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教育管理史_内部资料(本站推荐)
中外教育管理史
1、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制度是选贤贡士制度
2、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书馆
3、《师说》的作者是韩愈
4、“六三三”学制规定中等教育6年。
5、运用国家力量编辑大学教材,我国近代始于1939年。
6、苏区各级小学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称 学生会
7、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
8、“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亚里斯多德。
9、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10、学在官府教育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11、我国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鸿都门学
12、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近1300年
13、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沈寿康
14、我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京师同文馆
15、五四以前普通学校主要借鉴的教学方法是 赫尔巴特教学法
16、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全国遵行的教育宗旨是 三民主义教育
17、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放在第一位的是 干部教育
1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
19、下列学校类型不属于古埃及的是古儒学校 20、《理想国》的作者是 柏拉图
21、人文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要求
22、世界上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意大利的维多利诺23、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监察接受补助金的学校
24、俄国第一部原则上规定国民学校可以招收社会各阶层儿童的法案是《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25、宋代最为著名的书院有六大书院,下列不属于六大书院的是遂宁和桂岩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宗旨是在《重定学堂章程折》
27、民国初年,负责处理各学科之废置、讲座的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及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评议会
28、西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29、汉代,作为外戚把持特权、扩张势力的产物的学校是 宫邸学
30、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
31、宋代太学三舍法的创立者是 王安石
32、明代全权负责领导地方官学的行政长官是提学官
33、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
34、《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较,学程缩短了3年
35、民国初年,负责规划学科课程、审定申请学位者合格与否以及教育总长、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教授会
36、“六三三”学制也称《壬戌学制》
37、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独立运动的主帅是蔡元培
38、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规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39、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没有产生于希腊 40、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赫尔巴特
41、在近代欧美,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的中学是实科中学
42、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43、属于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选士制度
44、宋代积分制规定:月考优等积1分,而作为升舍的重要依据是一年10次月考应累积8分
45、明清国子监的学生中,通过捐纳钱物而获得监生资格的是例监生
46、明清时期,由富裕人家独自聘请教师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的私塾称为坐馆
47、《劝学篇》的作者是张之洞
48、民国初年,在中小学凡是能够担任一个学级各科教学者,称为本科正教员
49、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新学制对师范大学的任务做的规定不包括发展中等师范教育
50、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后规定:高等教育实行单科多院制
51、《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的作者是费希特
5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3、下列将中学教育视为“高级国民教育”的国家是日本
54、英国的大学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55、美国独立后,各州争相建立州立大学
56、林肯学校的创办人是弗莱克斯纳
57、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学校是公学
58、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
59、农伯格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创办了著名的沃尔顿学校
60、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局协同管理学校教育
61、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和闲暇教育
62、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的思想家是昆体良 63、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学校有: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
64、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实用性原则
65、最早在哈佛大学实行选修制的校长是埃里奥特 66、以“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社会”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是葛雷学校
67、《郎之万一华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的六条改革原则不包括学科相通原则
68、被尊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贺拉斯·曼
69、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70、最早开办实科中学的欧洲国家是俄国
71、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
72、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
73、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即生长
74、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昌平坂学问所 75、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华虚朋
76、“表现主义”游戏学校的创办人是普拉特 77、《学校与社会》的作者是杜威 78、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办者是杜威
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2.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议决立法方面的事”;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面的事”;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
3.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4.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也称早期人道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种种要求。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康帕内拉,法国的拉伯雷、蒙旦,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由于人文主义教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这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商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因而,人文主义教育直接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5.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为实现普及教育所设计的一种新的初等教育理论。所谓要素.就是各学科教育的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要素,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出
发点。(要素教育论为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师范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劳动学校的理论基础是公民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即
公民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职业6.“学校主权”:“学校主权”是德国州政府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政府。州政府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州政府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
7.策问: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
8.“自由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这是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的争论的开端。9.太学三舍法:宋代太学三合法是按学生学业水平实行分舍教学,按学生平时操行及月、岁等考试成绩决定升舍的教学管理方法。这种教学管理办法是王安石创立的。
10.达特茅斯学院事件: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11.《壬子一癸丑学制》:1912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1913年对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订,总合起来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校系统,即《壬子一癸丑学制》。
12.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13.公学:公学历史悠久,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但由于它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因此称为“公学”。公学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学生大都寄宿,收费昂贵。公学主要开设古典文学课,并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动,大都与教会有密切联系,并受教会支持。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发展,公学虽对入学学生的身份放宽了,但对家庭财产的限制有增无减,它仍然是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
14.苏湖教法:北宋时期,胡瑗在苏州、湖州教学时,实行分斋教学,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卓著名闻天下。分斋教学法也被称为“苏湖教法”。庆历兴学时,诏取苏湖教法著为太学令。“明体达用”是胡瑗“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地。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
15.“五育”并举教育方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在这篇论著中,他批判了封建主义教育宗旨,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指不分贫富、贵贱、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对于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17.劳动学校:是德国凯兴斯坦纳创办的活动学校,由与个人的福利和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凯兴斯坦纳虽然以批判旧的知识教育来抬高劳动教育,但劳动学校实质上不过是职业训练学校和培养顺民的学校。18.学生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类型。该类型大学在领导体制上由学生组成行会对学校进行管理,聘请教授、确定学费、规定学时等校内重大问题均由学生决定。学生大学以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为代表。19.达特茅斯学院事件: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20.八股文取士: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文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做任何发挥。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20.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是教学制度的一种。18世纪90年代,由非国教派教徒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分别在本国和殖民地印度创造,因而得名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简称导生制。导生制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导生制是英国国民教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21.学田制:是宋代为解决官学经费,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由学校经营,以田租赁收入作为固定办学经费,此项制度元明清三朝皆袭用之。它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官学的发展。
22.福建船政学堂:是左宗棠于福建马尾船厂内创立的洋务派最早的军事学堂。学堂分为前后堂,前堂学习轮船制造,后堂专习管理驾驶。所习课程除外语和算术、几何、物理等基础文化课外,还设有专业技术课和实习课;另外,还要求阅读一些封建性书籍。学堂认真教学,严格管理,为中国培养了不少早期的海军军官和科技人才。
23.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1.简述两宋时期书院的特质。
(l)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山长与寺院的禅师。方丈职责极为相似。书院的教学颇似寺院之学,组织管理比较全面、规范,其教育管理水平要超过传统的私学。(2)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许多学术思想和著作都是在书院产生的,所以书院对古代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古代书院最大特点之一。(3)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而且书院的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布局也很讲究。
2.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答: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第一,书同文。第二,行同伦
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3.简述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
答:(1)学区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机构。美国是移民国家,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社区,在社区里,孩子们往往就近入学,社区又被称为学区。学区有不同的类别,如市镇学区、县学区、城市中的学区和特殊学区等。学区可以制定教育计划,聘任教师、校长、购买教材等。(2)县和市镇是基层的管理组织。(3)每个州设置州教育委员会,行使教育职权。(4)联邦只能以民主、自由为首要原则,主要责任是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5)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管理。
4.简述 “个别教学”的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美国著名女教育家铂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1.工作课程:学生都是来自未来社会共同体中的工作者。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需要,设置工作课程可以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形成一种连续性。课程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部分。每一部分形成一个单元,称为“工作单元”。“工作”的设置应经过全体教师商讨决定。每一个单元有一主题思想2.工作间和实验室取代教室:比如地理课中的地形单元有一个工作间。也叫学术工作间,里边有书籍、尺子和仪器,另外还有一间实验室,这里挂满了各种图片3.年级划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年级设一导师,但几个年级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共同体,互相交流思想4.工作合同:每个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册。手册上铅印着某科、某日的学习问题。学生在工作手册上回答问题。课程采用单独进行。道尔顿计划的本质是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按其自己的速度取得,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内容被彻底地吸收5.教师是导师:教师的教学贯彻在与学生的讨论中。讨论以个别讨论为主,也可以出简报,约某部分或几个学生讨论。道尔顿制的工作课程、个别教学、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很具体,因而在20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尔顿制的特点是工作课程和个别教学合同。
