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是一种享受和蜕变
教育是一种享受和蜕变
在人的成长旅程中,相对于其它开销和投入,教育,那种几乎不带有明显目的,功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幼儿少年青年阶段的纯学习,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奢侈,或者是超前享受。在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物质匮乏岁月,在整个村庄整个营子识字断句屈指可数的文化贫瘠年代,读书或曰教育就是家族举族节衣缩食,发愤努力,摆脱贫穷受欺的不二选择。
也可以说是一种成功捷径。所谓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就是穷人一步登天的梦想。作为具体读书的个体,读书郎承载着父母的期望,族人的希冀和自己美好人生渴望,教育不仅是享受,更多是改变命运的契机和抓手。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莫过于此!
在今天的中国,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也无非是教育具有找寻工作,获取高薪的附带功能。这也足以说明当今的中国还是经济文化都不太发达的后贫穷时代,我们不能因为GTp总量雄踞世界第二了,就觉得我们自己如何如何不得了了。
如果我们不能挣脱教育附带功能的束缚,反而附和社会,变本加厉助长和强化它这方面的功能,我们就走向了教育的对立面,我们就会把教育异化,进而把它变成摧残幼芽虐待生命的机器!
教育不仅不是享受,反而是枷锁;教育不仅不能脍炙人口,反而败坏胃口;教育不仅不能培育人的健康体魄和强健精神,反而拖垮学生的体质,扭曲学生的心灵!我们不仅不是学生的恩人和启蒙者,反而成为他们的刽子手和屠夫!我们不仅不是民族的进步力量,反而埋葬民族自主创新精神和能量。学校不仅不是乐园,反而是监狱和屠宰场!教育蜕变为面目狰狞的怪兽巨无霸,而我们不过是绑在这怪兽身上手持长矛铁枪的驱赶者!
从享受异化为难受,从奢侈异化为厌食,从夹道欢迎到人人皆可诛之,教育发生了惊人的蜕变!这是人类过分功利化的恶果和灾难!
恢复教育本来的真善美吧!淡化教育的济世功能吧!让我们走近教育感悟教育美化教育吧!这也许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又一光荣使命!
第二篇: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是一种享受。从小时侯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漫步书林,我品尝到了不少快乐。也受到了不少启迪。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最喜欢书。每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像驾着一叶轻舟在海上扬帆,乘风破浪。书上的一句句好句子像阳光一样洒满我的心灵。我的视野变得空前开阔……我不明白如果没有书,我的生活将会变得如何单调。
我总是如饥似渴的读书,爸妈也会及时地买我喜欢的书。小时候,我热衷于听妈妈读书,每次睡觉前都要听,甚至养成了习惯,不听故事还睡不着觉。我渐渐长大了,认识的汉字也有一千多个了,便试着自己读书。一开始只是读《格林童话》一类的书,这类书便开始成为我幻想的根本。从三年级开始,我便倾向于作文大全一类的书,作文书中小作者那优美的语句更吸引着我。
此刻,我更热衷于读那一本本厚厚的名著。《白鲸》中亚哈船长与海上恶魔……白鲸殊死搏斗的故事,扣人心弦;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的引人入胜,令我惊讶;高尔基《童年》中的一个个故事,令我深思;《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讲述的中国历史,使我深深地佩服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这些名著就像有莫大的魅力,使我一捧起来就再也舍不得放下。看书的时候,我总是会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和他一齐欢笑、哭泣。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也让我乐此不疲。记得妈妈一次给我买了四本《哈利波特》让我暑假里完成作业后再看。我便开始了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遨游,居然不觉得饿,直到妈妈晚上下班回来才发现我没有吃午饭。就这样仅用了五天把四本《哈利波特》全部看完。看一遍还觉得不够,便又看了一遍。
第三篇: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如品茶,似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戚继光有句名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乐趣只有沉浸其间,方可体味得出其中滋味。
今天我看了一篇母亲教育儿子的文章,很让人感动,不得不惊叹这位母亲的伟大。第一次考试后。儿子的老师叫去父母,说他的儿子考的是全班最低的,很可能是智力有问题,母亲听了很失望,但是他回到家看到儿子的眼神,却对儿子说:“老师说你很聪明,只是做作业慢了点,你改正这个毛病后,一定会有进步!”儿子听了眼睛闪着光芒,从此儿子更勤奋了,第二次考试后,老师又叫母亲,虽然有了提高,但还是很差,这回母亲也没泄气,回家告诉儿子说:“老师说你很有进步!”儿子听后更加有信心,也更加勤奋了,儿子就这样读完了小学,初中,最后竟然考上了重点高中,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后来儿子对母亲说:“妈妈,其实每次你从学校来,我都知道情况,是你的鼓励成就了我!”正是母亲对儿子的信心成就了他。
这就是说,不管别人对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信心,作为父母,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自尊,也才能自强。那么我们老师又该怎么办呢……?
