那时他常在练习本封面上画装饰取乐,不知不觉从玩乐中积累了许多绘画技巧,十五岁时便以一个漫画家闻名于家乡。

中外美术史复习指导

第一章 史前美术 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本章内容包括了旧石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间段,主要介绍了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史前时期是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先民的审美意识即发端于此。原始先民在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与意识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由此产生了最早的美术品--打制石器,因此打制石器涉及到美术的起源问题,应引起特别关注。陶器的发明、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有及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发达,成为该时期美术品的主要门类,因此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美术的考察重点。此外,工艺美术领域的黑陶、雕塑类中的动物形与人形雕塑虽然不会出现大题,也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无论是何种美术门类,史前时期的美术最明显的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而且在个别美术门类上实用性似乎更突出一些。

一、时间概念

1.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

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

3.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谱系。

4.早期的刻划符号与原始文字。

二、重点概念

1.彩陶,主要考察彩陶的定义,一般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

2.黑陶,黑陶的定义及代表文化,常常会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形式考查。

3.岩画,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除了彩陶装饰,岩画是最重要的,对岩画的定义、分布范围、典型代表、艺术特色等内容均需牢记,除了会以填空、选择、等小分值题目考查外,还会以名词解释、简答等形式考查。

三、难点分析

1.关于美术起源的认识。美术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认识,人们普遍认为美术的起源伴随着猿人的进化、工具的制作及思维的发展而产生,其中劳动的作用不可替代。对此,要了解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关于美术起源的理论,并对这些理论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涉及到此问题时,一般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2.彩陶文化的分类。新石器时代比较发达的彩陶文化有位于陕西、山西的仰韶文化、甘青一代的马家窑文化。其中仰韶文化又分为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又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类型。对于上述每个类型彩陶的造型、纹饰要重点掌握,考试中出现名词解释、简答等题目的概率很大。

3.岩画的时空分布及艺术特点。中国的岩画分布范围广,各地的题材风格并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区分南北方岩画的题材风格方面的差别。

四、小结

作为中国美术的起始阶段,史前时期的美术种类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后世不可相提并论,特别是在关注绘画与雕塑的传统美术史观的支配下,本章内容不是考查重点,特别是在论述题中考查本章知识点的可能性极小,但是随着对史前美术的重视,越来越多地院校在出题时开始向本章倾斜,题型一般是名词解释、简答,当然填空、选择等题型历年都会出现。

思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石器类型有、、、、。

2.目前仅知的最早的原始刻纹艺术品是分别发现于 遗址的 和 遗址的。

3.仰韶文化彩陶因时间、地域差异而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分别是 和。

4.马家窑文化彩陶分为先后连续的三种类型:、和。

5.黑陶中的 品种艺术成就最高。

6.我国史前时期的地画遗迹仅发现一例,系1982年10月在甘肃秦安 遗址,属于 文化晚期。7. 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蛋壳黑陶因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8.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及 建筑。

9.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 文化女神庙遗址。

10.西安半坡出土的 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

二、选择题

1.半坡类型彩陶中最有特色的装饰图案是()。

A.花卉纹 B.蛙纹 C.鱼纹 D.鸟纹

2.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一件杰作。

A.舞蹈纹彩陶盆 B.颧鱼石斧图彩陶瓮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3.日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陶器距今()年左右。

A.8000 B.20000 C.15000 D.10000

4.()遗址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漆器工艺品。

A.仰韶 B.大汶口 C.河姆渡 D.丁公

5.比较明确的原始文字出现在()时期。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红山文化

6.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除有较精良的工具外,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装饰品。

A.峙峙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山顶洞人

7.红山文化发现的泥塑()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或寄托对大地母神、农业丰收、万物生育的虔诚祝福。

A.少女头像 B.女神像 C.动物 D.神人面具

8.动物形象的陶塑中,陕西华县太平庄庙底沟类型晚期墓出土的()具有代表意义。

A.陶狗 B.陶鸮鼎 C.陶龟 D.陶猪 9.()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A.农业 B.火 C.家畜饲养 D.陶器

10.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缸,图像简洁醒目,反映了氏族兼并的重大历史事件。

A.三鱼纹 B.鸮形 C.鹳鱼石斧图 D.人头形

三、判断题

1.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再于器表施彩绘的陶器。()

2.红山文化的“C”形玉雕龙是我国最早的玉龙形象。()

3.仰韶文化出土的原始漆器,说明我国髹漆工艺源于新石器时代。()

4.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是庙底沟类型彩陶艺术的杰作。()

5.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除了彩陶装饰纹样以外,还有壁画、地画等类型。其中,1982年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的壁画残块是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手斧、球状器 2.山西峙峪遗址、刻纹兽骨、河北兴隆洼遗址、鹿角 3.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4.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5.蛋壳陶 6.大地湾、仰韶 7.山东龙山 8.干栏式 9.红山文化 10.人面鱼纹彩陶盆

二、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D 7.B 8.B 9.D 10.C

三、判断题

1.×

解析:彩陶是先描绘图案后入窑烧制。

2.√ 3.×

解析: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漆器是我国最早的漆器实物。

4.×

解析: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

5.×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参考教材:

1.《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和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组、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心理学(适用于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和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组、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和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组、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心理学(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和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组、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配套教辅:

1.《教师资格考试重点题库详解—教育学(中学组)》(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2.《教师资格考试重点题库详解—教育学(小学组)》(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3.《教师资格考试重点题库详解—教育心理学(中学组)》(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4.《教师资格考试重点题库详解—教育心理学(小学组)》(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5.《教师资格认定考前冲刺(中学类)》(梁立红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小学卷——教育学教材全解》(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国联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学卷——教育学教材全解》(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国联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复习资料

1、教师职业道德

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内涵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4、热爱学生是我国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

5、热爱学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6、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7、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8、提高教师道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必要前提。

9、陶冶教师道德情感和磨练教师道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10、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结果。

1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多项选择题

1、道德的调节手段:依靠人民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2、职业道德的特征:○1稳定性 ○2具体性 ○3适用性

3、教师职业道德构成因素:○1教师职业理想 ○2教师职业责任 ○3教师职业态度 ○4教师职业纪律 ○5教师职业技能 ○6教师职业良心 ○7教师职业作风 ○8教师职业荣誉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1鲜明的继承性 ○2强烈的责任性 ○3独特的示范性 ○4严格的标准性

5、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1教育价值 ○2文化价值 ○3伦理价值

6、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 ○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 ○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7、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1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2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 ○3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 ○4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5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8、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道德特征:○1严而有理 ○2严而有度 ○3严而有恒 ○4严而有方 ○5严而有情

9、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明确教书的内容 ○2把握育人的方向 ○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10、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1网络社会中真假难辨 ○2网络社会中善恶难辨 ○3网络社会中美丑难识

11、环境道德具体包括:○1与自然协调发展 ○2合理使用物质资源 ○3坚持可持续发展

12、道德范畴包括义务、良心、公正和荣誉。

13、教师良心的特点:○1公正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4内隐性 ○5广泛性

14、教师公正的内容:○1坚持真理 ○2秉公办事 ○3奖罚分明

1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1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 ○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 ○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 ○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17、教师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1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1指挥定向功能 ○2教育发展功能 ○3分等鉴定功能 ○4督促激励功能 ○5问题诊断功能

1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2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1自我评价法 ○2学生评价法 ○3社会评价法 ○4加减评分法 ○5模糊综合评判法

判断题

1、道德的内涵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3、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4、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5、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6、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8、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9、热爱学生是我国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

10、热爱学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1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品质。

14、教师作为学生关注和模仿的对象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5、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16、道德范畴是反映人们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概念。

17、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反映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成为教师内心信念而对教师行为发生影响。

18、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必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19、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以自己的人格去陶冶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20、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iji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室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21、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执教时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正合理的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22、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行为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2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

2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培养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

26、教师道德修养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意志、培养习惯的过程。

27、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师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8、师德情感是指教师心理上对师德规范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荣辱、美丑等情感体验。

29、教师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30、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要履行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

3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是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陶冶教师道德情操、磨练教师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的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

32、提高教师道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必要前提。

33、陶冶教师道德情感和磨练教师道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34、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结果。

3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

答:○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

○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

○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2、简述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

○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与人氛围

○4有利于增进教师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3、简述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答:○1明确教书的内容

○2把握育人的方向

○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4、简述教书育人的途径

答:○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

○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5、简述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答:○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6、简述严谨治学的途径

答:○1教师要落实学科专业知识

○2教师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7、简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答:○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拥有健全的人格

○3要身体力行

8、简述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答:○1教师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

○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

○3教师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

9、简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答:○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师个体独特个性表现的结合○2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一直的凝结

○3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4教师道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

10、为什么说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答:○1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2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3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11、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有哪些?

答:○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出来新信息的能力

○3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12、简述如何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2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

○3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13、简述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答:○1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2加强对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

○3扩大环保教育内容

14、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

○2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人事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

○3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1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

答:○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

○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16、简述教师义务的主要内容

答:○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尽职尽责,教师育人

○3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17、简述教师义务的作用

答:○1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2教师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循教师道德要求,选择最佳教育行为○3教师积极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18、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答:○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

○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

○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

○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1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

答:○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答:○1指挥定向功能○2教育发展功能

○3分等鉴定功能○4督促激励功能○5问题诊断功能

2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

答:○1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

○2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

○3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6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

○7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他人评价为主

下载教师业务考试复习资料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业务考试复习资料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教师业务考试试题1及答案

    初中英语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把正确选项的字母标号填入下面对应空格内(5分) 答案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 A.激发和培养学生......

    信用社会计业务考试复习资料简答

    信用社会计业务考试复习资料简答 1、储蓄网点的设置应遵循什么原则并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要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注重实效”的原则 条件:一、有机构名称、组织......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1

    申论万能八条之(1)法律手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

    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复习资料1

    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复习题 第1章 绪论(P1)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1

    教育学统考网《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1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1 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一、 有关常识: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

    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教程 绪论 第一节 中等教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1、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中等学校教育学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系列分支学科之一。研究我国现阶段中等学校......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声调......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1.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2. 幼儿园教育的教育是{全面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 }{语言}{ 社会}{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