5简述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
答:工业革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的发展,从根本上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建立新型的世俗化的大学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是:(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面。(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新的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4)创办新式大学(如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柏林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如巴黎理工大学和日本的工科大学等)。
6.简述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答:稷下学官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但是,并不是毫无规矩。学生守则的名称:《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据考证,“当是齐稷下学官之学则”。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
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1)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3)规定了学习的规则。总之,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
7、简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1.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他用;2.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省须设专管教育的行政司,不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长不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3.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党与宗教的干涉,反对基督教育
8、简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管答:教育职业化在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美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确实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它也使国家和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教育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工商实业界不负责地利用和抛弃。(2)教育受社会势力和思潮左右,缺乏独立性。(3)教育工商界直接操纵而肤浅地把教育变成经济的武器,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种族)和个人的最终利益受损。这种代价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9.简述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答:(1)设《五经》博士。汉武帝仅设立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2)建立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3)以儒术取士。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4)视学制度。君子视学自古有之,皇帝每次视学都要聚众亲自宣讲,以弘扬儒学。
10.试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
答:《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设堂长一人,主持学堂教育,兼理笔墨收支等项事宜,并兼充教员。学生在60人以上可置正教员或副教员。登记账目、照料杂务,须置司事一人。(2)中学堂设监督一人,统辖全学人员,主管一切教育事宜。下设教员若干人,分教各科教学;掌书一人;文字一人,专管学堂往来文牍;会计一人,负责学堂的款项出入;设庶务一人,管理学堂的各项杂务。(3)高等学堂韵最高领导是监督,统辖全学人员,主持全学教育事务。正副教员及掌书官均听命于教务长,文案、会计和杂务官均听命于庶务长,监学、检查官均听命于斋务长。(4)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设总监督,总管全堂各分科大学事务。总监督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5)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正教员、副教员、监学、附属小学办事官、小学教员、庶务员,由监督主持全学事务。优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教务长、庶务长、斋务长,以及中学办事官、中学教员、小学办事官、小学办事员。(6)实业学堂分高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等实业学堂,各级实业学堂的组织管理办法基本上依照同级普通学堂或师范学堂的办法管理,但实业学堂设有实验场等,事务繁杂,可酌情增置委员司事办理。
1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
12.简述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
这是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教育的一种体制,以《1944年教育法》为确立标志。这种体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办学,比较灵活,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全国性的统一改革和控制,可能造成地方官僚机构的庞大等。
13.国民政府时期重建的教育部较民国初年有哪些进步?
(1)从教育部的官员任命来看,有特任、简任、荐任和委任之分,管理层次清晰,体现了管理的有序性;(2)从编制上看,精兵简政,提高办事效率;(3)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课程及标准设计起草委员会等,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进步;(4)教育视导无论从机构设置上还是从实施上,都趋于完善。
14.简述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观点?
答: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15.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1.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2.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3.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4.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教育要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
16.新兴资产阶级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
1.乡村寄宿试学校2.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导人3.注重实际4.民主和自由5.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
论述题
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2.试述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
答:(1)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清政府陆续创建、改建了各类新式学堂,此外还有民间创办的私立学堂等,这些学堂的创建与管理,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上为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鸦片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向西方学习,包括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3)郑观应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学校制度,进而提出了变更学制的意见,还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3)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也提出了关于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4)梁启超则一面上疏提改革教育的建议,一面拟定新的教育体系。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末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3.试述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
答:(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宋代经三次兴学运动,官学制度更加完备,地方学校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宋代教育行政制度沿袭唐制,并有所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学田制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宋元时期的地方官学的大发展。(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宋代严格选任教师,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地方官学教师的选任采用新的“考选教官”制度。(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放宽了入学等级;制定了严格的学规。(6)教学管理的发展。教材的更新;“三舍法”和“积分制”的实行。
4.试述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观在现代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
答: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享誉最盛的一位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而且对苏联、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之所以流传广、传播深、是因为他站在了时代的前列,站在了哲学的角度。(1)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对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而,他也相应地成为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①实用主义的目的。杜威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的生长,这就是“教育即成长”,同时,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纯粹性原则。教育即成长,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生长的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的生长、社会的生长和道德的生长。②较高的理论价值。杜威把纯粹性原则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这种纯粹性才能保证教育价值的实现。杜威的“纯粹性”是一种理想的理论设想和理论原则,但在对于如何理解和确保教育工作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点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③对教学实践的启示指导作用。杜威对学校、课程和教师职责的理论构想为教育提出了可贵的思想。杜威认为学校存在浪费,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唯一办法。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提出兴趣课程、活动课程的设想。杜威把德育放在教育之首,立意是好的,也提出了很多可贵的思想,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一些指导作用。(2)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对实验学校的设想,集中体现了杜威的学校观。按照杜威的学校观建立的芝加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新教育理论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进步主义教育前进了一大步,对当时和以后的教育实践都极具指导意义。
5.评述晚清新政时期对师生管理的措施。
教师管理的措施: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明定教师的身份和任期,制订小学教员检定制度;
学生管理的措施:注重品行,严格控制学生思想;奖励学堂出身;禁止学生在学期间另就他事;
管理措施的意义及作用:有助于师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于教师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教
官,以便节制的规定,则体现了封建的专制管理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管理措施,虽利于学生专心学业,但其重点却在进行思想的钳制。
6.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特征对我们教育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答:柏林大学建于1810年,当时正是德国民族和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精神是从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的。不过,那两所大学主要还是强调以教学为主、科研为次。而柏林大学则是以专门的科学研究为主要的追求,以科研带动教学,把授课作为次要的问题考虑。学校不再以博览群书、熟读百家为目标,而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从事具有创建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规定,大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担负科学研究的工作。为此,他们主办讲座,开展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他们聘任黑格尔讲授哲学、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斯塔尔讲授法律学、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并请专家讲授实验化学。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荟萃柏林大学讲坛,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学风,保证了教学的最优质量。黑格尔后来曾任柏林大学的校长。马克思也在该校学习,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
柏林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使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欧美长达200年的高等教育“冰河期”,也使德国成为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可以说,柏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新大学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典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7.汉代宏观教育管理措施在中国教育上的意义?
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汉代统治者为了选拔贤才,提高各级官吏素质,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私人荐举等多种方式,但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是察举制度(1)察举制创立。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行状、仪容、年纪等(2)察举制实施。察举科目可分为两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常科包括孝廉、秀才。特科主要有贤良方正、明经、童子等。贤良方方正:察举博学通经、明达政务者。明经: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童子:选拔12——17岁之间的“博通经典”者,旨在发掘天才儿童(3)察举制教育管理功能。察举制推行400余年不仅选拔出不少济世之材,而且促进了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的目标。察举制的实行,调动了世人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读书人引向功名利禄的角逐之途。再次,规范了教学的内容。察举制从所设科目到选拔人才的具体标准,均体现“独尊儒术”的要求。
2.规范经学内容。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后,儒家经典就成为法定的教学内容(1)统一经学标准。汉后经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历代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儒经注释的统一工作(2)刊刻石经。西汉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丝帛为主,东汉才开始比较普遍地使用纸。熹平石经,为学校及自学者提供了标准、规范了教科书(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有了统一、标准的教科书,也难保在师徒相传中不“走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规定传授经学必须严格遵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师法、家法的规定,加强了对经学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却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8、杜威对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的分析是什么?以及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影 响是什么?