读书是一种享受
人们常说的享受,大多指的是物质层面的享受,这并没有错。其实,从精神层面上来说,读书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满足精神方面的享受虽然不如物质方面享受那样直观、实惠,但在人们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今天,精神方面的享受对于人们更加来得珍贵。
据说在英国,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坐在小路旁的椅子上看书,金发低垂的女子端坐在树下读书,一些人还自带地毯和饮料躺在阳光下尽情阅读;那些忙碌工作的青壮年们,挑灯夜读成了习惯。
读书闻道,读书立德。一个人读书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广,眼界越开阔,思想越充实,境界就会越高。特别是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不进则退,不读书就会被时代淘汰。大凡作出成就的人,他们都热爱书,从书的海洋里吸取精神和知识营养。
如今读书的条件好了,多数家庭都有书房。许多人抽出时间读书,用取得的理论和知识指导生活,读书时只要深钻细嚼,准确地把握科学理论,就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但也有的人,读书时习惯于自己的思维和陈旧观念,结果交不完的学费,摆不脱的缺陷,收益甚微。更有甚者,有人借口工作忙不读书,把大好时光用在舞厅酒吧,围着石榴裙转昏头脑。这种不读书的人,总之应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
对于老年人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享受,而且还能益寿。现代医学专家指出:只耽于接受而不再动脑的人,往往反应迟钝,易患痴呆症。古人云:养心不如静心,静心不如读书。只要捧起书本,必然会被书中内容吸引,内心与其交流,思维变得敏捷。老人每天能坚持几个小时读书,对身心健康大有益。
我今年70岁了,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写作,有选择地读些伟人的著作。我看完了“四大名著”和鲁迅先生的杂文集,还征订了三报两刊,每天保持两三个小时读书看报。有时外出走亲访友,候车等船时也看上几页。我有亲身体会,只要善于读书,勤于动脑动笔,精神必然能保持年轻。
读书在于应用。我把读书学到的知识,结合社会上热点问题,写些稿子寄给市内外报刊,为新闻事业作点贡献,已连续19年被金华日报社评为优秀(积极)通讯员。近年来我积极参加《金华市志》、《金华公安志》、《金华军事志》的编写,10年中写就了百万多字的手稿。
读书的人永远20岁。读书、写作丰富了我晚年生活内容,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虽到古稀之年,但我精神充实、思维活跃、四肢灵敏,感到自己还年轻。
■杨德春
小学老师这个行业确实辛苦,尤其是教主科的,我从师范毕业就任西门小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每天平均有二到三节课,最多时一天有四节课,还要管理班级的其它事务,小学生年少无知,自控能力差,小毛病不断,一天下来,常常是心神俱疲。刚工作时一个人还好,结婚后有了孩子,再拥有了柴米油盐等无休止的家庭琐事更是让人烦躁。
人生虽短,但也难哪!
疲惫、烦躁,唯有心灵的洗礼才能将之荡涤,给生命注入无尽的动能。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临睡前半躺床上半小时的阅读,是最美的享受,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翻开书本,与前贤先圣的思想交流,令我犹如醍醐灌顶,感悟沉深;读当世精英创业的茫然磨难,功成名就后的叱咤风云,深知天道酬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都市里的打工者、受疾病及突发事变而堕入悲痛深渊的苦命人,令我唏嘘不已,才知生命如此,已是老天的恩赐。
读书令我有了知足常乐之怀,时时有感恩之念,每日里的不快、烦闷瞬时一扫而光。仅仅有了这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每个清晨,迎着朝阳,我步伐轻快,忙碌了一天,在金黄的余晖下返家,我依然神清气爽。
朋友们,与书为友吧,让我们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教师读书的快乐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可谓一语中的,读书是一道教师必须跨越的坎。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快乐读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追求
王书爱
(湖北 监利 433301)
[摘要] 快乐读书,是补充教师生命质量的元素,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需要进行公共阅读,尤其要读教育名著、专著,广泛地接触学问。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如潮,教学理论更新的时代,教师要跳出教育以过去常规的教学思维圈子,要不断地去读书、研究;另一方面要提升众多教师在理论层面上的水准,并能联系自身教学实际进行重组、运用,逐渐彰显出有个性、有品味的课堂教学特色。
[关键词] 快乐读书;教师教育;理论建构
教师,人生的事业以崇教为“天职”;教师,专业发展以读书为依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先导者。由此可见,这就要求教学的特殊性势必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并掌握与专业知识相链接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水准,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自由与自主。
然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知识结构的更新,其终极目标的实现,靠什么?笔者认为,靠每一位从教者首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读书、乐学是帮助教师拓展、提升与之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快乐读书,是补充教师生命质量的元素,是调节工作、生活的情趣和众生情怀的心理状态。“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1]这是管建刚老师的读书体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朱永新)看来,教师要想成为拥有知识的“精神贵族”,掌握较高水平的现代教育理念及专业知识本领,应树立“立身以立学为主,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思想。真正的知识分子,其职业的作风是把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和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二者结合起来,变成自觉行为,这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追求。本文试从教师读书的层面与同行进行互动与探讨来谋求共识。
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不学习的危机意识,增强读书的紧迫感、使命感。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教育总是伴随社会的每一次变迁而面临着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当人类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教育所发生的变化如同高速列车疾驰而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从理念到内容的逐渐转型的新课程目标体系,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纳,这无疑对教师知识的优化,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并向传统教师地位,传统的简单化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对于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广大一线教育者来讲,显而易见对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考验。新的课程改革,“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然而,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有专家所言,就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当下从教者的普遍困惑,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相对比较突出。故此,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教学压力下,教师在寻求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更应把读书看成职业要求下专业成长的需要,在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是教师思想启蒙和专业自修的过程。孟子曰:“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不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君子依循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深造,目的是希望自己自觉地获得学问。孟子的教导,对当今教师的专业深造有积极影响。教师作为职业者,只有在读书中获得学问,在实践中躬身践行,才会体会到:要想改变外物,首先要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学生,才能改善教育。喜欢读书的教师,不单单是指对知识的渴求,更渴望通过努力成为下一代精神成长的路标。
其次,把握好读书的方向,侧重于阅读,精读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在繁忙而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把握读书的方向?又如何通过读书来提高本位学科领域水平?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间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3]管建刚老师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教师读书的意义:“一个老师肯读书,善读书,加上愿思考,勤思考,他就能从教匠的行列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读书是练内功,不把内功练好,思考就零碎、肤浅,思考永远不会成为思想。”[4]读书是源,教学是流。有了“源”,才能有不息的“流”。与之相反,读书很少的老师,小进即满,维持终日,并没有用心地去聆听教育变革的诉求和反思自身处在教育地位的苦乐忧欢。然而,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显然是妄谈。所以,教师越是工作繁忙,就越有理由、越有必要去进行理论阅读。正因为新课程必须要有新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如能在读书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取到“真经”,在自己的教学模仿中找到感觉,寻找到自信,才能不断产生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从教学的方方面面规避教师不该存在的感性行为。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需要进行公共阅读,尤其要阅读教育著作、阅读经典,广泛地接触学问。“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从教者去做好自己的事业。