答:杜威所痛心的是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
1、杜威认为一切浪费都是因为组织问题,而组织背后是一种动机和观念,核心是隔离
受教育,造成浪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离,使学生不能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造成浪费;
3、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惟一办法。这种浪费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说:1.物质资源(1)器材。学校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实际性和操作性,购置了大量的器材,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有很多的器材都不能很好的运用给学生。造成了浪费(2)规划、设备。当今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大量的改造工程,大量的购买设备,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规模很大,可学生并不多,这种规划也造成了浪费(3)外交方面。例如我们学校现在办学有很多地方要打点,上级来考察了要吃饭,办什么事情要请客,打红包等等。这种浪费更为严重。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可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个学校师资力量应根据学校学生的特长和专业来配备。如果师资力量比较强,可学生不多,那就造成了师资的浪费。即教育者的浪费。如果学生要学的很多,可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那就造成了学生的浪费。即受教育者的浪费。
第二篇: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
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柏拉图传世的著作中,讨论教育问题较为集中的著作是()。A.论演说家的培养B.忏悔录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 标准答案:D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A.西周B.春秋战国C.秦D.汉 答案:D 3.明清科举考试的步骤是()。A.州县试—省试
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
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答案:D 4.民主人际关系学说促成()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繁荣 A.科学管理 B.科层管理 C.量化管理 D.行为科学 答案:D 5.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国B.大教学论C.忏悔录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6.清末设立的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的名称是()。A.教育部 B.学部 C.提学使司 D.劝学所 答案:B
(D)7.日本于1872年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A.五条誓文
B.教育令
C.学校令
D.学制令 答案:D 8.将中学阶段分为初、高两级是自()学制开始的。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答案:D 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要相信孩子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答案:B 10.在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前苏联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结合D.放任自流 答案:A 11.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主要从()和统计学方面充实了教育研究科学化运动。A.心理学
B.行政学
C.管理学
D.教育学 答案:A 12.洛克的《教育漫话》以加强()为探讨目标。A.儿童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绅士教育
答案:D 13. 1964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确立了德国各州文化主权的联邦制教育管理制度。
A.汉堡协定
B.费里法令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答案:A
14.雅典教育是()教育制度的代表之一。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古印度 答案:A 15. 1843年,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于考察德国教育回来后,发起了(),建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
A.国民学校运动
B.国民教育法
C.公立学校运动
D.巴特勒法案 答案:C 16.柏拉图是()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古印度 答案:A 17.到19世纪末,法国已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答案:A 18.规定中学教育应承担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答案:D 19.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A.西周B.春秋战国
C.秦
D.汉 答案:C 20.规定取消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奖励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答案:C 21.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要真正使教育社会化平民化,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在()。A.城市
B.大学
C.乡村
D.妇女 答案:C 22. 1870年,英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法令是()。A.初等教育法
B.中等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答案:A 23.卢梭以小说体裁反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A.社会契约论
B.忏悔录
C.新爱洛绮丝
D.爱弥儿
答案:D 24.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倡导学校教育应以()为中心。A.教材
B.教师
C.儿童
D.社会 答案:C 25. 1922年学制将中小学系统的修业年限规定为()。A.九•四
B.七•四
C.五•四
D.六•三•三 答案:D 26. “齐之以礼”的管理核心是将读书与()相结合。A.科举 B.做官
C.察举
D.修身
答案:D 27.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方针的制订应站在()的立场,帮助其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A.国家 B.国民
C.臣民
D.集体 答案:B 28.自拿破仑执政以来,法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结合D.放任自流
答案:A 29.开放系统学说认为,影响学校组织的发展有着()变量和内部变量两个因素。A.学生
B.教师
C.家庭
D.环境
答案:D 30.在中学阶段实施选科制是()学制的规定。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答案:D 31.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能获得健康发展。A.个性
B.法治观念
C.道德
D.智力 答案:A 32. 1786年,俄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A.国民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法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答案:A 33.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
A.论演说家的培养
B.忏悔录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答案:C 34.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国家教育机制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向()的方向发展。A.官僚化
B.生活化、大众化
C.神圣化
D.贵族化 答案:B 35.到20世纪初,英国教育仍然在实施着()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答案:A 36.美国的斯波尔丁主要从()手段来记录、分析和比较教育的产品和成本。A.心理测量
B.行政
C.量化
D.教育
答案:C 37.科学管理理论促成美国教育管理朝着成绩测量和()的方向发展 A.心理测量
B.行政
C.量化
D.提高效率 答案:D
38.英国现代教育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44年颁布的()。A.费舍法案
B.工厂法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答案:D 39.自二次大战以来,德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合作
D.放任自流
答案:C 40.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反映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管理方式。A.刚性
B.硬性
C.弹性
D.软性
答案:C 41.规定奖励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学制是()。A.壬寅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戍学制 答案:C 42.早期中世纪教会学校主要有()、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A.文法学校
B.修辞学校
C.僧侣学校
D.拉丁语学校 答案:C
43.到19世纪中叶,德国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答案:A 44.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所推崇的管理原则是()。
A.因人情,反民性
B.以法为教
C.齐之以礼
D.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答案:A 45.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2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06年 答案:C 46.斯巴达教育是()教育制度的代表之一。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古印度 答案:A 47.宋代掌管一路州、县学政的机构是()。A.提举学事司 B.提学使司 C.社学 答案:A 48.贯穿“中体西用”精神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戍学制 答案:A
(B)49.为形成一个促成受教育者向心于道德修养的文化氛围,孔子主张()。A.道之以德
B.以法为教
C.顺自然
D.重科举 答案:A 50.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和促成人的()的养成。A.智力
B.体力
C.服从心
D.独立人格 答案:D 51.高度军事化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A.雅典
B.斯巴达
C.古罗马
D.中世纪 答案:B 52.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A.汉代的太常寺
B.北齐的国子寺
C.隋代的国子监
D.唐代的国子监 答案:B 53.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A.中央集权B.地方分权C.中央与地方合作D.放任自流 答案:B 54.骑士教育属于()的教育 A.教会B.教皇C.军队D.世俗封建主 答案:D 55. 美国建国以来,教育以升学与就业并重,逐渐形成了以()为特征的教育体系。A.双轨制B.单轨制C.私立学校D.贵族学校 答案:B 56. 到20世纪初,英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C.中央与地方结合D.放任自流
答案:C 57.法国于1881年和1882年两次颁布教育法令,统称为(),从此确立了国民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三项原则。
D.提学官
A.费舍法案B.费里法令C.巴尔福教育法D.巴特勒法案 答案:B 57.中世纪宫廷学校是由()控制的教育机构。A.教会
B.教皇
C.世俗封建主
D.骑士 答案:C 58.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A.双轨制 B.单轨制 C.私立学校 D.贵族学校
答案:A 59.法国于1833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法令》,又名(),提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A.费舍法案 答案:B 60.城市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对教育事业的垄断。A.教会 答案:A B.军队
C.世俗封建主
D.王权 B.基佐教育法
C.巴尔福教育法
D.巴特勒法案
二、多选题
1.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课程改革应注意()。
A.课程改革要面向生活,以日常生活的知识技能为教育内容
B.课程改革要面向职业
C.课程改革要注意开设鼓动平民精神的课程 D.课程改革要以平民生活的实用为最终标准 E.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推行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原则 答案:A,B,C,D,E 2.伦理规范手段的教育管理功能体现为()。
A.凡是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都可以通过伦理道德来调节。B.道德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支配作用比法律行政更广泛更深刻。C.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什么差别
D.道德规范所要求人们达到的精神境界远远高于法律和行政的要求。E.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B,D 3.为发展个性,蔡元培认为教学管理应着重注意()。A.将人格养成的精神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 B.用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养料来改革课程内容
C.学校的管理者应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不同
D.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E.受教育者也应具有“自动”、“自学”、“自助”的求学精神 答案:A,B,C,D,E 4. “学在官府”对教育所产生的管理效应为()。A.文化教育为官方所垄断
B.不办学校
C.官师合一 D.政治与教化形成封闭系统
E.鼓励私学 答案:A,C,D 5.清末颁布的教育宗旨的内容是()。A.忠君
B.尊孔
C.尚公
D.尚武
E.尚实
答案:A,B,C,D,E 6.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课程改革应注意()。
A.课程改革要面向生活,以日常生活的知识技能为教育内容
B.课程改革要面向职业
C.课程改革要注意开设鼓动平民精神的课程 D.课程改革要以平民生活的实用为最终标准
E.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推行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原则 答案:A,B,C,D,E 7. “中体西用”思潮对晚清教育改革的影响主要有()。A.催发了晚清新式教育的起步 B.促成西方教育制度被传入中国
C.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念
D.使清末教育改革一直受到忠君尊孔读经等封建信条的支配 E.使清末的教育改革不能真正完成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 答案:A,B,C,D,E 8.近代新学制的发展总方向是()。
A.封建性逐渐削弱
B.科学性民主性日益强化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单一走向多元
E.科举的因素越来越重 答案:A,B,C,D
9.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含义是()。
A.不要管理,不要作为
B.不要说教
C.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 D.要顺乎自然规律去从事教育管理
E.努力达到无为的境界 答案:C,D,E 10.教育视导制度又可分为()
A.定期视导
B.分区视导
C.分类视导
D.特殊视导
E.视察 答案:A,D
11.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教育管理主张主要有()。A.国家所推行的教育方针应贯彻“个性发展”的原则 B.国家所推行的教育方针应贯彻“国家至上”的原则 C.公民教育应以国家主义为根本精神 D.公民教育应以独立人格发展为根本精神 E.教育管理体制应以国家利益为依归 答案:B,C,E 12.癸卯学制与传统教育体制的区别在于()。
A.建立了由学前、小学、中学至大学的完整的普通教育系统。B.建立由官学、书院、私学组成的学校系统。C.实业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系统。
D.课程设置包括了文、理、体、美等科目。E.师范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答案:A,C,D,E 13.科举制度与选举制度相比,其特点主要在()A.主要由地方官府考察推荐 B.主要由个人自愿报名 C.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D.以地方官吏的评价为依据 E.以送礼行贿为依据 答案:B,E
(BC)
14.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追求教育平民化是指()。
A.教育应以平民为着眼点
B.教育应为平民谋幸福
C.教育应造就伟大的个人
D.教育应教国民做人
E.教育应以培养圣贤、豪杰为目标 答案:A,B,D
15.“独尊儒术”对封建教育管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为政之首”
B.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
C.强化了封建教育的消极因素 D.阻碍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E.较充分发挥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 答案:A,B,E 16.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积极意义体现在()。
A.试图解决统治阶级教育原则与人的个性发展所形成的矛盾与冲突 B.试图以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的本质
C.表达了一种要求教育按自身规律来发展的朦胧意向 D.它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构建 E.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答案:A,B,C,D,E 17.癸卯学制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于()
A.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新学制。B.是近代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总结。
C.是近代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制度的成果。
D.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体制的解体,近代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确立 E.是中国教育发展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重要一步。答案:A,B,C,D,E 18.清末新设立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是()。
A.学部
B.教育部
C.教育厅
D.提学使司
E.劝学所 答案:A,D,E 19.科举对封建教育的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有()。
A.考试内容局限在儒经,考试方法注重死记硬背,造成空疏学风 B.科举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
C.把读书、应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支配了学校教育的方向 D.读书做官的学习目的严重影响了封建士子的思想 E.考试的不正之风败坏了学校和社会的风气 答案:A,B,C,D,E 20.科举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在于()。
A.选士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B.选士重才学,轻门第,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C.选士重考试,有利于强化封建士子读书做官心理
D.选士重八股文,有利于推广规范的文体
E.选士有一个较客观的统一的衡量标准,有利于保证人才质量 答案:A,B,E 21.“不务德而务法”的含义是()。A.在选拔人才时以法律考试为准绳 B.在人才标准上坚持尚法不尚贤
C.坚持以封建国家利益为重的道德价值观
D.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坚持行公义去私心
E.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坚持任公而不任私 答案:B,C,D,E 22.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的内容是()。
A.注重道德教育
B.坚持中体西用
C.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 D.以尊孔读经为本
E.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答案:A,C,E 23.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学制的改革内容主要有()。A.废除了奖励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制度,取消贵胄学堂 B.在教育权利上缩小了两性差别
C.取消了读经课,课程设置中提高了生产知识教育和美育的地位 D.创办了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 E.学制缩短了三年。答案:A,B,C,E 24.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营造“道之以德”文化氛围的要素有()。A.社会政策导向 B.学校的宗旨 C.法律手段 D.自然规律 E.教师的影响
答案:A,B,E 25.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有()。
A、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
B、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
C、增加了职业教育的比重。
D、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
E、走“中体西用”的老路。答案:A,B,C,D
三、名词解释
1.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一: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反对外力干涉,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二: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管理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乎自然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实践上体现为在管理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不要强作妄为,而是自然而然地促使事物自化的弹性管理方式。2.学在官府
答案: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3.九品中正制
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士制度。它是指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由于其品评中注重了对士人家世的考察,在门阀政治占据上风的历史条件下,它保证了门阀士族任官的资格和特权。4.洛克
答案:洛克(1632——1704)是英国17世纪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
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作有《教育漫话》等。5.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主张在教育管理中依靠国家行政权力,并借助法律手段,采用强制乃至高压政策以向全体人民推行法制教育的一种教育管理思潮。其管理方式主要是依赖国家权力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人才规格所采用的硬性管理方式。6.《爱弥儿》
答案:《爱弥儿》是卢梭撰写的教育小说。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尔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全书分为五卷,其主线索是回归自然,发展天性。前四卷指出当时男子教育的荒谬,提出自然主义的改革方案;第五卷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设想。卢梭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木工;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教育中,应该把儿童看做儿童,而不能看做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启发诱导,对儿童的错误应该用自然后果法进行教育等。7.杜威
答案: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威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杜威不但强于教育理论,而且富于教育经验,他把理论和实际贯穿起来了。
8.赫尔巴特
答案:赫尔巴特(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以伦理学和心理学观点为基础建立了科学教育学体系。他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方法管理儿童,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的概念,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来被他的门徒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等。
9.夸美纽斯
答案: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撰写了《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的入门》、《世界图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10.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以国家主义相标榜,视教育为促进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根本方法。11.察举制
答案:察举亦称荐举,是汉代选拔人才、补充官吏的重要制度之一。察举制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低授以不同官职的选官制度。其选举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1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一种将伦理规范手段作用于教育全过程,以促使受教育者的
道德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在管理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伦理道德的认识和伦理道德的评价等软性管理方式,来促使受教育者认同中国宗法社会的风尚习俗和各种道德规范。13.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之一。它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选士制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制度,废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前后历时1300年。
四、简答题
1.中国近代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推行平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推行平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救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实施平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彻底解放平民,让平民能够具有平等意识,享受人类文明成果。要达此目的,就要教平民做人,做“整个的人”,使其成为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公德心的现代公民。平民教育家试图通过自下而上的“人”的现代化来追求整个社会现代化。这个“人”不仅是少数精英,而是包括整个社会成员;这个“人的现代化”不仅是平民的某种单一素质的提高,而是包括生计能力、卫生习惯、文化素质、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等平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2.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校育人的宗旨?(答案:学校应具有浓厚的学术风气,应弘扬独立、自由、科学的学术精神,使教师和学生濡染于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之中,才可能有创造性的研究和学习。应该由内行参加学校的管理,让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3.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呈现着怎样的趋势?