很显然,教师所肩负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提倡对“人”的教育。我们怎样进行“人”的教育呢?这种“人”的教育显然不是千方百计的技术所能解决的。对于一个人的问题,技术问题永远是表面的东西。人的教育本质上还是靠人——有思想的好老师,有相对完整人格和深刻心灵层次的好老师。显而易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育人又育己,在学养(挖掘个人潜能,展示人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秉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用“心”施教)的双重建构中,更能执着地坚守在理论中去求索教育的内涵;在教育大家撰写的经典专著中去“游走”;在阅读与研究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教学实践论文中去吸取营养。通过长久而不间断地阅读,才会日益精进,逐渐将他人经验吸收、提炼、移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恰当地灵活运用。在实践的岁月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至少领悟到个人实践的目标与课改之间的距离是渐行渐近。当教师从乐此不疲的读书中对教育的认识有更高的境界时,就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似乎熟悉的教育世界。
再次,在读书中注重学用结合,在实践中活用理论知识。学用结合,是指以提升实践能力的需要为尺度,来提取、吸收有适用性的理论知识和众多教师所登载的成功的课堂教案经验文章,在长时间的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用结合,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教育者施教的一贯作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就立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思并用”,指出读书应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习得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能充分地应用于实践,“躬行践履”。因此,孔子是一个将学思并用、知行统一的观念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古圣贤尚能如此,何况今天的我们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要实现根本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有责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与改进,起码要认定教学行为是一个双边互动、合作探询的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巴西•保罗•费莱德)显然,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观念,学生掌握知识不完全归功于教师的精讲多练和全心灌输,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的优化教学手段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而逐渐形成的。现代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参与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教育者如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寻,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是为乐知而知,为乐学而学,为乐做而做;教师是为会教而能,为善教而强,为从教而荣。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无非是指理论水平专业和践行技能专业的结合。既然如此,快乐读书,已成为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如潮,教学理论更新的时代,教师要跳出教育以过去常规的教学思维圈子,要不断地去读书、研究;另一方面要提升众多教师在理论层面上的水准,并能联系自身教学实际进行重组、运用,逐渐彰显出有个性、有品味的课堂教学特色。
探寻永无止境,成就始于足下。如果每一位从教者能为职业的人生而读书探寻,为敬业的崇高而完美人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快乐的教师。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赵祥麟 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3]同“[1]”
[4]同“[1]”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读书是一种快乐
——读《影响人生的五句话》有感
泸县六中
洪林
读书是一种快乐!
快乐之余,读书。调整心态,改变心境。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它是一种内在的涵义,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表现出的习惯。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而好的习惯是经过反复重复形成的,比如说按时上下班,你一直都坚持,连续坚持20几年就形成了习惯!
还有人说:生命是一种过程。从杂志上了解到,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世界上很少有永恒。学生早恋,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爱你一辈子,这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统计数据表明,学生早恋中的100对里有90对最后会分手,最后结婚了的还有一半会离婚。你说爱情能永恒吗?所以最真实的说法是:“我今天,此时此刻正在真心地爱着你。”明天也许你会失恋,失恋后我们会体验到失恋的痛苦。这种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最令人深思的是有人提出了“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不过,我们和别人说话还是需要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要学会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自己很成熟,很不错,这样才能把事情做成。我们做数学考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是我们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有人都不走,你最好别走,因为有陷阱。在中国办事情,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智慧。