答案:封建性逐渐削弱,科学性民主性日益强化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4. 1922年学制体现了什么新特点?
答案: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增加了职业教育的比重。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5.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呈现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第一,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单一化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国家教育的宏观调控机能不断强化的总趋势;第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因而其学校的建构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第三,正由于此,古代教育突出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第四,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由中央集中控制;第五,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变化实质体现为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的调控。
6.如何评价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案: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自此以后,教育逐渐被封建社会公认为是“为政之首”。从这一意义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这种政治伦理化的教育,被历代统治者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作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当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也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局限了封建教育的功能拓展,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7.中国古代文教政策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文教政策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的,是以维护宗法制度和封建国家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的,是通过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这样一些特点,导致各朝代的文教政策总是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就必然强化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忽视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的独立地位,压抑和扭曲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所以,从总体讲,在大一统的政治氛围下,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具有单一性和专制性的特色,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教育发展一刀切的传统,缺乏多元性和灵活性。
8.欧洲中世纪大学能够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答案:(1)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2)审理裁判权(3)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4)颁发讲演特许证、罢课和迁移的权力。
9.如何评价“壬寅癸卯学制”的历史进步意义?
答案: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新学制。是近代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总结。是近代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制度的成果。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体制的解体,近代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确立。是中国教育发展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重要一步。10.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由此主张把人的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文学校,大学。并论证了教育目的世俗化,提出教育内容应泛智化,重视教学方法心理化,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关于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1.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 答案: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12.简述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区别?
答案:(1)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军事专制教育制度,斯巴达人是属于国家的。尚武成为斯巴达的灵魂。从小接受军事训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2)雅典的奴隶民主制下民主和谐教育制度。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
13.赫尔巴特为什么要在教学管理中强调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1)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乃是教学(2)情感和意志都建立在观念——知识的基础上(3)把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可以有效地达到造就人才的目的。
14. “壬子癸丑学制”与“壬寅癸卯学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废除了奖励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制度,取消贵胄学堂; 在教育权利上缩小了两性差别; 取消了读经课,课程设置中提高了生产知识教育和美育的地位。学制缩短了三年。15.如何评价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
答案:秦朝所推行的文教政策对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为封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秦朝没有办学校。它仅仅借助官吏作用来实现对人们的教化,以法律教育取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否定学校教育,这就又回到了“学在官府”的状态。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倒退。尤其是秦王朝企图借助文化专制的手段来维持这一局面,不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带来了摧残破坏,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加速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案:(1)尊重儿童,以发展儿童的个性,培养全知全能、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2)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改变了教会学校占绝对优势的状况;(3)教育内容大大扩展,神学学科不再占绝对统治地位;(4)注重研究与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
17.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答案: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乃至现代教育的兴起,是在外强入侵国难深重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教育管理思潮主张运用国家力量发展教育,培养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以争取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这对于提高国家教育的整体实力,规范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它片面地强调国家至上原则,将国家利益与个性发展及教育多元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强化了教育管理的专制性。其实,“国家”并不是个抽象泛化的概念,它在本质上就是统治集团的政治工具。因此,标榜国家主义教育之本身,就是欲以统治集团的意志压制和取代其它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政治黑暗的时代,这种教育管理思潮只能充当专制政治的工具。
18.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第一,始终贯穿着民主的观念,强调管理的作用是催化人的健全生长。他们反对集权专政型的管理,主张下放权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的运作有相当的支配权。第二,学校组织不是铁板一块的权力结构,而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的个体和团体的集合体,于是他们极力营造集体和个人的和谐关系,使两者共同发展,而不是以牺牲一方的利益来谋求另一方发展;第三,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教育管理思想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9.如何评价“壬寅癸卯学制”的历史进步意义?
答案: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新学制。是近代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总结。是近代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制度的成果。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体制的解体,近代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确立。是中国教育发展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重要一步。20.如何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答案:卢梭的自然教育论是反对封建教育并论证资产阶级教育要求合理性的核心观点,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特别强调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继承并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追求个性解放的教育潮流,对欧美近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
答案:“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22.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呈现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第一,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单一化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国家教育的宏观调控机能不断强化的总趋势;第二,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因而其学校的建构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第三,正由于此,古代教育突出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第四,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由中央集中控制;第五,中国古代学校体制的变化实质体现为封建统治集团对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的调控。
23.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主张如何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答案: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而不应该是相反。要发展人的自
然本性,就必须反对将外在的,人为的所谓知识去教育人们。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就应该从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中摆脱出来,回归自然无为的状态。要发展人的自然本性,社会就不应该对人过多干预,强作妄为,将违逆自然法则的“有为”来损害人的自然本性。24.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道之以德”的管理要素有哪些?
答案:要营造“道之以德”的文化氛围,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又恰好能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系统。这就是社会政策导向,学校的宗旨和教师的影响。
25.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主要呈现着怎样的变化?
答案:这一阶段的教育管理发展,有两个变化很显著:第一,兴起的国民教育运动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并行发展,形成“双轨制”;第二,国家及其政府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三篇:中外教育管理史 分题型
中外教育管理史 填空
1教育管理一般指对教育进行管理和教育过程中的管理 2史载五帝时期有成均之学, 虞舜有痒
3夏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校” 4学校发展到商代又创设了瞽宗和学
5.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还有就是督导性的视学
6《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7教育教学管理思想《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原则
9.稷下学宫办学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原则《管子》中的《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
10.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是汉太学建立的标志.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
11.太学的办学目标是为朝廷培养各级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导向作用
12.汉代的私学有初级程度的蒙学和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启蒙阶段的教育主要在私学里进行.承担这一阶段教育的私学主要是书馆和乡塾.广为流传并留下来的只有元帝时史游作的《急就篇》
13.南北朝时周兴嗣《千字文》是有影响的蒙学课本,颜之推《颜氏家训》是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14.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是生徒和乡贡
15《五经正义》是科举考试的标准,其考试方法是贴经,墨义,对策,诗赋
16.唐代礼部是中央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唐代设置了国子监,为专门管理中央关学的行政机构.国子监设有祭酒,司业,监丞,主薄等
17.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建讲堂斋舍,创办书院
18.元代在教学管理制度上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的三舍法和积分制实行“分斋升等”和考试积分制
19.洋务派最早创立也最为重视的新式学堂是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政府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近代学校的产生
20.湖南时务学堂聘请梁启超为总教习,教育通晓古今中外的广博知识和治理国家的专门人才
21.天津中西学堂是中国设立中学的先声。南洋公学是我国采用分级教育制度的开始,也是近代学制的雏形。
22.蒙学在经过初步的识字、读写训练后,即开始教授《孝经》和《论语》以及《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也是蒙学主要的材料。23.洋务派能顶住顽固派官僚的反对,突破封建教育的樊篱,率先引进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办起我国第一批新式学堂,不仅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新型的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24.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这是中国第一个颁行全国的近代学制。1902年,清政府命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寅年学制
25.清王朝于1905年下诏各省停止科举考试
26.学务公所是省教育行政机关。使劝学所是厅、州、县的教育行政机关
27.1906年,学部设立图书局编辑教科书,这是近代由政府编慕教科书之始
28.1912年公布的《小学令》规定:初等小学由城镇乡设立,县立高等小学的校长和教员所执行的教育事务,以及私立小学的教育事务,均由县行政长官监督。私人也可依照法令设立中学,称私立中学 29.至1935年,我国高等学校才有完备的学位制 30.1922年11月1日《学校系统改革案》以大总统令正式公布。这个学制一般称为“新学制”或“壬戌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31.职业学校课程三种分配1.职业学科2.职业基本学科3.非职业学科
32.大学院由中央与地方两级教育行政机构组成,其中央的教育行政机构称大学院,其他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称大学区 33.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大学规程》。法规规定,高等学校的设立权归教育部,私立高等学校的设立必须报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有四种类型:即,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院、研究院
34.校长的资格、任用的规定为教育学科20学分。
35.高级中学教师的资格是1.经高级中学教员考试或检定合格者2.国内外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毕业者3.国内外大学本科、高等师范本科毕业后,有1年以上之教学经验者4.国内外专科学校或专门学校毕业后,有2年以上之教学经验者5.有专门的著述发表者。
36.苏维埃大学(简称“苏大”)是苏维埃共和国培养政权机关专业干部的高级干部学校 37.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8.古巴比伦最早的神庙学校,也叫寺庙学校。39.印度最早的学校是婆罗门教创办的宗教学校,主要类型有:吠陀学校、陀儿学校、森林学校及文法、法律、天文、哲学等专业学校
40.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军事专制的教育制度是为军事服务的41.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的代表作主要是《理想国》和《法律篇》
42.《雄辩术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专著 43.教会为了控制教育,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教区学校
44.西欧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
45.维多利诺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46.国家管理教育,由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来的47.夸美纽斯是首先系统论述近代学校制度的实质和组织 48.当教育由“私人”的事情变成公共的事业后,国家及其政府才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控制和管理 49.1802年,拿破仑颁布了第一个重要教育法令《教育基本法》
50.德国是世界最早实施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
51.1839年马萨诸塞州开办了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
52.日本1872年发布的《学制令》是在学习欧美资本主义教育经验,批判封建幕府教育的基础上制定的53.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马德》 54.中等学校的出现要早于初等学校
55.在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古老的“公学” 56.法国大革命中,出现了一批新式学校,即中央学校 57.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
58.俄国的实科中学在欧洲出现得最早。1701年彼得就在莫斯科开办了俄国也是欧洲第一所实科中学,即数学和航海学校
59.日本的普通中学和美国的比较接近。与此相适应的是明确规定中学教育的方针是升学与就业兼顾
60.作为学位的博士大约最早产生在德国的耶鲁大学。最早的准学士学位大约出现在英国。1865年,德汉姆大学向中学毕业后又上了两年学院的学生授予准学士学位
61.1854与1856年分别制定了《牛津大学法》和《剑桥大学法》。大学成立了新的学校领导机构“校务会”
62.法国最古老的大学是巴黎大学
63.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学院
64.新教育实际上就是与旧教育相对立的,是与古代甚至近代教育相对立的现代教育 65.夏山学校是世界自由学校的代表
66.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 67.各国“本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如:英国的“中间型”管理制度、法国的“中央集权型”管理制度、美国的“地方分权型”管理制度等 68.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是《史密斯——休士法案》、《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69.日本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教育改革中得以确立
70.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有:重振儒术和兼融佛道
名词解释:
1.六艺——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2.六经——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教学教材。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3.次相授受——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他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
4.壬子一癸丑学制——我国近代的一个教育制度,1912年7月,教育部召开中央临时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等重要问题,是资产阶级改造封建教育的一个重大胜利,也使新学制的创立有了灵魂和理论依据,1912年9月3日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
5.宫廷学校——古代埃及的一种学校。是古埃及王宫为了培养王子、王孙办的学校 6.书吏学校——古代埃及的一种学校。是以培养书吏为目的的学校
7.骑士七艺——一种封建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即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
8.人文主义——一种以“人性”的解放为中心的人性论的世界观,它肯定颂扬人的一切,在一切领域中都贯彻“抑神扬人”的原则。实际上是贬低封建统治的权威,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
9.双轨制——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贫民教育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因为这两种教育的发展特点不同,更是因为两种教育各自为政,所以称之为双轨制 10.导生制——18世纪90年代在英国和印度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它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在转教其他学生的方法
11.新教育联合会——新教育联合会是应欧洲新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对促进各国新教育的发展的一个国际性教育组织
简答:
1、学在官府,是夏、商和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即:1.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2.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2、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原因:1.政治上,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2.经济上,同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与“器”
是苏糊教法的核心。分斋,即学校分为“经义”、“治事”二斋
12、王安石兴学措施?整顿太学、整顿地方官学、增设专门学校、明定教学内容、改革科举制度
13、书院特点?书院是私学,它继承了古代私人讲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如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岳麓书院在长沙岳麓山下等
贵族子弟设立的贵胃学堂3.废止了按学校等级奖励给毕业生科举出身的规定4.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除大学外,普通中学、中等实业学校、师范学校和高级师范学校都可设立女校,初等小学还可以男女同校5.取消了当时占课时最多的读经讲经课6.打破了清末只允许私人办中等以下学校的律令,规定除高等师范学校一种外,一律允许私人开办等等
21.《壬戌学制》意义?《壬戌学制》与《壬子一癸丑学制》相比,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延长了力发展相联系2.针对儿童发
展过程确定小学教学应达到的标准3.《小学课程教则大纲》还对小学的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作了规定
27.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是:1.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2.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3.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
3、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4.元代书院管理官学化表1.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兴办书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2.院,以为天下的书院的示范或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3.向导;掌握书院的领导权;加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强对书院的管理;加强对书院3.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的招生、考试、学生出路的管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理
4书同文、行同伦、秦代巩固统一文教政策:(统一道德规15.生的影响?严重的败坏了学明清八股取士对教育产范)、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风。当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私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仅局限与训练八股文,学校完以吏为师
全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
5、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考试的题目又必处于《四书》、1.《五经》,就助长了一些读书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罢墨百家,独尊儒术2.兴太3.人的侥幸心理;严重的妨碍学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术的进步。特别是到了清代,6《四书》、《五经》中的题目出措施:、“独尊儒术”1.设《五经》博士文教政策实施2.了几百年,已经没有新鲜题目建立博士弟子制3.以儒术取出了,为了避免士人抄袭成士4.视学制度
文,就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题
7、太学学生组成?1.由太常目。为了应付这种考试,读书选送的2.由郡国县官选送的人更是用心去钻营,不求真才(实学,只求侥幸中举
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要经太常审定批准)3.是按规16.国子监的学生通称“监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4.是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一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 “荫监生”也称官生,是三品
8、“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就以上京官的子弟或皇帝恩准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入监的子弟以及土司子弟和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留学生。二“贡监生”是由地世和德才表现,据次将士人评方官学选拔入监的生员。三定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举监生”是在京师会试下第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的举人,有翰林院择其优者送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入监内读书。四“例监生”通上报(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过捐纳钱物而获得监生资格正报司徒,司徒呈吏部待用),者。说明了教育对象的扩大,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也说明教育普及的扩大发展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品官人法。该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17.以识字为主的教材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2.以伦理1.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道德教育为主的教材3.诗歌度
类教材4.综合知识类教材。蒙
9、隋唐时科举制度产生原学在经过初步的识字、读写训因?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练后,即开始教授《孝经》和回选用人才的大权;要巩固政《论语》以及《孟子》《、大学》、治,必须最大限度的网络和笼《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也是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蒙学主要的材料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18.的管理规定:《奏定学堂章程》对学生1.注重品行,严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格控制学生思想2.奖励学堂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出身3.学生在学期间不准另任各级吏员 就他事
10、科举制对教育管理影响?19.民国初年教育部建制特调动了世人的学习积极性,促点:1.重视成人教育2.注重初进教育发展;使教育成为科举等教育的发展3.教育总长的的附庸
地位、权限有所提高4.开始建11.立近代教育行政视导机构 点?“明达体用”是“苏糊教“苏糊教法”的主要特20、《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卯学制》不同点1.学程缩短了“明达体用”的精神实质就是三年,从而增加了劳动人民受“学以致用”第二、分斋教学教育的机会2.废除了专门为中学修业年限,利于提高中等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4.教育水平;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分科制,兼顾升学和就业;注育新后代。“教育要为抗战服意地区差别,给地方伸缩余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地。是全国爱国知识分子,特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 别是新教育改革家和专业教8.古埃及学校种类:1.宫廷学育工作者,坚持民主和科学的校:古埃及王宫为了培养王子精神,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共王孙开办的学校2.职官学校:同创制的,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大约在中王国时期,政府各部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比较切门为了训练他们的官吏创办合中国的实际,同时也考虑到的学校3.书吏学校:以培养书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它是吏为目的的学校4.寺庙学校:我国学制发展史上的一大进古代埃及的寺庙相当于现在步。当然,该学制也有不足,的天文馆、图书馆