最后在书上读到: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也就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分给别人,尽管表面上你失去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另外五种不同的水果、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颜色和友谊。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所以说,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读书是一种快乐,快乐的前行,因为心境和心态都不一样了,我们才觉得生活的意义所在!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使教育创造出快乐飞奔的音符,使教师成为卓尔不凡旋律的独具慧眼的乐师;让教师诗意地生活,使学生个性飞扬,使课堂生动鲜活,让课堂奏响师生诗情画意的生命乐章。教师失意的生活不是教育所需要的,也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唱给年轻人的歌,教育是沟通历史与未来的桥,教育是开拓创新的路,教育又是生命成长所吟诵的诗,教育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教育是智慧的播撒、幸福的营造,是灵魂的引领、心灵的感召,教育就是教师诗意地生活。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就要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和待遇。中小学教师社会声望低,对于职业自我认同感也较低,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的效率。美国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有一种很高的自豪感,源自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不断攀升、教师待遇很高。2003~2004年,全美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年薪为4.6597万美元。并且,中小学教师平均年薪与学历水平和工作年限成正比,待遇大幅度地提高。而我国很多乡村中小学教师人均年薪仅在2万人民币之内。这些教师将来退休后,若想生活在中等城市,连一套住房都无法购置,老师又何以快乐?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就应该了解教师、理解教师。我们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老师及家属的心声,会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强度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也影响到老师的幸福生活。现在中学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劳动强度大使老师得不到解放。当然政府有责任,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和大量增加投入,缩小班级规模,减少教师的课时量。政府行政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拔教育行政人员上要公平、透明,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现在有很大一批中小学校长并不是靠自己教育管理的硬本事走上岗位的,而是靠群带关系及“走夜路”而任命的。有的不懂教育,甚至自己根本教不好学,这些人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巩固权利,在校内为树自己威信靠拉拢一帮人,给这些人好处,导致学校中充满不公、不正义,人与人的关系不融合、不和谐。因此,学校的人际关系好不好,校长起关键作用。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应该满足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因为中学教师有高考和中考指挥棒带来的挥之不去的影响。因此,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专业权利被大大地削弱了。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高考和中考出好成绩,教师有时自愿放弃参与教育探索和发表教育研究成果、参与学校制度建设等等权利。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应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教师对待同样的工作时有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愉快胜任的感觉,以便更好地享受工作过程的乐趣;以便就此而能更多地得到领导的常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应该调动学校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因为来自于学校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老师的幸福生活。诸如学校周边环境的好坏和校内环境直接影响老师生活。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的校园给人优良的感觉。学校选址宁静、有序、治安状况良好,给老师以家庭温暖的感觉。学校硬件建设,如教学仪器设备、健身器材等用起来顺心顺手,给人以方便、健康、安全之感受。同时政府和学校给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幸福生活,无论是政府行政部门及学校,对教师应该确定一个职业的基本标准,只要老师达到了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就应该享有职业安全感。像美国,各州政府就制订了教师的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样教师既有自己的义务又有自己的权利。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学校也应该关注生源的质量,因为学生生源质量也影响了教师的幸福生活,生源素质的好坏会影响教师教学、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如学生有没有良好的知识经验的背景,有没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及学习习惯等将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个教师。同时,家长的素质也能给老师带来影响。学生素质是由家长的素质决定的,心理研究表明:家长的文化素质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三个因素中排在第一位,排第二位才是教师的素质,第三个因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硬件设施。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带给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系统的影响,这将影响着孩子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怎样去思考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待人处事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会跟学校倡导的、所带给孩子的非常相近,使学校与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学校制度要人性化。学校制度能使老师充满温暖、关爱,使老师有良好的学校生活的感受;使老师能主动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更多地体验到作为学校主人翁的感觉,使老师更明了、更理解学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需要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更民主、科学,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因为学校声誉影响到老师幸福的生活,一个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高、美誉度高,教师就会有更多的职业自豪感,对学校这个团队会有更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就应该注意教材选用的质量。教材选用影响到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可利用的程度高,老师就会有左右逢源、如牛得草之感,教师就得从使用教材中得到快乐。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未来;让教师诗意地生活,更让民族注入创新能力;让教师诗意地生活,更能使我们的国家到处春意盎然,永远注入年轻的活力。