如重文轻理、重应用轻基础等 29.人文主义教育主要特征:22.教育独立主要的内容:1.1.充分相信人性,以培养人为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教育目标2.扩大教育对象,创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建新式学校3.教育内容广泛他用2.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发展,学科范围迅速扩大4.省须设专管教育的行政司,不创造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30.近代学校制度产生的前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提和基础:1.近代工商业的发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长不展,以分工为核心的近代工厂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制度要求人们把几乎全部的3.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精力投入到职业中去,从而使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专司教育的学校成为必要。2.党与宗教的干涉,反对基督教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立育
统一的近代学校制度提供了23.科学方法和技术。近代统一学明确提出教育宗旨为:三民主义教育的宗旨?中华民校制度的直接推动者是工商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业的行东和企业主、世俗政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府、宗教改革者等
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31.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观:点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世界大同
“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24.1935年《中学规程》对校性”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内考试作了如下规定:1.中学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学生成绩分学业、操行及体育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成绩三项2.学生成绩考查分4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种:日常考查、临时试验、学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期考试、毕业考试3.学生成绩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平定办法:平时成绩由日常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考查和临时测验组成,前者占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各科成绩的三分之二,后者占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三分之一4.规定缺课三分之秩序的重要基础
一以上不得参加考试
25.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的32.的主要特征:新兴资产阶级学校管理1.乡村寄宿试学总方针: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校2.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导人3.注重实际4.民主和自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由5.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 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33.新教育联合会的贡献:1.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促进了各国新教育思想的交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流和新教育的国际化2.为新福的人
教育发展指明方向3.加速了26.各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苏区普通学校教学管理1.确定34.“个别教学”的道尔顿制教学管理原则,即小学教育要(美国、铂克赫斯特)?内容:与政治斗争相联系、与生产劳动相联系、与有利于儿童创造a.来社会共同体中的工作者。工作课程:学生都是来自未b.工作间和实验室取代教室c.年级划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年级设一导师,但几个年级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共同体,互相交流思想。d.工作合同:每个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册。手册上铅印着某科、某日的学习问题。e.教师是导师:教师的教学贯彻在与学生的讨论中。
35.终生化教育? 1.学习、教育不能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而应当是终生的、连续的。2.从终生的观点出发,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序曲,教人学会学习,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学生在校的逗留时间要缩短;从终生的观点出发,任何人都不会存在绝对的失败,现存的统一的终结性的考试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更为重要的是,终生教育要求教育重新认识“人”,并以个人的连续的、完满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组织原则
36.教育的民主化?在西方教育民主化历程中,“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在不断丰富、深刻。教育民主化的最基本的内涵是“教育机会均等”,它经历了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质量均等、学前教育及校外教育机会均等、学校选择权均等、个人教育经费均等、教育内容不代表任何阶级利益等过程。教育民主化的另一个基本观念是儿童观:儿童观也经历了儿童是家庭的财产、儿童是国家的财产、儿童属于他自己的认识过程。教育民主化还体现在教育管理的具体放权和参与者的不断增多上,经历了政府、地区、校长、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的权利不断下放 论述:
一、汉代宏观教育管理措施在中国教育上的意义?
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汉代统治者为了选拔贤才,提高各级官吏素质,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2.规范经学内容。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后,儒家经典就成为法定的教学内容((1)统一经学标准。(2)刊刻石经。(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1)察举制创立: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行状、仪容、年纪等(2)察举制实施:察举科目可分为两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常科包括孝廉、秀才。特科主要有贤良方正、明经、童子等。贤良方方正:察举博学通经、明达政务者。明经: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
(3)察举制教育管理功能:察举制推行400余年不仅选拔出不少济世之材,而且促进了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的目标。察举制的实行,调动了世人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读书人引向功名利禄的角逐之途。再次,规范了教学的内容。察举制从所设科目到选拔人才的具体标准,均体现“独尊儒术”的要求。
二、科举制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对教育管理有何影响?答:第一、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察举制发展的结果{(1)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选用人才的大权(2)要巩固政治,必须最大限度的网络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3)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第二、唐代科举依汉代察举制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制举为天子特诏举行,以求非常之士。通常所说的科举,指的是常科。《五经正义》是科举考试的标准。其考试的方法,不外乎帖经、墨义、对策、诗赋四种。第三、科举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调动了世人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2)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制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发展的同时,它也使教育变成了科举的附庸。当时无论官学还是私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要是为了应举。即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这样就使教育活动成了科举的附庸
三、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特征对我们教育管理有何借鉴意义?答:柏林大学建于1810年,其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学校规定,大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担负科学研究的工作。黑格尔后来曾任柏林大学的校长。柏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新大学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典范。
四、杜威对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的分析是:1.杜威认为一切浪费都是因为组织问题,而组织背后是一种动机和观念,核心是隔离2.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的隔离,使学生不能自然地接受教育,造成浪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离,使学生不能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造成浪费3.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惟一办法。
五、杜威对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的分析对今天教育的影响?即:1.物质资源(1)器材。学校为了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实际性和操作性,购置了大量的器材,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有很多的器材都不
能很好的运用给学生。造成了
浪费(2)规划、设备。当今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大量的改造工程,大量的购买设备,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规模很大,可学生并不多,这种规划也造成了浪费(3)外交方面。例如我们学校现在办学有很多地方要打点,上级来考察了要吃饭,办什么事情要请客,打红包等等。这种浪费更为严重。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可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个学校师资力量应根据学校学生的特长和专业来配备。如果师资力量比较强,可学生不多,那就造成了师资的浪费。即教育者的浪费。如果学生要学的很多,可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那就造成了学生的浪费。即受教育者的浪费
第四篇:中外教育管理史试题2
《中外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 D•汉
2.1922 年学制将中小学系统的修业年限规定为()。
A•九•四 B•七•四 C•五•四 D•六•三•三
3.明清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A•州县试—省试 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
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4.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能获得健康发展。
A•个性 B•法治观念 C•道德 D•智力
5.斯巴达教育是()教育制度的代表之一。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古印度
6.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是()和封建主、王权和教权斗争的结果。
A.教皇 B.教会 C.城市 D.军队
7.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为此必须采取()、教育性教学和训育等三种教育手段。
A.自然教育 B.管理 C.班级教学 D.心理教育
8.洛克的《教育漫话》以加强()为探讨目标。
A.儿童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绅士教育
9.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倡导学校教育应以()为中心。
A.教材 B.教师 C.儿童 D.社会
10.到 20 世纪初,英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结合 D.放任自流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分,共 10分)
1.洛克
2.科举制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 40分)
1.欧洲中世纪大学能够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2.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
3.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应如何贯彻“齐之以礼”的教学管理原则?
4. “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
四、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效应?
2.民主人际关系学说怎样影响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外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答案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C 2.D 3.D 4.A 5.A 6.C 7.B 8.D 9.C 10.C
(分析:单项选择题比较简单,只要看了书并做了作业,基本上都能正确判断)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分,共 10分)
1.洛克
洛克是英国 17 世纪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1 分)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
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3分)教育理论代表作有《教育漫话》。(1分)
2.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之一。(1 分)它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选士制度。(2 分)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制度,废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前后历时 1300年。(2 分)
(分析:名词解释一般有几个要素构成,一是定义,即概念的基本判断;二是概念的基本内容。有些名词解释在最后还需要作简要评价。)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 40分)
1.欧洲中世纪大学能够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1)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2分)
(2)审理裁判权(2分)
(3)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2分)
(4)颁发讲演特许证、罢课和迁移的权力。(2分)
语言表述(2 分)
2.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有三层含义,6 分)
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简要评价,4 分)
3.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应如何贯彻“齐之以礼”的教学管理原则?