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幸福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让教育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做一个有诗意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在理论上对教师进行了多轮培训,也采取多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可是我们的课堂多数涛声依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去年,有幸去听了很多的全国特级教师讲课,名师的课堂可以教得这样有声有色,可以教得这样激情澎湃,可以教得这样深遂灵气,从而让师生共同走进作者的心灵,倘佯于语言文字之间,游玩在语文教育的百花园。而我们天天在一线上课的教师为什么有时却会觉得束手无策呢?我想这归根到底,是忽视了教师的基素养的提升。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名师的课堂就是诗意的课堂,贾志敏老师的亲切严谨,王崧舟老这些名师的风范给了我太多的遐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之中。这些名师有理论支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在小学,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不然,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含丰富的内涵。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的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孩子的精神从哪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多了解文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都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一个博学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信服,才乐于和老师在一起,才会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如果老师能在日常的用语中能言善道,幽默风趣,妙语连珠,透出他的文学素养,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成为学生课下效仿的经典。学生这样学起语文来,便会乐趣无穷。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艺术与智慧的结合,教学设计新颖,创新。才能深深吸引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否则再优美、感人的文章,学生学来也会索然无味。
做一个有诗意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我的学习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上网,网上冲浪,接触最新、最快的信息;还有就是有针对性的读书,做好个人读书计划,不致于盲目。只有这样自身素养才能得到提高,知识才能如源头活水,生生不息。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让教师诗意地成长
2005年8月,美国的知名学者麦克尔·波特在给来自中国的国企高层主管培训时,曾经作出了这样一个论断:企业管理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让员工把事情做规范,第二层次是让员工成为该职位上的专家,第三层次是让员工感受到工作是一种生命历程,感受到生命因工作而快乐,可以说管理的最妙艺术就是让员工诗意地成长。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管理意味着约束,诗意来源于自由,管理与诗意似乎是一对势不两立的天敌。当我最近从网上浏览到这位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的精辟论述时,不由地联想到了学校管理的境界。的确,教育是一项充满阳光和诗意的事业,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引领人的生命成长更充满诗意的事呢?与孩子们在一起,生活永远是浪漫的,心情永远是年轻的。因此,参照麦克尔·波特的描述,学校的管理是否同样有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不仅要让老师把工作做规范,还应让努力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更应该让学校所有人感受到在学校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让他们的生命成为一个充满诗意与激情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一个懂得经营心灵的人,应该努力营建起一种诗意的教师生活。
诗意的教师生活,取决于和谐型的学校文化。和谐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创造型的文化,一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文化,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项课题的完成,一篇研究报告的撰写,每一个创造,都代表着事业上的一个进步,都能给教师以一种成就感与愉悦感,一种诗意的快乐!而同伴之间的相互激励、支持、理解、慰藉,又能促使教师在追求诗意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地攀行。因此,一个有诗意追求的校长,他不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他不会去做“维持会”会长,不会带着镣铐跳舞,要让自由奔放成为校风,他要让热情洋溢成为学风;一个有诗意追求的校长,他会把日日新、时时新作为工作的定位,应像一个出色的音乐指挥家,微笑着、有力地、有节奏地挥动着,如同演奏一曲大气磅礴的作品,而这乐曲不断感染着他的教师、他的学生——远方的目标是那么有吸引力,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让人为之幸福地奋斗而不知疲倦!
诗意的教师生活,呼唤着人文性的柔性管理。现代教育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理念,我们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应体现“规范人文性”,即管理应有条框,但不冰冷,应有弹性,但不盲从,从而创造一个规章严肃、人情温馨、个人心情舒畅、整体和谐奋发的人文生态环境。因此,一个有诗意追求的校长,他应该不断地引进一股股活水浇灌着满园的花木,不断地把每一个人的思维推向新的境界,不断地把每一个人的眼光引向更加高远的天空;一个有诗意追求的校长,他的管理中应该没有刻板的清规戒律、没有单调的循规蹈矩,处处充满着和谐的阳光、温暖的春风和情意绵绵的细雨,他似乎不是在规矩“管”人,而是用和风去感化人、用细雨去润化人、用潮水去激荡人。
诗意的教师生活,有赖于阳光化的价值引领。用心感悟学校生活,是教师生活的诗意源泉。学校生活看似平淡,但每一处景致,每一个活动,与学生的一次谈话、一次主题班会、处理一个突发事件,甚至是一次细微的观察、一堂平常的课例„„只要我们拥有热情与激情,用一种积极的、阳光的、诗意的心态审视学校生活中的一切细微之处,都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之处,都会使我们领悟生活与生命的意义。一位有诗意追求的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班级当成用心经营的教育实验田,可以将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活动组织得很精彩、很生动、很成功;而一个有诗意追求的校长,如果能引领教师深入体察和感触到教育的意趣和美的存在,可以使人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之中。
“有境界自成高格”,让教师诗意地成长,是一种追寻管理最优化的理想境界。诗意的灵魂是价值引领,诗意的血脉是文化传承,诗意的旋律是精神诉求,诗意的光华是唤醒生命,诗意的风采是个性高扬,诗意的神韵是智慧观照。我坚信在这样的境界里,诗意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或名词,是说教师生活本身是一种诗意般的生活;诗意更是一个动词,是说校长与教师追求诗意管理、诗意成长的过程本身是充满诗意的——诗意地追求着!
第四篇:读书演讲稿: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演讲稿:读书是一种享受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读书演讲稿的具体内容吧~
“阅读让生活充实”,在不同的心境下,可以选择翻阅情调各异的文章。悠闲时不妨欣赏一些清雅脱俗的小品或散文,刚烈时也可朗读几首豪情奔放的诗词,再不然,在阅读了一大堆西方的名著之余,也不妨顺手拈来一本《张爱玲小说集》,尝尝倾城之恋的滋味,又或者找来《余光中诗选》,洗刷一下呆滞的脑袋,甚至是博益的“书仔”也会合胃口的。总而言之,正是“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
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试问一个有气质的读书人又怎会沉醉于浅薄晦涩的书中呢?怎么样的人,便会看怎么样的书;相对地,看怎么样的书,便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这或许不是个定律,但也有它的道理。今日,在这种繁忙的工业社会里,人要是没有一点文学修养做底子,一味追求时髦和偏向物质的享受,张口闭口都是钱,南来北去都是房子、股票,问他莎士比亚是何人也?则瞠目结舌。这种满身铜臭的人,充其量只是语言无味,而且可憎的“空心一族”而已。
古诗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修养精湛,表现在外自是雍容的气度,出俗的谈吐,脸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华(用“灵气逼人”一句不算夸张吧?)还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脸负责。”
为什么有的人上了年纪,虽然是头皤齿豁,满脸布满岁月沧桑,但在那填满生命中的悲酸欣喜的容颜,却是一派安然,慈祥和无边的笃定?但有一些却又是一副猥琐不堪的容颜?这无他,日日端为衣食谋,却不知多读读书,充实充实自己,因此离开学校的日子愈久,就愈是语言无味,愈是面目可憎了。
相对地,书乡浸淫日久,则胸次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即“书卷气”之谓也!固然,我们不必强调中国古代名文人黄山谷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但如果穷年累月,一襟风尘,满面烟火,人就真的是俗不可耐的。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
第五篇:阅读是一种享受作文
[阅读是一种享受作文范文] 阅读是一种享受,给予我们精神的寄托,阅读中,我们会有无限的乐趣,阅读是一种享受作文范文。休闲时,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或是庭院里,一边享受阳光的沐浴和风的轻抚,一边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心情舒畅,一切都很好美!
我爱阅读,正如明代王心斋所说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因快乐而阅读,因阅读而快乐。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了解文化发展,体会思想得到满足的愉悦。阅读不需要应试性的去读,而是带着一种享受的感觉去读,心烦意乱时,可以随意翻翻,或许文中的某段语句会让你静下心来,心情闲适时,阅读更是一种精神满足感的催化剂,让你感到世界的变化也有美丽之处。
阅读是发动机,给予我们奋斗的动力。当我们遭受挫折,意志消沉或心情烦闷时,何不去找一些励志作品读一读呢?比如罗曼,高中二年级作文《阅读是一种享受作文范文》。◆分享好文◆罗兰的《名人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如何磨练意志,从而使自己勇敢的面对困难,乐观的看待一切。阅读让生活变得充实,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心态。
阅读是塑造一个人内在品格的重要途径。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冰心也敬告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犹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并达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境界。我想这其中必不可缺阅读的功劳吧!阅读,是用心在读,每次阅读,都是我们心灵的一次旅行。好的阅读带给心灵的充盈与美满,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从而成为人的一种享受,一份乐趣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使人心理健康,读书可以使人心态平衡,读书可以使生活滋润起来,读书可以使人生潇洒开去。阅读是一种享受,如品茶,似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耐人寻味!高二:夏耳