在教学管理上首要的是要树立由博学到笃志的全程训育观。(2 分)
学校的教学管理就应是对从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这一完整过程的管理,不应片面强调某一环节而忽略其它环节。(2 分)
学校的教学管理应注意各门课程的整体教育作用,不应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而忽略其它课程。(2 分)
学校管理应该以礼的规范为管理条目(2 分)语言表述(2 分)
4. “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
建立了由学前、小学、中学至大学的完整的普通教育系统。(2 分)
实业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系统。(2 分)
课程设置包括了文、理、体、美等科目。(2 分)
师范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系统。(2分)
语言表述(2 分)
(分析:简答题是要求简要回答问题的基本内容,不需要详细展开,但语言的表述要求完整表达所包含的内容。)
四、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效应?
科举制度一经产生,便制约了封建教育的发展。(2分)
这个制约作用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促进了封建学校教育的发展;(8分)
另一方面是限制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它对封建教育发展的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深刻的。(8分)
科举制度产生以后,科举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封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2分)
(分析:论述题要求展开讨论问题,如本题的“促进”和“限制”方面都要求详细论述其
表现在哪些方面,否则得分不高。)
2.民主人际关系学说怎样影响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影响学校组织的发展有着环境变量和内部变量两个因素。(2分)
从内部变量看,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含着四个有着内在联系的组织因素—
—任务、结构、技术和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动态联系;而且,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环境,学校应当注意改变自己的内部行为从而对环境作出独特的反应。这为学校具有更多自主权提供了依据(9分)
从环境变量看,两种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规定着学校内部安排的性质:1.社会对学校的一般规定;2.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的影响。由于学校、社区和社会之间的界限是可以渗透的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处理组织问题时没有一套放之各种组织而皆准的方法(9分)(分析:本题要求对民主人际关系学说怎样影响了教育管理在两个变量的关注方面作展开论述,要注意扣紧提问的角度,即民主人际关系学说如何促进教育管理理论去关注两个变量。
第五篇:中外广告史
中外广告史
1.早期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商与贾不同的广告形式。2.唐代主要的广告形式有哪些:灯笼广告兴盛,旗帜广告发展,口头广告,诗歌广告,商品陈列展示广告。
3.列举宋代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招牌广告,幌子广告,灯笼广告,彩楼欢门广告,印刷术的发明与印刷广告,书籍广告,广告诗词。
4.明清招牌广告和商业对联广告的表现形式与特点:注重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在商业活动中表现为讲究商业道德与商业信誉;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有的招牌还别出心裁,自有典故,深蕴文化内涵引人注目。
明清的对联广告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严谨的文字和工整的对仗基础上,蕴含着酱油行业的属性与商业文化的内涵,对联广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往往有较大时空范围的流传性,因此能起到极好的广告传播效果。
5.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广告发展的特点:报刊广告持续发展,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广告媒介多样化,广告代理业出现,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的产生。
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告的特点:创意式悬念式广告出现,体现品牌内涵的广告,广告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开始有系列广告出现,使用广告模特,文化商品广告活跃,广告代理公司出现。
7.新时期我国广告公司发展的主要标志:广告公司的数量和营业额增加,广告公司服务水平提高,一批有实力的公司脱颖而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广告业的机遇和挑战。(上海广告公司)
8.简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广告成长期的概况:广告公司成长壮大,引进国外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广告公司服务功能扩大。
9.国际化的冲击对台湾广告业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正面影响:重视人才培养,广告新观念的导入,广告表现形态多样化,电脑科技的采用,严谨的成本观念和计费标准。负面影响: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人员跳槽现象严重。
10.香港广告商会:又叫4AS广告协会,它成立于1957年,宗旨在于制定及维持广告专业操守,执行业务守则出任广告公司的纠纷仲裁人,为广告公司和广告从业者提供交流意见的机会等。
11.简述香港地区电视媒介广告的现状与特点:在电视上做广告的,一般都是生活资料消费品;每个广告播出时间一般在10到30秒左右,但复播期很长;广告针对性强,能够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适时地加以播放:电视广告制作生动新颖,充分发挥电视形象化的特点;一种商品往往备有三四种不同创意的广告片轮流播出;充分利用文艺节,体育界,商界等各界名人来进行广告宣传;经常利用动画片来做广告,加强了广告的趣味性。
12.香港地区广告公司的类型与服务标准:第一类是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分公司或联营公司,第二类是华资广告公司,第三类属于内地在香港地区开办的广告公司,第四类是小型的网络代理商。
服务标准:产品研究,市场及市场潜质分析研究,对产品销售网的分析,媒介分析,广告计划的制定,广告计划的执行,客户的其他市场活动的配合。13.简述外国广告发展演变的四个时期的概况:从广告的产生到1450年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前为原始广告时期,这一时期以口头叫卖为主要传播媒介,逐渐向文字商标演变; 1450年到1850年为世界近代广告的孕育期,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但由于这一时期报纸杂志还被大量发行,所以印刷广告的范围极其有限; 1850到1920年,是世界近代广告向现代广告的过渡期,由于新技术广泛应用,广告形式已呈多样化的趋势,世界广告中心从英国移至美国;
1920年以后,世界广告业进入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可以dk广播电台,第一家正式注册运营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开始了正式的广告营业,广告由近代进入现代发展时期。
14.世界广告中心由英国逐步移到美国的原因: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获得重大发展,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与掠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对信息的需求,信息传播媒介加速走向大众化,美国崛起,1841年,伏尔尼·帕尔默在美国费城开办了第一家广告公司,以美国为代表的广告代理业正快速向成熟阶段发展。
15.近代广告理论与广告手段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广告公司的产生,广告新技术的应用,广告理论及广告管理的发展。
16.简述美国公司的运营经验:美国的广告公司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科学的组织及合理的分工,从而保证了高效率的经营体制和现代化的服务;提高广告公司经营服务水平;走集团化国际化的道路,开拓全球广告业务。
17.美国广告公司兴起的三个阶段:十九世纪末期,广告公司开始重视广告的技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应用于广告,广告公司向着全智能型,能向广告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现代广告代理过渡;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告宣传主要为战地服务,成立战时广告委员会;四十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超级市场广告,重新确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8.虚假广告的类型:欺骗性价格广告,不实或虚假质量声称,引诱性广告,不实证词广告,欺骗性表演。
19.国际广告协会,简称IAA是最大的和最有权威的国际广告组织,创建于1938年,由各国广告界知名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总部在美国纽约。
20.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于1914年由联邦政府成立,管理包括广告的各种商业活动,负责监督全国广告,依法对欺骗性广告进行查处。
21.联邦通讯委员会(FCC):1934年成立主要管理无线电,电视,电话,电报等电波媒体。
22.食物与药品管理署(FDA):联邦政府机构,管理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的包装和标签说明。
23.《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1914年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授权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作为负责执行各项反托拉斯法律的行政机构。其职责范围包括:搜集和编纂情报资料、对商业组织和商业活动进行调查、对不正当的商业活动发布命令阻止不公平竞争。
24.美国广告联合会(AAF):是代表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的联合组织,下辖全国广告审查委员会和全国广告部。
25.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公司):1917年成立,是全国性的广告行业自律组织机构。
26.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欧北美各国建立的广告自律机制的三种类型:纯粹自律型,协议实践法规型自律,公约自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